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年級數據收集整理生活中有哪些
你好
《數據收集整理》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相對於舊教材做了較大的調整。數據的收集整理在生活隨處可見,本單元重視記錄和整理數據的過程,允許學生用多種方式記錄數據,刪減了條形統計圖,但是在課後的練習題中又出現了非正式條形統計圖。
本節課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徵,從學生的生活出發,使生活素材貫串於整個教學的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信息來自生活,並讓學生親身經歷統計的全過程,具體地說有以下幾個特點:
以學生感興趣的事例作為切入口,激起學生統計的慾望,使數學問題生活化。課中我從「我們學校校服的顏色還沒有確定,你覺得從紅、黃、藍、白中選擇哪種顏色合適?」導入新課,從「怎樣才能知道最喜歡哪種顏色的人數最多」來切入主題,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
讓學生經歷數據收集整理的全過程。課中學生很快想到了採用「投票」的方法,通過全班舉手的方式選擇一種你最喜歡的顏色來收集數據,使學生親身體驗,積極投入的數一數喜歡哪種顏色的人數最多。整個數據的收集整理過程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充分展現出來。
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課堂中引導學生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去哪裡春遊,最喜歡參加哪個興趣小組,最喜歡哪一個季節,最喜歡吃哪一種水果等等生活中需要用到數據的收集整理的實例,培養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搜集數據、整理數據的能力,並能根據所統計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這樣既使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情境中掌握了在動手實踐的活動中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滿意請採納
Ⅱ 數據收集整理在所有調查的方法里什麼表示是比較簡便的方法
數據收集與整理:《新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學習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體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
2、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根據統計表的數據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及解決策略。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過程,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統計問題的方法。
Ⅲ 數據資料收集整理
(一)數據資料收集整理工作步驟
農用地分等工作中數據資料收集整理與調查工作是整個農用地分等工作的關鍵環節,其質量關繫到分等成果的准確性。其基本步驟如下:
(1)農用地分等項目技術組到國土資源局、農業局、統計局、水利局、交通局、環保局、氣象局等相關部門收集有關資料,主要包括土壤普查、國土資源調查、農業區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資料,氣象、水文、地質以及國民經濟統計等基礎資料,環境保護資料、農田水利資料、國民經濟、農業統計資料以及土壤圖、地形圖、土地利用現狀圖等基礎圖件。
(2)由各鎮國土資源所負責將鎮級國土資源所、農技站和各村委會調查表格下發至相關單位,並要求各單位按照調查表格的內容准備材料。在農用地分等技術組和當地國土資源所、農辦工作人員的具體指導下,集中各行政村和相關單位的幹部或技術人員,結合各鎮的實際情況,現場進行調查與收集資料工作。內容包括農用地投入、產出樣點資料,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狀況及區位交通狀況等資料。
(3)資料整理,即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核實、分析與整理。
(二)數據資料整理
數據資料整理主要是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核實、分析與整理。
1.資料核實
嚴格核實資料數據,要求數據來源可靠,計量單位統一,剔除明顯不符合實際的數值和特殊的極值。
2.資料整理
(1)對資料進行分類整理,重點是圖件、數據資料整理。
(2)對不能滿足分等工作要求的資料應做好記錄,以便進行外業補充調查。
(3)四周與鄰縣接邊的分等單元要整理出來,填寫專門的表格,以備接邊檢核和存檔。
(4)對缺乏土壤資料的補充調查點,應注意收集土壤普查土種志資料(有其生產性能的描述)或補充土壤剖面,以便准確診斷分等因素。
(5)外業調查原始記錄的文字、表格、圖件、剖面照片及其說明、環境照片及其說明,必須整理成冊,列入基礎資料匯編,存入檔案。
(三)分等主要工作過程及資料庫建設
1.分等主要工作過程
分等工作包括工作準備、資料收集整理、外業調查、數據處理、成果自檢、成果整理及報告撰寫、省級預檢等工作過程。分等工作的基本工作流程如圖2-1所示。
2.分等資料庫處理
農用地分等資料庫處理主要包括以下7個方面的工作:
(1)整理分析外業調查資料與數據:對收集的分等資料和數據,進行全面的整理、核實、檢查、分析,以保證各個分等因素因子數據的准確性。
(2)建立分等資料庫:利用GIS工具,將土地利用現狀、土壤類型、土壤有機質含量、土壤pH值、行政區劃、土地變更調查等成果圖件中未數字化的圖件進行掃描、矢量化,建立分等空間資料庫;應用地理信息系統工具軟體進行分等因素因子的屬性數據的錄入和檢驗,建立分等資料庫。
(3)將農用地分等單元圖與土壤分布圖、土壤有機質圖進行疊加套合,再根據土壤普查報告和農業區劃報告等有關資料對農用地分等因素進行判讀,提取各分等單元的土層厚度、土體構型、有機質含量、pH值等土壤屬性,經歸納、檢核後建立分等單元屬性資料庫。
(4)在對調查資料中投入產出數據進行系統整理的基礎上,進行樣點內不同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數、土地經濟系數計算,等值區劃分,等值區土地利用系數、土地經濟系數計算並與農用地分等屬性庫連接。
圖2-1 廣東省農用地分等工作流程圖
(5)計算樣點及各村的平均土地利用系數及土地經濟系數,劃分等值區。計算各分等單元內的自然質量等指數、利用等指數、經濟等指數。
(6)進行農用地等別劃分:採用等間距法,以200分為區間劃分農用地分等單元的自然質量等、利用等和經濟等,初步確定農用地等別。
(7)確定標准樣地:按照《農用地分等規程》和《廣東省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技術方案和工作方案》中的有關規定,選擇各鎮自然質量等指數、利用等指數和經濟等指數最高的農用地分等單元,確定縣域內農用地的省級和縣級標准樣地。
3.分等資料庫的建立
1)建立分等資料庫的目的和意義
(1)目的。協調、統一、規范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成果的數據組織、數據內容與數據格式,為省級農用地分等定級估價工作奠定基礎。
(2)意義:
①農用地分等定級估價工作是一項內容新、技術性強、技術要求高、涉及部門多的工作,由於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工作涉及的基礎資料繁多,必須制定統一的技術細則才能建立起完備的數據管理系統。
②由於參與此項工作的技術單位眾多,為了協調統一省級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成果數據,避免數據匯總、統計、數據共享和數據互操作可能出現的問題,須建立統一的數據格式和標准。
③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的成果數據及其管理系統是農用地分等定級估價工作的核心成果,作為國土資源管理的基礎數據,將在土地徵收、農用地流轉、土地利用規劃等工作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2)建立分等資料庫的技術依據
建立分等資料庫的技術依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農用地分等規程》(TD/T1004-2003)。
(2)《農用地分等資料庫標准》(徵求意見稿)。
(3)《廣東省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技術方案和工作方案》。
(4)國土資源部土地整理中心《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項目技術簡報》。
(5)廣東省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項目工作技術簡報。
(6)廣東省農用地分等定級估價工作相關文件。
3)分等資料庫的內容
資料庫成果包括圖形資料庫、表格資料庫和資料庫軟體系統,對於通用軟體或國家要求格式的資料庫,僅要求提交數據內容;對於圖形資料庫的內容,應包含提交的所有成果圖件的數據;對於表格資料庫或屬性資料庫,應與圖形數據相關聯,對於不需要圖形對應的表格可以僅提交電子表格。
4)資料庫要求
(1)樣點調查圖必須包含樣點編號、單元編號、村名和各項調查因素欄位。
(2)分等單元電子圖的屬性必須包含單元編號、地類代碼、指標區名稱、面積、分等因素原始屬性。
(3)農用地自然質量等別圖屬性必須包括單元編號、各單元的自然質量等別的診斷因素及其指標。
(4)農用地利用等別圖屬性必須包括各利用等別單元編號、實際調查產量、二級區最高產量、利用系數。
(5)農用地等別圖屬性必須包括單元編號、投入、產量、經濟系數。
(6)農用地標准樣地分布圖與樣地屬性表相對應。
(7)綜合資料庫應包括單元圖形庫和與單元相連接的分等單元綜合數據表。
5)數據格式
(1)屬性數據格式。屬性數據格式要求數據欄位包含欄位名稱、欄位代碼、欄位類型、欄位長度和小數位數,具體如表2-1所示。
表2-1 屬性數據格式要求表
(2)電子成果格式。本項目電子圖件採用E00格式,電子表格採用DBF、Excel兩種格式,文字報告採用Word格式。
(四)分等成果圖件編制
1.農用地分等成果圖件
農用地分等成果圖件包括工作底圖、中間成果圖和最終成果圖。最終成果圖應直觀反映農用地質量的優劣,反映不同質量農用地的分布、面積等狀況。
(1)工作底圖。農用地分等工作底圖採用2003年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圖。
(2)中間成果圖。中間成果圖有分等單元圖、指標區圖、土地利用系數等值區圖和土地經濟系數等值區圖。
(3)最終成果圖。最終成果圖包括農用地自然質量等別圖、農用地利用等別圖、農用地經濟等別圖、標准樣地分布圖。
2.農用地分等成果圖編繪要求
(1)比例尺。農用地分等成果圖件的比例尺應為1∶1萬~1∶10萬,應與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精度一致。
(2)工作底圖。農用地分等工作要以土地利用現狀圖為工作底圖。
(3)上圖要素。各圖件應突出反映主題內容,並包括圖名、圖廓、圖例、比例尺、坐標系統、方位坐標、縣級和鄉級行政界線、重要的線狀地物或明顯地物點、編圖單位、編圖時間、鄰區名稱和界線等要素,各等別圖還應包括面積匯總表。
(4)等別圖斑。編制最終成果圖時應將等別相同的相鄰分等單元進行歸並,形成等別圖斑,圖斑面積不小於6平方毫米。
(5)圖件內容標注。用圖示、注記等標注分等成果,具體要求如下:①用阿拉伯數字分別表示各等別(1等、2等、3等……);②用實線表示各等別界線;③各地根據需要編繪彩色等別圖,等別圖以冷色調為主,等別色差明顯,圖面色調和諧。
Ⅳ 一個人怎樣利用excel進行數據收集整理與分析
2013版本有數據分析這一功能,可以選擇數據後點擊數據-模擬分析,根據實際選擇其中一個即可。
Ⅳ 數據收集整理分析表格,什麼最多,什麼最少,一共有什麼等
教學目標:
1、體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
2、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根據統計表的數據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及解決策略。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過程,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統計問題的方法。
教法:
談話、指導相結合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情境問題的探討,師生互動,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引導提問:同學們,你們入學都要穿上我們學校的校服,你們喜歡我們校服的顏色嗎?(指名3~5個學生說一說)。
師:有的同學喜歡這個顏色,有的同學不喜歡,如果我們學校要給一年級的新生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請你們當參謀,給服裝廠建議下該選哪種顏色合適。
(指名學生回答,並說明理由。)
教師引導:張三喜歡紅色,學校就決定將校服做成紅色的,怎麼樣?你有什麼意見?
教師小結:你們剛才說的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顏色,不能代表學校大多數同學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同學喜歡的呢?(學生可能回答,調查全校學生喜歡的顏色。)
教師追問:如果我們現在要馬上把信息反饋給服裝廠,你覺得調查全校的學生這個方法怎麼樣?(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全校學生那麼多,要調查全校的學生,范圍太廣了,我們可以先在班級里調查,通過班級中的數據作為代表,找出大多數同學喜歡的顏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數學生喜歡的顏色。那這節課就以我們班級為單位,在班級中進行調查統計,看看在這四種顏色中,大多數同學最喜歡哪種顏色。
二、互動新授
1、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1)教師提問:剛才我們確定了要在班級里進行調查,我們班級的人數也不少,應該怎樣調查呢?你有什麼好的辦法?(指名學生回答。)
學生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2)出示統計表。
顏色
紅色
黃色
藍色
白色
人數
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完成這張統計表呢?
(3)學生說出各種不同的方法。(學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在紙張上、舉手、小調查等。每人報喜歡的顏色,我們在自己的表中做記號,如畫「正」;舉手錶示自己在哪一個范圍的,老師數一下,再把結果填在表中……)
(4)教師提問:你認為以上各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最方便?
師:在這些方法里,舉手錶示是比較簡便的方法,現在由老師發布指令,每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最喜歡哪種顏色就舉手錶示。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
師生活動,教師說顏色,學生舉手,教師數人數,學生填表格。
2、從這張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知道些什麼?(讓學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發現。)
(1)師:從統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把每種顏色喜歡的人數加起來,如果與全班人數不相符,說明我們在統計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
(2)師:喜歡說明顏色的人數最多,那麼這個班訂做校服,選擇該種顏色,那全校選這種顏色做校服合適嗎?為什麼?
組織學生分析表格,教師根據分析的情況加以引導,突出統計的意義。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頁「做一做」,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去哪裡春遊。
(1)要完成這張表格,你准備怎麼辦?
地點
植物園
動物園
游樂園
森林公園
河濱公園
人數
(要引導學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舉手報名,匯報填寫等)並說出統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2)採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強調數據的准確性),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的填寫」。
(3)小組內討論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歡去( )的人數最多,最喜歡去( )的人數最少。
最喜歡去植物園的右( )人。
你最喜歡去( ),喜歡去這里的同學有( )人。
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學生提問,全班進行反饋。)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小組。
(1)課件出示第1題的表格圖。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
師生活動,共同填表格。
(2)根據表格內容回答問題。
參加( )小組的人數最多,參加( )小組的人數最少。
我們班參加計算機小組的有( )人。
我喜歡( )小組,喜歡這個小組的有( )人。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舉手錶決的方式統計了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校服的顏色,最喜歡去哪裡春遊,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活動,這個方法簡便,易操作,下次我們班級調查就可以採用這種方法。
板書設計:
數據收集整理(一)
學校要給同學們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選哪種顏色合適?
紅 黃 藍 白
顏色
紅色
黃色
藍色
白色
人數
Ⅵ 二年級下冊數據收集整理全班選擇藍色,全校選擇藍色合適嗎
全校選擇這種顏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適,因為全校學生不一定喜歡藍色的最多,應該再調查其他班級同學喜歡什麼顏色的人數最多,最後比較全校學生喜歡哪種顏色的人數最多,從而確定全校學生做哪種顏色的校服。
以上都是我總結的,求樓主的採納,謝謝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