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建國以來幾個時期的警察制服的區別,今天可算是知道了
人民警察是維護社會治安的重要力量,警服是警察的專業制服,在人們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公信力,同時也代表著國家的強制力。刑法第279條就規定了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招搖撞騙罪,其中冒充人民警察招搖撞騙的,將從重處罰。一般來說,冒充警察最多的方式就是穿警服了。讓我們來看一看中國的警服的變遷史吧。
第一,1950年時期的統一制服。全國解放時期國內並沒有統一的警服樣式,後來,1950年公安部向各地下發統一制服的通知,並明確了樣式,被稱為"50式警服",並分為警察服和幹部服。
但近年法院的制服再次大變樣,公安機關的警服很可能也要隨著時代變化和潮流改變進行新一輪的改革了,讓我們拭目以待。
⑵ 建國初期的學生還穿著民國時期的那種制服嗎
可以.!
建國初期也是那樣穿著的.
只是實際上衣服顏色看起來更舊
其實不是黑立領,是很深的藍色.
⑶ 解放初期北京市公安局長相當於清朝什麼官
九門提督
市公安局長相當於以前的縣尉。省一級的相當於古代的提刑按察使,專管一省的治安和刑獄。直轄市的相當於九門提督,「九門提督」是清朝時期的駐京武官,正式官銜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設立於康熙十三年(1674年)。主要負責北京內城九座城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內外的守衛和門禁,還負責巡夜、救火、編查保甲、禁令、緝捕、斷獄等,實際為清朝皇室禁軍的統領,初設立時品秩為「正二品」,後升為「從一品」。
⑷ 需要關於建國後50~60年代中國服裝的資料
1949年新中國成立,女裝流行代表簡朴的布拉吉連衣裙,列寧裝以及兩用衫,長西褲。女學生大部分穿布拉吉連衣裙,或者是背帶式工裝褲。服裝崇尚簡潔,朴實,顏色相對單調,以綠,藍,黑,灰為主。尋常百姓還穿著打補丁的衣褲。
60年代中期,男女服裝歸於一統,女裝趨向男性化,尤其是「文革」時期,軍便服大行其道,黃軍裝,黃軍帽,紅袖章,黃挎包成了「時裝」,不愛紅裝愛武裝被女性奉為圭臬。
(4)解放初期北京市局制服擴展閱讀:
列寧裝,以軍裝和藍、黑、灰、黃的單色調為主流。本是男裝上衣,卻在當時的中國演變出女裝,並成為革命「時裝」。它的外觀是西服領、雙排扣、雙襟中下方均帶一個暗斜口袋。它具有中西合璧的鮮明特點,屬於中西合璧的產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在著裝上強化了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意識,著裝風格呈現出樸素節儉和實用、統一的特徵。這一方面與經濟水平的落後有關,另一方面也是集體政治意識的反映。民主、艱苦奮斗和集體主義等時代精神在服裝上的體現是簡朴和實用。
⑸ 北京比較好的服裝陳列學校有哪些
崇文區與東城區合並後,北京崇文大生服裝學校更名為北京市東城大生服裝學校,是一家已開設五十多年的老牌服裝學校。在1949年解放初期,大生服裝學校正式成立。目前學校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光明樓夕照寺大街夕照寺中街東口星海宏昌大廈樓內。
在建國時,有很多婦女即無文化,又無技術。針對這種情況,學校在開辦服裝專業課的同時開設了數學、語文、財會、英語、機械制圖等課程。當時該校畢業的學員,不但學會了技術,也提高了文化。當時學校在為婦女掃盲,為婦女從家庭中走出來參加社會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為新中國婦女解放做出了貢獻。
1980年10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剛剛改革開放的中國,形成了「不端鐵飯碗」的局面,大生學校得到北京市市長王純同志的指示和支持,把教學送到農村城鎮。該校先後在北京房山縣、門頭溝區、通縣、上庄等地區開辦了幾所分校,為偏遠山區的學員送學上門,為解決社會待業、就業和做衣難問題,起到了帥先作用,當時國家主席胡耀邦同志做了批示,號召全國成人學校向大生學校學習,北京市成教局局長親自到校指導,北京電視台連續報導,學校的先進事跡,北京晚報、北京日報對學校進行報導,該校被評為成人教育系統先進單位,老校長張秉誠獲得從事教育工作三十年的榮譽證書和先進工作者,當選為人大代表、青年教師,當選為全國婦代會代表,全國青聯委員,黨和人民對大生學校的高度評價,使學校領導和教師倍受鼓舞,也更加感到任重而道遠。
1990年後,我國的改革更加深入,按照國家的改革政策,一些國有企業對現行體制進行了全面改革,有部分職工面臨下崗失業問題。大生學校重新調整、制定了新的辦學宗旨「教書育人,服務社會,為國分憂」,要使學員學有所用、學有所成,以高起點、高質量嚴格管理制度,培養出全方位、高素質、超水平的服裝人才。當時,這些下崗求職人員,在大生學校學習畢業後,掌握了較高的服裝技術。在他們當中有的成為服裝公司的主辦人,有的成為服裝設計師,榮獲全國大獎,有的從事服裝教育事業,有的成為企業棟梁和開辦了服裝廠、服裝加工部等,他們以過硬的技術,置身於社會,找到各自不同崗位,成為企業棟梁,體現出他們自身的社會價值。
⑹ 建國後中國軍隊制服共換了幾次
建國後,人民解放軍自從1950年統一軍服制式,經歷了1955年軍銜服裝、1962年定型生產的「六二」式軍裝。此後,解放軍軍服幾經更新換代,先後進行了12次軍服改革調整。「五五」式軍服圖文
「六五」式軍裝
1965年6月1日取消軍銜制後,改裝「六五」式軍裝,全體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綴紅五角星帽徽和紅領章。
「七一」式軍裝
1969年,隨著我國化纖工業的發展,研製了滌錦棉三元混紡單衣,1973年裝備部隊,稱「七一」式服裝。應用合成纖維紡織品作軍需服裝和裝具,這在我軍服裝發展史上,是一次劃時代的改革。
「七八」式軍裝
「七八」式服裝是「七一」式的改進型,它以減重為目的,全面應用合成纖維紡織品的新成果。
「八五」式軍裝
「八五」式軍裝基本沿用1955年樣式,與「七八」式服裝相比,其明顯區別在於布料和樣式的徹底更新換代。
「八七」式軍裝
「八七」式軍服是1987年經中央軍委批準定型的。1988年10月1日起陸續裝備部隊。這套服裝除分禮服、常服、作訓服外,還特別設置了文工團員用的演出服和軍樂團、儀仗隊的禮賓服。另外,還有地勤服、迷彩服、防化服、坦克服、航空服等近10種特種服裝。1990年開始配發了87式制式襯衣。1992年,中央軍委決定:文職幹部配發制式服裝,戴文職肩章、領花。用「八七」式系列軍服裝備部隊,是我軍軍服史上一個突破。
「九七」式軍
1993年初,我軍開始研製面向21世紀的新一代軍服。新一代軍服保留了「八七」式服裝的優點,吸取了國際上先進國家軍服的長處,與87式軍服相比,在結構、用料、顏色、服飾及配套方面均有較大的改善。尤其是樣式、顏色更為美觀、大方和協調,形成了陸軍以棕綠色為主色調、海軍以白色和藏青色為主色調、空軍以蔚藍色為主色調的三軍顏色體系。97式軍服共分禮服、常服、作訓服和工作服四大系列,與87式服裝相比,主要增加了禮服、夾克常服、毛衣、體能訓練服、戰士皮鞋、作戰靴及國際通用的貝雷帽等品種,新增了綬帶、軍種胸標、姓名牌、臂章等服飾標志。
97式軍服於1997年5月1日起首先在駐港部隊試穿,1999年裝備駐澳門部隊,駐國外武官配發了97式禮服,全軍其他單位未裝備
2000年5月1日起,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開始統一配發99式長、短袖制式襯衣和貝雷帽,同時取消已裝備部隊多年的87式長、短袖制式襯衣。99式制式襯衣採用了先進的紡織和原液染色等技術,與87式制式襯衣相比,在樣式結構、用料、顏色和加工工藝等方面均有較大改善,提高了穿著舒適性。長袖制式襯衣官兵均為束腰式;短袖制式襯衣軍官、文職幹部為夾克式,士兵為束腰式。陸海空三軍襯衣顏色為各軍種基本色,陸軍為淺綠色,海軍為本白色,空軍為淺蔚藍色,體現了三軍特色,形成了系列。這次向全軍官兵配發的貝雷帽為我軍首次裝備。貝雷帽採用國際通用樣式,用料為細羊毛,顏色為陸軍深棕綠色、海軍深藏青色、空軍深蔚藍色。貝雷帽的配發,較好地解決了過去官兵在夏季戴大檐帽太重、太熱和不便攜帶的問題。
2004年12月12月1日,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士兵和部分軍校學員統一換發用仿毛面料製成的04式冬常服。2005年5月,士兵換發用同一材料製成的04式夏常服。我軍士兵現行著穿的87式夏常服用俗稱「的確良」的滌棉平布製成,冬常服用俗稱「滌卡」的滌棉卡其布製成。04式士兵常服使用「多重多異復合化纖長絲織物」為服裝面料,外觀、質感與毛料無異,保暖性、防風性、透氣性和密度都達到毛料的指標,而且有更好的抗皺保型性,能抗靜電,可水洗,易干,耐磨。
04式士兵常服樣式與87式常服相同,服裝板型有一定改進,腰身比較明顯,共有04式士兵夏常服、士兵冬常服、水兵服、士兵大檐帽、水兵帽、士兵冬帽等6個品種。04式士兵大檐帽、空軍士兵冬帽和陸軍士兵夏常服、冬帽、冬常服由草綠色改為棕綠色,04式海軍士兵夏常服、水兵服、冬帽、冬常服由藏藍色改為藏青色,04式空軍士兵夏常服、冬常服由上草綠下藏藍改為上棕綠下藏藍。
為配合04式士兵常服著穿,我軍首次為除海軍海勤和駐香港、澳門部隊以外的士兵配發02式士兵皮鞋。02式士兵男皮鞋顏色為黑色,樣式為素頭外耳系帶式,用料為超細纖維合成革;02式士兵女皮鞋顏色為黑色,樣式為素頭外耳系帶式,用料為黃牛正面革。
200511月11日,空軍開始統一換發05式常服。空軍新常服顏色為藍灰色。新常服的正式換發,標志著空軍從此擁有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與使命任務相配套的常服,結束了50多年來空軍常服採用陸軍土黃色上衣和海軍藏藍色褲子上下顏色不統一的歷史,實現了與空軍工作、訓練、作戰環境相一致。
07式軍服
經黨中央、中央軍委批准,全軍從2007年起換發07式服裝。這次是我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換裝,涉及禮服、常服、作訓服和標志服飾4個系列共644個品種。陸軍軍服顏色調整為松枝綠,海軍軍服調整為深藏青色和白色,空軍軍服在深藍灰色基礎上作了適當加深。大檐帽調整了翹度,軍官增加了帽檐(牆)花;夏常服為束腰式,陸、空軍和海軍白色春秋常服為獵裝式,使體型更顯修長;增加了級別資歷章、國防服役章、臂章等,海軍首次增加袖章,重新設計了三軍統一的帽徽、領花,體現了軍人榮譽,強化了軍服美感。國旗、軍旗、長城、天安門等中國軍隊的傳統重要標識,簡潔地融入到了臂章、領花、胸標等標志服飾上。
07式軍裝全軍從2007年7月1日起由駐京、駐港和駐澳部隊先行裝備,8月1日起全軍軍官開始穿著,預計在09年前完成全軍換裝
⑺ 建國以來,警察共換過哪幾種制服分別是從什麼時候到什麼時候最好副有各種制服的照片!
中國警察制服的演變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306061900345.html
中國警察服裝博覽(圖)
http://www.weihaiga.gov.cn/jcfc/ShowArticle.asp?ArticleID=406
⑻ 建國初期人們穿什麼衣服
中山裝、軍便裝、人民裝、連衣裙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服飾崇尚簡朴實用。50~70年代,中山裝漸成男子主體服裝,此外流行過軍便裝,人民裝;女裝受蘇聯影響,連衣裙風靡城市,此外還流行過列寧裝等。但在農村,上衣下褲一直是大多數農民的傳統裝束。
1978年後,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體現時代精神,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服飾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面貌簇新。其中長期代表中國傳統服飾且受多民族服飾影響的漢服大放異彩。
(8)解放初期北京市局制服擴展閱讀:
中西當代和現代服飾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特點是:服飾款式不斷翻新,追求品牌,高速淘汰,從而給經濟資源帶來巨大的浪費。這同反對奢靡浪費的伊斯蘭服飾倫理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翻閱近二十年來中西各國時裝雜志,我們很容易發現,許多服裝款式的平均壽命只有三至六個月,甚至更短。僅以裙子的款式為例,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就有「中庸裙」、「密實裙」、「密摺把裙裝」、「開裙」、「層疊裙裝」、古典式裙裝」相繼問世。
許多服裝設計師每年都要推出許多新的服裝款式,在不斷地人為地刺激服裝款式高消費的同時也不斷地刺激人們的其他慾望。
⑼ 將官的制服和解放前國民黨一樣嗎
得知這怪調指法和姐夫去過了,大爺有號碼被咬掉。
⑽ 誰能替我詳解中國人民解放軍制服上的肩章越詳細越好,謝謝!
那叫軍銜。看看這里能否解決你的問題:
http://ke..com/view/167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