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今人喜穿「漢服」,是歷史的倒退,還是文化的復興
是文化的復興。
漢服文化的社會意義:
1、漢服文化對人們了解本民族傳統,加深民族感情具有很大的幫助;
2、漢服文化對弘揚傳統文化具有特殊的意義;
3、漢服文化可以增強人們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和愛國心;
4、漢服文化對現階段祖國的道德文明建設有著積極的意義;
5、漢服文化對發展帶動我國的服裝產業的發展有很大幫助;
6、漢服文化從而恢復華夏禮儀文明,帶動全民學習國學的熱情,提升全民的素質提升。
(1)穿漢服是文化復興還是制服愛好擴展閱讀:
漢服的立容、行容、跪容、坐容:
一、立容(男女通用):身體肅立,雙腳微分,袖手或手臂自然下垂放於身體兩側,目視前方,從容優雅;
二、行容:
1、男:身體肅立,袖手(禮儀場合)或手臂自然下垂,目視前方,步伐從容,莊重大方;
2、女:身體肅立,袖手(禮儀場合)或手臂自然下垂,目視前方,步伐較小,步履莊重;
三、跪容:
1、跪立(一般為跪、正坐起身時的准備姿勢):
(1)男:取跪姿,雙膝著地分開與肩同寬,上身(膝以上)直立,足尖立起,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於身體兩側,目視前方;
(2)女:取跪姿,雙膝著地並攏與頭同在一線,上身(膝以上)直立,足尖立起,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於身體兩側,目視前方;
2、跪坐(一般為拜禮時的姿勢):
(1)男:取跪姿,雙膝著地分開與肩同寬,上身(腰以上)直立,足尖立起,臀著於足踵之上,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於身體兩膝上,目視前方;
(2)女:取跪姿,雙膝著地並攏與頭同在一線,上身(腰以上)直立,足尖立起,臀著於足踵之上,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於身體兩膝上,目視前方;
四、坐容(包括經坐):上身(腰以上)直立,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於身體兩膝上,目視前方,如為經坐,則足背平放於地,臀坐於腳後跟上。
B. 喜歡漢服的人越來越多,這算是文化的復興嗎
漢服文化的普及可以看作是文化復興的一個縮影。隨著漢服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和推崇,當然不僅僅是因為它好看、漂亮。也意味著更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人開始接觸、了解傳統文化。漢服,在歷史中有著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它不僅僅指的是秦漢時期的衣服,更代表著衣服由保暖實用到禮儀化、正式化的轉變。
其實,現實這會對於穿漢服這種“標新立異”的行為存在著很多不理解。甚至有的人會嘲笑諷刺這些穿漢服的年輕人。這其實是很可悲的,因為他們不了解漢服的意義所在,可以說是對我們自己的文化缺乏了解和信心,一味地崇洋媚外只會丟失更多的我們自己的東西。所以尊重這些敢於接納、熱愛、推崇傳統文化的人吧,亦是尊重自己。
C. 穿漢服會上癮嗎漢服文化是什麼
穿漢服當然會上癮啊,這是多麼漂亮的一種服飾啊,我就是漢服空,穿上漢服感覺就是不一樣的,我太喜歡漢服了,也希望大家也能喜歡漢服。那麼漢服文化是什麼呢?
目前,市場上見到的許多漢服都是經過現代人的審美改進的。我們現代人對漢服的印象深受影視劇的影響,我們都認為漢服是那種長袖善舞、飄帶脫衣、超凡脫俗的服裝。漢服和現代服裝一樣,是分類的,有不同的風格。否則,我的祖先怎麼能進行生產勞動呢?當然,時代在進步,服裝製作的工藝、水平、審美和需求也在進步。強迫漢服有悖常理,違背現代人的價值觀。快節奏、高效率的現代社會更適合現代服裝。漢服作為一種休閑和個人愛好,是高雅的。
D. 漢服及漢服文化是否應該復興呢
我們復興的只是漢服所代表的一種精神,並不是讓現在的穿衣習慣改變成過去,最起碼能讓穿漢服外出不被說成唱戲的,和服,韓服,這些詞語,我真的每次外出總有人會誤解,比如是你在寫毛筆字總有人說是日文,這種充滿愚昧的表現,不希望有些人變得這么無知,然後理所應當的批判我們穿的是奇裝異服,穿的像唱戲的,漢服文化復興,是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並理解漢服,所以我覺得值得復興
E. 穿漢服是復古還是復興
漢服運動早期提出的口號是「華夏復興,衣冠先行」,意思是以漢服去帶動華夏文化的復興。其實把復古和復興對立起來是個很奇怪的事情,復古和復興並沒有根本的矛盾。復古是復原古時的(服飾裝扮),復興則是復+興,在復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興盛起來,或者說原本一度衰弱衰微的如今再將其興起來。長期以來,復興一直被許多人作為瞎搞的遮羞布在漢服運動中使用,若沒有復,那興的又是什麼東西。要說復興與復古的區別,復興是在復古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或者說不局限於復古,而更應該把復原出來的成果推廣出去,讓漢服為更多人接受,那才是興。
F. 「漢服復興」有何意義穿它上街,算不算文化內涵的體現
說到底漢服復興是復興中華傳統服飾的一部分,不該成為小眾文化炫耀的資本,漢服固然魅力十足美麗大方,但旁觀者認為漢服復雜難懂也是情有可原的,這不代表旁觀者就沒有文化內涵,沒有理解漢服的資格,而穿上漢服也不代表就擁有了漢服所代表的文化內涵,很多人只是為了緊跟潮流,擁有漢服彷彿擁有了與其他人不同的底氣,陷在自己狹隘的認知中,這都是不可取的。
漢服復興與民族文化的推廣需要愛好者的民族理性,避免狹隘的民族主義與文化沖突。關於漢服發展最重要的是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必須記住自己的傳統文化才是最能體現本民族特點的東西,復興漢服更不是復制粘貼,而是在傳承的基礎上改良創新,尊重漢服,理解漢服。我們必須要相信漢服不僅是一種服飾,更應是一種象徵、一種時尚和一種驕傲。在"復興漢服"過程中,要使漢服更富有時代感和生命力。
G. 興起的漢服熱,是文化的復興還是跟風的表現
我覺得這兩者都有,不單單只是文化的復興,也有人在其中跟風炒作。漢服作為線下最熱門的一種服飾,我們平時不僅在社交平台上能夠看見,在現實中也能經常性的看見有人穿。這種服飾文化的復興,既代表了我們自身文化的發展,也代表了我們對於自己本國服飾文化的熱愛,是一種值得倡導的事情。
因此,漢服熱是個好事,這說明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加入到這個傳統服飾的大家庭里,認同並且欣賞這一類的文化,也越來越多的人希望通過這一類的服飾文化了解到更多關於我們傳統文化里的其他知識。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在漢服熱掀起的浪潮中,也會有些人盲目跟風,對這種服飾並不尊重的行為出現。然而,我們更希望的是,即使是跟風也沒關系,只要你是真正的熱愛、真的尊重這種文化就足夠了。
H. 如何看待當代年輕人穿漢服上街,是為了博眼球而不是為了復興漢文化
當代年輕人穿漢服上街,,既不是博人眼球,也不是為了復興漢文化,主要是因為他們喜歡,因為對於當今人而言,喜歡是比什麼事情都大了,如果說他們想要博人眼球的話,他們更多的可以選擇一些奇裝異服,而有些人因為不習慣,所以就覺得漢服是奇裝異服,但是我相信沒有誰會喜歡別人的這種異樣的眼光,所以我覺得當代的人穿漢服上街,更多的是因為喜歡,而並不是因為博人眼球和復興漢文化。
當然他們穿漢服確實是起到一定的復興漢服的作用,但是我們並沒有看到任何一個人,他們在喊著復習漢服的口號,所以他們是不是為了博人眼球或者是復習漢服,其實我們不能以我們的想法去對他們進行猜測,只能說我們去欣賞他們的衣服,或者是保持視而不見的態度,這是對他們最基本的尊重。因為每個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所以對於不同的人,我們不能以同樣的想法去看待。
I. 別人宣傳漢服的時候經常有人說「穿漢服就是復興漢文化啦你們復興漢服有沒有想過少數民族的感受」!我不
樓主何必糾結這個問題 你又何必去反駁 就算嘴上你贏了 別人也會對你不屑一顧 別說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了 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採取的都是以主體民族文化教育為主 中國 俄羅斯 印度 等等數不勝數 都是這樣的 除了奇葩一點的新加坡 如果說其他國家是民族融合或者同化 那新加坡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民族組合 他們的官方語言是英語 漢語 印度語 馬來語 是可以發展自己民族文化的國家 !!我本人就是泰族 【 國際統稱泰族 中國為了區分別國泰族稱傣族】 在泰國華人就有600萬以上 但還不照樣是讓所有華人同化成泰人 就像中國一樣 以漢人為主體 !這是趨勢 沒辦法改變的
J. 越來越多的人穿上了漢服,漢服文化從衰退到復興經歷了什麼
漢服作為現代又興起的一股潮流,許多人對此褒貶不一。首先要知道的是,漢服是我國漢民族的傳統服飾,而不是某個特定朝代的服飾,基本屬性是民族性。它的基本形制包括衣裳、深衣、袍衫、襦裙、襦袴。在我國,我們不能簡單的把它當作一種服飾看待,其代表著一種文化。我們不能用如今的著衣的眼光去看待古時的服飾,也不能批判漢服的興起是一種時代的倒退。
其實人們對漢服的喜愛無非是個人愛好,漢服也給喜歡它的人帶來精神愉悅,我們也不應該給此強硬地標榜上一些復興文化、復興服飾的標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審美搭配的自由,因為別人口中的議論而要磨滅自己的愛好是很不公平的一件事,在圈裡爭執的混搭、山正、形制問題,很大程度上已經傷害到很多熱愛漢服人的心。如果你喜歡漢服,就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大大方方地將漢服之美在自己的身上呈現,也不要一味地指責別人和你的情趣不相投之處,我們只有尊重別人的穿著審美,自己才會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