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起名字他不怕重名,比如說英國國王中就有一堆「亨利」「愛德華」,法國國王中還有一堆「路易」。父親兒子用同一個名字屢見不鮮。所以人們為了區分這一堆同名的國王,要麼稱呼外號(挺搞笑),要麼加上「幾世」。比如說長腿王愛德華一世(勇敢的心中的那個英格蘭國王),太陽王路易十四(這個法國國王挺有名的吧)。這幫子同名同姓的國王,有的有血緣關系,有的根本八竿子打不著,沒有直接血緣(比如現今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都鐸王朝末代君主伊麗莎白一世)。某某幾世這個稱呼若是直譯過來,就是第幾個某某國王。這個排序是針對他所坐的王位來說。比如樓主所提到的亨利八世,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來說,就是坐在英格蘭王位上的第八個亨利。
提醒樓主注意的是這個幾世針對的是一個王位,若是一個國王坐著好幾把王座,這個幾世未必一致。比如說伊麗莎白一世指定的繼承人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第六個叫詹姆斯的蘇格蘭國王),繼承了英格蘭王位之後稱詹姆斯一世(第一個叫詹姆斯的英格蘭國王)。
值得注意的是現今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以蘇格蘭角度來講應該稱為伊麗莎白一世,因為英格蘭蘇格蘭合並是在伊麗莎白一世之後才形成的,蘇格蘭歷史上之前沒有叫伊麗莎白的國王。不過為了整個國家保持一致,蘇格蘭法庭裁定統一使用「伊麗莎白二世」這一個稱呼。(樓主注意,英國是聯合王國,即英格蘭、蘇格蘭、北愛爾蘭以及其它屬地使用同一國王而使得幾個國家聯合在一起,當然我說的國家不是指主權國家)
因為語言水平的問題,以上若有沒說明白的地方,請樓主多包涵。
② 愛德華六世的姐姐
大姐瑪麗一世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
二姐伊麗莎白一世1533.09.07—1603.03.24
③ 愛德華確有其人嗎
恩
愛德華一世(英文名Edward I,1239年6月17日—1307年7月7日),英格蘭國王(1272年—1307年在位)。又稱「長腿愛德華」(Long Shank)、「蘇格蘭之錘」(因他對蘇格蘭人民的鎮壓)或「殘忍的愛德華」,金雀花王朝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奉行的內外政策都十分積極,使英格蘭成為當時歐洲的重要大國。
愛德華六世(英文名Edward VI,1537年10月12日~1553年7月6日),英國國王,1547年1月28日到1553年7月6日在位。
亨利八世獨子。母親是其第三個妻子——簡·西摩,在生下愛德華六世之後的第12天過世。九歲即位,舅父薩默塞特公爵愛德華·西摩攝政。堅持其父親的英國國教政策。1549年薩默塞特公爵在宮廷斗爭中失勢,諾森伯蘭公爵亨利·達德利攝政。由於國王年輕病弱,在位六年便去世。由於愛德華並無遺下任何子嗣,便由他祖父亨利七世的外曾孫女——簡·格雷繼承王位。
愛德華六世雖然在位時間很短,但他對近代英國的影響很大。愛德華鞏固了亨利八世所建立的英國聖公會,基本上完成了英國的宗教改革。這些措施雖然在瑪麗一世(愛德華德異母姐姐,1553—1558在位)時期被基本推翻,但實際上已經深入人心。所以1558年伊麗莎白一世繼位之後迅速得到了恢復。
只是發了兩個還有六個君王
還有 愛德華·諾頓(Eward Norton)生於1969年8月18日,畢業於耶魯大學。他自幼即對戲劇表演興趣濃厚。1996 年, 理查德·基爾(Richard Gere)要主演的一部好萊塢法庭懸疑片《一級恐懼》需要找一個男演員演對手戲。這個角色本來要請里奧納多·迪卡普里奧來演,但他拒絕了。正在理查德·基爾要放棄此片時,諾頓出現了。他從2000名候選者中脫穎而出,這在當時的好萊塢都掀起了轟動。不久後他就得到伍迪·艾倫(Woody Allen)《大家都說我愛你》(1996)和《性書大亨》(1996)中的角色。諾頓還因在《一級恐懼》中的出色演出獲得金球獎最佳男配角獎和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的提名。1998年影片《美國歷史X》中他的精湛演技為他贏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再次提名。諾頓1999年拍了《搏擊俱樂部》,2000年又首次做導演執導《保持信仰》。
影片:
The Painted Veil (2005) 《面紗》
Pride and Glory (2006) 《自尊與榮譽》
Motherless Brooklyn (2006) 《無主布魯克林》
The Illusionist (2006) 《魔術師》
Down in the Valley (2005) 《地獄深谷》
Kingdom of Heaven (2005) 《天堂王國》
The Italian Job (2003) 《偷天換日》
25th Hours (2002) 《25 小時》
Red Dragon (2002) 《紅龍》
Frida (2002) 《弗里達》
Death to Smoochy (2002) 《殺死斯魔奇》
The Score (2001) 《大買賣》
Catch Her in the Eye (2001) 《慧眼識她》
Keeping the Faith (2000) 《保持信仰》
Fight Club (1999) 《搏擊俱樂部》
American History X (1998) 《美國X檔案》
Rounder (1998) 《牌神》
Everyone Says I Love You (1996) 《大家都說我愛你》
The People vs. Larry Flynt (1996) 《性書大亨》
Primal Fear (1996) 《一級恐懼》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影片像是《愛德華大夫》《剪刀手愛德華》還有你說的愛德華之手等
④ 英國首位新教國王愛德華六世為何連一套鎧甲都沒能保存全
英國首位新教國王愛德華六世為何連一套鎧甲都沒能保存全?
愛德華六世(Edward VI,1537-1553),都鐸王朝第三任君主,英格蘭與愛爾蘭的國王。他是亨利八世(Henry VIII)和第三個妻子簡西摩(Jane Seymour)的兒子,英格蘭首位信奉新教的統治者。他於1547年1月28日即位,同年2月20日加冕,年僅九歲,舅父薩默塞特公爵愛德華西摩(Edward Seymour)擔任攝政。
愛德華六世
英國皇家軍械博物館收藏有一副愛德華六世的盔甲。它於1550年為13歲的愛德華打造。其重量約為8.39kg,高度約為87cm。這一副盔甲並不完整,頭盔和手套已經丟失,各主要部位的外部邊緣都有凹陷,邊緣還保留著鎏金痕跡。盔甲主體採用人字形設計,使用黃銅鉚釘連接。鎏金黃銅扣還是原來的,而其餘的皮帶和皮革都在後期進行了修復。
愛德華統治時期,英格蘭飽受經濟問題和社會動盪所擾,終在1549年爆發暴動和叛亂。薩默塞特公爵在宮廷斗爭中失勢,後來以謀反罪的罪名被處死,這也就是所謂的西摩事件。西摩事件後,諾森伯蘭公爵約翰達德利(John Dudley)攝政。他讓兒子吉爾福德(Guilford)與簡格蕾(Lady Jane Grey)結婚,密謀讓簡格蕾成為愛德華的繼承人。
愛德華年輕病弱,1553年,得知自己的生命已到末期後,愛德華任命簡格蕾為王位繼承人。簡格蕾在愛德華逝後登基,不過九天便被瑪麗一世(Mary I)推翻,並被幽禁在倫敦塔。約翰達德利則被處死。回顧愛德華十六年短暫的一生,在位僅六年,如今,也只有這副盔甲還在向世人述說那一段歷史了。
常言道「讀史可以使人明智,鑒以往可以知未來」。但歷史的作用可能真的不是讓我們遇見未來這么簡單,讀到深處的人一定明白,讀史只不過讓我們有更大的自由和能動性去創造未來。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在高曉松的歌詞里,我們除了體驗了一把文藝情結,更重要的是追求內心的自由與情懷。詩歌為我們締造了一個精神的烏托邦,而史哲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現實,我們不僅要活在現在,更要活在未來。跟著這些經典,遵循著歷史的足跡,一點點掀開面紗,還原真實的場景,感受時光的流逝,追逐著哲人的思想,一點點探究人類的精神世界,一天天遇到更智慧的自己。
喜歡小編的文章就關注我吧,歡迎評論或者吐槽!謝謝!
⑤ 愛德華六世的家族成員
父親:亨利八世 母親:珍·西摩 姐姐:瑪麗一世、伊麗莎白一世
⑥ 愛德華六世的人物評價
愛德華六世宗教改革其主要舉措雖然是由薩默塞特與諾森伯蘭先後實施,但愛德華六世本人的作用也不應忽視,這位被稱為「上帝之子」的王子出生後,亨利八世為他設計了良好的教育計劃,他的指導老師是當時的劍橋學者理查德·考克斯,和劍橋的希臘語教授約翰·切克則。這兩人都是具有伊拉斯謨傳統的人文主義者,他們的教育對日後愛德華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此外,亨利晚年所娶的最後一個妻子凱瑟林·珀爾也是一個新教的擁護者,在她的身邊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教傾向的學者,這樣在宮廷內部形成了一個具有新教氛圍的圈子,這對於在這兒長大的愛德華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當亨利八世去世時,愛德華還不到十歲,這時圍繞在他身邊的都是一批具有新教傾向的大臣,在這種環境下,愛德華也逐漸形成了激進的新思想,作為一名堅定的新教徒,愛德華本人堅持禁止瑪麗進行她個人的宗教儀式。
愛德華六世雖然在位時間很短,但他對近代英國的影響很大。愛德華鞏固了亨利八世所建立的英國聖公會,為英國宗教改革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愛德華六世宗教改革有其獨特的意義,它既是對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一種發展,更為以後伊麗莎白一世的宗教改革鋪平了道路。
⑦ 為什麼英國首位新教國王愛德華六世連一套鎧甲都沒保存全
1547年1月28日,在愛德華只有九歲的時候,他繼承了父親的英格蘭和愛爾蘭國王以及英國教會的最高統治者,是為愛德華六世。
愛德華即位時,由於年齡尚小,所以大權落到愛德華的舅舅愛德華·西摩手
1553年,愛德華得知自己的生命已到末期後,與議會擬定了「繼承案」,試圖阻止國家再度落入天主教勢力。愛德華任命他的表姐珍·格蕾(簡·格雷)為王位繼承人,將他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和伊麗莎白都排除在外。然而,此舉引發極大爭議。
愛德華六世死於格林尼治時間1553年7月6日,1553年8月8日葬在亨利七世禮拜堂。
珍·格蕾(簡·格雷)在愛德華逝後登基,不過九天便被瑪麗一世推翻,並被幽禁在倫敦塔。約翰·達德利則被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