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手拉手獻愛心活動的學生代表發言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叫李品威,來自北京大學南寧附屬實驗學校小學部六(2)班,我是學校少先隊大隊長。此時此刻,我做為學生代表,面對這么多老師和同學的目光,非常緊張,但也非常激動與快樂,因為我能代表北大南寧附屬實驗學校小學部的600多名同學在這里說說我的心聲,把自己的幸福與人分享,把自己參加這次」」」」「幫困助學」獻愛心活動的親身感受與大家共勉。
從小到大,我就被濃濃的幸福包圍:在家裡,爸爸媽媽愛我;在學校,老師關心我,同學們喜歡我。每天,我興高采烈地上課,從不因為學費、書包、文具而發愁。自從老師給我們說起了你們百色田陽縣五村鄉康華希望小學小朋友的困難,再看了你們的一些學習和生活的照片,才深深地感受到了,原來,還有那麼多的小夥伴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學習和生活。愛心助學從形式上看,是我們對康華希望小學的同學給予幫助,但我認為手拉手活動歷來就是雙方互助的,我們的同學們在活動中同樣可以得到極大的收獲。今天,我們39名同學來到了你們學校,看到簡陋的教室、低矮的廚房、少得可憐的飯菜,聽到了校長的介紹,感覺到你們學校確確實實需要我們的幫助;在這樣的艱苦的條件下,你們沒有放棄,還在堅持學習,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每一位同學學習嗎?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敬佩嗎?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一份幸福與他人分享,就會變成雙份幸福,幫助那未曾見面的小夥伴吧,讓他也能和我一樣,到學校享受幸福,、感受快樂,我也相信,隨著交往的日益加深,我們的手一定會越拉越緊,我們的心一定會越貼越近! 最後,我要對組織這次活動的學校領導和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感謝你們給我們創造了這樣的學習和實踐的機會!
我的發言完了,謝謝大家!
⑵ 眼鏡捐贈儀式中學生代表講話(我該說些什麼)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們非常高興地迎來一批最尊貴的客人,在此舉行「送光明·獻愛心」眼鏡捐贈啟動儀式。首先請允許我介紹出席今天捐贈活動的領導和嘉賓,他們是:
共青團漣水縣委員會書記嵇芳書記、漣水縣教育局副局長、體育局局長石寧泉局長、漣水縣政協副主席、鄭梁梅高中副校長孫輝校長、共青團漣水縣委員會副書記許龍成書記、漣水縣大明眼鏡店總經理朱亮亮經理、漣水縣教育局團委書記朱秀成書記。
參加今天捐贈活動的還有漣水中學、漣水縣職教中心等11家兄弟學校團委書記,在此,我僅代表鄭梁梅學校團委對各位領導和來賓們的光臨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參加儀式的還有鄭梁梅高一年級1800餘名師生代表,感謝你們的參與!
今天捐贈啟動儀式共有 7項議程:
儀式第一項:請全體起立,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請坐下!
儀式第二項:請鄭梁梅高中孫輝校長致辭,感謝孫校長的致辭。
儀式第三項: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有請捐贈方—漣水縣大明眼鏡店朱經理講話。
儀式第四項:啟動捐贈儀式。(有請青年志願者呈遞禮花7個),請團縣委許龍成書記宣布捐贈啟動儀式。(現在,我宣布:「送光明·獻愛心」眼鏡捐贈儀式正式啟動)
請第一批受捐贈學生代表上台(有請青年志願者引領1個),有請大明眼鏡店朱經理為學生代表捐贈視力表。(有請青年志願者呈遞視力表1個)掌聲歡迎
請第二批受捐贈學生代表上台(有請青年志願者引領1個),有請教育局石寧泉局長為學生代表授「愛心眼鏡」。(有請青年志願者呈遞眼鏡袋2個)
請受捐贈學校團委書記上台(有請青年志願者引領1個),有請團縣委嵇芳書記為各學校授「愛心牌」。(有請青年志願者呈遞愛心牌1個)(掌聲歡迎)
儀式第五項:下面有請受捐贈學生代表 高一(9)班冒俏如同學發言。
儀式第六項:請教育局石局長講話!
儀式第七項: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有請團縣委嵇芳書記講話
老師們、同學們,我們常說:「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奉獻愛心,收獲希望「。我們從這次活動中,從上級領導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殷切希望中,從校領導的真誠致謝中,看到了社會各界對貧困學子的愛心、關心、責任心,聽到了同學代表感恩、回報社會的信心和決心。我們深信,一定會有更多這樣的活動,為我們貧困優秀學子捧起一片晴朗的天空。我們深信,鄭梁梅學校學子一定會秉承鄭老先生「無私奉獻」的精神,努力踐行我校的「三風一訓」,常懷感恩之心,修煉報恩之德,生成報恩之能,勤奮求學,以優異的成績報效祖國,回饋社會!同學們,團縣委、教育局、大明眼鏡店的領導們在百忙之中來看望我們,雖然相聚是短暫的,但激動和快樂卻在心底定格,成了永恆的回憶。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祝福,祝福鄭梁梅學校的明天更加美好,祝福漣水教育事業蒸蒸日上!祝福同學們在黨的關懷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在快樂中成長,在成長中幸福」 ! 祝願各位領導、來賓幸福、健康!祝願大明眼鏡店事業騰達!
捐贈活動到此結束!最後,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再一次感謝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對鄭梁梅學校的關心和支持!謝謝你們!(愛的奉獻歌曲伴隨結尾)
⑶ 作為受資助學生代表發言稿怎麼寫
尊敬的各位領導、社會熱心人士,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今天我很榮幸地作為受資助學生代表在這里發言。首先,我代表在場所有受資助的孤兒朋友們,向在座的各位領導和社會各界熱心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我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家裡姐妹眾多,而父母又是一對普通的農村夫婦,因此,家裡經濟條件並不富裕,但即使這樣,從小到大,父母給予我們的愛並不比其他同齡人少,所以我的心裡裝著的也是滿滿的幸福。可是,這樣小小的幸福卻在2010年11月17日這一天被一場無情的車禍給奪走了,而我們的父母也在這一天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時至今日,我還記得那天剛聽到這一噩耗時,我心裡的傷心和悲痛,甚至當天晚上我還發起了高燒,我無法相信這一切都是真的,無法接受父母已經去世的事實,我甚至經常偷偷掉眼淚。可是,我傷心、我哭泣、我埋怨,一切卻無法改變。
對,這一切都不可以挽回了,我突然明白唯有自己堅強才是出路,埋怨是解決不了事情的,所以我不再氣餒了,我決定改變,而改變最好的途徑就是讀書,因為,我覺得如果我的父母還在世的話也希望我能夠好好讀書,以後回報社會。為了我父母的心願和我的理想,我決定重新振作起來!可是,要振作又談何容易?生活費、學費,一大堆的問題怎麼解決?
這時,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的資助就如雪中送炭,給我帶來了溫暖和愛心,讓我看到了希望。我和所有被資助的同學一樣,在我們對未來感到彷徨無措時,他們的資助再一次點燃了我們理想的火花。這不但給了我們前進的動力,而且給了我們戰勝困難的勇氣,我們能有學習的機會,這里飽含著各位領導和各界熱心人士的一片深情與厚望,這情比天大,比地厚,比山高,比海深,您們給予我們的不僅是物質上的援助,更是心靈上的慰藉,精神上的鼓勵,也將成為我們終生奮斗不止的動力。
在此,我代表自己及所有受資助的同學決心: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自強自立,發奮學習,刻苦鑽研,用知識武裝自己,將來用真情回報社會,用行動報效祖國,並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將愛心傳遞下去,盡力積極主動去幫助困難的人們。
最後,我代表在場所有受資助的孤兒朋友們再次向你們道謝,謝謝!
另外,我祝願在場所有的領導、各界熱心人士、朋友們身體健康,生活愉快!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⑷ 急求一份感謝捐助課桌椅儀式上的學生代表發言稿 謝謝
謝謝,你們捐助的每一張課桌,每一條椅子,都將是我們學習的有力後盾。我們將刻苦學習,不辜負你們的期望
⑸ 一篇威海國際慈善基金受資助學生代表發言稿,自己寫不要百度的,謝謝
「2014年我們村共募集慈善互助金59220元,給村民報銷醫葯費、發放火災補助等事項總共花費42300元,還節餘16920元。」13日上午,威海市高技區北郊村會計王兆銀翻開一個記事本,一字一頓地讀給經濟導報記者聽。
這,是威海市第一個村級慈善互助金運行一年後交給村民的答卷。
「這份答卷的意義不限於北郊村探討它的來龍去脈和運行狀況,對於我們在農村建立慈善互濟救助機制有著諸多借鑒價值。」山東省政府參事、導報特約評論員鄧相超,15日對導報記者說。
初衷:破解「因病致困」
時間回到2014年春節前夕。
北郊村黨支部書記鄒立海在走訪村民時發現,有少數村民因大病住院花費了不少的醫葯費,雖然通過大病醫療保險報銷了一大部分,但還是有很大一部分因所用葯物不屬醫保范圍而無法報銷,也有部分村民所患雖非大病卻需長年吃葯打針,積少成多,花費不在小數,個別家庭因此生活拮據。
「能不能在村裡成立一個專項基金,專門用於救助這類村民,使其不至於因病返貧?」鄒立海先後與村黨支部、村委會成員溝通,並得到了他們的一致贊同。
於是,2014年春節這天,雙島街道北郊村170戶村民中的87戶,加上在北郊村設廠開店的外來商戶共同自願出資,連同上級政府一定數額的資助,總金額近6萬元的威海市首個村級慈善互助金就此誕生了,專門用於救助醫保報銷後自費超過2萬元的村民。
很快,村民孫宏青成為這項互助金的受益者。2013年,孫宏青生了兩場大病,醫療費花了9萬元,醫保報銷後個人還得掏5萬多元。在收到村裡慈善互助金為他報銷的10500元醫療費之後,孫宏青稱「這下給俺減輕了大負擔」。
前不久,又有一村民患尿毒症住院,村委會臨時派人到醫院為其預付了5000元的住院押金,近日會計王兆銀正在核算為其報銷醫葯費的數額。
鄒立海告訴導報記者,2014年村慈善互助金不光救助了幾戶大病家庭,對遭受其他災害的村民也給予過救助。2014年夏天,村民劉國一家不慎失火,村委會根據有關部門評估的2萬元的損失額度,一次性給予其4000元的救助金。
據導報記者了解,2014年7月1日起,威海高技區頒布《城鄉困難家庭臨時救助辦法》規定,對於新患危重疾病的困難家庭,個人自付部分超過2萬元的,可按自付金額的30%獲得一次性救助;因病導致生活特別困難的家庭,救助比例提高至50%;患重大疾病且無力支付醫療費的,可獲最高額度為1萬元的醫前救助。
「所以說,我們的慈善互助金算是給患病住院村民的生活加了一道保險,最大限度地防止他們因病致困。」鄒立海說。
「又快過春節了,已經有在外面工作的人給我打招呼,問什麼時候捐款了。」鄒立海初步匡算,今年募捐的數額應該不會低於去年,為此他們今年准備把捐款儀式搞得更正經八百一些。
「最關鍵的是,去年開了個好頭兒,村裡風氣正了,村民們因此也受到了教育,心氣兒也順了。這一點對於我這個村官兒來說,很重要。」鄒立海道。
關鍵:形成可持續機制
據介紹,擁有村民380人的北郊村,是幾年前從相鄰的環翠區羊亭鎮劃入威海高技區雙島街道辦事處的5個村子之一,在雙島街道辦的幾十個村子中規模算是比較小的,而且經濟條件屬中上水平。
「好在村子不大,得大病、遭大難的家庭畢竟不多,救助起來壓力還不算很大。」曾經長期在省城濟南經營燈具出口生意的鄒立海坦陳,正規的慈善互助基金的管理應該是更加嚴格的,而且有的甚至還帶有一定的強制性。
「但是,以目前村民的收入水平和對這項慈善事業的理解接受程度,如果強制繳費,每人200元或許尚可接受,如果過了千元,那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了。」他說。
導報記者也注意到,在北郊村去年募集到的近6萬元善款中,村幹部、外出經商人員、外來客商、本村在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所捐款項佔了「大頭」,達4萬多元,來自村民的捐款則只有不到2萬元。而這每年區區6萬元的慈善互助金,顯然離徹底解決村民因病返貧的生活困難問題仍有一段距離。
「我們也在想辦法拓寬善款的資金來源,比如可以從村裡的征地返貸利息中抽取一塊兒;下一步,村裡成立了農業合作社,每年從合作社利潤中確定一個比例;然後再向村民以及各界人士募集一部分……」鄒立海向導報記者透露。
「我們村就是這么操作的。」13日下午,在與北郊村相距數華里的廒上村,村委會委員張傳霞開門見山地告訴導報記者。據她介紹,廒上村是一個擁有265戶748人的中型村莊,在整個威海高技區的農村中,是經濟狀況最好的村之一。
來自雙島街道辦的資料顯示,廒上村用前些年所獲征地款支付村集體以往所欠的債務之後,還剩下2700萬元。根據上級政府的規定,這筆錢中的60%被存入銀行作為村民的「老本兒」,是不能動的,其餘的40%則作為股本入股村裡按股份製成立的綠化公司和各類農業合作社。目前,村裡每年可收取的征地返貸利息和從綠化公司及各類合作社利潤中提取的資金達250萬元。
「這筆錢,我們主要是用來給村民發福利的。比如,村裡對60歲以上的老人每年發放不低於2400元的慰問金。」張傳霞說,當然,大病救助也是其中的一項福利。不過,因為大病救助制度剛剛實施一年,目前還沒享受到這項村級慈善基金的救助。
「基於對當下農村經濟水平和文明狀況的考量,威海這兩個村子慈善互助金的運作嘗試是值得肯定的,雖然它們還很難說成熟和完善。」鄧相超認為,農村改革正在進入了個新階段,新的城鎮化建設也正方興未艾,在關於農村百姓諸如養老、扶貧、救助等方面制度建設的過程中,既要用好用足國家的現有政策,更要在制度設計層面著眼於建立長效機制,使農民這一弱勢群體能夠參與分享改革紅利。
⑹ 公益贊助學校學生代表發言稿
各位領導、各位愛心經理,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通許縣志願者公益助學中心全體成員:
衷心感謝今天參加大會的各級領導和各位商家,是你們的愛心讓我們聚集到一起,是你們的愛心讓我們助學中心有了動力、壓力和方向,是你們的到來賦予今天的大會以特別的含義。再次感謝你們!
救孤濟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奉獻愛心、扶助孤困學生是我們通許愛心人的光榮和責任。
通許志願者公益助學中心,籌備於今年的6月初,在教育局領導們的真誠關心下,現在已正式批准成立,在成立後的短短二十多個日子裡,我們通過走訪門店,呼籲企業,動員社會等措施,開展了多種公益助學活動。先後組織、參與了通許縣特殊教育學校義診會,四所樓中心小學白血病學生捐款會,實驗小學捐資助學會等多種活動。這一系列的活動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共鳴和廣泛的群眾關注,社會各界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和高度的評價。
我們公益助學中心只是做了一點點,而整個社會卻給我們的很多很多,我們將與社會所有擁有愛心的人共同努力,以關愛孤困學生,弘揚社會正氣為已任,在構建和諧社會這一主題下,把這偉大而又堅巨的助學事業繼續下去。
正如大家熟悉的那首歌詞: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請支持我們的行動吧,孩子在等待著我們!教育在等待著我們,慈善在等待著我們。有愛就有希望——獻一份愛心,盡一份責任。希望更多的愛心人加入我們的隊伍!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