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生在校必須每天穿校服合理嗎
今天要討論這個話題,是由一件事情引起的。 我家孩子的學校要求學生在校必須每天穿校服。可是,該校今年夏季的校服訂做得非常不好,面料比較厚穿起來很熱,並且絕大多數學生的校服做大了,極不合體,許多學生的上衣都到了屁股底下,七分褲差不多就像長褲(高年級定做的就是長褲),看起來非常邋遢不精神。除了樣式不好看外,校服的主要缺點是穿起來不舒服,太熱,孩子容易傷熱生病。為此,我給學校的校長反映意見,問能不能別讓學生天天穿校服,可是校長的答復非常堅決,沒有什麼活動餘地,必須穿校服。 校長的理由是:1 校服做大了,是家長的過錯,家長沒有好好量尺寸。可是市場上同樣號碼的服裝學生能穿,為什麼換成校服就大得太多?一個孩子的校服定做大了責怪該家長不細心,那麼多班級那麼多學生的校服都做大了,難道都是家長有問題?我不明白,為什麼學校就是不承認服裝製作的尺寸偏大呢? 2 校長說校服的面料很透氣,一點不熱。這個問題跟校服的顏色一樣,似乎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但是只有學校的校長和老師這樣評價校服,家長們的聲音則截然相反。家長們都對校服怨聲載道,認為校服很不好。校長自己說,不能定製面料太薄的校服,否則高年級的學生生理心理變化了,不願意穿。可見,校長也不否認面料稍厚一些。退一步說,即使校服面料不厚,由於校服一般都大,與褲子重疊在一起厚厚的兩層也夠熱的,何況36度以上的高溫?並且學校的條件並不好,學生沒有空調可以享受。 3 校長最重要的理由是說她要從全局考慮,既要考慮低年級又要照顧到高年級,必須整齊劃一。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提倡穿校服,這樣可以保持學校風貌的整齊。但是校服製作的不合適也必須強求穿,未免有些強人所難、不盡人意,而且強制天天穿校服更是不合理。一身校服天天穿也為換洗衣服帶來不便,晚上洗後倘若第二天早晨幹不了可就成了麻煩。所以經常見不少小學生穿著臟校服很是感到別扭,不知是其家長懶還是怕洗完衣服次日幹不了才不洗衣服? 4 校長說規定學生在校每天必須穿校服是為了杜絕學生攀比。學生如果有攀比心理,不可能只在校服一個方面。每天穿校服是杜絕了學生在服裝方面的攀比,但是,卻不能杜絕他們在其他方面攀比,因為他們的攀比心理是不可能因為服裝整齊了就會消除的。學校的用心是好的,但是效果不見得就好。周圍學校都是有集體活動時要求學生穿校服,其它時間則不作統一的強制要求。難道那些學校的學生沒有攀比心理?那些學校的領導不考慮消除學生的攀比現象? 話說回來,校長認為要求學生穿校服有道理,是從大局考慮。但是,她的理由並不完全讓人信服。 以前曾經有報道說某學校讓學生訂做校服引起許多家庭經濟困難的家長的不滿,後來有的學校也就不在校服上做強制要求了。可是中小學校甚至是幼兒園定製校服的現象在社會上還非常普遍,校方的理由往往是整齊,代表學校的風貌,而且杜絕學生在服裝上攀比。但是,由此帶來的問題也不少。一方面學生的攀比心理不可能得到根除,另一方面經濟困難的家庭因為訂做校服更經濟緊張。不知其他城市的學校,反正此地的小學校學生的書本費等雜費還是照收不誤,而且不少,這對於下崗失業的家庭負擔本來就不小,何況還要加上每年都訂做校服的費用? 有的家長說:學校訂做校服可以從中吃回扣,有利可圖。事實怎樣,沒有憑證,不敢妄語。但是,如果許多家長不滿意,那麼學校就應當反思。而不該是一味強調學校的理由,置家長的意見而不顧。尤其是強制學生在炎熱的天氣穿不合體非常熱的衣服,不考慮學生可能會傷熱生病的實際情況,犧牲學生的健康來維持學校的規則,顯得既呆板又無情。不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化的教條主義,是最頑固最有害的。無論怎樣說,學校那種讓學生每天必須穿校服的做法也是不合理的。
2. 英國的小學教育
在英國,年滿4歲的小朋友就要正式上小學啦!從9月開始上Reception(相當於學前班),從早上9點上到下午3點多,中午在學校吃午餐,要遵守學校各項規則了,所以家長和小朋友們都要提前做好准備哦!今天就總結一篇入學准備的干貨,供大家參考。
作息時間
上學之前一兩個月開始倒「時差」,讓小朋友養成習慣,准時起床、吃飯、睡覺等,將來上學時適應起來就容易許多。比如:
8點起床,自己去洗手間,刷牙、洗臉,穿好衣服褲子襪子等;
8點15分吃早餐(將來上學的時候要保證8點55分之前到校);
12點吃午餐,自己用刀叉吃飯;
不午睡(將來上學的時候沒有午睡的,上到下午3點多放學),玩耍,吃水果、喝水;
17-18點吃晚餐;
20點左右洗澡、刷牙、讀書、睡覺。
為了讓小朋友有時間觀念,老師推薦用沙漏,可以讓寶寶對時間的流逝有個直觀的感覺,起到督促的作用。比如寶寶一直看電視或者ipad,不想按時睡覺,就用這個,說「沙子都流下來(也就是五分鍾)後,我們就去睡覺好不好?」有個緩沖,讓孩子更容易接受些。每次做到了「按時」,就及時誇獎下,獎勵個小貼紙或者下圖這種獎狀記錄(Reward Chart),堅持幾天養成了習慣就好。
家長需要了解
1。仔細閱讀學校發的介紹資料,新生開學前會有學校開放日(Open Day),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去學校參觀,見老師,在教室里玩一會兒,適應新環境。有些學校還會安排主管老師和助教家訪(Home Visit),大概20分鍾,讓孩子對老師有個熟臉的印象,也讓家長和老師有近距離交流。
2。開始兩天是上半天,適應期。然後全天。
3。大多數學校還有早餐俱樂部(Breakfast Club),從8點開始,有的收費,有的免費,提供各種麥片、麵包、牛奶、水等,吃完會有老師照看著玩耍,直到9點上課。
4。家長要准時接送孩子上下學,晚了要打電話給學校,誰接孩子要告訴老師,老師認識的確認是孩子父母或者親友才可以接。
5。學校要保證出勤率,所以不能隨便請假。病假要打電話告知,事假要提前一個月書面跟校長請假,獲得批准才行。不允許請holiday(旅遊)假。
6。孩子如果過敏、哮喘或者有其它健康方面的問題都要事先告訴老師,上學期間要用什麼葯提前說明。
7。中午孩子在學校免費吃午餐(Reception至2年級免費),營養配餐,課間休息會有水果、牛奶、水提供。
8。孩子生日時可以帶蛋糕去學校,和小朋友們一起慶祝。
9。家庭地址、電話要留給學校,以便孩子生病不舒服時,或者其它狀況,緊急聯系家長。
10。每年會有兩次正式的家長會,老師一對一和家長談話,講述孩子情況。平時放學後家長也可以找老師問情況。
小朋友需要了解
1。分享(share)。會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分享玩具,輪流玩(take turns),友好相處。
2。上廁所。自己會脫褲子,去上廁所,擦屁屁,穿褲子,洗手(要在上學前訓練完畢)。
3。聽說交流(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小朋友要會說些簡單的英文,能和老師和其他小朋友交流。尤其是母語是中文的小朋友,要學一些英文,以保證需要得到滿足。
4。會拿筆,鉛筆,蠟筆,彩筆,開始用手指握筆,而不是大把抓了。
5。會用剪刀(圓頭),做手工。
6。知道簡單數字、顏色的英文表達,認識字母,知道自己的名字,學寫名字。
7。讀書。養成每天讀書的習慣。上學後有讀書記錄(book record),老師發書每天讀,要保護好書,讀完一本換一本。
8。會數數1-20,比較大小多少,知道簡單形狀。
9。會用刀叉,在學校自己吃飯,不要帶fizzy drink(碳酸飲料)。學校有水和奶。
校服
溫馨提示:所有的校服都要寫上孩子的名字,避免搞混。
短袖衫(polo shirt),外套絨衣(jumper),長褲,短褲,裙子,褲襪,襯衫,領帶,黑皮鞋,各大超市均有銷售,一般來講John Lewis和Marks & Spencer的質量更好些,價錢也稍貴些。黑皮鞋質優價平的可以選Clarks。絨衣一般要求印有學校徽章,可在校服專賣商店購買。上學的日子幾乎每天都要穿校服,除非特別活動日,所以一般需要兩套至五套,替換著穿。
貼士:學校的summer fair一般可以買到比較新的二手校服;夏季打折和開學前(back to school)一般超市和商場有8折左右的校服促銷活動。
保暖防風雨外套
薄厚各一件,各大超市均有銷售。
體育課:需要球鞋(pumps)、短衣、短褲、小包,各大超市均有銷售。英國無論冬天夏天,體育課都是短打扮。
書包
小學一般都用這種(見下圖),學校有的賣,一兩鎊即可買到。一般裡面就放薄薄的一本課外書(學校借閱的),記錄讀書目錄的小冊子,老師給家長的通知,有時有一兩頁作業紙。所以說英國小學生的書包很輕很輕!
其它必備用品:
太陽帽,防曬霜,預防曬傷和皮膚癌。雖然英國的陽光不多,但是學校為了孩子的安全,夏天會要求准備。
熒光背心(fluorescent vest),安全第一。英國的冬天一般下午4點就天黑,所以放學走路回家的同學需要准備。
奇裝異服,學校會有各種活動,學生可以當天不穿校服。比如世界圖書日(world book day),建議學生扮成書中的人物。還有各個國家日,學生可以穿各國國旗顏色的衣服,或者各個國家的民族服裝。講到歷史課,學生可以穿歷史傳統服裝,比如維多利亞時期的等等。男生一般喜歡扮各種英雄,女生一般喜歡扮各種公主,這些服裝可以網購。
聖誕節,復活節,萬聖節,學校都有各種舞會、聚會、表演等,需要准備相應的表演服裝,各大超市均有銷售,也可網購。
雨鞋,雨天上下學走路的話需要,學校組織去菜園(allotment)活動或者去公園玩需要。有各種卡通人物圖案的雨鞋,各大超市有售。
午餐盒(lunch box)
如果孩子不在學校食堂吃午餐的話,要准備一個,有各種卡通形象的,各大超市均有銷售。那就要辛苦媽媽們每天早上給娃們准備要帶去學校的午餐了。
音樂活動類
英國小學都有音樂課,普及音樂知識,聽各種音樂,學唱兒歌,教孩子們學習各種樂器,一年級有吉他、電子琴、鋼琴、小提琴等課後興趣班(After School Club),四年級音樂課開始學豎笛(recorder),巴西桑巴鼓等,之後如果學生有潛質,老師會教薩克斯風(saxophone)、橫笛(flute)等。各學校學的樂器可能各有不同。有的學校提供樂器,有的需要家長購置。
體育活動類
足球(包括球衣、球襪、足球鞋等)
英國小學的體育活動是以足球為主的,一般都有一大片草地供孩子們踢球,體育課很多時候玩足球,課後興趣班(After School Club)一般都有足球課。英國各城市的足球俱樂部(football club)都有培養苗子的兒童足球俱樂部,所以家有男寶,喜歡足球的就要入全套裝備了。
網球,高爾夫球
比較高大上了,喜歡學的需要入全套裝備。
游泳
小學一般都開設游泳課,需要准備游泳衣褲,長發女生還需泳帽。注意不是在沙灘穿的沙灘褲/比基尼。
舞蹈活動類
課後興趣班(After School Club)學各種舞蹈的話,要入全套服裝和鞋等。
手工活動類
做手工的工具箱
英國小學很鼓勵孩子自己創作,很多手工的課堂活動,課後作業也有很多DIY,比如自己設計製作復活節的帽子,聖誕節的聖誕綵球等。學校還倡導環保理念,鼓勵用各種廢棄物做東西。
推薦看英國BBC的cBeebies兒童頻道節目《Mister Maker》,專門教小朋友做各種創意手工的,還有配套的手工工具箱可以買。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3. 英國小學生的習慣
英國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強
英國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明顯要強於他國學生。在英國,不分擔家務勞動的學生很少見,更不用說像中國家庭普遍的「小皇帝」、「小公主」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對於孩子的無理取鬧,父母不會聽之任之、更不會縱容溺愛。葉楓在英國的朋友吉穆,是英國一家大醫院的醫生,在醫學屆享有一定的聲譽和知名度,是個典型的中產階級家庭,可是對他唯一的兒子卻十分「小氣」,每月只給孩子很少的零用錢,而且還要通過幫家裡幹活才能得到。據說這種情況在英國其實很普遍。英國的孩子從小就幫助父母擦汽車、剪草坪,在他們看來,做這些力所能及的事,都是從小就養成的習慣。事無巨細,作為家庭的一員必須對家庭盡自己的一份力,這是責任也是義務。小學生打工的現象也很多,送報紙是最常見的了,錢雖然掙得不多,卻擁有了面對社會、獨立處理問題的機會。到了假期,加油站、快餐店、超市,到處都有中學生在忙著幹活。一個假期下來,不但能掙幾百英鎊,更重要的是他們變得自信、老練,為日後進一步接觸和融入社會打下基礎。
英國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強
在獨立學習方面,英國學生的學習能力也要高於他國學生。英國的每個中學生都能夠去圖書館查閱文獻,尋找自己需要的信息來完成一個比較正規的Project。Project的漢語意思是「計劃」、「設計」、「規化」。實際上類似他國的「科研論文」。英國中學生的Project完全從學生的興趣和社會實際出發,題材涉及各個方面,極為廣泛。從理化生實驗、數學建模到英國的文學、歷史、地理;從環境保護到關愛生命;從反恐到世界和平;從政治到經濟……,可謂應有盡有。有些Project有理有據,水平並不亞於他國大學生的畢業論文。
英國學生的團隊意識強
在英國,人們普遍推崇Team spirit——團隊精神。團隊精神是指一個人與大家協同工作的能力或態度,也就是他們所說的合作能力。英國學校歷來都很重視對學生進行「團隊精神」的教育和培養,在公共場所或集體活動中,個人必須服從大家。如果哪個學生僅僅為了自己出風頭而連累了大家,他就會被一致斥為「沒有團隊精神」而遭到鄙棄。
英國學生的身體素質好
體育不但是英國中學的重要課程,而且每天下午四點鍾開始,大部分學生都會准時出現在運動場上。在他們看來,體育鍛煉不是任務,而是一件很愉悅的事。大家自覺自願地投入到其中。大量的體育鍛煉,加上合理的充足營養,使英國學生大都身強力壯、精力充沛。那種肌肉發達、動作靈活的運動員型學生到處可見。就連女生對體育也十分熱衷。在英國,體育好、學習好的學生才備受同學們的推崇。
英國學生的探究精神強
英國學生做事十分開放,敢想敢幹,思維活躍,不受條條框框的束縛,他們認為「只要不被禁止,就可以做」。所以,成功的機會也相對較多。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行動。他們不迷信課本、不迷信權威,也不像他國學生那麼關注問題的答案、關注他人的看法。對問題不但有自己的見解,而且特別注重科學論證、注重在探究中尋找答案。
他們再來看一下英國學生的學校生活。一般的學校都是從早晨九點上課到下午四點放學。四點過後,學生大多去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英國學校的課余活動很豐富:話劇團、樂隊、合唱團、壘球、棒球、橄欖球、游泳、跑步、網球、壁球,應有盡有。每天的家庭作業一般只需40分鍾即可完成。在課程設置方面,從初中起,學生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一般選三至五門學科,但不能少於三科,其中不包括英語)。他們上課的方式與他國也不一樣。在中國,一個班級的學生每天都在同一間教室里上課,不同的任課老師進進出出。而在英國,進進出出的是學生,不同的學科在不同的教室上課,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同學。課間的走廊里,學生們都在快速地尋找下節課的教室。那種感覺和大學差不多。最關鍵的還是兩國的師生關系的差異。在中國,教師是無所不能的權威,很少有學生會對老師產生懷疑。老師的淵博、老師的自信、老師的嚴厲,使學生對他們由教生畏,害怕與老師接近。英國的老師依然是知識的源泉,但他們除了思想還有感情。他們和學生的距離似乎要近一些,他們會和學生談天、交心,學生也樂於跟他們成為朋友。
中英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差異,自然與其文化背景、社會環境的不同是分不開的。但他個人認為,教育體系的不同,基礎教育最根本特點的差異是問題的關鍵。首先,我國的基礎教育的特點是應試、選拔。這就決定了我們的課程起點高、難度大、知識面窄。我們的學生課業負擔過重:要考太多的試、要背太多的知識、要寫太多的作業,要參加太多的課外輔導班。學生沒有任何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來滿足自己的愛好。而即使是在基礎教育改革轟轟烈烈的今天,我們的老師基本上不敢鼓勵和挖掘學生們學習以外的各種潛能,因為學校的一切都還是以考試成績論英雄。
相比之下,英國教育似乎更關心人的實際能力,以及在其解決問題中的創造力。他們給學生身心發展上更大的空間,學生們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和機會去接觸外部的世界,接觸他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和與之息息相關的社會。打工也好,project作業也好,團隊活動也好,這些都會對學生未來的成年生活有著巨大的影響和幫助。
而英國政府則希望英國的每所學校,最終都能夠發揮起自己的特色,他們認為需要改變教育體制來使學生個體的潛能得到充分發展,而不能強迫學生來適應教育體制結構。
來源:英國文化教育中心
轉自:家庭教育網
4. 英國的校服是什麼樣子的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出現校服的國家,他的校服文化非常博大。相比於美國允許學生日常穿著自己喜歡的便服,比較自由的傳統而言,英國學校則更加註重規距,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這一點上,英國的校服文化和中國的規矩文化有很大程度的契合,這也與英國和中國都是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的國家有關系。
舉個例子,在電影《哈利波特》里,細心的同學可以發現在不同的場景里,Potter和他的同學們都穿著不同的uniform,這就是一個英國校服文化的縮影。英國學校要求學生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年齡段要穿著相對應的校服,意義在於培養和規定學生要懂得在不同的場景下按照相應的規則去進行活動,在英國的學校,從三歲入學開始便要求每個學生都要穿統一的校服,但當逐漸步入成年之後,學校便不會再強制要求學生穿學校統一的校服,但仍然會對學生的穿著有要求,什麼時間什麼場合要穿Blazer或者Jackets又或者是Suits,都是有一定的說法的。所以以小見大,可以看到校服文化背後其實是強大的西方契約文化的影響力。
另外除了在學校裡面,英國人在整個社會中都是非常注重禮儀的,而穿著就是禮儀文化中最重要、最關鍵的點,穿著代表和展示了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和外在氣質,是給人們第一印象的鑰匙。例如在2020年的電影《紳士們》中,所有演員的衣服穿著小到一粒紐扣和耳釘配飾,大到皮鞋、褲子或者上衣,都是經過很多次的配色、材料和製作工藝的篩選而成的,目的就是為了真實的還原整個英國社會人文背景和這種身份文化、契約精神。
而契約精神誕生於西方商品社會時期,是人們遵守約定,尊重他人的體現,也是西方社會最主流的價值觀。
5. 英國學校生活和中國學校生活的不同 (像要不要穿校服,一個班的學生人數,可不可以自己選課等)
我只知道英國的:
每天都要穿校服,除非特別節日,必須穿黑色的鞋子。可以不綁頭發。一個班大概25左右吧。
14也就是year 10可以自己選你要上的課。至少選一個modern language(法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德語)如果是私立的學校要學拉丁文,法語是必修課。公立學校3點放學,私校3點45。一年3個學期:spring term,summer term and autumn term.half term休息1周,spring term結束休2周。
6. 想了解英國中小學生的校園生活,能給描述一下嗎,謝謝啦!
英國私立學校中心統計有將近2600所,其中寄宿學校有800來所。如果在英國沒有親戚或者住處,學生選擇寄宿學校,既保障了學生的人身安全又解決了穩定的伙食。寄宿學校會讓學生和與學生老師一起,無時無刻的生活在英文的環境中,學校也會組織出遊和討論等活動,讓學生更容易和同學打好良好的感情基礎。像英國頂尖名校伊頓公學、哈羅公學及維康姆女校就是寄宿學校。
走讀也是一種選擇,學生在放學以後可以上一些校外的課程,充實自己的生活,不過這要求校外學生有穩定的住處,可以是寄宿家庭也可以是親戚朋友,能夠好好照顧學生的生活。
但在寄宿還是走讀沒有好與不好之分,更重要的還是看哪種選擇更適合前來讀書的學生以及家庭的實際情況,18歲以下的學生來英讀書都需要有一個穩定的「監護人」,相當於孩子的「代理家長」,負責學生的生活、安全等。
寄宿學校的生活學習會更有規律,鍛煉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學校有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間的互動。往往有優質的師資和良好的硬體條件;而走讀學校,其學費更為便宜。適合在校外有穩定、安全住處的學生(親戚、朋友或寄宿家庭)。可以選擇參加校外的活動和培訓。
其實,除了學校本身課程的因素以外,學校的地理位置也是大多家長考慮的因素。倫敦、劍橋、牛津地區有很多學校可以選擇,交通便利。其實在倫敦附近的寄宿學校,大多也不在倫敦市中心,地鐵/火車大概也需要45分鍾左右才可以達到倫敦的中心區域。而且這些學校大多非常受歡迎,所以國際學生相對比較多,報名競爭比倫敦以外的城市要大很多。
在除了這片「教育金三角」之外,布里斯托、約克、布萊頓以及威爾士等地,也有很多質量優良,安全漂亮的大校園寄宿制私立學校。這些校區離附近的城市並不遠,而且市中心雖然略小但應有盡有。每座城市都有購物中心,餐館以及博物館等樣樣俱全,往往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學生安心學習的良好的選擇,更重要的一點是這些地區的生活成本與倫敦附近相比大大減少。
7. 外國學校的學生每天都要穿校服嗎
日本的初中高中都要穿校服上學,
韓國也是
歐洲國家,美國 加拿大,澳大利亞有的學校規定上學期間也要穿(多數是私立學校) 公立的沒有什麼限制。
8. 各國小學生校服都是什麼樣
有各種各樣的
9. 上學有必要每天都穿校服嗎有何意義
我覺得對於小學,初中,高中來說,上學穿校服是非常有必要的,每天都穿校服的意義非常深刻,下面我就詳細的闡述一下。如果孩子們都穿校服的話,那麼基本上每一個孩子只有放寒暑假的時候穿的衣服,而且在學校裡面,校服是非常結實的,不會容易穿爛,而且很多孩子們覺得穿校服也特別的舒服。有的女生比較喜歡穿那種緊身的牛仔褲,大家想想學生們都是正在發育的階段,如果穿的緊的牛仔褲,會不會影響他們的身體生長的情況呢,所以穿校服也避免一些同學的身體受到影響,所以我認為穿校服在學校穿校服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是非常有意義的啊。
10. 英國小學和中國小學有什麼不同之處和相同之處
有一種教育叫英國教育,有一種教育叫中國教育
1。在英國女生染發,老師會說:這個顏色漂亮!我喜歡~~
在中國女生染發,老師會說:你才多大啊?要變成社會青年是吧?要不今天就給我染回來,要不就口頭警告處分!
2。在英國女生談戀愛,老師會說:有他照片嗎?你們KISS過了么?好甜蜜啊~~
在中國女生談戀愛,老師會說:早戀呢,會很影響學習的。。。你們現在還小,很多事情還不懂,不要盲目模仿別人,你們現在的任務是學習....
3。在英國學校每年一定有的活動:social~我們學校是disco,請來別的學校的男生(還有專業燈光師&DJ)
在中國學校每年一定有的活動:運動會。。。所有人還都要參加。。。。
4。英國中學畢業典禮:常常是舞會+酒會。。所有人都打扮得都很美、禮服。高跟鞋、、
中國中學畢業典禮:校長+年級主任+班主任+優秀學生演講,放PPT。。。所有人要穿校服、、
5。英國學生忘交作業,老師會說:記得明天要完成,交給我~
中國學生忘交作業,老師會說:今天中午補完交給我!不然放學請你爸媽來陪著你一起寫!
6。英國學生考試沒考好,老師會說:以後哪裡沒聽懂的要及時問我啊~別擔心,我保證一定會幫你學的很好~
中國學生考試沒考好,老師會說:學不學了你?考成這樣?天天都想什麼呢?打電話叫你爸媽來一趟、
7。英國學生課上說話,老師會說:安靜點好嗎?還有一會兒就下課了,在堅持一會兒吧~
中國學生課上說話,老師會說:別說了行不行??!!有什麼是非得上課說啊?你不學別人還學呢!!
8。英國學生上課手機響了,老師會說:別擔心親愛的~關機就行了、、~
中國學生上課手機響了,老師會直接沒收。。。然後下課找你談話、、、
9。英國學生課上聽不懂可以直接向老師提要求講仔細一點。。
中國學生課上聽不懂只能下課問,有時候還會被誤認為上課沒好好聽講、、、
10。英國學生會跟老師聊一些很時尚的東西,然後一起很激動很激動。。。。
中國學生會跟老師聊一些課外的難題,難後一起研究怎麼做。。。。
11。英國女生可以把男朋友帶到寢室一起玩。
中國女孩子跟男孩子說說笑笑會被老師誤認為在談戀愛。。。。
12。英國女孩子在寢室開party會當著校長的面跟男朋友KISS。。。
中國女孩子即使是大學也不能隨便把男朋友帶到寢室。。。。
13。在英國16歲以上的女孩子不用穿校服,可以穿著超高跟的高跟鞋上課。。。。
在中國上大學之前必須所有人每天都穿校服。。。
14。英國其實上課也會分層的:dif1、dif2、dif3,一般每科最好的老師會給dif2、dif3,dif1的老師都一般
中國每個年級都有實驗班:常常會把全校每科最好的老師都集中在實驗班,普通班的老師就很普通
就先說這么多吧。。
這就是差距。。。唉,不能說中國的老師不好。。他們也都很辛苦,只是教育體系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