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品牌介紹 > 為什麼古代沒有羽絨服

為什麼古代沒有羽絨服

發布時間:2022-05-14 02:36:19

⑴ 古人沒有暖氣和羽絨服,他們是如何度過冬天的

雖說古代沒有暖氣與羽絨服,但古人也有很多辦法禦寒。比如在居住環境上想點辦法,或者取暖工具上,以及冬日飲食上和穿著上下點功夫。

雖說窮人不能像富人那樣穿著非常暖和的保暖裘衣,也沒有什麼暖身子的工具,不過在飲食上,一些比較便宜又能讓人筋脈活絡的食物,對保暖就非常有用了,比如生薑蒜辣椒等等,還有一些羊肉牛肉等溫補食材,可能窮人不能像富人那樣日日進補,可偶爾吃一下,暖和暖和還是可以的。一些人家還能用上低質的炭火,即便這些炭火會有很大的濃煙,會非常不適,但也能讓冬日裡屋裡稍稍暖和點,這也是窮人過冬的一個有用的辦法。

⑵ 古代人沒有羽絨服穿,冬天出門不會挨凍嗎

古人的保暖衣物很多,不同階層的人有不同的衣物保暖,保暖訣竅就在於「多穿一點,再多穿一點」。

裘衣

說起古代的保暖衣物,大家可能會想起貂皮大衣、皮草等,但這些只有富貴人家或者山大王才能穿,平民百姓一般可穿不起。

裘是指動物皮毛做成的禦寒衣物,這和遠古時代身披獸皮禦寒的習慣有聯系。有錢人家穿狐、貂、豹皮所製成的裘衣,家境稍好的人家會選擇狗裘、羊裘等。

⑶ 清朝的時候還沒有羽絨服,乾隆皇帝是如何過冬的呢

雖然中國古代沒有羽絨服,但是有裘衣,也就是我們在電視上經常看到的,在冬天的時候,很多人的脖子上都會圍著一圈動物的皮毛,這個皮毛就可以用來禦寒了。

古時候的暖手寶叫手爐,一個用金屬製作出來的容器裡面放了一些耐燃的材料,在燃燒的時候既可以給人們提供熱量,而且還不會散發什麼異味,在冬天的時候和後宮的皇後和妃子們邊聊天邊拿著手爐暖手,可謂是喜滋滋。雖然以前的天氣冷,但是東北自古以來就有燒土炕的習俗,在電視劇裡面經常都能看到皇帝坐在炕上,這種土炕非常的暖和,就如同於現在的地暖一樣坐在上面暖烘烘的,而且故宮的牆大多都比較厚,所以在冬天的時候,即便天氣寒冷,寒風凜冽,但是實際上坐在宮殿裡面也不會被凍著。

⑷ 襖是棉襖與羽絨服統稱嗎

襖,專指厚一點的短上衣:棉襖、小襖、夾襖。
單層的短上衣叫做 「褂子」 :小褂、單褂。
長的單層外衣叫做 「大褂」、「長衫」 。
厚的長外衣叫做 「袍子」:皮袍、棉袍、長袍。
羽絨服,最早是在1978年才逐漸來到民間。當時不是「襖」 ,而是 「外套」 。
現在的短款羽絨服,也可以叫做襖。

⑸ 古人既沒有抓絨衣也沒羽絨服,他們是怎麼熬過冬天的

上周末,小堂作死想感受一下冬騎環島路的酸爽。於是我穿上了抓絨,外加一件沖鋒衣,滿懷信心的出門了,結果還是抵不住廈門的簌簌寒風。我一個大男人獨自在冷風中凍得雙腿打擺、鼻涕橫流,實在丟人得很

我們常說北方人過冬靠暖氣,南方人過冬靠一身正氣,那我想問一問,古人既沒有抓絨衣也沒羽絨服,他們究竟是怎麼熬過冬天的?

花椒塗牆

在沒有統一供暖系統的古代,普通老百姓用火炕、火牆取暖,可帝王的做法卻很特別:用花椒塗牆。

漢代的皇宮設有溫室殿,用花椒搗成的泥塗在四周牆壁保溫,再掛上錦綉壁毯、羽毛幔帳,鋪上豪華西域毛毯,這就是「椒房殿」。後來,「椒房」還演變為皇後的代稱,成為後宮女權的象徵。

棉被不夠,紙來湊。在唐宋時期,人們會用楮皮紙做衣服,稱為「紙裘」。它不但禦寒、耐穿,而且價格便宜,簡直是貧民士子出門首選之物。

除了紙衣,還有「紙被」、「紙帳」。陸游的好友朱熹曾在過冬時以紙被相贈,為此他作詩感謝道:紙被圍身度雪天,白於狐腋軟於綿。而紙帳,則是文人雅士喜歡的床具,印著梅花,所以又叫「梅帳」,既禦寒,又風雅。

麻衣麻褲

據考究,自夏、商、周三代以來約四千年的中國文明史中,人們的衣料在前三千年以絲麻為主,後一千年逐漸轉變為以棉花為主。

自三代至唐宋的三千三百年間,中原大地除栽種粟、麥、稻等糧食作物外,主要是栽種桑、柘、大麻、薴麻等,所以絲麻成為紡織品的主要原料,麻可以製作麻繩之類,絲絮是製作被褥、冬服等的原料。

(粗麻衣)

裘皮大衣

紙衣之類雖然也有貴賤之分,但是總是比不上真正的裘皮衣服來得富貴。盡管使用獸皮作為保暖衣物的選擇非常原始,並且加工技術也早已成熟,但是由於中國一直是以農耕為主的社會,所以皮草的衣服並不廣泛流行。加上皮草往往是從北方的游牧民族進貢而來,所以量少而價高。

明代時期,皮草就幾乎不被當做保暖品,而是一種裝點用的奢侈品。即便在僭越成風的明代,貂皮這樣逾越身份的服飾都基本不需要朝廷下令禁止,因為實在是罕有、能買得起的人身份一般不低。

由於皮草難得,所以它更成為了賄賂權臣的硬通貨,被這些官員鋪在了地上、墊在屁股下作為炫耀。明末努爾哈赤起兵之後,皮草的數量就更加少了。真正生活在高寒地區的普通百姓,還是會選擇更為經濟實惠的羊裘,或者隨便用什麼填出來的厚襖子。

這種情況到了清代得到了改善,一來是統治階層本身就是有穿著裘皮禦寒的習慣,二來皮草的貨源穩定了。所以我們看《紅樓夢》里各種裘皮衣服的出場就很多。但是當時穿裘皮衣服的習慣是將毛朝里穿、面子上使用絲綢類面料,只在衣服的邊緣露出一點皮毛的邊兒,既增添了美觀,又顯得低調。

既然有了這種設計,大家就多了一份心思,將好一些的毛留在邊緣處,也有特地拼上好皮毛的。這些露出來的毛就被成為「出鋒」或「出風」,「出風頭」這句俗語就是這么來的。

受凍的人往往也受貧,所以每逢寒冬政府就需要出面救濟,發放糧食或衣物。前面提到的紙衣,就曾是政府發放的物資。對於我們來說只是保暖的事兒,對於古人來說可能就是存亡大事了。

在冬季,物資的匱乏會更加顯露出來,白居易的《賣炭翁》里寫:「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便是這種矛盾的體現,寒冬危及生存,但是為了生存卻祈願天更冷一點。別忘了賣火柴的小女孩也是死在了冬季。

暖暖地活著多好啊!然而小堂在南方並沒有暖氣??

文章為【紹隆堂】原創作品

公眾號:紹隆堂

⑹ 冬天,古時候的美女沒有羽絨服,那她們穿什麼

沒有羽絨服的冬天能穿什麼衣服要看家庭條件如何。有錢人家都穿貂,一般人家穿棉襖,沒錢人家單衣找。


經常看一些古裝劇就知道宮里的貴人們穿的都是貂皮大衣,進房子裡面就脫下,出門就披上,那可是保暖抗寒的好物件。

被子也不知道是陳了多少年的硬棉花做的,而且基本上不能洗,因為洗干凈之後,被子的厚度就薄了,一點都不扛風扛冷了,所以,看那些貧苦人家的被子之類,全都臟兮兮的,並不是因為他們懶,只是因為這樣更暖和。


更慘一些的人是那些被戰爭破壞了家園的流浪者們,他們可能穿著別人扔出來的衣服,也可能只穿著一層單衣,連個避風的地方都沒有,硬生生扛著冬天的寒風,不知有多少這樣的人挨不過冬天。

⑺ 古人沒暖氣沒羽絨服,要怎樣度過冬天呢

古人應對寒冷,無非三種手段,即著眼於添加衣物、適當運動和以火取曖,其中又以衣服和火比較靠譜兒的。古人們早在舊石器時期就已經學會了用火,以火燒烤食物、取暖和照明的手段,到了春秋時期較以往有了較大的發展,出現了一種叫做“燎爐”的工具,是專門用來燒炭取暖的傢伙事兒,甚至那個時代的人已經很有了一些“自動化”的思想,在燎爐之上,多附上炭箕,以添炭或取燃著的炭,保火種不滅的同時,也方便取暖時取新炭加之。當然,這個時代的人取暖並不止燒火這一種方法,不過其它方法多半是平民所難以承受的。

第一種就是我們現在的羽絨服,裘衣。裘衣是由羊、兔、狐、獺、貂等動物皮毛製成衣。這種衣著與遠古時代的披獸皮的習慣有聯系。明朝以前棉花種植並不普遍,所以裘衣是禦寒的最佳選擇。毛面向外,且裘外再罩一層“裼衣”,這是古人穿裘衣的標配。裘衣代表著身份的尊貴,在詩詞中屢見,如李白詩中“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如蘇軾詞中“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等。

我們現在的生活比皇上的生活都過得舒服,雖然每個人家裡都多多少少有一本難念的經,可是你已經不為了吃穿冷熱發愁了,只要你肯干,麵包和牛奶都會有的。只是時間可能久一點而已,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加油干!

⑻ 古代人冬天穿哪種衣服比較保暖,古人出門靠什麼防寒呢

古代人的冬天一般都會穿戴動物的皮毛來保暖,因為古代沒有高科技,只能取材於山水自然。當然古代也分窮富,富人自然是用貂皮和動物皮毛來保暖,而窮人就只能用紙衣來保暖。紙便是用植物的纖維編造出的比較堅硬,可以抵禦寒風。百姓也可以到山上砍一些柴火,燒成木炭來取暖。

生活條件再差一點的古人就只能用植物纖維編織而成的紙衣來禦寒。紙衣是用堅韌的植物纖維緊密的編織在一起,十分的牢固,寒風無法吹進,古人還會在紙衣中包入一些羊毛,木棉花來保暖,所以古代的紙也能當布來使用。在我國古代的南方,用動物的皮毛來做保暖的衣服很少見,因為它是北方游牧民族穿戴的,若南方的百姓也想使用,便要去從北方進貢,所以進貢而來的獸皮都是價格比較高的,一般只有富商才能穿得起。

⑼ 中國古代冬季嚴寒,在棉花還未引種時,古人用什麼衣物來禦寒

中國歷史上有過四個寒冷期,期間的氣候及其寒冷,如果說早期的三個寒冷期距今非常遙遠,因而當代人缺乏具體感受,那麼最後一個寒冷期就在明清之際,到1900年方才結束,當代的許多老年人兒時都聽祖輩講述過那時的寒冷。

如今華東地區很少降雪,可是清朝時,大雪經常連降多日。順治十年(年),地處南方的湖南永州連降大雪40多天「民凍死無算」;康熙九年(1670年)大雪竟然連下60天,水流湍急的黃河龍門段都被凍結,淮河更是冰凍兩個多月。當時的地方誌對嚴寒多有記載,如:湖北大冶等地,「凍餓死者甚眾」;河南開封一帶,「井冰,道路多凍死者」;江西南昌等地,「行人多凍死」;安徽懷寧等地,「凍綏死者甚眾」;江蘇盱眙等地,「民多凍死,鳥獸入室呼食」;山東臨沂等地,「人多凍死」,威海「行人死者無算,屋內亦有凍死者」。

再早一些的明朝,景泰四年(1453年)冬,全國普降大雪,有些地區連下一個多月,蘇州港口封凍,太湖斷航,「人畜凍死萬計」,其實在明初的1329年,就出現過「太湖結冰厚達數尺,橘盡凍死」奇寒天氣。

弘治六年(1493年),淮河流域降大雪,從當年九月降至次年二月方止。洞庭湖變成「冰陸」,車馬通行。



如果說在唐朝,紙被還是貧寒人士的專屬寒衣,那麼宋朝就不是了。宋朝官員的俸祿是非常豐厚的,他們日常生活十分安逸富足。蘇東坡是個清官,可他做密州太守時,過的是「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的奢華日子,紙被能入他的法眼,想必也是不俗之物。從劉子翚的詩中,也可見宋代紙的原料採集和製作工藝是比較復雜的,應該價格不菲,非一般百姓能所能承擔得起。

與為什麼古代沒有羽絨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韓國老闆和秘書在公司 瀏覽:943
免費網路電影入口在線觀看 瀏覽:200
歐美恐怖電影大全在線觀看 瀏覽:489
男士交誼舞服裝襯衫 瀏覽:543
哈利波特1在線免費觀看英文 瀏覽:568
韓國電影女銷售賣保險 瀏覽:820
美國交換夫妻電影 瀏覽:537
微電影嫂子去哪3 瀏覽:566
制服徐若瑄在哪裡看 瀏覽:571
免費看片的網頁不用下載 瀏覽:220
絲襪連褲電影網站 瀏覽:790
台灣監獄電影 瀏覽:161
什麼電影有生孩子的真實鏡頭 瀏覽:361
男士結婚一般都穿什麼內褲 瀏覽:396
低幫白色萬斯搭配什麼褲子好 瀏覽:598
好女孩韓國電影中文 瀏覽:820
豐鎮打孔帶輸送皮帶批發 瀏覽:227
電影跟公交車有關的恐怖片 瀏覽:282
哪種領帶結適合標准領襯衫 瀏覽:159
QQ免費看電影群 瀏覽: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