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日時的日本軍裝很像中山裝
中山裝最早是孫中山先生設計而得名
實際上是借鑒了當時法國比較流行的一種時裝風格設計而成
因為這種小立領,上下都有口袋的服裝樣式和當時歐洲的軍裝樣式和相似,穿做起來人給人一種簡潔明快的感覺,戰時加上肩章就能轉換成軍裝
日軍的軍裝是明治維新後參考歐洲軍隊風格設計出來的(主要是德軍和法軍)
應該說中山裝和日軍軍裝的設計模板都是歐洲的軍裝
再加上孫先生多年在日本生活的經歷
所以二者比較相似
2. 中國的中山裝很像日本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日本男人穿的那種服裝,請問是誰模仿誰-
民國時期孫中山先生鑒於國民所穿以前那種下擺長的舊式長衫過於不便所以仿照在日本留學時所穿學生裝加以發展製成中國流行一時的中山裝衣服每一個位置都有自己的意義
3. 中國的中山裝很像日本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日本男人穿的那種服裝,請問是誰模仿誰
是孫中山先生辛亥革命以後,很多舊的制度就廢除了,像那時男人穿著的麻煩的袍子,所以想設計出一個服裝來隨大眾化1923年,孫中山先生在廣州任中國革命政府大元帥時,感到西裝不但式樣繁瑣,穿著不便,又不大適應當時中國人民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實用要求;而中國原來的服裝(對襟式短衫褂,大襟式長衫等),既不能充分表現當時中國人民奮發向上的時代精神,在實用上也有類似西裝的缺點。於是主張以當時在南洋華僑中流行的「企領文裝」上衣為基樣,在企領上加一條反領,以代替西裝襯衣的硬領。這樣一來,一件上衣便兼有西裝上衣、襯衣和硬領的作用;又將「企領文裝」上衣的三個暗袋改為四個明袋,下面的兩個明袋還裁製成可以隨著放進物品多少而漲縮的「琴袋」式樣。孫中山先生說,他這樣改革衣袋,為的是要讓衣袋放得進書本、筆記本等學習和工作的必需品,衣袋上再加上軟蓋,袋內的物品就不易丟失。孫中山先生設計的褲子是:前面開縫,用暗紐;左右各一大暗袋,前面一小暗袋(表袋);右後臀部挖一暗袋,用軟蓋。這樣的褲子穿著方便,也很適用攜帶隨身必需品。
協助孫中山先生創制中山裝的助手名叫黃隆生,廣東台山人,原在河內保羅巴脫街開設隆生洋服店。1902年12月,孫中山先生到河內籌組興中會,偶入其店購物,相與攀談。黃隆生獲悉面前顧客即為革命黨領袖孫中山先生,大為傾倒。懇切要求參加興中會,為革命出錢出力。1923年黃隆生隨孫中山先生在大元帥府任事。孫中山先生設計中山裝時, 曾請他幫同規劃和負責縫制,順利地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套中山裝。
4. 日本動漫里有點想中山裝的衣服叫什麼
男子初中校服,滿意請採納(*^__^*)
5. 這種類型的外套好喜歡,有沒有類似的啊,感覺像中山裝的外套,
有啊,你去商場就能看見。
6. 以前日本校服男外套是中山裝,現在外套是什麼
初中生還是小立領
高中生的話一般都是西服領帶制服鞋。
有問題可以追加提問~
7. 對於穿一套就是日本高中生的老式校服的人有什麼看法,類似中山裝的那種
發張圖來看看,我覺得校服好萌!!!
8. 日本男生的校服怎麼和中山服一樣
孫中山創制中山裝時借鑒了日本軍校的士官服的樣式,中山裝是在日本校服上做了一些改進,所以兩者相似是很正常的。
日本明治維新時,統一設計學生服,男生採用陸海軍軍校士官服樣式,而女生採用海軍水兵服樣式,以突顯對男性的服從。
日本校服又叫詰襟和中山裝還是有區別的,日本的最多2個口袋,領子與領子之間挨的非常近幾乎看不到喉結。中國中山裝樣式多種多樣,有斜領角立領,也有垂直的立領(不過領子與領子之間離的較遠)。
(8)日本有點像中山裝的短外套擴展閱讀
詰襟是最常見的日本男生的校服,目前有七成國中都採用黑色「詰襟」制服,高校則有兩成左右。西式校服最初在官立大學試行,率先引進西式校服的是工部大學校(東京大學工學部前身)。它在1873年開學時由校方分發像西式陸軍軍服的深藍色詰襟服,這成為日本校服的藍本。
學習院(舊宮內省設置的官立學校)於明治十二年(一八七九)帶頭指定的男生校服,七年後,東京帝國大學(東京大學)也指定「詰襟」為制服,其他中學或大學跟著陸續效仿,所以「詰襟」的歷史比「水手服」悠久,已有一百多年。後來成為了中山裝的藍本。
9. 日本男學生裝怎麼有點像中山裝那是什麼服裝
當然是日本的校服,有難看有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