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昆蟲記里的螳螂的主要生活習性
螳螂的主要生活習性:
捕食蝗蟲,有這樣一隻不知危險,無所畏懼的灰顏色的蝗蟲,朝著那隻螳螂迎面跳了過去,後者,也就是那隻螳螂,立刻表現出異常憤怒的態度,接著,反應十分迅速地做出了一種讓人感到特別詫異的姿勢,使得那隻本來什麼也不怕的小蝗蟲。
此時此刻也充滿了恐懼感,螳螂表現出來的這種奇怪的面像,我敢肯定,你從來也沒有見到過,螳螂把它的翅膀極度地張開,它的翅豎了起來,並且直立得就好像船帆一樣,翅膀豎在它的後背上,螳螂將身體的上端彎曲起來,樣子很像一根彎曲著手柄的拐杖,並且不時地上下起落著。
原文:
螳螂會發出一種聲音。那聲音特別像毒蛇噴吐氣息時發出的聲響。螳螂把自己的整個身體全都放置在後足的上面。顯然,螳螂已經擺出了一副時刻迎接挑戰的姿態。
因為,螳螂已經把身體的前半部完全都豎起來了,那對隨時准備東擋西殺的前臂也早已張了開來,露出了那種黑白相間的斑點。這樣一種姿勢,誰能說不是隨時備戰的姿勢呢?
螳螂在做出這種令誰都驚奇的姿勢之後,一動不動,眼睛瞄準螳螂的敵人,死死盯住螳螂的俘虜,准備隨時上陣,迎接激烈的戰斗。哪怕那隻蝗蟲輕輕地、稍微移動一點位置,螳螂都會馬上轉動一下螳螂的頭,目光始終不離開蝗蟲。
螳螂這種死死的盯人戰術,其目的是很明顯的,主要就是利用對方的懼怕心理,再繼續把更大的驚恐納入這個不久以後就將成為犧牲者的對手心靈深處,造成"火上加油"的效果,給對手施加更重的壓力。
螳螂希望在戰斗未打響之前,就能讓面前的敵人因恐懼心理而陷於不利地位,達到使其不戰自敗的目的。因此,螳螂現在需要虛張聲勢一番,假裝什麼兇猛的怪物的架勢,利用,和面前的敵人進行周旋。螳螂真是個心理專家啊!
看起來,螳螂的這個精心安排設計的作戰計劃是完全成功的。那個開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蝗蟲果然中了螳螂的妙計,真的是把螳螂當成什麼兇猛的怪物了。
當蝗蟲看到螳螂的這副奇怪的樣子以後,當時就有些嚇呆了,緊緊地注視著面前的這個怪里怪氣的傢伙,一動也不動,在沒有弄清來者是誰之前,螳螂是不敢輕易地向對方發起什麼攻勢的。
這樣一來,一向擅於蹦來跳去的蝗蟲,現在,竟然一下子不知所措了,甚至連馬上跳起來逃跑也想不起來了。已經慌了神兒的蝗蟲,完全把"三十六計,"這一招兒忘到腦後去了。
可憐的小蝗蟲害怕極了,怯生生地伏在原地,不敢發出半點聲響。生怕稍不留神,便會命喪黃泉,在螳螂最害怕的時候,螳螂甚至莫明其妙地向前移動,靠近了螳螂。螳螂居然如此地恐慌,到了自己要去送死的地步。看來螳螂的是完全成功了。
作者簡介:
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文學家。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他用水彩繪畫的700多幅真菌圖,深受普羅旺斯詩人米斯特拉爾的贊賞及喜愛。他也為漂染業作出貢獻,曾獲得三項有關茜素的專利權。
1857年,他發表了《節腹泥蜂習性觀察記》,這篇論文修正了當時昆蟲學祖師萊昂·杜福爾的錯誤觀點,由此贏得了法蘭西研究院的贊譽,被授予實驗生理學獎。這期間,法布爾還將精力投入到對天然染色劑茜草或茜素的研究中去,當時法國士兵軍褲上的紅色,便來自於茜草的粉末。
Ⅱ 螳螂善於利用心理戰術制服敵人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螳螂善於利用心理戰術制服敵人,這句話運用了擬人修辭手法。
Ⅲ 昆蟲記 螳螂的資料
螳螂(mantis)亦稱刀螂,無脊椎動物。屬於昆蟲綱、有翅亞綱、螳螂科,是一種中至大型昆蟲,頭三角形且活動自如,復眼大而明亮;觸角細長;頸可自由轉動。前足腿節和脛節有利刺,脛節鐮刀狀,常向腿節折疊,形成可以捕捉獵物的前足;前翅皮質,為覆翅,缺前緣域,後翅膜質,臀域發達,扇狀,休息時疊於背上;腹部肥大。除極地外,廣布世界各地,尤以熱帶地區種類最為豐富。世界已知1585種左右。中國已知約51種。其中,南大刀螂、北大刀螂、 廣斧螂、中華大刀螂、歐洲螳螂、綠斑小螳螂等是中國農、林、果樹和觀賞植物害蟲的重要天敵。詳情: http://ke..com/view/28378.htm
Ⅳ 在昆蟲記作者的筆下螳螂會採用( )的戰術制服敵人作者稱贊它真是個( )
動感光波!!!!
Ⅳ 《昆蟲記》中什麼動物善於利用「心理戰術」克服敵人
螳螂善於利用「心理戰術」制服敵人
Ⅵ 《昆蟲記》螳螂的習性。
有銅絲的地方和有沙子的地方
Ⅶ 在作者的筆下,我們可以了解到蟋蟀善於建造巢穴,管理家務,螳螂善於利用心理戰術制服敵人(
蟬在地下「潛伏」四年才能鑽出地面,在陽光下歌唱五個星期;
蟋蟀善於建造巢穴,管理家務;
蜘蛛在捕獲食物、編織羅網方面具有才能,
人類用三角尺和圓規也未必能畫出那麼出那麼准確的網;
螳螂善於用「心理戰術」制服敵人,是對方驚慌失措……
Ⅷ 昆蟲記之螳螂閱讀答案
1,本文細致地描繪了螳螂利用心理戰術撲食的過程。
2,螳螂主要利用心理戰術戰勝蝗蟲:先以「驚奇的姿勢」、可怕的聲音威脅對方,再用「死死盯人的戰術」震懾對方,最後用它的武器制服對方。
3,螳螂作出奇特的動作,發出可怕的聲音,是為了虛張聲勢,利用對方的恐懼心理而戰勝它,而小蝗蟲正好中計,在螳螂面前不知所措而命喪黃泉。
4,因此,螳螂現在需要虛張聲勢一番,假裝什麼兇猛的怪物的架勢,利用心理戰術,和面前的敵人進行周旋。螳螂真是個心理專家啊!
這個殘暴的魔鬼勝利者便開始咀嚼它的戰利品了。它肯定是會感到十分得意的。就這樣,
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地對待敵人,是螳螂永不改變的信條。
5,要做生活的強者;危險時不懼怕,不慌亂; 不要被別人的虛張聲勢所迷惑而嚇倒等等。
Ⅸ 《昆蟲記》螳螂善於利用「_________」制服敵人。
心理戰術好像是
Ⅹ 昆蟲記中螳螂的妙計是什麼
1. 以動作威脅對方的心理:一隻不知危險、無所畏懼的灰顏色的蝗蟲,朝著那隻螳螂迎面跳了過去。後者,也就是那隻螳螂,立刻表現出異常憤怒的態度,接著,反應十分迅速地做出了一種讓人感到特別詫異的姿勢
2. 以外型及聲音威脅對方的心理:螳螂把它的翅膀極度地張開,它的翅豎了起來,並且直立得就好像船帆一樣。翅膀豎在它的後背上,螳螂將身體的上端彎曲起來,樣子很像一根彎曲著手柄的拐杖,並且不時地上下起落著。不光是動作奇特,與此同時,它還會發出一種聲音。那聲音特別像毒蛇噴吐氣息時發出的聲響。螳螂把自己的整個身體全都放置在後足的上面。顯然,它已經擺出了一副時刻迎接挑戰的姿態。
3. 以眼神威脅對方使其產生恐懼心理:螳螂在做出這種令誰都驚奇的姿勢之後,一動不動,眼睛瞄準它的敵人,死死盯住它的俘虜,准備隨時上陣,迎接激烈的戰斗。哪怕那隻蝗蟲輕輕地、稍微移動一點位置,螳螂都會馬上轉動一下它的頭,目光始終不離開蝗蟲。螳螂這種死死的盯人戰術,其目的是很明顯的,主要就是利用對方的懼怕心理,再繼續把更大的驚恐納入這個不久以後就將成為犧牲者的對手心靈深處,造成"火上加油"的效果,給對手施加更重的壓力。螳螂希望在戰斗未打響之前,就能讓面前的敵人因恐懼心理而陷於不利地位,達到使其不戰自敗的目的。因此,螳螂現在需要虛張聲勢一番,假裝什麼兇猛的怪物的架勢,利用心理戰術,和面前的敵人進行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