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因穿校服被曝光。在特殊時期,學生穿校服一旦出事,網路時代信息散布,可能會對學校帶來不利影響。
2. 孩子讀書穿的校服有問題也沒什麼關系的了,還毒校服,只要把校服經常在洗衣機或手洗,經常洗校服
應該對自己負責更應該下一代負責任,但是現在各個方面無論吃的用的如果認真的挑,我們想迴避都無從選擇啊!
3. 怎麼確定校服的安全性呢
是要讓小孩穿得舒適,家長買得放心,這是最基本的原則。
4. 姐姐回答。我是小姑娘,為什麼校服是短裙露出安全褲怎麼辦呀,行動不方便又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學習成績
安全褲本身就是為了這個短裙,就是曝光所設計的,只要不做那種比較劇烈的運動,應該是沒有事情的,而且好像很多學校的校服都不是短裙了,就是考慮到一些女生的就這些隱私啊,或者是個人的問題
5. 校服氣味難聞 是否有毒 找誰來鑒別
有些事情
很是疑慮的
校服氣味難聞
是否有毒 找一些機構來鑒別
6. 上海哪所學校校服最先被查出有毒
龔路中學、滬新中學、顧路中學、育民中學、高行中學、三林中學、北蔡初中、民辦育辛高級中學、川沙中學、五三中學、孫橋中學、僑光中學、新川中學、江鎮中學、川中南校、蔡路中學、陸行南校、民辦聯營小學、西園小學、孫橋小學、新城小學。這些學校都有,最先發現的不太清楚
7. 校服有異味
拿金紡洗一下 如果還有味道 最好別穿了
8. 什麼是毒校服如何鑒別是不是毒校服
毒校服就是這次上海發生的一件大事情,上海21所中小學校服被查出校服不合格,含有芳香胺染料。校服鑒別是不是有毒最好的辦法是學校驗收校服的時候一定要要求生產廠家拿去檢查,檢查合格了那就可以放心了。
9. 校服質量問題的例子
「近日,滬上媒體刊登了這樣一則也許並不引人注意的新聞:上海市質監局抽查學生校服,抽樣合格率48.78%,創5年來新低。不合格產品中,甲醛含量不合格1批,起毛起球不合格1批,纖維含量不合格3批,使用說明不合格18批。有媒體報道,有些企業被限令整改,要求自行召回不合格產品,但那些早已發放的校服似乎已經沒有辦法收回,或者說有關部門也沒有以法律法規做依據發出強制收回的要求。看來,一定還會有學生每天穿著那樣的校服上學了。」 這段材料引用的是其他媒體的報道,作為事件背景的闡述。與主題「由校服質量問題想到的」相呼應,起到了闡述,深化,烘托主題的作用。同時也提高了新聞事件的意義和價值,使消息大為生色。
第二段背景材料的使用是:「據說,歷年的上海學生服監督抽查合格率始終在80%左右,之所以學生服抽檢合格率創下近五年最低,是因為今年的抽檢首次將「使用說明」作為主要質量項目進行考核,結果只有56.1%的學生服在該項目上過關,一些學生服甚至出現一件衣服兩種標識的情況。」這是一段對比性材料,今年的抽檢結果與歷年的進行對比,突出了事實的意義,差異性對比,使讀者清晰明了作者的思想與傾向。
第三段背景材料是:「 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正在打造時尚之都,服裝是其重要的標記,如何培養一代又一代中小學生的審美品格和文化涵養,校服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因為它天天與中小學生相伴,耳濡目染,影響不可謂不大。」 這是一段說明性材料的使用,強調了上海這種國際大都市都有這樣的問題,強調了事件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有助於讀者了解事情的廣泛性,和深遠性。
以上就是本文背景材料使用的特點和作用,個人認為本篇的背景材料使用的是比較綜合立體的。在使用材料的同時提高了讀者的興趣。
報道正文
如果我們的中小學生,從小就失去了服裝的審美和文化體驗與教育,很難想像未來的前景。學生的著裝,也是代表城市形象和精神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們今天穿什麼樣的校服?我認為這其實已經是一個重要而緊迫的問題了
教育永遠是一個社會關注的對象。舉凡「校車」、「盒飯」、「學費」、「擇校」等無不成為一個個重要的話題。近日,滬上媒體刊登了這樣一則也許並不引人注意的新聞:上海市質監局抽查學生校服,抽樣合格率48.78%,創5年來新低。不合格產品中,甲醛含量不合格1批,起毛起球不合格1批,纖維含量不合格3批,使用說明不合格18批。有媒體報道,有些企業被限令整改,要求自行召回不。
10. 不穿校服的危害
1.學生家庭情況不同,容易讓學生產生攀比心理,比吃穿,而不比學習。
2.校服確實千篇一律,但是這樣也整齊劃一。你看軍隊就是這樣的。
3.校服一般顏色簡單,結實耐用,可以減少學生花在選擇衣物上的時間,更好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