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保安問我怎麼不穿校服,還問我幾班的班主任叫什麼會不會有事
不會有什麼事啊,你可以告訴他,最多班主任讓你穿上校服就行了批評教育一下就過去了,畢竟如果學校規定要穿校服,你還是要遵守這個規定。
『貳』 衡水二中復讀穿不穿校服
穿,,在校就得穿校服
『叄』 五河蘇皖學校小學穿不穿校服啊
你好,
蘇萬學校小學當然穿校服的。
『肆』 我們總是不得不穿校服英語
你好!
我們總是不得不穿校服We always have to wear school uniform
『伍』 松陽師范可以不穿校服嗎
你必須和結婚的人有點妥協才可以,如果松陽師范不允許穿校服的話,那你就做理論,你進一會兒就可以了,辦公室女孩子會告訴你
『陸』 明天學生進班校服不做規定那這句話意思是穿校服還是不穿校服呢
如果已經說了校服不做規定,
那麼就是可穿,可不穿,
給你自己選擇的自由了。
『柒』 學生要不要穿校服辯論 到對方辯友說到你說不穿校服 為什麼你現在穿著 該怎麼
1 「我現在穿著校服僅僅是現在穿著,不代表我一直穿著、以後也會穿著,而我是否穿著校服這件事情與我們正在進行的辯論並無關系。如果我們正在討論頭發的長短問題,而你正好是長發/短發,請問你是否需要現場剪頭/接發呢?」
2 「沒錯,我現在確確實實穿著校服,但我並不認可這一行為;可以這么說,我是被迫使這么做的。正是因為被迫的性質,我們的辯論有了意義。」
3 「我現在穿著校服這一現象,不會絲毫影響到辯論;它不能證明你我立場的正確與否——無論是否需要穿,學生都可以穿校服;我們討論的,是一項限制,一項規定,而不是一個現象或一個能力——是學生要不要穿校服,不是學生穿不穿校服。」
『捌』 他上學不得不穿校服嗎
題干中的材料說明了生活中,我們的個人意願有可能會與集體的規則發生矛盾,我們應該以集體利益為重,積極遵守集體規則.因此選項C正確;選項A觀點過於絕對;選項B觀點錯誤,因為個人意願要服從集體規則;選項D不符題意,故選C.
『玖』 關於給"穿不穿校服"為話題的作文起一條怎樣的題目比較好呢
穿在身上的文明
『拾』 學生不穿校服怎麼處理
對於要不要穿校服,歷來是有爭議的。今天探討的命題,是基於學生要穿校服這個前提的。
當過班主任的老師一定有這樣的體驗:經常會有學生偷偷地不穿校服,若未提醒他就不穿,時不時導致班級扣分。那麼,如何讓學生整齊劃一地穿上校服,避免在班級考核評比中不失分,或者說少失分呢?
我是這樣做的。
統一思想
通常,我會先和學生這么說。既然,要求穿校服的條例沒有更改,我們就應該按要求穿校服,必須堅決遵守學校的規定。假如你認為學生穿校服不好,可以走正當途徑呼籲,捍衛自己不穿校服的權益。
借力學校
學生偷偷不穿校服,固然有學生和班級管理的問題,學校也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要讓學生養成習慣,工作必須堅持不懈,不能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教育工作必須朝著同一個方向持久用力,才會產生我們所期待的效果。
真實的情況是,值周工作比較隨意。強調了,沒有檢查,一時沒強調,又來檢查了,真是防不勝防。我向學校建議,把檢查校服每周必做的常規工作,借力學校的教育管理力量。
有人會認為,班級也可以常抓不懈,不一定把全部的責任推給學校,我只是認為,自上而下形成輿論氛圍,工作會更有效益。當然,一個班也是可以抓的,但如果只是一個班抓,難度會大很多,效率也會低很多。因為認知不到位的同學往往會說,怎麼就我們班有這要求,其它班都沒有這么嚴格,從而牽扯老師的很多精氣神。
我這樣說,並不是倡導老師去抱怨,傳播負面能量。其實學校和領導也很不容易,我們要做的是提醒,表達訴求,後續的就不是我們考慮的了。實在不行,在我們能做主的土地上耕耘即可。
專人負責
其實,人都是有惰性的。成年人是如此,孩子更是不能例外。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外在的約束和管理的。「揚翼班」的建設採用崗位服務制,每人承擔一定的服務工作。為了把校服工作落到實處,我設置了儀容儀表監督員,安排學生專門負責這項工作,我定期過問工作情況。
為了做好分內工作,監督員也是絞盡腦汁,設計了穿校服的宣傳語,張貼在教室的前面後面,雖然說不上高大上,但不難看出她為此努力的付出。(上圖)
監督員定期檢查同學的著裝,每次課間操下去做操之前,她先檢查同學們有沒有穿校服。如果沒有穿,督促學生先去寢室換上再去做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牢記,說百遍不如做一遍。
這樣做有許多好處。第一、工作不會出現遺漏,有專人負責能夠把事情做到實處。第二、讓他們換了衣服再來做操,表明了老師堅決的態度,學生看到老師態度鮮明,基本上會遵照執行,時間久了就養成了良好的習慣。第三、那那些沒有穿校服的同學換了再來做操,避免班級扣分(值日老師往往課間操時檢查),也是挺好的選擇。第四、選擇課間操時間換衣服,並不影響他們學習和課堂時間;同時,上下樓跑動鍛煉了身體,同樣達到了鍛煉的效果。哈哈,是不是一箭多雕!
堅決執行
曾經,我讓學生去換衣服。學生找理由,說老師我洗了,衣服還是濕的,不能穿。我就告訴他,作為一個高中生,必須要有一些規劃的能力,如果兩件校服都是濕的,暴露了自己的懶惰,或者生活能力的低下,責任在自己,和老師無關。既然是自己的責任,必須自己承擔責任。如果衣服是濕的,那就把濕的給換上,並且以後永遠記住,凡事多想幾步,多一些前置性的考慮。
其實,讓他們穿上濕的衣服,我也是心疼的。不過,這讓他們學會了不找借口,後續工作難度會少很多。師生相處的過程,也是彼此試探並達成平衡的過程,只要老師要求不過分,亮出鮮明的態度,學生還是會吧辦得妥妥的。
當然,大家都不用著急,真的換上濕衣服的學生,幾乎不太會有。不要小看學生,尤其是高中學生,他們會去借的。如果一件校服也借不到,也是沒用的。如果真的穿來了濕的校服,豈不是給我們老師提供了另外一個教育的契機?
做法不一定百分百完美,我也只是走在探索的路上,但我相信,但通過努力,穿校服的情況,一定會比當下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