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衢州華茂外國語學校的校服長啥樣最好有圖
每一屆華茂的校服都是和二中當屆一個系列的。。。。二中的校服么,我們這屆是年級里老師設計的,然後華茂和二中有點不同。
http://tieba..com/p/2304834745?pid=32246196607&cid=0#32246196607這個是2015屆的吧~~~華茂的毛估估可以推測。顏色可能會不一樣,但多年下來,樣式總是差不多。。。。
㈡ 衢州菁才中學
好不好 ?這次招生分數線是多少 、管的嚴不嚴 ?頭發留有什麼標准 、校服有么 、? 有的話發下可以么 ?
㈢ 有關熱愛生命的資料
生命是美麗的,美麗的世界是由美麗的生命組成的。人有生命,動物有生命,植物也有生命,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都有生命。只要我們細心體會,就會感受到生命的意義。
江蘇省金壇市城南小學的一名女教師,面對飛馳而來的汽車,剎那間張開雙臂,把正在過馬路的學生奮力推向路邊,「嘭」的一聲巨響,她倒在25米之外的血泊中……
在我們身邊,許許多多的普通人,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英雄壯舉,卻無時不在譜寫著生命之歌:精心哺育我們的老師,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堅守崗位的人民警察,為你日夜操勞的爸爸媽媽……
不知你是否見過懸崖上的青松,石縫中的小樹,一棵棵茁壯成長。它們不需要誰來施肥,也不需要誰來灌溉,任嚴寒酷暑,任風欺雪壓,卻頑強地向上生長……
或許你在報紙上看過這條消息:一隻生命垂危的小貓被送進了診所。經過檢查,醫生如此描述了小貓的病情:「左眼撕裂,眼瞼發炎,中樞神經受損,半身幾乎癱瘓。」然而誰能想到,這竟是幾個小學生的「傑作」!小貓被發現時,正被幾名身穿校服的小學生玩弄著,它痛苦地喵喵直叫,幸虧被人救起,才逃脫厄運……
面對這一樁樁、一件件令人震撼的生命故事,你有什麼要說的嗎?把你的感動,你的驚嘆,你的憤慨寫下來吧,表達你對生命的思考和理解,抒發你對生命的熱愛之情。
生命只有一次,它是宇宙間最寶貴的,最值得珍惜的。生命既是脆弱的,也是堅強的,生命既是短暫的,也是永恆的。讓我們都來珍惜生命的價值,熱愛並發展我們獨特的生命,用愛與堅強去譜寫一麴生命的贊歌。
生命是美麗的,美麗的世界是由美麗的生命組成的。人有生命,動物有生命,植物也有生命,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都有生命。只要我們細心體會,就會感受到生命的意義。
㈣ 衢州市第三中學有校服嗎
這個的話就是關於具體的
信息的話你可以上網查詳細的信息
一般的話都會有介紹的,不過在我看來
的話你可以問問你身邊的朋友
㈤ 詩歌改編《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在無數期盼的眼睛和鼓勵的眼睛之中,
我有一雙寶石般的自信的眼睛,
我驕傲,我是**學校人!
在無數白色的校服和黑色的校服之中,
我有著神話般--的校服,
我驕傲,我是**學校人!
我是**學校人——
學校的圍牆是我的胸脯,
學校的流水是我沸騰的血液,
柱子是我揚起的手臂,
大樹是我站立的腳跟。
我是**學校人——
學校最早使我們走進社會,
學校最早教會我們獨立,
我是文明、健康的後裔,
我是積極、向上的子孫。
在我的世界中
不光有平時對我諄諄教導的
xxx、xxx、xxx、xxx,
還有那對我處處關心的
xxx、xxx、xxx、xxx。
我是**學校人——
在我的學校里不光有
慈愛的老師、領導
還有那和善的同學、益友!
我是**學校人——
我那雷電一樣粗獷的聲音,
不光響在禮堂的大廳里,
大聲發表著我的議論,
也響在公平、公正的賽場上,
大聲高喊著「**學校得分」。
當掌聲把我們一遍又一遍贊揚,
我驕傲,我是**學校人!
我是**學校人——
我那擎天柱一樣巨大的手臂,
不光把我校的風格刻進其他學校的心裡
也把我校的光輝照在人們的身上
當五大洲傾聽東方的時候,
我驕傲,我是**學校人!
我是**學校人,
我是道德高尚的傳人,
讓那儒雅文明的氣質於我們同往。
我就是高尚,
高尚是我們。
我驕傲,我是**學校人!
㈥ 何世紅七大洲低碳行的活動是誰發起的什麼性質的活動啊怎麼還有那麼多的照片啊是他自己照的嗎
何世紅七大洲低碳行 綠色行動彰顯大國雄心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髻,並怡然自樂。」
陶淵明筆下的那個世外桃源,始終都是人們對自然生活的美好嚮往。然而在現實中,這樣清新的圖景卻離我們愈加遙遠。隨著社會進程不斷加快,現代工業文明正肆意攫取與破壞和諧的自然生態,地球家園逐漸變得千瘡百孔。而越來越嚴重的氣候危機更猶如一顆定時炸彈蟄伏在我們周圍。
拯救地球刻不容緩!
作為一個大國普通企業家的使命感,國際金融服務集團董事局主席何世紅開始身體力行,開始了艱難的「低碳長征」。他用穿洲越海的綠色行動,向全世界呼籲: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帶著作為一個大國普通企業家的使命感,國際金融服務集團董事局主席何世紅開始身體力行,開始了艱難的「低碳長征」。他用穿洲越海的綠色行動,向全世界呼籲:保護環境從我做起;並時刻以質朴的感恩心態,以及溫暖的慈善舉動向人們傳遞著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的理念。
何世紅七大洲低碳行的初衷就是要讓中國企業家的腳步遍布全球,讓中國企業家的精神影響世界,讓中國企業家的低碳理念直抵人心。
從2009年10月30日到2010年10月1日,何世紅的身影一路不停歇,從北京到歐洲,從大洋洲到北美洲,從亞洲到非洲,他帶回了自己拍攝的5萬多張珍貴的資料圖片,已經引起相關國際組織和國家的高度關注。
何世紅的綠色之行遍及五大洲76個國家96座城市。他從北京開始出發,先後穿越了亞洲大陸、歐洲大陸、澳洲大陸、美洲大陸、非洲大陸;先後飛越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先後穿越了黃海、東海、渤海、地中海、黑海、裏海、波羅的海、亞得里亞海、阿拉伯海、紅海;先後穿越了長江、雅魯藏布江;先後穿越了黃河、伏爾加河、多瑙河、萊茵河、塞納河、台伯河、印度河、湄公河、鄂畢河、勒拿河、第聶伯河、布里斯班河、尼羅河、剛果河;先後穿越了青藏高原、雲貴高原、西伯利亞高原;先後穿越了歐洲最大的山脈阿爾卑斯山脈、歐洲西南部最大的山脈比利牛斯-珀杜山脈、歐洲中部的喀爾巴阡山脈、歐洲北部的斯堪的納維亞山脈、澳大利亞雪山山脈;先後穿越了亞洲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山、大洋洲最高峰科修斯科山、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北美洲最高峰麥金利山、日本最高峰富士山;先後穿越了歐洲著名的山峰勃朗峰、少女峰、馬特洪峰、雪朗峰;先後穿越了世界著名的沙漠騰格里沙漠和撒哈拉沙漠;先後拜客了四大文明古國……
近日,剛剛回國的何世紅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被非洲烈日曬得黝黑的他,再次帶領我們循著他的足跡重溫了這一壯舉。
讓綠色理念直抵人心
未來30年,中國將真正向著未來的超級大國轉型。毫無疑問,在這樣一個中華民族復興的時代,也是中國為世界作出更多貢獻的時代。作為中國企業家,就要更好地融入到世界經濟潮流之中。
「我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宣傳低碳概念,讓世人明白低碳對各個國家的好處、對人類的好處、對每一個人的好處,讓這種觀念真正地深入人心。」何世紅這樣闡述此次全球綠色行的初衷。
記者了解到,由亞洲金控(AFHG)提供全程贊助,國家攝影、中國金融網、金融網、世界能源金融網等大型網站聯合推出的「保護地球,我們在行動!——中國金融家與企業家環球綠色行」公益活動,旨在呼籲人類保護環境,愛護地球家園,並以感恩之心善待自然、善待社會,構建和諧生態環境的價值觀傳播方式。
何世紅對記者表示,每天生活在北京,總感覺很不舒服,即使坐在辦公室里,每日也從生活的空間里吸入了大量受污染的空氣。「為什麼我們節假日開車去郊外,會感覺空氣非常新鮮,而回來之後就感覺非常不舒服?這就是環境對人身體的影響,它繼而還會影響到我們的工作效率和心情。」
善於知微見著的何世紅意識到,城市發展得越大,污染源就越豐富,人的生存壓力隨之增大。首先是汽車尾氣的污染,這是每個國家都存在的問題;其次是水源污染,當別的國家都在喝直飲水的時候,我們還在擔心自己所喝的水是否存在重金屬超標。
「想著這些的時候,你就會感覺好像每天把你扔進了一個非常大的污染車間,長此以往,將會逼得你無法生存。」何世紅說,「作為每一個有責任感的社會公民,必須在降低排污方面做大量工作。」
2009年11月25日,哥本哈根會議之後,中國政府宣布,到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並以此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
對此,何世紅評價,中國政府的表態不僅為應對氣候變化樹立了榜樣,同時顯現出新興大國致力於低碳經濟發展的信心和決心。他說,低碳是「後危機時代」實體經濟的方向與出路,盡管我們面臨著如何將碳減排壓力轉化為經濟增長動力的艱巨使命,盡管低碳之路荊棘密布,但作為有責任感的國度,我們無怨無悔。
何世紅對記者指出,未來30年,中國將真正向著未來的超級大國轉型。毫無疑問,在這樣一個中華民族復興的時代,也是中國為世界作出更多貢獻的時代。作為中國企業家,就要更好地融入到世界經濟潮流之中。「在此期間,整個中國企業家團隊是否能夠成長,是否能夠在世界的舞台上傳遞起來,共同打造一個具有責任意識的全新形象?」
低碳意識體現企業責任
何世紅找到了答案:讓中國企業家的腳步遍布全球,讓中國企業家的精神影響世界,讓中國企業家的低碳理念直抵人心。
當人們評價一個企業是否是優秀企業的時候,始終不可迴避的是,你是不是一個優秀的企業公民。你的社會形象、社會責任,包括你在環境保護中的責任,是否在企業活動中得以體現。
「雖然一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世界,但一個人的行動卻能夠向更多人傳遞力量和信念。當其他人也受此感染繼續傳遞的時候,大家就編織起力量的紐帶。當每一個人都想著去改變的時候,這個環境終究會發生改變。」何世紅說,這就是他穿洲越海的力量和信念。
他還告訴記者,近年來,中國已從國際關系、國際舞台的邊緣走到國際舞台的「中心」,這同樣需要有更多的中國聲音在全世界傳遞。後危機時代的全球格局之下,如何讓中國的話語權去影響世界,是每一個具有責任感的中國公民需要思考的問題,而企業家正是這種責任感的踐行者。
「當你邁出第一步,你會有這種感覺,一定要堅持下去,縱有千難萬險,也要向全世界去倡導我們的低碳理念。我們需要堅定的行動,需要藉助我們史無前例的行動盡可能地讓這種理念去無限延伸。」
何世紅直言,此次全球綠色行之前,曾經困惑於中國企業家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和形式走向世界,特別是在低碳經濟撲面而來的碳金融時代,如何承擔起傳播主流價值觀的歷史責任。
如今,何世紅找到了答案:「讓中國企業家的腳步遍布全球,讓中國企業家的精神影響世界,讓中國企業家的低碳理念直抵人心。」
經濟再騰飛寄望低碳金融
低碳經濟的實現,可以配合中國目前形勢來進行,特別是中國當前的「雙翼合作」局面:一是和歐洲合作,另一個是和非洲合作。中國崛起後,屹立於大國之林,這兩大戰略要重視並大力推進,這也是配合國家戰略的必要舉措
穿洲越海歸來後的何世紅有一個很深的感觸,經濟越發達的國家地區,其文明程度、人的認識和修養就越高。反之,經濟越落後、信息越閉塞的地方,人的文明程度和認識就越低。因此,何世紅意識到,只有重新改善世界對「經濟驅動」的理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低碳發展的核心問題。
何世紅去過中國一些偏遠地方的中小企業,他發現大部分只是在為生計掙扎,根本無法充分意識到發展綠色經濟、降低污染的重要性。所以,這些企業即使有監管部門的環境監督,但仍會為了一己之利,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謀求生存與發展。這種發展顯然是有害的。
何世紅覺得根除這種經濟惡性循環,需要從源頭上切除這種污染的可能性。因此,「除了向個人宣揚環保理念外,我還要向企業和金融機構來宣傳環保理念,以自己的綿薄之力將低碳經濟延伸到金融領域。」何世紅坦言。
在何世紅看來,要樹立示範效應。首先金融機構要從信貸角度對低碳經濟企業、低能耗企業給予支持與傾斜,讓這些彰顯持續生命力的企業有更便捷和暢通的渠道獲得貸款。比如國內的興業銀行打出「綠色銀行」牌,以支持低碳經濟企業為主,並且已經付諸實施。
其次,企業自身也要有向低碳經濟領域發展的意識和行動,多多上馬低能耗項目,並約束企業自身節能減排。低碳型的企業才是長久的企業,只有這樣的企業才是中國政府認可和喜歡的企業,也只有這樣的企業才是對國民和經濟負責的企業。
「只有企業和金融機構雙雙行動起來,才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才能達到二者雙贏,從而為全社會帶來共贏。」何世紅總結道。
「當然,無論是企業還是金融機構,畢竟都是社會的大細胞,個人才是社會的微小細胞,而社會的一點點進步和改善都需要依靠著微小的細胞力量。試想,如果國民並沒有降低能耗的意識和素質,企業做得再好也是枉然,金融機構再傾斜也是白費功夫。」
因此,何世紅正是試圖藉此次全球綠色行來宣傳這一觀點——提高國民降低能耗的意識和素質。對此,何世紅的建議是,首先要提高認識,每一個人都需要對自己的健康負責,只有你對自己健康負責的時候,才會對別人負責,才會在行事時候時刻提醒自己保護環境。比如,我手裡提一個垃圾袋,不能隨便扔,而要把垃圾送到垃圾分類的地方去。「自己多做一些保護環境的事,也有能力和勇氣去抵制、阻止破壞環境的人和行為。」
換而言之,就是要培育公民的自覺意識,讓每個人意識到自己的過度破壞會帶來怎樣的危害和後果。自覺意識之後才是自覺行動,如果僅靠硬性的制度去約束和懲罰,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我們都知道,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自覺意識的培養和樹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可以先從文明程度較高的地區去帶動文明程度低的地區,我就是想用這種方式去改善每一個人周圍的這種環境,慢慢降低對周邊環境的破壞程度,我要從這個地方做起。」
何世紅最後表示,低碳經濟的實現,可以配合中國目前形勢來進行,特別是中國當前的「雙翼合作」局面:一是和歐洲合作,另一個是和非洲合作。中國崛起後,屹立於頭號大國之林,這兩大戰略要重視並大力推進,這也是配合國家戰略的必要舉措。為此,他時刻告誡自己的員工:一個企業要有責任感,更要有國家責任和集體責任感,最後落實到每個人的肩上。
慈善舉動呼籲珍愛地球
正如他穿越七大洲的全球綠色壯舉一樣,也是為了喚起國際社會和每一位公民對環境生態問題的真正關注
非洲如此,全球亦如此。長期的工業化發展早已使得惡劣環境隨處可見。從文明古國到現代城市,從雪山高地到濕地平原,從冰川極地到熱帶雨林
接受記者專訪的當天,何世紅意外地收到了一封來自肯亞的信。黑色的墨水筆跡滲透出來自遙遠國度的感激:「我寫這封信是為了感謝您,還有和您一起去往Safari的朋友。感謝您為我做的一切。……希望上帝保佑你,和你的朋友,你的家人……因您的慷慨行為,我的妻子和我的孩子都十分感謝你,每天都會為你祈禱。」
落款人是Gabirel,這是何世紅在肯亞巧遇的一名司機,也是何世紅封存著一段非洲記憶。
在記者的好奇追問下,何世紅才透露出這樣一段往事:「在肯亞時,我偶然間聽到陪同我們在肯亞考察的司機講,維系他家生活的惟一一頭奶牛在活了8年後死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動物物種豐富的非洲,奶牛卻異常昂貴,高達1000美元。司機說,一家11口兩年不吃不喝也買不起一頭奶牛。於是,我決定捐贈一頭奶牛給司機一家,還告訴他們,這是中國人民贈送的奶牛,希望他們每天喝牛奶的時候都會想到這是來自「中國的奶」,我把這頭牛命名為『中國牛』。」
Gabirel的境遇只是一個貧苦的縮影,何世紅至今不能忘記非洲之行帶給他的震撼。在肯亞,他看到了破舊的茅舍和村莊,看到黑壓壓的非洲兒童狂奔在車輛後面乞討;他注意到,許多非洲兒童因為長時間無人照管、加之衛生條件惡劣,正掙扎於苦難的生命邊緣。
「在這樣的生活環境和經濟條件下談和諧生態,簡直是天方夜譚。」何世紅對記者感嘆,看到上面的一幕幕讓他有想哭的沖動,一股不言自明的酸楚湧上心頭。
何世紅出生在中國最偏遠、最不發達的農村,類似的苦難是他兒時所經歷的。在他看來,眼下的非洲,最需要的不僅是經濟援助,還需要精神和愛心支持。思量再三,他作出了一個決定,將以「大河叔叔」為形象,為非洲捐建100所小學,並為10萬個孩子捐助10萬套學生校服。
「民間力量畢竟有限,此舉是為了喚起國際社會對非洲問題的真正關注。」何世紅說,「非洲的貧困如何能夠以簡單的捐助所能改變?近些年來,中國政府和企業都在非洲實施了大規模的援助計劃,為非洲的經濟起飛插上了有力的翅膀。但是,如何改變惡劣的生態環境,才是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正如他穿越七大洲的全球綠色壯舉一樣,也是為了喚起國際社會和每一位公民對環境生態問題的真正關注。
非洲如此,全球亦如此。長期的工業化發展早已使得惡劣環境隨處可見。從文明古國到現代城市,從雪山高地到濕地平原,從冰川極地到熱帶雨林。深入到七大洲的城市之後、走遍各個鄉村、工廠、田間、河流、森林、冰川、雪地之後,才能真正感受到世界跳動的脈搏,感受人類文明發展的轟鳴聲。
「到華盛頓的街上看一看,街頭的水直接冒出來,只要嘴一張,水就進到你嘴裡來了。它的水經過了200多道工序過濾,可以保證人的身體健康。德國情況也是這樣。可我們喝的水才十幾道工序,你想想差距有多大?」
「走到威尼斯,看到這個昔日美麗無比的水城如今正浸泡在自己排放的污水中,這讓人痛心。」何世紅認為,這就需要大家行動起來,人人去監督,人人去改善,從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把好發展低碳經濟這道關,從生活細節做起,並且走出北京、走出中國,走到每一個國家去宣揚我們的想法和理念,號召和培育人們珍愛地球環境的憂患意識,讓更多的人積極投身到保護地球環境的行動中去。
何世紅表示,「保護人類共同的家園,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全球共識。在這場低碳經濟的革命浪潮中,中國和其他許多負責任的國家一樣,主動擔負起了這個關乎地球未來命運、關乎人類生存的大國責任。自己投身於這一偉大而具有歷史意義的行動,無疑是一個普通中國公民對世界和人類和平貢獻與感染的最好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