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那達慕大會是我國哪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那達慕」是蒙古語,亦稱「那雅爾(Nair)」,「那達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游戲」,以表示豐收。
每年農歷6月初四開始的為期5天的那達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會。那達慕大會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項目,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籃球等體育項目。
迄今為止,「那達慕」已經有八百年的歷史了。2006年5月20日,那達慕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那達慕大會的原型是蒙古族「祭敖包」盛會,是草原民眾祭祀祖先與天地鬼神祈求祝福的活動。據銘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記載,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在大軍返回草原途中,為慶祝征服花剌子模,舉行那達慕大會。
元朝時,政局較為穩定,那達慕在蒙古草原地區廣泛開展。清代蒙古各旗扎薩克(一旗之長)為了顯示自己的顯赫地位,舉行盛大的全旗盛會。同時在敖包祭祀、廟會期間各地舉行了固定的慶典,形成多層次、多形式的草原那達慕盛會。
1947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確定「那達慕」為蒙古族草原集會。1948年舉行呼倫貝爾盟甘珠爾廟那達幕大會,以此為起點,錫林郭勒、烏蘭察布盟、伊克昭盟、巴彥淖爾、哲里木盟(即通遼市)、興安盟等各盟相繼舉行盟一級那達慕大會。1951年自治區首屆那達慕大會舉行。
從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中後期,那達慕多為不定期舉辦的政府主導的慶祝集會活動。1991年起那達慕大會內容日益豐富,參與人數眾多,成為草原民族重要的聚會和娛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