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西南聯大歷史簡介,西南聯大有哪些名人
1、歷史簡介
1935年,北京的局勢日益危急,為了防止突發的不利情況,清華大學秘密預備將學校轉移至長沙。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後,南京國民政府在廬山召開了一系列會議討論戰局問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三校校長,在廬山會議後並未立即返回京津,而暫時留在南京和上海。7月29、30日,南開大學遭到日機轟炸,大部校舍被焚毀。8月28日,國民政府教育部分別授函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和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指定三人分任長沙臨時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三校在長沙合並組成長沙臨時大學。
1937年11月1日,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正式上課。這一天,後來定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校慶日,臨時大學綜合了清華、北大、南開原有的院系設置,設17個學系。
1938年2月中旬,長沙臨大開始遷徙昆明。
1938年4月2日,教育部發電命令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改稱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The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設文、理、工、法商、師范5個院26個系,兩個專修科一個選修班。校本部所在地現為雲南師范大學。
1938年5月4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正式開課。
1946年5月4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舉行結業典禮,7月31日宣布結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遷回原址,師范學院留昆獨立設置,改稱國立昆明師范學院。
2、知名校友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友(含附中附小校友)中共有174人當選為「兩院」院士(其中,中國科學院163人,中國工程院13人,朱光亞、鄭哲敏為雙院士,徐匡迪曾任中國工程院院長)。此外,在1948年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評選中,全部81位院士中,有27人出自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知名校友:楊振寧、李政道、朱光亞、鄧稼先、陳寅恪、陳省身、華羅庚、吳大猷、馮友蘭、胡適、陳寅恪、傅斯年、梁思成、錢端升、肖公權、陳達等等。
(1)西南聯大附屬學校校服擴展閱讀: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The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是中國抗日戰爭開始後高校內遷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7年11月1日,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在長沙組建成立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在長沙開學(這一天也成為西南聯大校慶日)。由於長沙連遭日機轟炸,1938年2月中旬,經中華民國教育部批准,長沙臨時大學分三路西遷昆明。1938年4月,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從1937年8月中華民國教育部決定國立長沙臨時大學組建開始,到1946年7月31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停止辦學,西南聯大前後共存在了8年零11個月,「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保存了抗戰時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養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優秀人才,為中國和世界的發展進步作出了傑出貢獻。
㈡ 西南聯大是現在的什麼學校
西南聯大,是中國抗戰時期在雲南昆明,由當時的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及私立南開大學共同組成的一所大學。 抗戰勝利以後,西南聯大解散,北大、清華、南開分別遷回北平、天津復校。
㈢ 西南聯大呈貢分校實驗中學和北大附中實驗中學那個更好
西南聯大呈貢分校實驗中學和北大附中實驗中學比較,
是北大附中實驗中學更好。
可詢問教育局。
以教育局的說法為准。
㈣ 西南聯大學校好不好
你好!本人覺得一般,具體的你還是自己去看看吧,另人說好不一定發了,適合自己的就是好學校!西南聯大,是中國抗戰時期在雲南昆明,由當時的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及私立南開大學共同組成的一所大學。 抗戰勝利以後,西南聯大解散,北大、清華、南開分別遷回北平、天津復校。
㈤ 西南聯大存在多少年啊,由哪幾個學校組成的,校長是誰
一、從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於1937年8月建立,到國立西南聯大1946年7月31日停止辦學,西南聯大共存在了8年零11個月。
二、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開始後高校內遷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7年11月1日,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在長沙組建成立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在長沙開學(這一天也成為西南聯大校慶日)。由於長沙連遭日機轟炸,1938年2月中旬,經中華民國教育部批准,長沙臨時大學分三路西遷昆明。1938年4月,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三、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有三位校長擔任校務委員會主席:張伯苓、蔣夢麟、梅貽琦。
(5)西南聯大附屬學校校服擴展閱讀
西南聯大的成就令國際矚目
西南聯大雖然物質條件極為困窘,但各系學人始終關注國際前沿的學術進展和教育改革,辦學水準和成績亦舉世矚目。1939年,陳寅恪獲選為首位牛津大學華籍講座教授(未就任)。不久後,牛津大學的知名學者休斯,亦不遠萬里到西南聯大訪學,並長時間地求教於陳寅恪的學生、當時年僅30來歲的少壯派教授邵循正。
從劍橋大學來訪的李約瑟,到中國後為西南聯大極高的辦學水準而驚異。西南聯大不僅在中國學研究方面遙遙領先,數理、地學等學科也是全球矚目。物理主要得益於清華大學物理系的基礎,它曾是當時中國「最接近國際水平、最有望啟渥未來大師的搖籃」,系中的吳有訓、趙忠堯都曾作出諾貝爾獎級別的成果。果不其然,最早的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即出自西南聯大物理系。
截止1965年,美國科學院院士的華裔人士有6位,其中4人曾在西南聯大求學或任教,分別是陳省身、林家翹、李政道和楊振寧;還有一位是清華校友趙忠堯的愛徒吳健雄。
㈥ 「西南聯大」是指什麼學校啊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全國發動侵華戰爭。為保存中華民族教育精華免遭毀滅,華北及沿海許多大城市的高等學校紛紛內遷。抗戰八年間,遷入雲南的高校有10餘所,其中最著名的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西南聯大是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聯合而成。
1937年抗日戰爭發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先遷至湖南長沙,組成長沙臨時大學,同年10月25日開學。1938年4月又西遷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5月4日開始上課,設立文、理、法商、工、師范5個院26個系,兩個專修科一個選修班。北大、清華、南開原為著名的高等學府,它們有各自獨特的經歷,有各自的教學作風,組成聯大以後,薈集了一批著名專家、學者、教授,師資充實,人才濟濟。他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嚴謹的治學態度,樹立優良學風,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的著名高等學府。西南聯大在辦學的8年中畢業學生約2000人,均學有成就,有的成為舉世聞名的專家學者,他們對中國的建設事業、高等教育的發展和世界學術研究,作出了貢獻。抗戰勝利後,1946年西南聯大解散,3校分別遷回北京、天津復校。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自1938年5月4日開始上課,至1946年5月4日結束,西南聯大在滇整8年。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 西南聯大培養出大批傑出人才。其中有許多是蜚聲中外的第一流科學家。
著名校友
楊振寧 李政道 朱光亞 謝瑋 鄧稼先 黃昆 彭佩雲
著名教師
吳大猷 周培源 王竹溪 梁思成 金岳霖 陳省身 王力 朱自清
馮友蘭 吳有訓 陳寅恪 沈從文 陳岱孫 聞一多 錢穆 錢鍾書
費孝通 華羅庚 朱光潛 吳晗 趙九章李楷文 林徽因
西南聯大紀年表
1937年11月1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在嶽麓山下組成了長沙臨時大學,開學一個月後,日軍沿長江一線步步緊逼,危及衡山湘水,師生們於1938年2月搬遷入滇,4月,改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5月4日開課,1946年5月4日舉行結業典禮,7月31日宣布結束,西南聯大在滇8年。
期間,於1938年春在蒙自建立分校。於1940年8月設敘永分校。1946年5月,上述3校遷回原址,師范學院留昆獨立設院,改稱昆明師范學院,後更名為雲南師范大學。
校慶日
1937年11月1日,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正式上課。這一天,後來定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校慶日。
校訓
剛毅堅卓。
校歌
萬里長征,辭卻了五史宮闕,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別離,絕檄移栽楨干質,九州遍灑黎元血。盡笳吹弦誦在春城,情彌切。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便一成三戶,壯懷難折。多難殷憂新國運,動心忍性希前哲,待驅除仇寇復神京,還燕碣。
校風
民主自由、嚴謹求實、活潑創新、團結實干。
專業設置
西南聯大共設文、理、法商、工、師范五學院,共26系,另有先修班和體育部。
師生
聯大8年,前後任教的教授有朱自清、聞一多等300餘人,他們都是各個學科、專業的泰斗、頂級專家,學生有8000人,畢業生近4000人。
聯大師生擔任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共171人(學生92人),其中有楊振寧、李振道2人獲得諾貝爾獎;趙九章、鄧稼先等8人獲得兩彈一星功勛獎;黃昆、劉東生2人獲得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宋平、彭佩雲等人成為國家領導人。
聯大校舍
西南聯大先租得蒙自海關、昆明大西門外昆華農業學校、拓東路迤西會館等處為校舍,總辦公處設在城內崇仁街46號,但仍不敷應用。1938年7月,學校以昆明市西北角城外荒地124畝為校址,修建新校舍。
1939年4月,西南聯大新校舍落成,有學生宿舍36棟,全是土牆茅草頂結構;教室、辦公室、實驗室56棟,為土牆鐵皮頂結構;食堂2棟,圖書館1棟,為磚木結構。
834聯大學生參軍
抗戰八年間,西南聯大從軍學生前後一共達到834人,其中不乏主動投筆從戎的熱血青年,聯大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之子梅祖彥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擔任翻譯外,聯大學生還參加了遠征軍和空軍。在1942年至1945年間,為了保證空中運輸線「駝峰」航線的暢通,1500名中美健兒血灑長空。根據記載,其中就有聯大的從軍學生。
㈦ 蒙自西南聯大附屬小學在什麼地方那這個小學在什麼地方
蒙自西南聯大附屬小學,
年代太久遠了。
可詢問教育局。
教育局的說法解釋是最權威的。
㈧ 西南聯大研究院附屬學校周傑學校招收教師,是否按照規定進行了,請問有內招情況發生嗎
答:
從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於1937年8月建立,到國立西南聯大1946年7月31日停止辦學,西南聯大共存在了8年零11個月。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西南聯大有三位校長:張伯苓、蔣夢麟、梅貽琦。
抗戰勝利後,1946年西南聯大解散,3校分別遷回北京、天津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