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告訴我M16與AK47的區別
AK47
AK是一種很好的武器,這一點毫無疑問。卡拉什尼克夫把他舉世公認的才華和豐富的實戰經驗融進了一支無與倫比的利器中,為20世紀下半葉提供了一種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步槍。我對AK是鍾愛的,一度到了鍾情的地步;我對卡拉什尼克夫是敬佩的,一度到了崇拜的地步。但現在關於AK的好處我不想多說,網友已經說得太多了。我想吹毛求疵一下,動機絕對是善意的。
一 、AK——特別是AK47,最大的優點在於它的高度可靠性,這是由前蘇聯復雜的地理環境決定的,在可靠性和精度難以共容的情況下,卡拉什尼克夫選擇了前者。這個決定是正確的,當然作出的犧牲也是很大的。AK47遭到最多的詬病就是遠距離精度不佳。我軍長時期將56式沖鋒槍與半自動步槍混編,主要是依據對印自衛還擊作戰中所取得的經驗,試圖用56式半自動步槍的高精度來彌補56式沖鋒槍的不足,發展63式自動步槍也是出於這種考慮。在越南的叢林戰中,能見度差、直射距離近、自然環境惡劣,所有的條件幾乎是上帝單為AK47所創造的,AK47在與M16的對決中完勝對手,包括敵人在內的稱贊使AK47名揚天下,而它精度差的缺點則被輕輕掩蓋了。到了阿富汗戰爭時,阿富汗的山區和越南的地理環境相差霄壤,步槍遠距離射擊的情形遠遠多於近距離作戰,AK系列遠距離精度差等毛病開始凸現,游擊隊甚至用老式的英制斯普林菲爾德式步槍與蘇軍遠距離作戰,蘇軍士兵大吃苦頭。
二、從AK47到AKM,再到AK74,直至AK100等,AK系列的改進主要是工藝、重量和口徑,卡拉什尼克夫出於生產便利、士兵訓練和武器通用方面的考慮,對AK系列未作大的修改。AK系列的優點和缺點都和以前一樣突出(AK74的精度略好主要是依據彈葯的進步)。而在世界范圍內,以AK系列為原型的各類武器大獲發展,芬蘭的梅爾瓦特M76,韓國的K2,中國的81式,甚至丹麥的馬林斯M82,特別是以色列的伽利爾,都在保證可靠性的前提下,採取各種措施提高射擊精度,大有青出於藍之勢。卡拉什尼克夫在訪華時曾當面對81式步槍的總設計師王志軍說:「你的槍比我的槍好。」恐怕未必完全出於謙遜。其實以前蘇聯的工業和士兵訓練的水平,在和平時期是否有必要在輕武器領域採取數十年一貫制的做法,值得商榷。反觀美國的斯通納,就並未躺在M16的輝煌上睡大覺,他的斯通納63開了組合式槍族的先河,總體水平大大超過M16,雖被美軍以代價太高為由拒絕列裝,但這種理念和開拓創新的意識很值得欽敬(說清楚,我並非認定斯通納的組合式槍族一定比AK的班用武器族高明)。
三、AK74主要的進步就是小口徑化。但前蘇聯在班用武器5.45毫米口徑的選擇上似乎有些輕率。據卡拉什尼克夫自己表示,當時在參考M16的基礎上,已研製出5.56毫米的彈葯,但軍方認為不能和北約用同一口徑,遂改為5.45。採用5.45是否經過嚴格和科學的論證,他沒有明言。但從AK74在阿富汗的表現看,5.45毫米彈不是很令人滿意,特別是遠距離侵徹力和殺傷力差(5.45彈雖有「毒彈頭」的稱謂,但其殺傷力主要是依靠彈頭內加空腔取得的)。後來俄羅斯開始6毫米彈葯的研製,似乎有亡羊補牢的意思,但大局已定,無法改變。AN94仍採取5.45毫米彈,也許是一種無奈。當然有人會說5.45毫米彈又不是卡拉什尼克夫研製的。但我認為一個大師級的武器專家不應只是武器本身的設計師,彈葯領域也應有所長。
四、最後這條有些對卡大師有些不恭。AK47的歷史地位是不容置疑的,這其中卡大師的貢獻自是第一位,但也確有幾分幸運。試想,如果納粹德國再苟延殘喘幾年,保不準MP44的地位要超過AK47。如果說必須在這二者之間選擇一支真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步槍,我會不得不投MP44一票。AK榮耀了半個世紀,它的身上的光環有些過於眩目了。美國人對AK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有專家認為,「在2025年以前,不會有比AK更傑出的武器」,說實話,我聽著都有些肉麻。但卡大師聽後,欣然表示:「我個人同意這種看法。」說輕了是驕傲自滿,說重了是固步自封了。AN94的橫空出世,震驚世界輕武器界,也不啻是對大師看法的一種否定。長江後浪推前浪,這是必然的趨勢,不可逆轉。
M16
是美國軍方給由阿瑪萊特AR-15發展而來的步槍家族指定的代號。它是一支突擊步槍,使用北約標準的5.56毫米彈葯。M16曾經是1967年以來美國陸軍使用的主要步兵武器,也被北約15個國家使用,更是同口徑中生產的最多的槍械。
M16是一支輕巧的5.56毫米風冷氣動彈匣步槍,同時具有由直接碰撞氣動操作啟動的轉動式槍機。它由鋼,鋁以及復合塑料製成。
M16主要分成三代。第一代是M16和M16A1,於1960年代裝備,使用美軍M193/M196子彈,能夠以半自動或者全自動模式射擊。第二代是M16A2,在1980年代開始服役,是用來發射比利時M855/M856子彈(北約5.56毫米)的。M16A2可以半自動射擊,也可以以最多3發進行點放射擊。射擊模式是由槍支一側的選擇開關決定的。最後,M16A4成為美伊戰爭中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標准裝備, 也越來越多的取代了之前的M16A2。在美國軍隊中,M16A4與M4卡賓槍的結合使用仍在逐步取代現有的M16A2。M16A4具有配備護木的四個皮可汀尼滑軌,可以使用光學瞄準鏡,夜視鏡,激光瞄準器,握柄以及手電筒。
除了早期有一些毛病之外,M16逐漸成為了成熟的可靠的武器系統。它主要是由柯爾特兵工廠以及赫斯塔爾國家兵工廠製造,而世界上很多國家都生產過其改型。其半自動版本,AR-15,是由少數大生產商生產的,並加以許多細小的考慮的,美國流行的休閑用槍械之一。
M16的發展在1950年代由軍方主導,190年代在越南進行了一次很成功的實戰射擊。這導致在1964年M16正式被美國空軍(USAF)採用。許多個M16改進的版本陸續進行了實彈射擊,成功的產生了M16A1。M16A1僅僅是M16應軍方要求加上了一個復進助推器。它從1967年到1980年代一直都是美國陸軍的主要步兵武器,直到被M16A2取代。M16A2如今反過來又被M16A4取代,後者採用了為M4卡賓槍開發的模組化平頂機匣。該武器的最初版本仍然有庫存,主要供留用,以及給國民警衛隊以及美國空軍使用。M16A3是M16A2的全自動改型,主要在美國海軍中使用。
『貳』 關於浙AB的車牌號碼,是臨安還是富陽的啊
臨安的 富陽的是浙AC 浙AW 浙AK
『叄』 杭州火車站打車去杭州臨安人民醫院大概多少錢(夜裡)
打車費用
描述 起步價(元) 單價(元/公里) 總費用(元)
白天 10.0 2.5 186
夜間 10.0 2.5 186
錯誤反饋
備註:全程51.9公里;3.0公里起步;燃油附加費1.0元;單程超過10.0公里,超過部分每公里收3.8元。
『肆』 需要美國M16系列和俄羅斯AK47系列資料
M16自動步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換裝的第二代制式步槍,也是世界上第一種正式列入部隊裝備的小口徑步槍。該系列自動步槍主要包括M16式、M16A1式和M16A2式、M16A4式幾種型號。 M16式自動步槍由美國著名的槍械設計師尤金·M·斯通納設計。 AR-151957年,美軍裝備7.62毫米口徑M14自動步槍之後,就正式提出設計新槍。當時有兩家美國公司競爭研製步槍,其中之一是阿瑪萊特公司。該公司將其設計的7.62毫米口徑AR-10步槍改進為發射5.56毫米槍彈的AR-15步槍。1957年阿瑪萊特公司的設計方案中標。在阿伯丁試驗場試驗取得滿意結果後,又根據寒冷地區試驗結果對AR-15步槍作了一些改進,如槍管加強,允許槍膛帶水射擊,扳機護圈加大,戴連指手套可以射擊等。1959年12月AR-15生產權賣給了柯爾特輕武器公司。經過一番周折之後,1962年,美國空軍首先採購8500支AR-15式步槍裝備機場警衛部隊並將其命名為M16式步槍。陸軍於1964年正式裝備該槍。 M16式步槍在越南戰場上暴露了不少問題,最主要的是彈膛污穢現象嚴重,卡殼故障率高。針對戰場上出現的問題,阿瑪利特公司對該槍進行了改進,改進後命名為M16A1式步槍,1967年定型,1969年起大量裝備美軍。 M16逐漸成為了成熟而可靠的武器系統。 1977~1980年北約小口徑步槍選型試驗後,確定比利時的SS109式5.56毫米口徑槍彈為北約制式口徑槍彈,而M16A1式步槍只能使用美國的M193式5.56毫米口徑槍彈,從而存在近距離殺傷威力太大,遠距離殺傷威力不足的問題。為了統一到北約口徑,並進一步提高步槍的作戰性能,柯爾特製造公司又對M16A1式步槍進行了改進。1982年美國海軍陸戰隊首先採購了20萬支改進後的M16A1式步槍裝備部隊,並命名為M16A2式步槍。1984年3月美國陸軍也正式宣布採用M16A2式步槍。 M16系列步槍除裝備美國武裝部隊外,還裝備澳大利亞、智利、多米尼加、海地、義大利、約旦、日本、印度尼西亞、韓國、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紐西蘭、黎巴嫩、斯里蘭卡、越南、中國台灣等55個國家和地區.實用性極高,廣受士兵青睞. M16/ M16A1 機匣右側 口徑5.56×45mm M193彈 採用日期 1964年/ 1967年 全槍長 986 mm 槍管長(不含消焰器) 508 mm 槍管長(含消焰器) 533 mm 膛線6條,右旋,纏距305mm 空槍重(帶空彈匣) 3.1 kg/ 3.18 kg 戰斗全重(帶實彈匣和背帶) 3.73 kg/ 3.82 kg 理論射速 700~950 RPM 有效射程 400 m 初速975 m/s (3200FPS) 槍口動能 1625 J 彈匣容量 20 / 30 rds 瞄準基線長 501 mm M16A2 口徑5.56×45mm SS109/M855彈 採用日期 1983年 全槍長 39.37"(1000 mm) 槍管長 20"(510 mm) 膛線6條,右旋,纏距178mm 空槍重(帶空彈匣) 3.77 kg(8.30 lbs.) 理論射速 700~900 RPM 有效射程 600 m 初速945 m/s(3100FPS) 槍口動能 1765 J 彈匣容量 20 / 30 rds 瞄準基線長 501 mm M16A4 口徑5.56×45mm SS109/M855 全槍長 1000 mm (39.37") 槍管長 510 mm 膛線6條,右旋,纏距178mm 空槍重(帶空彈匣) 3.77kg (8.30 lbs.) 理論射速 700~900 RPM 有效射程 600 m 初速945 m/s (3100FPS) 槍口動能 1765 J 彈匣容量 20 / 30 rds 瞄準基線長 501 m АК-47是俄語АвтоматКалашниковаобразца 1947 года第一個字母的縮寫,意思是卡拉什尼科夫1947年定型的自動步槍,是由蘇聯槍械設計師米哈伊爾·季莫費耶維奇·卡拉什尼科夫МихаилТимофеевичКалашников設計的自動步槍。 1946年,卡拉什尼科夫在他設計的使用7.62×39mm М1943式中間型威力槍彈的半自動步槍的基礎上,設計了一種可連發射擊的樣槍(稱為АК-46),他設計的回轉式閉鎖槍機,成為此後設計的АК系列槍械閉鎖機構的原型。同年參加靶場選型試驗。經過一系列試驗與改進了導氣裝置與活塞系統,設計而成АК-47,在風沙泥水環境中經過嚴格測試,1947年被選中定為蘇聯軍隊制式裝備,1949年最終定型,正式投入批量生產,在伊熱夫斯克軍工廠生產。1951年開始裝備前蘇聯軍隊,取代西蒙洛夫半自動卡賓槍。在1953年АК-47改變了機匣的生產方法,由沖壓工藝變為機加工藝。АК-47開始大量裝備蘇聯軍隊。蘇軍所裝備的AK-47於50年代末由其改進型AKM所取代。從1950年代到1980年代,АК-47系列是前蘇聯軍隊和華沙條約組織國家軍隊制式裝備。在1980年代5.45mm口徑的АК-74系列裝備前蘇聯軍隊後,7.62mm口徑的АК-47系列逐漸從蘇軍制式裝備中退出(實際上AKM一直沿用,從第二次車臣戰爭的圖片中可以看到俄軍有使用A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