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風佛旗袍

風佛旗袍

發布時間:2025-05-14 03:21:36

Ⅰ 從張曼玉到湯唯,旗袍女神花落誰家,網友:各有千秋

文|人間拾記

編輯|人間拾記

都說一個女人的身材好不好,穿旗袍就知道了。

旗袍作為中國的傳統服飾,不僅代表了東方女性的古典美,而且能顯示出女生的S曲線,讓女性更加嫵媚動人,韻味十足。

民國時期女性多以旗袍作為主要服飾,身著旗袍可謂是風情萬種,媚者無疆。

女演員更是通過電視劇里的角色向我們展示了不同的風格,美得不可方物,各有千秋。

要說旗袍女神,以下13位都應列入其中。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01倪妮

說到倪妮,我們都會自然而然的想到 《金陵十三釵》 ,這部劇帶火了她,可以說是顏值巔峰了。

吸煙的這個鏡頭和邱淑貞嘴叼撲克牌一樣經典。

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倪妮簡直就是東方美人的典型代表,長了一張高級臉,妖嬈嫵媚,妥妥的蛇蠍美人。

《金陵十三釵》中的她是一個風塵女子, 眼神妖嬈,風情萬種,燙了一頭大波浪,皮膚白皙,眉眼之間帶著一絲不安分。

此時的倪妮才23歲,不得不說,演技是真的不錯。

自身的長相加上中國傳統服飾的襯托妖艷動人,走起路來搖曳生姿,十分迷人。

02湯唯

最早認識湯唯是在《色戒》,《色戒》算是湯唯的成名作。

《色戒》中的她,頗有大家風范,優雅動人,清新而不俗氣。

據說,《色戒》這部劇中湯唯共換了27件旗袍,不得不說,劇組是真的有錢。

而湯唯本身也是衣架子,每個旗袍都駕馭的了,氣質嘆為觀止。

在《大明風華》中的造型也是十分吸人眼球。

03林心如

林心如把旗袍進行改版,穿出了 時尚 感,看著十分個性,非常酷。

這樣的改版讓旗袍十分高級,腰帶凸顯出了腰線,下半身裙裝增加了設計感。

時而 時尚 時而端莊,穿出了不同的風格。

光料的旗袍讓身材更加凸出,一顰一笑盡顯端莊優雅。

04韓雪

已經39歲的韓雪身著寶藍色旗袍,眼神憂郁,絲毫看不上已經近40歲。

皮膚在旗袍的襯托下白皙若雪,典雅高貴,氣質這一塊,無人可比。

不同的旗袍,穿出了不一樣的氣質,時而優雅時而俏皮嫵媚。

淺色的旗袍更是讓她青春靚麗,容光煥發,展現出了一種小女人的氣息。

05張曼玉

素有 旗袍女神 之稱的張曼玉,穿上旗袍給人的感覺就像名字一樣,曼妙動人。

和湯唯在《色戒》中一樣,《花樣年華》中的張曼玉一共換了23套旗袍。

這23套旗袍,不同的顏色搭配不同的發飾,給人不同的感覺。

而張曼玉憑借著自身的長相也是把旗袍穿火了,把角色演活了。

06蔣勤勤

蔣勤勤素有「 古裝美女 」之稱,我們先來看看她的古裝造型。

在美顏技術沒有那麼發達的時代,蔣勤勤在劇中就已經艷壓群芳,足見她有多美。

除了古裝造型,蔣勤勤的現代造型和民國造型一樣美麗動人。

眼神有戲,氣質端莊,相比旁人毫不遜色。

這種裝扮加上自身獨特的氣質,可以說讓人魂牽夢縈了。

蔣勤勤的旗袍裝扮可謂是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07宋軼

宋軼和其他女明星一樣,前凸後翹,腰細腿長。

但她與他人不同的就是她的五官雖然沒有其他人大氣,但是各個五官小巧玲瓏,皮膚白皙,眼神十分有戲。

宋軼自從出道以來幾乎沒有什麼緋聞,這在 娛樂 圈真是難能可貴了。

宋軼除了旗袍扮相美艷之外,古裝,現代裝都異常好看

了解宋軼的人都知道宋軼在 《偽裝者》《小樓昨夜又東風》《慶余年》《贅婿》 扮相和演技都很驚艷。

《小樓昨夜又東風》宋軼換了將近70套旗袍,每件旗袍在她的身上都分外迷人。

時而憂郁,時而嫵媚,皮膚潔白如雪,嘴唇烈焰如血。

完美的身材比例,優雅的身姿,怪不得在劇中嚴屹寬如此愛慕。

可以說,宋軼火在《偽裝者》。

宋軼飾演的於曼麗有勇有謀,勇敢堅毅,穿上旗袍之後曼妙動人,如此角色,觀眾又怎會不喜歡呢?

《偽裝者》的於曼麗驚艷了多少觀眾,拍這部劇時宋軼26歲,正值青春年華,劇中穿旗袍的槍戰戲真是颯。

拿槍時眼神堅定但又不失優雅,眼神犀利,可甜可咸。

《慶余年》中她所扮演的范若若,被稱為「京都第一才女」,靈麗清秀,聰明機靈,頗有名門閨秀風范。

雖不是旗袍裝扮,但衣著服飾讓人眼前一亮,十分舒服。

《贅婿》中的她也是十分美艷,搭檔郭麒麟讓觀眾眼前一亮。

劇中的她屬於小家碧玉型,雖然宋軼的五官沒有張曼玉,朱茵大氣,但是她屬於鄰家妹妹類型,不管什麼角色都給人很舒服的感覺。

08景甜

說到景甜就想起網友對她的評價 「人間富貴花」 ,景甜給我們一種端莊大氣的感覺,頗有大家風范。

景甜出名的作品有很多, 《大唐榮耀》《一場遇見愛情的旅行》《司藤》《班淑傳奇》

《大唐榮耀》中的沈珍珠敢愛敢恨,深明大義,有勇有謀,識大體。

要說這幾部電視劇,最出名的當屬《司藤》。

《司藤》拍攝時景甜已經33歲,但她飾演出來的角色如同凍齡美女,在她臉上根本看不出歲月的痕跡。

一頭烏黑茂密的長發,身材婀娜動人,簡直就是蛇蠍美人。

《司藤》中的景甜 一彎柳葉眉,皮膚白皙,身材圓潤,五官十分立體,身材妖嬈,氣質更是出眾, 給人一種生人勿近的感覺。

這修長的身姿,加上秀麗的長發,幾乎一集一個造型,一套服飾。

此般氣質,稱之為人間富貴花,實至名歸。

09李小冉

李小冉,和景甜一樣 五官大氣,可能不太愛笑,一直給人的感覺都是 氣質清冷,殊不知,她穿旗袍的樣子別有一番滋味。

《像霧像雨又像風》《麻雀》《故夢》《來不及說我愛你》 這些作品中,李小冉民國時期的裝扮美得不可方物。

如果說宋軼像鄰家妹妹,那李小冉就像是鄰家姐姐,溫柔典雅。

李小冉自小學習舞蹈,學舞蹈的人身上自帶一種氣質,這對於她在 娛樂 圈的發展百利而無一害。

正是練舞蹈培養出來的氣質。讓旗袍在她身上表現出了不同的風格。

李小冉如今已經45歲,但她依舊氣質淡雅,就像陶淵明愛蓮說中所寫:「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這句話用來形容她,最合適不過了。

10朱珠

記得有媒體采訪朱珠:如果有人跟你搶男人怎麼辦?

朱珠回答:讓給她,男人多得是。

朱珠給人的感覺一個字:

朱珠穿起來旗袍,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風情萬種 來形容朱珠簡直太貼合了。

自帶女王氣質,給人一種風塵女子的感覺,眼神十分有戲,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會斬獲他人芳心。

11陳數

說到陳數,那要寫的真的是太多了,畢竟是被公眾公認的 「旗袍女王」

2009年電視劇 《傾城之戀》 里陳數扮演的白蘇流圈粉無數,雖然家道中落,但即使是在普通人中,也是C位。

劇中的她與男主經歷的傾世愛戀讓觀眾引發 情感 共鳴,除此之外,劇中她的裝扮以及造型也讓人嘆為觀止。

在《新上海灘》里,她飾演的方艷芸嫵媚動人,讓多少男人迷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陳數和其他女明星風格不同,她的舉止投足之間給我們一種知性,典雅的感覺。

《和平飯店》 中她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驚喜。

陳數的這種 知性,典雅 的氣質也得益於她前天的積累。

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陳數很小就開始練習舞蹈,這些經歷跟景甜一樣,兩個人雖然經歷相同,身上表現出來的氣質都很出眾,但不盡相同。

12劉亦菲

說到劉亦菲的旗袍造型,當然先想到的就是 《金粉世家》 ,劉亦菲楚楚動人,加上卷發,真的是美出天際。

劉亦菲的各個角色都很出彩,當然穿旗袍也不例外。

劉亦菲穿旗袍給人一種大家閨秀的感覺,讓人望塵卻步,小家碧玉說的就是她了。

13馬蘇

馬蘇旗袍裝扮也是獨具魅力,一顰一笑牽人心弦。

馬蘇自身就很喜歡旗袍,把它當作平常服飾來穿,穿出了家庭服飾的感覺。

馬蘇被粉絲稱作「 馬漂亮 」,的確長相很漂亮,俗話說, 人靠衣裝,佛靠金裝 ,馬蘇在旗袍的襯托下更加美麗動人。

馬蘇身上彰顯的是名媛氣質,秀外慧中,散發著自身獨特的魅力。

結語

倪妮風情,湯唯優雅,張曼玉嫵媚,景甜富貴,陳數知性,劉亦菲冷艷,李小冉清冷,宋軼清秀。

同樣的衣服在不同人身上穿出了不同的風格,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Ⅱ 關於蘇綉旗袍的詩句

1.關於「蘇綉」的詩句有哪些

1、蘇晉長齋綉佛前唐杜甫 ——杜甫《飲中八仙歌》

2、綉結流蘇密織宋萬俟詠 ——萬俟詠 《鈿帶長中腔》

3、綉幃交掩流蘇動宋張榘 ——張榘 《虞美人·龍香淺漬羅屏褶》

4、瑤姬學綉流蘇幔唐張碧 ——張碧《林書記薔薇》

5、綉羅紅嫩抹蘇胸唐毛熙震 ——毛熙震 《浣溪沙》

6、寂寞流蘇冷綉茵唐閻選 ——閻選 《浣溪沙》

7、蘇徑讓慚揚綉袂宋魏野 ——魏野 《酬和知府李殿院見訪之什往來不休因成四首》

8、綉壤遮蘇小明孫蕡 ——孫蕡《西庵記事一百韻》

《鈿帶長中腔》

年代: 宋 作者: 萬俟詠

簇真香。似風前拆麝囊。嫩紫輕紅,間斗異芳。風流富貴,自覺蘭蕙荒。獨占蕊珠春光。綉結流蘇密織,魂夢悠揚。氣融液散滿洞房。朝寒料峭,殢嬌不易當。著意要得韓郎。

2.描寫旗袍的詩句有哪些

詠旗袍女三首:

(一)

錦袍素雅身段嬌,春風拂柳展妖嬈。

舞步輕盈驚四座,醉眼周郎矚小喬。

(二)

錦袍華貴淑女嬌,玲瓏曲折現苗條。

媚態橫生銷魂處,飄然漫步飛燕騷。

(三)

錦袍炫麗儀態嬌,圓臀玉腿細柔腰。

痴迷竟日旗服美,飽覽娥眉樂陶陶。

五律 · 旗袍

綠柳風中擺,新荷雨里搖。

亭亭長玉頸,款款小蠻腰。

乍現玲瓏態,憑添嫵媚嬌。

從來民國范,大美數旗袍。

錦衣旗袍詩,曼玉花樣時。——巴金《激流三部曲》

旗袍(形成於民國時代的女性服裝):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

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大陸舉行的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多選擇旗袍作為禮儀服裝。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

3.描寫旗袍秀的詩有哪些

1. 《煙雨江南》和友

江南古巷雨階滑,綉傘半遮俏影斜。

極致風情盈畫卷,又來夢里憶春花。

2. 《煙雨江南》(七絕)林歲月

輕寒漠漠滋薄紗,巷口年年麗影斜。

若到江南逢紙傘,便知煙雨念千家。

3. 《題旗袍美人圖》佚名

竹林碧綠生紫煙,妝束湘妃曉亭前。

旗袍彩繪真淑女,媚眼傳情美嬋娟。

明月夢鄉因我趣,春風花影為誰妍。

十里聞香招蜂妒,一聲鶯囀令人憐。

4. 《無題》王衛東

若水閑情約楚腰,美人香草錦絲綃。

從來玉骨冰肌靜,能使荷花綠葉搖。

眸上心痕深也邃,夢中藍雨放還嬌。

端莊秀麗龍江韻,腕底流馨詩更豪。

5. 和友《太常引/橋頭風情》

驚鴻一瞥短旗衫,恍若遇天仙。

款步上橋欄,細腰擺、婀娜柳蠻。

冰肌玉骨,高跟踏脆,姿態更翩翩。

春色正闌珊,最看好、芙蓉水邊。

旗袍,原為滿族人穿的長袍。由於滿族被稱為旗人,因而這種長袍也就被稱為旗袍。最初,這種旗袍不分男女老少,同一款式,只按季節分為單、夾、皮三種。其款式為:右衽大襟,直身式,圓領,下擺有直筒,左右開叉及四面開叉,鑲石青色領袖邊,長袖接馬蹄形袖端。這種款式,是為滿足滿族人騎射生活需要而設計的。

辛亥革命後,由於受到外來西洋服飾的影響,旗袍的腰身開始收緊,衣領從1寸加高到2寸。至三十年代,旗袍更加盛行,此時的旗袍吸收西方裁剪的優點,使女性的胸部,腰際曲線得到充分的顯示,大襟的式樣更為多樣,如一字襟,雙大襟、斜大襟等。

新中國成立後,旗袍成為中華文化的一種符號。穿著旗袍的中國婦女更能顯示東方女子的莊重、秀美、典雅、嫻靜,就連東南亞各國乃至歐美等國家的婦女也愛上了旗袍。而精美秀麗的蘇綉旗袍更受到各國婦女的喜愛。

4.關於旗袍的古詩

(一)

錦袍素雅身段嬌,春風拂柳展妖嬈。

舞步輕盈驚四座,醉眼周郎矚小喬。

(二)

錦袍華貴淑女嬌,玲瓏曲折現苗條。

媚態橫生銷魂處,飄然漫步飛燕騷。

(三)

錦袍炫麗儀態嬌,圓臀玉腿細柔腰。

痴迷竟日旗服美,飽覽娥眉樂陶陶。

(四)

柳風中擺,新荷雨中搖。

亭亭長玉頸,款款小蠻腰。

乍現玲瓏態,憑添嫵媚嬌。

從來民國范,大美數旗袍。

芊芊淑女,婀娜旗袍著身,

曼妙多姿,笑顏如花綻,

玉音婉轉流,皎皎兮似輕雲之蔽月,

飄飄兮若回風之流雪。

Ⅲ 請問女的穿的叫旗袍,男的穿的叫什麼啊

男的穿的是長袍馬褂。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 ,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國民政府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公布的《服制條例中》正式將藍長袍、黑馬褂列為「國民禮服」。長袍馬褂是一種男性服飾名,為男性傳統服飾,由長袍與馬褂兩部分組成。

長袍,為大襟右衽、平袖端、盤扣、左右開裾的直身式袍,這種沒有馬蹄袖端的袍式服飾在清代原屬便服,稱為「衫」、「襖」,又俗稱「大褂」。馬褂,對襟、平袖端、身長至腰,前襟綴扣襻五枚。馬褂原為清代的「行裝」之褂,後逐漸成為日常穿用的便服。

(3)風佛旗袍擴展閱讀:

民國建立後,前後約曾頒布過三個全民性的服飾制度,分別為民國元年的《服制案》、民國三年的《祭祀冠服制》、民國十八年的《服制條例》,另有汪偽政權的《國民服制條例》。

民國元年(1912),北洋政府制定了一個《服制案》,公布了男女禮服條文,男款禮服較為繁雜,分大禮服和常禮服,常禮服又分為甲乙兩類,其中大禮服和甲種常禮服再細分為晝用和晚用兩種,均以西方的燕尾服、晨禮服等服飾為藍本;乙種常禮服則為長袍和馬褂組合的套裝,來自晚清的男子便服。

民國三年(1914)曾公布過有《祭祀冠服制》,為根據古經書臆造的祭服(「士庶」祭服可通用乙種常禮服),帶有濃厚的以等級尊卑為特徵的帝制時代輿服制度色彩,國民政府時期被廢除,此不詳敘。

到民國十八年(1929),國民政府又重新制定了一個《服制條例》,條文由禮服、制服和附則三章構成並有附圖。此條例台灣地區一直到2000年之後才被正式廢除。

Ⅳ 穿旗袍女人的故事

離開重慶的時候,我對蔣姐姐說:「這件紅色的旗袍我真想結婚的時候穿,如果下次我們再來時它還在這里,我一定把它帶走。」就這樣,我對自己立了一個與山城的重逢之約,這個約定緣起旗袍,這是一段與穿旗袍的女人有關的故事。

早在三年前,重慶就在我的畢業旅行計劃里,無奈種種原因,始終未能成行,漸漸地,它就成為我心裡的一個念想。三月初,我辭掉了上海的工作,厭倦了在大城市的物質消費和漂泊不定,開始尋找一種更自在的生活方式。

一想到要重新換城市、找工作,心裡也難免急躁,但我知道有些事情急不來,所以這次索性給自己放個長假,或許很多平日里想不通的事情在旅途中就豁然開朗了,於是重慶終於再次成為我的目的地。這趟旅程,既是探索,也是了願。

我出行一向以簡便為主,但是這次,無論衣食住行,我都格外用心,或許是相信用心的付出會換來意外的收獲。在網上連續看了很多間民宿,那些裝飾清新的小房間都很漂亮,但我還是覺得少了些感覺,直到無意中發現了Airbnb上的「百年旗袍」,那個藏在裡面的古床令我一見傾心,這就是我費盡心思想要尋找的感覺吧!

「百年旗袍」是間旗袍工作室,經主人翻修之後騰出了幾間小屋,成為一間特色民宿,接待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我和男友在外旅行多住民宿,但是剛到「百年旗袍」的時候還是被特殊的回家儀式驚奇到了。大門口掛著銅質的鈴鐺,輕輕向下一拉,便發出清脆的鈴聲。不一會兒,一位年輕女子小張姑娘應聲過來開門,引導我們上了半層樓,到了樓梯間的平台處便分別遞給我和男友每人一隻鼓槌,我們突然間不明所以,小張解釋說這是回家的儀式,讓我們一起敲鑼擊鼓。

鑼鼓音未落,只見一身著旗袍的女子出現在另半層樓梯之上,體態優雅卻不冷漠,隨著我迎上的目光慢慢走下台階,笑語迎接我們:「寶貝們,歡迎回家!」,她讓我們叫她蔣姐姐,隨即張開雙臂,給了我們一個大大的擁抱。我被這突如其來的熱情迷的暈了頭,恍惚間看到了每次在機場等我的母親。

蔣姐姐和助理小張一路帶著我們進入內堂,來到預定的房間。房間無門,用屏風作為隔斷;一進來我的目光便再也離不開眼前的古床。

古床由外向內共設有三層開闊的憑欄,使原本的古樸更顯深邃,彷彿最裡面的空間充滿了神秘感,讓人忍不住入內探索,帶著驚奇又懷著敬畏。每一層憑欄上都裝飾著精緻的浮雕,圖案到如今仍清晰可見,用手輕觸,更是能真實的感受古老工藝的精湛。我除去鞋子,小心翼翼地走上古床,心想著很多年前,又是什麼樣的女孩誰在上面。隨著腳步的更迭,木質的古床悠悠地發出一兩聲「吱吱」聲,就好像它的生命正慢慢地被激活,它想與我訴說它的百年故事。

床上鋪的是老式的棉被褥,白色的底邊上逢著大紅色的綢子,我輕輕地坐在床邊,想起到多年前姥姥房間里的縫紉機。

待我回過神來,從無盡的驚喜和回憶中走下古床,才開始認真審視房間里的其他角落。古床左邊是同樣材質的老式梳妝台,正中央是一面已經有些模糊的鏡子;檯面上有一把手持式的古鏡,花紋精美;還擺放了一個古人睡的瓷器枕頭。房間進門的右手邊是木質的古桌椅;屏風上則掛滿了顏色、質地各不相同的旗袍。從里到外,每一件傢具、每一樣擺設都彰顯了百年旗袍的古典韻味之美。

從房間出來,便是寬敞的大廳。正前方的桌上平鋪著書法作品,上前細看還有佛經經文。蔣姐姐介紹說,這里有書法、繪畫、古琴、插花、扎染,只要想學都可以體驗。靠近樓梯的房間是旗袍的縫制室,三兩女子正在裡面做工,蔣姐姐說若是我感興趣,也可學習自己縫制一件獨一無二的旗袍。而旗袍作為這間工作室的靈魂,更是無處不在,牆面上、屏風上,凡所見處,皆有旗袍的身影。

即使退回幾百年前,想在世間尋到一位琴棋書畫、詩酒花茶樣樣精通的女子,也屬不易。但如今竟真讓我結識到如此女子,真是又一次感受到世間之奇,旅行之妙!這如此女子,便是始終旗袍不離身的蔣姐姐。

入住的第一天晚上,我洗漱好在床邊看書,男友風風火火地跑過來,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一般地對我說:「蔣姐姐的旗袍工藝已經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了呢!」第二天一早,我起身細看工作室里的照片才發現,不僅如此,蔣姐姐本人也是了不得,琴棋書畫各個領域都獲過獎。

琴·棋

工作室里有兩張古琴,從早到晚,琴音繞梁。蔣姐姐說之前也有上海來的客人,本來只想住三天,後來迷上了古琴,就索性住了一個月。

和蔣姐姐聊天時,說到古代才女講求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其中棋便是指圍棋。男朋友說他看到蔣姐姐圍棋獲獎的照片,蔣姐姐便問他是否有興趣下上一局。我知道男朋友並不精通於此,便隨口說:「他不行」,雖是無心,蔣姐姐立刻糾正我:「不能說男朋友不行,要說他還在學習」。蔣姐姐不僅是棋藝超高,更是深知說話的藝術。

書·畫

如此文雅的旗袍工作室自然少不了書畫作品,一開始我也並未留意,直到有天聊天,男朋友提到自己喜歡畫手繪明信片,蔣姐姐便說她也偶爾寫字畫畫,我們才知道許多旗袍上的花鳥竹石的圖案都是蔣姐姐親自設計,不免暗自稱絕。

花·茶

我們房間的隔壁有個開闊式的內間,桌上茶具齊全,每當有客人造訪,蔣姐姐便邀人在此飲茶。有日蔣姐姐正與人飲茶,我們剛好從房間出來,她便叫我們一同品茶。蔣姐姐嫻熟地溫杯、高沖、低泡、分茶,飲畢客人提到這里的花開得好,蔣姐姐說:「知道我這里的花為什麼開得這么好?因為我都在以茶養花。」

蔣姐姐的百年旗袍在山城很有名氣,我們住的幾天里不停地有人拜訪。有次正和蔣姐姐飲茶,就有兩位老主顧前來試旗袍,蔣姐姐稱其中一位是「將軍夫人」,她說這是位為旗袍而執著的女人。

「將軍夫人」看到一件金絲盤花旗袍,穿上身就不脫了。蔣姐姐說這件旗袍所有的花紋都是一針一線盤上去的,足足用了小半年的功夫,價值也不菲,足足萬元以上,而且是為其他客人定做,勸「將軍夫人」再看看其它,結果「將軍夫人」並不理會,「不管什麼價錢,不管是否有人預定,我穿旗袍只看是否合身,其它的我不管。」

我自知旗袍之美,但未遇見「百年旗袍」之前從未想過如今仍有女子為旗袍如此痴迷。「將軍夫人」如是,蔣姐姐一家更是如此。

「百年旗袍的創始人是我的外婆」,蔣姐姐帶著我和客人們看玻璃桌下封存的照片,邊指著照片邊向我們介紹說:「老人家很長壽,足有105歲。」「第二代傳人是我媽媽王主任,第三代是我,現在第四代是小張。這里沒有老闆,只有師徒。」

客人好奇為什麼叫王主任,蔣姐姐又一次解釋道:「因為她喜歡當官,但是做董事長又坐不住,最後索性安上一個後勤部主任的官銜,她就負責和客人胡侃。」

自從知道王主任是個官迷之後,我就越發覺得這個滿頭白發、整日穿旗袍的「老太太」可愛。她走起路來有些蹣跚,但是步伐又很輕快的樣子;她的普通話不是太好,耳朵也不很靈便,卻極愛與人聊天,有時候她問我的話我聽不很明白,有時候我答她的話她也聽不很清楚,但就是這樣一問一答,對話竟能持續下去。後來看蔣姐姐的朋友圈,在德國客人面前,王主任也是滔滔不絕,真是個厲害角色!

我們跟隨著蔣姐姐的步伐,聽她繼續說:「從我的外婆,到王主任,再到我,我們是一年365天,日日不離旗袍。」沒錯,無論是王主任,還是蔣姐姐,甚至是旗袍工作室里的其他姑娘,我住的幾日里,從未見她們穿過旗袍以外的衣服。旗袍是她們的事業,是她們的生活,也是她們生命中的核心。

蔣姐姐說旗袍也分不同的款式,不同年代有不同的風格。有的旗袍身緊、開叉大,本是想要凸顯身材,卻反將身上的缺點暴露無遺。真正的旗袍一定能體現出女人的古典美,一個女人穿著旗袍靜靜地坐在那兒,你就能看出她讀過的書、走過的地方,她的文化修養、志趣品格,她們做的是這樣的旗袍。從布料的選擇到裁剪的手藝,從盤扣的藝術到刺綉的點睛,每個步驟都精益求精,濃縮著她們骨子裡對旗袍的熱愛和這份手藝的傳承。

飲茶時,我和蔣姐姐聊到旅行,自然地就說到民宿。我抱怨說,現在的許多民宿,都變成高檔小區里的密碼鎖公寓,一個房東經營著十幾間,房間有專門的清潔阿姨負責打掃,入住全憑密碼,從頭到尾都見不到房東本人,更不必說有什麼旅行故事的交流。

蔣姐姐也感嘆確實如此,很多事情經過商業化的發展就變了味兒了。她說她這里的旗袍從便宜到貴,甚至上至幾十萬都有,開這間民宿並不為賺錢。

說罷,蔣姐姐帶我們來到一面牆邊,她說上面都是客人留的言,有義大利客人的「Grazie」,有法國的客人的「Merci」,有日本客人的「ありがとう」。這里已經接待過超過130個國家的客人,每有人來,她便向客人介紹旗袍,介紹中國的琴棋書畫,她說她們有義務弘揚民族的文化,原來這才是比賺錢更重要的「正經事」。

我和男友聽著蔣姐姐訴說著她這一家幾代人對旗袍的追求,有些如痴如醉。正說著話,助理小張拿來了幾個繩結和布包,蔣姐姐一邊說著,邊拿起針線縫了起來。我們也緩過神來,向蔣姐姐建議道:「我們在上海見到許多房東組織線下的體驗活動,包括定期的房東聚會,您也可以參考這種形式,讓更多人可以有機會了解這里。」蔣姐姐還真的很感興趣,立刻找出紙筆,將我們零碎的建議一一記下。她說其實不光是她再向客人宣揚中國的傳統,她也在每個客人身上學到很多,在不斷接觸新的思維方式。

很多民宿都會打著「回家的感覺」的旗號,可是什麼才算是真正的回家呢?

年輕人喜歡熱鬧,在青年旅舍遇見志趣相投的朋友,圍成一桌,喝酒談天或是結伴而行,這樣的旅途隨性,但不是「回家」的感覺;在明亮寬敞的房間里,享受著一應俱全的家電設施,拉開窗簾,面朝大海,這樣的旅途自在,但不是「回家」的感覺。

回家是什麼樣的生活?回家是未進門前,父母早已站在門口盼你歸來;回家是每天早上媽媽叫你起床;回家是有時候幫你煮好飯,盛到碗里、端到桌上,後來生怕涼了,便備好材料,囑咐你起身以後自己煮熱乎的;回家是每當有親戚造訪,便叫你到身邊,跟長輩打招呼介紹自己。

在「百年旗袍」,有敲鑼打鼓的回家儀式;有蔣姐姐每天叫我們起床;有蔣姐姐下好的面,也有天早上專門准備了重慶的特色早餐——火鍋,讓我們自己煮;不論是店裡入住的其他客人,還是專門拜訪的客人,每有人來,只要我們在,蔣姐姐便叫我們出來,一起打招呼,介紹自己,好像從未把我們當成賓客,而是作為這個家的一份子。

這,才是回家。

後來有一天,另外的客人過來入住,樓下又響起了鑼鼓聲,我便問蔣姐姐,怎麼會想到這樣一個特殊的回家儀式?蔣姐姐說:「這是中國古代的傳統啊!」我才意識到,現在的年輕人,忙著學習西式文化,知道感恩節要吃火雞、聖誕節要互送禮物,我們不斷地讓自己融入到國際化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中,卻對很多本民族的傳統和習俗視而不見,這些可貴的東西正在慢慢流失。我慶幸來到「百年旗袍」,不僅是體驗到回家的溫馨,也是一次對中國古典文化的回歸。

和蔣姐姐一家人的緣分始於旗袍,臨走前,蔣姐姐便邀我試兩套旗袍,拍幾張照留念。

我身材瘦小,平時已經很難買到合身的衣服,但蔣姐姐說能找到和我身材的旗袍,我耐不過她的熱情和堅持,終於答應試試,她就真的找到了一件。這是一件真絲旗袍,質地輕盈,拿在手裡甚至感受不到它的份量,穿上身更是毫無負擔。蔣姐姐拉著我到大廳中間的老藤椅前,又專門幫我找了一雙合腳的小碼高跟鞋,向我示範要如何坐才優雅。

坐之前要先站直,手從背部慢慢滑向臀部,撫平身後的衣襟,這樣坐下來旗袍不會起褶皺;左手要輕輕地搭在椅子的扶手,右手再緩緩地蓋在左手上;我坐在椅子上有些不知所措,蔣姐姐便蹲下來,讓我的眼睛順著她手指的方向,自然地向下看。經過蔣姐姐的訓練,我開始慢慢找到那種自然的儀態之美。

我受了鼓勵,似乎對旗袍著了迷,蔣姐姐便又開始幫我尋其它合身的旗袍,終於目光鎖定在一件大紅色的盤扣旗袍上。這件旗袍穿著較為復雜,內里是底襯,外面的鏤空旗袍要將盤扣從領口一路繫到底才算穿好。穿旗袍本身就是在鍛煉女人的耐心,不急不躁便是一種風度。

我的面相並不柔美,平日甚少穿裙裝,但是著上這件紅色旗袍,不自覺地走路也放慢腳步,說話也變得輕聲細語。從屏風里出來,蔣姐姐大呼一個美字,我聽了心裡飄飄然,愛美之心作祟,再加上男朋友慫恿,借著工作室里的油紙傘、留聲機和古床、古琴又拍了許多照片。

穿上旗袍,女人就變得有女人味了。

蔣姐姐說,其實不只是人挑旗袍,旗袍也在挑人。這件旗袍,非你莫屬。但我似乎並不想就這樣把故事結束,我對蔣姐姐說:「這件紅色的旗袍我真想結婚的時候穿,如果下次我們再來時它還在這里,我一定把它帶走。」

最後的最後,再引用嫣然小姐在介紹百年旗袍的時候的一段話:

有人說:

人活著就是一塊布

它最終被做成了什麼樣子

靠的是剪裁手藝

其實人也一樣

你想活成什麼樣子

全憑自己的用心剪裁

在「百年旗袍」,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種可能,也希望正在路上的你,可以用心剪裁,活成你喜歡的樣子。

Ⅳ 高考送考旗袍推薦

高考送考旗袍推薦如下:

1、紅色旗袍

寓意「開門紅」!紅色的真絲旗袍高貴典雅,色彩濃烈飽和,氤氳著華美的光澤,不僅寓意美好,更能襯托出媽媽的端莊與優雅氣質,旗袍立領雅緻溫潤,優美的線條勾勒出完美的腰身,恰到好處的長度典雅大方,踩一雙高跟鞋,搭配一條珍珠項鏈,美成一道靚麗的風景。

高考穿旗袍寓意旗開得勝,在每年高考的時候都有很多家長怎麼做,尤其是家長在考場外面等候學生,穿上旗袍,迎接考生考試結束,每年新聞上都有一些報道。簡單的說這就是討一個好的彩頭,可以理解為心理暗示,作用和求神拜佛一樣。

Ⅵ 佛教服裝海青 右肋下的帶子是做什麼的

海青,是中國古代的漢服,屬禮服一類。

漢服,都是 左襟壓住右襟、帶子系在右側的,稱為「右衽」。

漢族死人、少數民族,才是「左衽」,就是現在中國人習慣的、普遍把帶子系在左側的那種,也就是右襟壓住左襟~~

海青,應該 左肋、右肋的內里,還另外有帶子(漢服也如此)。

一般是把右肋內里的帶子,和左肋內里的帶子,先系住,這樣能固定右衣襟,且不讓領口掉下去鬆鬆垮垮。

然後,再把左襟壓住右襟,右肋外側、左肋外側的帶子,再系住。這樣就穿好了,很方便。

漢服,不是旗袍,而是今天還能看到的日本韓國他們模仿山寨過去的那種,是中國古代的衣冠制度,屬於禮制(禮儀制度),日韓在古代都曾大規模地仿效中國。

但日本的和服、韓國的韓服,和中國的漢服,還是有區別的。

和服,和中國先秦兩漢的漢服,比較接近,但腰帶、衣袖都不同。
日本皇室的服飾和發型,更接近中國唐代。但也帶上了日本自己的風格。

韓服,模仿了 中國南北朝、隋唐、明代的漢服,比日本更徹底呵呵。

韓服比較常見的,是 短上衣+高腰蓬蓬裙,和中國南朝、隋唐的漢服,比較接近,但衣袖、穿法、裙子,也有區別。

韓服另外一種,是上衣比較長的,那種就是類似中國明代的漢服,白色的領子,也是中國明代漢服常見的「護領」。

另外,韓國王室的正式朝服、禮服、婚服,幾乎就是中國明代的翻版,今天的韓國,也還能看到。因為古代韓國一直就是中國王朝的屬國,一切依中國制,全面學習中國文化,自稱是「小中華」。

中國明代皇帝,還賜過漢服給韓國,韓國的世子,也必須由中國皇帝冊封、承認
(韓國只是國王,不是皇帝,相當於中國親王一級;王後,相當於中國的親王妃;國王的兒子是世子,世子的妻子,就是世子妃),一直到清朝都如此,直到日本侵佔朝鮮半島,才終結。在日本人的慫勇下,後來韓國末代國王,還提高了級別,自稱皇帝了呵呵

日韓兩國都屬於中華文化圈,從文字、服飾、建築、制度、生活習俗等各方面,都山寨中國。
只是,今天的中國人,反而對自己本民族的傳統和文化,不如日韓那麼重視和發揚了,可能和經濟發展階段有關吧。

所幸,近年來,中國大陸的年青人中間,興起了漢服運動,這是為了傳承、復興、弘揚 漢民族的傳統文化。有興趣可以網路「漢服吧」,或去漢服網站了解一下,有些偏激的,可以不論。

滿清王朝之前,中國漢人都是穿漢服的,只是各個朝代,有各自的特色和不同。

滿族入關後,要求漢族男子「剃發、易服」,不準穿明代的漢服,頭發也不準梳成漢族男子傳統的發髻或加冠巾,只能剃成 半光頭+發辮 那種滿族的發式。

但對漢族女子,沒這么嚴格,所以清初的漢族婦女,穿的還是明代漢服,後來才慢慢演變,但始終是上衣下裙的漢服形制,和滿族的那種旗裝,是有明顯區別的。

晚清到民國,改良的旗袍,才在社會上普遍穿著,今天的旗袍,已經和滿族的旗裝,有不小的區別了。

佛教傳入中國後,逐漸漢化,服飾一直是中國古代的漢服,而沒有沿襲印度的那種(喇嘛教、雲南小乘佛教例外),也沒有改成旗袍那種,較好地保存了中國傳統文化。

因為印度地處熱帶,右肩是偏袒的,這個佛經中也能經常看到描述,東南亞國家是沿用的,但和中國古代的禮制和風俗有沖突,所以中國佛教一直到今天,還保留著中國古代的漢服,道教的服飾也是漢服。

與風佛旗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風佛旗袍 瀏覽:299
水洗羽絨服使用什麼洗衣液 瀏覽:375
情侶制服批發 瀏覽:979
40歲中年女裝外套棉襖 瀏覽:538
男牛仔上衣褲子搭配圖片 瀏覽:178
dk制服店鋪推薦的 瀏覽:618
卡其色外套搭配紅色衛衣 瀏覽:968
黑褲子有白色粉末 瀏覽:980
陳奕迅富士山下風衣 瀏覽:457
修改校服的好處 瀏覽:893
德州澳德樂女裝牌子 瀏覽:733
英倫校服描寫 瀏覽:769
局部發光羽絨服怎麼清洗 瀏覽:68
夏天新郎可以只穿襯衫 瀏覽:513
老爹鞋配藍色牛仔褲好看嗎 瀏覽:738
女生喜歡男生制服 瀏覽:863
男士內褲寫真集 瀏覽:747
男士圍巾適合什麼花 瀏覽:38
衣服褲子全套畫 瀏覽:823
粉色西服男搭配什麼褲子 瀏覽: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