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位中學生在自己班裡就校服問題進行了調查,下面是對部分學生調查結果的統計表。請參照該表寫一篇題為「
Recently a student has done a survery about our school unfotaion in class 60persent of the students enjoy wearing school .they think it is cool.to wear school unfortion and they color is great it is a symbool of..students
it is .clean and everyone is equal.when wearing a..unfortaion
B. 如何用EXCEL統計各班在全年級前50名,100名中所佔的人數
假設圖中是A列至D列的數據,從第一行開始的,有1000行 則E2單元格開始寫入各個班的班級號 F2單元格寫入公式,統計進前10名的人數 =SUMPRODUCT((C$2:C$1000=E2)*(B$2:B$1000<11) G2單元格寫入公式,統計進前100名的人數 =SUMPRODUCT((C$2:C$1000=E2)*(B$2:B$1000<101) 下拉填充公式
C. 如何用三維餅狀圖製作校服型號統計表,並使每個餅塊上顯示該型號的統計數值
1.首先,以下圖為例,需要根據A1:B7單元格區域製作餅圖並在餅圖上顯示相關數據。
D. 服飾的數據統計表一般要怎樣做
服裝表:
服裝id、服裝名稱、服裝價格、。。。根據你的需求來定;
銷售表:
id(自動增長,相當於流水號)、服裝id(關聯上面的服裝表)、銷售價格(看你是不是給標價打折扣,如果不打折扣就不需要這個欄位)、銷售數量、銷售時間、銷售員id(如果你是多個營業員,就需要再建個營業員表,如果是只有一個人經營或者你主管只找幫忙的店員不區分操作員的話就不需要這個欄位)、還有其他你關心的東西。。。
E. 關於SQL查詢,有學生和班級兩張表。查詢班級人數大於50的班級的所有信息
SELECT
班級.ID
FROM
班級, 學生
WHERE
班級.ID = 學生.所屬班級ID
GROUP BY
班級.ID
HAVING
COUNT(學生.ID) > 50
上面的SQL, 只獲取班級人數大於50的班級的 ID
如果要班級的所有信息
SELECT
*
FROM
班級
WHERE
班級.ID IN
(
SELECT
班級.ID
FROM
班級, 學生
WHERE
班級.ID = 學生.所屬班級ID
GROUP BY
班級.ID
HAVING
COUNT(學生.ID) > 50
)
F. SQL語言 統計各系的班級數,要求顯示系部的名稱,班級數量,結果按班級數的降序排列.
select系名,count(班級)as班級數量
from表
groupby系名
orderbycount(班級)desc
是要這樣的?
G. SQL語句統計班級人數,班級表+學生表
SELECT 班級名稱,COUNT(學號) 人數
FROM 班級表 LEFT JOIN 學生表 ON 班級表.班級編號=學生表.班級
GROUP BY 班級名稱
H. EXCEL 學生類型統計,統計每個班級各種類型的人數
首先說明:以下公式均為數組公式,在輸入公式後,不得直接回車結束,必須同時按Ctrl+Shift+回車三鍵結束。
第一部分:人數統計
1、H6中的公式:
=sum(if((B:B=G6)*(E:E>=90),1,0))
2、I6中的公式:
=sum(if((B:B=G6)*(E:E<90)*(E:E>=60),1,0))
3、J6中的公式:
=sum(if((B:B=G6)*(E:E<60),1,0))
均同時按Ctrl+Shift+回車三鍵結束公式。然後選中上述三格,向下填充公式
第二部分:人員類型統計
1、H14中的公式
=sum(if((B:B=G14)*(D:D=$H$13),1,0))
2、I14中的公式:
=sum(if((B:B=G14)*(D:D=$I$13),1,0))
3、J14中的公式
=sum(if((B:B=G14)*(D:D=$J$13),1,0))
均同時按Ctrl+Shift+回車三鍵結束公式。然後選中上述三格,向下填充公式
I. 數據收集整理分析表格,什麼最多,什麼最少,一共有什麼等
教學目標:
1、體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
2、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根據統計表的數據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及解決策略。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過程,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統計問題的方法。
教法:
談話、指導相結合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情境問題的探討,師生互動,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引導提問:同學們,你們入學都要穿上我們學校的校服,你們喜歡我們校服的顏色嗎?(指名3~5個學生說一說)。
師:有的同學喜歡這個顏色,有的同學不喜歡,如果我們學校要給一年級的新生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請你們當參謀,給服裝廠建議下該選哪種顏色合適。
(指名學生回答,並說明理由。)
教師引導:張三喜歡紅色,學校就決定將校服做成紅色的,怎麼樣?你有什麼意見?
教師小結:你們剛才說的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顏色,不能代表學校大多數同學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同學喜歡的呢?(學生可能回答,調查全校學生喜歡的顏色。)
教師追問:如果我們現在要馬上把信息反饋給服裝廠,你覺得調查全校的學生這個方法怎麼樣?(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全校學生那麼多,要調查全校的學生,范圍太廣了,我們可以先在班級里調查,通過班級中的數據作為代表,找出大多數同學喜歡的顏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數學生喜歡的顏色。那這節課就以我們班級為單位,在班級中進行調查統計,看看在這四種顏色中,大多數同學最喜歡哪種顏色。
二、互動新授
1、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1)教師提問:剛才我們確定了要在班級里進行調查,我們班級的人數也不少,應該怎樣調查呢?你有什麼好的辦法?(指名學生回答。)
學生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2)出示統計表。
顏色
紅色
黃色
藍色
白色
人數
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完成這張統計表呢?
(3)學生說出各種不同的方法。(學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在紙張上、舉手、小調查等。每人報喜歡的顏色,我們在自己的表中做記號,如畫「正」;舉手錶示自己在哪一個范圍的,老師數一下,再把結果填在表中……)
(4)教師提問:你認為以上各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最方便?
師:在這些方法里,舉手錶示是比較簡便的方法,現在由老師發布指令,每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最喜歡哪種顏色就舉手錶示。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
師生活動,教師說顏色,學生舉手,教師數人數,學生填表格。
2、從這張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知道些什麼?(讓學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發現。)
(1)師:從統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把每種顏色喜歡的人數加起來,如果與全班人數不相符,說明我們在統計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
(2)師:喜歡說明顏色的人數最多,那麼這個班訂做校服,選擇該種顏色,那全校選這種顏色做校服合適嗎?為什麼?
組織學生分析表格,教師根據分析的情況加以引導,突出統計的意義。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頁「做一做」,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去哪裡春遊。
(1)要完成這張表格,你准備怎麼辦?
地點
植物園
動物園
游樂園
森林公園
河濱公園
人數
(要引導學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舉手報名,匯報填寫等)並說出統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2)採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強調數據的准確性),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的填寫」。
(3)小組內討論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歡去( )的人數最多,最喜歡去( )的人數最少。
最喜歡去植物園的右( )人。
你最喜歡去( ),喜歡去這里的同學有( )人。
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學生提問,全班進行反饋。)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小組。
(1)課件出示第1題的表格圖。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
師生活動,共同填表格。
(2)根據表格內容回答問題。
參加( )小組的人數最多,參加( )小組的人數最少。
我們班參加計算機小組的有( )人。
我喜歡( )小組,喜歡這個小組的有( )人。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舉手錶決的方式統計了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校服的顏色,最喜歡去哪裡春遊,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活動,這個方法簡便,易操作,下次我們班級調查就可以採用這種方法。
板書設計:
數據收集整理(一)
學校要給同學們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選哪種顏色合適?
紅 黃 藍 白
顏色
紅色
黃色
藍色
白色
人數
J. 用excel怎樣統計不同班級學生各科成績總
可選用以下統計方法:
1、用sumproct函數:
如,統計六年級三班的90分以上的人數(其中A列為年級,B列班級,C列為成績),公式:=sumproct((a1:a100="六年級")*(b1:b100=「三班",c1:c100>=90))
2、用countifs函數:
如上例的公式為:=countifs(a1:a100,"六年級",b1:b100,"三班",c1:c10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