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品牌介紹 > 劍上獨覺書客馬甲

劍上獨覺書客馬甲

發布時間:2022-07-25 08:57:53

『壹』 找書!(關於莊子的)

《莊子·秋水》載:惠施在梁國作了宰相,莊子想去見見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報告惠子,道:「莊子來,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子很慌恐,想阻止莊子,派人在國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莊子從容而來拜見他道:「南方有隻鳥,其名為鵷雛,您可聽說過?這鵷雛展翅而起。從南海飛向北海,非梧桐不棲,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這時,有隻貓頭鷹正津津有味地吃著一隻腐爛的老鼠,恰好鵷雛從頭頂飛過。貓頭鷹急忙護住腐鼠,仰頭視之道:『嚇!』現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國來嚇我嗎?」
寧做自由之龜
一天,莊子正在渦水垂釣。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來聘請他道:「吾王久聞先生賢名,欲以國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為君王分憂,下以為黎民謀福。」莊子持竿不顧,淡然說道;「我聽說楚國有隻神龜,被殺死時已三千歲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錦緞,供奉在廟堂之上。請問二大夫,此龜是寧願死後留骨而貴,還是寧願生時在泥水中潛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願活著在泥水中搖尾而行啦。」莊子說:「二位大夫請回去吧!我也願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知魚之樂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知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是貧窮,不是潦倒
《莊子·山木》載:一次,莊子身穿粗布補丁衣服,腳著草繩系住的破鞋,去拜訪魏王。魏王見了他,說:「先生怎如此潦倒啊?」莊子糾正道:「是貧窮,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體現,才是潦倒;衣破鞋爛,是貧窮,不是潦倒,此所謂生不逢時也!大王您難道沒見過那騰躍的猿猴嗎?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樹上,它們則攀緣其枝而往來其上,逍遙自在,即使善射的後羿、蓬蒙再世,也無可奈何。可要是在荊棘叢中,它們則只能危行側視,怵懼而過了,這並非其筋骨變得僵硬不柔靈了,乃是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現在我處在昏君亂相之間而欲不潦倒,怎麼可能呢?』」
巧論三劍,一言興邦
戰國時代,趙國的趙文王特別喜歡劍術。投其所好的劍士們紛紛前來獻技,以至宮門左右的劍士達三千人之多。他們日夜在趙文王面前相互拚殺。每年為此而死傷的人數以百計,但趙文王仍興趣不減、好之不厭。於是,民間尚劍之風大盛,俠客蜂起,游手好閑之徒日眾,耕田之人日益減少,田園荒蕪,國力漸衰。其他諸侯國意欲乘此機會攻打趙國。
太子趙悝為此憂慮不已,召集左右大臣商量道:「如此下去,必將國破家亡,為別國所制。諸位大臣中,如有既能悅大王之意,又能止劍士相鬥者?吾將賞賜千金。」左右異口同聲說:」莊子可擔此任。」太子問:「莊子是什麼人?」一大臣答:「莊子是個隱士。其才足可經邦,其能足可緯國,其辯可以起死回生,其說可以驚天動地。如能請他前來,定能順大王之意,又能救民於水火。」於是,太子便派使者帶上千金去請莊子。
莊子見了使者,聽明來意,說道:「此事何難,竟值千金之賞?」堅辭不收千金,而偕使者一道去見太子,問太子道:「太子賜我莊周千金大禮,不知有何指教?」太子道:「聞先生神明,特奉上千金作為您的學生們一路上來的開銷。先生不收下,我趙悝還敢說什麼呢?」莊子說:「聽說太子想要用我莊子的地方,是欲絕棄大王的癖好。倘若臣上勸大王而逆大王之意。則下有負太子,我也會受刑而死,要千金何用?假使臣既能上討大王之歡心,下又使太子稱心,我在趙國何求而不得呢?」
三天後,莊子身穿儒服來見太子。太子便帶他去見趙文王。文王長劍出鞘,白刃相待。莊子氣宇軒昂,神色蕭然。入殿門不趨,見大王不拜。大王道:「太子介紹您來,欲以什麼教給寡人?」莊子道:「臣聞大王好劍,故特以劍術拜見大王。」王說:「您的劍術有何特長?」莊子說:「臣之利劍鋒利無比,臣之劍技天下無雙,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文王聽了,大為欣賞,贊道:「天下無敵矣!」道:「夫善舞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至。願大王給機會,讓我得以一試。」文王道:「先生且休息幾天,在館舍待命,等我安排好後,再請先生獻技比劍。」於是,趙文王以比劍選擇高手,連賽七天,死傷者六十餘人,得五、六位佼佼者。便讓他們持劍恭候於殿下,請莊子來一決雌雄。莊子欣然前來,趙文王下令:「此六人都是高手,望您大顯身手,一試鋒芒。」莊子答道:「盼望好久了!」
趙文王問:「不知先生要持什麼樣的劍?長短何如?」莊子答:「臣持什麼劍都可以。不過臣有三劍,專為大王所用。請允許我先言後試。」大王點頭,道:「願聞三劍究竟何樣?」莊子道:「此三劍分別是:天子劍、諸侯劍、庶人劍。」大王好奇相問:「天子之劍何樣?」莊子道:「天子之劍,以燕溪、石城為鋒,齊國、泰山為愕,以晉、衛兩國為背,以周、宋兩國為首,以韓、魏兩國為把,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勃海,系以恆山,制以五行,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劍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按之無下,揮之無旁。上決浮雲,下絕地維。此刻一出,匡正諸侯,威加四海,德服天下。此即我所謂天子劍也。」
文王聽後,茫然若失。又問:「諸侯之劍何如?」莊子道:「諸侯之劍,以智勇之士為鋒,以清廉之士為愕,以賢良之士為背,以忠聖之士為首,以豪傑之士為把。此劍直之亦不見前,舉之亦不見上,按之亦不見下,揮之亦不見旁。上效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效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此劍一用,如雷霆之震動,四海之內,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此乃諸侯劍也。」文王聽了,頻頻點頭。
文王接著問:「庶人之劍又如何?」莊子道:「庶人之劍,蓬頭突鬢垂冠,濃眉長須者所持也。他們衣服前長後短,雙目怒光閃閃,出語粗俗不堪,相擊於大王之前,上斬脖頸,下刺肝肺。此庶人之比劍,無異於斗雞,—旦不慎,命喪黃泉,於國事無補。今大王坐天子之位卻好庶人之劍,臣竊為大王深感遺憾!」趙文王聽了,馬上起身牽莊子雙手上殿。命廚師殺雞宰羊,好酒好菜款待莊子。趙文王繞桌三圈。莊子見了,道:「大王且請安坐定氣,臣劍事已奏完畢了。」文王坐下,沉思良久。
趙文王自聽莊子暢論三劍後,三月未出宮門。自此戒絕好劍之痛,一心治理國家。那些劍土自覺再無出頭之日,個個心懷憂懼,不久都紛紛逃散或自殺了。
人生本如是迷茫嗎
一天,莊子靠椅而坐,仰天而嘆,沮喪得如失魂落魄一樣。弟子侍立在旁,說:「先生為何噓嘆?人之形體真可以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嗎?今之靠椅而坐者,不是昔之靠椅而坐者嗎?」莊子道:「問得好。而今我喪失了自我,你可明白?」弟子道:「自我是什麼?弟子愚鈍,實不明白。」莊子道:「天下萬物,都是彼此相對。故沒有彼就沒有此,沒有你就沒有我,這就是相反相成,可不知是誰使成這樣的?是冥冥之中的道嗎?道又是什麼樣子?骨骼、五腑六臟,遍存於一身,自我究是什麼?我與誰親近些呢?都喜歡它們,還是有所偏愛?如此,則百骨九竅、五腑六臟彼此有臣妾關系嗎?如果皆是臣妾,這些臣妾之間到底是相互制約呢?或是輪流為君臣呢?難道其中真有主宰者嗎?唉,人生一旦接受精氣,成就形體,不知不覺中精力就耗盡了。天天與外物爭斗摩擦,精神耗盡象馬飛奔一樣,而自己卻不能制止,不亦太可悲了?終身忙碌而不見成功,頹然疲役而不知歸宿,可不哀邪!雖說身體不死,有何益處?心神也隨身體消亡,可不謂大哀乎!人之生時,本來就這樣茫然嗎?亦或只我獨覺迷茫而別人都不迷茫嗎?」
齊一萬物,莫強分別
弟子問:「人與天地相比,誰大誰小,誰貴誰賤?」莊子道:「人成形於天地,受氣於陰陽,立於天地之間,猶如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一般,實在太渺小了,又憑什麼自尊自大?計四海之位於天地之間,不似蟻穴之在大漠中乎?計中國之在海里,不似小米粒之在大倉庫中嗎?天地萬物無數,人不過是其中之一;人與萬物相比,不似毫毛之在馬體乎?」
弟子似有所悟,道:「先生的意思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吧?」莊子說:「有這方面的意思。」弟子問:「那麼我以天地為大、以毫末為小,可以嗎?」
莊子道:「不可!任何物體,從度量上講無法窮盡,從存在的時間上講又無休無止;可以無限地分割下去,來無始,去無終。因此,大智大慧的人對待遠近的看法是:小而不以為少,大而不以為多,知量上各無窮也。他博通古今:遠古雖遙不可及,但不感困惑;近雖伸手可及,亦不踮腳去取,知時間上各無起止也。他知天道有盈虛消長、得失存亡,故得而不喜,失而不憂。他明白天道坦盪,故生而不悅,死而無憾,知終始之變化也。計人之所知的東西,遠不如其所不知的東西多;其生之時,不如其未生之時長久。以其至小,求窮其至大之域,如此則迷亂而無所獲世。由此觀之,又怎能知道毫末就足以定為至小至細的界限呢?又怎能知道天地就足以窮盡至大之域呢?」
弟子道:「我明白了。先生您是說:大中有小,不要以大為大;小中有大,不要以小為小。」莊子道:「似不確切。不如說:大上有大,小下有小。大無窮,小亦無窮。」
弟子問:「那物里物外,怎樣來分別貴賤,怎樣去區別小大?」莊子道:「站在道的立場去看,萬物無貴無賤;站在物的立場來看,自貴而相賤;以世俗的觀點來看,貴賤不在自己本身,都以外在的榮辱毀譽作標准。以外在的差別去看,因其所大而大之,則萬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則萬物莫不小。如果懂得天地如同株米,毫末如同丘山,則無所謂大小之別也。古時候診堯、舜相禪讓而稱帝,但子之與燕王哈相禪讓而亡國;商湯王、周武王相爭而稱帝,但白公爭奪王位卻自取滅亡。由此觀之,爭讓之禮、堯梁之行,貴賤有時,不一定常貴常賤。大柱可以撞破城門卻不能塞住洞口,用途不同也;騏驥一日賓士千里,捕鼠不如狸貓,技能有別也;貓頭鷹夜能抓蚤,明察毫末,但白天即使雙目圓睜卻不見丘山,性能有限也。帝王禪接有不同的方式,或同姓相傳,或傳給他姓;三代間繼承的方式也不同,或父子相繼,或興兵討伐。但如不合時宜,有背世俗。則稱之為篡夫。如合其時,順其俗,則稱之為義士。可見貴賤有時,不由自主也。我說弟子,你怎能了解貴賤之門、小大之家?」
真人行世,入火不熱,沉水不溺
弟子問:「怎樣才算了解大道的人呢?」莊子道:「了解道的人必定通達於理,通達於理的人必定明白權變,『明白權變的人才不會因外物而害累自己。有至德的人,入火不覺熱,沉水不能溺,寒暑不能害,禽獸不能傷。這是因為他能明察安危,安於禍福,謹於去就,故沒有什麼東西能損害他。」
弟子問:「世士真有至德之人嗎?」莊子說:「孔子即是。」弟子問:「何以見得?」莊子道:「孔子周遊列國,推行仁義,雖到處碰壁,仍堅持不懈。其憂國憂民之心,可敬可佩、可歌可泣也。一次,孔子游說到匡地,被衛國人層層包圍時,仍彈琴高歌,滿不在乎。路人見孔子,問道:『老師您有什麼可樂的呢?』孔子說:『過來!我告訴你吧:我早就忌諱貧窮。仍難免潦倒,命運所制也;我也早就嚮往騰達,仍未得富貴,時運所限也。當堯舜之時而天下無窮人,非智得也;當繼紂之時而天下無通達者,亦非智失也。時勢使然也。行於水中不避蚊龍,此是漁夫之勇;行於陸上不避獅虎,此乃獵人之勇;白刃交於前,視死若生,此乃烈士之勇;知窮之有命,知通之有時,臨大難而不懼者,聖人之勇也!仲由,你且坐下。我的命運自有老天安排!』不一會兒,有身披銷甲的人走過來,向孔子道歉:『很對不起先生!我們以為是陽虎,故包圍起來。現在才明白誤認先生了,我們馬上撤退!』孔子可謂通達權變的至德之人啊!」
利害唯己,誰貴誰賤
弟子又問:「先生說,以道觀之。無貴無賤,無大無小。那麼有沒有一定的是非標准呢?也就是說,先生您知道萬物有一個共同認可的真理嗎?」莊子說:「我怎麼知道?」「那您知道您所不知道的原因嗎?」莊子說:「我怎麼知道?」「那麼萬物就不可知了嗎?」莊子說;「我怎麼知道?即使如此,我不妨嘗試著說說。怎麼知道我所謂知不是不知呢?又怎麼知道我所說的不知不是知呢?我且試著問你幾個問題:人睡在濕地上則會腰痛,泥鰍會這樣嗎?人在樹上則心驚膽戰,猿猴會這樣嗎?這三者誰知真處?人喜歡吃蔬菜肉食,廖鹿吃草,蜈蚣愛吃蛇,貓頭鷹嗜鼠,人、獸、蟲、鳥這四者誰知真味?狙愛雌猿,麋愛與鹿交,鰍愛同魚游。毛嬙、麗姬,人認為美;可魚見之則深入於水,鳥見之則高飛於天,麋鹿見之則遠逃於野,這四者誰知真正的美色?在我看來,仁義之端,是非之途,或對我有利,或對彼有害,利害各有其標准,我怎能搞清其中的區別?」
弟子問:「您不知利害,那至人也不知利害嗎?」莊子說:「至人可神了!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飄風振海而不能。象這樣的人,乘雲氣,騎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對待生死尚且無動於衷,何況利害之端呢?」
逞能辯論,終於徒勞
弟子問:「辯論可否確定是非?」莊子答道:「假使我與你辯論,你勝了我,你就果真是,我就一定非嗎?我勝了你,我就一定是,你就一定非嗎?我倆有一個是,有一個非嗎?亦或都是,亦或都非嗎?我與你無法判斷,則人各執己見,有所不明也。那我們請誰來訂正呢?請意見與你相同的人來裁判,既與你相同了,怎能判定呢?請意見與我相同的人來裁決,既與我相同了,怎能判決呢?請意見與我你都不同的人來裁決,既與你我都不同,又怎能斷定你我究竟誰是誰非呢?請意見與你我都相同的人來裁決,既與你我都相同了,又怎能裁定?那麼我與你與人都不能確定誰是誰非,再又靠誰來判定呢?」
弟子深感困惑苦惱,問:「那怎麼對待是非問題呢?」莊子道:「事物皆有兩面。從彼方面看,無不是彼,從此方面看,無不是此。自彼方看問題看不清楚,自此方看問題則很明白。故彼出於此,因彼而有此,彼此並生也。既然這樣,那麼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因此聖人不拘泥於是非之途,而明照於天道。此亦彼也,彼亦此也。彼亦有一是非,此亦有一是非,果真有彼此嗎?果真無彼此嗎?如彼此俱空,是非兩幻,彼此不對立而互為偶,則道存於其中了。這就叫道樞。執道樞而立於環中,以應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以道言之,是無定是,非無定非。照之以自然之明,而不固執我見,則無是非之說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路,物稱之而有名。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因此,粗與細,丑與美,正與斜,道通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唯有曠達者知通為一!」
方今之時,僅免刑焉
一天,莊子偕弟子穿行在崇山峻嶺之中。時值秋冬之際,萬木凋零,枯草遍野,黃葉漫卷,烏鴉哀號。莊子破帽遮頭,舊衣裹身,腳穿爛麻草鞋,踩著崎嶇的山路,迎著蕭瑟的秋風,望著慘淡的夕陽,不禁仰天長嘯、放聲高歌道:
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
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聖人成焉;
天下無道;聖人生焉!
方今之時,僅免刑焉!
福輕干羽,莫之知載;
禍重於地,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臨人以德。
殆乎,殆乎!畫地而趨。
迷陽迷陽,無傷吾行。
吾行卻曲、無傷吾足。
至樂無樂,至譽無譽
弟子不解,問道:「先生一向樂觀大度,今日為何悲歌哀嘆?」莊子道:「天下有至樂的國土嗎?有可以養生全身的訣竅沒有?身處當今亂世,干什麼正當,不幹什麼無凶?住在哪兒為安,逃向哪兒無險?依就什麼可靠,舍棄什麼無憂?喜歡什麼合理,厭惡什麼無禍?」。弟子道:「天下人所尊崇的,是富貴、長壽、美麗;所喜好的,是身安、厚味、美色、美服、音樂;所鄙棄的,是貧賤、病夭、醜陋;所苦惱的,是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昧、身不得美服、眼不得好色,耳不得好音樂。以上不就是常人的好惡避就、養生全身的道理嗎?先生還有何高見?」
莊子道:「倘若不能如願,則大憂而懼,其對待生命的態度,豈不是很愚蠢?想那貪富者,辛苦勞作,積財很多而木能用盡,其養身之法是知外而不知內;想那求責者,夜以繼日,思慮好壞,其養身之法是知疏而不知密。人之生也,與憂俱生,壽者昏昏,久憂不死,何苦呢?其養生之法是知遠而不知近。」弟子道:「先生之意,是說富貴、長壽等都是外在的東西,都不足以真正地養生。對吧?」
莊子點點頭,又道:「烈士是為天下所稱贊的人,未足以保全己身。你說烈士是該稱善還是不該稱善?若以為善,不能保全自己;若不以為善,卻能保全他人。古人道:忠諫不聽,則閉口莫爭。伍子胥忠諫強爭,結果被吳王害了性命;如不爭,伍子胥又難成忠臣之名。你說怎樣作才算善行?」
弟子似有所悟:「先生是說:名可害生,追求美名並非養生之道?」
莊子未置可否,繼續說:「今世俗之所作與所樂者,我也不知其樂果真是樂,果真不樂?我看世俗之所樂,不過是舉世群起追趕時髦,蜂湧向前如被鞭之羊,洋洋自得而不知何求,都自以為樂,我也不知是否真樂。不過,我視無為恬淡方是真樂,而世俗卻不以為然,以為是大苦。」
弟子道:「我明白了。先生認為:至樂無樂,至譽無譽。」
莊子道:「對,對!無樂方為至樂,無為方可保命。天下是非果未定也,不過,無為可以定是非。至樂活身,唯有無為可以保命。為何這么說呢?你想:天無為而自清,地無為而自運。此兩無為相合,萬物皆化生。恍恍炮炮,不知所由;恍恍惚惚,不知所出;萬物紛紜,皆從無為而生。因此,天地無為而無不為,人誰能體會到無為的益處呢?」
無用之用,方是大用
莊子與弟子,走到一座山腳下,見一株大樹,枝繁葉茂,聳立在大溪旁,特別顯眼。但見這樹:其粗百尺,其高數千丈,直指雲霄;其樹冠寬如巨傘,能遮蔽十幾畝地。莊子忍不住問伐木者:「請問師傅,如此好大木材,怎一直無人砍伐?以至獨獨長了幾千年?」伐木者似對此樹不屑一顧,道:「這何足為奇?此樹是一種不中用的木材。用來作舟船,則沉於水;用來作棺材,則很快腐爛;用來作器具,則容易毀壞;用來作門窗,則脂液不幹;用來作柱子,則易受蟲蝕,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壽。」
聽了此話,莊子對弟子說:「此樹因不材而得以終其天年,豈不是無用之用,無為而於己有為?」弟子恍然大悟,點頭不已。莊子又說:「樹無用,不求有為而免遭斤斧;白額之牛,亢曼之豬,痔瘡之人,巫師認為是不祥之物,故祭河神才不會把它們投進河裡;殘廢之人,徵兵不會徵到他,故能終其天年。形體殘廢,尚且可以養身保命,何況德才殘廢者呢?樹不成材,方可免禍;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莊子愈說愈興奮,總結性地說,「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卻不知無用之用也。」
一龍一蛇,與時俱化
師徒二人出了山,留宿於莊子故友之家。主人很高興,命兒子殺贗款待。兒子問:「一贗能鳴,一贗不能鳴,請問殺哪只?」主人道:「當然殺不能鳴的。」第二天,出了朋友之家,沒走多遠,弟子便忍不住問道:「昨日山中之木,因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贗,因不材被殺。弟子糊塗,請問:先生將何處?」莊子笑道:「我莊子將處於材與木材之間。材與木材之間,似是而非,仍難免於累……」莊子欲言又止,弟子急待下文:「那又怎處世呢?有材不行,無材也不行,材與木材間也不行,究竟如何是好?」
莊子沉思片刻,仰頭道:「如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無譽無毀,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不肯專為。一下一上,以和為量,浮游於萬物之初,物物而不物於物,則還有什麼可累的呢?此神農、黃帝之法則也。至於物之性、人倫之情則不然:成則毀,銳則挫,尊則議,有為則虧,賢則厚,不肖則欺。怎能免累呢?弟子記住,唯道德之鄉才逍遙啊!」
弟子道:「道德之鄉,人只能神遊其中;當今亂世,人究竟怎樣安息?」莊子道:「你知道鵪鶉、鳥是怎樣飲食起居的嗎?」
弟子道:「先生的意思是說:人應象鵪鶴一樣起居、以四海為家,居無常居,隨遇而安;象鳥一樣飲食:不擇精粗,不挑肥瘦,隨吃而飽;象飛鳥一樣行走:自在逍遙,不留痕跡?」莊子微笑著點點頭。
死亦可樂
莊子騎著一匹瘦馬,慢慢行走在通向楚國的古道上。凜冽的西風撲打著莊子瘦削的面孔,掀起他蕭瑟的鬢發。莊子顧目四野,但見哀鴻遍野,骷髏遍地,一片兵荒馬亂後的悲慘景象。夕陽西下,暮野四合。莊子走到一顆枯藤纏繞的老樹下,驚起樹上幾只昏鴉盤旋而起,聒噪不休。莊子把馬系好後,想找塊石頭坐下休息,忽見樹下草叢中露出一個骷髏來。莊子走近去,用馬鞭敲了敲,問它道:「先生是貪生患病而落到此地步的嗎?還是國破家亡、刀斧所誅而落到此地步的呢?先生是因有不善之行、愧對父母妻子而自殺才到這地步的嗎?還是因凍餒之患而落到此地步的呢?亦或是壽終正寢所致?」說完,拿過一骷髏,枕之而卧。不一會兒,便呼呼入睡。
半夜時,骷髏出現在莊子夢中,說道:「先生,剛才所問,好像辯士的口氣。你所談的那些情況,皆是生人之累,死後則無此煩累了。您想聽聽死之樂趣嗎?」莊子答:「當然。」骷髏說:「死,無君於上,無臣於下,亦無四時之事。從容游佚,以天地為春秋。即使南面稱王之樂,亦不能相比也。」莊子不信,問:「如果讓閻王爺使你復生,還你骨肉肌膚,還你父母、妻子、鄉親、朋友,您願意嗎?」骷髏現出愁苦的樣子,道:「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復為人間之勞乎!」
鼓盆而歌,送妻升遐
回家不到一年,莊子的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來弔唁,見莊子正盤腿坐地,鼓盆而歌。惠子責問道:「人家與你夫妻一場,為你生子、養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還鼓盆而歌,豈不太過分、太不近人情了嗎?」莊子說:「不是這意思。她剛死時,我怎會獨獨不感悲傷呢?思前想後,我才發現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來,也就不感悲傷了。」
惠子仍憤憤不平,質問道:「生死之理又如何?」莊子說道:「察其生命之始,而本無生;不僅無生也,而本無形;不僅無形也,而本無氣。陰陽交雜在冥茫之間,變而有氣,氣又變而有形,形又變而有生,今又變而為死。故人之生死變化,猶如春夏秋冬四時交替也。她雖死了,人仍安然睡在天地巨室之中,而我竟還悲哀地隨而哭之,自以為是不通達命運的安排,故止哀而歌了。」
惠子說:「理雖如此,情何以堪?」莊子道:「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託付給)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順也;於孫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蛻也,故生者,假借也;假借它而成為生命的東西,不過是塵垢。死生猶如晝夜交替,故生不足喜,死不足悲。死生都是一氣所化,人情不了解此理,故有悲樂之心生。既明其中道理,以理化情,有什麼不堪忍受的呢?況且得者,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人也。」
安時處順,窮通自樂
轉眼又去數年,也到了莊子大限之日。弟子侍立床前,泣語道:「偉哉造化!又將把您變成什麼呢?將送您到何處去呢?化您成鼠肝嗎?化您成蟲臂嗎?」莊子道:「父母於子,令去東西南北,子唯命是從。陰陽於人,不啻於父母。它要我死而我不聽,我則是仵逆不順之人也,有什麼可責怪它的呢?夭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逸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待吾生者,亦同樣善待我死也。弟子該為我高興才是啊!」
弟子聽了,竟嗚咽有聲,情不自禁。莊子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死生為伴,通天一氣,你又何必悲傷?」
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隨您至今,受益匪淺,弟子卻無以為報。想先生貧困一世,死後竟沒什麼陪葬。弟子所悲者,即為此也!」莊子坦然微笑,說道:「我以天地作棺槨,以日月為連壁,以星辰為珠寶,以萬物作陪葬。我的葬具豈不很完備嗎?還有比這更好更多的陪葬嗎?」弟子道:「沒有棺槨、我擔心烏鴉、老鷹啄食先生。」莊子平靜笑道:「在地上被烏鴉、老鷹吃掉,在地下被螻蟻、老鼠吃掉二者有什麼兩樣?奪烏鴉、老鷹之食而給螻蟻、老鼠,何必這樣偏心呢?」
莊子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言:不刻意而高,無仁義而修;無功名而治,無江海而閑;不道引而壽,無不忘也,無不有也;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同波;不為福先,不為禍始;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淡然獨與神明居。莊子者,古之博大真人哉!

『貳』 命書里說「四月長明」是什麼意思

網上可以從《補陀洛迦山傳題辭 》中找到,原詩名可能已經佚失,至於為何在現代文引用中「縹緲雲飛海上山,石林水府隔塵寰」這樣的聯句,估計都是從旅遊景點處直接摘取過來並未查閱過資料所致。我沒有全宋詩,估計裡面會有。

名賢詩詠第七

縹緲雲飛海上山,掛帆三日上孱顏。兩宮福德齊千佛,萬里恩光照百蠻。澗草岩華多端氣,石林水府隔塵寰。鯫生小技真榮遇,何幸凡身到此閑。

《補陀洛迦山傳題辭 》

大元丘茲 盛熙明 述

九州之山川,具載於書傅,山海之詭奇,亦見於圖記,其來尚矣。謹按:補陀洛迦者,蓋梵名也。華言小白華,方廣華嚴言,善財第二十八,參觀自在菩薩,與諸大菩薩,圍繞說法,蓋此地也。然世無知者,始自唐朝梵僧來睹神變,而補陀洛迦山之名,遂傳焉。盤礴於東越之境,窅芒乎巨浸之中,石洞嵌岩,林巒清邃,有道者居之,而阿蘭若兆興焉。自非好奇探幽,乘桴泛槎者,罕能至也。惟我皇元,際天所覆,均被化育,梯航所及,靈跡悉著,至於茲山,瞻拜相繼肸蚃昭答,不可勝紀矣。然圖志脫漏,言辭庸謬,四方不傳,仆,頃因謝病,偶在海濱,恭叩靈躅,旁搜經籍,首集自在之功德,繼考洞宇之勝概,若夫由心所見,光景斯彰,因緣有時,廟塔興建,具載於篇,能游目者,不起於坐,飛神於大方之外,當知清凈光明廣大悲心,與菩薩無二,推惻隱之端,躬行於日用之間,非徒空言也。儻欲南詢,亦必問津於此,而與善財同乘般若慈舟,共達毗盧性境,入海印之三昧,證大悲之法門,圓解脫之深因,滿普賢之願海,普令法界含生,盡登菩提彼岸者,豈虛謬哉。

補陀洛迦山傳

自在功德品第一

釋典所載菩薩名號,如恆河沙數,不可勝計,惟觀自在洋洋赫赫功德,獨顯乎世間,凡遇厄難,竭誠稱念,稽首請命,亦往往如影響,誠由行願弘深,大悲無礙之力也。廣如藏教,今略陳之。
梵雲阿哩耶婆盧吉帝,此雲聖觀世音,又梵雲阿[口+縛]盧枳帝濕伐羅,此雲觀自在,諸經所稱,或單雲觀世音,或雲觀自在,或兼雲觀世音自在。觀音三昧經,及大悲經,悲華諸經說:此菩薩,久已成佛,號正法明如來。又雲:後成正覺,號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來。楞嚴經雲:觀世音菩薩言:我昔於無數恆河沙劫,有佛出現,名觀世音,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從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滅世出世間十方圓明,上合十方諸佛本覺妙心,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同一悲仰。由於供養觀音如來,蒙授如幻聞熏聞修金剛三昧,身成三十二應,入諸國土,所謂佛身獨覺、緣覺、聲聞、梵王、帝釋、自在天、大自在天、天大將軍,四天王及天王太子、人王、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女主、童男、童女、天龍、葯叉、乾闥婆、阿修羅、緊那羅、摩呼羅伽、人非人等,我於彼前,皆現其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令諸眾生,獲十四種無畏功德。彼佛,嘆我善得圓通法門,授記我為觀世音號,由我觀想十方圓明,故觀音名,遍十方界。
法華經說:若有眾生受諸苦惱,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既得解脫。若水火雷電,龍蛇惡獸,夜叉羅剎,王難枷鎖,軍陣怨賊,諸難之中,能施無畏。於苦惱死厄,能作依怙,現三十二身,隨類說法,地獄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
大悲心總持經雲:若有誦持大悲咒者,即滅百千億劫生死重罪,不墮惡趣,臨命終時,十方諸佛,皆來授手,隨願往生諸凈土中,能獲無量等持辯才,解脫八難,滅除三毒,一切所求,無不成就。大悲總持具載別本。
藏教密乘經中所載,觀自在菩薩,為蓮華部主,現諸神變,忿怒則稱馬首明王,救度則聖多羅尊,滿諸願則大准提尊,及如意輪王,不空罥索,乃至師子吼,並毗俱胝,一髻青項,白衣葉衣,千首千臂,皆有儀軌。真言略舉其名,若西天,未譯番本,師傳本續,真言要門,未易悉究。
今上即位之初,聖師大寶葛嚕麻瓦,自西域來京師,解行淵深,福慧具足,明通三世,闡揚一乘,同自在之慈悲,宣六字之神力,上自宮庭王臣,下及士庶,均蒙法施,靈感寔多,不可備錄,將非大士之應化者乎!然江南未之聞也。故略紀其實,若六字咒,師所常誦:
唵麻尼巴能[口+迷]吽
功德具在庄嚴寶王經

洞宇封域品第二

世傳:蓬萊方丈,在弱水中,非飛仙莫能到,昔秦皇漢武窮年遠討,勞神苦體,卒如捕風追影,終不得其涯涘。今小白華山,距四明不遠,為聖賢托跡之地。石林水府,神光瑞像,雖在驚濤駭浪之間,航海乘風,刻日可至,故特舉其勝概如左。
昌國志雲:昌國州,在東大海西,星紀之次,在牽牛婺女分野,昔夏少康,封世子於越,至句踐,滅吳獲夫差,欲使居甬東百家。杜預雲:句章縣,東海中洲也。國語,以為甬句東,今州有甬東村,是也。由秦歷漢,屬鄮縣,唐開元二十六年,以鄮縣,置明州,領縣四翁山,今之昌國也。五代後,改鄮為鄞,則又屬鄞。宋熙寧間,創縣為昌國,東控日本,北接登葉,南恆甌閩西通吳會,寔海東之巨障,皇元至元十五年,升縣為州。
寶陀寺,在州之東海梅岑山。世傳:梅福煉丹之所。釋所言,東大洋海,西紫竹旃檀林者,是也。自四明陸行,東九十餘里,過穿山渡,至大謝,再經嵩子渡,至昌國州,陸行七十里,沈家門止一渡至山,周圍僅百里許環繞大海,憑高望昌國諸山,隱隱如青螺,東極微茫無際,日月出沒上下若鑒,微風時來,雷轟雪涌,奇極孤回,非復塵世也。山茶樹高數丈,丹葩滿枝,猶珊瑚林,水仙紫蓀,芳菲滿地,金沙玉礫,的落璀璨。
潮音洞,菩薩示現之所,去寺三里,至洞皆黃砂,石洞巉岩,瞰海回顧無畔岸,人跡不及,洞上有穴如天窗,下屬洞前,舊有石橋橫恆,可以瞻禮,今崩廢。
善財洞在潮音洞右,亦祥異顯現,岩石有罅,峭峻蹙逼中,窅叵測,其外則石崖壁立,泉溜如珠不涸,謂之菩薩泉,瓶罌盛貯,以洗目疾。
盤陀石,平廣上坐百餘人下瞰大海,五更遠見扶桑,五色光發,頃有一輪極大,從海湧出,真奇觀也。
三摩地,在寺西偏,登山由此,有亭,曰極清凈,嘉木森秀,清泉甘冽,亂石錯出,有聳立者踞伏者,詭奇萬狀。
真歇庵,在寺後山深處,真歇了禪師,修道庵中,後圓寂立塔。
無畏石,在真歇庵前,突然方廣,然峻不可陟。
師子岩,在無畏石側,形如師踞。
正趣峰,靈鷲峰,觀音峰。

應感祥瑞品第三

嘗讀楞嚴,謂:世間曠野深山,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粗人,所不能見。是山,自梵僧啟其端,而始知大士之宮宅,其信然乎哉!或因風濤怖懼而致禱,或好事尋幽而有遇,使者銜命,至誠所格,緇素夙緣,目擊道存,如鏡中像水中月,皆由清凈心現,往往不同,自昔多失紀錄,今姑存一二,俟來者繼述焉。
唐大中,有梵僧來洞前燔十指,指盡,親見大士說法,授與七寶石,靈感遂啟。
日本僧慧鍔,從五台山,得菩薩像,將還國,抵焦石,舟不能動,望潮音洞默叩得達岸,乃以像舍於洞側張氏家,屢睹神異,遂舍居作觀音院。郡將聞之,迎像入城,為民祈福。未幾,有僧,不知何許人,索嘉木扃戶刻之,彌月像成,僧不知所在,今所奉菩薩像,即此也。元豐中,謁者王舜封,使三韓,遇風濤,大龜負舟,惶怖致禱,忽睹金色晃耀,現滿月相,珠瓔粲然,出自岩洞,龜沒舟行,洎還以奏。上聞,始錫寺額,曰觀音寶陀。自是海東諸夷,如三韓日本扶桑阿黎占城渤海,數百國,雄商鉅舶,繇此取道放洋。凡遇風波寇盜,望山歸命,即得銷散,感應頗多。
崇寧間,戶部侍郎劉逵,給事中吳栻,使高麗,及還,自群山島,經四晝夜,月黑雲翳,海面冥濛,不知向所。舟師大怖,遙叩寶陀,未幾,神光滿海,四燭如晝,歷見招寶山,遂得登岸。
宋給事中黃龜年,恭禮洞前,親睹大士,紫金自在相,朗然坐石上,偕游老[禾+犀]俱見,備作贊頌。
紹興戊辰三月望,鄱陽程休甫,四明史浩,至此翼早詣潮音洞,寂無所睹,炷香供茶,盞浮花瑞。歸寺食訖,哺時,再至洞門,俯伏苔磴,凝睇嶔空,惟亂石累累,興盡欲返。有僧指曰:岩頂有竇,可以下瞰。攀緣而上,瞻顧之際,瑞相忽現,金色照耀,眉目瞭然,二人所見不異,惟浩更睹雙齒潔白如玉。於是慶快,用書於壁,庶幾來者觀此無疲,不以一見不見而遂已也。
又傳,史衛王彌遠,見茶樹上示一目,蓋二十年相業之讖也。
咸淳丙寅三月,范太尉,以目疾,遣子致禱洞下,無所遇。汲泉歸洗目,既愈,復命子來謝,洞左大士全現,淡煙披拂,猶隔碧紗,繼往善財洞,童子忽現,大士亦現縞衣縹帶,珠瓔交錯,精神顧盼,如將示語。
紹定庚寅十月,慶元昌國監胡煒,登大士橋,禮潮音洞,倏現光明,左則月蓋長者,與童子並立;一僧居右,師子盤旋,兩目如電;及至善財,岩童子再現,黛眉粉面,寶蓋珠鬘,森列於前,傍現一塔,晶彩煥發。眾僧曰:我等雲集,歷年未睹,今承恩力,共覿色相。遂刻山圖於石,以示悠久。
嘉定歲,僧修者,所禮大士栴檀像,偶毀亡一指,心甚懊惋,後於洞前波間浮一花。視之,乃向失像指,眾尤異之。
淳佑,連歲苦旱,制帥顏頤仲,禱雨洞中,大士並童子,喜悅出迎,自是,隨求輒應。
皇元至元十三年,丙子六月,丞相伯顏定江南,部帥哈剌歹,來謁洞下,杳無所見,乃張弓引矢,射洞而回。及登海舟,蓮花滿洋,遂驚異悔謝,徐見白衣大士並童子像,於是,施財庄嚴像設,並構殿於洞上。
大德五年,集賢學士張蓬山,奉旨祝厘潮音洞,見大士相好,彷彿在洞壁。次至善財洞,童子倏現,頂上端藹中,大士再現,寶冠瓔珞,手執楊枝,碧玻璃[木+宛],護法大神,衛翊其前久之,如風中煙,漸向鎖沒,但祥光滿洞,如靄霞映月,見數尊小佛,作禮慰快而去。
致和元年戊辰四月,御史中丞曹立,承上命降香幣,至洞求現。忽見白衣瑞相,瓔珞被體,次及善財洞,童子螺髻素服,合掌如生。適以候潮未行,再叩再現,而善財洞大士亦在,童子鞠躬,眉目如畫,七寶瓔珞,明潔可數,群從悉見。

嘗詢諸耆老,雲:自昔游者,至今為盛,若夫西域名師王公貴人,備極精誠,有睹白衣禪定,或冠佩庄嚴,或千首臂,或坐立異相,有眉目儼若,親承於咫尺;或景像縹緲,若瞻對乎繪素,至有羅漢長者,童子天龍,前後翊從,寶瓶蓮花,森列乎海波,頻迦鸚鵡,飛翔於香靄,或共見如一,或獨見非常,變化示現,殊不可詰。若夫竭力遠來,罔遇恍惚,常居其境,終不得瞻望餘光者,亦多有之。

興建沿革品第四

海嶠孤絕,蛟龍呵護,自非遺世高蹈者,鮮能棲息也。草茅以為廬,術芝以為食,歲月既久,輝光煥發,致感王臣之崇重,士民之歸仰,大其宮室,廣其田疇,以養其徒侶,修習至道,將與山川增重,助益風化於無窮也。
梁貞明二年,日本僧惠鍔,首創觀音院,在梅岑山之陰。
宋元豐三年,王舜封,使三韓,遇風濤有感,以事上聞,賜額曰寶陀觀音寺。置田積糧,安眾修道,歲許度一僧。
紹興元年辛亥,真歇禪師清了,自長蘆南遊,浮海至此,結庵山椒,扁曰海岸孤絕禪林。英秀多依之,郡請於朝,易律為禪。
嘉定三年庚午八月,大風雨,圓通殿摧。住山德韶,言於朝,賜錢萬緡,七年殿成,潮音洞,無措足地,鑿石駕橋,凡六年,御書圓通寶殿,大士橋以賜。建龍章閣以藏之,植杉十萬。是時,有田五百六十七畝,山千六百七畝。是年,丞相史彌遠,承父志,舍財庄嚴,殿宇廊庾備具,香燈供養。上聞,賜宸翰,並金襕衣,銀缽,瑪瑙數珠,松鹿錦幡,陳帥機,施錢一百六萬,置長明燈。
淳佑八年戊申,制帥顏頤仲,禱雨有應,施錢二萬,米五十石,置長生庫接待,庄仍請於朝免租役。
皇元大德二年戊戌春,中宮,命內侍李英,降香修繕寺宇像設。明年春,宿衛孛羅奉旨降香,賜金百兩,命江浙省臣董其事,一新棟宇,供嚴之具,金碧璀璨。四年春,遣使魏也先等,飯僧轉經,及歸,以玉琢聖像獻。四年,復遣大出齎彩幡緘香,降內帑二千緡,建演法堂,益修從宇,俾浙省,割官田二千畝供僧,於正五九月,諷誦祈禱,特頒璽書護持。自是,祝香賚錫,歲以為常,敕翰林直學士劉賡制文,集賢直學士趙孟俯,書丹刻石,以彰聖化。
皇慶二年冬皇太後,遣使法華奴等降香,賜主僧袈裟,飯十方僧,敕浙省,賜鈔八百六十八錠,買田三頃,以給佛燈長明。
泰定四年夏,中宮遣中政同知貼閭,賜鈔千錠,僧衣百八,黃金織文幡,金彩綺帛等,供聖飯僧,買田二頃二十六畝,以其入供營繕。
致和元年四月,中丞曹立,降香幣及鈔百錠。
元統二年,宣讓王,施鈔千錠,建石塔高九丈六尺。
至順二年,江西之萬安陳覺和,率眾化財凡八載,范銅為大士像,千尊佛,鍾磬幡蓋供具,今置閣上。
我朝列聖相承,信崇佛法,遣使錫予,實不能備紀,今上踐位以來,尤加尊異,祝香集福以錫下民,絡繹不絕。

謹考此寺,自日本鍔兆基,真歇了禪師,道風振起,改講為禪,繼以然自得暉辦至瀾,而恢大基業,恩球以次相續者,曰:雪屋立,坦堂圓,蘧庵成,還庵深,鑒庵寶,小庵高,間雲韶,大川濟,鐵腳清,古岩顓,深谷喚,無咎吉,寒岩悟,夢窗清,石屋環,寒岩舉,松州基,東岩日,混溪清,白雲恭,愚溪智,東州永,一山寧,次翁元,險崖遇,太虛沖,孚中信,古鼎銘,大方聘,朴翁淳,元虛照,竺芳聯,所庵睿。

附錄第五

長安南五台,乃觀音降火龍處,靈異甚多,難以具載。
武林西山上天竺寺,自昔相傳,海上浮香木現光湍,因刻為觀自在菩薩像,多現祥異,士民歸向,自春至冬,焚香叩禮,雨暘急難,感應如響,積有年矣。至正二十年庚子,杭城薦罹兵燹,西山祠宇盡毀,聖像不知所在,眾共追慕。丞相太尉開府康里公,出金旁求,乃於草莽中得之。遂卜日,齋戒徒跣,率僚佐士庶,自北關恭迎聖像,安奉於今丞相公所建,清平山之西天寺中。時聖像上,大放光明,照耀雲漢,分為三道,其一,遠屬東方,若向補陀山者,其一,屬上天竺寺,其一,徑屬今西天寺。一時咸睹益加敬仰焉。
大都薊州之境,控接澶州,有霧靈山。山谷高深,林巒清邃,古昔相傳,為菩薩道場。山之上下,舊有寺宇,每歲,士庶敬禮求現當,有綿雲起自谷中,潔白彌滿,凝蔽天日。或變琉璃境界空洞一碧,次現蒲萄累垂遍布,光映遠近,忽見白衣端正之像,陵空而立,鮮見面目,然亦往往或異。夜有天燈,或如列宿,或如爟火,聯輝接焰,陵虛遠來,殊不可測。山頂寒甚,澗有泉水,起落應潮。傳雲:潛通大海也。仆,嘗游五台山,從密得哩室利師,獲聆番本補陀洛迦山行程記。始自西竺,至葛剌拶迦羅國,有靈塔,當晝夜繞道叩禮,自有告以道里方所,乃可前進。中間歷羅剎鬼國,誘以聲色飲食,慎勿犯之,及種種魔礙之所,但勇往毋退。復遇寶池,獲飲甘露,身力增倍,備踐勝境,亦莫貪戀,一心徑往,漸近聖地,當有馬首金剛,遠來迎導。至於下岩,聖多羅尊,攝受慰喻。然後詣岩中,紫竹栴檀森櫥交蔭,流泉清潔,纖草如菌,菩薩充滿。觀自在菩薩,常住其中,天龍圍繞。行者至此,蒙宣妙法,即得開悟。凡有所求,依願圓滿,此其大略,不能具錄。以是考之,則決非凡境,豈造次所能至哉!似匪此地比擬也。後至四明,屢有邀余同游補陀山者,心竊疑之,不果往也。一夕,忽夢有人謂曰:經不雲乎?菩薩善應諸方所,蓋眾生信心之所向,即菩薩應身之所在,猶掘井見泉,然泉無不在,況此洞,神變自在,靈跡夙著,非可以凡情度量也。既覺而嘆曰:嗟!夫諸佛住處,名常寂光,遍周沙界,本絕思議,何往而非菩薩之境界哉!斷無疑矣。既集成傳,附以天竺霧靈事跡,並以舊聞,庶顯非同非異,無別無斷,用祛來者之惑也。

至正辛丑歲四月望,寓四明之盤谷,玄一道人盛熙明記

補陀洛迦山傳(終)

觀音大士贊第六 唐王勃制

蓋聞,圓通大士,乃號觀音,接物利生,隨機應現。向乾坤東畔娑竭海中,雲濤涌金色之山,聖閣起琉璃之界,巍巍寶座,凝然居自在之身;盪盪慈容,皎若現白衣之相。身掛雲羅素服,藕絲織而色映寒霜;體嚴瓔珞同心,衣縷盤而麗晶皓雪。翠迎仙島五雲之寶蓋玲瓏,艷迸摩尼百寶之花冠赫奕。眉橫纖黛,如海門之秋月初彎;目紺重瞳,似水面之青蓮乍秀。齒排珂玉,舌瑩紫檀。丹珠一點艷頻婆,兩臉朦朧勻琥珀。向靜綠波上,圓相舒而有金毫玉毫;虛白光中,勝境現而有佛界仙界。於是,雲雷吐辯,宣諸佛秘密之金言;釋梵雨華,嘆聖德希奇之妙事。獻寶子有龍王龍女,奏樂子有天仙地仙。向孤絕回處作津梁,於浩渺波中拔急難。尋聲救苦,赴感隨緣,如萬水之印孤蟾,似洪鍾之應千谷。是以,經雲:王法賊盜,水火漂焚,惡龍惡鬼,毒葯毒蛇,或被人推落金剛山,或惡風吹入羅剎國,或臨軍陣,或值雷霆,若能仰告觀音,應時即得解脫。菩薩有不思議之弘願,無盡意之神通,悲心誓救於娑婆,遺教遍臨於穢土。誠以周塵周剎,普應普觀。無遐無邇盡歸依,有願有求皆赴感。河沙功德,億劫難量,遙望洛伽之山,稽首聊伸歌贊:
南海海深幽絕處,碧紺嵯峨連水府,號名七寶洛伽山,自在觀音於彼住。寶陀隨意金鰲載,雲現兜羅銀世界,眾玉裝成七寶台,真珠砌就千花蓋;足下祥雲五色捧,頂上飛仙歌萬種,頻伽孔雀盡來朝,諸海龍王齊獻供;寶冠晃耀圓光列,瓔珞遍身明皎潔,臉如水面瑞蓮芳,眉似天邊秋夜月,綉衣金縷披霞袂,縹緲素服偏袒臂,荢珈珂佩響珊珊,雲羅綬帶真珠綴,紅纖十指凝酥膩,青蓮兩目秋波細,咽頸如同玉碾成,羅紋黛染青山翠,朱唇艷瑩齒排珂,瑞坐昂昂劫幾何,化生百億度眾生。發願河沙救鼻阿,我慚我愧無由到,遙望觀音悲贊歌,大聖大慈垂愍念。願舒金手頂中摩,觀音滿願真言曰:唵阿嚕力伽娑婆訶。

名賢詩詠第七

縹緲雲飛海上山,掛帆三日上孱顏。兩宮福德齊千佛,萬里恩光照百蠻。澗草岩華多端氣,石林水府隔塵寰。鯫生小技真榮遇,何幸凡身到此閑。

集賢學士吳興趙孟俯

金碧玲瓏塔影雙,綺霞香霧濕疏窗。蛟人織貝為華蓋,龍女獻珠持寶幢。震海雲雷音縹緲,彌山潮汐響舂撞。願求示現將軍相,一鼓群魔盡攝降。

一輪寶月海波澄,海上觀音現大乘。劍佩鬼神來剡剡,煙霞樓觀起層層。燒香使者天台客,說法高人日本僧。安得此身生羽翼,還從彼岸快先登。

江淅分省郎中天台劉仁本

縹緲蓬萊未足誇,海峰孤絕更無加。入門已到三摩地,攜手同游千步沙。碧玉鏡開金菡萏,珊瑚樹宿白頻迦。殷勤童子能招隱,共辨芝英和紫霞。

驚起東華塵土夢,滄州到處即為家。山人自種三珠樹,天使長乘八月槎。梅福留丹赤如橘,安期送棗大於瓜。金仙對面無言說,春滿幽岩小白花。

丘茲盛熙明時圖秩八葉芝同游

寶陀品畔禮慈容,滿袖香吹菡萏風。海市障天番霧黑,地輪推日上潮紅。悟迷不必分明暗,觀照何須了色空。不涉音聞三際斷,大千塵剎盡圓通。

返視何妨更返聞,須知了妄即同真。十虛影現塵沙界,萬像光含剎土身。轉物頭頭皆妙境,窮源處處盡通津。普門廓徹無邊表,紫竹紅蕖別是春。

靈隱住山沙門竺曇送僧禮補陀

補陀大士鎮南海,弘慈廣度娑婆界。三十二相應群機,眼聽耳觀常自在。藹若春行陸,皎如月印空。一念超去來,觸境皆圓通。東吳沙門乘願起,筆鋒倒蘸九河水。於一毫端轉法花,百億毫頭顯真諦。一文中現無盡身,一句中含無盡義。一文一句妙難思,了心證入三摩地。是身非相空名模,蓮花舌滴香醍醐。見超文句會真說:普門有路升天衢。

豫章沙門蒲庵為升天衢贊普門品觀音

一毫端現菩薩身,大悲光相離諸塵。無量句中無量義,熾然常說開迷淪。圓音遍法界,萬像皆玄文。耳觀入真境,眼聽融真聞。言詞寂滅相非有,心本無生法無咎。香風冉冉散紅蕖,甘露溥溥灑青柳。普門妙境包大千,物物顯示超虛玄。我願瞻依發弘誓,利生同證菩提緣。

天台沙門全室贊普門品觀音

余洪武十七年孟夏上旬,泛海游山,諦觀聖境。頓見水天一色,凈若琉璃,萬像森羅,炳然齊現所睹靈異,難以具陳。是故,踴躍歡喜,自不知形身在於人間世也。信知,如來說華嚴時,入海印三昧,豈欺我哉!偶於洪武乙亥仲冬,夢游是境,與昔無別。遂乃焚香遙禮,輒伸鄙見,說偈贊曰:
菩薩常居娑竭海,悲願弘深無向背。分明化境滄溟東,應現諸方無不在。所證三摩地,那分西與東。突出摩醯眼,八面虛玲瓏。海印發輝炳然現,懸河四辯明真宗。花開小白岩,天香吹遍界。紫竹栴檀盡作林,孔雀頻伽歌梵唄。昔年親曾海上游,露山倒卓波面浮。可是圓通真境界,白衣妙像乘蓮舟。四圍縱周覽,浩渺難可窮。上極通宵漢,下瞰龍伯宮。波先瀲灧吐陰火,潮音日夜號天風。雲鋪白銀界,地布黃金沙。琉璃相間錯,有若優曇花。磐陀上看扶桑日,紅輪涌現猶天車。覽斯妙境非實相,普門示現如夢想。幻出樓台縹緲間,寶網珠光遞輝朗。聞聲豈是聲,見色原非色。別是一壺天,智識誰能測。經行宴坐水晶宮,受用風清與月白。十聖及三賢,到此應難渡。萬派洄漩任參互,潛流密布四神洲,潤濕群萌為雨露。我今親禮贊,惟垂遙鑒知。並卻見聞知覺,掃除語默離微。徹底揭翻生死海,普令頓證佛菩提。

古並崇善住山雁門野衲了庵性徹洞然拜贊

補陀洛迦山傳一卷,元盛熙明撰。案陶九成書史會要曰:盛熙明,其先曲鮮人,後居豫章,清修饉飭,篤學多材,工翰墨,亦能通六國書。今此書,題龜茲盛熙明述,籍貫正合。熙明尚撰有法書考八卷,辨入四庫全書子部藝術類,熙明傳。原僅五篇,其王勃觀音贊,名賢詩詠,皆元釋所附益者。觀音贊,文筆疲俗,必非子安之制。欽定全唐文凡例,指為偽托,信然。釋子無識,闌入俗文。幸熙明原書,未經竄亂,讀者分別觀之可也。光緒甲申十月,吳縣蔣清翊,識。

『叄』 《莊子》一書可以依篇章分為那三個部分

《莊子》一書可以依篇章分為「內篇」、「外篇」、「雜篇」三個部分。

一般認為「內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莊子所寫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認為是莊子的弟子們所寫,或者說是莊子與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寫成的,它反映的是莊子真實的思想;「雜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復雜些,應當是莊子學派或者後來的學者所寫。

《莊子》一書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政治、社會等諸多方面。原有內篇七篇、外篇二十八、雜篇十四、解說三,五十二篇,十餘萬言。

郭象刪減後分內篇、外篇、雜篇三部分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個,六萬五千九百二十字,其中,內篇七篇;外篇十五;雜篇十一。該書包羅萬象,對宇宙生成論、人與自然的關系、生命價值、批判哲學等都有詳盡的論述。

(3)劍上獨覺書客馬甲擴展閱讀

《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

莊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構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學意境,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瑰麗詭譎,意出塵外,乃先秦諸子文章的典範之作。

莊子之語看似誇言萬里,想像漫無邊際,然皆有根基,重於史料議理。

《莊子》與《歸藏》、《黃帝四經》、《老子》等著作共為中華民族的幾部源頭性經典,它們不僅是哲學跟文化的重要載體,而且是古代聖哲關於文學、美學、藝術、審美的智慧結晶。莊子等道家思想是歷史上除了儒學外被定為官學與道舉的學說。

《莊子》不僅是一本哲學名作,更是文學、審美學上的寓言傑作典範。更是對中國文學、審美的發展有著不可分割的深遠影響。莊子寓言的出版和研究使得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得以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的精神得以發揚,在現實意義上,更為社會主義文明的建設做出了不可忽視的精神鋪墊。

『肆』 小說《諸天苟仙》第一章出現的那些大佬分別是哪些小說里的主角

張傑、鄭吒,出自zhttty《無限恐怖》
程攀,出自核動力戰列艦《位面小蝴蝶》
任迪,出自核動力戰列艦《井口戰役》
孟奇,出自愛潛水的烏賊《一世之尊》
路西恩,出自愛潛水的烏賊《奧術神座》
石軒,出自愛潛水的烏賊《滅運圖錄》
邵逸安,烏賊公眾號上番外篇中,石,夏,孟三人的室友
王宗超,出自飢餓2006《無限道武者路》
啟明,出自暴風雨中的小帆船《無限之精神力控制者》
劉一彬,出自充話貝《腦洞世界大BOSS》
江木,出自一問天荒《諸天之道叩洪荒》
墨釋君,出自觀滄海《冰之無限》
蘇洛、三兒,出自雪落君《宿主請留步》
琰羅,出自寶可夢《里表世界》
劉詩琪,出自BDWD咸魚《永遠的零載》
陸雲,出自天帝大人《穿越諸天萬界》
玄天機,出自天帝大人《武俠世界裡的道人》
張亮,出自你好再見見《活在諸天》
御天、淺暮流殤,出自淺暮流殤《無限異火錄》
唐天,出自餐蠶123《無限之軍火狂人》
周啟,出自阿虛會飛啊《我真的是煉金術師》
蘇離,出自非仙既道《輪回者蘇離》
張天義,出自龍燈耀八方《無限神能》
蘇君,出自少君暮雪《諸天清道夫》
張道一,出自易子七《君臨三千世界》
消炎,出自飢餓的蚊子《穿越之變身絕色女主角》
蕭洪,出自非M勿擾《無限歷程之玄功北冥》
李辰,出自滄海成塵《接引諸天》
姜蒼,出自滄海成塵《諸天之人皇》
白浩然,出自敖少寶《帶著神龍打工還債》
白洛然,出自血紅的雙眸《諸天之我是支配者》
周伯符,出自介面卡《凶鳥獵食圖譜》
李譜,出自夜詠星《無限英靈》
林峰,出自死亡喪歌《無限之絕對瘋狂》
封不覺,出自三天兩覺《驚悚樂園》
陳勝,出自十二龍騎《無限殺業》
陸茶,出自劍上獨覺《惡靈附身》
青奮,出自實在沒選擇《致命武力之新世界》
楚浩,出自zhttty《無限曙光》
白朔,出自風月《鋼鐵王座》
白驚浪,出自子厲《無限海虎》
獨孤鳳,出自隱仙者《無盡破碎》
李佳玉,出自曉夜圓舞曲《末世之黑暗召喚師》
蘇皓月,出自曉夜圓舞曲《末世之我是骨龍》
陸小風,出自一目一個童《最後一個輪回士》
里林,出自黑籍《最終信仰》
王語嫣,出自寒蟬《高舉大劍斬妖魔》
祝覺,出自虎皮貓大人《無限作死》
蘇荊,出自白貪狼《天國游戲》
沈奕,出自緣分0《無盡武裝》
陸白然,出自陸拾叄01《諸天劍祖》
江寧,出自陶穆《無限之巫師的旅途》
朱鵬,出自狂翻的咸魚《無限之道痴降臨》
顧少傷,出自裴屠狗《諸天投影》
米連城,出自魚人節《媧皇大道》
藍牧,出自魔性滄月《非人類基因統合體》
李越,出自流年往事《超時空穿越》
令東來,出自熊二先生《洪荒之太一證道路》
陳昂,出自辰一十一《幻想世界大穿越》
陳默,出自孤膽螞蟻《科技圖書館》
趙奇,出自古月居士《主神大道》
林青,出自古月居士《神遊諸天虛海》
太冥,出自山海小閑人《洪荒之太冥》
林動,出自哆啦i夢《二次元馬甲系統》
李安平,出自熊狼狗《食物鏈頂端的男人》
葉仁,出自蝕月純黑《超級掠食者系統》
加隆,出自滾開《神秘之旅》
維克多,出自殘酷廁紙天使《魔法種族大穿越》
白歌,出自魔性滄月《腦洞大爆炸》
莫煌,出自朱血蓮《全民大穿越》
洛晨曦,出自絕對道一《妄想序列》
周陽,出自南極烈日《史上最強店主》
李豫,出自鑿硯《系統供應商》

與劍上獨覺書客馬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工鉤帽子如何鎖邊 瀏覽:547
pu拼接燈芯絨女褲怎麼樣 瀏覽:377
迷彩羽絨服搭配男童 瀏覽:145
紫色衛衣加牛仔外套怎麼搭配 瀏覽:161
牛仔褲搭襯衫搭外套好看 瀏覽:878
韓國古裝的帽子叫什麼名字 瀏覽:484
如何搭配軍綠色馬甲 瀏覽:602
拉下褲子拉鏈逃出性器含 瀏覽:719
什麼色牛仔褲好看嗎 瀏覽:997
童裝代理商品牌介紹 瀏覽:797
如何穿春天外套更時尚 瀏覽:380
配老爹板鞋的褲子 瀏覽:616
真假寶格麗襯衫 瀏覽:71
175要穿多大的褲子 瀏覽:223
石家莊什麼時候能穿裙子 瀏覽:897
魔獸世界最好看的裙子 瀏覽:728
嘉娜寶打底褲日本多少錢 瀏覽:514
幼兒園小班帶褲子通知 瀏覽:741
日本鐮倉襯衫國內 瀏覽:786
40歲男士穿卡其色連帽風衣 瀏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