⑴ 在哪裡可以找到《梨花頌》簡譜
這首《梨花頌》以京劇「四平調」為基礎,保持了京劇意蘊、梅派韻律,同時又融入現代音樂,朗朗上口卻又不失皮黃之味。梅葆玖先生一直著力推廣這首曲子,而且親自把它唱到了維也納金色大廳。
於是,在18年前,8月的一個周五,楊乃林來到上海,拿著翁思再寫的《梨花頌》歌詞反復琢磨,周六的夜裡,外頭下著瓢潑大雨,楊乃林困在房中,生生把譜子給熬了出來。回到北京後,楊乃林馬上就把《梨花頌》唱給梅葆玖先生聽,梅葆玖一聽就喜歡上了。梅葆玖一直著力推廣這首曲子,而且親自把它唱到了維也納金色大廳。
而關於為《大唐貴妃》作曲的故事,同樣充滿著戲劇性。當年,《大唐貴妃》首演定在11月2日,但10月中旬楊乃林再來上海時,整出戲配器一個音也沒有。11月2日就要演出,怎麼辦?劇組緊急從上海、江蘇、浙江調來7位作曲家,在賓館里晝夜奮戰,才把配器趕了出來。當時譜子也是寫一篇送一篇,邊排邊寫,譜子不到,劇組的人只能乾等。
辛苦付出最終換來了豐厚的回報,《大唐貴妃》首演大獲成功,《梨花頌》更是紅得發紫。回憶往事,楊乃林充滿深情地說,沒有《大唐貴妃》,就沒有今天的楊乃林。然而,如果不是楊乃林的在音樂上的孜孜以求、精益求精,銳意進取,相信也不會有膾炙人口的《梨花頌》,有如此大氣磅礴的《大唐貴妃》。
楊乃林則認為,是因為音樂學院給了自己專業的作曲知識,劇團拉京胡的經驗則讓自己更了解京劇音樂的精髓,如此,才能讓大唐貴妃的配樂真正做到了「中西合璧」,水乳交融,而不是聽上去「兩層皮」。
⑵ 什麼是京歌,有什麼特色
1、簡介
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
2、藝術特點
京劇舞台藝術在文學、表演、音樂、唱腔、鑼鼓、化妝、臉譜等各個方面,通過無數藝人的長期舞台實踐,構成了一套互相制約、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規范化的程式。它作為創造舞台形象的藝術手段是十分豐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嚴格的。不能駕馭這些程式,就無法完成京劇舞台藝術的創造。由於京劇在形成之初,便進入了宮廷,使它的發育成長不同於地方劇種。要求它所要表現的生活領域更寬,所要塑造的人物類型更多,對它的技藝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嚴,對它創造舞台形象的美學要求也更高。當然,同時也相應地使它的民間鄉土氣息減弱,純朴、粗獷的風格特色相對淡薄。因而,它的表演藝術更趨於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脫了舞台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以達到「以形傳神,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表演上要求精緻細膩,處處入戲;唱腔上要求悠揚委婉,聲情並茂;武戲則不以火爆勇猛取勝,而以「武戲文唱」見佳。
3、表現手法
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劇表演四項基本功。
4、行當分類
京劇後來劃分為生、旦、凈、丑四大類型,但每個大類之中,又包含若干小類,所以實際上是把漢劇十種行當都包括在內了。不僅包括在內,而且更為細密嚴謹。唯一不同的是漢劇雖然有了生行,可他的主要行當是末,而不是生。發展到京劇,生行就成為主要行當。
⑶ 梨花頌是歌唱誰的
⑷ 李玉剛那首歌讓你覺得驚艷
剛好遇見你,清新簡約,但回味悠長~~~
⑸ 表演京劇大唐貴妃梨花頌應該穿什麼樣的服裝
你要是擅長表演能邊唱邊表演可以穿古代服裝,如果不會表演動作不協調還是穿普通便裝比較好。否則穿了一身大唐貴妃的服裝,不會動傻站著多沒勁。
找梨花頌的各種視頻學習下。
⑹ 京劇《梨花頌》的典故是什麼
梨花頌講的是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故事,楊玉環的美麗就像春天的梨花滴上春雨一樣嬌美艷麗動人,她最後的隕落也是那樣叫人傷感永遠不能忘記,她對唐玄宗李隆基的愛是那樣真誠的愛,甚至愛到為他做出任何犧牲。最終讓這個楊玉環為國家的動亂的責任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使長恨歌千古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