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600字散文
青春寄語
青春的時光猶如一塊塊磚,壘起人生的牆壁。
健康是青春的一堵牆。
青春的力量來源於健康的身體。有了健康的身體,青春便充滿了活力。有了活力。自己開創事業,事業才會有生命。事業永遠都蓬勃向上。
有了青春,有了健康,你就永遠年輕,青春就會永貯在你心間,歲月的牆就永遠不會倒。把目光投向遠方,然後執著踏上跋涉的征程。
親愛的年輕朋友,親愛的不再年輕的朋友,青春其實從來沒有遠去,時刻在你我周圍。擁有健康的身體,擁有健康的心態,你就永遠擁有青春活力!
勇氣是青春的一堵牆。
有了勇氣,青春的歲月會燃起激情。逆境中的生存便有了動力。
如果你面對的世界是一片空白,無所措施,那麼,給你青春年少的勇氣。抬起頭,海已經開始漲潮,狂風暴雨算不了什麼!沖浪的水手開始唱起挑戰的戰歌。
如果你遲疑不決,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那麼,拿起你的畫筆,重重描繪海天一色的壯觀,那席捲海浪的海燕,給你足夠的勇氣。看吧,鳥都能飛翔風雨,你,還有什麼不可以跨越,還有什麼怯懦?
不畏艱險險阻,勇氣就在你的心中,勇氣就能直觀困難的現實。你,用能力戰勝困難!總結經驗,不斷磨練,培養自己的自信心。
年齡是青春的一堵牆。
年輕的歲月,年少的時光,這是青春給你的優勢,是青春期的男女存於世間的寶貴資本。
但時光會在你的指尖悄悄溜走。如流水,綿綿流長。但,不能回頭,更不能收回。
我們可以為青春的歲月而自豪,但我們更要珍惜年輕的生命。讓青春煥發光彩,承受失敗和挫折。你還年輕,還有機會重新來過,還有機會脫穎而出。
只是,只是千萬要珍惜你的青春年華。
Ⅱ 關於旗袍的最美文案美文
一襲青衣,染就一樹芳華,兩袖月光,訴說絕世風雅。關於旗袍,最深的記憶是民國那些搖曳多姿的女子,舊上海不曾迷失的風情。
旗袍的花色面料各式各樣、水墨、花間、落櫻、若蘭、妖嬈等等,靜謐的長款,溫婉的連袖,還有那古典精緻的手工扣。
旗袍是一種風景,自有一種清絕與傲然、溫婉、內斂、在花月沉香的日子裡,總幻想回歸古代,在楊柳依依的河畔踏青,在雕花的窗欞背後嘆息。
而旗袍也在無意間暗合了這古典的心境,也常庸人自擾,在浩渺的天地間,落得一懷的孤寂,旗袍淡雅的色調讓我安寧,淡定,在平淡的光陰里明凈流動。
一抹淺淡的笑在剎那間成為永恆,婉約的旗袍身影,如江南的情結,在時光中柔軟著,穿越悠長的時空,尋尋覓覓,你的笑容綻放如花,回眸,那一刻的溫柔,傾倒了前世的杯樽,迷失了孤單的行程,優雅了千年的美麗。
旗袍留給人的是無言的背景,似乎誰都知道穿旗袍需要修長柔美的身段,沒有流動的線條,就不會有優美的韻致。總是覺得東方的女子,都該著一身旗袍,卻又覺得不妥,因為不是所以的人都能穿出旗袍的風情。
一襲旗袍,邂逅的是一份平靜,帶給我的是優雅的閑情,是如同秋荷的心事,任月光灑落在小屋,流瀉在每個黑暗的角落,在這無聲無息的月色中清靜,就連思緒與意念都顯得多餘。
旗袍是真正的藝術品。或者我賦予它太嚴肅、太拘謹、太優雅、太珍貴的元素,只覺得它適合於照片里畫里戲里穿著,適合舞台表演 。
如今,走在擁擠的人群中,發覺身著一襲旗袍會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旗袍如今註定是一種孤獨的風景,這風景有些遙遠,有些古舊,像極了將要落寞的黃昏,帶著最後一抹絢麗。
一直認為,和旗袍相伴的應是高山流水的古箏,輕盈低轉的粉色團扇,豐腴佼嬌的女子,以及溢出墨香的古線裝書,紅木桌椅和窗外潺潺流過的竹間小溪。
我本平庸,沒有一顆晶瑩的心來醞釀江南獨有的秀與婉約,沒有輕盈的身段來穿出那份清新。我的心境亦不合旗袍,我放不下紅塵,放不下在重樓深閨處嘆怨的心事,不能挑盡燈花不成眠。
越過盛唐的風騷,沿仄仄平平的路徑,簾卷西風,誰在風中吟一闕醉花陰!暗香盈袖,你用恬靜填詞,醉了江南風光,喜歡江南,卻未必有江南委婉動人的才情。
還有那絕俗的古典韻致,只是喜歡在湖畔的楊柳依依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歲月里,旗袍伴著江南的杏花煙雨,浪漫了無數的風花雪月。
(2)旗袍女子散文擴展閱讀:
關於中國時尚的開端,在民國二十世紀,鄭元明說:「原來的女人在清朝時期穿了短衣服,沒有穿旗袍。
對於某些年份,以前的研究相對模糊。周錫寶和張愛玲考慮了1921年以後中國山姆的盛行,根據1923年的繪畫和其他資料,當時上海有數十個人,其中一到兩個所謂的中國山姆。我想沒有別的了。
實際上,當時上海的媒體對社會現象很敏感,因此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新時尚的注意,但是1925年5月之前的「 Shinho」這樣的報紙提供了有關中國服飾的信息。很難找到。大量信息為1925年中國服飾的出現提供了證據。
北京這座古老城市的記錄表明,旗袍始於1925年。因此,可以認為起泡的開始時間是1925年。
Ⅲ 求一篇在外國雜志發表過關於旗袍的英文文章..要有出處的 不勝感激
鏈接:http://query.nytimes.com/search/sitesearch?query=cheongsam+&srchst=cse(紐約時報)
文章:The cheongsam is a female dress with distinctive Chinese features and enjoys a growing popularity in the international world of high fashion.
The name "cheongsam," meaning simply "long dress," entered the English vocabulary from the dialect of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Cantonese). In other parts of the country including Beijing, however, it is known as "qipao", which has a history behind it.
When the early Manchu rulers came to China proper, they organized certain people, mainly Manchus, into "banners" (qi) and called them "banner people" (qiren), which then became loosely the name of all Manchus. The Manchu women wore normally a one-piece dress which, likewise, came to be called "qipao" or "banner dress." Although the 1911 Revolution toppled the rule of the Qing (Manchu) Dynasty, the female dress survived the political change and, with later improvements, has become the traditional dress for Chinese women.
Easy to slip on and comfortable to wear, the cheongsam fits well the female Chinese figure. Its neck is high, collar closed, and its sleeves may be either short, medium or full length, depending on season and taste. The dress is buttoned on the right side, with a loose chest, a fitting waist, and slits up from the sides, all of which combine to set off the beauty of the female shape.
The cheongsam is not too complicated to make. Nor does it call for too much material, for there are no accessories like belts, scarves, sashes or frills to go with it.
Another beauty of the cheongsam is that, made of different materials and to varying lengths, they can be worn either on casual or formal occasions. In either case, it creates an impression of simple and quiet charm, elegance and neatness. No wonder it is so much liked by women not only of China but of foreign countries as well.
Ⅳ 關於旗袍的詩詞有哪些
1、旗袍的風韻
作者:柳風 現代
歲月的典雅,款款而來
歷史的積淀,步步幽深
中國旗袍,風度翩翩
華夏國粹,韻味無限
在世界的舞台上,東方女性
儀態萬千,風情萬種
擎著花傘的小蠻腰
體態輕盈,步入柳煙
高貴的氣質,優雅的身段,風靡江南。
沿著民國的雲煙,沿著醒目的青磚白灰牆
沿著小橋流水,沿著一葉窄窄的烏蓬船
沿著絲綢的質地,沿著腰身的動感
中華旗袍,款款而行,步步驚艷
猶如出水的芙蓉,望春的玉蘭
雨巷的男子,在等青石橋上
那把仙姿裊裊的油紙傘
等旗袍上那朵綻放笑容的花瓣
在迎風而動的綢緞上,開出羞澀的初戀
橋下的波瀾,在等倩影搖曳的素淡
穿旗袍的女子,是江南行走的景點
纖細的身材,蓮步款款
一朝行雲流水,幾度花枝招展!
立領的旗袍,收放得體,自然而然
含而不露,露而性感
水蛇的纖腰,突顯臀部的圓翹
修長的腿,在走光的長衩上流露曖昧
堅挺的乳房,隆起詩意的夢幻
凸凹的人體曲線,風韻內斂
盡善盡美的體現了中國人的美學觀
一把摺扇,展開旗袍的風情
收緊烘雲托月的氣質
泄漏風光的肢體,無言勝有言
含蓄而又隱忍的露出——風雅的誘惑
就像穿過煙雨的飛燕,吟風弄月的幽蘭
既有青蛇的細腰,又有白蛇的豐滿!
2、旗袍
作者/徐東風 現代
你是歲月嫵媚的積淀
凹凸起伏著歷史的綿延
你是塞北的黃沙中飛來的
一隻雛燕,在歷史的拐角中
飛進了江南的雲煙
修長的玉腿被長叉走光
暴露了女人羞澀的曖昧
讓無數人產生神秘的遐想
媚態橫生飄然如飛燕
錦袍嬌艷玲瓏了東方的曲線
舞步輕盈醉了檐下的紫燕
華貴絢麗如怒放的牡丹
你羞澀了出水的芙蓉
純潔的百合也感到無地自容
大氣的蘭花也只能在幽谷里
發出暗香,優雅的月季
關閉了花蕾,錯過了季節
你溫婉了鬱金香的芬芳
典雅的玫瑰也不敢散發芳香
你是江南煙雨里走出的一簇美艷
花摺扇遮不住東方女子的神韻
煙是你的思,雨是你的念
手中的絹扇,讓思念悠遠纏綿
青石板上彈奏出歷史的足音
白牆黛瓦上定格了
一張永不褪色的底片
你用長長的等待復制了
一段張愛玲的幽怨
粘結在林徽因的人間四月天
你是天青色里的一個等
你是烏篷船上的一個盼
你是小橋流水裡的一個媚
你是深宅大院里的一個怨
你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嘆
你握住蒼老,永駐了容顏
旗袍,你是東方女子的清雅秀嫻
你生動了塞北的粗狂,更美麗了煙雨江南
3、旗袍
作者/潘肖珏 現代
你是
北國飄來的一朵奇葩
在時光深處盛開
江南的甘露
摩登了你
雅緻的領窩內斂矜持
盤鈕疊扣疏而不漏
脈脈的情思
緊鎖其中
婀娜的柳腰委婉含蓄
凹凸中起伏著一份遐想
歲月的痕跡
深藏內里
奪眼的開衩風姿綽約
緊守的尺度
似露非露若隱若現
欲語還休的嫵媚
呈與而外
你
繪就了神態淺笑輕盈
培育了蓮步搖曳暗香
飄著曼妙多姿
不遠也不近
醉倒情郎無數
你
是多變的詩
吟唱
不一樣的意境
T台上
演繹
東方女性的風情
現實與迷幻
在時尚中流淌
煙雨里
抹上
丁香色的情愁
剪不斷理還亂
在心靈深處感懷
在異國
你便是故鄉
在他鄉
你便是國粹
你是
永恆的經典
沒有遲暮
你
被多少女人愛
卻不是
愛你就能親吻你
4、月色旗袍
文/龔航宇 現代
聽見這夜的布匹織得緊密
弦樂絞著布的邊角
星星縫制的針線
閃爍晶瑩
哪裡需要鑽石的偽裝
更哪堪認為修繕
揮一揮手臂
攬下這夜的布匹
要趁這夜色還濃
為愛人縫一件
月色旗袍
清輝的色靜謐的愛
縷縷微皺的把弄好久的
這自然的傑作
沾上最濃的夜的墨汁
點了一滴淚記著思緒
抹了一筆柔表述情意
若你也能多看我一眼
只是一眼
想起這旗袍還未成形
早已價值連城
還是罷了罷了
如果一件炫衣
能留住芳心一顆
我願隨月色夜夜不停休
紡織加縫補
了此一生
5、歲月的旗袍
作者:採薇人 現代
歲月的旗袍
籠罩著誰不朽的婀娜腰身
纖細且溫婉窈窕
江南的櫻花,塞北的瑞雪
都嵌綴在其中
妖嬈成天南地北的風騷
曾經的煙花未冷
依稀綻放炫舞在夜空
誰還記得那一張張熟悉的笑臉
曾經的傷痛未眠
若那半睡半醒的長夢
卧在床上,往事卻吊掛在半空
如今老了,秋霜抹白了鬢發
只是風還在耳邊呼嘯
掀動著若明若暗的裙角
歲月的旗袍只是輕輕一扯
便抖落了一地花魂
祈盼著有黛玉荷鋤而來
過往如昨,豈敢淡忘
好想再與你約紅酒三杯
卻怕染了這身潔凈純美的衣衫
Ⅳ 贊美旗袍句子和詩有那些
贊美旗袍句子和詩:
詠旗袍女三首
(一)
錦袍素雅身段嬌,春風拂柳展妖嬈。
舞步輕盈驚四座,醉眼周郎矚小喬。
(二)
錦袍華貴淑女嬌,玲瓏曲折現苗條。
媚態橫生銷魂處,飄然漫步飛燕騷。
(三)
錦袍炫麗儀態嬌,圓臀玉腿細柔腰。
痴迷竟日旗服美,飽覽娥眉樂陶陶。
五律 · 旗袍
綠柳風中擺,新荷雨里搖。
亭亭長玉頸,款款小蠻腰。
乍現玲瓏態,憑添嫵媚嬌。
從來民國范,大美數旗袍。
印象中的旗袍總是出現在江南的三月,那江南的女子,穿了絲綢的旗袍,撐著一把油紙傘,行走在白牆青石的小巷裡,有雨,絲絲細細地飄散著,朦朧中縈繞而來的是清香的紫丁和未名的暗香……
芊芊淑女,婀娜旗袍著身,曼妙多姿,笑顏如花綻,玉音婉轉流,皎皎兮似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回風之流雪。君不見那綾羅綢緞,艷之韻之,芸芸眾神贊,飄飄仙子舞。美哉!天之仙子莫過於典雅高貴的中國服飾國粹——旗袍。
旗袍塑身,飽和性強,這是旗袍吸收西式的裁剪和審美方法所遺留下來的。既有著東方傳統古典韻味,又有著時尚潮流元素,可謂是中西合璧的精華。纖腰骨感的女人可以穿出纖細動人的韻致,飽滿的女人則能穿出盈潤的味道,每個女人都會有一件適合自己的旗袍!
Ⅵ 麻煩大家幫我起個題目,是關於寫旗袍的文章的
旗袍飄飄
Ⅶ 誰能發幾個精美的散文!現在好散文越來越少了!
沈從文的散文
月 下
「求你將我放在你心上如印記,帶在你臂上如戳記。」我念誦著雅歌來希望你,我的好人。
你的眼睛還沒掉轉來望我,只起了一個勢,我早驚亂得同一隻聽到彈弓弦子響中的小雀了。我是這樣怕與你靈魂接觸,因為你太美麗了的緣故。
但這只小雀它願意常常在弓弦響聲下驚驚惶惶亂竄,從驚亂中它已找到更多的舒適快活了。
在青玉色的中天里,那些閃閃爍爍底星群,有你底眼睛存在:因你底眼睛也正是這樣閃爍不定,且不要風吹。
在山谷中的溪澗里,那些清瑩透明底出山泉,也有你底眼睛存在:你眼睛我記著比這水還清瑩透明,流動不止。
我僥幸又見到你一度微笑了,是在那晚風為散放的盆蓮旁邊。這笑里有清香,我一點都不奇怪,本來你笑時是有種比清香還能沁人心脾的東西!
我見到你笑了,還找不出你的淚來。當我從一面籬笆前過身,見到那些嫩紫色牽牛花上負著的露珠,便想:倘若是她有什麼不快事纏上了心,淚珠不是正同這露珠一樣美麗,在涼月下會起虹彩嗎?
我是那麼想著,最後便把那朵牽牛花上的露珠用舌子舔幹了。
怎麼這人哪,不將我淚珠穿起?你必不會這樣來怪我,我實在沒有這種本領。我頭發白的太多了,縱使我能,也找不到穿它的東西!
病渴的人,每日里身上疼痛,心中悲哀,你當真願意不願給渴了的人一點甘露喝?
這如像做好事的善人一樣,可憐路人的渴涸,濟以茶湯。
恩惠將附在這路人心上,做好事的人將蒙福至於永遠。
我日里要做工,沒有空閑。在夜裡得了休息時,便沿著山澗去找你。我不怕虎狼,也不怕伸著兩把鉗子來嚇我的蠍子,只想在月下見你一面。
碰到許多打起小小火把夜遊的螢火,問它,「朋友朋友,你曾見過一個人嗎?」它說,「你找那個人是個什麼樣子呢?」
我指那些閃閃爍爍的群星,「哪,這是眼睛。」
我指那些飄忽白雲,「哪,這是衣裳。」
我要它靜心去聽那些澗泉和音,「哪,她聲音同這一樣。」
我末了把剛從花園內摘來那朵粉紅玫瑰在它眼前晃了一下,「哪,這是臉。」
這些小東西,雖不知道什麼叫做驕傲,還老老實實聽我所說的話。但當我問它聽清白沒有,只把頭搖了搖就想跑。
「怎麼,究竟見不見到呢?」——我趕著它追問。「我這燈籠照我自己全身還不夠!先生,放我吧,不然,我會又要絆倒在那些不忠厚的蜘蛛設就的圈套里……雖然它也不能奈何我,但我不願意同它麻煩。先生,你還是問別個吧,再扯著我會趕不上她們了」——它跑去了。
我行步遲鈍,不能同它們一起遍山遍野去找你——但凡是山上有月色流注到的地方我都到了,不見你底蹤跡。
回過頭去,聽那邊山下有歌聲飄揚過來,這歌聲出於日光只能在牆外徘徊的獄中。我跑去為他們祝福:你那些強健無知的公綿羊啊!
神給了你強健卻吝了知識:每日和平守分地咀嚼主人給你們的窩窩頭,疾病與憂愁永不憑附於身;你們是有福了——阿們!
你那些懦弱無知的母綿羊啊!
神給了你溫柔卻吝了知識:每日和平守分地咀嚼主人給你們的窩窩頭,失望與憂愁永不憑附於身;你們也是有福了——阿們!
世界之霉一時侵不到你們身上,你們但和平守分的生息在圈牢里:能證明你主人底恩惠——同時證明了你主人底富有;你們都是有福了——阿們!
當我起身時,有兩行眼淚掛在臉上。為別人流還是為自己流呢?我自己還要問他人。但這時除了中天那輪涼月外,沒有能做證明的人。
我要在你眼波中去洗我的手,摩到你的眼睛,太冷了。
倘若你的眼睛真是這樣冷,在你鑒照下,有個人的心會結成冰。
雲南看雲
雲南是因雲而得名的,可是外省人到了雲南一年半載後,一定會和本地人差不多,對於雲南的雲,除了只能從它變化上得到一點晴雨知識,就再也不會單純的來欣賞它的美麗了。
看過盧錫麟先生的攝影後,必有許多人方儼然重新覺醒,明白自己是生在雲南,或住在雲南。雲南特點之一,就是天上的雲變化得出奇。尤其是傍晚時候,雲的顏色,雲的形狀,雲的風度,實在動人。
戰爭給了許多人一種有關生活的教育,走了許多路,過了許多橋,睡了許多床,此外還必然吃了許多想像不到的苦頭。然而真正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說不定倒是明白許多地方各有各的天氣,天氣不同還多少影響到一點人事。雲有雲的地方性:中國北部的雲厚重,人也同樣那麼厚重。南部的雲活潑,人也同樣那麼活潑。海邊的雲幻異,渤海和南海雲又各不相同,正如兩處海邊的人性情不同。河南河北的雲一片黃,抓一把下來似乎就可以作窩窩頭,雲粗中有細,人亦粗中有細。湖湘的雲一片灰,長年掛在天空一片灰,無性格可言,然而桔子辣子就在這種地方大量產生,在這種天氣下成熟,卻給湖南人增加了生命的發展性和進取精神。四川的雲與湖南雲雖相似而不盡相同,巫峽峨眉夾天聳立,高峰把雲分割又加濃,雲有了生命,人也有了生命。
論色彩豐富,青島海面的雲應當首屈一指。有時五色相渲,千變萬化,天空如展開一張張圖案新奇的錦毯。有時素凈純潔,天空只見一片綠玉,別無它物,看來令人起輕快感,溫柔感,音樂感。一年中有大半年天空完全是一幅神奇的圖畫,有青春的噓息,煽起人狂想和夢想,海市蜃樓即在這種天空下顯現。海市蜃樓雖並不常在人眼底,卻永遠在人心中。
秦皇漢武的事業,同樣結束在一個長生不死青春常住的美夢里,不是毫無道理的。雲南的雲給人印象大不相同,它的特點是素樸,影響到人性情,也應當是摯厚而單純。
雲南的雲似乎是用西藏高山的冰雪,和南海長年的熱浪,兩種原料經過一種神奇的手續完成的。色調出奇的單純。惟其單純反而見出偉大。尤以天時晴明的黃昏前後,光景異常動人。完全是水墨畫,筆調超脫而大膽。天上一角有時黑得如一片漆,它的顏色雖然異樣黑,給人感覺竟十分輕。在任何地方「烏雲蔽天」照例是個沉重可怕的象徵,雲南傍晚的黑雲,越黑反而越不礙事,且表示第二天天氣必然頂好。幾年前中國古物運到倫敦展覽時,記得有一個趙松雪作的卷子,名《秋江疊嶂》,凈白的澄心堂紙上用濃墨重重塗抹,給人印象卻十分秀美。雲南的雲也恰恰如此,看來只覺得黑而秀。
可是我們若在黃昏前後,到城郊外一個小丘上去,或坐船在滇池中,看到這種雲彩時,低下頭來一定會輕輕的嘆一口氣。具體一點將發生「大好河山」感想,抽象一點將發生「逝者如斯」感想。心中可能會覺得有些痛苦,為一片懸在天空中的沉靜黑雲而痛苦。因為這東西給了我們一種無言之教,比目前政治家的文章,宣傳家的講演,雜感家的諷刺文都高明得多,深刻得多,同時還美麗得多。覺得痛苦原因或許也就在此。那麼好看的雲,教育了在這一片天底下討生活的人,究竟是些什麼?是一種精深博大的人生理想?還是一種單純美麗的詩的激情!若把它與地面所見、所聞、所有兩相對照,實在使人不能不痛苦!
在這美麗天空下,人事方面,我們每天所能看到的,除了官方報紙虛虛實實的消息,物價的變化,空洞的論文,小巧的雜感,此外似乎到處就只碰到「法幣」。大官小官商人和銀行辦事人直接為法幣而忙,教授學生也間接為法幣而忙。最可悲的現象,實無過於大學校的商學院,近年每到注冊上課時,照例人數必最多。這些人其所以熱中於習經濟、學會計,可說對於生命無任何高尚理想,目的只在畢業後能入銀行作事。「熙熙攘攘,皆為利往,擠擠挨挨,皆為利來。」教務處幾個熟人都不免感到無可奈何。教這一行的教授,也認為風氣實不大好。社會研究的專家,機會一來即向銀行跑。習圖書館的,弄古典文學的,學外國文學的,工作皆因此而清閑下來,因親戚、朋友、同鄉……種種機會,不少人也象失去了對本業的信心。有子女升學的,都不反對子弟改業從實際出發,能擠進銀行或金融機關作辦事員,認為比較穩妥。大部分優秀腦子,都給真正的法幣和抽象的法幣弄得昏昏的,失去了應有的靈敏與彈性,以及對於「生命」較深一層的認識。
其餘平常小職員、小市民的腦子,成天打算些什麼,就可想而知了。雲南的雲即或再美麗一點,對於那個真正的多數人,還似乎毫無意義可言的。
近兩個月來本市連續的警報,城中二十萬市民,無一不早早的就跑到郊外去,向天空把一個頸脖昂酸,無一人不看到過幾片天空飄動的浮雲,仰望結果,不過增加了許多人對於財富得失的憂心罷了。「我的越幣下落了」,「我的汽油上漲了」,「我的事業這一年發了五十萬財」,「我從公家賺了八萬三」,這還是就僅有十幾個熟人口裡說說的。此外說不定還有三五個教授之流,終日除玩牌外無其他娛樂,想到前一晚上玩麻雀牌輸贏事情,聊以解嘲似的自言自語:「我輸牌不輸理。」這種教授先生當然是不輸理的,在警報解除以後,不妨跑到老夥伴住處去,再玩個八圈,證明一下輸的究竟是什麼。
一個人若樂意在地下爬,以為是活下來最好的姿勢,他人勸他不妨站起來試走走看,或更盼望他挺起脊樑來做個人,當然是不會有什麼結果的。
就在這么一個社會這么一種精神狀態下,盧先生卻來昆明展覽他在雲南的攝影,告給我們雲南法幣以外還有些什麼值得注意。即以天空的雲彩言,色彩單純的雲有多健美,多飄逸,多溫柔,多崇高!觀眾人數多,批評好,正說明只要有人會看雲,就能從雲影中取得一種詩的感興和熱情,還可望將這種可貴的感情,轉給另外一種人。換言之,就是雲南的雲即或不能直接教育人,還可望由一個藝術家的心與手,間接來教育人。盧先生攝影的興趣,似乎就在介紹這種美麗感印給多數人,所以作品中對於雲物的題材,處理得特別好。每一幅雲都有一種不同的性情,流動的美。不纖巧,不做作,不過分修飾,一任自然,心手相印,表現得素樸而親切,作品取得的成功是必然的。可是我以為得到「贊美」還不是藝術家最終的目的,應當還有一點更深的意義。我意思是如果一種可怕的庸俗的實際主義正在這個社會各組織各階層間普遍流行,腐蝕我們多數人做人的良心做人的理想,且在同時還象是正在把許多人有形無形市儈化,社會中優秀分子一部分所夢想所希望,也只是糊口混日子了事,毫無一種較高尚的情感,更缺少用這情感去追求一個美麗而偉大的道德原則的勇氣時,我們這個民族應當怎麼辦?大學生讀書目的,不是站在櫃台邊作行員,就是坐在公事房作辦事員,腦子都不用,都不想,只要有一碗飯吃就算有了出路。甚至於做政論的,作講演的,寫不高明諷刺文的,習理工的,玩玩文學充文化人的,辦黨的,信教的,……特別是當權做官的,出路打算也都是只顧眼前。大家眼前固然都有了出路,這個國家的明天,是不是還有希望可言?我們如真能夠象盧先生那麼靜觀默會天空的雲彩,雲物的美麗景象,也許會慢慢的陶冶我們,啟發我們,改造我們,使我們習慣於向遠景凝眸,不敢墮落,不甘心墮落,我以為這才象是一個藝術家最後的目的。正因為這個民族是在求發展,求生存,戰爭已經三年,戰爭雖敗北,雖死亡萬千人民,犧牲無數財富,可並不氣餒,相信堅持抗戰必然翻身。就為的是這戰爭背後還有個壯嚴偉大的理想,使我們對於憂患之來,在任何情形下都能忍受。我們其所以能忍受,不特是我們要發展,要生存,還要為後來者設想,使他們活在這片土地上更好一點,更象人一點!我們責任那麼重,那麼困難,所以不特多數知識分子必然要有一個較堅朴的人生觀,拉之向上,推之向前,就是作生意的,也少不了需要那麼一分知識,方能夠把企業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放在同一目標上,分途並進,異途同歸,抗戰到底!
舉一個淺近的例來說說:我們的眼光注意到「出路」、「賺錢」以外,若還能夠估量到在滇越鐵路的另一端,正有多少鬼蜮成性陰險狡詐的敵人,圓睜兩只鼠眼,安排種種巧計陰謀,預備把劣貨傾銷到昆明來,且把推銷劣貨的責任,派給昆明市的大小商家時,就知道學習注意遠處,實在是目前一件如何重要的事情!照相必選擇地點,取准角度,方可望有較好效果。做人何常不是一樣。明分際,識大體,「有所不為」,敵人即或花樣再多,敵貨在有經驗商家的眼中,總依然看得出,取捨之間是極容易的。若只圖發財,見利忘義,「無所不為」,把劣貨變成國貨,改頭換面,不過是翻手間事!劣貨推銷不過是若干有形事件中之一種。此外統治者中上層和知識階級中不爭氣處,所作所為,實有更甚於此者。哪一件事、哪一種行為不影響到整個國家前途命運!哪容許我們松勁!
所以我覺得盧先生的攝影,不僅僅是給人看看,還應當給人深思。
遙夜——一及二
一
我似乎不能上這高而危的石橋,不知是哪一個長輩曾像用嘴巴貼著我耳朵這樣說過:「爬得高,跌得重!」究竟這句話出自什麼地方,我實不知道。
石橋美麗極了。我不曾看過大理石,但這時我一望便知道除了大理石以外再沒有什麼石頭可以造成這樣一座又高大、又庄嚴、又美麗的橋了!這橋搭在一條深而窄的溪澗上,橋兩頭都有許多石磴子;上去的那一邊石磴是平斜好走的,下去的那邊卻陡峻筆直。我不知不覺就上到橋頂了。我很小心地扶著那用黑色明角質做成的空花欄桿向下望,啊,可不把我嚇死了!三十丈,也許還不止。下面溪水大概是涸了,看著有無數用為築橋剩下的大而笨的白色石塊,懶懶散散睡了一溪溝。石罅里,小而活潑的細流在那裡跳舞一般的走著唱著。
我又仰了頭去望空中,天是藍的,藍得怕人!真怪事!為甚這樣藍色天空會跳出許許多多同小電燈一樣的五色小星星來?它們滿天跑著,我眼睛被它光芒閃花了。
這是什麼世界呢?這地方莫非就是通常人們說的天宮一類的處所吧?我想要找一個在此居住的人問問,可是盡眼力向各方望去,除了些蔥綠參天的樹木,柳木根下一些嫩白色水仙花在小劍般淡綠色葉中露出圓臉外,連一個小生物——小到麻雀一類東西也不見!……或是過於寒冷了吧!不錯,這地方是有清冷冷的微風,我在戰栗。
但是這風是我很願意接近的,我心裡所有的委屈當第一次感受到風時便通給吹掉了!我這時絕不會想到二十年來許多不快的事情。
我似乎很滿足,但並不像往日正當肚中感到空虛時忽然得到一片滿塗果子醬的烤麵包那麼滿足,也不是像在月前一個無錢早晨不能到圖書館去取暖時,忽然從小背心第三口袋裡尋出一枚兩角錢幣那麼快意,我簡直並不是身心的快適,因為這是我靈魂遨遊於虹的國,而且靈魂也為這調和的偉大世界溶解了!
——我忘了買我重遊的預約了,這是如何令人悵惘而傷心的事!
二
當我站在靠牆一株洋槐背後,偷偷的展開了心的網幕接受那銀箏般歌聲時,我忘了這是夢里。
她是如何的可愛!我雖不曾認識她的面孔便知道了。她是又標致、又溫柔、又美麗的一個女人,人間的美,女性的美,她都一人佔有了。她必是穿著淡紫色的旗袍,她的頭發必是漆黑有光,……我從她那拂過我耳朵的微笑聲,攢進我心裡清歌聲,可以斷定我是猜想的一點不錯。
她的歌是生著一對銀白薄紗般翅膀的:不止能跑到此時同她在一塊用一塊或兩三塊洋錢買她歌聲的那俗惡男子心中去,並且也跑進那個在洋槐背後膽小靦腆的孩子心裡去了!……也許還能跑到這時天上小月兒照著的一切人們心裡,借著這清冷有秋意夾上些稻香的微風。
歌聲停了。這顯然是一種身體上的故障,並非曲的終止。我依然靠著洋槐,用耳與心極力搜索從白花窗幕內漏出的那種繼歌聲以後而起的窸窣。
「口很……!」這是一種多麼悅耳的咳嗽!可憐啊!這明是小喉嚨倦於緊張後一種嬌惰表示。想著承受這嬌惰表示以後那一瞬的那個俗惡厭物,心中真似乎有許多小小花針在刺。但我並不即因此而跑開,驕傲心終戰不過妒忌心呢。
「再唱個吧!小鳥兒。」像老鳥叫的男子聲撞入我耳朵。這聲音正是又粗暴又殘忍慣於用命令式使對方服從他的金錢的玩客口中說的。我的天!這是對於一個女子,而且是這樣可愛可憐的女子應說的嗎?她那銀箏般歌聲就值不得用一點溫柔語氣來懇求嗎?一塊兩三塊洋錢把她自由尊貴踐踏了,該死的東西!可惡的男子!
她似乎又在唱了!這時歌聲比先前的好像生澀了一點,而且在每個字里,每一句里,以及尾音,都帶了哭音;這哭音很易發見。繼續的歌聲中,雜著那男子滿意高興奏拍的掌聲;歌如下:
可憐的小鳥兒啊!
你不必再歌了吧!
你歌詠的夢已不會再實現了。
一切都死了!
一切都同時間死去了!
使你傷心的月姐姐披了大氅,
不會為你歌聲而甩去了,
同你目語的星星已嫁人了,
玫瑰花已憔悴了——為了失戀,
水仙花已枯萎了——為了失戀。
可憐的鳥兒啊!
你不必——請你不必再歌了吧!
我心中的溫暖,
為你歌取盡了!
可憐的鳥兒啊!
為月,為星,為玫瑰,為水仙,為我,為一切,為愛而莫再歌了吧!
我實在無勇氣繼續的聽下去了。我心中剛才隨歌聲得來一點春風般暖氣,已被她以後歌聲追討去了!我知道果真再聽下去,定要強取我一汪眼淚去答復她的歌意。
我立刻背了那用白花窗幔幕著的窗口走去,渺渺茫茫見不到一絲光明。心中的悲哀,依然擠了兩顆熱淚到眼睛前來……被角的濕冷使我驚醒,歌聲還在心的深處長顫。
Ⅷ 一說起旗袍大家都會想到張愛玲的一句話
張愛玲: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虱子。
這是出自張愛玲的《天才夢》。《天才夢》一文為張愛玲18歲時的創作散文,也被她視作自己文學生涯中的"處女作"。 該散文為當年的上海《西風》雜志獲獎徵文,當時的張愛玲尚為香港大學一年級的學生。
Ⅸ 一篇優美的散文(寫景)
張曉風——春之懷古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的:從綠意內斂的山頭,一把雪再也掌不住了,噗嗤的一聲,將冷臉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從雲端唱到山麓,從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籬落,唱入一隻小鴨的黃蹼,唱入軟溶溶的春泥--軟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樣嬌,那樣敏感,卻又那樣渾燉無涯。一聲雷,可以無端地惹哭滿天的雲,一陣杜鵑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鵑花,一陣風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則則白茫茫、虛飄飄說也說不清、聽也聽不請的飛絮,每一絲飛絮都是一件柳的分號。反正,春天就是這樣不講理、不邏輯,而仍可以好得讓人心平氣和。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的:滿塘葉黯花殘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萬戶的屋樑受盡風欺雪壓猶自溫柔地抱著一團小小的空虛的燕巢,然後,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樹把皇室的御溝和民間的江頭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鮮明的王師,團長期虔誠的企盼祝禱而美麗起來。
而關於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經有這樣的一段故事:在《詩經》之前,在《尚書》之前,在倉頡造字之前,一集小羊在嚙草時猛然感到的多汗,一個孩子在放風箏時猛然感覺到的飛騰,一雙患風痛的腿在猛然間感到的舒活,千千萬萬雙素手在溪畔在塘畔在江畔浣沙的手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脈……當他們驚訝地奔走互告的時候,他們決定將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狀,用一種愉快的耳語的聲量來為這季節命名--"春"。
鳥又可以開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負責丈量天的藍度,有的負責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負責用那雙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鳥全不是好的數學家,他們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終於還是不敢宣布統計數字。
至於所有的花,已交給蝴蝶去點數。所有的蕊,交給蜜蜂去編冊。所有的樹,交給風去縱寵。而風,交給檐前的老風鈴去一一記憶、一一垂詢。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或者,在什麼地方,它仍然是這樣的吧?穿越煙籮與煙籮的黑森林,我想走訪那躑躅在湮遠年代中的春天。
細雨微揚,尋夢江南
清風,從我的耳畔瀟然掠過的時候,踏一隻蓮舟,撐一支竹篙,朝著楚腰纖細、鶯歌婉轉的江南最深處尋夢而去。
我的江南,是打水少女銀鐲的叮咚,是采蓮女子甜美的嬌顏,是賣花阿婆嘹亮的歌喉。
我的江南,是青石板上濕漉漉的溫潤,是荷花池裡輕盈盈的婀娜,是落花風中上下翻飛的翩躚,是杏花深處高高挑起的酒幡,是烏衣巷口斜斜掛著的斜陽。
我的江南,自氳氤似霧的朦朧煙雨中曼舞而來,流盼的美目灼灼照亮十里秦淮繁華的舊夢;我的江南,自淺吟低唱的紫檀琵琶里踏歌而來,悠揚的仙音渺渺撥響吹簫玉人幽婉的心弦。
我的江南,掬一捧晶瑩剔透的春水,簪一朵潔白無瑕的心蓮,靜靜地攏起烏黑盈亮的三千青絲,將旖旎曲折的心事,細細密密地綰結成圓圓的花環。
我的江南,在庄生的蝴蝶夢里輕舞飛揚,在禹錫的弱柳風中獨笑含顰,在杜牡的豆蔻梢頭娉娉裊裊,在姜夔的二十四橋清角吹寒。
我的小舟,輕輕地穿過唐風宋雨漢長廊,在暗香盈袖的姑蘇城外悄然佇立。聽悠長清越的鍾聲,驚破寂寞遊子惆悵的思緒;看槳聲燈影的楓橋,迷朦天涯孤旅憂郁的眼眸;看青衫磊落的書生,橫笛月下,把酒放歌,一樽飲盡千古事。
我的小舟,緩緩穿過粉牆黛瓦楊柳風,在寂寥幽深的雨中長巷默默凝望。看玲瓏馨香的紫色丁香結滿凄婉的清愁,看清雅嫻靜的旗袍女子,皓腕如玉,素手輕揚,裊娜徐行,款款地將手中的油紙傘舞動成一種空靈的詩意。
我的小舟,在江南的懷抱里四處遊走。俯首,湖光山色、水波瀲灧;仰頭,江山如畫、月華如水。
我的小舟,迤行在玉肌水骨、如花精魂的江南水鄉里,猶如沉浸在女兒紅芬芳馥郁的醇香之中,心旌神搖,目眩神迷。
我的江南,是才子的詩情和佳人的笑靨釀成的醇酒,是杏花春雨和曉風殘月交織的景緻,是大江東去和小橋流水輝映的風情。
我的江南,既詩意,又浪漫。我的江南,既柔媚,又熱烈。我的江南,既婉約,又明媚。
我的江南,清麗飄逸得如同娉婷的紅顏,明眸如水,黛眉如煙,妖嬈嫵媚,淺笑嫣然。
三月的煙花,是她深情的呢喃,柔柔,無語也繾綣。七月的流火,是她溫柔的眼神,脈脈,無酒亦沉醉。
而日日打江南走過的我啊,早已醉在我的江南溫柔的顧盼之中了,而且,沉醉,不知歸處……
汪國真 雨的隨想
有時,外面下著雨心卻晴著;又有時,外面晴著心卻下著雨。世界上許多東西在對比中讓你品味。心晴的時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時候,晴也是雨。
不過,無論怎麼樣的故事,一逢上下雨便難忘。雨有一種神奇;它能彌漫成一種情調,浸潤成一種氛圍,鐫刻成一種記憶。當然,有時也能瓢潑成一種災難。
春天的風沙,夏天的溽悶,秋天的乾燥,都使人們祈盼著下雨。一場雨還能使空氣清新許多,街道明亮許多,「春雨貴如油」,對雨的渴盼不獨農人有。
有雨的時候既沒有太陽也沒有月亮,人們卻多不以為然。或許因為有雨的季節氣候不太冷,讓太陽一邊涼快會兒也好。有雨的夜晚則另有一番月夜所沒有韻味。有時不由讓人想起李商隱:「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名句。
在小雨中漫步,更有一番難得的愜意。聽著雨水輕輕叩擊大葉楊或梧桐樹那闊大的葉片時沙沙的聲響,那種滋潤到心底的美妙,即便是理查德.克萊德漫鋼琴下流淌出來的《秋日私語》般雅緻的旋律也難以比擬。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造化,真是無與倫比。
一對戀人走在小巷裡,那情景再尋常不過。但下雨天手中魔術般多了一把淡藍色的小傘,身上多了件米黃色的風衣,那效果便又截然不同。一眼望去,雨中的年輕是一幅耐讀的圖畫。
在北方,一年365天中,有雨的日子並不很多。於是若逢上一天,有雨如詩或者有詩如雨,便覺得奇好。
雨中情懷
從昨天晚上開始就一直下著雨,淅淅瀝瀝,點點擊落,本來,應當是很有情懷的。可想到雨漬花落,紅散香凋,就有幾份凄迷,更有幾份感傷了。
知道愛雨的人無數,寫雨呤雨的文章更是浩焱如煙,可我也終是一個喜雨之人,對雨有不一樣的感受,也就寫了。
雨,在不同的人的眼裡,有著不同的景緻;就如眼前的山水,一千個人有一千個風景一樣。對雨,有人喜歡,有人討厭,有人嘆息,有人痴狂,感受各異。
蘇東坡書齋名曰「喜雨齋」,可見他是一個愛雨之人;而現代名士周作人把他的書齋取名為「苦雨」,雖然不能因此來判定他對雨的喜惡,卻由此可見周先生對雨,多少有些無奈。也知道,我那位從年輪上離去,已有多日不曾歸來的朋友,還曾把她的閨房稱為「聽雨軒」,想她也是一個愛雨、喜雨、戀雨,對雨有著別樣情懷了的人了。
雨也如同花草樹木一樣,能否成為風景,還取決於人們的心情。久旱逢甘霖,不論在誰的眼裡,都是一份美麗;而淫雨霏霏,堤破水淹,又有誰不為之而心煩?
但是,雨就是雨,它不因你喜愛而來,也不因你厭惡而去更去,更何況不經歷風雨,就不能見到彩虹的絢麗;沒有雨天的陰雲,也就沒有晴天的陽光的燦爛。
江南是多雨的,而生於多雨江南的我,對雨不能不說是熟稔之至;按說應該早已是熟視無睹,無動於衷了。可我對雨卻偏偏有著一份驚喜和新奇。每每雨天,總愛徜徉於雨中,任由那甘甜純凈和雨絲盡情地灑在我的身上,浸入我的肌膚;淋去我心靈中的灰塵和陰暗,讓心情變得潔凈和亮麗起來。雨是上天的恩賜,惠世的甘泉,它使萬物蔥郁,生機一片;倘若沒有了雨,那麼這個世界又會是什麼樣子?沙漠遍布,塵暴肆掠,風沙飛揚;不見鳥蹤,難覓獸影,甚至連一絲綠意也不能找到,生命也在這里消逝,那將是多麼的恐怖和可怕呀。
四時之雨,也因時節的不同,季節的變化而各不相同。春雨當算是最美妙精緻了,有如青春少女含羞帶嬌般的呤唱;春雨也最為文人墨客所喜愛。「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天街細雨潤無聲」,「杏花春雨江南」等名句,便是對春雨的贊頌。而《雨巷》中那水淋淋的女子,大概就是沐著春雨而來。最熱烈的當是夏雨了,它就像一個壯實的大漢盡情揮灑的熱汗,有著一種酣暢淋漓的痛快;來勢兇猛,去得也快,乾乾脆脆,從不拖泥帶水。它不僅澆灌田地,滋潤禾苗,也在炎炎酷暑,為人們帶來絲絲涼爽。其功過是非,人們是瞭然於胸。而帶有絲絲涼意的秋雨,則是另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了。它凄涼冷清,霏微蕭瑟,說它是青春已逝,韶華不再的怨婦的嘆息,則十分貼切。「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秋雨中,柳永的心情是多麼地凄涼無奈。李易安在她的《秋情》中也如是訴說著她的孤獨、悲愁、哀怨,「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其實,人之悲歡、喜怒、哀愁、與雨又有何干?冬雨似乎並多見,更少有人喜歡。可我卻覺得它猶如是一位斷腕不皺眉、一去不復返的壯士灑下的幾滴清淚,有著一種冷峻、剛毅、悲壯和豪邁。讓人不能不由衷地生出幾份敬意來。
人世間的浮華喧囂,得意失寵,需要我們以平常心待之,對於雨也莫不如此,只有去除浮躁,多幾份平靜,才能體味出它的有趣和詩境,感受到它的精妙和美麗。
在我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雨還依舊在下著,就不由得又心生幾分傷春感春 的情懷來,不知不覺春深了,無聲無息夏來了。青春不就是這樣慢慢變老的嘛,夢想也是如此悄然漸逝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