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制服知識 > 日本校服服飾風格來源

日本校服服飾風格來源

發布時間:2021-06-09 23:37:10

⑴ 詳談日本服飾文化

一,日本的傳統服裝

據中國史書《魏志倭人傳》記載,3世紀前後,日本男人用從肩膀下垂的長布包裹自己,而婦女則用一整塊布遮住自己,中間留個洞口漏出脖子。這種樣子的穿著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曾存在,例如希臘、羅馬、印度尼西亞和秘魯,習慣上稱為「貫頭衣」。

制服裝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紀前後,被稱為邪馬台國家的政治機構正處在發展階段。男人和女人都穿著過腰的上衣,袖子緊而直。男人下裝是寬松的象褲子一樣的褲(「侉」),女人則穿長長的褶裙,叫做「裳」。

在飛鳥時代(593-710)和奈良時代(710-794),佛教從中國傳入日本,中國文化在日本很流行。宮廷有關的人穿著上大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平安時代 (794-1185)的宮廷服裝分為三個類別:特別禮儀的服裝、宮廷里穿的正式服裝和普通場合的服裝。男性穿用的正式服裝叫做「束帶」(模仿唐朝官服)。婦女的服裝分很多層,正式的女裝叫做「十二重衣」(模仿唐朝便服),一共分為12層。往好處說是「雍容富貴」,說難聽點兒是「拖泥帶水」。

鐮倉 (1185-1333) 和室町 (1333-1568)時代,在政府任職的武士正式場合穿束帶,他們平常的裝束叫做「狩衣」(日本化的服飾),從打獵時候穿的裝束演變而來。平常,武士階層的婦女穿加棉的絲質衣服叫做「小袖」,這跟現在婦女仍然穿用的傳統正式服裝(所謂的「和服」)沒有什麼兩樣。在正式場合,她們穿著長袍叫做「打卦」。

江戶時代(1600-1868)武士階層男子在參加儀式的時候穿一種叫做「上下」的服裝,但是平時男人女人都穿小袖和侉。作為一種習慣,人們將布塊圍在腰上,叫做 「帶」。武士要把劍佩在帶上,女人的帶則逐漸地變得越來越寬松和具有裝飾意味。江戶時代初期,許多人穿著簡單,雖然在正式場合女人可能穿打卦。但是隨著漂亮的染色布料和精美圖案的誕生,日常生活中的裝束也越來越亮麗,那些布料和圖案在日本和服中延用至今。

二,從和服到西裝

明治初期 (1868–1912),在舉國上下「文明開化」的熱潮中,在軍隊服役的日本人、警察和郵差等政府職員首先接納西服。吃牛肉、穿西服、跳交誼舞等等,成了文明、時髦的標志。

從政府職員首先穿著西服,也可看出日本的明治維新是由上而下推行的。正因為如此,西服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普及到民間。從當時西方報刊上登載的日本人漫畫看,光著腳的二輪車夫居然戴禮帽、扎領帶,現在看來很滑稽,當時卻是一種流行。

但是,我們注意到,明治時期的西服僅僅是一種表面的流行而已,西方的服飾文化並沒有真正紮根日本。尤其在明治的早期,和服仍然是最主要的服裝。在正式的場合,男人身著羽織(傳統背心)、侉以及西式帽子;而一部分女人,要麼身著日本服裝,要麼乾脆穿起西式的靴子。這種靴子配和服的日西式混雜的穿著方式,甚至在那些參加大學畢業典禮的年輕女子中也能夠看到。

昭和時代(1926–1989)初期,尤其是日本戰敗之後,在美國的直接干預下重建,西方的價值觀念、審美標准、思維方式融入日本社會,西方的服飾文化也真正被日本接納。

現在,男士服裝越來越西方化,西式的職業裝成了公司雇員的標准裝束。職業婦女也經常穿西服,許多婦女甚至在家裡也穿西服。日本人從幼兒園開始就被剝奪自由著裝的權利,大多數幼兒、兒童、少年去學校必須穿戴統一的「制服」,唯有大學生可以自由著裝(舉行儀式、參加組織又當別論),但一旦進入公司、機關又必須統一服裝(比學校略微寬松)。當然,所謂的「制服」也是西服的變體而已。

三,日本現代服裝的演變

[四十年代] 二戰後,日本婦女們放棄了戰爭時期被強迫要求穿著的寬松褲子,開始穿上了裙子等正常服裝。戰後初期,進入日本的時裝多數來自美國。40年代後期開始直到50年代,日本婦女熱衷於下擺寬大的束腰長裙和寬腰帶,也就是所謂美國風格。 從某種意義上講,巴黎服裝也是從美國介紹進入日本的。1947年,Christian Dior 問世,第二年,關於這個品牌的大量信息經由美國傳到日本。日本婦女非常熱衷於這個在全世界逐漸流行的新樣式。

[五十年代] 那個時候,海外旅行對多數日本來說仍然是可望不可及的,電影是人們獲得時裝信息的主要渠道。日本人可以看到許多外國電影,這樣他們就有機會了解歐洲和美國的時裝以及日常生活。眾多的流行時尚就這樣誕生了。當1950年英國電影《紅鞋》上映的時候,紅色鞋子在年輕人當中立刻流行起來。1954年當電影奧戴利?赫本主演的Sabrina上映時候,緊身半長女運動褲立刻成為年輕女性的時尚寵兒。

1956年根據諾貝爾獲獎作品改編的電影《太陽季節》 (《暴力的季節》Season of Violence)在日本上映,許多日本人模仿電影里人物的穿著,一種叫做太陽部落的服飾流行起來。夏天,男士開始穿著圓領運動衫,戴太陽鏡,而婦女則穿著色彩艷麗的短褲在大街上悠然自得。,

[六十年代] 這個時期年輕人成為時裝的不可置疑的裁判。這個時候,時裝從一種高級定製的產品變為低成本的、即買即穿的物品,從正式變得隨意。1965年春天,在巴黎時裝博覽會展示出來的超短裙很快就被引進到日本。傳媒一片反對,認為超短裙不適合日本婦女的體形,但是1967年超短裙王後英國模特twiggy訪問日本之後,超短裙就流行起來。超短裙最先由年輕婦女穿用,後來年紀大些的婦女也喜歡上了,直到1974年,超短裙一直是廣泛受到日本婦女喜歡的時裝。

60年代中葉之後,日本男士的服裝有了很大的變化,出現了所謂常青藤風格。常青藤風格這個名稱來源於美國貴族學校的常青藤聯盟。這種時裝風格吸收了美國精英階層的服裝傳統,雖然經過了起伏盛衰,一直在公司雇員和中年人當中盛行。

與年輕人中流行的時裝相比較,公司白領穿著的服裝傾向於保守的黑色及灰色基調,結果日本的公司雇員被人們戲稱為「溝鼠族」。

[七十年代] 70年代中葉前後,從神戶、橫濱等港口城市發展起來的服裝被人們稱為新傳統服裝(「new虎」)和橫濱傳統服裝(「濱虎」)。 這就像男裝當中的常青藤風格那樣。用來形容神戶興起的服裝風格的口頭禪是「很女人味兒呀」和「很成熟哦」。 神戶風格(「new虎」)的典型樣子是單色的短衫配半長過膝的裙子。而橫濱風格(「濱虎」)的特點則是娃娃型,印有設計師標志或者專賣店標識的汗衫,領子下翻,有點兒像馬球襯衫。70年代後期,沖浪服在少年當中流行,並且出現了復興美國50年代服裝的趨勢。

[八十年代] 80年代日本遭遇泡沫經濟,這個時候出現了設計師和人物標識服裝的熱潮。日本設計師高田健三, 宮家伊勢和山本關西在國際舞台上十分活躍並且贏得廣泛的贊譽。Y設計組山本糾一的服裝贏得了近乎崇拜的流行;深色的風格怪異的Comme des Garcons 設計組的川久保的作品在巴黎時裝博覽會上展出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還有Bigi設計小組菊池孝男 和 稻葉吉枝的時裝,以及 Nicole小組松田三廣的時裝也同樣贏得人們廣泛贊賞。

80年代後半期,婦女時裝沿著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身體意識,強調展示身體的自然線條;另外一個是以隨意為風格的涉谷卡嘰(Shibuya casual),起源於經常光顧東京的涉谷區購物街的高中和大學生。 大約在這個時候身體意識的服裝受到愈來愈多的婦女喜歡,人們經常可以看到身穿這種曲線顯露的服裝的女性在迪斯科舞廳起舞,成為人們議論的話題。而另外一方面,隨意風格的服裝的概念是簡單和耐用。

甚至是在從前被稱為灰色老鼠的公司雇員當中,年輕點的也開始喜歡時尚名牌裝束。今天, 平淡、嚴肅仍然是日本工薪階層基本制服的特點。另一方面,在商業社會里,關於什麼是合適的服裝的看法也在發生一些變化。例如,許多公司允許雇員在星期五穿著隨便一些。

[九十年代] 泡沫經濟崩潰之後,如同其他許多事情一樣進入了一個似乎看不清楚未來的混亂時期。有些評論家發現,在90年代後半期,服裝中出現了一種東方主義和浪漫主義。但是從根本上講, 90年代可以被稱為多種式樣共處的時期,沒有哪種服裝占據絕對優勢。

90年代可能最值得提到的事情是,對服裝極為敏銳的高中生甚至初中生領導了服裝潮流。大街上最為普通的一個景象是一群頭發染成棕色的學生,曬的黑黑的皮膚,穿著超短裙和短褲;寬大的襪子有意趿拉露出鞋頂。

四,日本傳統服裝的走向

今天,和服已經越來越少見到人們穿用。年紀大些的人,從他們年青的時候,就開始習慣穿和服,現在也還一樣。某些傳統餐廳里的服務員、以及教授傳統日本藝術(例如舞蹈茶道和花道)的人,也穿和服。 然而,跟西服相比和服的確是穿起來麻煩,活動不方便,作為一種實用和日常服裝事實上已經消失了。

盡管如此,和服植根於日本人民的生活之中,某些重要場合,人們還是要穿和服。這些場合包括:新年參拜、新年聚會、成人節、大學畢業典禮、婚禮、以及其他重要的慶典和正式聚會。在這些場合,女孩和已婚婦女身穿靚麗迷人的「振袖」或者長袖的和服,其精美的設計成為至今仍在繁榮的傳統日本文化的一個部分。

⑵ 日本的服裝的特點

提起日本的傳統服裝,大家都會聯想到那千姿百態、寬松修長、典雅艷麗的日本和服。日本所有傳統習俗,如茶道、花道、書道、祭祀、陶瓷、古詩詞、甚至文字等等,多少都受到古代中國的影響,和服也不例外。

和服的歷史大約有1千多年了。真正有文字記載,將中國服飾引進日本,是從奈良時代開始的。奈良時代正值中國盛唐時期,日本派出大批學者、僧侶到中國學習。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藝術、律令制度都帶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時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

「衣服令」規定了禮服、朝服和制服。奈良時代服裝色彩較簡單。到了平安時代,由於受到當時國風影響,衣服色彩開始多樣化,衣袖也向寬大方向發展。

當時古代婦女在進宮或節日時會穿一種叫「十二單」的服裝,它分為唐衣、單衣、表著等,共十二層。鐮倉時代,貴族的奢華結束後,為了便於作戰,服裝恢復了素樸,寬袖又變回了窄袖。進入室町時代的特徽,是在衣服上印上家紋,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紋,便服設計開始禮服化。

桃山時代,人們一始講究不同場所穿著不同服式,於是出現了參加婚宴、茶會時穿的「訪問裝」(從左肩、左袖到襟、裙成一幅圖案)和參加各種慶典、成人節、宴會、相親時穿的「留袖裝」。

江戶時代是日本服裝史上最繁盛的時期,那時的和服變得接近現代,現今所看到的和服大都是沿續了江戶時代服裝特式。到了明治時代,現在意義上的和服就定型了。

在日本,出席茶道,花道,觀看文藝演出,參加各種祭典儀式,慶祝傳統節日,人們還是要穿上漂亮的和服去參加,增添了不少氣氛。

在日本,每年有「女孩節」和「男孩節」,日本的母親們都要給孩子們穿上和服,為他們祝福。

在日本,過傳統的「七五三」節的時候,孩子們穿上新和服,由父母帶領參拜神社。

在日本,過「成人節」的時候,年滿20歲的姑娘都要打扮一下,穿上未婚女子專用的「振袖」(振り袖ふりそで)和服,歡歡喜喜地去參加慶典,以示成人。

日本的婚禮,新娘要穿象徵神聖、純潔的「白無垢」(白無垢しろむく)和服。平時,家庭婦女,下班歸來的男人,全都喜歡浴後著和服,這種和服叫「浴衣和服」。

日本的繪畫、戲劇、舞蹈、雕塑等藝術和服有密切聯系。比如說日本俗版畫——浮世繪中的美人畫,離不開和服。再比如在戲劇中的舞蹈演員用長袖表達感情,有時演員背向觀眾,目的是讓觀眾欣賞身著和服的服飾美。

日本的和服,在穿法上比較復雜,講究。以婦女為例,穿和服時,最裡面是貼身襯裙,其次是貼身汗衫,再其次是長襯衫,最後才是和服。然後繫上「細帶」與「兜包」。穿和服時,下面多赤足或穿布襪,出門時穿草履或木履。日本婦女著和服時,要梳上相應的頭飾。

日本服裝史鼎盛時期-江戶時代

日本幾乎所有傳統習俗,如茶道、花道、書道、祭祀、陶瓷、織錦、古詩、古詞、甚至文字等等,多少都受到古代中國的影響,和服也不例外。

綜觀日本上古時代的粗布服裝,窄袖斜襟與古代中國穿著十分相似。但是,真正有文字記載,將中國服飾引進日本,並將之制度化,應該是從奈良時代開始。

奈良時代正值中國盛唐時期,日本派出大批學者、僧侶到中國學習。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藝術、律令制度都帶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時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衣服令」規定了禮服、朝服和制服,朝服包括冠帽按官職等級區分。制服是無官職的公務人員服裝,按行業分類。奈良時代服裝色彩較簡單。

到了平安時代(九世紀以後),由於受到當時國風影響,衣服色彩開始多樣化,衣袖也向寬大方向發展。鐮倉時代,元朝統一中國,恐怕受元的影響,元朝曾連續十次浸犯曰本,為了便於戰斗,服裝又回復素樸,寬袖又變回窄袖。

在衣服上印上家紋,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紋,估計家紋數目超過二萬種(本網站稍後將專題介紹家紋),便服設計開始禮服化,是進入室町時代的特徵。桃山時代(十六世紀中葉),人們開始講究不同場所穿著不同服式,於是出現了參加婚宴、茶會時穿的「訪問裝」和參加各種慶典、成人節、宴會、相親時穿的「留袖裝」。

江戶時代是日本服裝史上最繁盛時期,現今所看到的和服大都是延續了江戶時代服裝特式。

⑶ 日本的校服是由哪些人設計的

是有的,還有些學校是以學生的設計,反正美觀度都不錯。

國內啊、、、、這不同處太多了,國內都是哪個做衣服的送禮多,就讓學校訂哪個!!然後製作商再使勁的偷工減料,先不說美觀問題,連質量都很差

⑷ 求日本校服的詳細介紹

日本大多數學校都有統一的校服,校服對學生來說不僅僅是學校的標志,而且有點時髦的象徵。在東京年輕人聚集的澀谷街頭,常常有三五成群穿著校服的女學生流連忘返,其中有些人已經從學校畢業了。問起她們為什麼還穿著校服外出,她們回答說「校服是至今我們最喜歡的服裝」。日本的校服通常分夏裝和冬裝兩種,有的學校還規定了秋裝、外套以及背包的款式。校服一般由校方委託專門廠家設計製作,因為校服一旦定型就多年不變,所以校方與廠家的合作關系也是較穩固的。校服一套通常在4萬日元左右(約3000元人民幣),所以校服也是服裝廠家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日本校服的基本款式,女生為水手服、短裙加長襪,男生的校服類似中山裝。85%的校服以深藍色為基調。校服的基本作用是要體現學校校風和地域特色,此外還要學生愛穿而且不過分受流行時尚左右。深藍色和日本人膚色相近,易於搭配,屬於穩重寧靜的顏色,穿著後給人清潔健康的感覺。日本中學每十年一度會更新校服的款式。東京葛生高中早在三年前就開始了設計新校服的工作,好幾套設計方案集中在一起,由學生試穿,根據學生投票,決定最終校服款式。

⑸ 日本校服的歷史是什麼急啊...

水手服:水手服顧名思義就是給水手穿的服裝,上頭那塊四方形的布適用來維護頭發清潔的,另一個說法則是在海戰時,可以豎起來幫助聽覺以及艦炮射擊時用以保護耳膜之用,至於使用白色系則是因為在黑暗中比較顯眼的緣故。後來在1859年被英國海軍正式採用為水兵的乘船正裝了。到了1864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首開先例,把它拿來穿在幼年王子與公主的身上,當時的人們覺得"好可愛啊!",因而引起了一陣風潮,從法國開始,逐漸流行到歐洲各國,在其時,通常是給4~5歲的孩子穿用,而且男孩女孩的式樣並沒有什麼分別。於是水手服成了兒童的一種代表性服飾,這樣的流行後來被貴族小學校制定為制服之後,就成了一種正式的服裝。只不過當時還是給小孩使用,中學以上的學生並沒有這種風尚。從某一種層面來說,把海軍士兵的制服拿來給小孩當作制服,是一種尚武精神的表徵,因為英國海軍是世界海軍的領導者,因而使的這種流行傳播到了世界各地,東亞的日本受到這種影響則是與日英同盟的建立有關。水手服最初在日本也只是海軍士兵的服裝,大約是1872年海軍服制制定時所導入,因為制服本身象徵一種服從的概念,而沒有海軍的國家,即使把水手服當作兒童服裝,但也很少把它制定為制服,所以水手服在日本會成為制服,日英同盟是很重要的因素。明治維新時的日本,沉溺於富國強兵的思想之中,因此這種帶有軍事意涵的服裝也就正對日本人的胃口。原本日本學生的制服為傳統的和裝,也就是所謂的褲裙,不管男女都是穿這種,現在也只有在大學畢業典禮看的到了。明治末期到大正初期逐漸洋裝化運動後的結果,日本的學校陸陸續續拋棄了傳統的和裝,採用的式樣則是我們現在常見的黑色立領制服,這是真正的軍服修改而成,要說它是准軍服也可以,其實就是海軍軍官的第一種軍裝,最早是1879年日本貴族學校學習院正式採用。(關於黑色立領制服的由來,另外一說是明治15年根據文部省的指導,首先在公立學校普及學生制服,最早是貴族院學校和東京農林學校先行採用,東京大學接著跟進,樣式訂為立領金扣,之後就逐漸變成中學以上學校的正式服裝了,之所以如此,乃是傳統的日本和裝不適合用於進行軍事訓練和體操的緣故,同時以軍官制服做為學生服也能讓人產生菁英意識,達到提振尚武精神的作用)至於女孩子由於沒有女兵專用的服裝,所以就借用了水手服來代替,最早是福岡女學院先採用作為體操服,然後逐漸變成正式的制服,接著風行全國,在戰前全日本的女學生全部都是穿用水手服,而根據國情,原本下半部的褲子也被修改成裙子。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從服裝表現上,同樣是穿著海軍制服,但是男女卻不相同,這是日本傳統男尊女卑的文化使然,因為制服代表權威,服從的意義,男學生穿著代表管理者的軍官制服,而女學生穿的卻是代表被支配階級的士兵制服,經由這種方式確定了整個社會秩序。後來在戰爭的歲月里,水手服也成為整個國家動員體制中的一個重要配件,象徵了絕對服從的意涵。原本在其它國家只是單純的兒童服飾,流傳到日本卻有了這樣的大變化,也是當初英國所始料未及的……

私立學校:由於沒有海軍服的限制,因此他們的可以更加放開的設計,80%以上的私立學校都是採取三種設計:以西裝為主要輪廓展開設計、以海軍服為輪廓展開變化更大的設計、西服和海軍服結合式設計;少數學校也參考歐洲近代服飾設計校服,而現在開始有的學校參考世界其他地區的民族服飾設計校服了。韓國、台灣、香港以及東南亞部分城市也都是學習日本的。

⑹ 日本校服為什麼那麼好看

日本學校的校服都是專門請人設計的,花費很高的,自然設計的好看。哪像中國學校,全搞了一堆廉價運動服當校服。

⑺ 求一些日本動漫中服飾風格的詳細資料

1. 活潑俏麗的可愛派:

這一派別的服飾,大都有許多可愛的花邊點綴,飄動的絲帶、各式的蝴蝶結也會穿插其間,時而還會有一些小鈴鐺、小羽毛、小花兒……總之,一切看來可愛的東西,都會出現在衣服上!這一派的代表人物至少會有:《Chobits》(又譯作《人形電腦天使心》)中的小嘰、《魔卡少女櫻》中的木之本櫻、《銀河天使隊》里的米爾菲優·櫻葉、薄荷·博拉曼修、《尋找滿月》中的滿月、《Di ·Gi·Charat》中的DEJIKO公主…… 2. 青春活力的運動裝一派:

說到這個派別的服飾任誰都會在腦子里浮現出《SLAM DUNK》(又譯:《籃球飛人》or《灌籃高手》)中的畫面,青春活力派的運動裝更把漫畫中的人物顯的躍然紙上、英姿颯爽。這類服裝雖然看似簡單,但對於漫畫作者來說卻是要大廢周折的,畢竟動感的衣服是最難畫的衣服,無論是線條、色調、陰影……都要比畫那些靜態的服裝復雜許多。這一派的代表人物(還是說團隊更確切!):《SLAM DUNK》中的陵南隊、湘北隊、海南隊、翔陽隊、山王工業隊;《灌籃少年》(作者:八神浩樹)中的瑞穗籃球隊;《I''LL》中的佟仁成…… 3. 雍容華貴的高雅一派:

這個派別的服飾大都是精工細作、金絲玉綴,其華貴之程度乃是現實之中的人們望塵而莫及的!相信大家還記得《凡爾賽的玫瑰》中的瑪麗·安東尼吧,這個16歲的王妃生活奢靡,她的衣服更是造價高昂,幾乎把國庫揮霍殆盡呀!《尼羅河的女兒》中的愛西絲的衣服也屬華麗(畢竟人家是埃及的公主呀!)《輝夜姬》中的李玉鈴的登基大典的禮服(這個可是我們中國人的衣服哦!就是清朝時的公主(叫"格格"可能更正確!)穿的大典禮服! 4. 清純朴實的校園服一派:

相信所有看過日本漫畫的人全都知道日本的校服是什麼樣子的了!畢竟只要有涉及到校園故事的漫畫,就會有校園服出現的!日本女生的校服一般都是一個大大的翻領,胸前一條紅色的或黃色的絲巾,底下是迷你百褶裙,顏色為深藍色、墨綠色或淺灰色!日本男生的校服一般都是全套西服,或者是小立領的上衣,底下配西褲!這一派的服飾在《GTO》、《美少女戰士》、《貧窮貴公子》、《X戰記》等作品裡都可以看到!最近所看到的《水果籃子》、《老師的時間》裡面也可以相繼看到很多可愛少女的服飾. 5. 明盔亮甲的戰斗服一派:

記得我最早看到的"7頭身"比例的漫畫是《聖鬥士》,聖鬥士們的"聖衣"也就是他們的戰斗服!無論是"黃金鬥士"還是"青銅鬥士",他們的戰斗服看起來全都是閃爍著美麗的金屬光澤!(車田正美老師當時一定畫得很辛苦吧!)戰斗服系列的服飾,一般在漫畫中都是以"變身"的方式出現的!例如:《天空戰記》中的修羅王-一平、夜叉王-黑木凱……;《美少女戰士》中的美少女變身(雖然她們比較特殊,變出來的戰斗服不是盔甲吧!但是她們也是有特定的戰斗服的!);再例如《凱普》中的變身鬥士凱普,也是在變身之後會出現戰斗服。另外一類的戰斗服就不是變出來的了,而是像普通的衣服一樣需要穿著的了!例如《EVA》中的凌波零、明日香……的戰斗服;《太空堡壘》中的瑞克等人…… 還有士貴智志推出《光與水之女神》 樹舞亞 葉山靜香比較超前,性感的戰斗服也能給人一種火暴,干練的感覺. 各5種派,滿意嗎?採納我吧!

⑻ 日本時尚概述 簡單介紹一下日本時尚的特點。比如穿衣風格啦。基本裝扮風格啦。來源啦。

日本
mina不是一本日系時尚雜志的名字嗎?難道,這家名叫mina的小店也是賣日本服飾的?果然,6平方米左右的小店搜羅著日本當季最流行的單品。起初,老闆還悠哉悠哉地打著掌上游戲機,沒過多久,看到BOBO挑選衣服時的「貪婪」眼光,終於忍不住和BOBO交流起了日本街頭「型人」的穿衣經。「日本MM十分大膽,所以什麼樣的搭配在日本街頭都能看到,而且各地的風格一目瞭然。東京以素色為主,新宿以黑色單品為基本特徵,大阪則多以亮色為主……」老闆頭頭是道的分析,把我們說得一愣一愣的。所以,這家店還提供一個獨特的服務項目———為你造型。在老闆專業的建議下,保准你變成一個地道的、時髦的日本MM。造型3:高領T恤+白色蕾絲吊帶衫+黑色小外套+牛仔短裙+黑色褲襪+淺口鞋+白色皮包拷貝原型:新宿地區街頭「型人」

哇!如此繁復的搭配方式,想必只有經常受日本雜志「熏陶」的高手才能做到。老闆介紹,這種層層疊疊、高高低低、黑白分明的穿著風格,是日本新宿地區MM造型的主要特點。造型4:花色連衣裙+黑色褲襪+淺口鞋+金色粗獷項鏈拷貝原型:大阪地區街頭「型人」

這身打扮拷貝了大阪街頭的時尚人群,其主要特色是服裝的顏色更亮麗,如果與日本東京街頭的上班族相比,兩者的區別就更加分明了!

⑼ jk是日本的一種校服,為何會演變成為一種穿衣風格

我認為,jk制服轉換為一種穿衣風格其實還是因為jk制服很好看,就像是洛麗塔一樣,最開始的洛麗塔也是起源於歐洲的宮廷小洋裝,正是因為好看,所以才會受很多女孩的追捧,漢服也是同理,因為齊胸襦裙像仙女,看起來仙氣飄飄,所以才會有很多人喜歡齊胸襦裙,一樣服飾如果有它的特性,那麼它就能夠流傳下來。

其實一想到穿著jk制服在春夏奔跑的場景,我就會感覺生活特別的美好、干凈,相信大多數人對jk制服的看法也是這樣的,所以它才能夠流傳這么廣泛。

⑽ 水手服的歷史以及發展 關於日本校服的問題,求高手解答

水手服顧名思義就是給水手穿的服裝,上頭那塊四方形的布適用來維護頭發清潔的,另一個說法則是在海戰時,可以豎起來幫助聽覺以及艦炮射擊時用以保護耳膜之用,至於使用白色系則是因為在黑暗中比較顯眼的緣故。後來在1859年被英國海軍正式採用為水兵的乘船正裝了。
到了1864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首開先例,把它拿來穿在幼年王子與公主的身上,當時的人們覺得"好可愛啊!",因而引起了一陣風潮,從法國開始,逐漸流行到歐洲各國,在其時,通常是給4~5歲的孩子穿用,而且男孩女孩的式樣並沒有什麼分別。於是水手服成了兒童的一種代表性服飾,這樣的流行後來被貴族小學校制定為制服之後,就成了一種正式的服裝。只不過當時還是給小孩使用,中學以上的學生並沒有這種風尚。
從某一種層面來說,把海軍士兵的制服拿來給小孩當作制服,是一種尚武精神的表徵,因為英國海軍是世界海軍的領導者,因而使的這種流行傳播到了世界各地,東亞的日本受到這種影響則是與日英同盟的建立有關。
水手服最初在日本也只是海軍士兵的服裝,大約是1872年海軍服制制定時所導入,因為制服本身象徵一種服從的概念,而沒有海軍的國家,即使把水手服當作兒童服裝,但也很少把它制定為制服,所以水手服在日本會成為制服,日英同盟是很重要的因素。
明治維新時的日本,沉溺於富國強兵的思想之中,因此這種帶有軍事意涵的服裝也就正對日本人的胃口。原本日本學生的制服為傳統的和裝,也就是所謂的褲裙,不管男女都是穿這種,現在也只有在大學畢業典禮看的到了。明治末期到大正初期逐漸洋裝化運動後的結果,日本的學校陸陸續續拋棄了傳統的和裝,採用的式樣則是我們現在常見的黑色立領制服,這是真正的軍服修改而成,要說它是准軍服也可以,其實就是海軍軍官的第一種軍裝,最早是1879年日本貴族學校學習院正式採用。(關於黑色立領制服的由來,另外一說是明治15年根據文部省的指導,首先在公立學校普及學生制服,最早是貴族院學校和東京農林學校先行採用,東京大學接著跟進,樣式訂為立領金扣,之後就逐漸變成中學以上學校的正式服裝了,之所以如此,乃是傳統的日本和裝不適合用於進行軍事訓練和體操的緣故,同時以軍官制服做為學生服也能讓人產生菁英意識,達到提振尚武精神的作用)
至於女孩子由於沒有女兵專用的服裝,所以就借用了水手服來代替,最早是福岡女學院先採用作為體操服,然後逐漸變成正式的制服,接著風行全國,在戰前全日本的女學生全部都是穿用水手服,而根據國情,原本下半部的褲子也被修改成裙子。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從服裝表現上,同樣是穿著海軍制服,但是男女卻不相同,這是日本傳統男尊女卑的文化使然,因為制服代表權威,服從的意義,男學生穿著代表管理者的軍官制服,而女學生穿的卻是代表被支配階級的士兵制服,經由這種方式確定了整個社會秩序。後來在戰爭的歲月里,水手服也成為整個國家動員體制中的一個重要配件,象徵了絕對服從的意涵。原本在其它國家只是單純的兒童服飾,流傳到日本卻有了這樣的大變化,也是當初英國所始料未及的…

對於女生來說,由於沒有女兵專用的服裝,所以就借用了水手服來代替。最早是福岡女學院先作為體操服採用,然後逐漸變成正式的制服,接著風行全國。在戰前全日本的女生全部都是穿用水手服,而又根據國情,原本下半部的褲子也被修改成了裙子。後來在戰爭的歲月里,水手服也成為整個國家動員體制中的一個重要配件,象徵了絕對服從。後有台灣、香港、中國大陸部分地區、韓國引進,作為校服。而西方未繼續將其作為校服,實可謂牆內開花牆外香。

而現今,越來越多的日本女生都把穿水手服看成是一種時尚。她們會購入和學校校服不一樣的時裝水手服。有的日本青年人也喜歡穿水手服Cosplay,水手服已經成為了一種時尚的象徵、青春的標志。

與日本校服服飾風格來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敦馳女裝是品牌 瀏覽:135
廣州哪個拍褲子的模特 瀏覽:891
乾洗店洗的衣起球嗎 瀏覽:178
杏色短款麵包服下面配什麼褲子 瀏覽:752
羽絨服配圍巾的各種圍法 瀏覽:87
冬季睡衣情侶套裝 瀏覽:228
深圳平價男裝品牌大全 瀏覽:7
一個褲子腰瘦怎麼把他弄肥 瀏覽:972
粉紅外套搭配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24
黑衛衣黑褲子白帆布好看嗎 瀏覽:771
歐貨羽絨服招代理 瀏覽:55
黑羽絨服發明怎麼洗 瀏覽:425
引產後褲子穿的緊有影響嗎 瀏覽:182
白色闊腿褲應該配什麼褲子 瀏覽:261
京東商城軍用夏季褲子多少錢一件 瀏覽:561
男裝秋裝中長外套 瀏覽:166
以純女式馬甲 瀏覽:592
戴帽子的名畫 瀏覽:641
霧軍綠色大衣配什麼顏色褲子好看 瀏覽:205
天貓買好看男裝的店鋪推薦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