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覺中國校服是最好的情侶裝了。
在我們那個美好的上學的年代,我們最喜歡的就是校服了,因為每個人穿的樣式基本上都是接近的,尤其男同學和女同學穿著同樣的格式的衣服站在夕陽西下的校園里拍一張風景照,那真的是太美了。
校服也是給了我們一種不懼攀比的心理,因為每個人穿的衣服都是一樣的,所以說不在乎什麼,特別高檔或者是價格夠低。
校服那是學校裡面一種亮麗的風景線啊。
⑵ 關於中國校服改革,我建議只在樣式上模仿日韓校服,男女還是穿一樣的,同意嗎
日風格比較水手 英倫和韓風 款式上 區別不大·· 韓國人不是總模仿歐美么,在歐美的基礎上加上很多格子,和細節處的裝飾,顏色也有棕色綠色紅色深藍色等等,比較花哨一些,另外他們一穿就是韓風,可能跟長相身材業有關,比較寬松和可愛。 歐美人穿的比較緊身,很性感,校服樣式非常簡潔,以深藍色為主,就是英倫了。 你去網路搜搜圖片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⑶ 中國校服。
挺LZ.
LZ真是我的知音啊,
讓我們穿這種校服就相當於一個思想古板、守舊的人穿 hip-pop 一樣.
我們這不穿還停課呢,
而且校服質量超爛的,款式超傻得,
中國思想問題,總說我們青春期還不懂事什麼的,
那他們呢,誰規定的他們就要決定我們青少年的東西了?
那校服根本就不適合我們青少年,
況且我們現在就應該有自己的意見,和學校一起來決定,不是很好嗎 ?
學校憑什麼決定一切啊,
非要我們按著大人的思想.
青春期是屬於我們自己的,不是讓他們來安排的.
既然有青春期這個過程,就應該由我們自己來安排,應該滿足青春期的需要,
憑什麼青春期就要那麼守舊,古板呢?憑什麼讓我們失去關於青春期的重要元素呢?
那還叫青春期嗎 . ?
⑷ 中國校服是否真的扼殺了個性
不會的,校服都是一個樣式的,不存在扼殺了個性,反而挺人性化的,不會讓,學生形成攀比的心理,讓學生把注意力都放在學習上,而不是放在校服上,中國的校服,顏值高的人穿著就好看,顏值低的穿的就是一個路人,不過我讀了這么多年的書,還真的沒有看過誰穿校服很好看,當然是除了電視上面的
⑸ 日本高中校服正廢除校服「性別區分」,你支持這項規定嗎
談到日本 ,我們忍不住想到jk ,是日本標志性的一種服裝 ,至今被多國人所接受 ,有些人特別熱愛jk ,因為這種服飾讓人看起來非常的干凈利落,有活力 。日本高中校服正廢除校服 “性別區分 ”這項規定,我認為這是一種遺憾的政策 ,因為男孩女孩都將穿上同樣的衣服 ,從服裝上而言 ,沒有了男女之分 ,那校園缺少多少的魅力 。
日本校服深受大眾喜愛 ,如今聽到校服消除性別區分這一消息 ,相信很多人都不支持這項規定 ,因為這讓一個少女對美麗的追求泯然於此 。
⑹ 為什麼中國的校服要做得這么丑
英國廣播公司(BBC)關於中式教育的紀錄片,除了引發對中英教育方式的思考,也有人開始檢討,與英國校服相比,中國大陸校服寬松無美感,反映出美學教育缺失,幾乎是沒有明顯男女區別的運動裝,「臃腫,難看,質地粗劣,毫無美感可言」。有學者指出,這種去性別的服裝,反映出「部分教育管理者對女性身體和性的恐懼」,也是「審美的粗鄙化」。
家長們的擔心不只是「動心思」。中小學生處於發育期,身體長得快,初中三年合身校服就要換三次,而且還要分夏、冬、春秋三類,常服和運動服兩種,算下來一共要36套,學校還得有碩大的更衣室。即便是難看的運動式校服也是有號碼的,但很多家長刻意選大號,希望孩子們一件穿三年。
要讓學生、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學校推行民主管理,要需要培育學校管理者、學生、家長和社會公眾的民主意識、規則和習慣,這是建立現代學校制度,實行教育現代治理,必不可少的內容。解決包括校服在內的一系列與學生權益相關的問題,都需要學校建立學生和家長參與的民主管理機制。
⑺ 中國校服應該改革 議論文
運動式校服的主要特點,一是去性別化,青年男女的性別差異被同樣寬松肥大的服裝抹平了,二是審美上的粗鄙化。
去性別化,折射出部分教育管理者對女性身體和性的恐懼,這種恐懼源於中世紀式的禁慾主義傳統。身體,特別是年輕女孩子的身體,被看作一種具有威脅性的、難以把握的危險現象,不得不受到文化過程的充分控制和管理。而有些教育管理者則樂於通過去性別化的校服對學生青春期正在發育的身體進行簡單有效但卻違背人性的「規訓」。例如有些家長認為過於好看的校服會讓學生早戀。曾經南京一所中學要給學生定做「韓版」校服,因反對的家長太多,學校終於放棄了這一計劃,將校服改回了運動服。
至於審美上的粗鄙化,則深刻地反映了我國基礎教育中美育的缺失,以及對學生基本人格尊嚴的忽視。穿上這種校服,學生恐怕很難有被尊重、被重視的感覺。說嚴重一點,這是對學生人格的粗暴踐踏,不是育人,而是毀人。有調查顯示,我國絕大多數中學生及家長對校服的滿意度極低。而網路上對中國式校服的全民吐糟,充分說明了那些曾經身穿運動式校服長大的青年一代的不滿。
一個國家的校服是文化、教育、歷史的縮影,它不僅是一種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手段,同時也反映了一所學校甚至一個國家的辦學宗旨和學生的精神面貌。男女區分的校服,有助於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形成良好的性別認知。美觀時尚的校服,則有助於學生養成自尊自信、優雅從容的良好氣質。
不客氣地說,中國式校服是教育改革中最保守頑固的堡壘之一,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
⑻ 為什麼中國的校服丑出了境界
為什麼中國的校服丑出了境界?慣用的答案是,杜絕攀比和早戀。大概是覺得眾人都穿上千篇一律、絕不合體的校服,哪怕在人群中多看你一千眼,也記不清你的容顏。
我讀初中那會兒,學校甚至對男女生的發行有嚴格要求,男生必須板寸,女生短發不過耳。老師們諄諄教誨:把一門心思都放在學習上,不要花那些歪心思去臭美。
青春期的孩子第一次有了自我意識的覺醒,對更美好的自我形象有了要求,對異性也有了本心的好奇。為了避免這一群小羊走上迷途,牧羊人選擇了集體圈養,砍斷所有出路,一了百了干凈利落。
以攔腰折斷取代循循善誘的校園教育,與耍流氓何異?
為什麼中國的校服丑出了境界?
校服,真是一個純潔的字眼。不由得令人想起那年17歲的初戀......
換個校服就能預防早戀未免太想當然了。相反,這種做法,不能正確展現男女成長中性別特點的衣服,不利於青春期少年樹立正確健康的性別意識,也不利於性別自信的建立,越是遮遮掩掩,越是不能坦然面對。
學生們並沒有生機勃勃的活力。
同時,應試教育的改革也應該加速,如果學生只是考試的工具,教育機構與學校不注重個人的內在發展,即使校服再好看,卻也顯示不了任何的朝氣與校服該有的風采。
-End-
⑼ 中國校服為什麼不能漂亮點
可嘆的是,仍有許多人在有意無意地壓抑孩子們發乎心底的美的訴求 媒體近日報道說,南京某中學准備給學生訂做「韓版」校服,由於反對的家長太多,學校終於放棄了這一計劃,將校服改回了運動服。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男裝太帥、女裝太漂亮」,一些家長擔心孩子們因此早戀。比如有家長向媒體抱怨:「青春期的孩子換漂亮校服,會刺激他們對異性的好感。」 據工作人員稱,和中國許多學校一樣,南京這所學校現在的校服是運動裝。男生是白、藍、黑條紋,女生是白、紅、黑條紋,除了顏色、大小外,男女生校服幾乎沒有區別。學校發現學生很不愛穿校服,對此家長們很有意見,認為一套校服價格不菲,花錢買了孩子卻不穿,等於浪費錢。但是,考慮到各方面的因素,家長們還是寧願讓孩子選擇「我很土,可是我很安全」的校服。 記得剛到法國時,我所得到的第一個美好印象來自於一位普通的巴士司機。他西裝革履,彬彬有禮,像紳士般將我們從戴高樂機場接到巴黎。對比中國大呼小叫的攬客者,這位法國司機給我的直覺是———無論你從事什麼行業,經歷怎樣的場合,都可以活得很精緻。這種精緻小而言之可以體現一個人的審美情趣,大而言之可以反映一個時代的精神面貌。 幾年後,我答應為法國漢學家弗朗索瓦·於連翻譯《本質與裸體》一書,只是因為後來太忙,無奈不了了之。該書著重對比了東西方審美差別,相信許多中國人對此都有所體認,可以道出一二。比如巴黎裸體雕塑可以站上大街,而東方裸體卻只能藏在密室里。 中國人堅信祖宗留下的春宮畫多少有些裸體,至少可以裸得讓那些透過指縫觀摩的道學家們心旌搖曳,指縫也搖曳。然而,在於連看來,這些中式裸體並不真實。印象最深的是於連的比喻,大意是中國春宮畫里的裸體像一隻只布袋子,放在椅子上耷拉了下來。這個比喻的確傳神,我當時在想,難怪東方的哲學家們會將自己的身體比作一個「臭皮囊」———莫非這些得道者當年也是在中式春宮畫里獲得了出世的靈感?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想來中國古代的才子佳人活得真是委屈,任憑多好的線條,即使沖破了衣帶的禁忌,最後難免被畫家們污衊為一隻裝麵粉的袋子,既無稜角,也不秀美。可憐我們今天的孩子,終日穿著一身臃腫的、去性別化的校服,像是個「布袋少年」,繼續受著「布袋審美」的傷害。 自超女誕生以來,筆者一直想不明白中國人如何在一夜之間進入「中性時代」。看到家長們如此反對那些秀美的校服,方才明白這一切都是得益於中式校服的熏陶。學生們不也在說,他們穿的校服只能用四個字形容———「不男不女」。對於校方重拾「不男不女運動服」,學生們終究有些「不服」。他們列舉了「韓版」校服的種種好處:一是校服漂亮,能增加上學的興趣;二是審美愉悅,能提高自信;三是利於團結,激發對學校的熱愛之情;四是能培養男生穩重、女生端莊的美好氣質;五是能一眼看出對方是男是女…… 近三十年來,隨著社會的開放,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意識到「我行我秀」「我秀我美」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精神氣質。可嘆的是,在中國社會里仍有許多人在有意無意地繼續壓抑孩子們發乎心底的美的訴求。當他們妄想美會吃人時,就給美裝個嘴套;當他們意識到孩子要戀愛時,就給孩子罩上個「避戀套」。 王爾德說:「人生因為有美,所以註定是個悲劇。」顯而易見的是,當這些學生對美求之而不得,其實「悲劇」已經開始在日常生活中醞釀。 中國之所以選擇運動服做為校服,而不是制服。原因主要有兩點。首先,制服的價格相對昂貴,這對許多普通家庭來造成經濟上的負擔。其次,制服過於成人化,無法體現青少年的特點。穿上西裝一樣的制服,你很難分辯出那是職員,還是學生。青少年應該展現出其充滿青春,活力,陽光的特質,而運動服恰好符合這些特點。所以,穿運動服不僅不會顯得老土,而是陽光,活力的代名詞。【部分學生認為:中國校服存在著四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