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奉海鐵路的大帥籌劃
從1922年開始,張作霖就聽從總參議楊宇霆和代省長王永江等人的意見,制訂了修建縱貫東三省的鐵路東、西干線計劃,即在南滿鐵路之外另開一番天地,與日本人抗衡。計劃的西干線是由打虎山起,經通遼、洮南、白城子,到齊齊哈爾,連接奉黑兩省;東干線是由奉天起經海龍、吉林,到呼蘭,連接奉吉黑三省。
1922年下半年,楊宇霆建議首先鋪設東干線南段的奉海路。王永江積極支持和籌備這條鐵路的修築。可是,奉海路干支線全被日本不平等條約限制,張作霖就責成王永江與日本交涉,收回修築權。
王永江自1923年1月開始與滿鐵交涉談判,希望日本方面放棄借款權。經過兩年交涉,最後奉天省用向日方借款修築洮昂鐵路(洮南至昂昂溪)作為妥協條件,取得了奉海鐵路的修築權。
② 遼寧各歷史時期鐵路發展的特點
光緒十七年五月(1891年6月),京山鐵路從山海關(今秦皇島市山海關區)開工。光緒十九年四月鐵路修築延伸至遼寧境內,這是遼寧修築鐵路之始。此後由於發生戰爭,工程時斷時續,直到光緒二十九年八月(1903年9月)才修到新民,稱北寧鐵路,後改稱京奉鐵路。[9]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修建連山(錦西)站至葫蘆島港鐵路。截至宣統三年(1911年)底,遼寧境內建成鐵路干線4條,支線3條,總長度約1400公里,分屬於中國(當時為清政府郵傳部)和日本(「滿鐵」)管理。民國11年(1922年),張作霖宣布東三省自治,積極擴充軍備,修建鐵路,與南滿鐵路相對抗。成立了官商合辦的奉海鐵路公司,奉海鐵路是遼寧歷史上依靠自有資金修建的第一條鐵路
③ 奉海鐵路的重新光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投降以後,奉海鐵路才又回到中國人自己的手中,並又一次改回「瀋海鐵路」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