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制服知識 > 什麼的民族校服

什麼的民族校服

發布時間:2021-06-08 06:40:26

A. 漢族的名族服飾是什麼

是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

漢服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綉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留存復興

漢服本身雖然清朝剃發易服等統治政策下消失了,但因為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其部分元素一直沒有滅絕,直到現代漢族人信仰的道教、佛教以及一些邊遠山民,還有國內許多少數民族都還保持著漢服的特徵,現代社會的一些重要祭祀、紀念活動、民俗節日等仍能看到漢服的部分元素。

21世紀初,隨著中國國力的發展,人們開始審視自己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一些人通過考據漢服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復原了漢族傳統服飾,同時通過恢復傳統節日,恢復傳統禮儀,祭祀先賢,推廣傳統學說,宣傳傳統樂器等重新宣導恢復傳統漢服並身著漢服進行推廣,並稱之為漢服運動。

(1)什麼的民族校服擴展閱讀:

漢服基本結構

漢服採用幅寬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為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韍等十部分。取兩幅相等長度的布,分別對折,作為前襟後裾,縫合後背中縫。前襟無衽即為直領對襟衣。

若再取一幅布,裁為兩幅衽,縫在左右兩襟上,則為斜領右衽衣。前襟後裾的中縫稱為裻 ,即督脈、任脈,衽在任脈右側,故稱右衽。裾的長度分為腰中,膝上,足上。

根據裾的長短,漢服有三種長度∶襦 、裋 、深衣 。袖子與襟裾的接縫稱為袼,袖口稱為祛 。一套完整的漢服通常有三層:小衣(內衣)、中衣、大衣。

B. 民族高中校服

百色民族高中沒有規定的校服

C. 回族的民族服裝是什麼樣子的

回族的名族服裝一般是上白下黑,(男子戴「小白帽」,女子戴頭巾)。

D. 這是什麼民族的服裝

這是苗族服飾

苗族,是一個發源於中國的國際性民族,主要聚居於中國華南及東南亞。在中國,苗族約為9426007人(2010年),為中國人口占第4位的民族。分布苗族苗族發源於中國,約有8成的苗族人口聚居於中國南方省份,而在東南亞的越南、泰國、寮國、緬甸也有相當規模的苗族。1975年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成立後,數萬苗族人成為難民,部分移居到美國和法國。

關於苗族族源,與早在四千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以及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的被史籍稱為「南蠻」的氏族或部落有聯系。有人認為古史傳說時代的蚩尤為今日苗族所尊奉的始祖,與苗族有親緣關系。有人認為古代三苗與苗族有淵源關系。有人則認為今日之「苗」可追溯到古代的「髳」人。此外,還有驩兜說、夜郎說、巴郡南郡蠻說、盤瓠蠻說、武陵蠻說等。

近年來,有人提出傳說時代的蚩尤、唐虞夏時代的三苗、殷周時代的髳[méng]、春秋戰國時代的荊蠻、秦漢時代的黔中蠻或武陵蠻,都包括有苗族先民在內,是苗族先民在歷史上不同時代的不同名稱。

總之,根據史籍記載和傳說,苗族先民殷周時代已在今湖北清江流域和湖南洞庭湖一帶生息。約在春秋戰國時期,在巴蜀、夜郎以及荊州都有苗族先民活動。秦漢時,大部分苗族先民在武陵郡、牂柯郡、越巂郡、巴郡、南郡等地區定居,小部分繼續遷徙到黔東南的都柳江流域。嗣後,由於戰爭、飢饉、疾病流行、生育頻繁、農田荒蕪等原因而不斷遷徙。

貴州,湖南苗族服飾不下200種,是我國和世界上苗族服飾種類最多、保存最好的區域,被稱為「苗族服飾博物館」。苗族服飾從總體來看,保持著中國民間的織、綉、挑、染的傳統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主要的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藝手法,或者挑中帶綉,或者染中帶綉,或者織綉結合,從而使這些服飾圖案花團錦簇,溢彩流光,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

從內容上看,服飾圖案大多取材於日常生活中各種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識別族類、支系及語言的重要作用,這些形象記錄被專家學者稱為「穿在身上的史詩」。從造型上看,採用中國傳統的線描式或近乎線描式的、以單線為紋樣輪廓的造型手法。從製作技藝看,服飾發展史上的五種形制,即編制型、織制型、縫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東南苗族服飾中均有範例,歷史層級關系清晰,堪稱服飾製作史陳列館。從用色上看,她們善於選苗族用多種強烈的對比色彩,努力追求顏色的濃郁和厚重的艷麗感,一般均為紅、黑、白、黃、藍五種。從構圖上看,它並不強調突出主題,只注重適應服裝的整體感的要求。從形式上看,分為盛裝和便裝。盛裝,為節日禮賓和婚嫁時穿著的服裝,繁復華麗,集中體現苗族服飾的藝術水平。便裝,樣式比盛裝樣式素靜、簡潔,用料少,費工少,供日常穿著之用。除盛裝與便裝之分外,苗族服飾還有年齡和地區差別,這也是苗族服飾被稱為「穿在身上的史詩」的原因。

E. 我們漢民族的民族服裝是什麼

漢服,即華夏衣冠,中國漢族的傳統服飾,又稱為漢裝、華服。其由來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一直到明代,連綿幾千年,華夏人民(漢族)一直不改服飾的基本特徵,這一時期漢民族所穿的服裝,被稱為漢服。自炎黃時代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已具基本形式,歷經周朝代的規范制式,到了漢朝已全面完善並普及,漢人漢服由此得名。
漢服的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束腰,用繩帶系結,也兼用帶鉤等,給人灑脫飄逸的印象。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服飾。 漢服有禮服和常服之分。從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襦裙」制(襦,即短衣)等類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配飾頭飾是漢族服飾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漢族男女成年之後都把頭發綰成發髻盤在頭上,以笄固定。而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樣。女子發髻也可梳成各種式樣,並在發髻上佩帶珠花、步搖等各種飾物。鬢發兩側飾博鬢,也有戴帷帽、蓋頭的。
漢族人裝飾還有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喜飾玉佩玉。
當然隨著朝代的更迭,漢服也有其自身的發展,在不同朝代融合了統治階層或者說主體民族的文化內涵,展示出極強的生命力。其本身也擁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並發展至今天的現代漢服。

F. 貴港民族高中校服是什麼樣的。求照片。

能 我也是B+ 我就進啦

G. 是什麼民族的服裝

抱歉,你沒有上傳圖片和相關文字,無法給你一個正確的答案。
我國有36個民族,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服飾。它們五彩繽紛,爭奇斗艷,各具特色。
它們是民族的傳統,是古老的文明留下的特殊印跡。

H. 少數民族地區學校校服做傳統校服好還是民族元素校服好

首先我們看學校的特點,民族學校,所以做當地特色的民族校服。校服,需要整齊、規范。而且多,大批量製作。民族地區,大多並不富裕

先看傳統的方法製作校服,一般都是手工,所以成本就高了許多,只看要打板,打板費比方要200元一件,如果是手工製作,這打板的200塊都要算在這間件衣服上。(知道請打板師多少錢一個月嗎?學徒出身都要3000,有經驗的要5000到10000。你想每天能打幾個板?)而且做出來未必規范化

再看民族元素的校服,從設計到製造,民族校服霓裳民族服飾設計的不錯,工廠大批量製造,一批做2000件,每件衣服才分攤到1毛打板費。其他的買料啦!車工的速度啦!手工釘珠綉花打褶等等和電腦綉花釘珠打褶等等區別在哪!

所以做傳統的,而且是批量的,這顯然不現實,況且資金也不允許,而做民族元素的校服就有很多優勢但是重要的是在設計方面,這就需要有經驗的設計師了,

I. 什麼民族的服裝

少數民族的服裝

少數民族[ shǎo shù mín zú ]

生詞本

基本釋義詳細釋義

J. 漢族的民族服裝是什麼

漢服

漢服即漢族服飾的簡稱: 主要是指明末以前,在自然的文化發展和民族交融過程中形成的漢族服飾。

漢服作為一種獨立服飾體系,在歷史的傳承與發展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風貌,即已形成了鮮明的風格特色,並且明顯區別於我國其它民族,及世界任何一個民族的傳統服裝,更與現代服飾在制式風格上有著質的不同。

漢族服飾博大精深。因為其歷史悠久,應用地域廣泛,並在不斷的創新與融合中發展演變,使得對中國服飾研究較少的人難以把握,而作為一個大的服飾體系,不能僅以表象和簡單的制式來界定漢服,而應以其主導風格為界定標准。

所以漢服的界定標准可以用以下文字進行表述:「上溯炎黃,下至宋明,漢(先秦時期則為華夏)族人民所穿著的服飾為基礎,並在此基礎上自然發展演變而形成的一種明顯具有獨特風格的一系列服飾的集合。」

如此界定漢服—漢民族的傳統服飾,主要基於以下三點性質的考慮:

第一:漢服的民族性,即漢服是漢民族的服飾。而中國古代胡人所穿的服裝不能稱為漢服。民族是個整體的概念,所以一個漢族人所穿的胡人的服裝,也不能稱其為漢族的傳統服飾。

第二:漢服發展的傳統性,而傳統又必須分為兩方面,即傳承性與統一性。漢服的傳承性表現在:漢服的源流可以追溯到中國上古黃帝時期,並一直保留風格傳承而不斷的發展演化。漢服的統一性表現在從黃帝時期到宋明,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在歷時近五千年的時間跨度,和數百萬平方公里的空間廣度上,所有漢族人的服飾在其主流中擁有的共同特點。即以右衽、大袖、深衣為典型代表。

第三:漢服發展的自然性,即非外力強制下,漢人自覺自願的情況下,通常不易被人們明顯覺察到的自然的發展,這也是一般事物或文化發展的常規規律。而漢服發展的自然性,更是一個民族傳統服裝的傳承性的基礎,即某一事物或文化,在其自身正常的發展軌跡之下的正當發展演變的方向。其方向,可以通過一般的規律,向前追溯其源頭,也可以向後預測其發展方向。

以此界定下,中國古代,除了清裝外,只要是明末以前的漢人所穿的服裝,不論樣式、地域、融合、分化、發展,都可稱為漢服,而現代古戲裝,除清戲裝以外,雖然與古代有所區別,但也是依照傳統風格合理改制而來,所以也可以稱為漢服。而漢服,用肉眼是很容易將其與其它民族的傳統服裝(包括滿裝、洋裝、現代裝)區分開的,現在這種漢服,又多被稱為「古裝(除清裝外)」。

清朝的服飾,向前追溯,來源於滿族的服飾,向後觀察,也非漢服傳統。所以雖然是漢人所穿,但不符合漢族傳統服飾的「傳統性」要素,所以不能劃入漢服范疇;而今天漢人所穿的服裝,其源流主要是來自西方,「唐裝」馬褂、旗袍等主要(要分清主次)源流來自滿族的傳統服裝,所以不能稱為:漢族的「傳統服裝」。即要分清,一個漢族人所穿的服裝和漢民族整體的傳統服裝之間的區別。

與什麼的民族校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漂亮的李慧珍白色褲子搭配 瀏覽:195
森馬雙面穿都市外套 瀏覽:139
濟微校服 瀏覽:68
寶寶開身針織衫如何留扣眼教程 瀏覽:55
大個子適合穿什麼裙子 瀏覽:341
男裝皮衣配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459
品牌女裝批發價格 瀏覽:866
男襯衫後背設計 瀏覽:214
西裝外套修改 瀏覽:972
卡地亞舊款二手女裝電子表 瀏覽:328
手工西裝馬甲手工 瀏覽:308
牛油果褲子多少錢 瀏覽:416
杭州火車站怎麼去童裝批發市場 瀏覽:380
文藝男穿衣風格褲子 瀏覽:749
睡衣襯衫是什麼牌子 瀏覽:629
針織小孩帽子帽子圖片欣賞 瀏覽:646
魔力寶貝帽子工 瀏覽:36
女表批發皮帶 瀏覽:24
無錫市校服招標 瀏覽:919
衣前後片怎麼分片織法 瀏覽: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