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浠水縣實驗高中的歷史文化
浠水實驗高級中學的前身浠水師范正式創辦於1945年,是一所在全省享有盛名的中等師范學校。
1951年秋,為適應小學教育發展需要,在浠水縣立初級中學內附設「短師班」,停辦後又於1956年5月在浠水第二初級中學內附設短期「師資訓練班」。
1956年8月,為解決浠、羅、英3縣小學師資供求問題,省教育廳決定設立「浠水初級師范學校」,此期間學校又於鳳棲山西麓建立新校舍(今實驗高中校址),學校佔地面積約100畝。
1958年秋學校更名為「湖北省浠水縣師范學校」,開設中師班級。1962年8月,在貫徹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中,浠水師范被撤銷。
1972年春根據湖北省有關精神確定復辦「湖北省浠水師范學校」,並於鳳棲山原址復校招生,招生採取推薦辦法。
1977年秋,廢除推薦制度,恢復考試制度,入校新生從高中畢業生中擇優錄取,1981年秋改從初中畢業生中擇優錄取,學校定位為中等師范學校(1994年起為副縣級單位),先後招收過13省60多個縣市的學生。
199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後,中師調整步伐加快,遵照黃岡市政府的決定,經浠水縣委、縣政府同意,浠水縣教委向黃岡市教委呈遞《關於將浠水師范改辦成浠水縣實驗高級中學的請示》,上級部門於2000年4月正式批復同意浠水師范轉制。
2000年秋,「浠水縣實驗高級中學」開始招生。2002年夏,學校最後一屆中師生畢業,「浠水師范」徹底轉辦為「浠水縣實驗高級中學」。 1、鳳棲山的傳說
浠水實驗高中坐落在鳳棲山上。關於「鳳棲山」的命名,傳說不一。《明統志》載:「山在蘄水縣(浠水曾稱蘄水)城東二里,俗傳常有鳳棲此山,故名。」《浠水縣簡志》載:相傳東漢末年,曾任江州令的張道陵,後棄官修道,世稱「張天師」,曾在玉台山腳洞內煉丹,已成者三,雞食其一,化為鳳,飛棲此山中,因名「鳳棲山」。宋代名人王禹偁游浠水時,曾對境內的八處景點命名為「浠川八景」,鳳棲山名列其中,並被譽為「鳳頂夕陽」。山麓曾有蘇軾手書「鳳棲石」三字石刻。文化大革命中,此石刻被毀。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學校根據魏家珏教師(學校校退休教師)提供的「鳳棲石」真實照片,在學校生物園內恢復了「鳳棲石」石刻原貌。
2、學校文化主旨:鳳凰文化
⑴、根據學校坐落在鳳棲山上的地理位置以及轉制後的高中教育現實,學校文化建設的總主旨與靈魂定格在「鳳凰文化」上。鳳凰文化的主旨: 崇尚以德服人,主張和諧共贏, 倡導平等開放,強調自我完善。鳳凰,其形象集動物美之大成,乃博採眾長之神鳥,鳳凰身上「五色備舉」,美麗之極。寓意見賢思齊、勤修五德;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博採眾長,追求卓越之精神。 與時俱進的浠水實驗高中好比鳳凰,在實高人心中,鳳凰形體優美,毛羽絢爛,鳴聲清麗,奮飛九霄,是青春,是理想,是奮斗,是文明,是美德的象徵。同時學校托瑞鳥鳳凰之吉祥,寄吾實高人之期望:實高學子,鳳雛在巢;立志修德,一朝高舉;篤行求真,一鳴驚人;追求卓越,鳳鳴九天。教學樓、道路命名,校服設計,校徽校歌,學生誓詞,班級文化,校園內的各種標識,等等,無不體現出鮮明的鳳凰文化特色。 人本立校,仁愛樹人
「人本」思想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關注人,重視人,崇尚人,珍視生命,關愛蒼生的優良傳統,主張「天地之間人為貴」,在人性、人格、人的發展即「成人之道」上,強調把人看作人而非神或任何其它非人之物,兼顧人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兼顧人的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實現對理想人格與人生完美性的追求。而西方社會「人本」思想,以文藝復新運動所倡導的「人文主義」精神為代表。作為一種以人性、個性關懷為核心價值的理念,它既洋溢著時代精神(我們的治國綱領與價值導向),也是對中外人本思想的繼承與弘揚。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其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
「仁愛」則是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核心和基礎,「仁愛」成為古往今來我們育人的有效法寶。「人本立校,仁愛樹人」是從時代精神的視角進行觀照與審視,並加以承續與發展。
縱觀我校辦學歷史,學校前身是培養教師的湖北省浠水師范學校,現在是培養學生成人成才的黃岡市市級示範高中,「人本立校,仁愛樹人」理念符合國情、校情,既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又富有鮮活的時代氣息,也符合「鳳凰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精髓,同時又與我校「鳳凰文化」主旨中「崇尚和諧」以及「人的自我完善」相對應,體現了我們的辦學思想,是我們的立校之本。 鳳鳴九天,追求卓越
鳳者,神鳥也,怒而飛,鳴於九天,百鳥來朝。「清泉汰筆數人傑,雛鳳棲園擇地靈。」浠水實驗高級中學坐落在鳳棲山上,自2000年秋創辦以來,秉承前身浠水師范之優良傳統,團結和諧,勤苦耕耘,銳意進取,開拓創新,辦學水平穩步提升,連續八屆獲黃岡市教育教學質量特別優秀獎,在全市所有高中辦學歷史上創記錄。當下的高效課堂改革如火如荼,以「鳳鳴九天,追求卓越」概括實高精神,形象生動,准確凝練。實高全體師生員工在這一精神鞭策下,必將用自己的勤奮和智慧,不斷創新,追求卓越,開創實高更加美好的明天! 建設浠水優質高中,打造黃岡一流普高,爭創湖北知名學校
此辦學目標由我校於2009年提出。分為三個層面,三個階段。它體現了我們學校辦學升級的明晰路線,既有空間上影響的逐步擴展,又有時間上隱含著的持續努力和再接再厲,具有很強的目標指引性。
目前,學校作為浠水優質高中,已經得到全縣人民認可;學校自轉制以來,獲國家及省市縣集體榮譽百餘項,2004-2011年連續八年被黃岡市教育局授予「高中教學質量特別優秀獎」,是全市獲此殊榮的唯一一所高中,學校已經成為黃岡一流普高;2012年,學校申報創評「湖北省示範高中」已獲認可,在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共同努力下,躋身湖北省知名學校指日可待。 培養德行高尚,個性鮮明,富於創造,全面發展的新時代高中生
此培養目標是根據我國現行的教育方針中關於「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擬定的,既體現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高中教育階段人才培養方面「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堅持能力為重」等發展戰略,又符合《德育大綱》和新課程背景下的育人要求。
「德行高尚」,體現了「鳳凰文化」中崇尚「以德服人、和諧共贏」的文化主旨和「見賢思齊、勤修五德」的文化內涵;「個性鮮明」,體現了「鳳凰文化」中崇尚「平等開放」的文化主旨;「富於創造」,體現了「鳳凰文化」中崇尚「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積極進取的更生精神」的文化內涵;「全面發展」,體現了「鳳凰文化」中崇尚「自我完善」的文化主旨和「博採眾長,鳳鳴九天,追求卓越」的文化內涵。 教育優質,文化引領,管理科學,科研提升
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大力提高教育質量」是黨和國家賦予學校的要求,作為一所普通高中,我們理當將創辦優質的教育作為首要使命。而文化、管理、科研則是打造學校優質教育的三駕馬車。學校文化是學校的精髓和靈魂,是構成學校辦學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辦學品位,優化辦學環境,提高辦學質量,培養人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科學管理是保證組織有效地運行、促進學校優質高效發展所必不可少的條件,而科研提升則是推動學校改革創新、與時俱進,促進學校長效發展的必由之路。 課堂高效,藝術特長,改革創新,優質發展
經過十年的努力,學校已經形成了「課堂高效,藝術特長,改革創新,優質發展」的鮮明辦學特色。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追求課堂高效已成為我校新課改的重大舉措,目前正逐步全面推行的「163三段五環節」高效課堂模式已初見成效。自轉制創辦高中以來,我們就適時成立了「藝術中心」,有效地利用原師范學校時的藝術教育資源來培養學生的藝術特長,已經培養了幾百名優秀藝術特長生。近年來,學校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並沒有固步自封,而是不斷改革創新,不斷挖掘優質發展的潛力,「改革與創新」是學校發展的永恆主題。我們要與時俱進,在改革中發展,在創新中提高,努力通過課堂高效,藝術突起和改革創新,促進學校優質高效發展。 立志修德、求真自強
凡從教者、求學者必先立志,修身;志宏方能行堅,厚德方能載物。以遠大志向指引行動,以高尚品德正己律行。堅持務實求真,求真知,行真事,做真人,以堅韌的意志和毅力自力更生,自強不息,有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一飛沖天。這既是我校近百年辦學歷史的底蘊沉澱,又是對「鳳凰文化」之「以德服人」、「自我完善」主旨的朴實印證,更是激勵廣大師生員工不斷奮進的動力源泉。 和諧、文明、勤奮、進取
「和諧」是我們學校的共同追求,「文明」則彰顯了學校乃育人場所的特點,「勤奮」是我校師生一貫秉承的優良傳統,「進取」體現了我校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堅韌品格。這一校風彰顯著「鳳凰文化」所強調的「以德服人」、「和諧共贏」、「平等開放」、「自我完善」的主旨內涵。
教風
敬業、愛生、奉獻、身范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一個教師首先必須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愛崗敬業,樂於教書育人。
熱愛學生既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效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保證。古人言:「親其師,信其道。」教學活動中,教師不經意對學生的一個微笑,一聲問候,一縷關懷都能起到春風化雨的作用,讓他們感受到溫暖,並充滿樂觀和自信。
蠟炬成灰淚始干,春蠶到死絲方盡。教育事業是奉獻的事業,需要教師默默奉獻,不計較個人得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中去。
「言教、身范」是中國傳統文化對為師者的倡導,也是《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
學風
勤學、善思、篤行、求真
為學者要做到「勤」字當先。很早以前我們的祖先就有許多諸如「懸梁刺股」、「程門立雪」、「鑿壁偷光』』等勤奮好學的故事,「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天道酬勤,大凡學業有成者都有一番鮮為人知的艱辛苦讀。
所謂「善思」,即善於思考,慎重考慮。「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是基礎,是前提;思考是關鍵,是總結,是深入,是完善。一個善於思考的人,在學習上,一定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篤行」是為學的最後階段,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中庸》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此「篤行」就是這個意思。
所謂「求真」,即追求真理。是在科學理論與方法的指導下不斷地認識事物的本質,把握事物的規律。最終實現求真知,行真事,做真人。 鳳棲山人 ,浴火重生。
以德為首,克儉克勤。
和順為翅,祥瑞安寧。
胸懷誠信,自律自尊。
肩扛仁愛,悌友孝親。
背負大義,濟世圖新。
翱翔九天,不負蒼生! 學校標示
本標識由SG(實高)字母演變成鳳凰圖案。圖案簡潔生動,線條流暢,塊面清晰,符合學校鳳凰文化的主題。標識的五彩顏色,豐富且不失穩重,既是傳統文化中儒家五常「仁、義、禮、智、信」的象徵,又是學校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體現,還寓意著學校「先進的辦學理念、優越的辦學條件、鮮明的辦學特色、優秀的教師團隊、豐碩的辦學業績」,符合學校對鳳凰文化的解讀。標識的整體形象是一隻展翅昂飛的五彩鳳凰,特色鮮明,激情飛揚,栩栩欲生,形象生動地體現了「追求卓越,鳳鳴九天」的實高精神,意為浠水實驗高中師生員工通過自己的勤奮和智慧,不斷創新,追求卓越,定能開創實高更加美好的明天!
學校校徽式樣
本校徽式樣正中央是學校的標識,標識上方是學校校名的規范用字,標識下方是英文字母「浠水縣實驗高級中學」的全稱大寫。
B. 湖北省教育廳廳長信箱
尊敬的領導同志:
您們好!丹江口市一中的發展離不開各級領導的支持,全校員工的努力,作為一個長期在一中工作的老師,本著為一中的發展之主人公精神,現將學校的部分情況匯報如下:
一、2014屆年級主任韋世傑從2011年9月到2014年7月這三年來,收補課費近300萬元。到今天2014屆已經畢業半年了,他也不公布補課費收支賬目。補課費發放混亂,在他的授意下班主任都可以給老師發放。現在那個私設的小金庫里還有錢嗎?他現在又高升了,能不能公布一下小金庫的明細賬目?
二、他大量訂購試卷、資料。例如從「穩派」就訂了許多試卷、資料。有許多未開封就當廢紙賣了(有老師拍了把資料當廢紙賣的照片,),學期末又令班主任收超支費,每生300多元(各班不等)。在這個「老、少、邊、貧、庫」的貧困地區,他為什麼這樣做?是否拿回扣值得深思。
三、學校並不知道他私設小金庫的實情。開學初(本學期高一),學校領導考慮到老師們的反映,沒讓他當高一年級主任。現不知怎的,他又成了高一年級的「蹲點校長」。
四、他明確聲張:高考獎的分配方案他一人說了算。提交到學校的分配方案老師們沒有討論。特殊貢獻獎(市裡給他們班發了20萬),他給自己發的最多,而給他們班帶過高一,高二沒帶高三的老師(他從不解釋想換誰就換誰)以及帶過政治,歷史,地理,體育的老師一分沒有,難道那個考上清華的學生是他一個人的功勞?不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五、利用職務之便,分班時,暗箱操作不公開分班,兩個火箭班中,他自己的班只有9名住校生,另一個班多達32名(住校生來自個鄉鎮大部分學生基礎相對較差)。好學生基本都被他強行調整到自己班。他既當年級主任,又帶兩個火箭班的語文,還當火箭班的班主任,其他老師都是帶同課頭對比,而他自己跟自己比,失去了公平競爭的環境,自己搞特殊化。(今年高一兩個火箭班的各科都是不同的老師帶;分班也是在大屏幕上公開操作。)
2014年12月13日
C. 浠水縣實驗高級中學的學校文化
根據我校坐落在鳳棲山上的地理位置以及轉制後的高中教育現實,學校文化建設的總主旨與靈魂定格在「鳳凰文化」上。鳳凰文化的主旨: 崇尚以德服人,主張和諧共贏, 倡導平等開放,強調自我完善。鳳凰,其形象集動物美之大成,乃博採眾長之神鳥,鳳凰身上「五色備舉」,美麗之極。寓意見賢思齊、勤修五德;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博採眾長,追求卓越之精神。 與時俱進的浠水實驗高中好比鳳凰,在實高人心中,鳳凰形體優美,毛羽絢爛,鳴聲清麗,奮飛九霄,是青春,是理想,是奮斗,是文明,是美德的象徵。同時學校托瑞鳥鳳凰之吉祥,寄吾實高人之期望:實高學子,鳳雛在巢;立志修德,一朝高舉;篤行求真,一鳴驚人;追求卓越,鳳鳴九天。 教學樓、道路命名,校服設計,校徽校歌,學生誓詞,班級文化,校園內的各種標識,等等,無不體現出鮮明的鳳凰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