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指哪一年,怎麼計算的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指1901-2000年,公元元年都是從1年開始算的,公元元年都是從1年開始算的,沒有0年的說法,也就是說1世紀是1-100年,2世紀是101-200年,同理算年代,70年代應該61年-70年.
計算方法: 世紀是以百年為單位,一個世紀
是一百年,通常是指連續的一百年。年代以十年為一年代。每個世紀每十年為一段,第幾個十年即為第幾個十年代
(1)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學院校服擴展閱讀
當用來計算日子時,世紀通常從可以被100整除的年代或此後一年開始,例如2000年或2001年。這種奇數的紀年法來自於耶穌紀元後,其中的1年通常表示「吾主之年」(year of our lord),因此第一世紀從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
而20世紀則從公元1901年到公元2000年,因此2001年是21世紀的第一年。將公元1世紀定為99年,而以後的世紀則為100年,如果按照這種定義的話,2000年則為21世紀的第一年。
2.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中國是什麼樣的
是中國變化最大的時代,經歷了十年的文革的人民,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風
3.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具體指哪十年
1970年到1979年
4.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指哪一年,怎麼計算的
1970-1979.公元1年-99年為1世紀.100年-199年為2世紀以此類推 所以二十世紀70年代為1970-1979
5. 上世紀七十年代有一個學年上了三個學期嗎
有,那個時候我讀四年級,光搞勞動,學校沒上課,從那以後所以畢業的學期挪到了上學期,
6. 上世紀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學生,在學校學的什麼知識和現在一樣學的基本沒有用的
60年代學習如何種地,70年代學習抓革命促生產支援工農業革命化戰斗化建設
7. 中國校服是源自中山裝嘛
辛亥革命雖然沒能把中國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成功解救出來,卻大開大闔地打破了幾千年來「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舊時代衣著制約。新文化運動的春潮更是喚醒了人們對美的渴望,年輕一代顯出空前的天真、輕松和愉悅。
各式校服
三十年代:旗袍在校園內得寵
三十年代出現的旗袍款校服,逐漸代替了原本的裙衫式制服,而三十年代也是旗袍最為流行的十年
民國時候漂亮的校服
四十年代:延續了三十年代的服裝風格
五十年代:比較隨意,缺乏特定校服
在建國之初,全國人民自動穿起藍色、灰色的幹部服、列寧裝、棉大衣。長衫馬褂至此基本退出歷史舞台。58年以前,風氣還是比較寬松的,大學女生還會穿著彩色呢子大衣,楊沫的《青春之歌》講的就是這段時期的事。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舊軍裝:接二連三的「運動」抹煞了錦綉河山的絢麗色彩,稍微鮮艷、新穎的衣服都受到了壓制,看看這時期的學生吧,草綠色的舊軍裝就是他們最主要的色彩。(但這可不算校服,這段時期「校服」這個詞從我們國家消失了)
八十年代:校服重新出現
改革開放後,我國的服飾終於迎來了百花齊放的春天,在80年代後期, 「校服」這個字眼,也逐漸重回我們的視線。一開始比較散亂,校服不是每個學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個學校一個樣,沒什麼統一的要求。
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紀初:運動校服一統天下(加粗要考的)
中國的校服
此時中國大陸的校服普遍以運動服為主,顏色主要有藍,紅,綠,白等,面料以滌蓋棉,金光絨等為主。這在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的整體形象,增強集體榮譽感上起到了主要作用。國家教育部在1993年下發文件,要求加強中小學生著裝工作。
看完有沒有感覺到絕望呢?什麼時候的都好看,就你上學的時候運動服統一天下(手動狗頭保命)但是國家有人似乎發現了這個問題要校服改革
近日,民革中央就目前各省份對校服的管理方式不同、效果迥異,有地方出現「劣質校服」、「丑校服」問題,建議改進校服美感和舒適度。
發揮校服的與人與審美能力、
答案來自:」中國校服的唯美進化史「網頁鏈接
8. 每個學校都有校服,這種衣服款式是何時流行的
校服指的是,按照學校相關規定和要求,全體學生必須在某規定時間內穿上的服裝。在我自己的記憶里,周一早上的升旗儀式,學校有重要領導蒞臨檢查的場合,或者某一盛大活動比如運動會或者校慶,在這些特殊場合里,全校學生穿上統一的校服,顯得整齊劃一,鄭重而又有氣勢。但是,現在很多學校為了方便管理,要求學生每天都穿上校服,而且某一行政區域,有時候校服款式一樣,顏色各異。這就是為了避免同齡孩子互相比較的原因,減少攀比現象出現。那麼,校服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並逐漸流行起來的。
而我們現在看到的款式不一、顏色各異的運動服校服,則流行於九十年代,並延續到今天,經久不衰。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第一個是運動服方便舒服,跟我們的運動精神相匹配;第二個原因就是統一著裝,勝在提升學生的合作精神,有利於樹立學校的形象。1993年,國家頒布了正式文件,開始要求學生統一著裝。所以說,校服的歷史很悠久,但是正式記載在文件里,始於1993年。校服的改良歷史,也伴隨著我國每一代少年的成長,在記憶長河裡熠熠生輝。
9. 中國校服的由來
【中國校服發展史】
中國一百年校服的變化(19張)自從辛亥革命以來,校服的變遷追隨著歷史的腳步一路蜿蜒前進,承載著我們每個人少年時代幾乎全部的歡笑和淚水,在我們記憶里灼灼生輝。 從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現 辛亥革命雖然沒能把中國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成功解救出來,卻大開大盍地打破了幾千年來「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舊時代衣著制約。新文化運動的春潮更是喚醒了人們對美的渴望,年輕一代顯出空前的天真、輕松和愉悅。 三十年代:中式旗袍在校園內得寵 由滿漢服裝相互融合、改良而成的新式旗袍早在20年代就大行其道,這時也進入校園,成為女生們的新寵。 四十年代:延續了三十年代的服裝風格 五十年代:比較隨意,缺乏特定校服 在建國之初,全國人民自動穿起藍色、灰色的幹部服、列寧裝、棉大衣。長衫馬褂至此基本退出歷史舞台。58年以前,風氣還是比較寬松的,大學女生還會穿著彩色呢子大衣,王蒙的《青春之歌》講的就是這段時期的事。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舊軍裝:接二連三的「運動」抹煞了錦綉河山的絢麗色彩,稍微鮮艷、新穎的衣服都受到了壓制,看看這時期的學生吧,草綠色的舊軍裝就是他們最主要的色彩。(但這可不算校服,這段時期「校服」這個詞從我們國家消失了) 八十年代:校服重新出現 改革開放咯,我國的服飾終於迎來了百花齊放的春天,鏘、鏘~~~80年代後期, 「校服」這個字眼,也逐漸重回我們的視線。一開始比較散亂,校服不是每個學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個學校一個樣,沒什麼統一的要求。 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紀初:運動校服一統天下 此時中國大陸的校服普遍以運動服為主,顏色主要有藍,紅,綠,白等,面料以滌蓋棉,金光絨等為主。這在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的整體形象,增強集體榮譽感上起到了主要作用。為此,國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發文件,要求加強中小學生著裝工作。雖說沒有文件強行規定學校必須做,學生必須穿,僅是要求在有條件的重點學校推廣,但好多學校還是做了自己的校服。 二十一世紀一十年代:對於校服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校服將會變得怎樣也不好下結論,我們也不妨試目以待。
網路「校服」,更多在http://ke..com/view/1118095.htm?wtp=pic
祝好運。
10. 中國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人們的生活狀況
70年代出生的人,正趕上股票瘋長、IT新貴紛紛出爐,窮小子變富翁的神話,一直影響著他們。於是,他們始終堅決要把自己變成有產者,哪怕只是很虛幻地過一種閑適的生活也好。
同時,國際大公司的紛至沓來,也把他們培養成中國有史以來最具實力的職業經理人。更讓他們擁有更廣闊的視野,只需要坐在家中,就像站在世界中心一樣。
然而伴隨著財富的到來,上咖啡館、玩DV、健身成為了當時最流行的生活方式,他們也因此成為了最會玩的一群人,盡管玩得並無創意,卻依樣畫瓢,有模有樣。
(10)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學院校服擴展閱讀:
70年代的大事:
1、知青:七十年代,上山下鄉運動是大多數青年獨特的記憶,北京學生們大多奔赴黑龍江和內蒙兵團、雲南農場以及到山西陝西等地插隊落戶,他們離開學校和北京的家,在邊疆和農村度過了他們最美好的年華。
2、恢復高考:1977年10月21號,中國各大媒體公布了恢復高考的消息,並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將於一個月後在全國范圍內進行。
與過去的慣例不同,1977年的高考不是在夏天,而是在冬天舉行的,有570多萬人參加了考試。雖然按當時的辦學條件只錄取了不到30萬人,但是它卻激勵了成千上萬的人重新拿起書本,加入到求學大軍中去。
高考制度的恢復,使中國的人才培養重新步入了健康發展的軌道。據了解,恢復高考後的二十多年裡,中國已經有1000多萬名普通高校的本專科畢業生和近60萬名研究生陸續走上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