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校服千篇一律,中小學生還必須要穿校服?
中小學生必須穿校服,似乎已經成為教育界,乃至全社會的共識,對此提出異議者少之又少。人們在提到這個問題時,討論的不是該穿不該穿,而是穿什麼樣的好。 看來,中小學生穿校服,似乎已成定論,沒有討論的必要了。依我看,這個問題遠遠沒有討論清楚。人的思維一旦形成定勢,就要僵化,對不合理的東西,也不會產生懷疑,更不可能去試圖改變它。「從來如此就是對的」,這是國人一貫的思維方式。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里就曾大聲疾呼:「從來如此,便對嗎?」這句話在現在還有振聾發聵的作用。 我想先說一個真實的笑話,看看我們某些同志的思維定勢有多麼嚴重,思想已經僵化到了何種程度。我女兒上小學的時候,某國總統夫人到校參觀,本來完全可以也應該讓學生換上自己整潔漂亮的衣服迎接客人,但不穿校服成何體統?學校規定一律穿校服迎賓。但是小學生正處在身體猛長的時期,平時活動量又大,所以很多人的校服不是太短,就是太破。怎麼辦?學校竟然叫校服太短太破的同學,統統藏到樓頂上外賓看不到的地方。剩下的同學,校服勉強看得過去的人,排在前面,其他人躲在後面。女兒當時還很小,回家講述這些情況時,笑彎了腰。一個孩子尚且看出這樣做是非常可笑的,為什麼學校的領導、老師就覺得很正常呢?如果不穿校服去迎賓,又會有什麼嚴重後果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擔心,這樣僵化的頭腦,怎麼教育出賦有活力的學生? 堅持讓學生穿校服的人認為,學生穿了校服,有助於養成集體主義精神,增加對學校的熱愛和凝聚力。這種理由完全是自欺欺人。因不滿每天穿校服而背後罵娘者有之;故意不洗不換,整天臟兮兮地進出學校者有之;畢業後,立刻將校服撕成碎片者也有之。可以說,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每天穿校服的規定是極其反感的,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已。哪裡談得上什麼培養集體榮譽感、增加凝聚力呢?冠冕堂皇的理由很好找,但實際情況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有人說,是因為校服的質量、式樣不好,學生才不愛穿。我說有這個因素,但在目前無法解決。可以請人設計更好的式樣,使用更好的面料,但價格會上去,無形中給家長增加了負擔,對貧困家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條件好的地方,學生除運動服外,還有一套式樣比較好一點的「正裝」,比如男孩為西服,女孩為套裙,或者是類似海軍服一類的制服。但穿這樣的衣服需要配套,領花、領帶、皮鞋等等一件都不能少。否則不倫不類,不如不穿。而且這樣的服裝,如果每天都穿,只有一套是不行的,至少一周要換洗一次吧?再說,上體育課怎麼辦?不換成運動服、運動鞋,恐怕不成。大部分學校恐怕還沒有供學生存放衣服的地方,更沒有更衣室。中國人現在還沒有闊到像京劇《鳳還巢》里朱千歲「脫了路衣換壽衣,脫了壽衣換便服,再脫了便服換路衣」的地步。既然來回換裝有諸多不便,所以現在學生日常穿的就是那身「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運動服,有正裝的也把正裝束之高閣,成了半年閑,一年閑,甚至幾年閑,造成極大的浪費。「講究」完全成了「將就」,我不知道這種「講究」還有什麼意義。有的學校稍微寬松一點,平時不要求穿校服,只要求周一升旗的時候穿,據說是為了表示對國旗的尊敬。全校學生穿著運動服向國旗敬禮,就是對國旗的尊重嗎?更何況中間夾雜著為數不少的短小的、肥大的、褪色的、破舊的…….我感受不出一點庄嚴肅穆的氣氛,這種場面,用「滑稽可笑」來形容倒是恰如其分。 堅持讓學生穿校服的人還有個十分動聽的理由,即可以避免學生在穿衣上互相攀比,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艱苦樸素的作風。如果艱苦樸素的作風能通過穿式樣相同的衣服毫不費力的培養起來,那真是求之不得的事,可惜這只是教師們的一廂情願。可以用來攀比的東西太多了,豈止是衣服!運動鞋、自行車、電子產品、家長的地位、金錢、汽車、洋房、別墅、甚至眼鏡、書包、各種文具都可以互相攀比,穿一樣的衣服就能解決攀比的問題嗎?作為學校、教師不去研究用正確的方式方法,通過耐心細致的工作,去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糾正學生的某些不健康的心理,卻想以這種簡單的、令人反感的做法,來替代艱苦細致的教育過程,是很可悲的。這種形式主義的做法,只能起到讓教師「眼不見,心不煩」的作用,絲毫起不到教育學生的作用。更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有些學校一邊打著培養學生艱苦奮斗精神的旗號,一邊卻在心安理得地吃著承包製作校服的廠家的回扣。學校幹部因為吃這種回扣而落馬,絕不是個別現象。培養學生艱苦樸素的措施,倒成了幹部教師腐化墮落的溫床,真是咄咄怪事。隨著反腐倡廉的不斷深入,這種現象現在是少多了,但有哪個學校敢拍著胸脯說,從給學生定製校服那天起,就從來沒得過廠家的好處?不管這些「好處」是個人貪了,還是花在其它方面了,你們敢說從沒拿過嗎?
B. 喜歡穿校服的孩子,是怎樣的
是一個懂事的孩子,是一個愛班級的學生,,,一個比較聽話的孩子,,,一個會尊師的學生
C. 幼兒園通知小朋友周一穿校服怎麼表達
親愛的家長們:為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形象,學校定於每周一穿校服......興童園服
D. 孩子穿小的校服怎麼辦
1、留給二胎備用;
2、留作孩兒學生時代紀念;
3、放在閑魚等二手市場交換或出售;
4、捐贈貧困山區學童。
E. 你們孩子的校服怎麼樣,現在小孩要天天穿校服,又皮膚嫩,想買料子好一點的,有沒有什麼推薦的
我覺得你這種想法還是最好打消因為學校嘛,他都是統一款式的,還有顏色還有。這個學校的名字都會列印在這個衣服上面,如果你私人定製的話,除非你能找到。一家做出來是一模一樣的衣服,按摩學校還是不會追究。但是這個肯定要會很多精神。你如果找得到我絕對是支持你吧。但是我覺得最好是不要這樣,因為小孩子嘛,從小還是要學會吃苦,不要把孩子太過於寵愛,只要它健康安全活潑,學習成績。怎麼說呢?當然希望每個孩子都是學習成績很好,那麼有一些孩子嘛,他調皮搗蛋,他有失手心思沒用,在學習上,我覺得有時候還是不要過於強求。
F. 孩子不愛穿校服怎麼辦
校服何時才能讓學生愛穿?
「這校服就象是袍子,褲腳堆了一落」、「洗了兩水就看不到原來的顏色」、「冬夏就一身,讓我們怎麼穿」,這是不少家長和中小學生對校服的抱怨。校服作為一種制式服裝,長期以來卻缺乏有力的行業監管,成為孩子不愛穿、家長有抱怨以及學校和企業間的自主行為,那麼,什麼樣的校服才能皆大歡喜呢?
沒有規矩出問題
2005年1月,中小學校服製作引起了青海省政協委員的高度關注,一份《關於加強管理中小學校服製作的建議》的提案在政協青海省九屆三次會議上備受關注。
這個提案指出,近年來中小學普遍給學生製作校服,有些學校還規定開學後周一至周五學生必須穿校服上課,此舉為規范學生行為,防止學生的攀比心理,增強集體主義觀念和開展集體活動是很有益處的,但目前中小學校服從設計、製作、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多問題:
提出提案的青海省政協委員劉海玲介紹,目前國家教育部門沒有製作校服的行業標准。各校的校服在衣料、款式、顏色、型號上雜亂無章,大部分校服衣料還選用尼龍、錦綸、絛蓋棉等現已不再用做服裝面料的材料,在製作過程中存在用二胺調工業油漆印製校服和圖案,用具有嚴重污染的「化學漿」掛漿等現象,衣服原料和配料都有甲醛超標的問題,嚴重威脅著少年兒童的身體健康。用這種材料製作的校服,穿在身上,夏天不吸汗,冬天不保暖。有些學校嚴格要求周一至周五穿校服到校,而這些材料容易臟又不好洗,往往造成學生衣冠不整,精神面貌不振。
提案建議,教育行政部門應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盡快制訂中小學生校服製作標准,嚴格限定製作材料、款式和標準的規范;生產製作校服廠家應具有相關資質,具備有一定設計能力的,有嚴格檢測、驗收標准。同時教育行政部門應制訂中小學生校服製作、購買和穿著等方面的管理規定,在製作和購買過程中應有工商、質量檢測、監督部門參與,家長作為學生的監護人理應有知情權和表決權,嚴格限制偽劣材料和化工原料在校服製作中採用。
根據政協委員的提案和實際調查,青海省纖維局立即著手為中小學生校服立起了「規矩」。2005年10月1日,一份在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和紡織品、服裝使用標准基礎上誕生的《青海省學生服地方標准》出台並頒布實施。
青海省纖維檢驗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制定的《青海省學生服地方標准》,對中小學生校服從型號、里料、輔料、縫紉線均做了明確規定,對校服的功能和等級劃分、內在和外觀質量提出了明確要求,特別是對校服的用料安全和成分立了「規矩」,規定夏季校服面料成分應含有不少於50%的棉纖維,直接接觸皮膚的機織、針織面料每千克甲醛含量不得高於75毫克……
沒有規矩,出問題,有了規矩,問題似乎就應該解決了,可事情並不是這樣簡單……
有了規矩遭冷遇
5月23日,為規范中小學生校服製作,青海省纖維檢驗局技術人員對青海省西寧市部分教育部門負責人、中小學老師和服裝生產企業主就國家有關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和新制定實施的《青海省學生服地方標准》開展培訓,然而只有稀稀拉拉的20多人前來參加,個別人還在培訓中旁若無人地打手機。似乎中小學生的校服是個沒影的小事,犯不著興師動眾地制定標准、搞培訓。
出現「剃頭挑子一頭熱」的情況,記者了解到,這與《青海省學生服地方標准》中部分內容不具備強制性關。在這一標准中,除了纖維含量、甲醛含量、ph值、異味、染色牢度等學生校服的材質安全標準是強制性的,此外關於衣服表面起球、褲襠等主要部位接縫強力,以及水洗尺寸變化率(俗稱「縮水」)都是推薦標准,這意味著生產服裝的企業還是采購的學校都可以不參照執行。
在學生校服「規矩」遭冷遇的背後,還隱藏者著更重要的原因。
據有關媒體報道,浙江省永康市前倉鎮及周邊地區是國內最大的校服生產集散地,一套校服用料2米左右,成本是13.6元,加上其他費用,出廠價20元左右,但學校賣給學生時,少則40-50元,多則70-80元。校服的製作不但為假冒偽劣產品提供了廣闊的市場,而且「校服進校,紅包開路」已成為廣大家長關注的焦點。
一位曾在服裝加工企業工作過的學生家長告訴記者,當為孩子的校服給學校交高出成本數倍的錢時,心中很不是滋味,他們夫妻兩人都是靠打工生活,日子過得緊巴巴,百八十塊錢對他們來說不是個小數字,而且往往花了這么多錢,買回來的校服孩子也不喜歡,穿起來顯不出個精神頭。
一位教育界人士說,現在中小學製作校服和購買現在也沒有統一的管理體制,學生和家長的知情權和表決權得不到尊重,這是校服有了「規矩」卻遭冷遇的主要原因。
據記者了解,西寧市現有中小學校930多所,中小學生近30萬人,除了個別地方有中小學生校服采購管理機構外,大多是學校和企業雙方的自主行為。
有服裝生產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如果大家都能按照「規矩」辦事,有實力、講信譽的企業不怕沒錢賺,畢竟中小學生校服是個需求量龐大的市場。
青海省纖維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價錢適宜,能夠嚴格執行技術標准,中小學生校服功能性可以得到得到更好的體現,可以有明顯的夏、冬、春秋區分,而且安全性能、外觀型號都有保證,在這個基礎上,輔之以美觀大方的款式設計,「皆大歡喜」的校服是不難做到的。
正如建築工程招投標一樣,中小學生校服製作、采購不能游離於學生、家長和監管部門的視線之外,校服不僅是穿在學生身上的衣服,更代表著學校的形象,關系著學生的健康和精神面貌,與「可憐天下父母心」的家長肩上的負擔息息相關。
G. 小朋友不願意穿校服怎麼辦嫌丑
好看的校服對學校整體形象和學生心理都有益,我們家的孩子穿的是同桌的你校服,款式時尚,面料舒適,深得孩子喜歡。
H. 現在的小孩子都喜歡穿什麼樣的校服
當然是好看、好穿的校服啊,比如森馬旗下的一站式定製校服品牌Hey Junior,英倫風、運動風、沖鋒衣樣樣齊全!款式設計比自己買的都好看!不像我們80年出生的小孩,上學只能穿全國統一的面口袋校服。
I. 幼兒園的小朋友穿校服方便嗎
幼兒園的小朋友穿校服挺方便的,而且也是為了校園整潔
J. 小學生每天穿校服好不好
拜託,你是要問每天穿校服還是參加辯論會穿校服? 每天穿校服應該是規定,大概是為防止小學生在著裝上互相攀比。 辯論會上穿校服?你是辯手嗎?如果有隊友的話,至於是不是校服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統一著裝要好些,看起來像個團隊,更有整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