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胭脂扣旗袍女烈

胭脂扣旗袍女烈

發布時間:2021-06-08 20:48:49

❶ 誰來幫我說說 《胭脂扣》 。如題 謝謝了

《胭脂扣》是香港作家李碧華的代表作之一,寫的是香港紅牌妓女如花死後回到人間尋找舊愛的故事。當年如花與紈絝子弟十二少雙雙殉情,誰知十二少獲救,陰陽相隔,由此衍生一個愛與背叛的悲情故事。該小說被視為「女性主義」意識覺醒的代表作,後由香港著名導演關錦鵬改編成電影,雖然在票房上沒有取得預期的成功,但是贏得了電影評論界的一致好評,主演梅艷芳更憑此片獲得台灣金馬獎、香港金像獎、亞太影展三項最佳女主角稱號。本來打算在《小談小說與電影的差異性》中說說這部電影,但是後來覺得還是單獨將它拿出來講比較好,因為我實在很喜歡李碧華的這部小說。 小說被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容易受到原著的影響和牽制,但是被改編後的作品又無疑會在一定程度上被導演烙上自己的印記。電影《胭脂扣》更是被導演關錦鵬刻了深深的印痕,他慣有的細膩表現手法得到了再一次的展現。在電影版本中,導演和編劇對原著改動較大,對如花傾注了大量的同情和筆墨,大刀闊斧地削減了原著中報刊記者袁永定和凌楚娟的戲份——這是我不大能接受電影版本的原因之一。導演似乎極力想把故事和題目相貼合,但是在我看來胭脂扣只是一個符號和象徵,原著中如花對自己與與十二少的故事的回憶是在袁永定和凌楚娟對如花的盤問中進行的,在這過程中,對袁永定和凌楚娟的情感進行了極大的考驗。可以說,袁永定和凌楚娟,特別是袁永定才是小說最大的主角,在他看來如花與凌楚娟都是有著強烈的女性魅力的,如花是古典的美,凌楚娟是現代的美,但是兩個人都有心計,但是對待愛情時兩人的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如花講求生死相隨,但凌楚娟並不要那樣能夠凄厲的感情,她要的更實際一點,或者說更現代一些。如花和凌楚娟是原著中的「兩生花」,通過兩人的比較,讓讀者對女性有了震驚的感覺。可惜電影為了思想的集中性把戲份集中到了如花身上,這樣的結果是梅艷芳飾演的如花只是關錦鵬的如花,而非李碧華的如花。 原著中的如花有著「小小」的心計,之所以說「小小」,因為她自以為高明的手段,今天的女子早已經嫻熟的很,同現代女性(尤其是商場女性)相比,她更像個稚嫩的孩子。她一開始就對袁永定耍手段,為了讓他幫自己找十二少,她以自己與十二少的情事作誘餌,她說:「你幫我的忙,我自把一切告訴你。」李碧華在小說中諷刺這是攏客的手段,並解釋說:女人便是這樣,你推拒,她進逼;到你有了相當興趣,她便吊起來賣。諸如此類的小伎倆,如花耍了一次又一次,但是在電影中很多部分都被省略了(為了鋪墊她的純真和痴情?),不是不遺憾的。原著中的如花是不大可能得到讀者的同情的,大家會覺得這女人很可怕,但是電影中的如花在關錦鵬的控制下和梅艷芳的演繹下被給予了太多的同情,大家都憐憫她,不覺得她可怕——這是我理解的電影的遺憾,但這實在是導演和演員的成功。 不太喜歡電影《胭脂扣》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它實在省略了太多太多的情節,將原著的精神高度集中(其實稱壓縮更妥當)了。 李碧華作為一名暢銷書作家是很自覺的將一切商業元素融合到書中。在她的書裡面,你很容易找到故事中人物的原型或事件的原型。小說中與如花尋找十二少同時進行的是香港小姐的選舉比賽——作者雖然沒有明說是哪一界,但是好事者(比如說我)還是可以看出這是1988年的港姐選舉,因為冠軍是大熱門混血兒(指李嘉欣)。但是電影中沒有了這場比賽,所以凌楚娟可以不用追蹤報道而專心地幫如花找十二少了。另外,她還在書中提及了諸多當時演藝界的人物,比如邵音音要嫁到沙撈越的婚事,陳寶珠的戲;也表現了香港人「九七回歸」的抵觸和恐懼,也反映了當時香港人對大陸的不了解,因為他們會說「那是我們的大限,那時我們一起穿旗袍、走路、坐手拉車、抽鴉片、認命。理想無法實現,只得寄情於戀愛。一切倒退五十年。」——不是不可愛的。看完全書你會忍不住的想:這簡直就是香港生活網路全書了,當然這是本比較庸俗的網路全書。 影片最大的改動在於導演給了我們一個很明朗的結局——如花獨自去陰間投胎了。可是書中沒人知道如花她到底干嗎了,只是很晦澀的提到了十二少因為吸毒被罰款,如花留下胭脂扣不知所蹤——我一直覺得這是如花重生的標志,她丟棄了過往。只是導演表現得更明確,讓人少了點遐想,(徐克在《青蛇》中對結尾的處理就比較好,留給人很大的思考空間)。 另外,有改動比較好的地方,比如說在影片接近尾聲的時候他們一起擠在人群中看人做戲,畫面穿插了十二少在戲台上的表現,梅艷芳將如花痴迷的眼神表現得很到位,使本片的趣味提高了。在原著中他們看的是一部名叫《唐朝豪放女》的三級片(關於這部電影,以後講魚玄機的時候會著重提到,現不詳表),雖然作者很巧心的要比較兩個妓女的命運,但是總讓人覺得太突兀。 不管怎麼說,電影《胭脂扣》是一部比較優秀的香港電影,在追求商業成功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顧及了藝術追求。片中張國榮、梅艷芳、萬梓良(很有意思的是他還是《唐朝豪放女》的男主角)、朱寶意等都有上佳表現,特別是梅艷芳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完全顛覆了人們女鬼凄厲的固有概念,也在某一程度上顛覆了她自己在唱片界的形象定位,使她在影視方面的發展更為順暢。該片主題曲《胭脂扣》亦頗見水準,一句「最怕錯付相思」惹人心酸。 最後想給對沒看過本書但是已有興趣的朋友提個建議:先看電影再看書。假如你先看書再看電影你會忍不住要抱怨,而先看電影再看書則會覺得電影版本不錯,書更妙。

❷ 我喜歡《胭脂扣》。梅艷芳的演技有誰能及

梅艷芳因為一部《胭脂扣》獲得了一生里唯一的一座影後獎杯,如花的命運被這個同樣愛的轟轟烈烈的女人淋漓演出,看的人無不為如花嘆惋,傷心,無不為梅姐傾倒,折服,這個和那個女人都是女人中最美的一枝玫瑰花。
如花懷著五十年的思念到陽間尋找情郎,卻故意在講故事時隱去了其中重要的一環,一個殘忍的真相。殉情,本就是宗艱辛而無稽的勾當,可謀殺,確實無端邪惡的陰謀,如花想到的是十二少,也是她自己,她可以如個英雄般的在愛情戰爭中光榮離去,卻把所有的痛苦掙扎留給那個男人,愛我,隨我:不愛我,亦隨我。女人的愛自私而且兇狠。
那個年代的香港和上海到底哪個更嫵媚,我無從考證,但從今天來看,香港似乎更是個動人的地方,一段段流水光陰的傳奇貼在那裡,寄生,腐爛,溢出一片淳厚的氣息。一個哀怨的女鬼穿著舊式旗袍走在香港的街道上,人們只當她是香港小姐的候選人,美目盼兮,有人還是會被吸引,甘為生死。如果把旗袍比作蘇麗珍的外表,那就真真實實的是如花的肌膚。
有個女人,那樣在人世走過,愛過,苦過,幸過,來世如何,管它呢!
十二少,老地方等你,但願不會愛的再這樣荒唐了。

❸ 電影胭脂扣的影評,評時代。

作為一個老電影愛好者,《胭脂扣》這部片子看過數次了,越看越覺得像《紅樓夢》,原本張愛玲李碧華亦舒等都深受《紅樓夢》影響,作品裡或多或少都帶點影子。
十二少和如花在石塘咀的倚紅樓一見鍾情,這是一個荒謬的愛情故事,嫖客與妓女發生了愛情,很多人被如花的痴情感動,李碧華大約是冷笑著寫出來的,她和瓊瑤是不同的。
《胭脂扣》是《茶花女》的香港版,如花應當遇見小仲馬,她是天性未泯的風塵女子,他是情竇初開的青年男子,這樣一對才不會將愛情詮釋成逢場作戲。
十二少畢竟久經風月場,他的真心有幾成,連閱人無數的如花都不放心,才在酒里加了安眠葯哄著、逼著她吞鴉片,他們的自殺行為玷污了殉情這個壯烈的詞,殉情是心甘情願萬劫不復的篤定,如花和十二少不過是騎虎難下。
到底,她是愛他的,愛他的柔情蜜意英俊風流,當愛走到絕路時,他生出怯意,她一半因著愛,一半因著不甘心,才設下一個局,這是一局豪賭,賭注是性命,以死來證明愛。
愛是懷疑,一個人太令人放心了,大約就成了柴米油鹽的伴侶,親情大於愛情了。但凡愛,沒有放心這一說,愛一個人就會身不由己的患得患失,忐忑不安提心吊膽,含在嘴裡怕吞了,捧在掌心怕摔了。
後來如花還是賭輸了,十二少活下來了,他原本就沒有以死殉情的堅決,配合她演了一場戲,她假戲真做,他迷途知返。
如果她不回來尋找真相,輸得不會如此慘,還可以抱著一個美好的幻想再世為人,只怪她總是不放心,惦記著要回來找他,終於讓她看見了老態龍鍾面目全非的他,這是上蒼對痴情人的懲罰,愛足七分已經夠了,十全十美的愛是一個幌子,真相總是駭人的。
很多事情就是這樣的,開始的時候是愛,漸漸變了初衷,變成強求和固執,一定要撞到南牆,才知道走錯了方向,那半個世界的等待,並非全部因為愛。
關於一見鍾情,最好的詮釋是《紅樓夢》里寶黛初見的一幕——這個妹妹我見過的。大觀園里奼紫嫣紅,人人都是精明伶俐的姐姐,只有她是妹妹,他愛她,於是她在他心裡是妹妹,嬌小稚氣,需要疼愛呵護。
他們有木石前盟尚且不放心,越親密的人越容易生嫌隙,毫無保留地將心交出去了,就要各自為著各自的心,畢竟只有那麼一顆,總不能表錯了情。
愛是股票,永遠不知賠或賺,反反復復欲罷不能,婚姻是工資卡,有多少錢心裡有數,相比之下,有愛的婚姻還是好的,以防萬一。
無論多麼懷疑,都不要輕易捅破那層紙,如花的好奇心毀了愛,女人要有一種曖昧的姿態,即使知道男人在說謊,也不揭穿,男人也知道她知道,這樣含糊糾纏著,日子就過了。
想像不出還能有誰比梅艷芳更適合演如花,那種煙花女子的伶俐,薄柳之姿的媚意,生的苗條纖瘦,造成紅顏薄命的幻覺。她是很適合穿旗袍的女子,
身段修長單薄,抹著大紅的胭脂,靠在門上斜斜一個飛眼,就是一個好故事的開頭,後來見她穿男式長大衣,為其玉樹臨風的樣子心折。也沒有人比張國榮更適合演
十二少,一低頭一皺眉的優雅憂傷,一轉身一抬眼的萬種風情。
他們的愛,只有開始那段最美好,無論多麼濃烈的胭脂,總會褪色成斑駁的流年,誰都擋不住,唯有愛,是心中的謎團,一直一直懷疑著,惦記著。

❹ 劉岩的舞蹈《胭脂扣》裡面的旗袍誰知道哪裡有賣或者有定做的,很急!!

可以去舞蹈用品專賣店問問可以定做不
或者去演出服出租的地方問問有沒有
再不然去旗袍專賣店 把款式給他看 讓別人做一條

❺ 那個女生的獨舞 可以穿旗袍的風格~

旗袍的...胭脂扣...很出名...或者你可以選一段《大紅燈籠高高掛》的舞蹈...
要不行...小城雨巷?
幾個拉丁舞...以老上海為背景的也是旗袍...像《別》《經過》等等...

❻ 旗袍 舞蹈

有一個爵士舞,叫《蒂恩貓舞》,你去看看吧。

❼ 朋友,你有《胭脂扣》的舞蹈賞析啊,可不可以給我一下哦,我急用啊,明天就要交了。

「涼風有信,秋月無邊。思嬌情緒好比度日如年……今日天各一方難見面,是以孤舟沉寂晚景涼天。你睇斜陽照住個對雙飛燕,獨倚蓬窗思悄然……」

由電影改編的舞蹈,在我的理解中,首先要看的是意境。
把這個舞蹈分解來看:
當熟悉的《花樣年華》的旋律響起時,用留聲機播放出的音樂質感把我們立刻帶進了舊上海的氛圍之中。然而,這次的故事發生在三十年代的香港。
就像不斷穿梭在煙花之地的風塵女子如花一樣,舞者一開始足尖半立,雙腿交替向前,快速地行走甚至跑動;時而彷徨失措,時而痛苦壓抑,時而迷醉嫵媚,時而優雅驕傲……緊接著用幾個優美的動作和恰到好處的平轉,展現了影片中如花超凡的姿色和舞者的豐姿綽約。
然而如花遇到了十二少,風塵女子體會到了她們不該擁有的愛情的滋味。於是她在世俗的壓力下掙扎、斗爭,就像舞者那樣有力的跳躍、擺臂和勾腿。當然,愛情中更多的是甜蜜,舞者越來越陶醉的面部表情,和越來越柔和的肢體動作,都把如花和十二少的纏綿展現得淋漓盡致。
舞蹈進行到一半,突然音樂一轉,時間飛度五十年。慵懶的表情配合著手臂的擺動,下大腰及胸腰的結合,演繹出如花自殺時的解脫和滿足。即使是她一人在冰冷的「下面」,她還是憧憬著與十二少的再見面,一個持久的搬腿意味著她的堅定。重新拿起提包,舞者開始展現如花五十年後上來尋找十二少的場景,她的表情是那樣的期盼而又小心翼翼。然而現實對如花是殘酷的,十二少並沒有給予她同等勇氣的愛,在《葬心》的旋律中,舞者單舉著右手,仰著頭,在淚眼迷濛中,彷彿眼前又看到了如花風華絕代的那個時候。可終究是花樣年華流似水,一簾幽夢夢成灰。
舞蹈的最後,舞者頭用力後仰,胸腰半下,兩臂張開,腳跟踮起,從正面看就像一具懸掛的無頭女屍,揭示了舊社會逼人成鬼的殘酷現實,和她決定不再等了的蒼涼心境。
「蝴蝶兒飛去,心亦不在,凄清長夜誰來,拭淚滿腮;是貪點兒依賴,貪一點兒愛,舊緣該了難了,換滿心哀……」

從舞蹈的整體上來看:
舞者一襲高叉的紅旗袍,不僅把曼妙的身材勾勒得奪人眼球,也預示著小說中如花這個人物風光而又短暫凄慘的一生。整支舞蹈中,舞者大部分的腳步動作都是半墊著腳尖完成的,配合上反復出現的手臂向上延伸的動作,十分生動形象地刻畫了如花在現實社會中的舉步艱難與對真愛的期盼。
如花雖然卑微,卻有內心的掙扎,為了真愛,可以以身殉情。劉岩不僅通過肢體將這些信息傳達給觀眾,更從內涵和靈魂上刻畫了人物,此時如花即是劉岩,劉岩即是如花。

抒情中帶著些許壓抑的提琴曲,一個紅衣女子隨之舞動。變幻的舞姿和豐富的表情,演繹了如花對真愛不服命運地追求。然而真愛如風似霧,就算伸手,也無力抓住曾有的虛幻。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也許正像十二少一開始給如花的巨幅花牌一樣,「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
繁華喧囂隨著音樂慢慢淡去,只剩下歸於沉寂的空虛。但是,人的肉體可以死去,而那些曾經以愛情之名存留下來的靈魂,將不會泯滅。
人生如夢,唯有胭脂緊扣。

❽ 《胭脂扣》里的十二少為什麼沒有死

胭脂扣里的12少為什麼沒有死?

不得不說,胭脂扣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影視劇,裡面的美女如雲,穿旗袍的樣子不僅僅是風韻猶存,還窈窕嫵媚。甚至掀起了穿旗袍的一股風潮,梅艷芳也是不可多得的才女。

胭脂扣的兩個主角都是我的偶像,我非常喜歡他們兩個。

至於裡面的故事,則是一個情理之中,意料之中的愛情悲劇。

胭脂扣里的美女如花,真的是如花美麗,梅艷芳來演如花這個角色非常合適,梅艷芳畢竟是百變女郎,每一個角色她都能拿捏的恰到好處。她可以說是演活了如花,而十二少又何嘗不是呢?張國榮出演的十二少也是熒幕孤品,為什麼那麼多電視劇影視劇都有人翻拍,而唯獨部沒有?

通過梅艷芳如花對愛情的敘述,相信所有人都對她和十二少的愛情充滿了憧憬,甚至覺得有情人就應該終成眷屬,兩個人的劇情發展到最後相約殉情是理所當然的。只是大家都不知道知道十二少殉情之後去哪了?,我相信不僅是如花有疑問,每一個觀眾心裡都會有這樣的疑問?

只是梅艷芳演的如花,比十二少更加專情,從來沒有半點虛假,吞鴉片的時候應該比十二少吞更多,她死了之後,十二少的家人趕來救了他。

十二少這個人雖然風流成性,但也不過是一個不安世事的孩子,對於當時的公子哥來講,他是最有情有義的,可也只能情意至此,他死了一次之後就開始懼怕死亡了,所以他成了偷活下來的懦夫。

痴情的如花苦苦的等他,等到的卻是一個頭發花白的老人。

十二少並沒有為了愛情付出太多,卻終究是不會為你生死相隨。

十二少他怕死了,他偷生了活下來沒有很好,卻仍舊活下來了。

❾ 有人和我一樣喜歡《胭脂扣》嗎

《胭脂扣》是《茶花女》的香港版,如花應當遇見小仲馬,她是天性未泯的風塵女子,他是情竇初開的青年男子,這樣一對才不會將愛情詮釋成逢場作戲。
十二少畢竟久經風月場,他的真心有幾成,連閱人無數的如花都不放心,才在酒里加了安眠葯哄著、逼著她吞鴉片,他們的自殺行為玷污了殉情這個壯烈的詞,殉情是心甘情願萬劫不復的篤定,如花和十二少不過是騎虎難下。到底,她是愛他的,愛他的柔情蜜意英俊風流,當愛走到絕路時,他生出怯意,她一半因著愛,一半因著不甘心,才設下一個局,這是一局豪賭,賭注是性命,以死來證明愛。愛是懷疑,一個人太令人放心了,大約就成了柴米油鹽的伴侶,親情大於愛情了。但凡愛,沒有放心這一說,愛一個人就會身不由己的患得患失,忐忑不安提心吊膽,含在嘴裡怕吞了,捧在掌心怕摔了。
後來如花還是賭輸了,十二少活下來了,他原本就沒有以死殉情的堅決,配合她演了一場戲,她假戲真做,他迷途知返。
如果她不回來尋找真相,輸得不會如此慘,還可以抱著一個美好的幻想再世為人,只怪她總是不放心,惦記著要回來找他,終於讓她看見了老態龍鍾面目全非的他,這是上蒼對痴情人的懲罰,愛足七分已經夠了,十全十美的愛是一個幌子,真相總是駭人的。
很多事情就是這樣的,開始的時候是愛,漸漸變了初衷,變成強求和固執,一定要撞到南牆,才知道走錯了方向,那半個世界的等待,並非全部因為愛。

❿ 《胭脂扣》如花得知十二少真的沒死,這能算背叛

十二少是喝下了那瓶下了安眠葯的毒酒,也吞了致死的鴉片的,但他及時被陳家人發現,搶救了過來。安眠葯和鴉片都是對神經麻痹導致的致死,被安眠葯麻痹神經後的十二少,對鴉片毒性的吸收也因此減緩了,加上他本來就不想死,有求生的意志,當然能夠救活。

在許多流傳的風月故事裡,結局往往是主人公以死殉愛,化蝶成雙,但《胭脂扣》卻是不落俗套的,如花香消玉殞,十二少卻被救活,獨自又活了53年。活到耄耋,活到滿臉褶子,活到從少爺到落魄,活到十二少的年代已經成為他年老的吹噓,如花不過只是他滾滾風塵中的一段情事。

至於出現的數字3381,是如花和十二少吞鴉片的那一天的日期——1933年8月1日,這一天是影片矛盾的焦點。

李碧華說:愛情有好多種,這不是最好的那一種。如果十二少死了,那《胭脂扣》就會是另一段故事了。

與胭脂扣旗袍女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圍巾折疊放陳列好看圖片大全 瀏覽:319
男麂皮夾克搭配 瀏覽:23
紅色皮夾克上衣配什麼褲子 瀏覽:765
庄馳羽絨服長款價格是多少 瀏覽:982
帽子裝飾花的鉤法視頻教程 瀏覽:961
帽子美女直播 瀏覽:365
兒童外套連帽有個眼罩叫什麼 瀏覽:364
皮油皮衣服如何保養 瀏覽:723
和女朋友買情侶裝買什麼好 瀏覽:956
羽絨服怎麼說英語 瀏覽:453
廠家生產批發高質感無痕式文胸 瀏覽:227
學校女子校服被撐破的電視 瀏覽:125
和平精英有的少風衣 瀏覽:409
真皮皮衣男士中長款 瀏覽:144
內增高厚底布料短靴搭配風衣 瀏覽:29
送媽媽絲巾什麼品牌 瀏覽:109
大媽大叔穿校服補過兒童節 瀏覽:99
英倫風羽絨服男搭配圖片 瀏覽:213
腿粗的女生穿外套好看圖片欣賞 瀏覽:834
紅褲子配黃上衣好看 瀏覽: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