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卡廷事件」中德國人是怎麼會發現波蘭軍人的屍體的
卡廷公墓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對波蘭發動閃擊戰,佔領波蘭西部地區。9月17日,蘇聯從東部進入波蘭,佔領寇松線以東的全部波蘭領土,俘虜約25萬名波蘭軍隊官兵。蘇聯隨後將波蘭官兵分別關押在一些新建的戰俘營。其中的斯塔羅別利斯克、科澤利斯克和奧斯塔什科夫3個戰俘營,關押著包括9000名軍官在內的共15131名波蘭戰俘。 1943年4月13日,攻入蘇聯境內的納粹德國軍方宣布,在德軍佔領的蘇聯斯摩棱斯克市附近的卡廷森林地區發現被蘇聯軍方屠殺的波蘭軍人萬人坑。4月15日,蘇聯發表公報,對此予以斷然否認,宣稱這些波蘭戰俘在德軍入侵蘇聯之後落入德軍手中,是被德軍所殺害的。此後,蘇聯和德國均組織調查團前往卡廷進行實地調查,但都沒有取得明確的結果。戰後,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在審訊納粹德國戰犯時也迴避對卡廷事件的明確表態,從而使之成為一樁未了的迷案。 此後,波蘭方面和國際社會針對蘇聯政府的說法多次提出懷疑並展開激烈爭論,但蘇聯政府始終堅持既定的立場。1985年戈爾巴喬夫成為蘇聯黨和國家領導人之後,蘇聯和波蘭組成自由歷史學家參加的聯合委員會,對涉及此次事件的大量文件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 1990年4月13日,在波蘭總統 雅魯澤爾斯基 訪問蘇聯之際,蘇聯正式承認對卡廷事件負全部責任。 俄羅斯總理普京在卡廷紀念碑前單膝下跪 卡廷事件的基本情況是這樣的,蘇聯政府認為波蘭戰俘是一個大包袱(一方面,蘇聯在緊張的備戰中為其要消耗寶貴的人力和物力;另一方面,波蘭戰俘可能隨時反抗蘇軍的監禁),遂決定先處理掉波蘭戰俘中的軍官。除掉了軍官,其餘的士兵就會處於群龍無首的境地。蘇聯有關方面認為,最好的辦法是從肉體上將他們消滅掉。1940年3月5日,蘇聯內務人民委員(內務部長)貝利亞專門就對2萬余名以波蘭軍官為主的戰俘和犯人實施槍決一事寫出報告上交斯大林和聯共(布)中央審批,隨即獲得批准。 1940年4月初,處決波蘭戰俘的行動正式開始。數百名被俘的波蘭軍官被從上述三個戰俘營帶上汽車,秘密運往行刑地卡廷森林。行刑人員站在波蘭戰俘身後,用手槍對著他們的後腦開槍。掩埋之後,蘇方人員在上面鋪上了厚厚一層土。不久,第二批戰俘又被運到該地被同樣處理。直至當年5月中旬,蘇聯方面在卡廷森林共處決波蘭戰俘4421人。他們被分別埋入8個大坑,上面鋪滿松樹和白樺樹。除卡廷森林外,蘇聯方面還在斯塔羅別利斯克戰俘營槍決了3820人,奧斯塔什科夫集中營槍決了6311人,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的其他戰俘營和監獄槍決了7305人。加上卡廷森林槍決的4421人,共計21857人,其中包括約1.5萬名波蘭官兵俘虜。 [編輯本段]事件分析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7月,德軍佔領了斯摩棱斯克。1943年春,德國作戰工兵師為修復斯摩棱斯克及其附近遭到炸毀的鐵路、公路以及其他工程,把強行招募來的羅、捷、匈、波、荷、法等國的勞工,驅趕到卡廷森林裡幹活。4月13日,幾名勞工在掘地的時候,挖到一座埋著許多軍官和士兵的大墳。德軍發現這些官兵身上的軍服既不是蘇軍制服,又不是德軍制服(並且大都是在後頸處一槍致命),便找來一些納粹官員著手調查,並聲稱:經德方組織的國際委員會驗屍確定,這些穿著波蘭軍服的官兵死於1940年春,是被蘇聯人殺害的。希特勒抓住卡廷森林事件大肆宣染。柏林電台一宣布,立刻震驚了世界,在反法西斯陣營內部,蘇、波、英三國的關系頓時蒙上一層陰影。 兩天之後,蘇聯政府發表聲明說,這一暴行是德國人乾的,德國企圖嫁禍於人。4月16日,流亡倫敦的波蘭政府要求國際紅十字會前去實地調查,並要求蘇聯提出正式報告,說明流亡蘇聯的波蘭軍官的下落。波蘭政府聲明指出:我們對德國宣傳機器的謊言已習以為常,我們也知道它張揚此事所隱藏的目的。然而,鑒於德國人大量而詳盡地報道了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發現數以萬計的波蘭軍官屍體,又斷言這些軍官系蘇聯當局在1940年春殺害,我們認為有必要由權威的國際機構對這些「萬人冢」進行調查,並對所傳的事件進行核實。 4月21日,斯大林通知丘吉爾和羅斯福,他准備與西科爾斯基總理的波蘭流亡政府絕交,因為這個政權聽信法西斯的誹謗。丘吉爾和羅斯福呼籲斯大林不要這樣,希望他維護盟國之間的團結,共同對敵。丘吉爾認為,即使波蘭政府愚蠢到聽信德國的指控,但盟國之間沒有時間爭吵,我們必須打敗希特勒。但是,4月25日,蘇聯還是宣布與波蘭政府斷交。 1943年10月初,蘇聯紅軍解放了斯摩棱斯克州。蘇聯政府成立了「德國法西斯侵略者在卡廷森林槍殺被俘波蘭軍官事件確認和調查特別委員會」,針對德國1943年4月13日聲明,組織了一個「反調查」,邀請了西方記者數十人,由向導帶領對卡廷森林的大墓進行了一次參觀。此舉目的是要外國報刊相信,在那裡挖掘出來的波蘭人屍體是德國人在1941年夏末秋初槍殺後掩埋的,並不象德國人先前控告的那樣,是俄國人在1940年春天乾的事。記者們被指點看了7座大墓,然後又看了蘇聯醫生正在進行的許多屍體解剖,醫生把一塊塊腦、肝、臟等放在餐碟里展示,並大聲說機體組織很新鮮,意思是說這些是兩年前的德國人所為而不是三年前的俄國人所為。美駐蘇大使哈里曼的女兒、戰時情報處工作人員凱思林是這個記者行列中的一員,她寫道:俄國人從波蘭死者的口袋裡掏出來的文件中,發現一份日期是1941年夏的信件,這倒是個極好的證據,但是,也有許多不一致的地方,例如有些死者的口袋裡有1940年3月和4月的報紙和信件,包括一份4月11日的《消息報》,這點點滴滴的證據正好與蘇聯論點相抵觸。西方記者不得對5個證人提出問題,許多證詞聽起來很流利,好象經過仔細排練似的。凱思林最後指出,總的來說,盡管有些漏洞,證據混亂和自相矛盾,俄國人的論點還是有說服力的。 1945-1946年,在紐倫堡審判德國戰犯時,爭論再起。只因雙方都拿不出強有力的證據,此案成為二戰以來懸而未決的謎。二戰後,西方有關著述較普遍地認為,此事是蘇聯人乾的,蘇聯則堅決否認。蘇聯史著對此始終諱莫如深,竭力閃避。 [編輯本段]卡廷懸案的真相 卡廷懸案的真相,一直是波蘭人民、議會和輿論界最為敏感、激動和關心的問題。在華沙的公共墓地上專設了「卡廷公墓」。每逢節假日,前往那裡憑吊的人絡繹不絕,香火不斷,鮮花堆積如山,其盛況超過了其它所有墓地。為了滿足波蘭人民的心願,1987年4月,波蘭統一工人黨第一書記、國務委員主席雅魯澤爾斯基出訪蘇聯,和戈爾巴喬夫會談,雙方簽署了《波蘇意識形態、科學和文化領域合作宣言》,決定解決兩國關系史上的「空白點」和「懸而未決的問題」。按照這個宣言精神而成立的兩國歷史學家聯合委員會決定對卡廷事件等進行全面的調查。1987年7月11日-14日,戈爾巴喬夫訪問波蘭,兩國發表聯合聲明中對查清波蘇歷史遺留下來的「空白點」問題時強調指出「應該加快調查速度,更深入地引用可靠來源的材料,調查兩國關系史的各個方面」。 卡廷事件波蘇史學家聯合委員會波方成員、波蘭研究二戰史的著名專家沃·科瓦爾斯基教授說,據了解,1943-1944年間,就這一暴行所進行的調查工作,一共公布過3個文件:①由12國組成的國際法庭和刑事醫學專家小組的記錄報告;②德國情報機構受其外交部委託於1943年春在柏林公布的關於卡廷屠殺的文獻資料;③1944年1月24日,在莫斯科公布的關於波蘭被俘軍官被德國法西斯匪徒槍殺的專家委員會的聲明。此外,1945年以後,在國外公布過一些關於這一問題的證詞和回憶片斷等。沃·科瓦爾斯基教授指出,所有這些都缺乏波蘭方面的、全面的文件。他說,經過多次尋找,終於在倫敦的英國外交部擋案館中找到了一份非常珍貴的文件。它就是1943年6月波蘭紅十字會秘書長卡·斯卡爾仁斯基在波蘭紅十字會總部會議上的「秘密報告」。1945年6月,這個文件僅有的一份列印件,由卡·斯卡爾仁斯基委託英國駐華沙大使館臨時代辦里·漢凱伊保存。這個文件幾經周折於1946年春被存放在倫敦的外交部檔案館里。1989年2月18日,波蘭《復活》報以《來自卡廷的報告--波蘭紅十字會的秘密報告》為題,將這份文件首次公布於眾。2010年4月28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下令公開俄方掌握的卡廷事件歷史文件,其電子文本發布在俄聯邦檔案署官方網站上。這是俄方首次向公眾公開卡廷事件的相關材料。 [編輯本段]波蘭紅十字會的秘密報告 《波蘭紅十字會的秘密報告》指出,1943年4月14日,波蘭紅十字會應德國佔領當局的請求,派出一個由4名技術委員,1名總部代表.即波蘭紅十字會秘書長卡·斯台爾仁斯基組成的5人調查團,前往蘇聯的德佔區斯摩棱斯克調查波蘭軍官墳墓。4月15日,調查團到達斯摩棱斯克。當晚,德國當局提供了一份關於屠殺情況的報告,經過技術委員同當地居民進行幾周的調查,證實了這份報告中如下情節屬實:「當地鐵路工人、農民說,從1940年3月初到4月下旬,每天有2-3輛裝滿被捕的波蘭軍官的車廂偷偷地運到格涅日多夫站來,他們被汽車運往鐵絲網圍繞的區域……」。其中一位還證實說:「每天都能聽到許多喊聲和槍聲。」4月16日上午9點鍾,調查團到達卡廷,這里距離公路只有幾米遠。在墳墓之間林中的曠地上,放著被法醫檢驗過的波蘭軍官的屍體。斯卡爾仁斯基說,他仔細查看了所有的屍體,他們的傷口無例外地是用轉輪手槍子彈打的,子彈打進後腦勺從前額出來。很顯然,傷口是同一性質的,射擊的是同—個方向,所有的射擊都是用手槍.所有的軍官都是近距離站著被打死的,部分屍體被緊緊地背綁著手,這可能是他們進行過自衛和反抗。他們身著波軍軍服,佩戴著獎章、裝飾品、校級的標志,褲子和鞋這些東西都尚完好。他還特別仔細地看了兩位將軍的屍體,他們被證實是斯莫拉文斯基將軍和博哈羅維奇將軍,這從他們的將軍級鑲條的標志上可以看出。從大量的死者日記中,人們發現了大屠殺的受害者之一索爾斯基少校被殺之前的一份記錄,記錄就在索爾斯基少校的屍體旁邊,這份記錄的時間是1940年6月(「6月」與前後說法有矛盾--筆者)9日,記錄者說:「那天凌晨3時30分,一小分隊波蘭軍官被蘇軍從被關押的白俄羅斯的一個軍營科澤爾斯克帶到斯摩棱斯克,早晨5時前幾分鍾,我們被叫醒並被押上囚車,我們到了一個小樹林,看來那裡是一些別墅。在那裡,除了腰帶和鉛筆刀外,他們取走了我們的戒指和手錶,那時手錶的指針指向6時30分,他們會將我們怎麼樣?……。」大約幾分鍾之後,索爾斯基少校即遭槍殺。從屠殺時起,在路兩旁所植的松樹生長的情況可以看出,屠殺是在1940年春天,植物學家也作出同樣的判斷。關於屍體的數目,斯卡爾仁斯基認為應為4000多人。4月17日,他回到華沙,技術委員繼續留在那裡。4月18日早晨,他口頭向紅十字會總部報告了卡廷之行。報告要點包括: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卡廷,有大批已被發掘的波蘭軍官墳墓;從這些屍體傷在同一部位可以看出,這是一次大規模的集體行刑;從屍體旁找到的紙張可以斷定,屠殺的時間是在1940年3—4月間,迄今為止,只能確定少部分被害者的姓名(約150人)。波蘭紅十字會技術委員在卡廷森林自1943年4月15日工作到6月7日,法醫共檢驗了4243具屍體,其中23l具屍體被分別埋在6個大墓穴里,2位將軍被分別單獨埋著。每個墓地的面積為60×36即2160平方米。 蘇聯史學家也作了努力。他們在發掘檔案資料過程中,只發現了一份真正提到「卡廷」二字的文件,但那已是1941年6月10日,即在德軍進攻蘇聯前不久的事了。那份文件要求把一批蘇聯籍政治犯由斯摩棱斯克押送到卡廷去,而不是波蘭人,據此還不能判斷什麼。蘇聯史學家根據一批當事人的回憶錄和有關證詞所提供的線索,發掘和整理出4類檔案資料:1、蘇方接受波軍官兵的總數及變化數(包括;遣散、蘇德交換、關押在其它集中營里有案可查者、失蹤數);2、清理有關集中營的蘇方命令及押送人數檔案;3、任務完成的總結報告;4、1940年5月以後有關集中營的關押人員更新情況。有了這些檔案,真相也就大白了。這些檔案提供了如下事實: 1939年9月17日凌晨5時40分,蘇軍進攻波蘭東部領土即西白俄羅斯和西烏克蘭。18日波軍總司令雷茲·西米格威元帥向波軍發布命令說,蘇聯不是交戰國,不要抵抗。蘇波軍方經10餘小時談判,蘇軍答應,如波軍放下武器,可保證波軍官兵人身自由。當時,波蘭東部總數約為30萬人的波軍絕大多數都執行了這一命令,有一部分自動解散回家,一部分人去了立陶宛和羅馬尼亞。有130242名官兵流亡到蘇聯,這批人到了蘇聯後身份立刻變成了戰俘,失去了蘇波協議規定的人身自由,統一交給由貝利亞簽署的第0308號命令成立的內務部戰俘局。9月19日在該局統轄下成立了138個轉運站和8個分配集中營,每個集中營約集中萬名波蘭官兵。9月21日,蘇一高級將領寫信給斯大林、莫洛托夫、伏羅希洛夫,建議把波蘭蘇占區出生的普通士兵遣散國家,蘇聯最高領導同意這一建議。10月初,內務部長貝利亞簽署命令,遣散4400名士兵。與此同時,在10月3日,貝利亞下令將波軍中的憲兵、中高級軍官、下級軍官及士兵、波蘭德佔區出生人員分類分營集中管理。10月中旬,德國提出,德蘇雙方應按出生地交換各自手中的波軍官兵,蘇聯政府同意。10月24日至11月23日向德方移交42492名波軍官兵,德方則於1939年底以前向蘇方移交13757人,德方移交的人員經甄別後,大部被遣散回家。到1939年12月1日,在科澤爾集中營(卡廷森林附近)關押波軍軍官4727人,斯塔羅別爾和奧斯塔什科夫集中營關押5963名和3964名波蘭軍官和警官,三處相加,近15000人。其中以科澤爾集中營為最重要,關押將軍4名,上校24名,中校79名,少校654名,下級軍官及文職人員3000多名。此時,波蘭軍官中較為普遍的憂慮是怕蘇方將他們移交納粹德國,其中以猶太人為最。蘇聯政府則一方面通報倫敦波蘭流亡政府,聲稱蘇聯准備解散集中營,按波蘭軍官志願遣散他們,同時向波蘭軍官散發志願去向的表格;另一方面又加緊向德方移交被拘留人員。1939年11月14日成立的德蘇混合委員會,經過磋商,完成了被關押人員的互換任務。 從蘇聯檔案資料可看出,總計劃中的第二步是要消滅(或叫清理)那些反對蘇德瓜分波蘭的「骨幹」力量(慘案中的死者大都是軍官,律師。教師教授等等,這對於波蘭這個中歐小國來說的確是一群精英)。批准清理名單由戰俘局下達指令,將名單交烏克蘭內務部最後執行。從1940年3月1日開始,關押重要人員的集中營每天都收到戰俘局下發的應轉交給烏克蘭內務部的波蘭戰俘名單,每張名單包括98-100人。有時,向一個集中營下達的名單要移交300人,凡列入清理名單者均「失蹤」了,僅有3例獲得赦免,被赦免者現仍有人健在,他們的回憶錄和找到的赦免令內容完全相符。由於這幾人不屬清理之列,所以關於他們的檔案沒有銷毀。從1940年4月到5月,經內務部行刑隊槍斃的波蘭軍官兵共為15131人。其中,科澤爾營4400多人,奧斯塔什科夫營6200餘人,斯塔羅別爾營約4000人。一經處決,失蹤者的登記檔案及個人信件等物均需在戰俘局代表的直接監督下予以銷毀。到1940年6月,內務部副部長向上級報告說上述三個集中營又可以接受5000-8000名新的關押人員了。 其他波蘭官兵的命運又是怎樣的呢?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後,蘇德、蘇波關系發生了180度的轉變。7月30日,蘇聯與波蘭建交,參加反德同盟,曾在蘇聯盧比揚卡監獄呆了20多個月的波蘭弗拉齊斯拉夫·安德爾將軍於1941年9月釋放,並被委任波蘭軍總司令,在蘇聯境內組編波蘭人作戰師團,有2.5萬余名波蘭戰俘參加。這樣,13萬余名被俘官兵已知下落的有:交給德國4.2萬餘人,遣散0.4萬多人,處決1.5萬餘人,重新參軍者2.5萬餘人,共約9萬人。尚有4萬餘人未作交待,估計其中一部分經勞改後生還,另一部分仍然下落不明。 1990年4月,波蘭總統雅魯澤爾斯基訪蘇期間,蘇方向他通報了二戰初期波蘭軍官在蘇聯集中營里的死亡情況,並移交了有關的檔案資料(總共有三處屍坑,除了卡廷森林,還有加里寧,查格羅夫兩地)。此舉了結了一樁爭執長達半個世紀的國際公案。 [編輯本段]卡廷慘案歷史背景介紹 1772年5月-1795年1月 波蘭第一共和國被沙俄、普魯士與奧匈帝國三次瓜分,波蘭亡國,之後百年被外族統治 1916年11月 德國政府許諾建立「獨立的波蘭國家」 1916年12月 德、奧成立「波蘭臨時國務會議」 1917年2月 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成立蘇維埃俄國,協約國試圖通過武裝干涉之 1918年8月29日 蘇俄政府廢除以前的帝國主義條約,承認波蘭人民享有「獨立和統一的不可否認的權利」 1918年10月 一戰行將結束,德、奧趨於崩解,波蘭復國機會來臨 1918年11月 一戰結束,波蘭復國,畢蘇茨基在華沙組成聯合政府,成立波蘭共和國。當時蘇俄正在與白俄白衛軍進行內戰,得到協約國支持的畢蘇茨基希望乘此在德軍撤出後的真空地區重建大波蘭(包括波羅的海三國與烏克蘭)。 1918年12月 蘇俄也看重烏克蘭和立陶宛北的波羅的海之戰略價值,攻佔了烏克蘭、白俄與波羅的海等地,建立蘇維埃政府 1919年春 波軍進攻白俄與立陶宛 1919年2月 蘇波兩軍遭遇,戰爭開始 1919年夏 波軍突然進攻蘇俄,佔領了立陶宛、白俄及烏克蘭大部,而同時受協約國支持的白俄白衛軍佔領了頓巴斯和基輔 1919年4月底 波軍佔領立陶宛首府維爾紐斯 1919年8月10日 波軍佔領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 1919年10月 蘇俄提出談判 1919年12月 協約國承認波蘭共和國。波蘭力圖恢復1772年與俄國之邊界 1920年4月25日 波蘭白衛軍在協約國與羅馬教廷支持下,蘇波戰爭全面爆發 1920年5月8日 波軍佔領烏克蘭首府基輔,但此時波軍的戰線拉的太長,國內也已民窮財盡 1920年6月中旬 蘇俄紅軍重新佔領基輔 1920年7月 蘇俄紅軍進攻華沙,希望建立波蘭蘇維埃政府,但波蘭工人階級基礎薄弱,波蘭人民認為是蘇軍是入侵者而非解放者而群起反抗以保衛華沙(除波共) 1920年7月12日 協約國建議停火 1920年7月22日 波蘭請求停戰 1920年8月13日 蘇俄紅軍企圖突破華沙防線失敗 1920年8月16日 潰敗的波軍在協約國的幫助下重組並反攻,戰略已經失誤的蘇軍在華沙戰役中慘敗 1920年9月 反擊成功的波軍再次發起全線進攻,攻至白俄首府一線,蘇俄紅軍被俘10萬餘人;同時白俄白衛軍亦再次進攻蘇俄 1920年10月12月 蘇俄被迫與波蘭在里加簽訂停戰協定 1921年3月18日 波蘇在里加正式締結《里加條約》。波蘭獲得了西白俄羅斯和四分之一個烏克蘭以及立陶宛一部分。而在1919-1921年間,有12-13萬蘇維埃戰俘被關押在波蘭,其中的65000到70000回到了俄國,超過6000人成為了白衛軍(在波、德、羅馬尼亞和波羅的海國家),2000人成為波蘭居民並加入國籍。在 1920-1921年間,45000名被俘的紅軍戰士在波蘭被處死 1921年3月 波蘭成為議會制共和國,史即波蘭第二共和國 1926年5月 畢蘇斯基發動軍事政變,自任總理,在波蘭境內實行獨裁統治,逮捕議會中反對他的人,宣傳法西斯主義。另外,他積極和納粹德國合作,簽定了《波德互不侵犯條約》 1938年 波蘭共產黨被解散,黨的主要領導人也被害 1939年9月 二戰爆發 1939年 蘇德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和劃分勢力范圍的秘密議定書 1939年9月1日 德國突襲波蘭並佔領其大部分 1939年9月6日 波蘭政府逃離華沙 1939年9月17日 華沙保衛戰開始,同時蘇聯紅軍進入波蘭東部同時佔領西烏克蘭、西白俄 1939年9月17日 俘獲25萬波蘭軍 1939年9月18日 蘇德劃河分割波蘭 1939年9月28日 德軍攻陷華沙,波蘭亡國。 1940年3月5日 斯大林及中央批准立即處決波蘭2萬余戰犯的決議,其多為波蘭精英 1940年4月初~5月中旬 蘇軍在蘇聯斯摩棱斯克市附近的卡廷森林分批處決波蘭戰犯 1941年6月22日 德軍撕毀條約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德軍完全佔領波蘭 1942年7月30日 新成立的波蘭流亡政府與蘇聯建交 1943年4月13日 攻入蘇聯境內的納粹德國發現了萬人坑,隨即大肆渲染並邀請波蘭紅十字人員前來調查,但蘇聯極力否認 1943年10月 蘇軍解放了斯摩棱斯克市,並做了「反調查」,以誣陷是納粹德國所為 1943年底 波蘭流亡政府由於卡廷事件與蘇聯斷交 1990年4月13日 在波蘭總統雅魯澤爾斯基訪問蘇聯之際,蘇聯正式承認對卡廷事件負全部責任 2010年4月10日 波蘭總統卡欽斯基赴俄參加卡廷事件70周年紀念活動,在斯摩棱斯克「北方」軍用機場附近飛機失事身亡 2010年4月18日梅德韋傑夫說:「其中(難題)之一是卡廷悲劇,雖然我們早已給出評價。卡廷悲劇是斯大林及其手下犯下的罪行。俄政府就這一問題早有立場且沒有改變過。」 [編輯本段]相關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簡稱二戰)。1939年9月1日—1945年8月15日,以德國、義大利、日本法西斯軸心國( 及芬蘭、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4萬多億美元付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波蘭總統專機失事事件(悲劇中的悲劇) 2010年4月10日,波蘭總統萊赫·卡欽斯基赴俄羅斯參加卡廷事件70周年紀念活動,在斯摩棱斯克「北方」軍用機場附近飛機失事身亡,共有96人在事故中遇難,其中包括總統夫人以及很多波蘭高官。墜毀飛機系圖-154。為此波蘭將進行為期一周的哀悼活動。俄羅斯宣布4月12日為全國哀悼日;各國政府首腦和民眾對此次事件給予關注,並為遇難者哀悼!由俄羅斯總理普京帶領的俄羅斯團隊和波蘭團隊共同對事件立即展開調查。據找到的黑匣子分析,可以排除恐怖襲擊和飛機本身原因,大霧天氣及飛行員的操作失誤造成了這次慘劇。另外,波蘭也強調,俄羅斯人並沒有私自打開過黑匣子。
滿意請採納
2. 不少人都說希特勒 不懂軍事,請問各位希特勒的軍事才能究竟如何
阿道夫.希特勒,就本身的軍事才能本人想用八個字來概括「譽滿天下,謗滿天下」!因為他在軍事領域中所創造的輝煌很多,但是,兵家大忌也犯的不少!我從客觀的分析一下阿道夫.希特勒的軍事才能! 體現其軍事才能的幾點如下: 【1】現代機械化作戰的奠基人 給於希特勒「機械化作戰奠基人」的頭銜一點不為過,眾所周知,一戰的戰爭模式主要以塹壕戰,陣地戰為主,是傳統的線式作戰!而參加過一戰的希特勒對於這種戰法的弊端有很深的認識,所以,在其上台後,對於未來的戰爭模式的預見可以從發展的武器裝備看出,裝甲兵和航空兵得到長足的發展,尤其是對於多種兵種協同作戰有很深刻的見地,使得戰爭模式走向了立體! 【2】閃電戰的創始人之一 對於這個觀點,可能有很多行家不認可,但是,有一點可以知道,沒有希特勒,就不能有後來的閃擊戰!閃擊戰的特點:作戰的突然性,打擊的致命性和行動的快速性,從戰爭初始,希特勒就賦予了德軍這種作戰能力,由於希特勒的大力支持,才使得閃擊戰得到充足的發揮和延續,所以,希特勒的慧眼卓識發現了閃擊戰,成功的運用了閃擊戰,在軍事領域是不可磨滅的的功績 【3】帥才 軍事才能一個重要的評判標准就是是否是一個帥才,不僅自己對戰爭靈活運用,還能發現,提拔身邊的軍事天才,而希特勒就是這么一個帥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軍事三傑:古德里安,曼施坦因和隆美爾,就是在希特勒身邊成長起來的,一本《注意,坦克》讓希特勒成就了後來的德國裝甲兵之父,閃擊戰的創始人和奠基人「古德里安」!從希特勒的身邊警衛營長,變成後來叱吒風雲,令對手聞風喪膽的「沙漠之狐」隆美爾,德國頭號戰略家「曼施坦因,這一批批在希特勒的培養下起來的軍事天才,為世界軍事史書寫了傳奇! 【4】戰略的巨人 無論希特勒在後期犯下什麼樣的錯誤,毋庸置疑,他是一個戰略的軍人,在希特勒對於整個戰爭的預測和戰略部署,都是成功的,前期對法蘭西的戰爭,黃色方案的制定都有希特勒的參與,他對戰爭的敏銳和果斷的判斷力,都是一個軍事天才不可多得的! 對其軍事才能的爭議如下 【1】敦刻爾克撤退:這是希特勒自二戰開始以來,第一個飽受後人爭議的戰略性錯誤,在對法國取得決定性勝利後,德軍就像一個鉗子一樣包圍了在歐洲大陸的所有英法聯軍,於是,歷史上一個著名的大撤退上演了,40萬英法聯軍像敦刻爾克撤退,而就在隆美爾的第七裝甲師距離敦刻爾不足百公里的地方後,希特勒卻下令部隊停止前進,古德里安後來在戰爭回憶錄里寫道」他對元首這個決定「真是哭笑不得! 於是,近40萬英法聯軍從敦刻爾克逃亡英倫三島,敦刻爾克的成功撤退,直接為後來的諾曼底登陸和北非戰爭保證了兵源,其戰略意義不言而喻!但是,對於元首下令停止前進而錯失吃掉英法聯軍重兵集團歷史上眾說風雲!就本人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了解,認為原因如下:首先是德國陸軍元帥龍德施泰特元帥對其戰略的錯誤引導,他認為,在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遲早被吃掉,德軍的攻勢應該南下,進攻巴黎,進而取得法國海軍,從而為下一步進軍地中海取得寶貴時間!其次就是大家認同最多的戈林邀功,裝甲兵在法蘭西平原上的泛濫使得戈林空軍的光輝唄掩埋,所以自稱空軍可以消滅英法聯軍!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本人在細讀西線戰史的時候,發現了一個不起眼的小戰役——阿拉斯反擊,在德軍向法國西海岸移動的時候,在阿拉斯這個地方遇到了一次唯一有規模,有組織的抵抗,這使得隆美爾錯誤的估計了敵方的兵力,再者法國的勝利簡直有點太快,使得希特勒錯過了敦刻爾克! 【2】海獅計劃,希特勒在結束對法國作戰後。說過這么一句話「英國走開,把歐洲和黑暗留給我」這句話可以看出,希特勒的戰略企圖,就是對於英國,一個拿破崙都沒有真正征服過的國家,他並沒有打算短期依靠武力取得,於是就有了「海獅計劃」但是,海獅計劃的前期不確定性使得德國在英倫三島上耗費了太多的空軍,所以,也是一個失敗的代表 【3】巴巴羅薩;如果說你問,納粹德國為什麼失敗,那麼最簡潔,有效的回答我認為就是兩個字」蘇聯「,蘇聯是個大戰略,對蘇的作戰,直接影響力北非,對英,和大西洋作戰!所以,在巴巴羅薩的蘇德戰爭,才是希特勒真正飽受爭議的地方! (1)歷史上最爭議的分兵——八月南北分兵:在中央集團軍群一路上勢如破竹的輝煌戰績下,霍特的第二裝甲兵團和古德里安的第三裝甲兵團在斯摩棱斯克會合後,准備叩向莫斯科的時候,接到了元首作戰指令,中央集團軍群停止前進,霍特的第二裝甲兵團北上支援勒布元帥指揮的北方集團軍群進攻列寧格勒,而古德里安的第三裝甲兵團南下,與龍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團軍群配合打一場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圍殲戰——基輔會戰!這個決定後來歷史上褒貶不一,在列寧格勒方向並沒有取得預想的戰績,朱可夫的救火隊員使得德軍沒能踏進列寧格勒,但是在烏克蘭,基輔會戰取得大的勝利,圍殲蘇軍66萬人,幾乎吃掉了蘇西南方面軍,為進攻高加索鋪平了道路!但是,後來證明,時不我與,這個決定直接導致了莫斯科會戰的失敗,其中細節不在描述,所以,人們褒貶不一! (2)台風戰役——這就是莫斯科會戰,在德軍已經難以維持進攻的時候,希特勒不能聽取德軍統帥部的意見,堅持不許部隊回撤,導致了莫斯科會戰的失敗和損失 (3)斯大林格勒戰役——人們說,這是二次世界的轉折點,這點不假,猶豫希特勒的戰略錯誤和剛愎自用,使得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全部被俘,這也直接影響了曼施坦因的戰略計劃,使得德軍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守,蘇德戰爭的天枰開始傾斜! (4)對於蘇德戰爭錯誤的估計,希特勒對於進攻蘇聯的方針很有問題,雖然前期憑借閃電戰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但是對於後勤保養,戰略補給等認識不足,蘇聯地理的環境的樂觀估計,時間的誤差,一切導致了蘇德戰爭的失敗,致使整個二戰失敗! 總之,希特勒的軍事才能與否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希特勒為世界軍事領域做出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 以上是本人不成熟的見解,如有高見,請指教!
3. 「德國遭到波蘭突然襲擊」是怎麼回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整個20世紀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參戰,捲入戰爭的人口達20億之多。這場涉及歐、亞、非三大洲的災難共造成5120萬人死亡,經濟損失超過40000億美元……一連串的數據無一不向世人表明戰爭的慘烈!點燃這場特大戰火的,是發生在德國邊境城市格萊維茨,由納粹德國自導自演的佔領廣播電台的「丑劇」。
1932年1月,納粹黨魁希特勒在壟斷資本家代表大會上提出法西斯政綱,主張用戰爭手段奪取「生存空間」,博得了壟斷資本家的贊許。次年1月希特勒登上總理的寶座。上台後,利用英、法兩國的綏靖主義政策,他大肆推行擴張計劃。1936年重新佔領了萊茵河非軍事區;接著向西班牙派軍幫助佛朗哥的反動軍隊;1938年德軍進駐奧地利;接著又以蘇台德地區聚居著日耳曼人為由要求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割讓該地區。
在完成了這一系列的動作之後,希特勒的野心暴漲,他要主宰全歐洲、稱霸全世界,這時阻擋他野心的第一塊「攔路石」出現了,這就是波蘭。
波蘭位於歐洲東部地區,西臨德國,東與蘇聯接壤,南臨捷克斯洛伐克,北瀕波羅的海,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德國對侵略波蘭早就蓄謀已久。波蘭是當時英法歐洲諸盟國中軍事最為強大的一個。德國侵佔波蘭,不僅能在軍事上獲得大量的經濟資源和大量的戰爭儲備資源,而且能夠改善自己所處的侵略地位——東進蘇聯,波蘭可以作為德國的前進基地;西攻法國,波蘭可以作為德國的背後屏障,避免德國陷入兩線作戰。面對如此誘惑,希特勒按捺不住了。
1939年3月21日,德國向波蘭發出通牒,要求歸還前德領土,並將在「波蘭走廊」建築公路、鐵路的權利也轉讓給德國。這遭到波蘭政府的拒絕。3月31日,英國無條件向波蘭承諾,如果波蘭受到攻擊,英國和法國將給予波蘭政府全力支持。而希特勒認為,英、法不會為解救波蘭而冒險。4月1日,希特勒發表演說,警告英法、恫嚇波蘭。4月5日,他簽署了全面進攻波蘭的作戰計劃,代號為「白色方案」,最終定於9月1日發動攻擊。當德國一切部署完畢後,就只差一個發動戰爭的理由了。
早在在入侵計劃制定前,德國就作了長期的精心的輿論准備。在宣傳部長戈培爾的操縱下,德國的所有宣傳機器都「開動」起來,為發動侵略戰爭大造輿論。從1939年初開始,德國的報紙、電台、通訊社就連篇累牘地宣傳:「當心波蘭!」「華沙揚言要轟炸但澤!」「極端瘋狂的波蘭人發動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挑釁!」在新聞媒介的引導下,德國上下掀起了仇視波蘭的民族復仇浪潮。
就在反波宣傳甚囂塵上之時,希特勒秘密制定和部署了旨在進一步推波助瀾的臭名昭著的「希姆萊計劃」。這個計劃的核心內容是:由黨衛軍的秘密警察利用集中營的囚犯穿著波蘭軍服,襲擊靠近波蘭邊境的德國城市的電台站,這樣就可以指責波蘭進攻德國,為襲擊波蘭尋找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
為了把「戲」演得更加逼真,8月31日晚,希特勒在國會發表演說,他煞有介事地向波蘭提出和平建議,並通過所有的廣播電台播送了這個和平建議。
然而幾乎就在同一時間,在靠近波蘭邊境的格萊維茨,賊喊捉賊的丑劇正式上演了。一小隊身穿波蘭陸軍制服的黨衛隊人員向格萊維茨電台發動了進攻。他們一邊開槍射擊、一邊把事先麻醉過的集中營囚徒放在地上,充當電台方面被打得奄奄一息的「傷員」。並將一些身穿波蘭軍服的德國死囚當場擊斃,製造出「波蘭入侵」、「殘害德國人」的假象。收聽廣播的聽眾們聽到了槍聲和一個操波蘭嗓音的人宣布:「波蘭人民!波蘭和德國之間的戰爭快要開始了,團結起來,打倒德國人,打倒所有強迫你們進行戰爭的德國人!」事件之後,報社人士和其他有關人士被帶到現場去,以現身說法贏得輿論。接著德國所有電台都立即廣播了「德國遭到波蘭突然襲擊」的消息。
當天晚上10時,希特勒在國會發表演說,謊稱「無數的波蘭人侵入德國境內,在這些人當中,有許多波蘭正規軍攻擊了格萊維茨電台」。9月1日上午10時,希特勒又親自發表演講,聲稱「昨天夜間,波蘭正規軍已經向我國領土發起第一次進攻。從現在起,我們將以炸彈回敬炸彈。」
事實上,德國為入侵波蘭,已經進行了近半年的認真准備,至8月25日,德軍已完成了入侵行動的全部准備工作。
1939年9月1日拂曉4時45分,納粹德國的陸、海、空三軍一齊出動,從北、南、西三個方向對波蘭發動了猛攻。德軍150萬軍隊、2000架飛機實閃電般地越過邊界,波蘭的21個機場遭到毀滅性轟炸,30多個城鎮陷入一片火海,毫無准備的波蘭人民面對來自空中的死亡和戰爭恐怖,一時難以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僅僅半個月就全線崩潰了。希特勒一手挑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就以這種方式拉開了大幕。
4. 怎樣解救波蘭使館人質
1982年9月6日上午10時,4名手持機槍的波蘭恐怖分子突然闖人了瑞士首都伯爾尼的波蘭使館。他們扣押了13名人質,其中有波蘭外交官5名,其餘為他們的家屬和雇員。
事件發生後,瑞士警察立即將使館團團包圍,並封鎖了附近街道,禁止一切車輛和行人通行。傍晚後,警察又用巨大的泛光燈照亮這一區域,進行仔細的搜索,只見使館內一片寂靜,看不到驚擾、暴力景象,但是使館內時有斷續槍聲。警方推斷,這是恐怖分子在鳴槍示威,警告外面的人們不要輕舉妄動。為了人質的安全起見,一位警官陪著一個翻譯從車上走下來,手拿話筒用波蘭語向使館喊話,要求與恐怖分子對話。
不一會兒,使館一個房間緊閉的窗簾稍稍掀起一角,一個恐怖分子在窺看外面的情況。又過了一會兒,使館內傳出恐怖分子通過話筒的喊話聲。
首先,他們保證,所有人質都活著,並且不會受到傷害。接著,他們要求舉行電話記者招待會,以說明他們佔領波蘭使館扣押人質的目的。
警方答應了恐怖分子的要求,同意通過電話為他們舉行一個記者招待會。為了穩住恐怖分子,他們將所有警車後退,還撤走了部分警員。
在電話記者招待會上,恐怖分子自稱他們是「民族自由陣線家鄉軍」的成員,並聲稱該組織有成員200人,分散在歐洲各地,專門與波蘭當局為敵。他們反對波蘭當局於1981年12月31日所實施的軍事管製法,故而佔領波蘭使館扣押人質以示抗議。波蘭實施軍事管製法的主要目的是重點解決波蘭國內團結工會的罷工運動。恐怖分子為首的自稱是韋索基上校,他說波蘭的民主和人權正在受到政府的恣意踐踏,要求瑞士政府向波蘭當局轉達四項要求:解除軍事管制;釋放所有政治犯;關閉監獄;停止鎮壓波蘭人民。恐怖分子聲明,9月8日上午10時是最後期限,屆時波蘭當局如不答應以上條件,他們就將用攜帶的炸葯炸毀使館,與13名人質同歸於盡。
這一切,通過新聞媒介傳向全世界,也傳入波蘭領導人雅魯澤爾斯基的耳朵里。他感到來自國內、國際上的巨大壓力。波蘭罷工浪潮剛剛平息,社會正趨於穩定,誰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館里的13名人質若有不測,不單會遭到國內人民的責難,他自己也不能原諒自己。4名恐怖分子通過新聞界說地「鎮壓波蘭人民」,無疑又會招致西方對波蘭「人權」、「民主」問題的新的批評。但無論如何,也不能答應恐怖分子的要求,更不能向他們的妥協,任由他們逍遙法外。雅魯澤爾斯基與他的助手們緊急討論著各種營救措施,辦公室的球形吊燈一直亮到天明。最後,波蘭政府向瑞土政府提出要求,由波蘭派遣反恐怖部隊去瑞士協助營救人質。
與此同時,瑞土負責國家安全及外交事務的有關部門也在緊急商談著如何營救波蘭人質。瑞士當局分析情況,認為恐怖分子既然說得出,也可能幹得出,「炸毀使館」、「同歸於盡」並非虛張聲勢。當日晚,危急處理小組組成了,各種應急措施正在緊急研究之中。這個小組由司法和警察部長弗格勒親自指揮,其中還有高級官員20人,波蘭問題專家4人。瑞士政府從政治、外交和本國的情況考慮,拒絕了波蘭政府派反恐怖突擊隊協助行動的要求。
危急處理小組反復研究、比較著各種營救人質的措施。有人主張對恐怖分子佔領的使館實行停水停電,困住他們,再於9月7日夜間實行突襲。但這種做法很可能會傷及13名人質。最後,大家商定,首先派代表與恐怖分子談判周旋,盡量說服他們釋放人質或延長最後期限,以便做好突擊的准備,其次,在不傷及人質的情況下,採取突襲。
那麼現在需要挑選一個合適的人選同恐怖分子周旋。電腦技術人員緊張地忙碌著,屏幕上一行接一行顯示著不同文字:
「……
約·馬·包琴斯基,神甫。波蘭人,1902年生於波茲南,曾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遷居瑞士,在瑞土弗里堡大學任哲學教授,並在該大學創辦了一個東歐研究所。身體健康。
……」
危急處理小組組長弗格勒與小組成員們交換了一下眼神,會心地點點頭。
9月7日上午10時,一輛小轎車停到了波蘭使館前,一位身材高大的老人走了下來。他就是約·馬·包琴斯基神甫。這一年他已是80高齡,但仍舊頭腦清晰,身體矯健。移居瑞士後,他在弗里堡大學任哲學教授,淵博的知識和開朗正直的為人使他深受同事及學生們的歡迎。當瑞土政府向他表示,希望他能協助危急處理小組營救波蘭人質時,熱心的老人欣然同意了這一請求。
瑞士警方通過電話,向恐怖分子提出將派代表與他們面談,協商如何解決目前的問題。恐怖分子同意了這一建議,但要求包琴斯基神甫只能「一個人來」。並同意包琴斯基神甫兩次進入使館面談,一次約一小時。
此外,談判還在電話中進行著。由於包琴斯基雄辯的口才,通過談判,恐怖分子同意將最後期限推遲48小時,也就是到9月10日上午10時為止。同時,他們還同意,由瑞士警察給人質按時送飯。然後,恐怖分子分批釋放了8名人質,其中婦女5名,雇員1名,學生l名。他們還提出,他們從武官那裡繳獲了一批機密文件,內容對瑞土和波蘭兩國關系甚為重要,願意主動交出。至於剩餘的5名波蘭外交官,恐怖分子堅持扣押不放。9月8日,恐怖分子改口提出另外的條件,即要求瑞士政府交出500萬瑞土法郎,並將他們安全送出國境,而不再重申開始提出的4項政治要求。談判代表包琴斯基神甫說:「這哪裡是什麼政治條件,他們分明就是一幫匪徒。」
歷史證明,談判不宜拖得過長,因為恐怖分子是反復無常的。9月8日夜間,危急處理小組決定於次日採取突然襲擊,隨即部署了第二天的反恐怖行動。
9月9日上午10時,使館區像往日一樣平靜。10點24分,一輛警車按照常規送去兩個鋁制飯盒。這兩個飯盒都像小型手提箱一般大小,其中一盒全是食物,另一盒在食物下面暗藏著一枚結構精巧的催淚瓦斯彈,可以在遠距離遙控。兩名警察照例將兩個飯盒放在走廊的台階上,然後電話通知恐怖分子來取。兩名恐怖分子從室內走出,來取送來的飯盒。就當恐怖分子打開第二個飯盒時,守候的警察用遙控裝置將飯盒中的瓦斯彈引發。一聲巨響,閃光耀目,接著發出不帶毒氣的瓦斯煙霧。兩名恐怖分子立時被嗆得連連咳嗽,滿眼是淚。什麼也看不清楚,只顧用手捂住雙眼和鼻子,踉蹌著向使館內後退。此刻,埋伏在附近網球場灌木林中的警察一躍而起,沖了上來,不費吹灰之力,將兩名恐怖分子制服,押上了警車。
與此同時,另有35名警察頭戴紅色鋼盔,身著防彈背心,面戴防瓦斯面具,手執各式武器,一擁而上,沖上二樓。在樓上看守5名波蘭人質的另兩名恐怖分子聽到樓下的響聲,都迅速端起機槍,其中一人想拉過一名人質做自己的擋箭牌。5名人質到底是訓練有素的外交官,和恐怖分子拉扯的外交官飛起一腳,正中對方的小腹,自己翻身躍起,踢開窗子,趁其不備跳到陽台上。另4名外交官也機智地離開現場,這樣,頃刻間沖進來的突襲隊員槍口正對著的,就只是兩名恐怖分子,也就排除了誤傷和恐怖分子走投無路之下,拉他們同歸於盡的可能。兩名恐怖分子在瑞士反恐怖突擊隊員的包圍下,見到自己寡不敵眾,無可奈何地交了槍,束手就擒。
這次恐怖分子佔領使館72小時的事件就此結束。經過搜尋,警方發現,恐怖分子根本沒有攜帶炸葯,所聲稱的炸葯,不過是為了訛詐。
這次營救活動,未發一槍,未傷一人,只用了12分鍾,就制服了恐怖分子,救出了人質。瑞土當局認為這是一次全勝。
事後,司法和警察部長弗格勒向記者介紹了劫持者的身份如下:經過審訊和多方查證,並沒有「民族自由陣線家鄉軍」這個組織,作案首犯也不是什麼「韋索基上校」。此人本名叫克魯斯基,是一個有犯罪前科的在逃犯。克魯斯基等人希望能在瑞土敲詐一筆錢,然後設法居住在那裡。8月31日,他夥同另外3名波蘭人從奧地利潛人瑞士。在瑞士,他們先住在蘇黎世一家不起眼的小旅館里,並策劃了種種行動方案。最後,他們決定以抗議波蘭軍事管製法為名,闖占波蘭使館並扣押人質,然後向有關當局提出條件。幾個人都認為,他們打的旗號是順理成章的,不禁自鳴得意。9月6日清晨,4人到達伯爾尼,在使館區游盪,看到使館內並沒有任何戒備。他們在自己的車內,把隨身攜帶的機槍零件組裝好。上午10時,4人手持機槍,闖佔了波蘭使館。
瑞土當局認為,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這批人的作案抱有什麼政治動機。鑒於瑞土同波蘭兩國之間沒有引渡協定,瑞士當局決定依據瑞士法律對4名恐怖分子加以懲處。
瑞土政府把這次佔領波蘭使館並綁架人質一案的處理結果向波蘭政府做了通報。波蘭政府對瑞士反恐怖突擊隊在短時期內破獲作案分子、對他們在營救人質行動中表現出的機智與沉著果敢表示贊許,並在波蘭電視上播放了營救情況。至此,雅直澤爾斯基總統鬆了一口氣。
5. 這套波蘭的軍服叫啥
這是波蘭山地步兵的服裝 他們佩戴特殊的氈帽帽子上有老鷹的羽毛 並且他們保留著穿斗蓬的習慣 而不是普通的軍大衣
6. 如何解救波蘭使館人質
1982年9月6日上午10時,4名手持機槍的波蘭恐怖分子突然闖入了瑞士首都伯爾尼的波蘭使館。他們扣押了13名人質,其中有波蘭外交官5名,其餘為他們的家屬和雇員。
事件發生後,瑞士警察立即將使館團團包圍,並封鎖了附近街道,禁止一切車輛和行人通行。傍晚後,警察又用巨大的泛光燈照亮這一區域,進行仔細的搜索,只見使館內一片寂靜,看不到驚擾、暴力景象,但是使館內時有斷續槍聲。警方推斷,這是恐怖分子在鳴槍示威,警告外面的人們不要輕舉妄動。為了人質的安全起見,一位警官陪著一個翻譯從車上走下來,手拿話筒用波蘭語向使館喊話,要求與恐怖分子對話。
不一會兒,使館一個房間緊閉的窗簾稍稍掀起一角,一個恐怖分子在窺看外面的情況。又過了一會兒,使館內傳出恐怖分子通過話筒的喊話聲。
首先,他們保證,所有人質都活著,並且不會受到傷害。接著,他們要求舉行電話記者招待會,以說明他們佔領波蘭使館扣押人質的目的。
警方答應了恐怖分子的要求,同意通過電話為他們舉行一個記者招待會。為了穩住恐怖分子,他們將所有警車後退,還撤走了部分警員。
在電話記者招待會上,恐怖分子自稱他們是「民族自由陣線家鄉軍」的成員,並聲稱該組織有成員200人,分散在歐洲各地,專門與波蘭當局為敵。他們反對波蘭當局於1981年12月31日所實施的軍事管製法,故而佔領波蘭使館扣押人質以示抗議。波蘭實施軍事管製法的主要目的是重點解決波蘭國內團結工會的罷工運動。恐怖分子為首的自稱是韋索基上校,他說波蘭的民主和人權正在受到政府的恣意踐踏,要求瑞士政府向波蘭當局轉達四項要求:解除軍事管制;釋放所有政治犯;關閉監獄;停止鎮壓波蘭人民。恐怖分子聲明,9月8日上午10時是最後期限,屆時波蘭當局如不答應以上條件,他們就將用攜帶的炸葯炸毀使館,與13名人質同歸於盡。
這一切,通過新聞媒介傳向全世界,也傳入波蘭領導人雅魯澤爾斯基的耳朵里。他感到來自國內、國際上的巨大壓力。波蘭罷工浪潮剛剛平息,社會正趨於穩定,誰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館里的13名人質若有不測,不單會遭到國內人民的責難,他自己也不能原諒自己。4名恐怖分子通過新聞界說的「鎮壓波蘭人民」,無疑又會招致西方對波蘭「人權」、「民主」問題的新的批評。但無論如何,也不能答應恐怖分子的要求,更不能向他們的妥協,任由他們逍遙法外。雅魯澤爾斯基與他的助手們緊急討論著各種營救措施,辦公室的球形吊燈一直亮到天明。最後,波蘭政府向瑞士政府提出要求,由波蘭派遣反恐怖部隊去瑞士協助營救人質。
與此同時,瑞士負責國家安全及外交事務的有關部門也在緊急商談著如何營救波蘭人質。瑞士當局分析情況,認為恐怖分子既然說得出,也可能幹得出,「炸毀使館」、「同歸於盡」並非虛張聲勢。當日晚,危急處理小組組成了,各種應急措施正在緊急研究之中。這個小組由司法和警察部長弗格勒親自指揮,其中還有高級官員20人,波蘭問題專家4人。瑞士政府從政治、外交和本國的情況考慮,拒絕了波蘭政府派反恐怖突擊隊協助行動的要求。
危急處理小組反復研究、比較著各種營救人質的措施。有人主張對恐怖分子佔領的使館實行停水停電,困住他們,再於9月7日夜間實行突襲。但這種做法很可能會傷及13名人質。最後,大家商定,首先派代表與恐怖分子談判周旋,盡量說服他們釋放人質或延長最後期限,以便做好突擊的准備,其次,在不傷及人質的情況下,採取突襲。
那麼現在需要挑選一個合適的人選同恐怖分子周旋。電腦技術人員緊張地忙碌著,屏幕上一行接一行顯示著不同文字:
「……
約·馬·包琴斯基,神甫。波蘭人,1902年生於波茲南,曾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遷居瑞士,在瑞士弗里堡大學任哲學教授,並在該大學創辦了一個東歐研究所。身體健康。
……」
危急處理小組組長弗格勒與小組成員們交換了一下眼神,會心地點點頭。
9月7日上午10時,一輛小轎車停到了波蘭使館前,一位身材高大的老人走了下來。他就是約·馬·包琴斯基神甫。這一年他已是80高齡,但仍舊頭腦清晰,身體矯健。移居瑞士後,他在弗里堡大學任哲學教授,淵博的知識和開朗正直的為人使他深受同事及學生們的歡迎。當瑞士政府向他表示,希望他能協助危急處理小組營救波蘭人質時,熱心的老人欣然同意了這一請求。
瑞士警方通過電話,向恐怖分子提出將派代表與他們面談,協商如何解決目前的問題。恐怖分子同意了這一建議,但要求包琴斯基神甫只能「一個人來」。並同意包琴斯基神甫兩次進入使館面談,一次約一小時。
此外,談判還在電話中進行著。由於包琴斯基雄辯的口才,通過談判,恐怖分子同意將最後期限推遲48小時,也就是到9月10日上午10時為止。同時,他們還同意,由瑞士警察給人質按時送飯。然後,恐怖分子分批釋放了8名人質,其中婦女5名,雇員1名,學生l名。他們還提出,他們從武官那裡繳獲了一批機密文件,內容對瑞士和波蘭兩國關系甚為重要,願意主動交出。至於剩餘的5名波蘭外交官,恐怖分子堅持扣押不放。9月8日,恐怖分子改口提出另外的條件,即要求瑞士政府交出500萬瑞士法郎,並將他們安全送出國境,而不再重申開始提出的4項政治要求。談判代表包琴斯基神甫說:「這哪裡是什麼政治條件,他們分明就是一幫匪徒。」
歷史證明,談判不宜拖得過長,因為恐怖分子是反復無常的。9月8日夜間,危急處理小組決定於次日採取突然襲擊,隨即部署了第二天的反恐怖行動。
9月9日上午10時,使館區像往日一樣平靜。10點24分,一輛警車按照常規送去兩個鋁制飯盒。這兩個飯盒都像小型手提箱一般大小,其中一盒全是食物,另一盒在食物下面暗藏著一枚結構精巧的催淚瓦斯彈,可以在遠距離遙控。兩名警察照例將兩個飯盒放在走廊的台階上,然後電話通知恐怖分子來取。兩名恐怖分子從室內走出,來取送來的飯盒。就當恐怖分子打開第二個飯盒時,守候的警察用遙控裝置將飯盒中的瓦斯彈引發。一聲巨響,閃光耀目,接著發出不帶毒氣的瓦斯煙霧。兩名恐怖分子立時被嗆得連連咳嗽,滿眼是淚。什麼也看不清楚,只顧用手捂住雙眼和鼻子,踉蹌著向使館內後退。此刻,埋伏在附近網球場灌木林中的警察一躍而起,沖了上來,不費吹灰之力,將兩名恐怖分子制服,押上了警車。
與此同時,另有35名警察頭戴紅色鋼盔,身著防彈背心,面戴防瓦斯面具,手執各式武器,一擁而上,沖上二樓。在樓上看守5名波蘭人質的另兩名恐怖分子聽到樓下的響聲,都迅速端起機槍,其中一人想拉過一名人質做自己的擋箭牌。5名人質到底是訓練有素的外交官,和恐怖分子拉扯的外交官飛起一腳,正中對方的小腹,自己翻身躍起,踢開窗子,趁其不備跳到陽台上。另4名外交官也機智地離開現場,這樣,頃刻間沖進來的突襲隊員槍口正對著的,就只是兩名恐怖分子,也就排除了誤傷和恐怖分子走投無路之下,拉他們同歸於盡的可能。兩名恐怖分子在瑞士反恐怖突擊隊員的包圍下,見到自己寡不敵眾,無可奈何地交了槍,束手就擒。
這次恐怖分子佔領使館72小時的事件就此結束。經過搜尋,警方發現,恐怖分子根本沒有攜帶炸葯,所聲稱的炸葯,不過是為了訛詐。
這次營救活動,未發一槍,未傷一人,只用了12分鍾,就制服了恐怖分子,救出了人質。瑞士當局認為這是一次全勝。
事後,司法和警察部長弗格勒向記者介紹了劫持者的身份如下:經過審訊和多方查證,並沒有「民族自由陣線家鄉軍」這個組織,作案首犯也不是什麼「韋索基上校」。此人本名叫克魯斯基,是一個有犯罪前科的在逃犯。克魯斯基等人希望能在瑞士敲詐一筆錢,然後設法居住在那裡。8月31日,他夥同另外3名波蘭人從奧地利潛入瑞士。在瑞士,他們先住在蘇黎世一家不起眼的小旅館里,並策劃了種種行動方案。最後,他們決定以抗議波蘭軍事管製法為名,闖占波蘭使館並扣押人質,然後向有關當局提出條件。幾個人都認為,他們打的旗號是順理成章的,不禁自鳴得意。9月6日清晨,4人到達伯爾尼,在使館區游盪,看到使館內並沒有任何戒備。他們在自己的車內,把隨身攜帶的機槍零件組裝好。上午10時,4人手持機槍,闖佔了波蘭使館。
瑞士當局認為,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這批人的作案抱有什麼政治動機。鑒於瑞士同波蘭兩國之間沒有引渡協定,瑞士當局決定依據瑞士法律對4名恐怖分子加以懲處。
瑞士政府把這次佔領波蘭使館並綁架人質一案的處理結果向波蘭政府做了通報。波蘭政府對瑞士反恐怖突擊隊在短時期內破獲作案分子、對他們在營救人質行動中表現出的機智與沉著果敢表示贊許,並在波蘭電視上播放了營救情況。至此,雅直澤爾斯基總統鬆了一口氣。
7. 德國為對波蘭開戰,自導自演了一場怎樣的丑劇
1939年8月31日,德國人還在未放棄爭取英法的希望。在9月1日負責指揮德國空軍對波蘭進行大規空襲的戈林,在當天17點邀請英國大使到他的寓所喝茶,大談波蘭的罪狀以及希特勒和他自己同英國友好的願望。
8月27日,希特勒在給達拉第的復信中就巧妙地利用了法國人不願為但澤流血,不願為波蘭送命的心理,許諾德國就對法國放棄了一切領土要求。
為了使德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看起來德國對波蘭的侵略名正言順,希特勒一夥不但進行了卑鄙的宣傳,而且採取了一系列無恥的「行動」。
早在8月初,國防軍統帥部諜報局局長卡納里斯海軍上將就接到了希特勒的手令,要他發給希姆萊和海德里希150套波軍制服和若干波軍小型武器。後來他才得知,這些東西是用來製造先動手的不是德國而是波蘭的假象的道具。被選定執行這項計劃的是年輕的黨衛隊特務,名字叫阿爾弗雷德•瑞約克斯。
8月31日晚8時,這場丑劇正式開演,由穿著波蘭陸軍制服的黨衛隊人員開槍射擊,假裝對格萊維茨的德國電台的進攻,並把事先麻醉過去的集中營囚徒放在電台的門口,充當被波軍打傷的電台工作人員。這些冒牌的波蘭人攻下電台後,用波蘭語廣播了三、四分鍾的煽動性反德演說,然後開了幾槍離去。
晚上10時,希特勒在國會發表演說,胡說,「無數的波蘭人侵入德國境內,在這些人當中,有許多波蘭的正規軍攻擊了格萊維茨電台」。於是,希特勒便提出了發動戰爭的宣傳上的理由。
8. 格萊維茨事件是怎樣的
蘇德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使波蘭人震驚不已,他們下定決心奮起反抗。在歐洲,波蘭是第一個遭受閃擊戰全過程的國家。
1939年9月1日凌晨4點40分,德國空軍正式開始轟炸波蘭的空軍基地。5分鍾之後,地面部隊越過德波邊境,進入波蘭境內。同時,一艘德國戰列艦出現在清晨的薄霧中,開始轟炸位於韋斯特普拉特的波蘭要塞。
在前一天夜裡,戰爭的序幕徐徐拉開了。德國企圖為希特勒無端襲擊波蘭尋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在靠近波蘭邊界的格萊維茨,一名德國集中營里的囚犯因為對一個電台進行襲擊,遭到黨衛軍突擊隊殺害。由蓋世太保頭目賴因哈特·海德里希組織的這次行動就是一個陰謀。
8月31日夜,一小隊偽裝式波蘭軍隊的黨衛軍隊員搗毀了這個偏僻的電台,他們向空中鳴槍,並接管了電台。
1939年9月1日,德軍兩個集團軍群共160萬人大舉入侵波蘭。收聽廣播的聽眾們聽到了槍聲和一個操波蘭口音的嗓音宣布:「波蘭人民!波蘭和德國之間的戰爭快要開始了,團結起來,打倒德國人,打倒所有反對你們進行戰爭的德國人!」為了掩人耳目,這名不幸的集中營囚犯,被裝扮成一個電台工工作人員後被殺害,其屍體又被放在事發現場,以供全世界媒體報道。
第二天,希特勒就宣布德、波兩國進入戰爭狀態,其中格萊維茨事件就是他入侵的一個理由。盡管波蘭最高指揮部已於8月30日向全國人民作了總動員,但波蘭後備役人員大多還沒到位,很多部隊仍在前往前線的途中。但德國的入侵仍然讓波蘭人震驚不已。
當德國開始瘋狂進攻時,因此,德國侵略軍很快就擊垮了波蘭邊境部隊。9月1日下午晚些時候,他們就開始與波蘭前線主力軍隊正式交火。
那麼,格萊維茨事件是怎樣出籠的呢?
1939年8月22日,一群排列整齊,穿著耀眼制服的德國陸海軍的將軍在聆聽著阿道夫·希特勒的訓示。元首把他們召集到奧伯薩爾茨堡他的一個鄉村隱秘居所,簡短地下達了發動戰爭的命令。
希特勒說,波蘭將遭受集結在其邊境的150萬軍隊及數以百計的裝甲部隊的攻擊。進攻日「Y日」定為9月1日。進攻發動時刻:凌晨4:30;目標:徹底摧垮作為主權國的波蘭。
不久,德軍首腦們獲悉了希特勒突然提出的代號為「希姆萊行動」的計劃。至少希特勒認為,這一計劃將提供「一個血腥的挑釁」,向德國人民證明:是波蘭率先挑起了事端,希特勒動用國防軍是為了報復波蘭的「無禮」。
希特勒精心策劃的陰謀是由黨衛隊的頭目、精於陰謀策劃的海因里希·希姆萊一手操作的。希姆萊最信任的年輕的黨衛隊軍官阿爾弗雷德·瑙約克斯負責具體實施。
現在,瑙約克斯已做好准備製造那個令人瞠目的騙局。他在距離波蘭邊境很近的小鎮——奧潘林藏了六天。8月31日中午——離「Y日」只差一天,柏林當局突然電令消約克斯當天採取行動。
12名代號為「罐頭貨」的德國囚犯被帶出監獄,送往奧潘林,換上波蘭軍服。現在,由黨衛隊一名發誓保密的醫生給他們實施了葯物注射。
瑙約克斯和他的黨衛隊人員也穿上了波蘭軍服。晚上8點鍾,他們和那幾個被麻醉了的囚犯抵達格萊維茨電台外圍,這里距波蘭僅幾英里。
由瑙約克斯發回的電報顯示,他的隨行人員將囚犯帶到目的地,並一一將其槍殺,隨後,瑙約克斯和他的隨行人員沖進電台,向天花板連續射擊,其中一個能說一口流利波蘭語的黨衛隊員通過無線電發射器高呼挑釁性的口號。最後,黨衛隊員從那裡迅速逃離。
第二天清晨,德國報紙攝影記者和報道記者湧向格萊維茨電台。幾小時後整個第三帝國的所有出版物都登載了被「守衛電台的德國士兵」擊斃的「波蘭士兵」的照片,照片極易激起民眾的強烈義憤。這樣,元首找到了入侵波蘭的借口。
黎明時分,希特勒發動了對「波蘭侵略者」的大規模「反擊」。全副武裝的機械化部隊奉命發起了進攻。它的速度、威力與靈活在許多民族的語言中鑄造了一個新詞——閃擊戰。
9. 為了使德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看起來德國對波蘭的侵略名正言順,希特勒採取了怎樣無恥的行動
在8月初,國防軍統帥部諜報局局長卡納里斯海軍上將就接到了希特勒的手令,要他發給希姆萊和海德里希150套波軍制服和若干波軍小型武器。後來他才得知,這些東西是用來製造先動手的不是德國而是波蘭的假象的道具。被選定執行這項計劃的是年輕的黨衛隊特務,名字叫阿爾弗雷德·瑞約克斯。
8月31日晚20時,這場丑劇正式開演,由穿著波蘭陸軍制服的黨衛隊人員開槍射擊,假裝對格萊維茨的德國電台的進攻,並把事先麻醉過去的集中營囚徒放在電台的門口,充當被波軍打傷的電台工作人員。這些冒牌的波蘭人攻下電台後,用波蘭語廣播了三四分鍾的煽動性反德演說,然後開了幾槍離去。晚上22時,希特勒在國會發表演說,「無數的波蘭人侵入德國境內,在這些人當中,有許多波蘭的正規軍攻擊了格萊維茨電台。」於是,希特勒便提出了發動戰爭的宣傳上的理由。1939年9月1日4時40分,德國陸、海、空三軍一齊出動,大舉入侵波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