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能告訴我有關老虎的故事、典故和成語嗎
狐假虎威:老虎捉到一隻狐狸,要吃它。狐狸說:『上天命令我做百獸的王,你吃了我就違背了天意。如果你不信,就跟我一塊兒走,百獸見了我沒有一個不逃跑的。』老虎依了它的話,跟它一塊兒走,果然各種走獸見了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百獸是怕自己,還真以為是怕狐狸(見於《戰國策 ·楚策》)。比喻倚仗別人的勢力來欺壓人。
虎卧龍跳:形容字勢雄強超逸。語出南朝梁袁昂《評書》:"王右軍書﹐字勢雄強﹐如龍跳天門﹐虎卧鳳閣﹐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
白虎復夷:秦漢時西南少數民族中專事獵虎者的稱號。白虎﹐白額虎的略語;復﹐免除賦稅或勞役。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載:秦昭襄王時,有白虎率群虎為患,秦王懸賞招募有能殺之者封萬戶侯。於是夷人廖仲葯等三人射殺白虎。秦王欲如約,因嫌其夷人,乃改為"復夷人頃田不租"等厚待之,並與之"盟曰:'秦犯夷輸黃龍一雙,夷犯秦輸清酒一鍾。'夷人安之"。漢代興起,夷人"亦從高祖定亂有功。高祖因復之,專以射白虎為事",故世人號為"白虎復夷"。
虎溪三笑:佛門傳說。虎溪在廬山東林寺前﹐相傳晉僧慧遠居東林寺時﹐送客不過溪。一日陶潛﹑道士陸修靜來訪﹐與語甚契﹐相送時不覺過溪﹐虎輒號鳴﹐三人大笑而別。後人於此建三笑亭。世傳有"虎溪三笑圖"﹐蓋本此。宋樓鑰《跋東坡<三笑圖贊>》謂遠公卒於晉義熙十二年丙辰﹐時年八十三。陸修靜生於義熙三年丁未﹐卒於劉宋元徽五年丙辰﹐去遠公之亡正一甲子。修靜卒年七十二﹐遠公之亡﹐修靜才十歲。修靜於劉宋元嘉末始來廬山﹐距遠公之亡已三十餘年﹐淵明之亡亦二十餘年﹐故三人不可能同在一起﹐此殆好事者之妄傳﹐不可信。
斷蛟刺虎:相傳晉周處曾射蛟殺虎﹐為民除害。事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後以"斷蛟刺虎"謂武藝高強﹐行為俠義。
眈眈虎視:像老虎一般地威視著。語本《易.頤》:"虎視耽耽,其欲逐逐。"
雕虎焦原:.《屍子》﹕"中黃伯曰﹕余左執太行之獶而右搏雕虎。"又﹕"莒國有石焦原者﹐廣尋﹐長五十步﹐臨百仞之溪﹐莒國莫敢近也。有以勇見莒子者﹐獨卻行劑踵焉。"後以"雕虎焦原"謂壯士履險。
賈虎荀龍:東漢賈彪兄弟三人,並有高名,而彪(字偉節)最優,故天下稱曰:"賈氏三虎,偉節最怒。"見《後漢書.黨錮傳.賈彪》。又東漢荀淑八子,都有名聲,時人稱為"八龍",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正始中人士比論"劉孝標注引《逸士傳》。後世因以"賈虎荀龍"稱文武全才的人。
餓虎吞羊:形容迅猛貪婪。
餓虎撲食:比喻動作迅速而猛烈。也說餓虎撲羊。
二馬一虎:方言。猶言馬馬虎虎。
放虎自衛:比喻尋求保護不當,反而自招禍害。
風虎雲龍:比喻聖主﹑賢臣的遇合。
鳳嘆虎視:形容談吐文雅,器宇軒昂。
宮鄰金虎:謂小人在位,接近帝王,貪婪如金之堅,凶惡如虎之猛。
虎步龍行:形容帝王的儀態不凡﹐如龍虎之姿。
虎視鷹揚:謂雄視高翔﹐甚有威儀。
虎超龍驤:比喻群雄奮起﹐互相角逐。
虎嘯風生:比喻英雄乘時奮起。
甘冒虎口:謂甘願冒著生命危險。
虎躍龍驤:形容威武雄壯。
虎鬥龍爭:比喻群雄互相爭斗。
虎豹九關:謂天門的門禁森嚴。
虎子狼孫:比喻凶暴貪殘的人。
虎尾春冰:比喻極其危險的境地。
虎略龍韜:兵書的代稱。亦指用兵的謀略。
虎窟龍潭:比喻極艱險的境地。
虎踞鯨吞:比喻豪強割據和相互兼並。
虎頭燕頷:形容相貌威武。古之相者說是萬里封侯之相。
虎嘯風馳:謂事物之相互感應。
虎嘯龍吟:形容歌聲雄壯而嘹亮
●【虎跑泉】傳說唐朝性空和尚到杭州遊玩,喜愛南山靈氣鍾秀,但苦於缺水。南嶽童子派了兩制老虎跑(刨)土出泉,甘甜爽口,取名「虎跑泉」。
【虎皮羊質】形容羊身上雖然披了一張老虎皮,但是弱的本質並未改變:它仍然是
看到青草很高興,看到狼就全身戰栗。
【如虎而冠】指老虎穿戴人的衣帽,但本性不改。西漢初,眾大臣要立齊王為皇帝,
而狼邪王劉澤說,齊王的舅父駟鈞為人凶惡暴戾,如冠而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指不進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東漢明帝時,班超出
使鄯善國,了解到匈奴的使節正使鄯善王倒向匈奴。班超在關鍵時刻召集部下計議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於是,他率部下趁夜襲擊燒殺了匈奴使者,鄯善國恢復了與漢朝的友好關系。
㈡ 虎跑虎皮外套
虎跑虎皮外套
㈢ 虎字怎麼組詞求解!
貔虎
虎貔
虎賁
鴉虎
白虎
馬虎
虓虎
虎珀
螭虎
虎兕
狐假虎威
三人成虎
為虎作倀
虎踞龍蟠
暴虎馮河
豺虎肆虐
虎視眈眈
如虎添翼
照貓畫虎
㈣ 關於老虎的成語、典故、古詩詞、名句
帶有虎字的神話、典故和成語、俗語
狐假虎威:老虎捉到一隻狐狸,要吃它。狐狸說:『上天命令我做百獸的王,你吃了我就違背了天意。如果你不信,就跟我一塊兒走,百獸見了我沒有一個不逃跑的。』老虎依了它的話,跟它一塊兒走,果然各種走獸見了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百獸是怕自己,還真以為是怕狐狸(見於《戰國策 ·楚策》)。比喻倚仗別人的勢力來欺壓人。
虎卧龍跳:形容字勢雄強超逸。語出南朝梁袁昂《評書》:"王右軍書﹐字勢雄強﹐如龍跳天門﹐虎卧鳳閣﹐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
白虎復夷:秦漢時西南少數民族中專事獵虎者的稱號。白虎﹐白額虎的略語;復﹐免除賦稅或勞役。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載:秦昭襄王時,有白虎率群虎為患,秦王懸賞招募有能殺之者封萬戶侯。於是夷人廖仲葯等三人射殺白虎。秦王欲如約,因嫌其夷人,乃改為"復夷人頃田不租"等厚待之,並與之"盟曰:'秦犯夷輸黃龍一雙,夷犯秦輸清酒一鍾。'夷人安之"。漢代興起,夷人"亦從高祖定亂有功。高祖因復之,專以射白虎為事",故世人號為"白虎復夷"。
虎溪三笑:佛門傳說。虎溪在廬山東林寺前﹐相傳晉僧慧遠居東林寺時﹐送客不過溪。一日陶潛﹑道士陸修靜來訪﹐與語甚契﹐相送時不覺過溪﹐虎輒號鳴﹐三人大笑而別。後人於此建三笑亭。世傳有"虎溪三笑圖"﹐蓋本此。宋樓鑰《跋東坡<三笑圖贊>》謂遠公卒於晉義熙十二年丙辰﹐時年八十三。陸修靜生於義熙三年丁未﹐卒於劉宋元徽五年丙辰﹐去遠公之亡正一甲子。修靜卒年七十二﹐遠公之亡﹐修靜才十歲。修靜於劉宋元嘉末始來廬山﹐距遠公之亡已三十餘年﹐淵明之亡亦二十餘年﹐故三人不可能同在一起﹐此殆好事者之妄傳﹐不可信。
斷蛟刺虎:相傳晉周處曾射蛟殺虎﹐為民除害。事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後以"斷蛟刺虎"謂武藝高強﹐行為俠義。
眈眈虎視:像老虎一般地威視著。語本《易.頤》:"虎視耽耽,其欲逐逐。"
雕虎焦原:.《屍子》﹕"中黃伯曰﹕余左執太行之獶而右搏雕虎。"又﹕"莒國有石焦原者﹐廣尋﹐長五十步﹐臨百仞之溪﹐莒國莫敢近也。有以勇見莒子者﹐獨卻行劑踵焉。"後以"雕虎焦原"謂壯士履險。
賈虎荀龍:東漢賈彪兄弟三人,並有高名,而彪(字偉節)最優,故天下稱曰:"賈氏三虎,偉節最怒。"見《後漢書.黨錮傳.賈彪》。又東漢荀淑八子,都有名聲,時人稱為"八龍",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正始中人士比論"劉孝標注引《逸士傳》。後世因以"賈虎荀龍"稱文武全才的人。
餓虎吞羊:形容迅猛貪婪。
餓虎撲食:比喻動作迅速而猛烈。也說餓虎撲羊。
二馬一虎:方言。猶言馬馬虎虎。
放虎自衛:比喻尋求保護不當,反而自招禍害。
風虎雲龍:比喻聖主﹑賢臣的遇合。
鳳嘆虎視:形容談吐文雅,器宇軒昂。
宮鄰金虎:謂小人在位,接近帝王,貪婪如金之堅,凶惡如虎之猛。
虎步龍行:形容帝王的儀態不凡﹐如龍虎之姿。
虎視鷹揚:謂雄視高翔﹐甚有威儀。
虎超龍驤:比喻群雄奮起﹐互相角逐。
虎嘯風生:比喻英雄乘時奮起。
甘冒虎口:謂甘願冒著生命危險。
虎躍龍驤:形容威武雄壯。
虎鬥龍爭:比喻群雄互相爭斗。
虎豹九關:謂天門的門禁森嚴。
虎子狼孫:比喻凶暴貪殘的人。
虎尾春冰:比喻極其危險的境地。
虎略龍韜:兵書的代稱。亦指用兵的謀略。
虎窟龍潭:比喻極艱險的境地。
虎踞鯨吞:比喻豪強割據和相互兼並。
虎頭燕頷:形容相貌威武。古之相者說是萬里封侯之相。
虎嘯風馳:謂事物之相互感應。
虎嘯龍吟:形容歌聲雄壯而嘹亮
●【虎跑泉】傳說唐朝性空和尚到杭州遊玩,喜愛南山靈氣鍾秀,但苦於缺水。南嶽童子派了兩制老虎跑(刨)土出泉,甘甜爽口,取名「虎跑泉」。
【虎皮羊質】形容羊身上雖然披了一張老虎皮,但是弱的本質並未改變:它仍然是
看到青草很高興,看到狼就全身戰栗。
【如虎而冠】指老虎穿戴人的衣帽,但本性不改。西漢初,眾大臣要立齊王為皇帝,
而狼邪王劉澤說,齊王的舅父駟鈞為人凶惡暴戾,如冠而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指不進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東漢明帝時,班超出
使鄯善國,了解到匈奴的使節正使鄯善王倒向匈奴。班超在關鍵時刻召集部下計議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於是,他率部下趁夜襲擊燒殺了匈奴使者,鄯善國恢復了與漢朝的友好關系。
古詩詞
1
李白 《相和歌辭·猛虎行》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李賀 《秦王飲酒》
秦王騎虎游八極,劍光照空天自碧。
劉禹錫 《雜曲歌辭·壯士行》
陰風振寒郊,猛虎正咆哮。
李白 《蜀道難》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2
辛棄疾 《念奴嬌》
虎踞龍蟠何處是,只有興亡滿目。
辛棄疾 《水調歌頭》
白日射金闕,虎豹九關開。
趙善括 《沁園春》
虎嘯風生,龍躍雲飛,時不再來。
鄭元秀 《滿江紅》
馬革裹屍男子志,虎頭食肉通侯相。
㈤ "虎"的演變請問誰能告訴我"虎"字的演變歷
狐假虎威:老虎捉到一隻狐狸,要吃它。狐狸說:『上天命令我做百獸的王,你吃了我就違背了天意。如果你不信,就跟我一塊兒走,百獸見了我沒有一個不逃跑的。』老虎依了它的話,跟它一塊兒走,果然各種走獸見了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百獸是怕自己,還真以為是怕狐狸(見於《戰國策·楚策》)。比喻倚仗別人的勢力來欺壓人。虎卧龍跳:形容字勢雄強超逸。語出南朝梁袁昂《評書》:"王右軍書﹐字勢雄強﹐如龍跳天門﹐虎卧鳳閣﹐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白虎復夷:秦漢時西南少數民族中專事獵虎者的稱號。白虎﹐白額虎的略語;復﹐免除賦稅或勞役。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載:秦昭襄王時,有白虎率群虎為患,秦王懸賞招募有能殺之者封萬戶侯。於是夷人廖仲葯等三人射殺白虎。秦王欲如約,因嫌其夷人,乃改為"復夷人頃田不租"等厚待之,並與之"盟曰:'秦犯夷輸黃龍一雙,夷犯秦輸清酒一鍾。'夷人安之"。漢代興起,夷人"亦從高祖定亂有功。高祖因復之,專以射白虎為事",故世人號為"白虎復夷"。虎溪三笑:佛門傳說。虎溪在廬山東林寺前﹐相傳晉僧慧遠居東林寺時﹐送客不過溪。一日陶潛﹑道士陸修靜來訪﹐與語甚契﹐相送時不覺過溪﹐虎輒號鳴﹐三人大笑而別。後人於此建三笑亭。世傳有"虎溪三笑圖"﹐蓋本此。宋樓鑰《跋東坡》謂遠公卒於晉義熙十二年丙辰﹐時年八十三。陸修靜生於義熙三年丁未﹐卒於劉宋元徽五年丙辰﹐去遠公之亡正一甲子。修靜卒年七十二﹐遠公之亡﹐修靜才十歲。修靜於劉宋元嘉末始來廬山﹐距遠公之亡已三十餘年﹐淵明之亡亦二十餘年﹐故三人不可能同在一起﹐此殆好事者之妄傳﹐不可信。斷蛟刺虎:相傳晉周處曾射蛟殺虎﹐為民除害。事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後以"斷蛟刺虎"謂武藝高強﹐行為俠義。眈眈虎視:像老虎一般地威視著。語本《易.頤》:"虎視耽耽,其欲逐逐。"雕虎焦原:.《屍子》﹕"中黃伯曰﹕余左執太行之獶而右搏雕虎。"又﹕"莒國有石焦原者﹐廣尋﹐長五十步﹐臨百仞之溪﹐莒國莫敢近也。有以勇見莒子者﹐獨卻行劑踵焉。"後以"雕虎焦原"謂壯士履險。賈虎荀龍:東漢賈彪兄弟三人,並有高名,而彪(字偉節)最優,故天下稱曰:"賈氏三虎,偉節最怒。"見《後漢書.黨錮傳.賈彪》。又東漢荀淑八子,都有名聲,時人稱為"八龍",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正始中人士比論"劉孝標注引《逸士傳》。後世因以"賈虎荀龍"稱文武全才的人。餓虎吞羊:形容迅猛貪婪。餓虎撲食:比喻動作迅速而猛烈。也說餓虎撲羊。二馬一虎:方言。猶言馬馬虎虎。放虎自衛:比喻尋求保護不當,反而自招禍害。風虎雲龍:比喻聖主﹑賢臣的遇合。鳳嘆虎視:形容談吐文雅,器宇軒昂。宮鄰金虎:謂小人在位,接近帝王,貪婪如金之堅,凶惡如虎之猛。虎步龍行:形容帝王的儀態不凡﹐如龍虎之姿。虎視鷹揚:謂雄視高翔﹐甚有威儀。虎超龍驤:比喻群雄奮起﹐互相角逐。虎嘯風生:比喻英雄乘時奮起。甘冒虎口:謂甘願冒著生命危險。虎躍龍驤:形容威武雄壯。虎鬥龍爭:比喻群雄互相爭斗。虎豹九關:謂天門的門禁森嚴。虎子狼孫:比喻凶暴貪殘的人。虎尾春冰:比喻極其危險的境地。虎略龍韜:兵書的代稱。亦指用兵的謀略。虎窟龍潭:比喻極艱險的境地。虎踞鯨吞:比喻豪強割據和相互兼並。虎頭燕頷:形容相貌威武。古之相者說是萬里封侯之相。虎嘯風馳:謂事物之相互感應。虎嘯龍吟:形容歌聲雄壯而嘹亮●【虎跑泉】傳說唐朝性空和尚到杭州遊玩,喜愛南山靈氣鍾秀,但苦於缺水。南嶽童子派了兩制老虎跑(刨)土出泉,甘甜爽口,取名「虎跑泉」。【虎皮羊質】形容羊身上雖然披了一張老虎皮,但是弱的本質並未改變:它仍然是看到青草很高興,看到狼就全身戰栗。【如虎而冠】指老虎穿戴人的衣帽,但本性不改。西漢初,眾大臣要立齊王為皇帝,而狼邪王劉澤說,齊王的舅父駟鈞為人凶惡暴戾,如冠而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指不進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東漢明帝時,班超出使鄯善國,了解到匈奴的使節正使鄯善王倒向匈奴。班超在關鍵時刻召集部下計議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於是,他率部下趁夜襲擊燒殺了匈奴使者,鄯善國恢復了與漢朝的友好關系。
㈥ 求杭州虎跑導游詞要邊走邊講那種!
像我這樣
各位遊客,你們好!歡迎大家游覽善卷洞。
現在我們已來到善卷洞門樓前。高大巍峨、氣宇軒昂的門樓在綠樹翠竹的映襯下,顯得古樸、華貴而典雅。著名書法家費新我題寫的「善卷洞」三個大字赫然醒目,吸引了無數慕名而來的中外遊客。讓我們進門樓細心漫遊這「萬古靈跡」。
前面巨大而奇崛的太湖石上鐫刻著四個隸書大字「萬古靈跡」,這是由宜興籍著名書畫家錢松岩先生寫的。善卷洞古在哪兒?一是溶洞形成於一百多萬年前;二是這棵被稱為原始社會活化石的小葉銀縷梅;三是洞的得名。我們還是邊走邊說吧。
善卷洞得名於四千多年前的堯舜時期,古籍《莊子》載:「舜以天下讓善卷,善卷曰:余逍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為哉?」於是不遠萬里之遙,來到江南這處荒山石洞中隱居,後人就把這個洞稱為善卷洞。善卷洞全洞面積約5000平方米,洞內遊程800米,共有三層,層層相連;分上、中、下、水四洞,洞洞相通,就像一幢石雕大樓。尤其是「洞中有河,河可通舟;船在水中行,漿往天上撐。」堪稱一絕。歷來與比利時的「漢人洞」、法蘭西的「里昂洞」並稱為世界三大奇洞。
現在,大家來到了洞口,一塊七米多高的巨石擋住了去路,你可別小看這塊石頭,它已經是三萬多歲的高齡了,而且是每五十年長一公分,一點一點長高的。因為洞頂岩層滴下的水中含有豐富的碳酸鈣,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這些碳酸鈣就逐漸凝固起來,「滴水穿石」在這兒變成了「滴水長石」。遺憾的是,1957年洞口出現塌方,加固後的洞頂不再滴水,巨石停止了生長。它好像黃河激流中的中流砥柱,因此稱為「砥柱峰」,古時也叫「小須彌山」。好,讓我們繞過巨石,進洞探奇。
現在我們到了中洞,這個大廳叫「獅象大場」。既然叫獅象大場,就應有獅有象。我們先看獅子,大概因為長時間的站立,它感到十分疲憊,正躺下來休息,還張著大嘴在打哈欠,嘴裡露出一對大門牙,側過的頭上只能看到一隻眼睛,腰身凹進,臀部突出,尾巴自然地拖在地上,仔細看,身上還長有長長的獅毛,顏色是青色的,真是地地道道的青獅。大家看像不像?像。那就請大家換個角度來看大家。
大象精神抖擻的站著,長長的鼻子拖在地上,象牙、前腿、後腿清晰可見,唯獨看不見它的尾巴。為什麼呢?原來象王的尾巴又短又小,和它寵大的身軀相比,實在有損它象王的威嚴,因此它偷偷地把尾巴藏進了山洞。
青獅、大象如此之大,稱它們為獅王、象王大概不過分吧。獅王、象王分列兩旁,而且腦袋都朝著洞口,既像守衛善卷洞的兩名衛士,又像兩位好客的主人,歡迎各位的光臨。
大家隨著我來看一塊奇石,我們稱它為「多變石」。在不同的角度看,它一會兒像猿猴,一會兒像蛤蟆,一會兒又像狐狸、像海豹……因為洞內的鍾乳石都是形象化的石頭,一定要站好位置才能看得逼真。用我們的行話講,叫不說不像,說了看看有點象,角度站得好,越看越像。好,請隨我繼續向前。
在這石壁上刻有「欲界仙都」四個大字,在佛教教義中,欲界指的是紅塵,也就是人類居住的這個花花世界,從字面上解釋就是「人間天堂」的意思。這四個字是梁代的貞白先生陶弘景給善卷洞贊語。陶弘景是我國道教中有名的人物,為道教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在當時,他有「山中宰相」之稱。好,既然這位「山中宰相」都給了善卷洞這么高的評價,那麼大家都不要客氣,請隨我上天堂一游。
朋友們抬頭看一下洞頂,上面的岩石似雲霧布滿了整個山洞,四周白茫茫一片雲霧迷漫,霧氣騰騰,好似站在海中心一樣看不到邊,所以上洞稱為「雲霧大場」。
上洞的特點是冬暖夏涼,四季如春,終年溫度保持在攝氏23度左右。也許有的朋友要問:上洞是否安裝了空調,要不,怎麼會保持恆溫呢?不是安裝空調的緣故,而是靠一塊大石頭起了一定的保溫作用,整個山洞都是由石頭組成的,至於是哪一塊,朋友們在游覽時不妨仔細觀察一下,等上洞游覽完之後,我再為大家揭開謎底。
請看上面一碩大的蝙蝠正展開雙翅向各位飛來,在它的身後還緊跟著一隻小蝙蝠。在古代,蝙蝠是被當作一種吉祥物來看待的,有「萬福來朝」「五福臨門」「福壽雙全」之說。
在這小水池旁還長著一棵楊柳樹,從樹桿中的小窟窿可以看出它已生長了許多年了,可仍顯得生機盎然,樹枝茂盛,那下垂的柳枝,似乎對各位的到來正表示著熱烈的歡迎。
頭頂上這片鍾乳石和中洞中的「砥柱峰」一樣,也是由滴水長成的,不同的是,這片鍾乳石現在還在不停地往下滴水,不停地往下生長,假如有哪位不相信的話,不妨拿出尺子來量一下它現在的長度,等五十年之後再來量一次,就可以證實我的話是真是假了。站在這個角度看,這片鍾乳石好似一片含苞待放的荷花,朋友們想看荷花開放,就請跟我往前走。
請朋友們往下看,這個景象不由得想起古文《愛蓮說》中的描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矣。剛才還是含苞待放的荷花,現在到了水裡已竟相開放了,不知可有哪位朋友已聞到了荷花的清香。
實際上,剛才我們看到的只是水中的倒影,下面的水不深,只有十幾厘米,可是在燈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幽深,也顯得更漂亮了。
請朋友們向我靠攏一點,前面我們講過,看景要站好角度,否則,就成了糊里糊塗鑽山洞了。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一匹白馬,身上的顏色是白的,因為坐著而看不到它的後腿,現在讓我們換一下角度到對面來看一下,看一看它變成了什麼?
朋友們先仔細觀察一下,這是什麼動物,哪位能猜得出來?對,這是一隻老綿羊,從它背上隆起的部分來看它像是西藏的氂牛,從它長長的耳朵來看像是一隻可愛的小白兔,單單從它頭部朝下的三角區來看卻是一條小金魚,而從它的整體上看更接近於一隻老綿羊。按習慣,馬年過去即迎來羊年,我們是否可以從中得出這樣一副對聯:「駿馬踏雪歸去,靈羊迎春而來」。這塊石頭因站的角度不樣而能看到兩種動物,我們稱它為「坐馬立羊」。
請各位再轉身看一下這石壁上有一條黑色條紋,這是一條烏龍,這條龍的尾巴正拖在水池中吸水。上洞其他幾個池子里都有水,唯獨這個池子里是乾的沒有水,水都已經讓它吸幹了,又從它抬起的嘴裡噴了出來,「烏龍噴水一條線,噴到空中一大片」。馬上這里要下雨了,請大家馬上離開,免得淋濕了會感冒。
現在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大自然這位超級雕塑家給我們畫的一副幽默畫:狗熊爬樹。在這樹干趴著一隻狗熊,它看見烏龍在噴水,嚇得急忙往樹上爬,由於這只狗熊平時養尊處優,難免身胖體重,到了關鍵時刻露餡了,爬了幾百萬年也沒能爬上去,相反地連自己的尾巴卻爬掉了。站在樹枝上的是一隻山鷹,尖尖的嘴巴朝下,好像正在嘲笑這只笨狗熊。不過依我看,這狗熊雖說笨了一點兒,可它這種不屈不撓、努力向上的精神還是值得學習的。
上洞不失為一處拍電影的好地方。《智取威虎山》中的威虎廳就在此取景,當時,這座山雕的虎皮寶座就放在平台中間,欒平就是我們剛才走過來的路上被帶過來的。另外,電視連續劇《西遊記》中第八集的黃風洞以及電影《塞外奇俠》等也都是在此拍攝的。
整個山洞是由兩棵梅樹支撐起來的,請看右側這棵由上、下兩截所組成。這棵梅樹為了不使自己被自然界所淘汰,經過幾萬年的生長,終於長到一起來了,中間有明顯的連接痕跡,稱為「萬古雙枚」。「枚」是「梅」的意思。
左側這棵寒梅,虯根蟠屈,枝葉紛披,其間小枝分披,或孤削似筆,可密聚如林。更為奇特的是上面有隻小熊貓,圓圓的耳朵,黑黑的眼睛,兩條前腿還抱著一隻綉球在玩耍,顯得非常活潑、可愛。這只小熊貓自從來到善卷洞後感到這里的生活條件很適合它,就在此長期隱居,再也不願回到四川老家了。
在神說傳說中,天地是由盤古分開的,請看這里有一隻肌肉發達的手掌,五指叉開,手心朝上,似乎正用力托住洞頂,我們稱它為「盤古托天」。善卷洞的最早形成就是從這里開始的,這水池中的水比日常所用自來水重百分之三 ,含礦物質較多,晶瑩澄澈,萬古常清,且可治眼疾。
善卷洞里是山中有洞,洞中有樓,樓上還有樓,現在請朋友信步登高,更上一層,飽覽一番上洞全景。
朋友們,在游覽上洞之前,我曾說過,上洞能保持恆溫,主要靠一塊石頭起了保溫作用,在剛才的游覽過程中不知有哪位朋友找到了這塊石頭?現在到了揭開謎底的時候了,請往前看「一片飛雲掩洞門」,這塊石頭似一片飛雲把上洞口給遮住了,只留下一條小小的縫隙,加上它還在上洞的地平線上,阻礙了洞內外的空氣對流,這就形成了上洞終年保持攝氏23度的氣溫。
上洞游覽就到此結束了,不過善卷洞的神奇佳景主要集中在下洞、水洞,下面請朋友們隨我繼續游覽下洞。
「百病消除」四個字,原來並非榮毅仁所書,而是由民族資本家榮德生老先生所書。說來,其中還有一段佳話呢!
榮老先生和儲南強先生是好朋友,當榮老得知朋友為了整修善卷洞耗盡家產,甚至連夫人的首飾、媳婦的嫁妝都變賣一空時,非常感動,伸出了援助之手,捐贈了洞內所需的全部水泥。1934年當溶洞整修完畢正式對外開外時,儲南強先生特邀榮先生前來遊玩,榮老非常高興,盡管當時身體不太舒服,還是應邀而來。沒想到,當他上上下下遊了一圈之後,就被善卷洞的神奇佳景深深吸引住了,感到心情非常舒暢,連那點不適之感也不治而愈了,一時興起提筆寫下了「百病消除」四個字,可惜的是,原跡在「文革」時當作「四舊」被毀掉了,後由他的兒子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復書於此。在此我也祝各位朋友有病的百病消除,沒病的更加康鍵。
「梯口」是下洞的進口,從這里下去要經過105級台階,有五層樓深。中洞和下洞原來只有小小的溶洞相通。為了使遊客在游覽時不走回頭路,從1925年開始,每天有20名工匠在這里開鑿,整整用了10年時間才打通。在這途中還要經過四道門:風雷門、波濤門、金鼓門、萬馬門。每當下雨時,下雨聲和下洞的流水聲經過折射傳到這里,產生共鳴,站的角度不同,能聽到四種不同的聲音,風雷交加,波濤滾滾,金鼓齊鳴,萬馬奔騰。今天外面是晴空萬里,沒有下雨的樣子。假如哪位朋友有雅興的話,不如下雨天來領略一下這其中的詩意。
上洞、中洞的特點是高大寬敞,下洞卻好像一條狹長的走廊,加上流水潺潺,彷彿來到了另外一個天地,下洞又稱「又一天」。
請看前面石壁上有一串香蕉、幾只扁豆、一條老絲瓜和玉米、辣椒,下面的是老鷹,就像一位守護神,在看守這些瓜果,只能供各位欣賞,不能品嘗。下面還有位老壽星在笑咪咪地看著各位,光光的腦袋,長長的胡須,這叫「壽星開口笑,祝願各位身體好。」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這是我國十大元帥之一的陳毅元帥贊揚青松剛直不阿的品格而寫的一首詩,請看前面這棵松樹,樹干粗壯,枝葉遮天,高大挺拔,樹枝上還覆蓋著一層厚厚的雪,但是,它仍不畏嚴寒,傲然挺立,它稱為「通天石松」。
抬頭看上面有「華蓋頂」三字,這是下洞最高點,距在面有22米,此處還有兩尊佛像,一坐一立。善卷洞原來佛像五百餘尊,大部分在文革時被當作「四舊」砸掉了,這兩尊佛像因放得太高,地勢險要,沒人敢玩命地爬上去,才倖免於難,得以保留下來。
前面就是洞口,能看見一線光明,卻又被洞頂下垂的片片鍾乳石擋住,這些鍾乳石猶如佛手、幕布一般,所以這里稱為「佛水幕」。京劇《盤石灣》中的「蜂窩洞」就取景於此。
掀開幕布,對面石崖上有一道瀑布,水從上面沖擊而下,水擊石,石拋水,相互沖擊,濺起串串飛珠玉液,較之一般的天然瀑布另有一種風韻。主持整修善卷洞的宜興名流儲南強先生曾對此寫詩一首:「千濤萬浪上邊來,倒掛銀河笑口開,收入先生腸腑里,盪為湖海郁為雷」,根據這首詩的含義,這座棕亭取名為「濾心亭」,此處不失為一處照像留影的佳景,各位想照像可前去照像,照完後我們再去游覽善卷洞的精華處——水洞水晶宮。
在右邊石壁上分別懸掛著一口鍾和一面鼓。這種鍾鼓現在看來並無什麼奇特的地方,但是在下雨時就會出現一個奇跡,上面接連不斷的水滴在鼓面上,下面一道道浪頭撞擊在石鍾上就會奏出美妙而又動聽的樂章,假如把中洞的獅象比作儀仗隊的話,那這里就是樂隊了。
上洞的荷花品種不凡,花開在上洞,三結蓮藕卻結在下洞,邊上還有南瓜、西紅柿。
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了水碼頭,這里也是山洞的心臟,稱「壑心」,各位剛才上、下漫遊數百米,想必都有點累了,請在「洞庭」處休息一會。
在唐朝時有位叫李蠙的人,年輕時曾擇居善卷洞後的碧鮮庵苦讀詩書,一天清晨起床後,看見一條龍從水洞里游出,龍頭朝著洞口,在呼吸天地間的靈氣,李蠙立即寫了封奏章給皇帝,說「神龍出現,必是天子祥瑞」。在大門牌樓處有一巨石,上有著名書法家錢松岩所書「萬古靈跡」,這四個字就是李蠙對善卷洞的奏稱。
中國人民歷來是把龍作為至高無上的崇拜物的,這位舉足輕重的李蠙先生既然有辭為證,後人也難以分辨,李蠙這一題銘,大大提高了善卷洞的知名度,給善卷洞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同時也給後人整修帶來了不少麻煩。
1933年,當地名流儲南強先生決心打通下洞、水洞的連介面,無奈石工們迷信千年神龍的傳說,不敢大膽施工。湊巧的是德國海京伯馬戲團正在上海舉行馴獸表演,哄動了整個上海市,儲先生知道這個消息後,就託人去跟馬戲團聯系,希望他們能來捕捉這條白龍,洋先生對龍並不忌諱,只是對於做生意十分精明,認為這條白龍未必能夠捕來,捕來之後能不能演出更是個問題,雖說馴獸已有二十多年,獅象都能指揮如意,可捕龍尚屬首次,萬一有個三長二短砸了牌子可劃不來,就婉言謝絕了。
儲先生憋了一口氣,非要探個真假,他親自督率石工,夜以繼日磨了好幾個春秋,終於打通了,他又第一個駕小船在小洞里探險,結果呢?連一條水蛇都沒有看見,更別說什麼千年白龍了。
從此,水洞隱白龍的神話就只作為傳說流傳民間了,然而,在這窈窕曲折的水洞里「船在水中行,漿朝天上撐」的幽奧意境,在人們心中終究是個謎,在座的有幾位已經忍不住想坐船去看個究竟,下面,各位就隨我坐小船來領略一番水洞的意境吧?
朋友們,請坐穩了,現在我們開始游覽水洞。
水洞原是一條古老的地下河,長120米,彎彎曲曲有三個轉彎,水面最寬處達6米,最深處將近5米,前面滴水蓮蓬頭,各位要保護好自己的頭,千萬不要撞個大包帶回去作留念。「水頭」是水洞岩層最低處,請把頭低下,前面水中倒映,五彩繽紛,四壁生輝,水石一色,好似來到神話里的「水晶宮」中。
在前方突出的是一條來自揚子江的鱷魚,它來到善卷洞後再也沒能回得去,一氣之下,把眼都急紅了。各位看過鱷魚頭,要小心自己的頭,旁邊有一隻老鰲正在休息。「人過鱷魚頭,雪山腳下可行舟」,鱷魚頭旁邊有座雪山,山中冰雪融化,中間有條羊腸小道直通山頂。
山洞中劃船稀奇古怪,與眾不同,別處劃船漿在水裡劃,各位看我手中這根漿卻是往上撐的,這叫朝天撐船。
「壁堵疑無路,水迥別有天」,轉過九十度直角彎來到二彎,轉彎處的角落裡有一隻輪船,不是東風號,也不是遠洋號,是善卷洞里的「石頭號」,因為船上的設備太落後,開了四千多年才開出一個輪船頭,估計還要再開五萬年才能全部開出,到那時歡迎各位再次光臨。
各位仔細聽那聲聲滴水,似一首永不停息的「滴水協奏曲」,就像在聲聲呼喚著那條傳說中的白龍,清朝詩人謝方連曾寫過一首《善卷小水洞》詩:「石晴聞雨滴,竇冷欲生風,只恐彈琴久,潭深起白龍。」
在欣賞曲折的河彎、陡峭的懸崖、壓頂的天穹、千奇百怪的自然造型時,各位可憑借豐富的想像力,想像自己正在游覽地下畫廊、地下博物館,或者是地下探險。
離開洞府,拾級而上,石壁上鐫刻著古今中外許多遊客贊美善卷洞府的詩詞歌賦。各位遊客不妨一邊休息一邊吟詠。請看,這兒是有「第二徐霞客」之稱的蔣叔南先生游覽後的留言:「好書不厭百回遊,美人不厭千回看,二洞不厭萬回來。」在這面加固的石壁上,原刻有「一片飛雲化彩蝶」的詩句,據傳,這是緣於梁山伯、祝英台化蝶雙飛的故事。
這一座古老的四角碑亭中,碑上「碧鮮庵」三個大字,乃是唐代太寧、鳳翔節度使李蠙所書。碑後側上方是「晉祝英台琴劍之冢」,對面「蝶亭」,依岩而立。過去,在這一帶,每年農歷三月二十八為「觀蝶節」。這一天,千百對蝴蝶在青山花叢中比翼雙飛,其間有一對碩大的蝴蝶於中午時分出現,據傳是「梁祝」的精靈所化,雙雙飛舞,最後繞亭三匝,飛向碧鮮庵後隱去。古有詩雲:「清陰寂寞雲松路,蝴蝶雙飛芳草間。」「蝴蝶凝山魄,花開想玉顏。」
「祝英台讀書處」,這是一座一步一景的仿古建築群,1992年在「碧鮮庵」舊址上重建。讓我們進園一觀。
坐北朝南的是「英台閣」,下面是梁祝讀書、操琴、娛樂的場所,二樓是卧室。英台閣右側的「英台書屋 」中陳列著八塊漆雕屏風,記述著「草橋結拜」「十八相送」「英台抗婚」等八個小故事。
好,讓我們千別梁祝,穿過長廊,再訪三位古人。「三生堂」,裡面有三尊神像,身材、面貌、胡須,一式一樣,右手都握著一卷書。他們是什麼人呢?一位是唐代的李蠙,就是寫「碧鮮庵」三字的人;第二位是北宋的李綱;第三位是南宋的李曾伯。這三人都曾寄居在善卷寺讀書,後來做了大官又都出錢整修寺廟,又因他們三人都姓李,當地老百姓認為他們是一人轉三胎,就塑了三個一模一樣的神像。有一副對聯講得很形象:「一人轉世三宰相,三生造寺一姻緣。」
我們從善卷洞門樓進來,從善卷古寺的山門「華藏門」出去,整個游覽到此就結束了,前面是富有地方特色的商品一條街,向西行不遠處是號稱「江南第一碑」的「國山碑」。
㈦ 虎年燈謎;;;;;、
虎年燈謎
一、新年之夜(猜字一) 夤
二、李廣射虎(猜水滸渾名一) 沒羽箭
三、虎符(猜成語二) 合二為一 調兵遣將
四、捋虎須用手(猜字一) 虢
五、力托虎頭(猜字一) 虜
六、一隻虎(猜字一) 蠶
七、虎進棉堆(猜詞牌名一) 風入松
八、猜謎好手(猜水滸渾名一) 打虎將
九、虎跑泉(猜字一) 演
再來一組:
1。2010年1月1日(四字常言)虎頭虎腦
2。三分月影動(紀年)二0一0
3中風完了終虛脫(動物)虎
4古代謎書(三字常言)紙老虎
5謎途高峰勤攀登(植物,卷)爬山虎
6燈謎適君之口味(四字古代軍事行為)虎符合上
7一二條情趣謎(成語,蕉心)三人成虎
8建廟橫山上,空前大動作(紀年)庚寅
9母親忌談謎事(四字水滸地名,卷)白虎節堂
10孫文並非在丙寅年去世的(俗語半句,掉首格)山中無老虎
11內地燈謎(三字汽車品牌型號)大陸虎
12為謀謎面急煞人(蔬菜品種,粉底)虎皮椒
13庚寅忌遠行,遠行必入獄(京劇冠量)一出虎牢關
14砍到了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穴位(電視劇)殺虎口
15差點說出一條謎(外經典老電影,卷)虎口脫險
16庚寅年弄瓦(話劇中人物)虎妞
17天下定,濁水清(動物俗稱)大蟲
18。09年末盼望2010年到來(動物部位二)牛尾巴,虎頭
19聖誕擺謎擂(名菜)龍虎鬥
20還有一星期就是庚寅年了(08流行詞)周老虎
21伍茲打球會動腦(賭具)(違禁詞語-已隱藏)
22不喜歡粗俗之謎(四字網站)中文雅虎
23祝各位仁兄2010年事事順心(男裝品牌二)虎都利郎
24喜迎庚寅年(泊號)笑面虎
25猜謎奧妙,以後便知(五字水泊梁山招呼語)打虎將來了
26寶寶生在庚寅年(藝人昵稱)乖乖虎
27「龐然大物也,以為神」(反探酈)虎,生肖/註:面出黔之驢句
28「曰:「技止此耳」(水滸人物渾號)沒毛大蟲
29「龐然大物也,以為神」(黃飛鴻系列影中人)雷老虎
30常掛置燈謎(系列叢書名,卷)布老虎
31早上不用東洋貨幣(探酈)節日,元旦
32法力不及武成王(影人)孫飛虎
33庚寅先須貼春聯(黨史人物)林彪
34庚寅年歲首展望(畫家別稱)顧虎頭
35燈謎評委(四字影視名詞,含導演名)管虎作品
36呂布騎虎難下(二字詞)嚇唬
37幾稿之後心無慮(青年演員)高虎
38兒子庚寅呱呱落地(前歌手組合)小虎隊/註:隊通假墜
39佔了李振貴的椅子(四字刑罰)坐老虎凳
40七載考上終發虛,幾度發火生是非(民間生活用具俗稱)老虎灶
41庚寅球運差,中場真窩囊(成語)虎背熊腰
42回眸已丑,展望庚寅(謎家)張虎牛
43猴子啥時候能稱大王?(電影二,4+2)老虎出更,做頭
44庚寅旅遊打特價(名泉二,2+1)虎跑,惠
45策騎越過杭州天下第三泉(四字常言)打馬虎眼
46為柯受良謀謎面(動畫片形象一,卷)黑小虎/註:柯受良昵稱小黑
47庚寅猜謎到東北(外經典老電影)虎虎虎,註:東北虎借代
48母大蟲拒絕行房(多字成語半句)不入虎穴
49冷僻燈謎咱不猜(中葯二)虎須,熟地
50老爸丙寅生,丙戌弄嫜未如願(五字俗語)虎父無犬子
㈧ 對對子:龍井茶對什麼
鴨溪窖
字數為3字,
一茶對一酒:
龍對鴨,動物;井對溪,與水關聯,且一靜一動;茶對窖(窖為酒解)
不知道對不對~
㈨ 杭州虎跑動物園好玩嗎
虎跑一般般,至少我不認為好玩。動物園都一樣,去過上海北京的動物園的話,就不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