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品牌介紹 > 宋人女裝品牌

宋人女裝品牌

發布時間:2021-08-30 00:10:18

① 為什麼唐朝服飾艷麗奢華和開放,但宋朝的服飾卻簡潔質朴,女裝拘謹保守,色彩淡雅恬

當然跟統治階層有關系啦。宋祖尚朴實,力推勤儉之風,宋人本身也比較保守。唐人好享受,性豪放,故而服飾奢華。

當然啦,其實普通老百姓也穿不起多麼艷美的衣服,你說的唐朝艷麗奢華的服飾,多是統治階層和有錢人穿的啦。李唐統治者有鮮卑血統,沾染胡風,故服飾華美、天性開放。上行下效,如是而已。

② 求完整服裝史越詳細越好,最好在舉例一些服裝品牌關於服裝款式風格的變化史。採納了會再多給分!謝謝了

RALPH LAUREN 從真實出發的美國風格RalphLauren,一位「讓美國風格在他手中變成了真實的價值觀」的設計師。在70年代原本是一位非設計本科出身的售貨員,因為無意間得到一個機會,大膽推出了一系列4-5寸的寬領帶,不但為當時的流行造成一股震撼,同時也為穩固的基礎。 在RALPHLAUREN服裝王國內,從男裝、女裝、童裝、運動服裝、一直到家飾品,無處不能嗅到一股自由、舒適的美國氣息,所有設計細節更架構在一種不被時間淘汰的價值觀上。一直專注塑造心目中融合了西部拓荒、印地安文化、昔日好萊塢情懷的「美國風格」,RalphLauren更是被雜志媒體們封為代表「美國經典」的設計師。 除了服裝外,PalphLauren的皮飾品以及各項配件都發展得非常完整,從頭到腳,包括眼鏡、飾品、皮包、皮帶、襪子、鞋子…等,講究的皆是一種「生活方式」,他領先潮流,卻又不過分新潮,帶有一種富裕的美國中產階級品味。

Ralph Lauren早在90年代前就開始發展HomeCollection手感扎實的藍白格紋棉布床單,印著小碎花的杯盤,銀質刀叉,充滿了美國南方庄園的悠閑氣氛,令人不禁嚮往。不過常常很多人都是認得POLO系列,卻不知他的設計師是RalphLauren;「POLO馬球」是Lauren設計的第一系列男裝,希望讓人聯想到貴族班的悠閑生活。RalphLauren還有數個正副品牌,分別是「永恆、質感、華麗與舒適的Ralph RalphLauren」、「專為注重個人風格的都會成功男士所設計的POLO RALPH LAUREN」、「完美詮釋美國牛仔風的POLO JEANSCOMPANY」、還有「新休閑時代運動風格的POLO SPORT」。

POLO是RALPH LAUREN 的年輕副線,價格不貴,很受上班白領歡迎。在國內知名度比其主牌RALPH LAUREN要高,POLO一件外套也就200多美金。 PURPLE LABEL,俗稱紫標系列,是RALPH LAUREN 最高檔的系列,採用象徵著高貴皇室的紫色。紫標是RALPHLAUREN最高端系列,只有通過他才能體現大師的設計精華,廣受歐美主流社會認可,基本都義大利造。跟POLO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襯衫都可能貴五倍,甭提其他了。這是稱呼的名稱,在主標上並不會體現出來,只是紫色的底用英文圓體綉上白色的RALPH LAUREN字樣。 RLX RALPH LAUREN系列,現已取代已經停產的POLO SPORTS系列。POLO公司品牌整合後推出的系列以專業的登山潛水運動為主攻方向。從運動服裝中尋找設計靈感,另一方面又專為此類運動設計專業的服裝配飾,短短兩三年間就在高檔運動服裝中占據了固定的市場份額,並形成了完整的品牌線。RLX主要放在對面料的深入研究強調高科技在服飾中的運用,對外在的造型上,追求簡潔,利落,強調運動的功能性和舒適性,起價格也是NIKE,ADIDAS一類的大眾貨色的運動品牌所不能比擬的。 RЯ RALPH ;LAUREN BYPOLO之中的復古系列。美國式復古風格所演繹的完美之作。80年代中期出現的POLO男性復古系列,後來具體哪年停產已經不詳。去年重新投入生產,最原始、傳統的美國風格激情展現。整整影響了一代男性著衣風格。也是RALPHLAUREN中POLO衫經典的由來。所謂男性最值得擁有的10大品牌(POLO的POLO衫,ARMANI的西裝都在此列)就是來源於其中的DOUBLE R的復古水洗風格。經典從這里展開。所有DOUBLERL系列中的產品均為做舊洗水的款式,做舊+復古的款式是每一個陽剛男性所值得推崇的。RRL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見過仿品。 Ralph Lauren為POLO公司旗下的女裝系列。其中分為BLUE LABLE, BLACKLABLE最為廣泛銷售。中國專櫃所有POLO女裝均為RL的BLUELABLE系列。價格相對平易近人。但其黑標產品為高端系列。在去年COLLECTION系列退出之前,一直是POLO女裝之中最為昂貴的。就拿襯衫而言,基本都在200美金左右的價格。而其羊絨產品更是最為奢侈。黑標系列就和男裝的紫標一樣,都以面料作為最大賣點。不管是哪一款成衣,其面料無不是精細之作。手感到質感非常奢華。黑標是POLO中的奢侈品,其品位一直定位在幽雅的時尚女性。設計的風格十分成熟穩重。到今年為止,黑標所有衣服上都沒有綉POLO的馬標。但今年在官方站上居然看到BLACKLABLE的成衣上也出現了POLO馬標。看來其最奢華地位在漸漸的被COLLECTION系列代替。

BIG PONY是RALPHLAUREN公司在2005年推出的系列,目前大陸地區已經有售,其標志用加大版本馬標替代傳統意義機綉細小LOGO,自從在美國網球公開賽暴光後迅速在全球尤其是善於追潮的日本及東南亞地區超音速竄紅,其標志性機綉大馬所使用的線,僅限一家英國服裝工作室定製。馬標綉制方式及走線布局屬於商業機密,其工作室還同時承擔NIKE公司旗下系列服飾商品中所有鉤子標志業務,道理如同日單LEVIS的紅旗,無論哪年款式,均由唯一一家外方公司客供一樣。

③ 品牌服裝發展史

2008年10月07日 星期二 下午 01:13 • 安踏公司起步於1991年,開始漫漫創業之路,百年安踏由此拉開。
• 1995年,安踏開始走向體育營銷,加大品牌推廣力度,贊助了第67屆男/女子世界舉重錦標賽等
重大公益事業,被評為「中國公認名牌產品」、「中國億萬民眾最喜愛的家用產品」。

• 1997年,公司開始VI系統的建設,逐步規范商標識別的使用,由此拉開了安踏品牌戰略實施的
序幕。
• 1998年,參加體博會並贊助中國田徑協會,安踏品牌開始在體育用品行業嶄露頭角,當年被
評為「福建省著名商標」。
• 1999年3月,安踏首創的全國極限運動精英賽到目前為止歷時七年,如今,該賽事已發展為全國
規模最大、水平最高、關注率最高、影響最為廣泛的極限運動賽事。
• 1999年,公司聘請了乒乓球世界冠軍孔令輝作為品牌形象代言人,並將「我選擇,我喜歡」作
為安踏的廣告語,開始安踏品牌大規模的推廣和宣傳,從此「安踏—孔令輝」效應在中國體育用
品業產生了較大影響,成為體育明星作為企業產品形象代言人最成功的範例。
• 1999年,安踏分別贊助第四屆全國城市運動會、世界中學生運動會、北京國際馬拉松賽、第
十三屆亞運會。

• 2000年,安踏贊助悉尼奧運會,在北京首創安踏國際時尚運動冠軍賽;同年,全國製鞋工業信息中心數據顯示,安踏運動鞋在同類產品中市場綜合佔有率居全國第二。
• 2001年,「北京安踏東方體育用品公司」的成立,標志著安踏從單一的運動鞋向體育用品綜合品牌過渡,同年第一家安踏體育用品專賣店在北京利生體育用品商店開業,這意味著安踏專賣體系開始全面啟動。
• 2001年,安踏積極投入申奧年活動,先後贊助了福建、重慶、黑龍江、海南四省體育代表團的領獎裝備,並參與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雅典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的贊助活動。
• 2002年3月,中國商業聯合會和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聯手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2001年度中國市場商品銷售信息發布會上,安踏運動鞋取得了2001年度運動鞋市場綜合佔有率第一的好成績。
• 2002年4月安踏與中國國家男子籃球隊主力球員、NBA球星巴特爾簽約,聘請巴特爾擔任安踏產品形象代言人,使安踏歷史性成為第一個NBA球員在國外賽場穿著的中國運動品牌
• 2002年10月,安踏與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CUBA)簽訂協議,形成了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將連續三年為CUBA各院校球隊提供全套運動裝備。
• 2003年,安踏贊助立陶宛職業籃球「青年近衛軍」海神籃球俱樂部,歷史上成為第一個贊助海外職業籃球隊的中國運動品牌。
• 2003年3月,安踏運動鞋取得了2002年度運動鞋市場綜合佔有率第一的好成績,這是安踏成為連續二年領跑中國製鞋業的唯一運動品牌。
• 2003年7月,安踏與全球中文門戶網站sohu強強聯手、共同打造安踏•搜狐體壇風雲頻道,這標志著中國體育用品首次挺進互聯網市場。
• 2003年7月,安踏連續三年(2004年——2006年)全面贊助全國男/女子排球聯賽的比賽運動裝備和指定排球。
• 2004年1月1日,中國著名排球運動員馮坤正式簽約安踏,出任安踏產品代言人,這是繼中國女排在時隔十七年重奪世界冠軍之後在排球界乃至於整個體育界爆出的一大亮點。
• 2004年4月2日, 2003年度運動鞋市場綜合佔有率評比結果顯示,「安踏」牌旅遊運動鞋在同類產品中再度榮列第一,這是安踏運動鞋自2001年評比以來連續三年蟬聯第一。
• 2004年5月1日,王皓和孔令輝這對「偶像組合」雙雙與安踏簽約,成為該公司的形象代言人,這是孔令輝與安踏的合作至少將延續到第6年,而王皓則成為繼孔令輝之後第二位與安踏同行的乒乓球國手。
• 2004年8月12日,安踏公司率先組織「百名安踏助威團成員」觀摩「2004雅典奧運會」的活動,這在中國體育用品業尚屬首例,是國內最大的民間組織活動。
• 2004年10月,安踏全面贊助CBA聯賽,將從2004—2007年連續三年獨家贊助14支球隊的運動裝備,使之成為CBA聯賽運動裝備唯一指定合作夥伴。

• 2005年1月,安踏再次贏得先機,贊助CBA-KBL中韓全明星對抗賽,成為本次對抗賽中CBA全明星隊運動裝備唯一指定合作夥伴,這是安踏繼成為「04—07CBA唯一指定運動裝備」之後又一次取得獨家贊助權。
• 2005年2月,安踏與中國乒乓球協會正式簽約,獨家贊助中國乒乓球俱樂部超級聯賽2005-2008年連續四個賽季的唯一指定運動裝備,雙方的合作,將進一步推動中國乒乓球事業的發展,同時也為安踏品牌樹立了良好形象。
• 2005年3月,安踏全面贊助「2005年CBA全明星賽」,安踏裝備閃耀十年CBA全明星賽場。
• 2005年4月2日, 2004年度運動鞋市場綜合佔有率評比結果顯示,「安踏」牌旅遊運動鞋在同類產品中再度榮列第一,這是安踏運動鞋自2001年評比以來連續四年蟬聯第一。
• 2005年4月,由中國籃球協會、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和安踏公司聯合發起的「CBA與我共成長」公益計劃——安踏愛心行動正式啟動;
• 2005年5月第47屆世乒賽剛在上海結束,安踏公司和乒羽中心在上海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雙方合作的開始。
• 2005年7月25日,安踏公司與江西省體育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安踏成為江西省十運會代表團唯一指定領獎裝備。本次十運會安踏共贊助了江西、陝西、河南、貴州、雲南、海南、湖南、重慶等八省市的領獎裝備。
• 2005年9月,CBA05—06賽季安踏CBA王者系列裝備正式問世,本賽季,15支CBA球隊將全面穿著安踏裝備征戰職業聯賽。
• 2005年9月,安踏再次被評選為中國名牌產品的稱號。
• 2005年9月1日,「安踏愛心行動——愛心中國行」項目在新疆啟動,安踏公司將在福建、內蒙古、新疆、吉林、湖北、雲南、廣西、湖南、江西、河南等10個省區捐贈50個「安踏愛心體育室」,50個「安踏愛心圖書室」。
• 2005年11月9日,中國籃球協會和安踏公司聯合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安踏專門研發設計的CBA專用比賽裝備正式亮相,這是國內運動品牌第一次按照籃球運動前鋒、中鋒、後衛等位置的力學特點設計的CBA專業籃球鞋。同時,安踏與CBA球員王博舉行簽約儀式,把CBA球星王博網羅至旗下,成為安踏新的籃球形象代言人。
• 為表彰安踏公司為「CBA公益計劃」做出的貢獻,2005年11月10日,中國籃球協會、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聯合授於安踏(中國)有限公司「2004-2005年CBA最具愛心企業」的榮譽證書。
• 2005年12月8日, 在「2005中國體育品牌風雲榜暨領袖年會」的頒獎典禮上,安踏公司獲得「2005中國體育品牌科技創新獎」、「2005中國體育品牌成功營銷」、「2005中國品牌最具優秀品質25強企業」三項大獎。標志著業界對安踏公司在運動行銷方面取得的高度評價和認可。

• 2006年1月22日和1月24日分別在韓國首爾和中國濟源舉行了2006年中韓男籃全明星賽的中韓兩站比賽,安踏作為CBA聯賽的唯一指定運動裝備為中國CBA全明星隊提供了全套比賽裝備。CBA明星隊在先失一局的情況下在主場力挽狂瀾,以一比一的總比分和韓國男籃平局結束比賽。
• 2006年3月18日,CBA2006全明星賽在上海萬人體育館舉行,安踏為本次全明星賽專門設計、製作了一整套全新的全明星比賽裝備,並隆重推出A112006CBA限量版全明星戰靴,在市場上引起一陣波瀾。
• 2006年3月19日,安踏借全明星賽人氣在上海南京路舉辦了安踏CBA明星上海面對面,巴特爾、王博、焦健、邊強及外援布蘭頓到場參加球迷互動,上海球迷度過了一次意義非凡的球星見面會。
• 2006年4月20日至23日,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在成都舉行,各大國際體用品品牌匯聚一堂,安踏以「科技領先,做中國聯賽發動機」的主線閃亮登場,贏得各方好評,成為了本屆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的一個亮點。在展會期間,安踏舉辦了和新簽約代言人CBA球星唐正東、王博、焦健、邊強、孟達、陳磊、陳永明的現場簽約儀式,同時與國外著名的運動力學公司愛思康公司和中國製鞋研究院專家舉行的簽約儀式更是讓眾多體育品牌震驚。
• 2006年4月20日,借著成都舉辦中國國際體育博覽會的東風,安踏在成都著名的鬧市區春熙路舉辦了安踏CBA成都春熙路見面會,唐正東等四名CBA明星的到場讓成都的市場近距離的感受到了安踏和CBA為大眾帶來的專業籃球的快樂。
• 2006年5月中旬,安踏極限運動進校園活動正式開展,北京、廣州、成都三地的十餘所大學的學子親身感受了安踏帶來的極限運動的驚險刺激和快樂。
• 2006年7月20日,「CBA與我共成長,安踏愛心活動西藏行」在中國籃協、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安踏公司的全力推動下順利進行。在社會各界的關注下,本次愛心活動在西藏建小學,建圖書室、體育室,為西藏的孩子們送去了快樂和希望。
• 2006年7月15日,安踏圓夢CBA2006 KO 街頭籃球賽正式開始拉開戰幕,這個中國最大規模的街頭籃球賽將在中國上海、北京、廣州、成都等12個大型城市舉行,參加人數將超過2萬餘人。比賽最終的優勝者還會參加CBA新賽季選秀的運作模式吸引了不少球迷的踴躍參與。
• 2006年8月12日,安踏公司贊助100萬人民幣支持貧困大學生的學業。安踏為社會為下一代做貢獻的行為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④ 古裝款式,分類,漢服大家說說,越詳細越好

一、古代漢服

形制主要有「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上衣下裳」制(上衣和下裳分開)、「襦裙」制(襦,即短衣)等類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朝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

漢服的款式雖然繁多復雜,且有禮服、常服、特種服飾之分,但是仔細分析,根據其整體結構主要分為三大種類。

1.第一種是「上衣下裳」相連在一起的「深衣」制。上下連裳制最典型的就是深衣。因為它上下相連,「被體深遂」,稱之為深衣。包括直裾深衣、曲裾深衣、袍、直裰、褙子、長衫等,這類屬於長衣類。

深衣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上衣和下裳分開裁剪,在腰部相連,形成整體;上下連裳,在裁剪上就是分別裁好上衣和下裙,然後再縫綴在一起,最後衣服還是一體的樣式。衣服縫成一體是為了方便,但上下分裁則是為了遵循古制傳統。

深衣男女均可穿。即被用作禮服,又可日常穿著,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服飾。它也是君主百官及士人燕居時服裝,燕居指非正式場合,屬於休閑類服飾。深衣普及率很高,流傳的時間有三千多年,從先秦到明代末年,並逐漸形成了深衣制。

2.第二種是「上衣下裳」分開的「深衣」制,包括冕服、玄端等,是君主百官參加祭祀等隆重儀式的正式禮服。顧名思義是分為上身穿的和下身穿的衣物。華夏服飾自古以來,崇尚上衣下裳,並規定「衣正色,裳間色」,也就是說,上衣是顏色端正而且純一,下裳則色彩相交錯。

這種方式好比是「天玄地黃」,因為天是清輕之氣上升而成,所以用純色,地是重濁之氣下降而成,所以用間色。

3.第三種為「襦裙」制,主要有齊胸襦裙、齊腰襦裙、對襟襦裙等,實際上也屬於上衣下裳制,但是,這種方式沒有很多的禮儀規定,一般是用於常服的。襦裙也是上下分裁的服制最大的反映。「三面梳頭,兩截穿衣」成了傳統女子的服飾特點的描述 。

漢服的款式以交領(兼有圓領、直領)右衽為主要特點,無口、系帶,寬衣大袖,線條柔美流動,飄逸靈動。而交領有衽是貫穿始終的靈魂所在。漢服的裁剪方法一直採用平面裁剪。沒有省道和肩斜,且用料一般都大於覆蓋人體的最小需要,所以無論是秦漢的大袖衣還是明朝的大袖衫,其袖長遠遠長出手臂,袖肥甚至在穿著後寬到及地。

二、元朝服飾

元代的服裝制度與遼金宋相似。元代是由蒙古人統治,所以元代的服飾也比較特別。蒙古人多把額上的頭發弄成一小綹,像個桃子,其他的就編成兩條辮子,再繞成兩個大環垂在耳朵後面,頭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質孫服」是較短的長袍,比較緊、比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這種衣服很方便上馬下馬。

元代的貴族婦女,常戴著一頂高高長長,看起來很奇怪的帽子,這種帽子叫做「罟罟冠」。她們穿的袍子,寬大而且長,走起路來很不方便,常常要兩個婢女在後面幫她們拉著袍角,一般的平民婦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

男服服飾:冕服: 天子袞冕服、皇太子袞冕服。公服:行禮時百官所穿的。常服:元代上層主要服裝。元朝留辮束發。元朝並沒有完整的冠服制度。蒙古人入主中原後仍保持其生活習俗,但同時又受漢族的影響,服飾日趨華麗。

元代服裝以長袍為主。官員和士庶的日常服裝多為窄袖長袍。另外,在元代大宴活動中,天子百官要穿統一顏色的服裝,稱為「質孫服」,據古籍記載,天子的質孫服款式繁多,冬服有 11 種,夏服有 15 種。

這個時期的婦女也穿長袍,而漢族婦女則以襦裙為主。由於蒙古民族的風俗習慣影響,在元代,男子流行留辮發和髡發,其特徵是先用刀剃開兩道直線,腦後頭發全部剃去,左右兩側留出辮發或隨意散落披肩。

三、清代旗裝

戲曲演出中的清代服飾。康熙年間已有清裝在戲曲舞台上出現。如孔尚任的《桃花扇》,其最後一出《余韻》,劇本註明:「副凈時服扮皂隸暗上」。「時服」就是清朝服裝。這出戲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由金斗班首先演出。

戲曲運用清裝是受到過許多限制的。乾隆年間曾禁止「演學本朝服色」的戲演出(見江西巡撫郝碩奏摺,《史料旬刊》第22期)。嘉慶年間也發生過副憲下令奪優人冠珊瑚頂的事件,認為優人褻瀆朝廷「名器」(焦循《劇說》)。所以,反映在乾隆末年《揚州畫舫錄》所記的「江湖行頭」以及道光年間平署《穿戴提綱》中,清裝都很少。

清末出現了一批清代故事戲,清裝的增加仍然不多。除了上述的原因外,還由於戲曲的裝扮歷來不注重表現某朝某代的歷史細節的具體性。近百年來保留在傳統衣箱中的比較明顯的清裝,也就是馬褂、箭衣、緯帽等有數的幾種,並且作了不同程度的藝術加工。

在戲曲舞台上,清代故事戲一般並不全按清裝打扮。如《連環套》,黃天霸穿了清裝──箭衣、馬褂,而施世綸則戴方翅紗帽、穿紅蟒,基本上接近於明朝的打扮。就是穿了箭衣、馬褂的黃天霸,也並非完整的清朝打扮,他同時戴的大額子、白夫子盔就不是清裝。少數清裝進入戲曲衣箱之後,也不限於只扮清代人物。

如《穿戴提綱》記載崑腔《昭君》:「二達子」作「時扮黃馬褂」。這里的「達子」是指漢代的匈奴,可知馬褂已成為裝扮少數民族的通用的服飾之一了。用得最多的是楊家將一類戲中的遼邦人物。如京劇《金沙灘》中的韓昌、蕭天佑,上黨梆子《三關排宴》中的楊四郎(遼邦駙馬),都著清裝,戴緯帽,穿箭衣、馬褂。

除了少數民族外,有時漢族也穿部分清裝,如《長坂坡》中的劉備。這就如同戲曲吸收了宋代的直腳襆頭並不只用於宋人,吸收了明代的烏紗帽和補子圓領並不只用於明人一樣,它們都成了戲曲的程式化裝扮的造型因素。

(4)宋人女裝品牌擴展閱讀:

文化內涵

漢服是從「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衣裳發展而來。古老的天子六服、王後六服、儒服、劍服位於漢服體系的中心,沿襲四千多年。冕服是漢服的根源,也最能體現「絕地天通」的華夏信仰,更是漢人千年來祭神祀祖,與天地交通的吉服。

天子六服和王後六服相加不僅象徵天之大數十二,也分別代表乾坤天地、三辰五行之天道,以分別代表了漢服的兩種基礎服制——衣裳制和深衣制。

孔子在姬姓魯國衣逢掖之衣,來自周公的燕居之服,長居宋國則冠章甫之冠 。「章甫之冠」指的是一種殷冠,周朝叫委貌冠或緇布冠,治理朝政所冠 。莊子則提到了儒服以及武士之服劍服 。因此儒服又成為後世的道袍。因此儒服和劍服成為華夏王朝文武百官的法服,也是士大夫和武士的漢服基本服制。

漢服是漢民族傳承四千多年的傳統民族服裝,是四書五經中的冠服系統,以儒家經典《詩經》、《尚書》、《周禮》、《禮記》、《易經》、《春秋》,大唐《開元禮》、二十四史輿服志和其他經史子集為基礎繼承下來的禮儀文化的必要組成。漢服體系展現了華夏文明的等級文化、親屬文化、政治文化、重嫡輕庶、重長輕幼以及儒家的仁義思想。

在中國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服飾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別貴賤的作用,為吉禮、凶禮、賓禮、軍禮、嘉禮的禮服。除去國家大事的禮儀,普通漢人的家禮包括冠婚喪祭四禮。四書五經對漢服禮服有詳細的描述。

漢族服飾幾千年來的總體風格是以清淡平易為主,講究天人合一。漢族古代的袍服最能體現這一風格,這種袍服的主要特點是寬袍。大袖,褒衣博帶。從漢代的帛畫和魏晉隋唐遺留下的一些人物畫中窺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簡單的漢裝大衣附著在不同體態的人物身上頓時具有了一種鮮活的生命力,線條柔美流暢。

袍服充分體現了漢民族柔靜安逸和嫻雅超脫、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審美情趣。

以最典型的深衣為例,其形制必須符合「規、矩、繩、權衡」。深衣的下擺所用布帛共12幅,以應一年有12月之意,體現了強烈的法天思想,衣袖呈圓弧狀以應規,交領處成矩形以應方,這代表做人要有規矩,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衣帶下垂很長,一直到腳踝,代表正直,下襟與地面齊平,代表權衡。包含很多儒家思想。當人穿上漢服,自然就會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由此可見,漢服里蘊涵著相當的文化內涵,受「儒、道、墨、法」等縱橫諸家的哲學思想,倫理道德的影響充分在服飾里體現出來。

追求平和自然,與世無爭,寬厚仁愛的境界,塑造了「漢服」天人合一,飄逸灑脫的風格。「漢服」也體現出穿著者的寬大,隨和以及包容四海的氣度。

同時,漢服與孝文化也有著緊密的關系。如《禮記》規定,父母健在的時候,孩子的冠飾衣緣不應該用白色,如果父親去世了,喪禮完畢之後,別的孩子穿衣就沒有什麼特殊忌諱了,但是嫡子仍不能穿帶顏色的衣服或使用彩色布緣衣邊。另外喪有五服,即:斬衰(cuī)、齊衰(zī cuī)、大功、小功、緦麻。

古裝攝影

古裝攝影屬於藝術攝影中的一部分,多是在影樓或攝影工作室拍攝的。

拍攝時,模特或消費者要換上具有古代(民國以前)元素的服裝,裝扮上相對而言復古的妝面和造型,通過角度、光線、表情、衣服、化妝、背景等等,充分發掘每一位被拍攝者的古典氣質,從而達到復古的效果。

在以往的婚紗攝影拍攝中,古裝攝影占的比重並不大,更多隻是作為主婚紗外的補充,這也是廣大婚紗攝影消費者對此不太重視的原因之一。不過,就當前社會潮流的發展趨勢來看,古裝攝影已經越來越多為廣大新人們所看好,進而成為眾多主題婚照之選,這也使古裝攝影逐漸成為一種新潮流。

⑤ 日彌nimi的品牌出處,來自於哪裡

成語的數目很多,一九五八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漢語成語小詞典》就收有成語三千多條,實際上當然還有許多成語沒有收進去,成語實有的數目,一定比這本小詞典中所收的多得多。這些成語是怎樣產生的呢?粗略地分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來源:(1)歷史事實有些成語是從歷史事實來的。其中有的是把某一歷史事件,概括為成語的;有的是截取或改易歷史里的著名文句為成語的。這里先舉幾個由歷史事實而來的成語:(A)完璧歸趙《史記·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候,趙國的國君惠文王得到一塊璧玉,秦國的國君昭王寫信給趙王,說他願意給趙王十五座城,換取這塊璧玉,趙國比秦國弱,它明明知道秦王的話靠不住,可是又不敢公然戳穿秦王的謊言。在這種情況下,趙國的大臣藺相如到秦國去處理這件事。他臨走的時候說\'如果秦國把十五座城給了趙國,就把璧玉給秦國,如果拿不到城,就要使璧玉絲毫無缺地歸回趙國《(史記》的原文是完璧歸趙。)\'藺相如到了秦國,把璧玉獻給秦王,可是他看到秦王並沒有真給趙國十五座城的意思,於是很機智地編造理由,從秦王手中把璧玉要回來,偷偷地讓隨從人員送回趙國。後來人們用\'完璧歸趙\'這四個字,表示把原物完好地、原封不動地歸還物主。這四個字也就成了成語。(B)擢發難數《史記.范睢列傳》記載:戰國時候,秦國的宰相范睢(魏人)責問他的仇人魏國的中大夫須賈說:\'你知道你的罪過有多少嗎?\'須賈說:\'拔我一根頭發記載我一件罪過,頭發還不夠用的。\'(《史記》的原文是\'擢賈之發,以續賈之罪,尚未足。\')後來就用\'擢發難數\'比喻罪惡之多,數不勝數。\'擢發難數\'也就成為成語了。以上這兩個來自歷史事實的成語\'完璧歸趙\'\'擢發難數\'都是截用或改易史書中文句而成的。這種成語,在全部成語中所佔的數量不很多。成語中的\'投筆從戎\'\'退避三舍\'\'唇亡齒寒\'\'一鼓作氣\'\'門庭若市\'等等,都是出自歷史事實的。(2)前人故事有些成語是由前人的故事來的,這類故事也是確有其人其事,只是其人其事在歷史上不是很重要的。這類成語有的比較有風趣,有的有比較好的修辭效果,所以也被人們廣泛地使用。現在舉幾個例子,並說明它們的來源。(A)胸有成竹宋朝有一位畫家叫文同,字與可,擅長畫竹。當時有位文學家晁補之作詩說:\'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後來\'胸有成竹\'就成了一個廣泛使用的成語,用它來稱贊處理事情很有定見有把握的人。(B)滿城風雨宋朝謝無逸嘗問潘大臨近來有沒有作詩。潘大臨寫給他一封回信說:秋天以來的景物,樣樣都是好詩句。昨天清閑地躺著,聽到樹林子里響起風雨聲,我高興地起來,在牆上寫到:\'滿城風雨近重陽,\'忽然催我繳納租賦的人來了,於是大為敗興,只有這一句寄給你。後來\'滿城風雨\'這四個字就成了廣泛使用的成語,比喻對新發生的某一件事許多人都在到處議論。此外如\'威武不屈\'\'尾大不掉\'\'抱薪救火\'\'門可羅雀\'都是由前人故事而來的成語。(3)寓言傳說古書里邊也有些含議深刻的寓言,也是成語的來源。這類成語,往往有教訓或諷喻的意味。現在舉幾個例子並加以說明。(A)杞人憂天《列子·天瑞》說:\'周朝時候,杞國有一個人怕天崩地墜,自身無處寄託,因此連睡覺吃飯都沒有心思了。\'後來就把\'杞人憂天\'用為成語,比喻毫無必要的憂慮。(B)邯鄲學步《莊子·秋水》說:\'燕國壽陵地方有一個青年,到趙國的國都邯鄲去學走路(趙國人善於走路)。他沒有把本領學到手,反而把自己原來走路的步法也丟掉了,只好用兩只手爬著回家。\'後來把\'邯鄲學步\'用為成語,比喻摹仿別人不到家,反而連自己原有的本領也丟掉了。(C)掩耳盜鈴《呂氏春秋.自知》有一個故事說:晉國的大夫范氏滅亡的時候,有個老百姓得到一隻鍾,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鍾太大,沒法背。於是就用錘去把它打碎,這樣鍾又轟轟地響起來,那個老百姓怕別人聽到響聲來搶這只鍾,趕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來,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就聽不見了。《淮南子·說山訓》也有這個故事。成語\'掩耳盜鈴\'就是這樣來的,只是把\'鍾\'改為\'鈴\'了。這個成語比喻騙人的人所用的法非常笨拙,他自己卻以為能騙得了人。成語里邊還有一個\'掩目捕雀\',出於《三國志·陳琳傳》,跟\'掩耳盜鈴\'的意思差不多,但是群眾基礎較差,使用的人比較少。由寓言故事來的成語,往往含有幽默感和深刻的教育意義。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等。這類成語,在全部成語中,所佔的比重不算大。(4)古人原句成語裡面有一些是全用古人語句而不作改動的,例如:(A)\'醉翁之意不在酒\'見宋朝文學家歐陽修《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意思是:醉翁的心思並不在飲酒上,而在於賞玩這里的山水。後代把\'醉翁之意不在酒\'用為成語,表示\'別有用心\'\'另有目的\'等意思。(B)水落石出見宋朝文學家蘇軾的《赤壁賦》:\'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水落石出\'本來是純粹寫景的文句,後代用為成語,比喻真實的情況終於顯露出來。(C)更上一層樓成語不僅有完全用前人文章里的語句的,也有完全用前人詩句的\'更上一層樓\'就是處於唐朝詩人王之煥的《登鸛雀樓》詩。原詩是:\'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更上一層樓\'這個成語,比喻在某一已有的基礎上更加提高,更為擴大之類的意思。成語裡面的\'一笑千金\'\'咄咄怪事\'\'下筆成章\'\'一鳴驚人\'等,都是全用前人的語句。這類成語在全部成語中所佔的比重比較大。偶然被人們引用的前人名言警句,即使它明顯地具有成語的特點,也不能把它看做成語,而只能認為那是引語。可是如果後來時常有人使用它,群眾逐漸對它熟悉,那就要把它看做成語了。(5)截用或改易古人語句有些成語不是直接使用古人的語句,而是截用或者把古人的語句略加改變,然後使用的。截用或改變的原因,主要是為了使其符合成語的結構形式。(參閱前文《成語的四字性》)例如:(A)捨生取義《孟子·告子》上篇里有兩句話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後人從這兩句話里,取出\'捨生取義\'這四個字作為成語,表示為了維護正義不惜犧牲生命的崇高品質。(B)一曝(pù)十寒《孟子·告子》上篇里有幾句話是\'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意思是:雖然有天下容易生長的東西,但是曬它一天,冷它十天,也沒有能生長成的。)後人從這幾句話里摘出成語在來源淺探\'一曝十寒\'四個字用為成語,比喻一個人沒有恆心,努力的時間少,荒廢的時間多。(C)一毛不拔《孟子·盡心》上篇里有一句話是:\'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意思是:楊子極端自私,即使從他身上取下一根細微的毛發就能夠有利於天下,那他也是不肯乾的。)後人把這句話里的\'拔一毛不為\'改成\'一毛不拔\'四個字,作為成語,形容極端自私和非常吝嗇的人。(D)近水樓台宋朝蘇麟有兩句詩:\'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後來截用\'近水樓台\'四個字為成語,比喻在條件便利的情況下就能比一般人先得到好處。成語裡面的\'知名之士\'\'一日之長\'\'一丘之貉\'\'一日三秋\'\'一字千金\'都屬於這一類。這類成語,在全部成語中所佔的比重也比較大。(6)人民群眾用過的精煉片語談到成語的來源,人們總會先想到上邊所說的那些所謂有出處的成語。其實在成語里邊佔比重較大的,還是那些現在已經找不到真正原始出處的成語,這類成語,絕大部分是人民群眾創造的。其中有一些具有濃厚的口語色彩和生活氣息。例如:\'大海撈針\'\'指桑罵槐\'\'另起爐灶\'\'三三兩兩\'\'大刀闊斧\'\'囫圇吞棗\'等等。這類成語,因為修辭手法和表達效果都比較好,所以歷來就被人們廣泛地使用著,而且不僅使用於書面上,也使用於口語中,甚至很早就使用於口語中。如果有人在古書中看到了這類成語,認為某書的作者就是這個成語的創作者,這恐怕未必可靠,譬如見於宋人語錄里邊的一些成語,見於元人雜劇里邊的一些成語,未必就是產生於宋朝或元朝,可能都還早。(7)諺語俗語有些成語,在兩三千年之前就已經被人們寫在書里。雖然用的是文言,看起來很典雅,其實本來是群眾口頭中使用的諺語或俗語。例如,\'亡羊補牢\'\'敝帚千金\'等等,都屬於這一類。為什麼知道這些成語本來是諺語或俗語呢?因為使用這些成語的古人,在古書里邊已經說了。如:《戰國策·楚策》說:\'臣聞鄙語曰:亡羊補牢,未為遲也。\'(意思是:養在羊圈裡的羊跑掉了,趕快把圈修補起來,免得別的羊再跑掉,也還不算晚。)曹丕《典論·論文》說:\'里語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意思是:俗語說,家裡有一把破掃帚,自己以為寶貴得可以同千金相比。享就是\'當\'或\'當做\'。)《史記·白起王剪傳》說:\'鄙語雲,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所謂鄙語、里語或諺語、俗諺,就是民間的諺語或俗語的意思。實則有些來自諺語或俗語的成語,在古書上,也還有並不一定標明是\'里語\'\'鄙語\'的。另外還有些諺語和俗語,從文字上看,不像一般成語那樣整齊典雅,很明顯是人民大眾的口語。可是因為它們通俗易懂。具有很好的表達效果,因此廣泛地被人們所使用,也成了成語。例如\'牛頭不對馬嘴\'\'坐山觀虎鬥\'\'眾人拾柴火焰高\'\'天下烏鴉一般黑\'都是屬於這一類的。(8)外來的成語我們使用的成語,也有來自外國的。例如魏、晉、六朝、隋、唐時候,我國翻譯了不少流行於西域和印度的佛經。佛經里邊的語句和典故,不少從早就成了我國的成語。例如:\'一塵不染\'\'現身說法\'\'心花怒放\'\'不可思議\'\'不即不離\'\'回頭是岸\'皆是。明、清以來,我國跟西洋各國的文化交流逐漸頻繁,西方的典故、格言以及西洋著作的漢文譯本中的精煉語句,有的也就變成了我國人使用的成語。例如:\'時者金也\'\'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舊瓶裝新酒\'\'火中取栗\'\'新陳代謝\'\'物競天擇\'\'弱肉強食\'\'拿原則來做交易\'\'按勞取酬\'等等都是。(9)改造的成語前邊說過,成語是固定片語或固定的句子,一般不能隨便改變。但是有時候為了表達上或行文上的需要,也可以更換一兩個字,巧妙地把它加以改造使用。這種改造的成語,表達的效果往往比較強,因為把成語改了一兩個字,特別能引起讀者的注意。這種法,古代就有的。例如\'物極則反\'這個成語出於《鶡冠子·環流篇》。意思是事物發展到極點,一定要轉到它的反面。後代有人把它改為\'物極必反\',就覺得更為肯定有力。南北朝時,北周有名的文學家瘐信作《哀江南賦》就把這的成語改為\'物極不反\',表達他那無可奈何的憤慨情緒。又如\'事半功倍\'這個成語,出於《孟子·公孫丑》,意思是說用力小而效果大。後來有人把這個成語里的\'半\'\'倍\'兩個字的位置一換,改為\'事倍功半\',來說明工作費勁大,收效小。但是在古代,這樣使用成語的例子比較少。現在我們進入了偉大的社會主義時代,前人某些思想意識的錯誤性和局限性,顯露得很清楚。因此把成語加以改造而表達新思想的,用得也就比較多了。例如\'把\'欲速則不達\'改為\'欲速必達\';把\'一舉兩得\'改為\'一舉三得\'\'一舉多得\';把\'一箭雙雕\'改為\'一箭三雕\'\'一箭多雕\';把\'知難而退\'改為\'知難而進\'等等。時代已經改變了。生活在新社會不同於生活在舊社會,人們的思想感情、精神面貌起了很大的變化。舊的清規戒律,已經不能拘束我們了,有一部分舊成語的內容,顯然不適合於今天的社會。譬如具有共產主義風格,敢於蔑視困難,敢於勝利的人們,絕不會\'知難而退\'。新成語\'知難而進\'的產生,是很自然的。這也可以算是化消極為積極,同時也收到了\'古為今用\'的效果。(10)新生成語我們現在使用的成語,大都是兩三千年以來流傳下來的或陸續產生的。隨著社會的發展演進,根據社會生活的實際需要,表達新思想意識的成語,就自然會不斷地陸續地產生。全國解放以來,在階級斗爭、生產斗爭、科學實驗的實踐中,就產生了許許多多具有積極意義的新成語,例如:厚今薄古推陳出新多快好省分秒必爭力爭上游百花齊放勤儉持家修舊利廢上山下鄉勤學苦練只爭朝夕化廢為寶比學趕幫超全國一盤棋等等。同時,也產生了少量具有批評性的新成語,例如:\'縮手縮腳\'、\'少慢差費\'。這類新成語,具有鮮明的時代精神,含有積極意義。所以產生以後,立刻就不脛而走,為各階層的廣大人民群眾所喜用。以上列舉的十項,是成語的主要來源,也是成語較大的類別。

⑥ 古代廣告哪家強,宋朝臨安和汴梁嗎

因為廣告這種東西直到宋朝才開始真正盛行。以前的都是一個圖案,宋朝以後就以商標標牌的廣告了。

⑦ 017年夏季,哪個品牌以中國古代宋人風雅生活中的四藝-琴、棋、書、畫為觸點,推

宋人四藝:煮茶,燒香,掛畫,插花。它蘊含著文人墨客的生活雅興。

⑧ 不對,是ZARA包,我了解是個服裝牌子,但家人從國外專賣店買回來個包,不知好不好送人

= =ZARA我記得是西班牙的吧? 還算好吧。。。這個牌子衣服比較出名 不算奢侈品行列 但是東西很有設計感的
我覺得送人還挺好的 畢竟送禮是送份心意吧 光送貴的我覺得沒意義。

這東西雖然不算貴 但是個人覺得很有感覺很有品位(設計感) 至少別人會覺得你審美比較好吧。。。。

⑨ 【漢服】北宋時期女子穿著

宋朝建立於公元960年,統一的社會局面帶來了宋朝經濟的繁榮。「偃武修文」的基本國策,使程朱理學逐步居於統治地位,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人們的美學觀念也相應發生變化,服飾開始崇尚儉朴,重視沿襲傳統,樸素和理性成為宋朝服飾的主要特徵。

從衣服樣式來看,宋代最流行的女裝樣式有這么幾種:


一、普通MM服裝:上襦下裙

上衣大多為襖、襦、衫、背子、半臂等,下身為裙子、褲等。襦和襖是基本相似的衣著,形式比較短小,下身配裙子。顏色常以紅、紫為主,黃次之。貴者用錦、羅或加刺綉。一般婦女則規定不得用白色、褐色毛緞和淡褐色匹帛製作衣服。

襦裙的樣式和傳世作品《韓熙載夜宴圖》所描繪的大體相同。唯衣襟不拘規則,可用右衽,也可用左衽,可能是受契丹族、女真族等少數民族的影響。在裙子中間的飄帶上常掛有一個玉制的圓環飾物——「玉環綬」,用來壓住裙幅,使裙子在人體運動時不至於隨風飄舞而失優雅莊重之儀。

上襦多為大襟半臂,宋代的裙子有六幅、八幅、十二幅的形式,共同的特徵是折襇很多。宋宮中的裙子褶更多而細密,稱為千褶裙。

裙子上的紋飾更是豐富多彩,有彩繪的,有染纈的,有作銷金刺綉的,有綴珍珠的……

裙子的色彩以鬱金香根染的黃色最為高貴;也有紅色裙,是歌舞伎穿的;而色彩艷麗的石榴裙最負盛名。老年婦女和農村女子多穿深色素裙。裙料多以紗羅為主,綉繪圖案或綴以珠玉,當時還出現了前後開衩的「旋裙」及相掩以帶束之的「趕上裙」(宋理宗時,宮中時興前後不縫合的拖地裙,名趕上裙)。

晉祠侍女像:穿襦裙、披帛、系玉環綬

宋代仕女圖之襦裙樣式

插簪釵、穿襦裙、披帛的婦女(宋人《妃子浴兒圖》)

宋代插簪釵首飾、穿短襦長裙的貴婦及穿袍的侍女(宋人《半閑秋興圖》)


二、貴族禮服

原宋代大袖衫、長裙、披帛是晚唐五代遺留下來的服式,在北宋年間依然流行,多為貴族婦女所穿,是一種禮服。雖然宋代,連宮中服裝也以窄袖為主,但寬衣大袖仍被視為華貴的標志。《宋史·輿服志》:「其常服,後妃大袖。」《朱子家禮》:「大袖,如今婦女短衫而寬大,其長至膝,袖長一尺二寸。」另註:「眾妾則以背子代大袖穿著這種服裝,必須配以華麗精緻的首飾,其中包括發飾、面飾、耳飾、頸飾和胸飾等。


三、普通便服:背子

最常見的宋代服裝是「背子」。背子的款式,以直領對襟為主,兩襟離異不縫合,亦不施襻紐,袖子可寬可窄;衣服的長度,有的在膝上、有的齊膝、有的到小腿、有的長及腳踝;衣服兩側開衩,或從衣襟下擺至腰部,或一直高到腋下,也有索性不開衩的款式。

在同一個時代,背子被男女老少不分尊卑貴賤地喜愛,實在是一件很奇特的事情。

宋時女子穿背子的有皇室的後妃、公主,也有朝廷命婦;有尋常人家的女子,也有教坊、街巷的歌舞伎,背子是宋代婦女的常服。

在題為《瑤台步月圖》的畫作中,穿著背子的女子盡顯文靜優雅,河南禹縣白沙宋墓出土壁畫上的女伎也穿著背子,山西晉祠泥塑中也有穿背子的侍女。(宋朝男子也穿背子,就不在此貼中說了)

背子的廣泛穿著,與宋代的文化密不可分。從造型上看,這種衣服的廓形直直的,把人的身體裹成一個圓筒,沒有曲線,與袒領、闊裙、輕紗罩體大袖衫的唐服有著鮮明的區別。比較起來,唐人的服裝更加張揚,而宋人的服裝卻顯得含蓄、內斂,有一種禁慾傾向。

著直領對襟窄袖背子的宋代婦女形象

身分較低的勞作婦女,如仆佣、侍女等人,所穿的背子較短,上層社會的女子,所穿背子較長。

穿背子的貴婦(宋人《瑤台步月圖》)

穿背子的雜劇女演員(宋人《雜劇人物圖》)

太原市晉祠聖母殿北宋彩塑侍女立像(左邊兩位穿襦裙披帛,右邊的穿的就是背子)

太原市晉祠聖母殿北宋彩塑侍女立像,梳盤髻,穿衫裙、背子

宋代婦女居家服飾形象(選自沈從文編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四、宋代皇後禮服:褘衣

宋代,皇後在受冊封、朝會等重大的禮儀場合穿褘衣。

褘衣是上衣下裳連成一體的連體式服裝,用以象徵女子在感情上的專一。其制為深清色、五彩翟紋。領、袖、裾都紅色雲龍紋樣的鑲緣。穿著這種服裝,必須戴鳳冠,內穿青紗中單,腰飾深青蔽膝。另掛白玉雙佩及玉綬環等飾物,下穿青襪青舄。

與之相配套的是華美的九龍四鳳冠,其上有大小花枝各12枝,並在冠的左右各有兩個葉狀飾物,稱為博鬢或掩鬢。

戴龍鳳珠翠冠、穿褘衣的皇後(南薰殿舊藏《歷代帝王像》)

皇帝冕服圖/皇後褘衣圖(選自聶崇義《三禮圖》)


五、勞動婦女的服飾

宋代的社會生活已經非常豐富了,各種身份的人,從官宦、商販、醫生、農民、車夫、僧道,到士人、船工、藝人……在服飾上都有區別。有穿袍衫的,有披背子的;有梳髻的,有裹巾子的;有較齊整的,也有較隨意的。

穿長褲的勞動婦女(傳王居正《紡車圖》局部)宋太平街景圖宋太平街景圖

與宋人女裝品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幼兒校服卡通 瀏覽:333
厚牛仔褲批發貨到付款 瀏覽:453
動漫校服女生背景 瀏覽:29
如何積衣 瀏覽:948
校服采購談判合同模板 瀏覽:486
秋冬長款馬甲搭配 瀏覽:672
學校和家長做校服協議書 瀏覽:924
九人旗袍走秀表演視頻 瀏覽:136
歌莉婭秋裝外套 瀏覽:950
做內銷衣哪個品牌最大 瀏覽:442
大兵的風衣 瀏覽:861
夏季賣帽子怎麼樣 瀏覽:786
卡其色格子褲子配什麼外套好看 瀏覽:957
長款棉衣怎樣褲子好看圖片大全 瀏覽:6
小西裝女外套怎麼搭 瀏覽:835
燈籠袖風衣搭配圖片 瀏覽:961
金威制服廠此 瀏覽:683
我的世界滅霸手套怎麼打響指 瀏覽:850
皮帶孔變大怎麼修復 瀏覽:626
三條杠褲子如何搭配 瀏覽: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