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百年變遷---中國校服發展史
中國校服的發展史是一部百年變遷史,它見證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融。以下是其主要發展階段和特點:
晚清時期:
民國時期:
新中國成立後:
七八十年代:
21世紀:
總結:中國校服的百年變遷史,不僅記錄了服裝風格的演變,更是一部生動反映社會變遷、教育理念更新和文化交融的歷史長卷。未來,校服將繼續作為歷史的載體,記錄並連接不同的時代,烙印著一代代人的青春印記。
❷ 蘇聯1949-1966年的校服
蘇聯在1947年以後,隨著戰後經濟開始恢復, 政 府也開始實行全國統一的校服制度:
——男生校服具有肩章、臂章和西裝領設計,而這種設計在蘇聯士兵和士官的軍服上也有體現
❸ 中國校服的由來
【中國校服發展史】
中國一百年校服的變化(19張)自從辛亥革命以來,校服的變遷追隨著歷史的腳步一路蜿蜒前進,承載著我們每個人少年時代幾乎全部的歡笑和淚水,在我們記憶里灼灼生輝。 從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現 辛亥革命雖然沒能把中國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成功解救出來,卻大開大盍地打破了幾千年來「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舊時代衣著制約。新文化運動的春潮更是喚醒了人們對美的渴望,年輕一代顯出空前的天真、輕松和愉悅。 三十年代:中式旗袍在校園內得寵 由滿漢服裝相互融合、改良而成的新式旗袍早在20年代就大行其道,這時也進入校園,成為女生們的新寵。 四十年代:延續了三十年代的服裝風格 五十年代:比較隨意,缺乏特定校服 在建國之初,全國人民自動穿起藍色、灰色的幹部服、列寧裝、棉大衣。長衫馬褂至此基本退出歷史舞台。58年以前,風氣還是比較寬松的,大學女生還會穿著彩色呢子大衣,王蒙的《青春之歌》講的就是這段時期的事。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舊軍裝:接二連三的「運動」抹煞了錦綉河山的絢麗色彩,稍微鮮艷、新穎的衣服都受到了壓制,看看這時期的學生吧,草綠色的舊軍裝就是他們最主要的色彩。(但這可不算校服,這段時期「校服」這個詞從我們國家消失了) 八十年代:校服重新出現 改革開放咯,我國的服飾終於迎來了百花齊放的春天,鏘、鏘~~~80年代後期, 「校服」這個字眼,也逐漸重回我們的視線。一開始比較散亂,校服不是每個學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個學校一個樣,沒什麼統一的要求。 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紀初:運動校服一統天下 此時中國大陸的校服普遍以運動服為主,顏色主要有藍,紅,綠,白等,面料以滌蓋棉,金光絨等為主。這在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的整體形象,增強集體榮譽感上起到了主要作用。為此,國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發文件,要求加強中小學生著裝工作。雖說沒有文件強行規定學校必須做,學生必須穿,僅是要求在有條件的重點學校推廣,但好多學校還是做了自己的校服。 二十一世紀一十年代:對於校服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校服將會變得怎樣也不好下結論,我們也不妨試目以待。
網路「校服」,更多在http://ke..com/view/1118095.htm?wtp=pic
祝好運。
❹ 蘇聯校服是「女僕裝」嗎
蘇聯校服起源自沙俄時代校服,後者與女僕形象緊密關聯。女僕以服從、勤勞、持家及遵守紀律著稱,這些特質在特定層面上符合那個時代對俄羅斯女性的要求。沙俄時代的校服設計相對保守,甚至對暴露的腿部和頸部有所限制,強調校服的重要性和規范性,每日需專人檢查以確保整潔。
隨著蘇聯時期的發展,為彰顯女性平等與個性,校服設計逐漸現代化,短裙成為主流,這與現在所謂的「女僕裝」風格相類似。蘇聯解體後,校服不再強制執行,各校可根據要求自行決定校服樣式。極少數地區仍保留蘇聯時代的校服風格。
校服演變歷程如下:
沙俄時代:校服設計保守,遮蓋身體大部分,強調規范性。
十月革命後至1948年:校服被取消。
40年代後期:校服重新使用,對沙俄校服進行改良,裙子長度逐漸縮短。
蘇聯解體後:校服取消強制要求,學生可自由選擇著裝。
現代俄羅斯:校服多樣,各校根據規定自行設計。
至此,蘇聯校服從保守到現代化,最後走向自由化,展現了歷史變遷對教育和著裝規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