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校服的議論文800字
我國90後大學生校服設計調查與研究
【摘要】進入21世紀10年代中期,各高校學生們的校服是否有必要存在,如果存在是否與以往年代校服不同,是否與國外大學生服裝有所區別;如何把握高校校服設計脈搏,這些都是本論文重點開展研究的。本文通過收集國內有關校服的資料以及採用了不同群體及在校大學生問卷的形式調查現在高校學生對自己的校服所持觀點,得出不同結論並根據這些要求進行探討高校學生服問題的研究,並通過款式色彩材料尺寸上的設計力爭表現出符合中國國情,深受90後大學生們喜歡,注重簡潔、大方、美觀的新型校服。
【關鍵詞】21世紀;大學生校服;設計研究
校服最早出現在日本。當時由於戰爭導致部分家庭生活艱難,學校為了使出身於這樣家庭的學生不會因為自己家庭困難而產生自卑感,於是規定每個學生上學的時候必須穿著相同的衣服。後來這種觀念被大多數學校所接納。
學校文化和形象的代言之一就是校服,校服是一種符號、一種標識、一種身份的象徵。校服的實施,不僅有利於教學管理的統一化、規范化,而且對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應與校園環境相協調。它在一定程度上培養我們集體凝聚力和純朴的精神。近年來,我國校服文化正在普及和發展中,但如何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校服文化,仍是一個應該多方位探討和研究的課題。
一、大學生校服現狀調查
調查過程:通過發放色卡、圖片、調查問卷完成。
1、款式設計風格調查
以中國內地與香港為例,內地多數校服款式陳舊老套,運動服式的校服設計成為「千篇一律」現象嚴重。這種單一形式的校服設計嚴重抑制了大學生們對美的追求,著裝形式上,基本上未脫離高中學習的服飾環節,產生了對學生個性的壓抑感;學生活潑好動、生氣勃勃的特性不能很好的體現。目前校服結構設計多為松垮,缺乏個性。
相比而然,香港各校服百花齊放,水手服式樣的女生校服配上百褶裙以及男襯衫西褲、五花八門的毛背心顏色配以白襪黑鞋,給人感覺新鮮朝氣。
2、體型特徵調查
根據國家標准號型系GB1335-97標准體型分類分為:Y(瘦體,胸圍腰圍差男女分別為22-17cm,24-19cm),A(正常,胸圍腰圍差男女分別為16-12cm,18-14cm),B(微胖胸圍腰圍差男女分別為11-7cm,13-9cm),C(較胖,胸圍腰圍差男女分別為11-17cm,13-9cm),D(胖體,胸圍腰圍差男女分別為6-2cm,8-4cm)。
女子體型分類特徵
男子體型分類特徵
例如:對於女子號型而言,160/84A表示身高為160㎝,凈體胸圍為84㎝,胸腰落差為18-14cm之間的屬於A型女性。
調查顯示:A/Y體型占據多數比例。不過顯示,從孩童時代到大學間,每5人中就有一個胖子的現象已經出現。
3、色彩要求
春夏校服多淺色為主,72%的人選擇了白色56%的人選擇了藍色。秋冬校服以深色為主,52%的選擇了黑色,35%的人選擇了紫色。對於校服喜歡什麼風格:
A、日系;B、韓系;C、休閑系;D、運動裝。
調查顯示:65%的同學還是喜歡運動休閑裝,30%喜歡韓系。43%的人認為春夏的服裝價位應在70-90元之間,57%的人認為應在90-120元,55%的人能接受秋冬校服價位在120-190之間。
二、90後校服設計要點
1、從款式上設計要創新。從創新思維下思考設計。校服已經成為體現本國文化的窗口,款式設計都與本地區、本國文化有機地結合。要在校服的設計中不斷加入流行元素。另外,不同地區高校校服在設計時都充分考慮我國不同地域氣候因素,可以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大學校服有較大的款式區別。
校服設計款式主要分為制服式學生裝和運動式(休閑式)學生裝,款式新穎,各系的校服顏色可不同,有個性,體現大學生的特點與活力。
2、色彩搭配要舒適。根據季節變換,穿著舒適,重視色彩和流行時尚的搭配與結合。夏季校服多以淺色為主,冬季校服以深色為主。
3、從服裝面料上設計要體現出舒適透氣、易洗耐穿原則。
4、從配件上設計考慮的因素就相應多了一些,如配件應該體現時代感,將時尚以及校園文化特色融入其中,配飾是設計的一個亮點,校標、領帶、裝飾帶被認為是校服應有的配件,Logo應結合校園特色。
5、質優價廉而耐穿原則。質優,就是服裝結構設計與工藝設計的合理性,校服加工質量校服是陪伴學生多年的服裝,但一些質地粗糙、不吸汗、起靜電的服裝面料,讓穿著者有明顯的不適感,對學生身體健康不利。此外,還有穿著不久就開線、破損等問題,甚至有被校服中的斷針扎傷的案例。
6、設計特點。90後大學生校服設計要注重加入符合校園文化及90青年人活潑、積極、向上的特點,可將時尚元素其中設計中。90後大學生是早晚都是准職業人,具有學生成人等多重特點的人群,所以在考慮其校服設計是要考慮其心理特徵、形體特徵、身份特徵及經濟承受能力,這些都是高校校服設計者充分需要考慮的。
2. 穿校服的利與弊 議論文
讓學生統一穿校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的整體形象,增強集體榮譽感。為此,國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發文件,要求加強中小學生著裝工作。江蘇省、南京市的有關部門也曾下發過類似通知,省里有關部門在幾年前還專門成立了辦公室,請來浙江等地的服裝設計專業人員,參與校服的設計。南京某小學朱校長認為,穿校服可消除當前越來越突出的學生講穿著、講排場、互相攀比的不良風氣,對一些低收入的學生家庭來說,並無壞處,所以雖說沒有文件強行規定學校必須做,學生必須穿,僅是要求在有條件的重點學校推廣,但好多學校還是做了自己的校服。朱校長還認為,現在學生與幾年、十幾年前的學生相比,更強調個性,追求與眾不同,自我意識較濃,愛「酷」,而統一著校服自然壓抑了這種追求,有違學生的天性,這恐怕才是學生討厭穿校服的深層次原因 靚了自己更亮校園
有很多中學生認為穿校服很不方便,覺得穿便服比穿校服較好看,所以,他們都會不約而同的說中學生不應穿校服上學。但我卻不同意這種看法,我覺得中學生是應該穿校服上學的。
校服對於中學生來說,就是身份的象徵,情況跟社會上不同職業的人需要穿著不同的制服一樣。例如警察要穿著警察制服,消防員需穿消防制服等;同樣地,學生自然便要穿著他們的制服——校服了。這樣,我們就更易分辨出不同階級的人,還有他們的職業;當然,我們穿校服時,便更容易辯認出我們是學生了。
而且,穿著校服可加強學生的紀律性。除了說穿著校服整體上看來較為整齊外,還可時刻提醒學生,讓他們認清自己的身份,不斷留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如此,學生的紀律亦大大的加強了。
除此之外,學生穿著校服,對於學校來說,也會有一定的影響。學生穿著校服上學,除了看上來整齊,學生的紀律性提高,那所學校對外便得到一個良好的聲譽了。所以中學生穿著校服上學,不是沒有其好處的啊!
也許,有人會認為,中學生穿著校服,無疑是加強學生的紀律性,而學校亦能得到一個良好的聲譽,但似乎太不方便,令學生有拘束的感覺,而且這要是一種身份象徵,一張學生證,不是可以代替嗎?但我們可試想,我們會否經常拿著學生證給別人看嗎?就像我們需要找警察或消防員幫助及求救時,我們看到他們所穿著的制服,即時的反應便是告訴我們,這便是我們需要找的人一樣。要是我們穿校服,別人一看便知道我們是學生了,這就是人的即時反應。這不是更為方便嗎?#所以,我們總不能認為中學生穿著校服沒有好處,抹殺其好的一面呢! 小學生無所謂了,還沒有形成自我審美的意識,呵呵,我是說中學生。從上初中開始,學校的校服就賊難看,那領導們還非得逼著你穿。我記得有一次三中全校必須統一穿校服,是迎接什麼檢查,KAO,我那天還偏沒穿,不光是我,有一大批抗旨的,然後校門緊閉,僅留個小門,一個個地檢查進入,學生們全都被囤積在校門口,那時候黃河五路還沒拓寬呢,直接造成了交通堵塞。後來下有對策,進去的同學把校服在旁邊遞出來換上這才進去。到北中以後,情況仍然是這樣,有一陣必須穿校服戴校標,不然就不讓進,我們的情況還差一些,後面幾屆就更嚴格了。昨天去北中新校,從餐廳樓拍完照回來,正好趕上他們下課,於是看到成群結隊的淺藍色校服同胞們迎面而來,唉,有些同情這些可憐的人們。
面對中學生應否穿校服上學的問題,我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學生一定應該穿校服上學。
3. 不穿校服的日子,作文
學校總是強迫學生每天穿校服。而學生總是不愛穿。就有一些人公然不穿校服。被老師逮到。老師就會問:「你為什麼不穿校服?知不知道學校規定?」學生一般會回答,我知道學校規定,但今天忘了。或是校服昨天弄臟了今天洗了。或是校服小了。等借口作回答。其實學校每一位老師都知道學生不穿校服是因為嫌校服太難看。每位學生也清楚自己不穿校服的真正原因也只有一個就是嫌校服太難看。但師生間卻要進行如此可笑的對話。
學生心裡清楚。說實話。問題的性質屬於公然違抗規定。所以要找一些「客觀」理由為自己開脫。
我上小學的時候是九十年代初期。老師問的問題更是空泛且令人無奈。如你愛不愛學習啊。你愛不愛勞動啊。小學生們無一例外回答全是:愛。因為「精明」的他們知道老師想要的答案是這個,否則就會挨罵。其實,誰他媽愛學習啊!誰他媽愛勞動啊!那個年齡的孩子就愛玩!
不難理解現在中國社會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可以面不改色心不跳地騙人。我們是從小被「訓練」出來的。
4. 《穿校服的利與弊》800字議論文
1.
不利於學生個性的培養
2.
不利於創新精神的培養
3.
在崇尚個性的年代,千篇一律的校服,是否扼殺了孩子們的審美發展,抹殺了個性
4
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像力。根據生理學刺激反應理論,毫無個性的千人一服,不僅是對孩子個性的抹殺,也是對孩子創造力、想像力的打壓。
5天天穿同一件校服,違反了「事物是變化反展的」哲學道理,
6
大都是運動服之類,學生穿上雖然整齊劃一,但是不見得精神,對提振精神面貌無多大益處
7是校服都是按統一型號生產的,不是量體裁衣;
8學生穿校服,整齊劃一,看上去紀律不錯,其實這僅僅是表面現象。然而,不少領導看中的就是這種虛假的「紀律感」,強令學生穿校服,以顯示治校有方。
9穿校服將使個人所有衣服閑置,造成國家資源的極大浪費。
10穿校服多為強制執行,不利於我國民主制度的建立
11穿校服不利於我國民族服裝產業的發展。
日本
日本的學生制服都非常漂亮,在日本社會形成了一種時尚
美國
對校服要求寬松,學生可以自己選擇符合自己個性的校服,或者乾脆不穿校服
家長看法
學生不愛穿校服,家長怎麼看?一名家住南京市鳳凰西街150號、醫生出生的曹姓學生家長告訴記者,學生不愛穿,家長也不愛買。他的理由是,現在的校服一般都是非棉織品,系化纖成份,對正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學生極不利。同時,每一學生穿的校服又不是量身訂做,或大或小,或松或緊,有的由於褲子太長,體育課都沒有法子上;有的上裝太寬松,穿出來像個小老頭,男女不分,根本顯不出學生的青春氣息和活力。
5. 關於該不該穿校服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穿校服對於學生來說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利弊問題不能一概而論
校服有利方面:1、彰顯自己的學生身份,避免奇裝異服。2、集體活動,例如運動會、合唱會什麼的,看上去整齊劃一,給人一種美感。3、有利於防止學生之間穿著方面的攀比,凈化校園風氣。
校服不利方面:1、中國的校服太丑了有木有,要是像西方日韓國家那樣好看誰不愛穿啊。2、青春年少正是張揚個性愛美的,天天穿校服還怎麼穿自己心愛的衣服。3、學校統一采購的校服,質量不咋地,價格還不便宜,天天穿容易舊,破了也不好買新的。
綜上所述:校服應該穿,但不能天天穿,學生也有愛美的權利。
以上6個論點每個論點100多字,然後最後做一個總結,八百字妥妥的
6. 寫一篇與小學生是否統一校服的作文
穿校服有利於整體的學校的美觀,可以減少學生之間的名牌攀比心理,更有利於身心的健康。雖然說不穿校服穿自己的衣服很漂亮,但是每個人的家庭條件不一致,非常容易造成個別學生的心理不健康,會造成自卑的傾向。而且穿校服上學,也會解決部分女同學,因不知道如何選擇穿什麼衣服上學,而遲到。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作為一名學生,學業還是最重要的。我認為,作為一名學生,穿校服上學是非常有必要,而且也是有實際意義的。
7. 辯論中學生不應該統一穿校服 證據多一點多一點
綜合大家的觀點如下:正方:1.統一校服有利於提升學校的整體形象,校服是學校的象徵,他可以隨時提醒你,作為這個學校的一員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你就代表著整個學校。2.統一校服有利於平等和抑制虛榮思想。學生的家庭條件不一樣,如果不統一服裝,有的同學就會追求名牌,有的則無能為力,這樣,就會造成外觀上的差別,也容易助長虛榮心。3.學生的主要精力應該放在學習上,如果不統一服裝,大家勢必會存有攀比心理,你穿得好,我要比你穿得更好,那樣,既不利於學習,也容易滋長不良思想。4.有利於學校安全。以校服為標志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誰是學校的學生,那些想到學校找事的人一下子就會被門崗認出來,這樣,對於學校的安全就多了一道保障。反方:1.統一校服影響了學生性格的張揚。穿上統一的校服看起來整齊劃一,但每個人的性格也顯示不出來了,一個個性格各異生動鮮活的個體變成了呆板的群體。2.學校對校服看得太重,經常對忘記穿校服或者因為各種原因不便穿校服的同學進行扣分處罰,這使得班主任也很不愉快。因為它而造成了師生的許多不愉快。3.校服助長了學校領導的功利思想。校服其實就是廣告,學校領導在利用學生進行宣傳。另外,也不排除利用校服賺錢的動機。4.校服穿著並不舒服,薄厚大小往往不符合自己的身材,有時候趕上該洗了但正好陰天,穿吧,實在是不願意,不穿吧,扣分,因為這樣一件小事而帶來很大的糾結。辯論完畢我作總結,強調了有利的一面也指出了穿校服的弊端。我肯定了有的同學提出的周六、日不穿校服的主張,也肯定了增加校服數量和提高校服質量的建議。雖然我的表態不會對現狀有任何的改變,在那種特定的情況下,我就是可以決定大局的校長。在寫作文的時間里,我在黑板上寫下了「我對統一校服的看法」幾個字,告訴大家,這就是今天的作文題目。結果可想而知,大家都寫出了自己的觀點。不知不覺,一篇篇論文就這樣產生了。
8. 針對不穿校服為題,寫一篇作文600字
一天,班長告訴我們,班主任生病了估計兩個星期不能來。沒想到同學們竟是一片歡呼!?我問一個參與者。他居然說可以一個禮拜不用穿校服了。我眼睛轉了一轉覺得這兩個星期還真是個好日子。
第二天早上我來到學校的時候向裡面一掃。嗬!花花綠綠,色彩斑斕。不像以前那樣清一色的藍白校服,我想:這幫小子,老師不來就這樣不守規定。真是成不了大氣!看看我……。
我今天居然用平時壓箱底的棕色禮服來替換每個星期五天都穿的校服!
數學老師來上課了,開完笑似的:「同學們今天很漂亮啊!」底下「嘩」的一聲炸開了「終於等到今天了」「老師,你讓你班的學生可以不穿校服,今天該我們了!」……數學老師笑了笑便說:「步入正題吧。」老師這才開始講課。
這節是英語課,英語老師說:「同學們今天很漂亮啊。」底下沒有一個敢出聲的。英語老師對我說:「紳士,今天穿禮服來了,晚上要參加舞會呀?這么正式,我看看穿沒穿皮鞋呀。組織委員也不穿校服了?」我被冷嘲熱諷一番後老師把話題又傳向別人。「曲傳豐,穿的很休閑呀!背靠背上衣配牛仔褲,上美國加州打高爾夫呀。是不是阿諾來迎接你這具有叛逆心理的數學王子?」「嗬,徐磊你這火箭十一號的隊服是姚明的吧,是不是真的?假的就不用來臭顯擺了。」「孫暢,還有你……」
第二天所有的又變成清一色的了,我曾看過一則漫畫,大概的意思是一個老師捏出許多一模一樣的小泥人。隱含的意思可能是說現在的老師正在抹殺學生的個性。沒想到和我們班竟是驚人的相似!
唉,以後還是乖乖的穿上校服吧!
自己改動改動,符合一下你們學校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