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玉兒傳奇》哲哲是誰扮演者 哲哲的歷史原型是誰
蔣林靜,1980年2月23日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畢業於浙江藝術學院,中國內地女演員。
2012年憑借古裝傳奇劇《武則天秘史》中王皇後一角奪得優酷大劇盛典最佳女配角,2013年憑借年代抗戰劇《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中蔣英一角榮獲「金牛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2000年因出演古裝傳奇劇《江山為重》中阿蘭爾春一角正式進入演藝圈,2004年在古裝武俠劇《大唐雙龍傳》中飾演碧秀心 ,2009年因出演年代諜戰劇《大西南剿匪記》中雙面間諜藍玉而受到觀眾關注,2010年憑借《旗袍旗袍》中梅月堇一角人氣升高,隨後出演年代愛情劇《血色黎明》中女一號王靜秋。2014年出演年代傳奇劇《末代皇帝傳奇》中的女一號郭布羅·婉容而獲得了更多關注。2017年拍攝林玉芬執導的古裝傳奇劇《醉玲瓏》。
哲哲歷史原型:孝端文皇後(1599—1649)博爾濟吉特氏,名哲哲,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皇後,蒙古科爾沁貝勒莽古思之女,孝庄文皇後布木布泰、敏惠恭和元妃海蘭珠的姑姑。哲哲生於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四月,十六歲的哲哲遠嫁二十二歲的皇太極為妻。1643年順治帝即位後,與孝庄文皇後兩宮並尊,稱母後皇太後,無徽號。孝端文皇後無子,生有三女。福臨(即順治皇帝)繼位後,尊其為母後皇太後,順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哲哲逝世,年五十一歲。順治七年(1650年)二月,將其梓棺運至沈陽,與皇太極合葬於昭陵,即今沈陽北陵。順治皇帝為孝端文皇後撰了祭文。雍正、乾隆累累加謚,全謚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順慈僖庄敏輔天協聖文皇後來源2015-10-04)
⑵ 蘇茉爾的人物簡介
孝庄的貼身侍女,跟隨著孝庄從蒙古草原來到盛京城,從此在後金國、清宮中擔任起重要角色。
人們也開始用滿語稱呼她的名字為「蘇麻喇」,就是「蘇茉爾」的音譯詞。意思是「半大口袋」。
雖然出身婢女,但康熙皇帝對其尊敬有加。其地位絕不等於一個普通宮女。
年老時,在皇宮中的人們為表示對她的尊敬,又在其名字「蘇麻喇」後加了個「姑」字。
在那個年代,這個奇女子真是個才女,她比孝庄小三歲,十歲陪同孝庄來到後金宮中。
她終生未婚(這在當時是不是有點不可思議?)
她長伴孝庄左右,在清宮中生活長達八十年(她比孝庄小三歲)。
她一直活到九十高壽。並且她能寫得一手漂亮的滿文,擅長烹飪、裁剪女紅,清代的官服式樣之定製及後宮嬪妃的旗袍式樣均出自她手,真是心靈手巧,蘭心蕙質。現代的女孩子們,你們穿起美麗的旗袍時,可別忘了這裡面還有她的一份功勞呀。
她老了,康熙為了不使她寂寞,把皇十二子交給她撫育。她晚年篤信蒙古喇嘛教。她病重時因為不肯服葯,康熙命人哄騙她喝的葯。
死時康熙親自守靈。
想想如果有哪個男人娶了她,一定很幸福。不知道她年輕時是否遇到過什麼人呢?只知道,一些研究孝庄文皇後的書上都是這么講的,她從小和孝庄、多爾袞、多鐸一起長大,很熟。
在死後是以嬪的禮制和規格埋葬在東陵的,只是為了感謝她對皇室作出的貢獻。
她的墳墓很小,被盜非常嚴重。
⑶ 楊紫穿旗袍裝扮成女學生,這次的妝容怎麼樣
旗袍是最能顯示出中國女性特點的穿搭,在國民時期也是最流行的一種時尚搭配。楊紫在錄制萌探探探案的這段綜藝節目中,上身穿著一件藍色的旗袍,再搭配白紗款的半裙,頭上還扎著嬌俏的兩條麻花辮,好像民國時期的女學生,整個人看起來清麗脫俗又減齡。
楊紫大大咧咧的性格和許多跟她合作過的男演員都成為了好朋友,曾經在參加某檔真人秀節目的時候,和張一山的互動讓許多網友大呼他們要在一起,不過兩人都已表示他們只有兄弟之情。希望楊紫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⑷ 孝庄秘史中蘇麽兒最後有嫁人嗎嫁給誰了
孝庄的貼身侍女,跟隨著孝庄從蒙古草原來到盛京城,從此在後金國、清宮中擔任起重要角色。 人們也開始用滿語稱呼她的名字為「蘇麻喇」,就是「蘇茉爾」的音譯詞。意思是「半大口袋」。 雖然出身婢女,但康熙皇帝對其尊敬有加。其地位絕不等於一個普通宮女。 年老時,在皇宮中的人們為表示對她的尊敬,又在其名字「蘇麻喇」後加了個「姑」字。 在那個年代,這個奇女子真是個才女,她比孝庄小三歲,十歲陪同孝庄來到後金宮中。 她終生未婚(這在當時是不是有點不可思議?) 她長伴孝庄左右,在清宮中生活長達八十年(她比孝庄小三歲)。 她一直活到九十高壽。並且她能寫得一手漂亮的滿文,擅長烹飪、裁剪女紅,清代的官服式樣之定製及後宮嬪妃的旗袍式樣均出自她手,真是心靈手巧,蘭心蕙質。現代的女孩子們,你們穿起美麗的旗袍時,可別忘了這裡面還有她的一份功勞呀。 她老了,康熙為了不使她寂寞,把皇十二子交給她輔育。她晚年篤信蒙古喇嘛教。她病重時因為不肯服葯,康熙命人哄騙她喝的葯。 死時康熙親自守靈。 想想如果有哪個男人娶了她,一定很幸福。不知道她年輕時是否遇到過什麼人呢?只知道,一些研究孝庄文皇後的書上都是這么講的,她從小和孝庄、多爾袞、多鐸一起長大,很熟。 只是為了感謝她對皇室作出的貢獻。 在死後是以嬪的禮制和規格埋葬在東陵的。楊珍就據此胡說她作了皇太極的嬪。 很奇怪!她沒有和她的主子孝庄一塊葬在風水牆外,而能留在牆里。她的墳墓很小,地上部分只有一個圓圓的「寶頂」,被盜非常嚴重。
參考http://ke..com/view/1154341.htm
⑸ 清朝漢族婦女穿漢服還是穿滿族的旗裝要梳旗頭嗎 主要就是清初皇太極和順治朝的時候穿什麼啊梳
旗裝和旗頭應該只適用於八旗貴族。
清代漢族婦女服飾,在「男從女不從」(即對漢族男子嚴格要求遵從漢族服制,而婦女則放寬)的規范下,變化較男服為少。後妃命婦,仍承明俗,以鳳冠、霞帔作為禮服。普通婦女則穿披風、襖裙。披風是清代婦女的外套,作用與男褂相似,其制為對襟、大袖、下長及膝。披風之上,裝有低領,點綴著各式珠寶。披風的裡面,還有大襟、大襖小襖,小襖是婦女的貼身內衣,顏色大多用紅、桃紅、水紅之類。婦女的下裳,多為裙子,顏色以紅為貴。裙子的樣式,初期尚保存著明代習俗,有鳳尾裙及月華裙等。清末,在普通婦女中間,還流行穿褲。
——摘選自《中國歷代服飾大觀(上古商周——近代)》
清代婦女發飾,分為滿漢二式。初期還保留各自的原有形制,後在相互影響之下,都有明顯的變化,而且各地風俗也不一樣。清朝中葉,漢族婦女模仿滿族宮女發飾,發飾品種繁多,各個時期流行的發式也各不相同。漢族婦女服飾,初期仍如明末之舊。經過不斷的演變,終於形成一代特色。凡後妃命婦,用鳳冠、霞帔。普通婦女除婚嫁及入殮時「借穿」一下這種服飾外,其它場合以披風、襖裙作為禮服。袍衫(旗袍)為滿族婦女的主要裝束,也深受漢族婦女的喜愛,不過滿族的女裝沒有漢族的寬大。滿族女裝一般為窄而瘦長,多在外面加坎肩。
漢族婦女的發式,在清代中葉模仿滿族宮女發式,以高髻為尚。以後還流行過平髻、圓髻、如意髻等樣式。清末,崇尚梳辮,初在少女中流行,以後逐漸普及。滿族婦女發式,大多以為鈿子為飾。鈿子以鐵絲為骨,也有用藤絲的,外面裱以黑紗,上面飾有翠翟。普通滿族婦女,多為「叉子頭」式,也稱「兩把頭」、「把兒頭」的。後來,受漢族影響,一般都將發髻梳成扁平的形狀,俗稱「一字頭」。到了清末,這種發髻越來越高,逐漸變成「牌樓式」的固定裝飾,只需套在頭上,再加一點花朵即可,名為「大拉翅」。漢族婦女服飾,初期仍如明末之舊。經過不斷的演變,終於形成一代特色。凡後妃命婦,用鳳冠、霞帔。普通婦女除婚嫁及入殮時「借穿」一下這種服飾外,其它場合以披風、襖裙作為禮服。而滿族婦女的主要裝束為袍衫(旗袍),不過滿族女裝一般為窄而瘦長,多在外面加坎肩。
——來自《網路知道》
⑹ 《康熙王朝》蘇麻剌姑和《孝庄秘史》里的蘇茉爾是一個人嗎
是一個人,不過康熙王朝里把她和康熙帝硬扯到一起是不符合歷史的。
⑺ 有一部電視劇日本戰敗了,有個女的在最後和一個男的打,在房子里女的穿著和服,最後女的死了
藍色檔案13集左右,李香梅
⑻ 什麼地理因素使滿族人穿旗袍馬褂
林地草原造就滿族人是游牧民族所以以嗎為主要交通工具為了上馬下馬方便所以馬褂是必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