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拿破崙典型,灰大衣,二角帽,軍裝是什麼樣子的!士兵軍裝還是軍官軍裝
拿破崙打俄羅斯有個電影。網上搜一下
B. 風衣的起源是什麼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陸軍時常在陰雨連綿的天氣里進行艱苦的塹壕戰。為了使部隊的軍服能適應戰爭的環境,英國有位名叫托巴斯·巴爾巴尼的衣料商人,設計了供塹壕用的防水大衣,國外都把這種大衣稱為「塹壕服」。
這種大衣最初的款式為前面是雙排扣,領子能開能關(國外稱這種領型為「拿破崙」領),有腰帶,前後過肩,肩袢,袖袢,插肩袖,有肩章,在胸上和背上有遮蓋布,以防雨水滲透,下擺較大,便於活動。當時,這種大衣僅限於男士穿著,這就是風衣的由來。
風衣的演化
戰壕服這種式樣的風衣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漸演變並流行到民間而成為生活服裝,而且成為世界上第一套被女士採用的男裝女著的時髦裝。風衣在民間剛開始流行,就博得女士們的歡心與鍾愛,成為她們衣櫃里的「寵兒」。
一些男士也不甘寂寞,因而風衣成為人們追逐的時尚,經久不衰,一直延續到今天。多少年過去了,盡管現在的風衣款式繁多,變化萬千,但萬變不離其宗,其設計基礎仍是塹壕大衣的款式。
灰色~但不知道你的風衣有多長!如果不是太長的話,灰色翻邊的比較好看!如MM的皮膚白的話,那就更漂亮了!棉線的啊~
D. 拿破崙領的由來
這種俗稱大翻領的衣領,和一代梟雄拿破崙波拿頗有淵源。作為驍勇善戰的將軍,拿破崙雖然矮,可是他身上的軍裝外套相當醒目,誇張的向外翻的領子,露出裡面有著燕子領的襯衣,和胸口的裝飾。他之後的波拿巴王朝,一直風行這類大領子外套,人們已經習慣了將這類領子和帥氣劃等號,有意思的是,領子和領口的大小一直在變化,但是,裡面搭配圍巾的方式發到取代了燕子領,成為頗為固定的搭配。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1821年),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出生於法國的科西嘉島,是已經沒落的貴族家庭,從小愛好軍事,政治,拿破崙·波拿巴於1804年11月6日加冕稱帝,把共和國變成帝國。對內,拿破崙·波拿巴頒布《法國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體系,奠定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秩序,傳播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果實。對外,他五破反法聯盟的入侵,沉重反擊了歐洲各國的封建制度,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拿破崙於1804年11月6日加冕稱帝,把共和國變成帝國。在位期間稱「法國人的皇帝」,也是歷史上自查理三世後第二位享有此名號的法國皇帝。拿破崙於1814年和1815年兩度戰敗並被流放。遭遇過滑鐵盧戰役,改變了他及帝國的命運,1821年,拿破崙病逝於聖赫勒拿島。1840年,他的靈柩被迎回法國巴黎,安葬在法國塞納河畔的巴黎榮軍院(巴黎傷殘老年軍人院)。被後人稱為,戰神。
E. 拿破崙風格的衣服是什麼樣的
傳承法國貴族獨特的文化內涵和追求品質浪漫生活理念,力求展現出一種尊貴高雅、簡約洋氣的感官視覺沖擊,以獨到的方式演繹現代社會精英的生活方式。
歐洲時尚流行概念為元素,定位於30歲—45歲企業高管、白領一族、政界精英、商界名流等,專為追求品質生活、氣度高雅,自信、睿智、尊貴的成功男士提供形象衣著。
F. 拿破崙戰爭時期,各國驃騎兵們的大衣有什麼用途
大衣,最重要的就是穿著,保暖,晚上可以當毯子蓋
G. 拿破崙的這身灰色軍大衣在哪兒可以買到
如果現在買的話就只能去找裁縫定做了,因為畢竟時間太長而且帝王服飾沒有人仿作,但帽子遍地都是
H. 美國獨立戰爭時期和法國拿破崙時期的軍服一樣嗎 怎麼看著那麼像
紅白藍是一種很常見的軍服配色,普魯士也有很多種紅白藍配色的軍服。而且我記得在拿破崙之前法蘭西就有這種配色了。
區別我覺得還是挺大的,至少拿破崙時期的軍服比美國獨戰的軍服華麗太多了。拿破崙時期,帝國衛隊和戰列步兵團穿紅藍白的配色。他們穿的藍上衣是短款,下擺在腰以上,大概肋骨那裡,紅色的部分僅限領子和肩章。還有很多用的是橙紅和灰藍為主色的軍服,比如23,32,51,30,69,33團等~
美國獨戰期間的軍服上衣以長款為主,就像我們今天穿的短風衣長度,而且他們除了紅領和紅肩章,衣襟上也有紅色的寬邊,這個法國是沒有的。
補充:古裝電影和電視劇里的服裝是不能太當真的,他們劇組都串著用服裝。比如《都鐸王朝》里的女式宮裝,太多穿越了-_,-
好吧我來上圖(直接給網址了,否則會變形):
1807-1812年第一帝國站列步兵團的制服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766/4045116239_36e9fb64c6_o.jpg
短藍上衣
獨戰期間美國軍官制服
http://obernordwestfalen.com/Web%20Page%20Images/Army%20Page/American%
長藍上衣,注意衣襟的區別
I. 請問有拿破崙這張畫像的大張清晰版嗎
《馬拉之死》(The Death of Marat) 雅克·路易·達維特(又譯大衛)法國(1748年-1825年) 創作時間是1793年 。規格為162cm×125cm 。材料:畫布 、油彩 現藏: 布魯塞爾 比利時皇家美術館藏 創作背景 Jean paul Marat(讓.保羅.馬拉)作為法國大革命中雅戈賓派的領導人之一,為了革命工作他常常躲在地窖里,染上了濕疹。為此他每天得花幾個小時躺在浴缸里,一邊治療,一邊處理公務或進行寫作。右翼保皇黨分子夏洛帝·柯黛以申請困難救濟為名,潛入浴室,將其殺死在浴缸里。在畫面上表現的是馬拉被刺殺在浴缸里的情景,匕首拋在地上,鮮血從馬拉的胸口流出,他的左手仍握著便箋,臉上露出憤怒而痛苦的表情。構圖中無情的水平線只用無力下垂的右臂做突破,似乎失去任何挽救的希望。上半部分空無一物,空曠而幽深,從左側射入的光線,照亮著馬拉的身軀和面部,具有紀念碑似的立體感。畫面上沒有繁多的色彩,也沒有復雜的縮短法,力求單純,大衛用他的畫筆喚起人們單純質朴的感情和堅貞的正義感。經工作人員允許,Luc可以湊近畫面,仔細觀察細部並拍照。發現一些有趣的細節:首先畫中的馬拉被刺的傷口處於右肩鎖骨下,並不是常說的頸動脈;其次,左手中的信件有幾個字模糊,無法清晰讀出全意; 最後,右下方木板上的提名完全不是圖冊中的「A marat ,David」寥寥三字,而是「N'ayant pu me corrompre, ils m'ont assassiné」(因為不能收買我,所以他們把我暗殺!)。 這個差別之大,不知何故,左邊的銘牌上赫然寫著「jacques louis David(et atellier)《La Mort de Marat》 1793, Don Paul David 1879>」.資料如此翔實,不由得我不乏感慨,親身感受著來自畫面本身和其背景題材的雙重沖擊。
J. 為什麼影視劇中的拿破崙指揮作戰時都穿著一件灰色大衣
拿破崙喜歡這件大衣,一是因為這件用名貴毛料製成的大衣是他最貴的一件服飾。另一個原因是大衣很合體,袖籠寬大,穿脫都很方便。更重要的是,他是一個非常節儉的人。他對自己的日常開銷,節省得如同鄉巴佬。帽子戴舊了,他會叫人拿去整新了再用。因為有在褲子上擦拭筆尖的壞習慣,褲子上總是會留下斑斑墨跡,直到漿洗三四次之後不能再穿了,才棄之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