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明代戶籍管理制度怎麼做的
具體做法有:開展戶口調查?推舉戶帖制度?制定賦役黃冊?劃分黃冊種類?建立里甲制度?發揮里甲作用等?明代人口管理制度,體現了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高度發展和自然經濟結構內部發展變化的特徵,同時這套管理制度又具有由嚴到寬?由緊到松的發展大趨向?在此之後,明朝列聖承業治國,雖然隨著形勢的變化而有增損,但其基本框架和根本原則,終明之世並沒有多少改變?
明朝建立後,面對百廢待興的局面,明太祖朱元璋首先決定開展大規模的戶口調查和登籍工作?當時的寧國府知府陳灌創立了一種戶帖形式,即在登記表中填寫每戶的田產或人口,得到了明太祖的贊賞,遂將此法推行全國各地?
戶帖登載的內容,包括戶主姓名?年齡?籍貫?應當差人數?男子成丁不成丁數?婦女大口小口數?房屋田地牲畜數等,這就使一個家庭的基本情況一目瞭然,為官府掌握人口?征調賦役提供了准確依據,同時又具有人口普查的性質?
明初實行的戶帖制度認真而嚴格,具體而詳細,使新建立的明王朝對戶口?土地有一個較准確的了解,從而能對人口進行有效管理?經過十餘年的准備,明太祖認為制訂賦役制度的條件已經具備,遂於1381年下令,全國各地郡縣編制賦役黃冊?
賦役黃冊後來又稱「明代黃冊」,是明朝為核實戶口?征調賦役而製成的戶口版籍?它以戶為單位,詳細登載鄉貫?姓名?年齡?丁口?田宅?資產?並按從事職業,劃定戶籍,主要分為民?軍?匠三大類?
『貳』 如何評價明朝時期的戶籍制度
明朝盡管廢除了四大等級制度,但卻保留了元代的賤民制度。早在朱元璋稱吳王的時候,朱元璋在攻城略地的同時,就將修建道路以及搶救戶籍文書作為兩大重要工作。朱元璋在編輯戶籍中,以「辯貴賤、正名分」為宗旨,按照職業分為:宗室戶、官紳戶、民戶(農戶、儒、醫、陰陽)、軍戶(校尉、力士、弓鋪手、軍匠)、匠戶(廚師、裁縫、馬船)、灶戶(鹽戶)、商戶、儒戶、驛戶等。除了上述人口外,還有宗室人口、蔭蔽人口、少數民族人口。隨著工商業的發達,市籍也成了新的戶籍制度~
『叄』 明朝時期,戶籍制度是怎麼樣的都有那些階級
明朝的戶籍制度是在元朝的戶籍制度上發展起來的,非常細致,而且戶籍制度非常嚴格,比如有「軍戶」、「民戶」、「陰陽戶」、「樂戶」等等。各有各的戶籍,不得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