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小學少代會提案一篇(關於改進校服質量)
讀書,讀課外書對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事。在少代會開幕前,我想趁著這股熱潮,提些建議。
從古至今有許多名句,諸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這些都是勸人多讀書的。讀課外書可以豐富閱歷、提升見識、陶冶情操、培養人格。
然而,隨著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大批課外讀物被各式各樣的習題集取代了。孩子們離課外書也越來越遠了。即使有少許的時間,也被看電視或上網沖浪而佔領。
我們,真的要和課外書「再見」了嗎?
我個人認為,有益的課外讀物對小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是有幫助的,從課外書上可以了解到許多課本內沒有出現過的知識點,學習到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書是知識的海洋,而我是一葉小舟,自由自在的在海洋中遨遊;書是一扇大門,讓我走進知識的世界;書是一雙翅膀,使我在知識的天空中飛翔。
是書使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是書讓我找到知識世界的指南針;是書使我從中獲取精神營養,讓我在學習中慢慢成長 …… 我和書的故事永遠不會畫上休止符,只會越來越完美。因為是書改變了我!
現在的小升初考卷上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科普知識、古詩詞、名人名言、社會熱點新聞……這時,考驗我們的就不僅僅是課本上的知識了。
有的家長會認為,讀課外書就該讀作文書、古典名著、各類輔導用書,其它的書都是「亂七八糟」的。其實不然,我們可以選讀些名人傳記,如《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搖著輪椅上北大》……還有一些傾情小說,如《閃著淚光的決定》、《神奇女生祝如願》……在這些故事中學到知識、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
對於我們選讀的課外書,家長們也可以讀一讀,甚至我們可以一起討論書中的情節、書帶給我們的啟迪,讓我們從課外書中吸取更的營養。
因此,我希望家長能讓孩子多讀些有益的課外書。同時,祝願少代會順利召開!
㈡ 校服質量如何判定
校服的質量我感覺首先要看手感如何,其次就是洗了以後變化怎樣
㈢ 校服質量問題的例子
「近日,滬上媒體刊登了這樣一則也許並不引人注意的新聞:上海市質監局抽查學生校服,抽樣合格率48.78%,創5年來新低。不合格產品中,甲醛含量不合格1批,起毛起球不合格1批,纖維含量不合格3批,使用說明不合格18批。有媒體報道,有些企業被限令整改,要求自行召回不合格產品,但那些早已發放的校服似乎已經沒有辦法收回,或者說有關部門也沒有以法律法規做依據發出強制收回的要求。看來,一定還會有學生每天穿著那樣的校服上學了。」 這段材料引用的是其他媒體的報道,作為事件背景的闡述。與主題「由校服質量問題想到的」相呼應,起到了闡述,深化,烘托主題的作用。同時也提高了新聞事件的意義和價值,使消息大為生色。
第二段背景材料的使用是:「據說,歷年的上海學生服監督抽查合格率始終在80%左右,之所以學生服抽檢合格率創下近五年最低,是因為今年的抽檢首次將「使用說明」作為主要質量項目進行考核,結果只有56.1%的學生服在該項目上過關,一些學生服甚至出現一件衣服兩種標識的情況。」這是一段對比性材料,今年的抽檢結果與歷年的進行對比,突出了事實的意義,差異性對比,使讀者清晰明了作者的思想與傾向。
第三段背景材料是:「 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正在打造時尚之都,服裝是其重要的標記,如何培養一代又一代中小學生的審美品格和文化涵養,校服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因為它天天與中小學生相伴,耳濡目染,影響不可謂不大。」 這是一段說明性材料的使用,強調了上海這種國際大都市都有這樣的問題,強調了事件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有助於讀者了解事情的廣泛性,和深遠性。
以上就是本文背景材料使用的特點和作用,個人認為本篇的背景材料使用的是比較綜合立體的。在使用材料的同時提高了讀者的興趣。
報道正文
如果我們的中小學生,從小就失去了服裝的審美和文化體驗與教育,很難想像未來的前景。學生的著裝,也是代表城市形象和精神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們今天穿什麼樣的校服?我認為這其實已經是一個重要而緊迫的問題了
教育永遠是一個社會關注的對象。舉凡「校車」、「盒飯」、「學費」、「擇校」等無不成為一個個重要的話題。近日,滬上媒體刊登了這樣一則也許並不引人注意的新聞:上海市質監局抽查學生校服,抽樣合格率48.78%,創5年來新低。不合格產品中,甲醛含量不合格1批,起毛起球不合格1批,纖維含量不合格3批,使用說明不合格18批。有媒體報道,有些企業被限令整改,要求自行召回不。
㈣ 對校服的看法以及建議
1、校服是學校的象徵,但是校服的款式比較單調,仍可改進。
2、校服不能很好地體現現代中學生的精神面貌
3、校服能淡化學生的攀比心理,增強學生的團結意識
4、校服色調單一、沉悶的感覺,而且校服質量有待提高,不夠美觀。希望校服可以有所改良符合時代潮流。
中學生的校園是充滿活力和青春的氣息,無處不張顯這青春的餓、熱力,歡歌笑充斥這每一個角落,而校服——這正是表現飛揚的青春的最直觀,最生動的載體,是校園里永遠最亮眼的風景線,校服的變遷承載著每一個在少年時期的歡笑和淚水,是在記憶里永遠的光輝。
(4)關於反映校服質量情況說明擴展閱讀:
為了更好地理解中學學生對校服的看法,我們小組調查中,75%的中學生表示對校服的支持和倡導學生形成學校穿校服的習慣,20%的高中學生不滿意學校制服和校服開始提出他的意見,心靈的顏色,他們認為校服應該變得更加多彩,風格是更多。
5%的中學生反對穿校服,認為校服不美觀,質量不好,不能體現中學生的性格。從調查結果,大部分學生同意穿校服,顯示大多數學生認為校服是明智的,不再是過分強調在著名品牌,反映自己的追求時尚個性,減少競爭心理,校服使學生他們知道不再盲目跟風,盲目地追求名牌,能理解根據自己的需求,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衣服
㈤ 校服質量不合格的整改報告模板
整改報告 抬頭稱呼:整改報告的主送部門 第一段,簡述不合格情況,如:*年*月*日,在**單位組織的強制性認證檢查中,我公司**產品的抽樣檢驗中,出現**項不合格。 第二段,介紹整改措施,如:得知這一情況後,公司上下高度重視,主管副總經理召集了技術、質量相關部門,對出現不合格的原因進行了分析,並制定了措施。經分析認為,出現**不合格的原因是:1*****;2*****。針對以上情況,我公司採取以下措施:1****;2*****。 第三段,闡述整改已完畢,如需復查,則寫明申請復查,如不需現場復查,則將整改相關記錄復印件連同整改報告將主送部門。如:以上整改措施我公司自*月*日落實後,經質檢部門連續對產品實施抽樣檢驗,已無不合格項。針對**產品抽樣檢驗出現的**項不合格,本公司已整改完畢,現申請貴單位前來復查(或:現將有關整改措施及其記錄附後,請復查)。 最後,落款蓋章,簽署日期。
㈥ 對學校校服的看法1000字作文
對學校校服的看法
在世界演變的過程中,服裝隨之經歷了無數次變革和發展。從落後的原始社會人們用樹葉獸皮做的衣服,到迅速發展的今日,人們穿著各式各樣的服裝和在街上便看到服裝店內琳琅滿目的服裝。隨著社會的進步,讓人們的選擇多了,生產與消費的關系也更加密切了,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各種昂貴的品牌服裝也出現在普通老百姓身上,就連中學生也關注起服裝的外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於表現學生的個性等,但許多家長和教師對此憂心忡忡,怕中學生花費過多金錢和精力在穿著上,而影響學習質量或養成不良習慣。其中這里有社會的影響,但也包括中學生個人因素,有些中學生不滿足於校服上的價格,款式和色彩,導致了中學生對校服有了不滿感。
為了更好的了解中學生對校服的看法,我們小組進行了調查:75%的中學生表示對校服支持並倡導學生養成在校穿校服的好習慣,20%的中學生是有不滿足校服並開始提出自己對校服的看法,介意他們認為校服的顏色應該變得更加色彩斑斕,款式更加多一些。5%的中學生是反對穿校服的,認為校服不好看,質量不好,不體現中學生的性格。從上述調查的結果來看,大部分學生都是同意穿校服的,說明了大部分學生對校服的看法都是理智的,不再是過度講求名牌,體現自己的個性追求時髦的人,減少了攀比的心理,校服使中學生他們懂得了不再盲目跟風,盲目最求名牌,懂得了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己的實際情況去擇自己的衣服
經過我們這次的探究,我們總結了我們對校服的建議和看法:
1、校服是學校的象徵,但是校服的款式比較單調,仍可改進。
2、校服不能很好地體現現代中學生的精神面貌
3、校服能淡化學生的攀比心理,增強學生的團結意識
4、校服色調單一、沉悶的感覺,而且校服質量有待提高,不夠美觀。希望校服可以有所改良符合時代潮流。
中學生的校園是充滿活力和青春的氣息,無處不張顯這青春的餓、熱力,歡歌笑充斥這每一個角落,而校服——這正是表現飛揚的青春的最直觀,最生動的載體,是校園里永遠最亮眼的風景線,校服的變遷承載著每一個在少年時期的歡笑和淚水,是在記憶里永遠的光輝。
通過這次研究性學習,使我更好的了解了校服的變遷,了解了中學生對校服的看法,了解了社會對校服的看法,希望下次的校服變遷,能更好的展現出中學生特有的性格,不再沉悶,單調,能使更多人對校服有更好的感覺。
【轉】
㈦ 關於校服的議論文800字
我國90後大學生校服設計調查與研究
【摘要】進入21世紀10年代中期,各高校學生們的校服是否有必要存在,如果存在是否與以往年代校服不同,是否與國外大學生服裝有所區別;如何把握高校校服設計脈搏,這些都是本論文重點開展研究的。本文通過收集國內有關校服的資料以及採用了不同群體及在校大學生問卷的形式調查現在高校學生對自己的校服所持觀點,得出不同結論並根據這些要求進行探討高校學生服問題的研究,並通過款式色彩材料尺寸上的設計力爭表現出符合中國國情,深受90後大學生們喜歡,注重簡潔、大方、美觀的新型校服。
【關鍵詞】21世紀;大學生校服;設計研究
校服最早出現在日本。當時由於戰爭導致部分家庭生活艱難,學校為了使出身於這樣家庭的學生不會因為自己家庭困難而產生自卑感,於是規定每個學生上學的時候必須穿著相同的衣服。後來這種觀念被大多數學校所接納。
學校文化和形象的代言之一就是校服,校服是一種符號、一種標識、一種身份的象徵。校服的實施,不僅有利於教學管理的統一化、規范化,而且對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應與校園環境相協調。它在一定程度上培養我們集體凝聚力和純朴的精神。近年來,我國校服文化正在普及和發展中,但如何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校服文化,仍是一個應該多方位探討和研究的課題。
一、大學生校服現狀調查
調查過程:通過發放色卡、圖片、調查問卷完成。
1、款式設計風格調查
以中國內地與香港為例,內地多數校服款式陳舊老套,運動服式的校服設計成為「千篇一律」現象嚴重。這種單一形式的校服設計嚴重抑制了大學生們對美的追求,著裝形式上,基本上未脫離高中學習的服飾環節,產生了對學生個性的壓抑感;學生活潑好動、生氣勃勃的特性不能很好的體現。目前校服結構設計多為松垮,缺乏個性。
相比而然,香港各校服百花齊放,水手服式樣的女生校服配上百褶裙以及男襯衫西褲、五花八門的毛背心顏色配以白襪黑鞋,給人感覺新鮮朝氣。
2、體型特徵調查
根據國家標准號型系GB1335-97標准體型分類分為:Y(瘦體,胸圍腰圍差男女分別為22-17cm,24-19cm),A(正常,胸圍腰圍差男女分別為16-12cm,18-14cm),B(微胖胸圍腰圍差男女分別為11-7cm,13-9cm),C(較胖,胸圍腰圍差男女分別為11-17cm,13-9cm),D(胖體,胸圍腰圍差男女分別為6-2cm,8-4cm)。
女子體型分類特徵
男子體型分類特徵
例如:對於女子號型而言,160/84A表示身高為160㎝,凈體胸圍為84㎝,胸腰落差為18-14cm之間的屬於A型女性。
調查顯示:A/Y體型占據多數比例。不過顯示,從孩童時代到大學間,每5人中就有一個胖子的現象已經出現。
3、色彩要求
春夏校服多淺色為主,72%的人選擇了白色56%的人選擇了藍色。秋冬校服以深色為主,52%的選擇了黑色,35%的人選擇了紫色。對於校服喜歡什麼風格:
A、日系;B、韓系;C、休閑系;D、運動裝。
調查顯示:65%的同學還是喜歡運動休閑裝,30%喜歡韓系。43%的人認為春夏的服裝價位應在70-90元之間,57%的人認為應在90-120元,55%的人能接受秋冬校服價位在120-190之間。
二、90後校服設計要點
1、從款式上設計要創新。從創新思維下思考設計。校服已經成為體現本國文化的窗口,款式設計都與本地區、本國文化有機地結合。要在校服的設計中不斷加入流行元素。另外,不同地區高校校服在設計時都充分考慮我國不同地域氣候因素,可以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大學校服有較大的款式區別。
校服設計款式主要分為制服式學生裝和運動式(休閑式)學生裝,款式新穎,各系的校服顏色可不同,有個性,體現大學生的特點與活力。
2、色彩搭配要舒適。根據季節變換,穿著舒適,重視色彩和流行時尚的搭配與結合。夏季校服多以淺色為主,冬季校服以深色為主。
3、從服裝面料上設計要體現出舒適透氣、易洗耐穿原則。
4、從配件上設計考慮的因素就相應多了一些,如配件應該體現時代感,將時尚以及校園文化特色融入其中,配飾是設計的一個亮點,校標、領帶、裝飾帶被認為是校服應有的配件,Logo應結合校園特色。
5、質優價廉而耐穿原則。質優,就是服裝結構設計與工藝設計的合理性,校服加工質量校服是陪伴學生多年的服裝,但一些質地粗糙、不吸汗、起靜電的服裝面料,讓穿著者有明顯的不適感,對學生身體健康不利。此外,還有穿著不久就開線、破損等問題,甚至有被校服中的斷針扎傷的案例。
6、設計特點。90後大學生校服設計要注重加入符合校園文化及90青年人活潑、積極、向上的特點,可將時尚元素其中設計中。90後大學生是早晚都是准職業人,具有學生成人等多重特點的人群,所以在考慮其校服設計是要考慮其心理特徵、形體特徵、身份特徵及經濟承受能力,這些都是高校校服設計者充分需要考慮的。
㈧ 教育局回應家長反映學生校服質量差,你們學校的校服質量如何
一:質量教育局回應家長反映的學生校服質量差的問題,我們學校的校服質量相對來說還是不錯,雖然款式一般。
我們學校的校服因為是提供給我們學生穿,而且男女生是同一個款式,因此在顏色上是經典的藍色以及長褲長袖,雖然沒能等到夢寐以求的小裙子,但這並不妨礙我對於它的喜歡。而且因為是每一天都需要穿的,因此一般會買上2到3套,以便更換。數量不多,所以我們經常需要穿到它。所以被洗滌的頻率是相對經常,但是我們往往也要穿上個一兩年之後才會發現它會變性,例如顏色變淺變淡許多以及那些白色變得發黃,還有彈性減弱。因此我們學校的校服質量還是可以的。
㈨ 關於校服質量問題,你有什麼想要說的
從小學到高中,穿了十二年的校服,校服的質量還是很好的,陪我走過了風風雨雨,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