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香港拔萃女書院、喇沙書院,,讀書收費如何可否申請支助
這些都是公立書院,只招收本地居民。屬於12年義務教育,不收學費。也不需要資助。 (書本校服要自己在校外購買)
這些書院入學十分嚴格,都是從小到大的成績考評拔尖才有機會就讀。每年招收的都是本地最拔尖的學生或者從其附屬小學直升的。你是入不到的,所以問來沒什麼意義。
2. 香港聖羅薩中學和香港喇撒中學哪個好
香港聖羅薩中學,該是指"聖羅撒書院"(St. Rose of Lima's College),是一所位於香港沙田愉翠苑的英文中學(男女校),是由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會在1948年創立,與澳門聖羅撒女子中學為姊妹學校。前址位於九龍基堤道4號,1999年搬到現址,為區內一所第一組別(Band 1)的著名英文中學。無論幼稚園,小學,中學夏季校服均是穿著白鞋,是該校的特色。聖羅撒幼稚園、學校和書院的學生都稱之"Rosian"。學校非常注重學生英語能力,故中一至中三必須修讀英語文學。是香港學校較少出現的科目。
香港喇撒中學,該指喇沙書院(La Salle College)是香港一所位於九龍城區的男子天主教中學,由喇沙會修士於1932年創立,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補助學校之一。現在校長是唐煥星。喇沙書院被視為香港傳統名校之一,各項成績均甚為優異。1993年,喇沙書院出產了全港第一個文科十優生。2007年香港中學會考中,有三名喇沙書院的學生取得十優(八優及兩個5*),三人取得九優,另六人取得八優的成績,全校共取得472個優(包括中文及英文科的最高等第5*)。全校共有三十六人取得參加優先錄取計劃(Early Admission Scheme)的資格。在2008年香港中學會考中,有四名喇沙書院的學生取得十優(八優及兩個5*),連續兩年成為該年全港之冠。
3. 聖若瑟英文中學的校服及指定服飾
·夏天—白色短袖襯衫(袋口須縫上校徽布章);白色長褲
·冬天—白色短袖襯衫(袋口須縫上校徽布章);灰色長褲;深藍色校褸(袋口須縫上校徽綉章) ·設計與直屬小學類似,為金、藍兩色斜條紋,金色條紋綉上白合花及「SJ」字樣。
·舊生會分別設計兩款以藍色與棗紅色,綉有「SJ」盾征圖案,供中五及中七畢業生購買作為紀念品。後來,由於部分畢業生留校升讀預科,校方亦容許他們配帶該款領帶,此俗成慣例造成中六班學生的領帶未為統一。後來有家長認為領帶二分不當,校方因此接納建議,以藍色的舊生會領帶作為高年級學生配帶的指定領帶。此舉效法自喇沙書院。 ·1996年以前,夏天體育制服為印有校徽的汗衣,冬天則為印有校徽的白色運動夾克。
·1996年起,根據學生所屬學社的代表顏色(紅、黃、藍、綠)穿著指定的體育上衣,四社體育制服均印有黑白校徽。 §該校指定學生穿著結帶的黑色皮鞋上課,運動鞋則自由穿著。在1990年代以前,學生容許自由穿著皮鞋或波鞋上課。
§學生會曾於1997年發行一款紅白藍三色運動夾克,胸前印有「Josephian」字樣。此運動夾克雖然受到不少同學的喜愛,但校方及後明確界定此服裝不可代替正式校服。
§校內不少運動隊各自設計其指定運動服,作為參與校外比賽的指定服裝。
4. 香港喇沙書院的學校成就
喇沙書院被視為香港傳統名校之一,一向在學業和課外活動上取得優秀的成績。 喇沙書院也曾在校際文化和運動比賽中奪得無數獎項,其中勝出過聯校中文辯論比賽八次,香港電腦奧林匹克競賽學校大獎冠軍四次,都是學界的紀錄。喇沙書院的學生也踴躍參加演說、戲劇、音樂等文化演出和比賽。
運動方面,喇沙書院於1993-1994、2003-2004及2004-2005年曾包辦甲、乙、丙三個年齡組別的九龍區校際羽毛球比賽冠軍,即大滿貫。在田徑(1950-1951年獲大滿貫、1985-1989年連續五年總冠軍)、羽毛球、籃球、越野跑、劍擊、足球(1947-1949年、1972-1973年、1987-1989年獲九龍區大滿貫、1982-1990年連續九年總冠軍)、曲棍球、壁球、壘球、游泳、乒乓球、網球、排球(1985-1986年獲九龍區大滿貫)等體育項目的校際競賽中,喇沙書院也奪得或曾經奪得總冠軍。其中,乒乓球校隊於2001年起至今都是總冠軍。
奧米加玫瑰碗及後繼的中銀香港紫荊杯是頒授予在香港及九龍區參與特定體育項目整體成績最好的中學的獎項。喇沙書院曾奪得上述獎項共25次(1974-1991年,1993-1994年,1999-2006年),是學界體壇保持的最高紀錄。
2002年2日3日,1932位學生及舊生於喇沙書院田徑場上進行「大環抱」,打破了最多人同一時間擁抱的紀錄,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的其中一項--「環抱一家親」。該紀錄保持至2004年被打破。傳統喇沙書院非常重視自己的傳統,這些傳統因著學校的歷史、宗教等因素、歷任校長和舊生的言行積累。學生和舊生的成就為學校帶來光榮,加上不少舊生曾經返回書院任教,也為發揚傳統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舊生領帶
中六的學生可以打一條綉滿校徽圖案的領帶,這條領帶被稱為「舊生呔」,和一般紅、白、黑斜線相間的校服領帶不同。
打氣支持
在大型的校際運動比賽中,特別是每年三月於灣仔舉行的校際田徑總決賽,某些年級的學生不用上課,改為到灣仔組成龐大的支持團隊。學生由學生會內閣成員率領叫喊口號,又大唱校歌和其它鼓勵歌曲,揮動校旗,以鼓舞田徑隊的士氣。很多學生和舊生都耳熟能詳的口號包括「La Salle Spirit: never say die」和「Be calm and do your best; that's all La Salle requests」。
學生會又會設計各式各樣的橫幅、傳單和貼紙,到處展示和分派。
祈禱活動
學生保留祈禱的傳統。每個上課天,學生都要祈禱三次,分別於上課前、小息後和午飯後。禱告由班主任或信仰天主教的同學(通常是值日生)帶領,頌念天主經或聖母經等經文,並加上喇沙會學生特有的一段:
領:Saint John Baptist de La Salle, (聖若翰喇沙,)
答:Pray for us; (為我等祈;)
領:Live Jesus in our hearts, (耶穌活在我們心中,)
答:Forever! (直到永遠。)
這二頌二答,是差不多所有喇沙會中學的學生和舊生都知道的,也出現在他們聚會中
5. 香港中學(喇沙書院和拔萃男書院)
Q1.四社名稱含義?不明白
Q2. 我可以告訴你 這兩家學校都很優 是全港最優秀的學校之一 無論學術和課外活動都很突出 學生叄加無數公開比賽 運動、音樂、學術等種種都有 而且比賽成績不錯的
升學方面 基本上90%以上的學生升大學是沒問題的 每年都有會考十優狀元 不過也有很多學生選擇出國留學 因為學校在九龍塘區 是高尚住宅區 很多學生家庭都挺富裕 所以課外活動和升學的費用是沒問題的 相對來講路也比較好走
要注意的是男拔是直資中學 IB課程 跟傳統中學像喇沙這些名校有點差別
如果你一定要選的話 個人覺得拔萃男書院比較好 沒什麽具體理由 因為認識那裡的畢業生 感覺挺好
Q3. 他們音樂的確很好 叄加很多國際性比賽 體育也好 但比較的話 沒有音樂方面強
6. 法政3裡面徐子珊飾演的madam是女喇叭學校畢業的 貌似是很厲害的學校 是哪所學校啊
女喇拔,男喇拔——香港拔萃女書院、喇沙男書院。是公立書院,只招收本地居民。屬於12年義務教育,不收學費。也不需要資助。 (書本校服要自己在校外購買)
這些書院入學十分嚴格,都是從小到大的成績考評拔尖才有機會就讀。每年招收的都是本地最拔尖的學生或者從其附屬小學直升的。
7. 喇沙書院的校內組織
喇沙書院舊生會 (LSCOBA) 由世界各地的喇沙書院舊生所組成。舊生來自社會各個階層,是支持學校的重大力量。多年來,舊生會多次為學校籌集經費,用以改善校園環境,並以喇沙書院為中心,搭建了一個寬闊的人才網路。透過他們與學生的不斷交流,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至2005年為止,舊生會會員人數達到5236人。
喇沙書院學生會 (LSCSA) 由學校的所有學生所組成。內閣成員 (EX-CO) 由二年級或以上的學生以一人一票的方式選出。學生會由六個部門組成:
·Class Representative Board, CRB(班代表部,負責代表學生會與學生溝通,照顧學生福利及籌辦聖誕舞會)
·Clubs Coordinating Board, CCB(會社統籌部,負責監察校內各個學會及籌辦大部分學生會的大型活動)
·Discipline Board, DB(紀律部,負責協助訓導主任維持學生紀律)
·Publications Board, PB(印務部,負責出版校報 The Lasallite)
·The Secretariat, SEC(秘書處,負責學生會各項活動的場地布置,製作橫幅、活動海報及設計學生會產品如領帶夾、風褸、T-shirt、電話繩、75周年月歷文件夾等)
·Financial Committee(負責制訂年度預算及處理學生會的各項收入和支出)
學生會每年都舉辦各項大小不同的活動,當中包括聖誕舞會 (Christmas Ball) 及天才表演 (Talent Quest)。
另外,一些學生廣為使用的設施,也設有自治組織,如圖書館部、資訊科技部等,負責維護設施和為學生提供協助。不少自治組織有很高的決策權,教師只擔任顧問角色。
學生會和自治組織的成員都在領帶上佩有特定的徽章。
由於學校的設施遠多於香港一般標准中學,香港政府並不為維護這些設施提供額外資助。為了維修及更新這些設施,校方常常要籌措大量資金。有鑒於此,法蘭西斯修士 (Brother Francis O'Rourke) 和舊生於1992年成立了喇沙基金會,協助校方處理有關資助設施維護的問題。首位非修士校長一直以來,學校的校長都由喇沙會修士擔任。在香港修改了相關的教育法例之後,中學校長必須於六十歲卸任。然而,近年喇沙會的修士多被派往發展中地區協助當地的教學工作,導致已發展地區,如香港,缺少適合擔任校長的年輕修士。2004年,年屆退休之齡的譚瑪士修士卸任後,校長一職由學校舊生劉煒堅博士出任。學生和舊生對校方安排非神職人員擔任校長反應不一。劉煒堅博士於2006年6月27日於學校網站上,宣布因私人理由辭去校長一職,由2006年8月31日起生效。校長一職由當時其中一位副校長王仁傑先生署任。王仁傑先生於2007年3月16日正式被委任為校長。歷任校長Rev. Bro. Aimar Sauron, FSC (1932-1945) Rev. Bro. Cassian Brigant, OBE, FSC (1945-1947) Rev. Bro. Patrick Toner, FSC (1947-1956) Rev. Bro. Felix Sheehan, FSC (1956-1966) Rev. Bro. Casimir Husarik, FSC (1966-1971) Rev. Bro. Raphael Egan, FSC (1971-1984) Rev. Bro. Alphonsus Chee, FSC (1984-1990) Rev. Bro. Francis O'Rourke, FSC (1990-1998) Rev. Bro. Patrick Tierney, FSC (1998-2000) Rev. Bro. Thomas Lavin, FSC (2000-2004) Dr Paul Lau Wai-keen (劉煒堅博士)(2004-2006) Mr Wong Yen-kit (王仁傑先生)(2006-2010) Bro. Steve Hogan ( 賀敬修士 ) (2010-)
8. 喇拔的介紹
女喇拔,男喇拔——香港拔萃女書院、喇沙男書院,都是公立書院,只招收本地居民。屬於香港12年義務教育,不收學費。也不需要資助。但是,書本和校服要學生自己在校外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