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宋美齡一生只穿旗袍,不穿長褲,那冬天怎麼辦不可能光著腿吧
冬天穿厚一點的打底褲,而且基本又不在外面,穿著貂皮,坐著車子,肯定能熬過的。天氣又不是像東北三九天那麼冷。
Ⅱ 贊美穿旗袍女人氣質的短句
1、女人就像是那四季的花,每一季都有她的千種嫵媚,萬種風情。女人更像是那林中的蝴蝶,用鮮艷的翅膀吸引著人們的眼球,女人的修飾打扮無關風花雪月,也和虛榮、輕浮無關,她只是女人情緒的一種宣洩,是對生活熱愛的一種表現。在千姿百態,紛繁款式風格不同的服裝中,旗袍是最能展現女性美,也是最能滿足女性多變的心理需求的服飾。
2、穿著旗袍的女人是性感的、是灑脫的、是動人的,旗袍是女人的專利,是女人的代名詞,只有女人才有資格與權利享用它。而穿著旗袍的女人,更好地展現出了自己的魅力。女人的旗袍訴說著她的內心獨白,想要真正地了解一個女人,可以從她身上穿的旗袍中去挖掘。所以說做女人真好,做女人可以隨意地打扮自己,做女人可以一年四季都穿旗袍。
3、朝陽濾過晨紗,像瑩瑩月光般輕輕地揮灑,朦朦朧朧中,發現一個穿著藍底白花旗袍的女孩,站在等候的站牌,痴痴地看著遠方發呆,拾一片樹葉,當做我倆緣分的書簽,落英繽紛里,題寫下多少滾滾紅塵中的嘆嗟,女孩漏出了花朵般的笑臉,而我,正翻開邂逅那一頁。
4、遠遠地,我便看見了那個女人。其實我最先看到的並不是那個女人,我最先看到的是女人身上的旗袍。我愛看旗袍。英姐姐不穿旗袍。在夏天裡,高挑的英姐姐只穿雪白的襯衫,那白襯衫上總是飄著一股香粉氣味。英姐姐穿了雪白的飄著粉香的襯衫從幽暗的小巷裡走過時,那小巷也便是雪白的芬芳的。
5、對於女人最美麗的服裝莫過於旗袍,裙子能把女性的形體美體現的淋漓盡致,總認為穿著裙子的女人比穿褲子的女性更燦爛,更嫵媚,更迷人。喜歡穿裙子的女生從裝束上就能看出那種愛美,溫柔典雅的性格,沒有一定氣質的女生是不會穿裙子的,就像那些黃毛怪,夏天會毫不羞澀的穿一條牛仔褲頭。
6、裙子具有悠久的歷史。唐代時期,裙子更加盛行,不但是皇妃貴婦們的衣著,而且成了民間女子常穿的服飾。裙釵一詞也就成了婦女的代稱。「雲想衣裳花想容」。裙子,既可表現女性豐盈的體態又可以展現自我的個性。
7、有一個小女孩有裙子。我讓那個小小的女孩雙腳並攏著,好好地站在我的面前。那時我就看她身上穿著的短短的小裙子。小裙子是淺綠色的,很像一種夏天裡的小果子。淺綠的小裙子邊緣還鑲著淡白的小花邊,就像是起伏的水線。我靜靜地看著那個小小的女孩子,我覺得她肯定是從一個很遙遠很遙遠的世界裡來做運的。
8、我喜歡優雅得體,體現女性端莊的長裙;也喜歡方便簡潔,給人一種干練的氣質的短裙;喜歡亮麗迷人,把女性的魅力展示到了及至的超短裙;更喜歡把女性的浪漫體現的十分完美的布裙和嫵媚讓人心曠神怡的吊帶裙。穿慣了裙子,喜歡它的美麗和無拘無束,就再也看不上褲子了,不但夏天穿裙子,在寒冷的冬天,喜歡飄飄長裙配上俊朗長靴,裹著大衣或披肩,就算寒風凜冽也是一道風景。
9、一條裙子,代表著一種氣質、一種情緒,一種色彩,一份心態。難怪即使於寒風凜冽的冬季,大街上有許多愛美的女性都穿著各色不同款式新穎的冬裙扮酷,也許女人內心深處都有一個解不開的裙子情結。
10、小女孩忽然穿了一條紅裙子,在那一年的夏天裡。夕陽的紅光從西天上漫下來。那紅光落在麻河上,麻河便紅了。紅光落到地上,地就紅了。紅光落到樹上,樹林就紅彤彤地亮了。小女孩穿著她的紅裙子站在那紅光里,她也就整個地紅了。
……(此處省略部分重復或內容相近的段落)
21、四季是美好的,生活是美好的,每一季都有它獨有的美麗,女人的一生就是那多姿多彩的四季,祝願我們的姐妹們都能穿出自己的風采,穿出自己的個性,穿出自己的品味,讓女人們變化如四季,美麗如蝴蝶。
Ⅲ 你覺得現代女生穿旗袍好看嗎
很好看,旗袍象徵著東方最富魅力的衣裝。只有我們中國女人才能將旗袍穿出美,穿出優雅,穿出魅力。
旗袍是中國的文化特色,可以完美的凸顯女性漂亮的身材曲線,性感撩人的同時卻又高貴典雅。只要有身材,有腰和鎖骨,不論什麼時代穿旗袍都好看。
穿旗袍很有韻味,如果臉還長得比較古典,穿旗袍更好看
挺很好看的,旗袍就是為女性量身定製的,不分什麼現代古代,是中國服飾文化的精華,極大吸引異性的目光,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特別是開衩的一遮一掩,非常博大家的眼球,非常養眼, 將東方女性溫婉,恬靜,典雅,端莊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給人一種特有的東方女性的魅力, 還將女性凹凸有致的身材美麗完美展現出來,我想每一個愛美的女性都拒絕不了旗袍的誘惑。
旗袍是中國女性服飾的精粹,要體現女性的美,唯有合身的旗袍才能顯示出東方女性之美!
現代女生穿旗袍是非常好看的。
本人男,喜歡看女性穿旗袍,喜歡看絲質旗袍,覺得女性穿旗袍挺漂亮優雅,體現了東方女性的魅力。如果是一些粗布做的旗袍就不好看。我看舊電影,解放初期,女人穿的都是粗布做的旗袍,就不好看。
旗袍不是人人能穿,也不是什麼場合都能穿。
首先,穿旗袍要身材好,身材不好的話會把自己不好的部分凸顯出來。
其次,要看場合。如果是在寫字樓、辦公室工作的,當然可以穿,逛街看電影,宴會吃飯,參加聚會等等都可以穿,但有些工作場合還是穿工作服好。悉斗
再次,穿旗袍也要看女生的性格。旗袍適合斯文秀氣的女生穿。有些女生性格比較大大咧咧,說話大嗓門,走路一陣風,四肢發達像運動員的,穿旗袍就不好看。
我是旗袍從業者,很多朋友都是認為旗袍挑身材,挑人!其實不然,拋開源陸態特殊體型女性,大多數女人都是可以穿旗袍的。不論是身材高低,或者微胖,只要你能選一款適合自己的旗袍,都會很漂亮。
這幾年旗袍,漢服越來越熱,不論年紀大小皆可以圓夢穿一件適合自己的旗袍。現在的改良旗袍裙完全貼近現代人的生活,面料選擇也多樣化,不再是以嬌貴真絲面料為主,棉麻蕾絲,紗織等面料大眾消費,款式也往年輕化發展!受眾群體越來越廣泛,不再是望旗袍興嘆。
當然正在的旗袍愛好者,還是傾向於古法旗袍,對面料做工的要求都很高!
我們弘揚旗雹源袍文化就要不斷的培養旗袍愛好者,從對旗袍好奇,到試穿,再到真正喜歡上旗袍,把旗袍融入自己的生活,這需要時間,需要個過程!
旗袍主要是突顯身材,
因此只要是身材好的穿旗袍就能夠很好看。 但是身材一般或者不好看小仙女切莫嘗試哦。 而現代人相比於民國時期的人來說,無論是身高還是身材都要比以前的女生要好, 因此現代人穿旗袍反而會更加好看。
選擇一件好看的旗袍,也是至關重要的。 從風格上來說因為旗袍有一定的 歷史 文化在裡面,選擇一些中國風的旗袍就很不錯或者一些改良版的也是不錯的比如:一些蕾絲邊等的。布料的選擇上可以選擇絲綢這一類好一點的布料,切勿選擇那些劣質布料的旗袍,真的很不好看。
旗袍因為是比較傳統的服裝,突出東方女性的古典美。因此 淡妝即可,發型上多是紮起來很少有披起來或則可以扎一個魚骨辮也是很不錯,能夠很有效的中和掉旗袍的成熟風格,更加少女心。很減齡。
在配飾的選擇上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好看的配飾,也能夠為你等我氣質加分。 比如發簪、中國風的包包之類的。鞋子上可以選擇高跟鞋和平底鞋都很不錯。
see you!
張愛玲,這位看遍世間繁華,寫盡人世百態的曠世才女,生活中精緻腔調也貫穿了她一生,她有句名言應該很多人都聽過: 女人一生中最該收藏的兩樣東西,一是玉鐲,一是旗袍。
華夏五千年流光易逝,僅說女性服飾的變遷恐怕也得說上三天三夜!我覺得,有一件女人衣裝,當代中國女人要是沒穿過,那絕對是一種遺憾。它,就是旗袍!
提到旗袍就不得不提張曼玉,《花樣年華》里變幻的二三十套旗袍成就了這么一部色彩飽滿華麗的電影,也成就了張曼玉的搖曳生姿。
「萬人迷」陳好不是那種十分纖瘦的身材,豐滿的體態能很好地將旗袍襯托得玲瓏有致、風情萬種,惹人憐愛。
劉曉慶雖然已經64歲了,但她把旗袍與翡翠搭配得恰到好處,完美詮釋了端莊婉約的東方氣質。
雖然被稱為「國際章」,但是章子怡的面孔具有很強的東方屬性,每次旗袍穿在她身上,都毫無違和感,就如神來之筆,和諧自然。
周濤是大家最熟悉的女主持人之一了,她的長相就很有「親切感」。穿上旗袍的她更顯得沉穩又質朴,一種端莊大氣油然而生!
董卿被譽為央視一姐的董卿,如今終於得以放下春晚回歸家庭,穿上旗袍的她更是溫雅知性,盡顯成熟的魅力!
現代女性穿旗袍非常漂亮,能吸引很多男性目光,但要遵重每個人的選擇,不能強求,自己感覺愉快就是最好的。
快樂昇平覺得,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又或是未來,女性穿旗袍都挺好看的!旗袍代表的不僅是服飾,更體現了東方人獨有的美!旗袍也並不是身材標准苗條女性的專利!其實很多豐腴女性穿上旗袍也別有一番美!
現代旗袍,隨著年輕人審美和喜好的不同,多出了特別多改良日常款!這樣,不僅參加各種活動正式場合可以穿,平時日常生活工作都可以穿!
因此,我覺得自古以來穿旗袍的女性都非常好看!現代女性穿上附有現代特色符號的旗袍,自然也會有現代與古代完美融合進化的美感!所以,現代女性朋友們,自己的衣櫃里一定要備上一兩件旗袍哦!因為現在的 社會 各種活動多,備上幾件,想穿就穿!美了自己,養眼了別人!多好的事兒!
Ⅳ 穿旗袍溫柔又好看,穿旗袍真的會讓人溫柔下來嗎
說到旗袍,很多人都會想到東風女人,因為只有東風女人才能夠把旗袍穿出它的韻味。旗袍穿在身上很顯女人味,而且還非常的顯氣質,深得很多女人們的喜歡,尤其是是張愛玲,一生只愛穿旗袍。很多女孩子會疑惑,旗袍真的能夠讓人溫柔嗎?答案是可以的,旗袍穿在身上,瞬間會讓你溫柔很多。
以上就是一些旗袍的穿搭,只要我們學會了穿搭,我們就會顯得時尚,而且還會顯得溫柔。
Ⅳ 宋美齡的御用裁縫,他用了一輩子的時間,詮釋了什麼的精神
親愛的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程程說歷史時間,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近代史,相信大家都聽過宋美齡的大名吧,咱們都知道宋美齡是咱們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外交官,咱們也知道蔣介石跟宋美齡的愛情故事,今天咱們不來談那些所謂的愛情,咱們今天來談一談旗袍,咱們都知道宋美齡基本上穿的都是旗袍,而據說在宋美齡的衣櫥里清一色的全部都是旗袍,咱們都知道宋美齡自小便留學在美國,生活方式自然也非常的洋派,甚至她回國後還有氣質保持著西式的飲食習慣,但是唯獨旗袍是她無法割捨的東西,那麼究竟為什麼呢?
可能有很多人會瞧不起一個男人做針線,也會覺得他只是個小人物,不值得掛齒,但是咱們今天想說的是他身上的這種精神,張瑞香身上的這種精神是咱們當代社會非常缺少的一種精神就是咱們所說的匠人精神,可能他做旗袍不是什麼大事,但是他卻做了一生,一生他只做一件事,就是做旗袍,這種精神就是咱們現在非常缺乏的,一件事情你做一年兩年沒什麼十年二十年也沒什麼,可貴的是你一生都在實踐這件事,那就是一件偉大的事情,不管是出於熱愛還是什麼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好了今天的民國小故事就到此結束了,非常感謝諸位的觀看,歡迎大家踴躍留言。
Ⅵ 河北86歲「旗袍奶奶」走紅!一生愛美是天然……
暌違二十多年,高女士再次見到靳玉霞,是因為一件旗袍。
那是一件紅色祥雲圖案的旗袍,一眼看過去,她就覺得腰線的剪裁方式異常熟悉。幾天後再次遇到,那種久違的親切感來得尤其強烈。她試著與旗袍的主人攀談,說起當年在石家莊廣安街市場給自己做過衣服的那位裁縫師傅,沒想到,她口中的「靳師傅」正是對方的婆婆靳玉霞。
彷彿一件珍寶失而復得,高女士有點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她帶了一大束鮮花去店裡看望靳玉霞,從前的靳阿姨已經變成了滿頭銀發的靳奶奶,卻仍然每天在制衣間里忙碌。
「 時尚 奶奶」靳玉霞
靳玉霞今年86歲,生平只有一個愛好——做衣服,她把這個愛好堅持了80多年。經她之手裁製的衣服,陪伴不同年代不同年齡的顧客走過了他們人生中的重要階段,她也用自己的審美影響了許多如高女士一樣的莊裡女孩的人生。
一生愛美是天然
靳玉霞抓著樓梯的扶手,小心翼翼攀上一級又一級台階。步子很慢,卻態度堅決地拒絕了別人的攙扶。
這段樓梯她每天都會上下好幾趟。位於石家莊市建明北路的這家成衣定製會所是個下店上廠的結構,二樓寬敞的開間按照工序流程分成不同區域,十幾名工作人員正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這是一個布料、版樣、縫紉機和熨斗構成的世界,靳玉霞穿行其間,彷彿一條魚回到水中。
靳玉霞設計的禮服
工作人員劉師傅正把一塊綉花披肩的半成品圍在立裁模特上,靳師傅走過去和她討論了一下披肩的裁剪。那是一款兩件套的禮服,無袖旗袍裙搭配了一件傳統雲肩形式的披肩。劉師傅是店裡資歷最老的員工之一,做靳玉霞的徒弟已有20多年了,負責製作旗袍。
靳玉霞對旗袍有著特殊的偏愛,在她看來,這種服裝特別適合凸顯東方女性的氣質韻味。她穿在身上的一件香雲紗旗袍,沉著的花色彷彿從古畫中裁出,舒適為主的日常款並不強調腰身,卻也難得的熨帖合體,有種不被年齡和身材框定的美感。
寬松款不等於沒有設計,一樣也要立體剪裁,靳玉霞說,設計師要像雕塑家一樣,一點點修正服裝的版形,讓它適應不同的身材特點。除此之外,還要有建築家的思維、美術家的眼光和音樂家的韻律。
靳玉霞對細節要求嚴格
一說起衣服,她的話不由得多了起來。
做衣服是她從小的愛好。靳玉霞是張家口萬全縣人,1935年出生於一個木匠的家庭。隔著80多年歲月回望自己的童年,老人的記憶已如同纏亂的線團,各種人和事攪在一起,最後從中抽出的只有一個微不足道卻影響了她一生的片斷:自從會用剪刀,她就喜歡把小紙片剪成衣服的形狀。母親總是好笑又好氣地抱怨說,家裡有張紙就全被你剪了。
愛美愛浪漫的靳玉霞,20多歲時考上了天津師范學院——在她畢業時,學校的名字已改成了「河北大學」。當時 社會 上流行的觀念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靳玉霞人聰明,中學時數學學得最好,大學便讀了物理專業。
提起作為物理系「學霸」的曾經,老人笑得毫不矜持,她說每天上完課,專業知識自己就能掌握個百分之六十了,下課後不需花費太多時間學習,便有了更多時間發展興趣愛好。課余時間她去學了美術,還經常用系裡的一台縫紉機給女同學做連衣裙。
旗袍面料
20世紀50年代,畫報上蘇聯女子身上的「布拉吉」支撐了一代中國女孩的 時尚 夢想,這種翻領、碎花、腰間系帶的俄式連衣裙一時風靡全國,成為青春中國一道靚麗的風景。靳玉霞給同學們做的就是「布拉吉」。沒有現成的版樣可供參考,只能對著畫報或者成衣「逆向攻略」,不過少女時代的愛好終於有機會一展身手。
那些花花綠綠的「布拉吉」,裝點了同學們的青春記憶,可以算是靳玉霞踏足時裝設計的最早嘗試。
靳阿姨的審美啟蒙
靳玉霞從河北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天津拖拉機廠從事化驗工作,此後因為支援「小三線」建設,去了太行山深處的阜平縣。日常的工作內容主要是化驗金屬材料的成分,不算繁重,對她來說卻有些枯燥乏味。
有一次,靳玉霞聽說石家莊二輕局下屬的一家服裝研究所招人,就大膽過去試了一下。「他們讓我做一件衣服,我做了以後他們覺得挺時髦的,就說你來吧。」就這樣靳玉霞隻身來到石家莊,正式轉行服裝設計師,後來一家人都搬到石家莊落下了腳。
做衣服是靳玉霞唯一的愛好
無論事業還是生活,對於當時已人到中年的靳玉霞來說,那都是一個近乎從頭開始的轉變。就這樣放棄了自己熟悉的專業,是否也曾有過遺憾?靳玉霞說,其實大學的經歷給自己帶來的是一個開闊的視野,即使轉行去做其他的工作,讀書時培養的思維方式和眼光,也能讓你做出不一樣的成績。
靳玉霞大學同學的女兒張冬梅,至今對少女時代靳玉霞給自己做的兩件衣服念念不忘。「我記得是白色和紅色的確良拼接的,但她做得太復雜了,鏤空編上小花辮兒還有各種褶子。」那兩件衣服她從高中一直穿到了大學畢業,因為「它們太漂亮了」,那些年她一直沒有什麼買新衣服的慾望。
張冬梅很喜歡靳阿姨。她的母親大學畢業後分到石家莊拖拉機配件廠,靳玉霞剛來石家莊時曾在她家落腳,晚上就和她睡一個房間,兩人經常聊天到很晚。在張冬梅的記憶中,母親與靳玉霞個性不同,老姐妹之間總是吵一陣好一陣。不同於靳玉霞的「文藝」,她的母親是那種樸素務實的性格,衣服永遠灰白兩色,沒有太多講究。靳阿姨卻時常會給她講一些服裝搭配的知識,鼓勵她要超越上一代人的審美。
靳玉霞設計的旗袍
「她會跟我講黃色可以搭配紫色,我後來試過,效果特別好。」張冬梅回憶,自己曾有一件紅色上衣,靳阿姨看了說上衣的花色中有一些灰色的元素,可以搭配一條淺灰色的褲子。那種淺灰色當時只有成年人才會穿,她試著搭了一下,發現和上衣是絕配。或許今天看來,這只是一些最基礎的搭配規律,但在那個時代卻是難能可貴的審美啟蒙。張冬梅說,自己現在五十多歲了,自認為衣品在同齡人中算是中等偏上的,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靳阿姨。
那個時代,在服裝研究所工作的靳玉霞或許要算是石家莊走在 時尚 最前沿的人。靳玉霞回憶,當時研究所負責幾家服裝廠的設計工作,還會做一些中山裝、西裝、旗袍等,有時還有外賓專程來定製旗袍。所里訂了不少日本或者其他國家的時裝雜志,讓她得以了解 時尚 流行的動向。
30年不斷衣中緣
被高女士認出的那件旗袍,就是靳玉霞給陳運平量身定製的。「她那些衣服的收腰,我覺得放在全國都是一流的。」時隔近30年,高女士依然對靳師傅的設計風格記憶猶新。
手繪旗袍
高女士認識靳玉霞時只有十八九歲,正是愛美的年紀,時常對著服裝雜志幻想那些漂亮衣服有一天也能穿在自己身上。她是在一次在街頭上閑逛時,偶然發現了靳師傅的服裝店。
靳玉霞50多歲時從服裝研究所辦了內退,在廣安街的市場里開了一家服裝店。20世紀80年代,個體戶還是新鮮事物,她的老伴是石家莊一所學校的校長,一次都沒好意思到她店裡來過。「我做事從來都是我行我素的,不在乎別人怎麼想。」專業設計師出身的靳玉霞會做時裝,這在當時頗具吸引力,附近高校的老師、棉紡廠和華葯的職工紛紛來找她做衣服。每天下午靳玉霞到店裡來收活,門前總會排起長隊。
那個時代裁縫店大多要顧客預先買好布料,再向裁縫要求做什麼款式。靳玉霞懂設計懂搭配,經常會根據顧客的形象氣質向其推薦適合的面料和服裝。「比如說你選了一個你喜歡的,她覺得跟你的身份形象不符合,她就替你Pass掉了。」一件適合的衣服不只是一件衣服,更是自我認知的一個途徑。高女士就是在靳師傅的指導下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風格,而讓她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個細節,那時去裁縫店,紐扣、拉鏈、里襯也是要顧客自己去配的,但靳師傅做的衣服這些輔料她都會親自配好。在靳玉霞看來一件衣服是一件整體,而這些細節往往才是點睛之筆。
靳玉霞和她設計的旗袍
高女士回憶,靳玉霞當年為她裁製過一件絲綢連衣裙。誇張的泡泡袖和晚禮服的款式,她從前只在歐洲的歌劇中看到過。最出挑的是裙子左肩的一大朵玫瑰花,是靳師傅一針一線縫出來的。「她把我和這個衣服融到了一起,把我整個人的精神氣質都襯托出來了。」高女士說,是靳師傅讓她明白,不是人要去適應衣服,衣服是來襯托她這個人的。
她在靳師傅那裡做了六七年衣服,最後一件是自己的結婚禮服。如今已是企業高管的高女士回顧往事,她說是靳師傅的手藝點燃了自己熱愛生活追尋美好人生的星星之火,靳師傅給她做的那些衣服,在某種意義上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可惜後來因為服裝店幾次搬遷,當年通訊又不發達,她與靳師傅漸漸失去了聯系。現在機緣巧合,重新續上了這段緣分。「都說慈母手中線,靳師傅當年給我縫了那麼多衣服,她在我心中就像是媽媽一樣。」
靳玉霞的服裝店後來搬到了煤機街上,取名「美雅」,那時候不少石家莊人都聽說過有一個很會做衣服的「煤機街老太太」。90年代以後成衣市場日漸繁榮,人們光顧裁縫店大多是為了定製重要場合穿著的禮服,靳師傅的旗袍成了許多莊裡新娘的婚服。「有些顧客結婚的時候找我來做旗袍,等她的孩子長大要結婚了,又來找我做旗袍。」靳玉霞說。
76歲王彩琴也是靳玉霞的老主顧,年輕時在棉二工作的她就曾找靳玉霞做過旗袍。轉眼幾十年過去,王彩琴退休之後依舊熱愛 時尚 ,組織了一支以中老年人為主的業余模特隊,常年四處演出走秀。模特隊的演出服大多是找靳玉霞定製的,在她看來,靳師傅懂得中老年人的需求,設計又 時尚 超前。年輕人有年輕的 時尚 ,靳玉霞設計的那些旗袍和時裝,讓中老年人也可以在T台上自信地展示出屬於自己這個年齡段的美麗。
做自己喜歡的事是種享受
「這個地方原來是打開的,效果不好,後來就縫上了。」制衣間內,靳玉霞指著一件淺色西裝上衣腰間的衣褶說。這是件用於走秀的時裝,款式比較誇張,上衣的左右襟採用了不對稱的設計,較長一側的衣襟上裝飾了與面料顏色相近的綉花。「一件衣服上裝飾不要太多,有一處亮點就足夠了。」
靳玉霞是個「細節控」,一旦哪件衣服哪個地方沒處理好,她晚上回去覺都睡不好,翻來覆去地想問題出在哪裡、該怎麼改正。幾十年的嚴格要求磨煉出了醫生般的敏銳眼光,現在只要有人從她面前一過,她就能看出對方的衣服存在什麼問題。
店裡工作人員正在為一場時裝秀做准備,40多套時裝的設計製作都要靳玉霞一一把關。其中幾套衣服的材質她始終不大滿意,想換成輕薄飄逸一些的面料,她到樓下找來色卡冊子仔細比對了半天,合上冊子又一次上了樓,「我再去找小馬商量商量。」
靳玉霞和徒弟馬麗娜
小馬名叫馬麗娜,1995年出生的她文靜靦腆,是靳玉霞最年輕的徒弟。她在大學學的是服裝設計,從學校畢業後來這里學習打版裁剪,剛剛3年多時間。靳玉霞尊重她的意見,有事情也常與她商量。
店裡的工作人員很多都已做了十年以上,大多是像靳玉霞一樣熱愛服裝的人。正在給一件旗袍釘紐扣的王師傅是店裡的綉花師傅,她從小就喜歡綉花,長大後有了縫紉機就自己學著用縫紉機綉。她原來在幼兒園工作,孩子們的演出服都是她親手製作。退休後聽說靳玉霞這里想找個綉花師傅,就自告奮勇找上門來。「其實也不為掙錢,主要是想找點兒自己喜歡的事干。」
旗袍花扣
靳玉霞喜歡和徒弟們待在一起。她每天早晨來到店裡,在制衣間一待就是幾個小時,一周七天天天如此。靳玉霞原本就是個單純的人,除了做衣服之外別無任何愛好,年近九旬的她,似乎把所有的專注全都放在了這個愛好上,只要是在面對衣服時,她的思路就會變得特別清晰,記憶力也好了許多,一枚紐扣一處綉花,都能記得一清二楚。她常開玩笑說,自己要一直做到90歲。
「你見過80多歲的老太太每天還在工作,一星期一天都不休嗎?」陳運平提起婆婆,語氣中滿是感佩,「在我們來說這叫敬業,但對她來說,做自己喜歡的事不是工作,她認為那是一種享受。」
來源/燕趙都市報
Ⅶ 90歲老奶奶「火遍」網路,用窗簾做了上百件旗袍,後來怎樣了
一個女人的美是不分年齡段的,真正優雅的女人就算是到了老年也是那麼的有氣質,我相信很多人一說到90歲的老人都會覺得身子佝僂,下床走路都是難事, 身邊也肯定會有家人在旁邊照顧著,吃喝拉撒都是問題,可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老奶奶就是個例外,她雖然90歲了,可是她卻在網路上走紅了,被網友親切地稱呼為「旗袍奶奶」。
而且江奶奶做人也十分樂觀,之前查出體內有瘤,她還是打扮的很好看,穿著旗袍不失優雅,哪怕是做完手術還繼續做旗袍,這種人生態度值得現在很多年輕人去學習的,她對待每個旗袍都不僅僅是當成一個作品,而是像孩子那樣,需要認真的去對待,所以穿在身上才真的體現了東方女性之美,大家覺得呢?
Ⅷ 宋美齡卸妝後長什麼樣蔣介石內侍回憶:皮膚粗糙、臉色泛黃
說到宋氏三姐妹,人們便會稱贊,她們是20世紀中國最耀眼的姐妹組合。
宋靄齡嫁給孔祥熙,富甲天下;宋慶齡嫁給孫中山,成為國母,萬人敬仰;至於宋美齡,嫁給蔣介石之後,坐擁錢權。
除了她們的婚姻,人們對她們的美貌也稱贊不已,宋慶齡沉靜大方,氣質出眾,溫婉美麗;宋美齡雍容華貴,婀娜多姿,卻又氣勢十足。
似乎宋氏姐妹的美已經是被世人公認的,但是根據蔣介石的內侍回憶,有一次, 他無意間看到宋美齡卸妝之後的素顏模樣,和化妝時簡直判若兩人,只能用「臉色泛黃,皮膚粗糙」來形容。
的確,宋美齡一生都堅持化妝,據宋慶齡回憶: 自從美齡學會了化妝,就很少見過她沒化妝的樣子。
而根據在宋美齡身邊服侍的副官稱,宋美齡從不素顏示人,有時甚至帶妝睡覺,所以連 蔣介石都幾乎未曾見過她素顏的模樣。
宋美齡為何執著化妝,不願素顏見人?這其中究竟有什麼秘密?
接下來,請大家跟隨筆者的腳步走進宋美齡鮮為人知的私生活。
宋美齡曾經的卧室掛著兩幅畫,一副是全全副戎裝的香妃圖;另外一副是描繪少女在讀書的油畫。
這兩幅畫代表了她對自己的期許,少女讀書側面凸顯的是她本人的好學;
而香妃圖,則表示的是她對自己的期許,她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允文允武、德業兼修有時代感的女人。
但實際上,她喜歡權力,也喜歡享受,更愛美麗。尤其是從小就家境優渥,她對穿衣打扮都很講究, 見過她的人都為她白皙通透的皮膚感到驚訝,沒有人會懷疑她的美。
可誰又能想到,這白皙美麗只是一層偽裝,她隱藏在精緻妝容下的皮膚乾枯、暗黃、憔悴。
因為生活習慣的原因,宋美齡的皮膚其實並不好。
她是個十足的夜貓子,經常熬夜,只有在睡前才會把妝容卸掉,第二天一起來便會把妝再化上,所以她的臉部不帶妝的時候極少。
宋美齡的作息和一般人完全相反,她是一日之計始於夜,別人睡覺的時候,她正精神。
她的夜晚是從看電影開始的。
根據在宋美齡身邊服侍過的內侍回憶,她是個標準的電影迷,看起電影便沒夜沒日。
住在士林官邸的時候,晚飯之後,她只要來了興致,便會讓副官喊放電影的師傅來,然後選一下要放的片子。
內務科的人員會准備好蔣介石和她的椅子沙發,那時候放電影的設備還不是很先進,只是很普通的機器加上一張再普通不過的小型電影銀幕掛在牆上。
宋美齡看電影一定是從頭看到尾,但是蔣介石則不一樣,他有一套很標準的作息,習慣晚上十點前就睡覺。
所以一般情況,蔣介石是到點兒就走,上樓就寢。宋美齡一般會會叫上陳誠的夫人譚祥、孔二(孔二小姐本名孔令俊,宋美齡喜歡叫她孔令偉,所以久而久之,她自己也就默認了這個名字)一起熬夜。
可能是因為她和蔣介石完全不一樣的作息,所以蔣介石才會沒什麼機會見到她卸妝後的樣子。
除了看電影,夜深人靜的時候,宋美齡還喜歡在燈下夜讀,她讀書的范圍很廣,因為從小在美國長大,所以她英文要比中文好,時常看一些英文的報紙和雜志。
夜越深,宋美齡也越清醒。她有時候讀書讀到半夜便會覺得餓,但是她又吃得不多,便會讓廚房准備一些鹽煮火雞來吃。
可能因為長期在美國生活,宋美齡對火雞似乎情有獨鍾,但是很奇怪的是,她吃火雞只啃骨頭,不吃肉。
根據她的內侍回憶,每晚到了凌晨一兩點,宋美齡便會讓她去拿火雞肉上來。
然後,宋美齡會把火雞肉全放在內侍的碗里,自己只吃骨頭,時間久了之後,每晚吃火雞成了內侍最頭痛的事,因為火雞肉很柴,沒什麼味道,長時間吃也很難受......
當然這些時候,宋美齡都是帶著妝容的,只有在睡前她才會卸妝,帶妝這么長時間,皮膚不呼吸,自然不會有特別好的狀態。
有一次,蔣介石的內侍翁元深夜幫蔣介石做完事之後打算離開。下樓之前他見到一個如鬼魅一般的人從不遠的地方走過,仔細一看才發現是宋美齡。
翁元當時嚇壞了, 平日里宋美齡展現在人前的都是一副白皙的肌膚,沒有人知道卸完妝之後她的皮膚竟然這般暗淡無光,和化了妝的時候相差十萬八千里。
說到卸妝,宋美齡有一套自己的卸妝流程。
那時候的太太小姐們卸妝多是用肥皂,但宋美齡不一樣,那時候她就已經在用油卸妝了。
她先是用一種油,把臉上的妝卸掉,然後會用一塊兒白色的毛巾把臉上的卸妝油和浮粉擦去,最後再用溫水洗臉,這才算是完成了整個卸妝的步驟。
而對於化妝,宋美齡的步驟也十分繁瑣。每次化妝,她都至少需要兩個小時,且從不會讓別人代勞。
一方面她不希望自己素顏的樣子被人看到,另外一方面是她認為沒有人比她本人更懂她的臉。
她用來畫眉毛的顏料也十分特別,是用報紙燒成灰、然後設法做成膏狀,這種膏畫出來的眉毛,效果比一般市面上賣的畫眉膏都要好。
當然,宋美齡喜歡化妝並不僅僅是愛美之心,在她看來,化妝是一種 社會 禮貌。
她還很嚴格地將化妝的禮節分為了幾個等級,正式的場合就不說了,就連蔣經國、蔣孝文等兒孫輩的人來見她,她也一定是要化完妝才見他們。
宋美齡在身體保養方面也如化妝一般執拗,她有一套外人看了瞠目結舌的保養習慣。
首先是她的牙齒,很多人都對她一口皓齒有極深的印象,要知道在那個時候,她就已經擁有了電動牙刷,可以沖刷牙縫里的食物殘渣。
因為皮膚有尋麻疹,她對飲水更是十分重視。
宋美齡在陪著蔣介石四處視察的時候,會讓隨從准備一些蒸餾水、或者是礦泉水,以免影響到她的 健康 和皮膚。
然後便是身材,她在維持身材方面更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嚴苛。
她的房間里有一個小型的磅秤,每天早上她都要站上去稱一下體重,一旦發現體重上漲,超出她的預估標准,她就會開始控制體重。
正餐的時候,她也只吃一些蔬菜沙拉,一直到體重恢復原樣,才會吃些別的東西。有興致的時候,她也會讓廚房為她准備上一份牛排。
她的飲食習慣和蔣介石完全不同,蔣介石喜歡重口味的菜式;但是宋美齡則不然,比如她的早餐十分簡單,往往是兩片烤吐司、一小片奶油和一份鹽水西洋芹菜。
至於午餐她吃得就更少了,經常只吃一些蔬菜和魚類。她之所以吃得這么少,是為了保持身材。
多年以來,宋美齡的旗袍很少修改,她的體重常年保持在50公斤左右。
宋美齡的旗袍和她本人一樣有名,她的旗袍是出了名得多。通過一些舊照片也可以看出,她出席大小活動都喜歡穿旗袍。
在士林官邸,有數不清的壁櫥,裡面存放著宋美齡數不清的旗袍。
她的卧房裡面,有兩個衣櫥掛的是極好的旗袍,比如她經常穿的黑絲絨的旗袍;還有一個是放一些稍微次一些的衣物。
但是,盡管宋美齡有數不清的旗袍,可她常穿的卻還是那幾件,剩下的百分之九十的旗袍,要麼是她只穿過一兩次就放起來了,要麼是做好了之後她從未穿過就直接掛了起來。
沒有人知道,她不穿卻為何要師傅做這么多旗袍。給宋美齡做旗袍的師傅叫張瑞香,不管是在大陸的時候還是後來去了台灣、再到晚年宋美齡去美國,張瑞香都一直被宋美齡帶在身邊。
可以說,張瑞香作為一個裁縫,一輩子只為宋美齡一個人做旗袍,他幾乎從未休息過,一直都在給宋美齡做旗袍。
士林官邸的侍衛們曾經開玩笑說,張瑞香一個人做的旗袍纏起來能繞台北一圈。
當然,這些做旗袍用的布料也不是宋美齡花錢買的,都是別人送的。
士林官邸有一間小屋子,是宋美齡放禮品的地方,裡面有很多尺寸大到離譜的皮箱,都用來放別人送給她的布匹,裡面的綾羅綢緞、名貴布匹數不勝數。
這些布匹有的比較「幸運」,被宋美齡拿去做旗袍用了,有的則一直就被放在那裡,動都沒有動過。
不過,雖然宋美齡的旗袍多到令人發指,但是她似乎不怎麼喜歡首飾。
她有一口黃色的真皮皮箱,這皮箱是她從大陸帶來的,造型古拙、顏色幽暗,看起來有年頭了。
打開來,裡面放的是宋美齡所有的首飾,大部分是珍珠類的飾品,還有一些是鑲鑽的,至於昂貴的純鑽石或者純金類的飾品倒是幾乎沒有。
宋美齡愛美,也愛藝術,她還喜歡收集一些唱片和留聲機。她有一個唱片櫃,裡面放的都是她從世界各地收來的唱片,多以古典樂曲為主,像是小提琴或者鋼琴樂之類的。
很多在宋美齡身邊服侍過的人,初次見她都會覺得她很有官太太的威嚴, 有的人說她大方知性,有的人說她自私涼薄,到底哪一個才是她?
這就不得不說一說在她身邊服侍多年的郭副官了,雖然大家都叫她一聲「郭副官」,但是沒有人不為她的境遇感慨。
郭副官負責服侍宋美齡,她的丈夫原本是士林官邸轎夫班的轎夫,然而不幸早逝,留給郭副官的是嗷嗷待哺的三個孩子。
她一個女人無法承擔起生活的重擔、負擔孩子的學費。後來宋美齡得知之後,很是可憐她,於是便把郭副官的三個孩子送到了華興育幼院,公費讀書。
自然,這樣的恩情郭副官銘記在心,拼盡全力服侍宋美齡。她沒有受過什麼高等教育,所以宋美齡只把她當做傭人看待,做得不好便是一頓責罵。
郭副官倒也不說什麼,畢竟她承了宋美齡的恩情。每日她除了要幫宋美齡按摩捶背之外,還要為整個官邸最難伺候的孔二服務。
宋美齡讓人按摩是不喜歡別人停下來的,晚上睡覺前她會讓人一直按摩,睡著之前不允許停下來,只要停下來她就會覺得不舒服。
多年之後,郭副官從服侍宋美齡的職位上退下來,因為長年不斷地給宋美齡和孔二小姐按摩,她留下了後遺症,雙手很難抬起,也很難使勁兒。
後來,由於宋美齡要去美國定居,便要帶郭副官一起去,但郭副官考慮到她的孩子還未成年,便婉拒了宋美齡的好意。
可誰知道,她的拒絕讓宋美齡大發雷霆,甚至罵她「忘恩負義」。在宋美齡的心中,她認為她對郭副官不薄,郭副官自然應該為她賣命,如今竟然敢拒絕自己去美國的要求,簡直就是大逆不道!
這樣的情形下,郭副官的孩子便也被迫離開了宋美齡創辦的華興中學,而郭副官也從此消失在士林官邸。
服侍宋美齡的人不止郭副官一個,有服侍過她的侍從說到一個細節,就是宋美齡的腳底。
一般人,只要年過四十,就是一些保養得十分精細的太太們,腳底也會長出一些厚繭出來。
但是宋美齡的腳底卻連厚皮都沒有,這或許和她在官邸的時候時常穿著一種柔軟度極高的絲質便鞋有關系。
宋美齡年過六十,依舊是纖纖玉足,可見她平日里的保養究竟有多麼細致,真真是從頭發絲精緻到了腳底板。
當然,除了愛美,宋美齡更愛錢和權。
1934年的江南正報曾經對她和蔣介石的財產做過簡單的估算,據說宋美齡的個人財產是蔣介石的兩倍半。
這么說人們其實沒有什麼概念,但蔣介石去世之後,宋美齡第一次前往美國運送行李之時,人們才知道她到底多有錢。
先是行李,宋美齡的行李用三架飛機運了三年。等到1991年,她第二次離開台灣的時候,又裝運了九十七箱的行李。
在美國,宋美齡的住宅價值約合一億台幣,這還不算住宅內的那些古董字畫收藏品,更是價值好幾個億台幣。
宋美齡的人生,就像她化妝前後的面容一樣,人前的她把自己裝扮得得體大方精緻,但是人後的她,卻與此截然相反。
參考資料:
《美麗與哀愁 一個真實的宋美齡》
《晚年宋美齡拒絕回憶,用不卸妝》
Ⅸ 宋美齡為何一生只穿旗袍
在現存的一些老照片之中,宋美齡往往都是以旗袍示人。尤其是在與蔣介石結婚以後,更是很少看到她穿著其他類型的衣服,出現在公眾場合。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眾所周知,旗袍是民國時期最受中國女性歡迎的服飾。除了因為旗袍能夠完美的展現出中國女性的魅力和柔美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因為當時整個社會的權貴女性幾乎都喜歡穿著旗袍,而在這些人當中,宋美齡就是最好的代言。
關於宋美齡為何喜歡穿旗袍,一直以來猜測都很多。其實,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蔣介石喜歡而已。
蔣介石認為女性的衣服最美的就是旗袍,不然就是一般老式的裙子,那種長度必須過膝蓋的裙子,只要露出腿,蔣介石就有意見。除了不喜歡女性穿裙子,他也討厭女性穿長褲,他覺得穿長褲的女性,沒有女人味。
受蔣介石這種審美習慣的影響,宋美齡很少穿長褲。在她的卧房裡,有兩個衣櫥掛著較好的旗袍。例如她穿的黑絲絨的旗袍就放在那裡面,還有另一個櫥是存放一般衣服的。
雖然宋美齡的衣服很多,但是她經常穿的也就是那幾件。衣櫥裡面的九成以上的衣服,她這輩子都從來沒有穿過,或許就只穿了一兩次。但是她喜歡穿旗袍的這個習慣,確實是影響了當時中國女性的服飾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