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形容秋款衣服的句子
1、你若賜我一段浮華,我便許你滿世繁花。
2、他在遠方看我,眼神猶如雨天般遼遠而悲傷。
3、我們的火,要把世界點燃。
4、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5、小時候我們哭著哭著就笑了,長大後,我們笑著笑著就哭了。
6、向來緣淺,奈何情深。
7、靜靜倚在窗兩邊的鴛鴦蝴蝶,它們遠走高飛——faye《紅線》
8、哀草連橫向晚晴,半城柳色半聲笛。
枉將綠蠟作紅玉,滿座衣冠無相憶
9、哥哥我祝你此生生不如死,顛沛流離。
10、回憶落空了殘年。
11、活在這珍貴的人世間,水波溫柔,陽光強烈——海子
12、看清這個世界,然後愛它——羅曼·羅蘭
13、很長的歲月里,我們放肆而乖張
13、過了就過了,一切不過是一個花開的歷程。
14、愛情啊,是一種詛咒,我們都會變成魔鬼的。——《杪冬》
15、生命在這樣的救贖下,以尊嚴的姿態延伸。
16、歲月斷送了年復一年的青春。
17、我懷念我停在單車上的十七歲。
18、想念是一種儀式,真正的記憶與生俱來。
19、要有最朴實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即便天寒地凍,路遙馬亡。
20、太陽尚遠,但必有太陽
21、年華里,我們失去的是一種心情。
22、真正的寂寞是很真實的
23、我討厭你這樣肆意充斥著我一個個的夏天
24、一定要很用力的活下去
25、that's all mean to be.【這都是命中註定】
26、漫長抗衡著須臾,悲傷煉化為透明
27、我左手是過目不忘的螢火,右手是十年裡一個漫長的打坐。
28、風華是一指流砂,蒼老是一段年華。
1、形容「女裝」的詞語有:靚麗、艷麗、花枝招展、光彩奪目、獨具匠心、富麗堂皇。
❸ 形容秋天和美女的句子有哪些
秋天的句子:
1、秋天的果園,碩果累累,豐收在望。
2、果園里花蕾滿枝,預示著秋天果實累累。
3、小明的臉蛋紅撲撲的,好像秋天的蘋果。
4、北國的秋天,金風送爽,瓜果遍地。
5、有經驗的農民根據莊稼的長勢可以推測出秋天的收成。
6、秋天的果園,累累的果實散發出陣陣芳香。
7、秋天,大雁又從北方遷徙到南方。
8、春天,我們一起在田間灑下汗水;秋天,我們共同分享豐收的果實。
9、秋天,山楂樹上綴滿了瑪瑙似的紅果。
10、如果沒有春天的播種,就沒有秋天的收獲。
11、秋天,老家一片豐收的景象,真是美不勝收呀!
12、秋天到了,樹葉紛紛落下。
13、如果你種下的是甘蔗,秋天收獲的是一份甜蜜。
14、在微風送爽的秋天裡,昆蟲世界中的歌手們又可出來一展歌喉,大顯身手了。
15、秋天終於按捺不住酷暑的熱,悄然而至了。
美女的句子:
1、孫悟空一眼就識破了變成美女的白骨精。
2、一位真正的美女除了容貌閉月羞花,心地更要善良誠實。
3、選美會上,五十多個國家的美女雲集,環肥燕瘦,目不暇給。
4、那一棵樹好漂亮,就像一個美女似的。
5、他經不起金錢美女的誘惑,很快就蛻化變質了。
6、古代的四大美女,真是有傾國傾城的容貌。
7、這件首飾戴在美女身上,可以說是珠聯璧合,相互輝映。
8、巴黎的美女名聞遐邇。
9、古代四大美女,各有千秋。
10、在南京花枝招展美女如雲不能自已。
11、夏天的荷花,像裊裊婷婷的美女一樣,亭亭玉立在池塘中。
12、這畫上的古代美女風鬟霧鬢,超凡脫俗。
13、白骨精變成一個美女,含情脈脈地望著唐僧。
14、這些散文寫得風格秀麗,如美女簪花,沒想到作者竟是個山東大漢!
15、美女朝秦暮楚,拿不定主意該愛哪一個人。
❹ 可以用來形容「秋款衣服」的句子有哪些
1、秋天的衣服還沒拿出來,冬天就到了,還沒准備好喜歡你,你已經是別人的了。
2、又是一個秋天,特容易傷感的季節,我穿有口袋的衣服,把手伸進去不會覺得冷。
3、夏天就這樣悄無聲息的過去了,秋天的到來涼爽刺骨,穿上衣服溫柔得一塌糊塗 ,卻還是背脊光涼 ,我是那麼難以溫暖的人。
4、好冷,終於有了入冬的感覺。秋天總是溜得最快很多當季的衣服還沒來得及穿就過掉了,而「漫長」的冬天才剛剛開始……
5、秋天來了下雨了降溫了天冷了,又可以以天氣為理由和你講話了,和很多人一起提醒你多穿衣服別感冒注意身體,就算順帶著那份和別人不一樣的喜歡也不突兀。
6、這天氣真是反復無常,冷一陣又熱一陣暖一陣涼一陣,熱起來跟夏天沒什兩樣,弄得我們穿衣服也變幻無常忽多忽少時厚時薄跟變魔術似的……堪稱「臉譜秋天」。
7、真正被愛的人在愛人眼裡是綻放的丁香,航船漁火,學校鈴聲,山水風景,難以忘懷的談話,朋友,孩子的周日,消逝的聲音,最心愛的衣服,秋天和所有的季節。——杜魯門·卡波特《別的聲音,別的房間》
8、秋天的太陽真好,我不得不用手遮一遮眼睛。有風,有雲朵,有青綠色的小蟲胡亂撞到我們的衣服上。那些愛情、迷惘、夢,此刻都退得遠遠的,像個淡淡的水漬。——周嘉寧《荒蕪城》
9、好喜歡秋天下雨的時候,穿一套好看的衣服,點一杯珍珠巧克力,坐上公交或地鐵去看場電影,最重要的是,這一切都是為了我自己開心,而不是為了去赴某個人的約。
10、生命中伴我們走過的人,終將一個個地離去,我們只能和自己在一起。秋天年復一年到來,總會有那麼一天,沒有人幫我們披上衣服,但不證明我們沒有理由活得溫暖。學會找尋光明,我就是我的觀音。上帝今天不上班,可是,我還在。——八月長安
11、秋天,穿上暖和的衣服,然後在玉米地拍照,這是件很愜意的事。
12、當我把衣服塞進秋褲裡面的時候,我就嗅到了秋天的味道。
13、長款的風衣在滿是落葉的秋天裡很是吸引人。
14、一間簡單圖案的薄毛衣,一杯咖啡,一本好書,這就是秋天。
15、對我而言,秋天就是一套秋衣配上一杯濃咖啡。
❺ 我要一個形容古代女子服裝的句子,字數越多越好
一身藍色的翠煙衫,散花水霧綠草百褶裙,身披淡藍色的翠水薄煙紗,肩若削成腰若約素,肌若凝脂氣若幽蘭。折纖腰以微步,呈皓腕於輕紗。眸含春水清波流盼,頭上倭墮髻斜插一根鏤空金簪,綴著點點紫玉,流蘇灑在青絲上。香嬌玉嫩秀靨艷比花嬌,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一顰一笑動人心魂。寐含春水臉如凝脂,白色茉莉煙羅軟紗,逶迤白色拖地煙籠梅花百水裙,身系軟煙羅,還真有點粉膩酥融嬌欲滴的味道。
烏黑如泉的長發在雪白的指間滑動,一絡絡的盤成發髻,玉釵鬆鬆簪起,再插上一枝金步搖,長長的珠飾顫顫垂下,在鬢間搖曳,眉不描而黛,膚無需敷粉便白膩如脂,唇絳一抿,嫣如丹果,珊瑚鏈與紅玉鐲在腕間比劃著,最後緋紅的珠鏈戴上皓腕,白的如雪,紅的如火,懾人目的鮮艷,明黃色的羅裙著身,翠色的絲帶腰間一系,頓顯那裊娜的身段,鏡前徘徊,萬種風情盡生。
一身白色的拖地長裙,寬大的衣擺上綉著粉色的花紋,臂上挽迤著丈許來長的煙羅紫輕綃。芊芊細腰,用一條紫色鑲著翡翠織錦腰帶繫上。烏黑的秀發用一條淡紫色的絲帶系起,幾絲秀發淘氣的垂落雙肩,將彈指可破的肌膚襯得更加湛白。臉上未施粉黛,卻清新動人
❻ 形容秋天的唯美短句
秋天是畫,是彩雲,是流霞,是成熟,是收獲。讓我們贊美秋天,贊美豐收的圖景,贊美這絢麗多姿的秋天風采。整理的描寫秋天的唯美句子,歡迎閱讀。
1、秋風吹,落葉飄,飄呀飄,撲進泥土的懷抱。
2、颯爽的秋風,飄然而至,們感到了一絲絲的涼意。
3、風,輕輕地,溫和的吹著,是美麗的秋姑娘姍姍而來。
4、金黃色的葉子,像一隻只美麗的蝴蝶在空中飛來飛去。
5、深秋的天空里,團團白雲像彈好的羊毛,慢慢地飄浮著。
6、秋天是一種廓然空闊的心緒,秋天是一種淡然愜意的閑適。
7、走進秋天,凝望那一泓碧水,山雲樹,會重疊了你的身影。
8、葉子黃了,秋風一吹落葉紛紛落下,像一隻只蝴蝶在飛舞。
9、秋是安靜的,在這個季節可以靜下心來品味生活的每一段。
10、金黃色的桂花開了,遠遠就能聞到香味,等著我們去參觀。
11、秋天帶著一身金黃,邁著輕盈的腳步,悄悄地來到了人間。
12、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麼羞澀,夏那麼坦露,冬那麼內向。
❼ 形容秋天和美女的句子
秋雨——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秋夜——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
秋聲——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秋葉——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秋色——雨侵壞瓮新苔綠,秋入橫林數葉紅。
❽ 有沒有好點的詞或句子形容新款的衣服
紅飛翠舞 霓裳羽衣 綺羅珠履 華裾鶴氅 緩帶輕裘 衣香鬢影 氣質如蘭 落落大方 亭亭玉立美觀大方 美若天仙 錦衣綉襖 綠衣黃里畫羅織扇總如雲,細草如泥簇蝶裙. 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 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 羅衣何飄搖,輕裾隨風還. 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 綉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微榼葉垂鬢唇. 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 麗人綺閣情飄颻,頭上鴛釵雙翠翹. 低鬟曳袖回春雪,聚黛一聲愁碧霄. 花暖間關,冰凝幽咽,寶釵搖動墜金鈿. 吳刀剪綵縫舞衣,明妝麗服奪春暉. 揚眉轉袖若雪飛,傾城獨立世所稀. 但將一枝,插著翠環絲發. 映秋波、艷雲近睫. 芙蓉雙帶,垂楊嬌髻,弦索初調處. 花凝玉立東風暮,曾記江邊麗人句. 有麗人、步依修竹,蕭然態若游龍. 綃袂微皺水溶溶. 仙莖清瀣,凈洗斜紅. 勸我浮香桂酒,環佩暗解,聲飛芳靄中. 襪羅微步,流水青蘋. 旖旎光首飾,葳蕤爛錦衾. 美人踏上歌舞來,羅襪綉鞋隨步沒. 紅妝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寫翠娥. 翠娥嬋娟初月輝,美人更唱舞羅衣.
❾ 形容韓版女裝的佳句
同步韓國時尚,給親們帶來最INg的韓范潮流,優雅與品位並存的國度,最受女士們追捧的時裝
結合衣服的特點和當下流行的觀念寫,比如 復古 仙女 田園 宮廷 公主 ;可以寫搭配觀點,很多買家在買衣服時也會考慮到該如何搭配的哦~ 希望可以幫到樓主哈
❿ 描寫古代女子服飾的句子要長一點的
一、明代文人對於女子服飾的審美趣味
在明代,「文人趣味」已經滲透到「女子服飾」這一生活層面之中,文人們心目中有其理想形象,並經常在詩文中加以描繪與議論。
服裝配色強調淡雅,不喜濃艷色彩,這是第一個表現。
將「紅裝」作為女子的代稱是自古有之並沿用至今的習慣,從古至今,這類例證簡直數不勝數。僅有唐一代的詩歌中,就可見「開箱驗取石榴裙」的武媚娘(武則天《如意娘》 )、「一枝紅艷露凝香」的楊貴妃(李白《清平調》 )、「紫袖紅弦月明中」的撫琴者(白居易《夜箏》 )、「紅綃帶緩綠鬟低」的閨婦(白居易《閨婦》 )、「血色羅裙翻酒污」的歌女(白居易《琵琶行》 )等等,連狐狸精變為美女媚惑人,都是「頭變雲鬟面變妝,大尾曳作長紅裳」(白居易《古冢狐》 ),在詩歌中,這些身份各異女子的共同之處大約有兩點,一是美麗,再就是均身著鮮艷的紅色(或相近顏色)的衣裙。另外,諸如《步輦圖》、《簪花仕女圖》、《永泰公主墓壁畫》、《阿斯塔那壁畫》等當時寫實的繪畫和出土的實物資料中也證實了這一點,當時的女裝確實以鮮艷的色彩為主流,除了紅色,還有「染作江南春水色」的衣料(白居易《繚綾》 ),「天寒翠袖薄」的佳人(杜甫《佳人》 )等等, 像「麻衣如雪一枝梅」(武元衡《贈道者》 )的形象並非沒有,但比較少見,而且這首點名是寫女道士的詩歌最後還以「若到越溪逢越女,紅蓮池裡白蓮開」來突出主角的美,也從反面說明了當時紅裝的流行。
明代文人的審美趣味較之唐人風貌有了很大變化,主要表現之一就在於對服飾色調的偏好有所改變。如李漁《閑情偶寄》中的表述:「予嘗讀舊詩,見『飄揚血色裙拖地』、『紅裙妒殺石榴花』等句,頗笑前人之笨。若果若是,則亦艷妝村婦而已矣,烏足動雅人韻士之心哉?」
李漁生於晚明而主要活動於清代,博學廣識卻與仕途無緣,入清後更是絕意於做官,專心從事文化活動,很多思想觀點依然與明代文人一致。《閑情偶寄》中重視女子服飾色彩的素淡,如「青之為色,其妙多端,不能悉數」 、「吳門新式,又有所謂月華裙者,一襇之中,五色俱備,猶皎月之現光華也,余獨怪而不取,人工物料,十倍常裙,暴殄天物,不待言矣,而又不甚美觀」 、「蓋下體之服,宜淡不宜濃,宜純不宜雜」 ,連用作首飾的花朵,都是「白為上,黃次之,淡紅次之,最忌大紅,尤忌木紅」 、「玫瑰,花之最香者也,而色太艷,只宜壓在髻下,暗受其香」 ……在唐寅的《秋風紈扇圖》、《李端端圖》、陳洪綬《仕女圖》等明代藝術作品中,也能屢屢發現文人的同聲響應;再如前文之「春服宜倩,夏服宜爽,秋服宜雅,冬服宜艷;見客宜庄服,遠行宜淡服,花下宜素服,對雪宜麗服」雲雲,除了冬裝,無不強調「淡雅」、「端莊」等特點,而與之相應的色彩只能是素色,而且「艷」、「麗」色調的服裝僅限於整體環境偏於黯淡的冬天,「天人合一」的境界其實是比春夏時的風貌更加素凈,作者的審美理想由此可見一斑。
服裝款式講究程式化,突出女性「貞靜」的韻味,這是表現之二。
如前文所引,女服要講究「寬衣闊帶,大袖廣襟」、「儒者氣象」、「詞人韻士婦式」,李漁在《閑情偶寄》中,對女式服裝的論述可以以三點總結,大抵與此異曲同工:一是衣服的裁剪要有整體感,衣縫越少越好,像用成千上萬片碎片拼合而成的「水田衣」應該摒棄 ;二是色彩要統一,尤其是保護衣領的雲肩,務必與衣服一色,「若衣色極深,而雲肩極淺,或衣色極淺,而雲肩極深,則是身首判然……此最不相宜之事也」,又因為「此物在肩,不能時時服貼,稍遇風飄,則夾里向外」,所以「雲肩之色,不惟與衣相同,更須里外合一」 ;三是裙幅應當多褶,因「褶多則湘紋易動,無風亦似飄搖」 。總之,要求「婦人之衣,不貴精而貴潔,不貴麗而貴雅,不貴與家相稱,而貴與貌相宜」 ,其審美效果也以「儒雅」為特色。
若將其與唐代服裝形制比較,相差就更為明顯,像唐人那種坦然接受既有「廣裁衫袖長制裙」又有「回鶻衣裝回鶻馬」的心態,在明代是絕對找不到的;而贊美女性矯健利索,欣賞「傾城最在著戎衣」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小頭鞋履窄衣裳」 等的唐人風情,則更是從來沒有明代文人筆下出現過,倒是對「娘子軍」等的不以為然時可見到 。
首飾、鞋襪等也是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女性的裝扮還少不了化妝,明代文人對此的審美理想依然是雅緻意境為貴。
仍以唐代為對照,唐詩中,「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綉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微蓋葉垂鬢唇。背後何所見,珠壓腰 穩稱身」 ……都是以首飾、華麗的裝飾等突出美女的姿容;面容化妝也多種多樣,有「春日凝妝上翠樓」 、「雲鬢花顏金步搖」 的濃妝,也有「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的淡抹,甚至還有「時世流行無遠近,腮不施朱面無粉。烏膏注唇唇似泥,雙眉畫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態,妝成盡似含悲啼。圓鬟無鬢椎髻樣,斜紅不暈赭面狀」 的「時世妝」出現,真令「後現代」扮「酷」的「新新人類」都要自嘆弗如。而時至明代,則轉而推崇「一珠一翠,一金一玉」、「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 等,如果女子佩戴了較多首飾,不是被評價為「簪釵行列,倒插滿頭,何異賣花草標」,就是「但見金而不見人……是以人飾珠翠金玉,非以珠翠金玉飾人也」 ;化妝則務求「微施粉澤,略染猩紅」 ,否則,過分裝飾,如「丹鉛其面,粉藻其姿」 , 或者不講究化妝方法,例如染唇,應「一點即成,始類櫻桃之體,若陸續增添,二三其手,即有長短寬窄之痕,是為成串櫻桃,非一粒也」 則均為不雅。
值得注意的是,明文人對戴珠頂翠的否定並不是因為經濟拮據,李漁就曾說過,「(簪珥)不可不求精善」 、「富之家,無妨多設金玉犀貝之屬,各存其制,屢變其形,或數日一更,或一日一更,皆未嘗不可」 ,至於妝容應該是何種模樣,更是單純的審美問題。可見在其時文人心目中,女子最美的妝飾效果就如淡墨寫意畫一般,重淡雅忌繁瑣。
唐代女性以豐滿、健壯為美,保持天足,而大約從五代、宋以後,興起纏足之風,在明代已經成為約定俗成的社會風氣,文人筆下不時能見到對「三寸金蓮」的描繪與贊美,鞋襪也以烘托、裝飾、強調小腳為目的。如「鞋用高底,使小者愈小,瘦者越瘦,可謂制之盡美又盡善者矣」 等論調,與「婦人之體,宜窄不宜寬」、「婦人之腰,宜細不宜粗」 等審美理想相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