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韓國結申遺成功了嗎
說到世界文化遺產記錄,很多小夥伴都非常熟悉。作為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我國,更是有著數不清的文化遺產。但是最近這些年,韓國人申遺這件事,每次都會被網友津津樂道。幾乎在漢文化圈裡,這些事情會持續很長時間的論戰。
就像是之前,韓國人申遺了端午節。拜託哦,中國人都過了多久的端午節了?起源你們知道嗎?當時有不明所以的媒體報道說「中韓端午之爭,韓國勝出」。韓國的端午節是什麼節?起源於什麼?有什麼典故?和中國的端午是一個嗎?這些都沒有人願意深究。
之前,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韓國9處主要推廣儒學教育的書院以「韓國新儒學書院」申遺成功。這一次韓國申遺又在外網上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很多網友都非常好奇,書院不是中國特色嗎?儒家學說不是中國的學說流派嗎?韓國的書院和中國的有什麼關系?
對歷史有一定了解的小夥伴可以知道,一般人認為,書院之說起源於中國的唐朝,源於7世紀末。而韓國的書院,是在16世紀初的時候傳到當時的朝鮮半島的。可以說關系密切。韓國和日本很多的文化都是源於中國、起於中國,之後在自己的國家發揚壯大。
雖然說韓國書院是以中國書院為雛形建造的,但是,之後的韓國書院因為文化的不同也有著很大的變化。比如中國書院是教育為主,祭祀先賢為輔。韓國書院則是以祭祀為主,教育為輔。在根本上就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貳』 文化遺產申遺成功有什麼意義
世界遺產分為物質遺產(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記憶遺產、文化景觀)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遺的意義十分重大。壯麗的河山與豐富的人文遺跡是自然的饋贈與祖先的遺惠,保護好、發展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從1985年加入《世界遺產公約》算起,中國的「申遺之路」已走過30年。與改革開放的時代潮流相伴,擁有五千年不斷流的文化的中國人,對這片土地上的文化遺產,不斷加深著認識和理解,加大著保護與傳承的力度。
目前,除了近50處世界遺產,我國還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25個,歷史文化名鎮252個、歷史文化名村276個。這些數字的背後,是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社會為文化遺產傾注的努力,是賡續文脈、珍視文化的普遍共識。
在文化傳承中,保護與開發是永恆的課題。文化遺產不可復制,也不能再造,不管是申遺還是入選之後,保護應該始終放在第一位。
也只有做好保護,文化遺產才能可持續利用,更好造福於民、傳之子孫。因此,算好文化賬、算清社會效益賬,而不是以「搖錢樹」思維看待文化遺產,應該是我們面對先人文化財富的最基本立場。
(2)旗袍申遺成功了嗎擴展閱讀:
在德國波恩召開的聯合國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老司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湖南省首個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中國第48處世界文化遺產。
此次聯合申報世界遺產的「中國土司遺產」,包括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和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其中,老司城遺址是國內目前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市遺址。
老司城具有十分重要的見證價值,完整地體現了迄今已消亡的土司文化傳統,並完整反映了土司及土司制度的產生、發展和消亡全過程,填補了中國土司制度考古學的空白,為研究土司制度提供了物化載體。
同時,老司城遺址還具有重要交流價值。它完整地見證了漢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是中國古代中華民族大融合的典範,為研究土家族傳統民族文化、鄉土文化提供了實物例證,也為探討當今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和諧共處之道提供了難得物證。
此外,老司城遺址與周邊魅麗的山水融為一體,體現了文化與自然緊密結合,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極具多元立體展示價值。
『叄』 中國傳統節日 申遺成功的有哪些
截止2019年,中國傳統節日中只有端午節申遺成功。
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節習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習俗細節上的差異,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但劃龍船、食粽子是普遍習俗。端午節通過傳統民俗活動展演,既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
(3)旗袍申遺成功了嗎擴展閱讀:
聯合國有《保護非物質遺產公約》和《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前者管「非物質」,後者管「物質」。
《保護非物質遺產公約》生效之前,作為試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分別於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命名了三批世界非物質遺產,共90項,其中中國4項,即崑曲、古琴、新疆的木卡姆民族歌舞和與蒙古國聯合申報的長調民歌。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擁有世界非物質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
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在中央政府門戶網上發出通知,批准文化部確定並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包括:白蛇傳傳說、阿詩瑪、蘇州評彈、鳳陽花鼓、楊柳青木版年畫等共518項。
2008年6月14日,國務院又發布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510項)和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共計147項),其中包括:孟姜女傳說、董永傳說、高郵民歌、陝北民歌、梁山竹簾等共510項。
『肆』 韓國已向聯國提交漢服申遺書 成功了么
不可能,這是假新聞,他們本身有韓服,雖然棒子總搶我們民族的文化遺產,但他們不會拋棄自己民族特色....
『伍』 韓國把中國的什麼申遺成功了
泡菜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在亞塞拜然巴庫通過決議,正式將韓國的腌制越冬泡菜文化列入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至此,韓國共擁有16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江陵端午祭、板索里(韓國清唱)、宗廟祭祀等。
(5)旗袍申遺成功了嗎擴展閱讀:
泡菜是一種以蔬菜為主原料,各種水果、海鮮及肉類為配料的發酵食品。它不但味美、爽口,而且具有豐富的營養,是韓國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主要菜餚之一。在「泡菜王國」韓國,有超過300種不同泡菜,其中最常見的是辣白菜泡菜、白菜塊泡菜與蘿卜塊泡菜。
韓國泡菜的製作方法各不相同,每家每戶都會添加各自不同的調料與輔助食材,因此對韓國人來講,泡菜有「媽媽的味道」。泡菜製作的基本程序大都包括清洗、切塊(片、條等)、腌漬、抹醬料、保存等步驟。韓國各地有許多泡菜博物館,並常常舉行各種與泡菜相關的文化體驗活動,向市民及外國人充分展示獨特的泡菜文化。
『陸』 韓國申遺成功項目是
截止2015年韓國共有18個項目列入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
此前入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依次是:
宗廟祭禮及宗廟祭禮樂、板索里、江陵端午祭、圓圈舞、男寺黨表演、靈山齋、濟州Chilmeori堂靈登巫術、處容舞、傳統歌曲、大木匠、鷹獵、傳統武術跆根、傳統技藝走繩、韓山薴麻紡織工藝、傳統民謠《阿里郎》、越冬泡菜文化和韓國農樂。
另外,濟州海女文化的申遺結果於2016年揭曉。
(6)旗袍申遺成功了嗎擴展閱讀
2003年,韓國啟動了民俗文化振興項目,把風水被列入國家遺產名錄,後來還准備將風水學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然而中國風水大師王教授在2006年研討會上拿出來3000多年前的文物證實了風水就是我們中國的東西,這才讓韓國人收了手。
類似的事情數不勝數,韓國還有女子組合熱衷於在造型、服裝和舞台上使用中國元素,稱其為東洋風,而非中國風。把旗袍改良當成打歌服,把園林窗花當成舞台背景,卻不肯承認這些都是中國的東西。
『柒』 中國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申遺成功了
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擁有世界非物文化質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
2001年(1項):
崑曲
2003年(1項):
中國古琴藝術
2005年(2項):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蒙古族長調民歌(與蒙古國聯合申報)
2009年(22項):
中國蠶桑絲織技藝
福建南音
南京雲錦
安徽宣紙
貴州侗族大歌
廣東粵劇
《格薩爾》史詩
浙江龍泉青瓷
青海熱貢藝術
藏戲
新疆《瑪納斯》
蒙古族呼麥
甘肅花兒
西安鼓樂
朝鮮族農樂舞
書法、篆刻
剪紙
雕版印刷
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
端午節
媽祖信俗
2010
京劇
中醫針灸
2011
杭州西湖
皮影戲
『捌』 中國申遺哪些成功了
中國申遺哪些成功了
至2014年6月止,中國共成功申遺47項:
============================
長城
明清皇宮
莫高窟
秦始皇陵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泰山
黃山
九寨溝風景名勝區
黃龍風景名勝區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
承德避暑山莊和外八廟
曲阜孔廟、孔林、孔府
武當山古建築群
拉薩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
廬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峨眉山風景名勝區,含樂山大佛風景區
麗江古城
平遙古城
蘇州古典園林
頤和園
天壇
大足石刻
武夷山
青城山與都江堰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龍門石窟
明清皇家陵寢
雲岡石窟
雲南三江並流保護區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澳門歷史城區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殷墟
中國南方喀斯特
開平碉樓與村落
福建土樓
三清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五台山
「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少林寺等)
中國丹霞
杭州西湖文化景觀
元上都遺址
澄江化石地
新疆天山
紅河哈尼梯田
大運河
絲綢之路
『玖』 泡菜申遺成功了嗎
央視新聞【韓國越冬泡菜文化申遺成功】韓國泡菜文化,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對於韓國人來講,真正的韓國泡菜被稱為「媽媽的味道」,歲月愈久,味道愈濃。泡菜不僅僅是一道道小菜,更是一種力量、一種文化的體現,是代代相傳的技藝。
韓國駐華大使館回應泡菜改名:不是改名是命名
「日前有韓國媒體報道稱,韓國農林水產部決定以後出口中國內地及中國香港、台灣地區的韓國泡菜都用漢字「辛奇」表示,並提出注冊相關商標。韓國駐華大使館工作人員日前對北京青年報記者表示,使用「辛奇」命名泡菜主要是為了表示其獨特性和固有性,提高外界對韓國辛奇的認知度。」
泡菜沒有中文名?
韓國駐華大使館工作人員對北青報記者表示,「改名叫『辛奇』」的說法並不準確。「並非修改了中文名,而是Kimchi原本沒有中文名,因此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Korea Agro-Fisheries & Food Trade Center)開發了Kimchi的中文名『辛奇』」。
「辛奇是韓國的代表性傳統食品,國際食品標准委員會(CODEX)規定了辛奇的標准,並規定辛奇的英文名為『Kimchi』,而因辛奇沒有中文名,中國一直將辛奇稱為『韓國泡菜』,出口至中國的辛奇也一直以『韓國泡菜』,『白菜泡菜』等各種名稱出口。在這樣的條件下,為了宣傳韓國辛奇的獨特性及固有性,把出口至中國內地及中國香港、台灣地區的辛奇名稱統一起來,提高外界對韓國辛奇的認知度,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開發了辛奇的中文名。」
商標注冊已經啟動
韓國大使館工作人員介紹,「辛奇」是韓國政府收集了中國主要城市消費者、語言學者、營銷專家等多方意見,結合對商標法的研究, 在眾多候補名稱中選擇出來的。它能較好地表現韓國Kimchi的特點,即不僅發音與韓語發音相似,也能表達出韓國Kimchi微辣的特性。另外,「辛奇」的發音與漢語「新奇」相同,可以給人「從韓國來的微辣但是新奇又美味的食物」的印象。「我們希望通過新命名的Kimchi中文名『辛奇』,消費者能夠更加喜愛這種韓國特有的美味又新奇的食品。」
大使館工作人員表示,並不是韓國政府出面在海外進行商標注冊,而是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開發了辛奇的中文名,並在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台灣地區提出商標申請。商標注冊後,韓國計劃在出口的過程中將「辛奇」作為商標使用。負責此次命名和商標申請事務的韓國農水產流通公社青島辦事處工作人員趙仁京女士日前對北青報記者表示,「我們已經拿到項目的注冊申請書,商標的申請工作目前還在進行之中。」
國內企業還不知道
「啊?叫什麼?」昨日,北青報記者致電青島市一家韓國泡菜的生產廠家,工作人員介紹她對泡菜換名一事並不知情,該廠家在市場上銷售的泡菜仍以「韓式泡菜」、「切件泡菜」和「白菜泡菜」命名。「改名也需要一個過程吧,現階段肯定還是叫泡菜。」
金先生是朝鮮族,在他看來,泡菜改名為「辛奇」意義不大,「這個名字聽上去有些不倫不類的。」「我們都在家裡自己腌制泡菜,一般很少去市場上買。因為泡菜的主料是白菜,也會搭配一些蘿卜丁兒之類的,所以我們朝鮮族通常叫泡菜為『辣白菜』,改名叫『辛奇』反而有些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