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海底兩萬里》作者是誰船長名字什麼
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1828.2.8~1905)生於法國西部海港南特,他在構成市區一部分的勞阿爾河上的菲伊德島生活學習到中學畢業。父親是位頗為成功的律師,一心希望子承父業。但是凡爾納自幼熱愛海洋,嚮往遠航探險。11歲時,他曾志願上船當見習生,遠航印度,結果被家人發現接回了家。為此凡爾納挨了一頓狠揍,並躺在床上流著淚保證:「以後保證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也許正是由於這一童年的經歷,客觀上促使凡爾納一生馳騁於幻想之中,創作出如此眾多的著名科幻作品。
18歲時,他遵父囑,去巴黎攻讀法律,可是他對法律毫無興趣,卻愛上了文學和戲劇。一次,凡爾納自一場晚會早退,下樓時他忽然童心大發,沿樓梯扶手悠然滑下,不想正撞在一位胖紳士身上。凡爾納非常尷尬,道歉之後隨口詢問對方吃飯沒有,對方回答說剛吃過南特炒雞蛋。凡爾納聽罷搖頭,聲稱巴黎根本沒有正宗的南特炒雞蛋,因為他即南特人而且拿手此菜。胖紳士聞言大喜,誠邀凡爾納登門獻藝。二人友誼從此開始,並一度合寫戲劇,為凡爾納走上創作之路創造了有利條件。這位胖紳士的名字是——大仲馬。畢業後,他更是一門心思投入詩歌和戲劇的創作,為此不僅受到父親的嚴厲訓斥,並失去了父親的經濟資助。他不得不在貧困中奮斗,以讀書為樂。他十分欣賞雨果、巴爾扎克、大仲馬和英國的莎士比亞。在巴黎,他創作了20個劇本(未出版)和一些充滿浪漫激情的詩歌。
後來,凡爾納與大仲馬合作創作了劇本《折斷的麥稈》並得以上演,這標志著凡爾納在文學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在繼續創作的過程中,凡爾納感到文學創作似乎缺乏出路,而且他發現當時文壇上的人都在找出路,都在試圖把其他領域的知識融進戲劇。比如大仲馬是將歷史學融進文學,而巴爾扎克則把社會倫理學融進文學……這時凡爾納發現,只剩下地理學還沒有被開發。
於是凡爾納利用一年的時間進行試驗,創作出《冰川上面過冬》等作品,但未發表。
1856年凡爾納乘火車來到北部城市亞眠,遇到一名帶著兩個孩子的漂亮寡婦,一見終情並求婚,繼而結婚。接著凡爾納搬家過去,從此開始認真創作。其時29歲。
凡爾納創作出《氣球上的五星期》後,16家出版社無人理睬,憤然投入火中,被妻子搶救出來,送入第17家出版社後被出版。賞識此書的編輯叫赫茨爾,從此凡爾納遇到了知音,與之結下終身友誼。黑格爾與凡爾納簽訂合同,一年為其出版兩本科幻小說。
《氣球上的五星期》出版之後,凡爾納的創作進入了一個多方面的探索時期,他試驗多種寫法,朝多種方向進行探索,一發不可收拾。每年出版兩本,總標題為《奇異的旅行》,包括《地心游記》《從地球到月球》《環繞月球》《海底兩萬里》《神秘島》等等,囊括了陸地、海洋和天空……此後探索停止,開始成熟,進入平穩的發展時期,創作出《80天環繞地球》《太陽系歷險記》(中譯《大木筏》)《兩年假期》等優秀作品。隨著聲望的增高,凡爾納的財富也在迅速增長。
凡爾納的晚年不是十分幸福,創作減少並進入衰弱期,其《卡爾巴阡的古堡》有一定的自傳性,表現了生活中隱秘的側面。
1905年3月17日凡爾納出現偏癱,24日失去知覺,25日晨8:00去世。
1905年3月28日大出殯,全世界紛紛電唁,悼念這位偉大的科幻作家。
凡爾納的故事生動幽默,妙語橫生,又能激發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熱愛科學、嚮往探險的熱情,所以一百多年來,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讀者的歡迎。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表明,凡爾納是世界上被翻譯的作品最多的十大名家之一。
凡爾納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通俗小說作家,有一種能夠把自己的幻覺變得能夠觸摸的本領,其感覺是全方位的,從平淡的文學中傳達出某種人類的熱情。但凡爾納的小說中人物除了少數幾個外都是一模一樣的,他似乎塑造不出更重要的人物,人物都是臉譜化的簡單的好人壞人,沒有什麼心理活動;從其作品人物性別單一化上還可看出他對女人的偏見,隱隱流露出深受其苦的心態。此外凡爾納的作品中充滿了明顯的社會傾向,是一個愛國者(法國人最好)、民族解放主義者(支持被壓迫民族斗爭),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無政府主義者(從某些作品中表現出無秩序者),最後還是一個銀河帝國主義者(有締造宇宙帝國的慾望)。
凡爾納的作品裡充滿了知識,但他本人卻是一名宇宙神秘主義者,對世界有一種神秘的崇拜。在他的小說中,有時候思考問題不夠深刻,主題也常常重復。
但總的來說,凡爾納的嘗試仍然是偉大的。他寫的雖然都是平凡小事,但讀後仍使我們激動不已。正如1884年教皇在接見凡爾納時曾說:「我並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學價值,但我最珍重的卻是它們的純潔、道德價值和精神力量。」
② 《船長》的作者是誰
維克多·雨果
③ 跑跑卡丁車城鎮運河穿海盜船長馬甲的那張臉是誰的
我想是隨便找個圖片的吧!
這樣子看也不確定!
④ 《船長》的作者被稱為什麼
作者是雨果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2.26~1885.5.22),法國浪漫主義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代表作家,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⑤ 馬克·吐溫的故事100-200字
馬克·吐溫的故事
馬克·吐溫的故鄉是密蘇里州的一個偏僻農村,家裡生活比較困難。他的伯父有一個農場,當時美國還保留著黑奴制度,在伯父的農場里就有不少黑奴。
馬克·吐溫在很小的時候就聽大人說,黑奴是被人販子從很遠的非洲拐賣到這里來的。他們遠離家人和親友,十分悲慘。
馬克·吐溫十分同情黑奴的遭遇。他跟一個名叫桑迪的黑奴小孩建立了很深厚的友誼,他們經常坐在村前的草地上,相互給對方講故事。
小馬克·吐溫還對一個名叫丹尼爾的中年黑奴有好感,他叫他丹尼爾叔叔。丹尼爾叔叔聰明善良,勤勞智慧,又肯幫助人,小馬克·吐溫十分欽佩他。
馬克·吐溫上學以後,就利用課余時間和節假日下農場幫助丹尼爾叔叔幹活,一邊幹活,一邊聽他講天南海北的軼聞趣事,講童話寓言故事。
馬克·吐溫12歲的時候,父親不幸病逝,全家人只能靠大哥當印刷工人的低工資維持生活,馬克·吐溫失學了,小小年紀就開始謀生。
在大哥的幫助下,小馬克·吐溫來到一家報館當學徒。老闆十分吝嗇,只管吃穿住,不給工錢。
每天,老闆總是吩咐他做數不清的事,早晨起來生火、提水、打掃辦公室衛生;白天在燭光下手工排版、折疊紙張、把350份報紙包好去郵寄;每個星期四,天不亮就得把周刊送到鎮上100多位訂戶手裡。
就是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之下,馬克·吐溫並沒有忘記求學。他利用工余時間,到一所學校上課,努力多學一些知識。
有一天,馬克·吐溫患了感冒。可他下工以後仍然拿起書本向學校走去。在途中,先是颳起了寒冷的北風,隨後又下起了漫天飛舞的大雪。他凍得直打哆嗦,但他咬緊牙關,堅持走到學校。坐在學校的凳子上,他全身一個勁地發抖。不大一會兒,他覺得頭疼得厲害。但他努力剋制著自己,堅持聽完了課。
兩年以後,馬克·吐溫離開報館,又去當了送報工人。
辛酸的童工生活,磨練了馬克·吐溫的意志,同時也為他日後成為大作家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
馬克·吐溫,著名作家,1835年生,美國人。他創作了許多文學名著,他的作品以幽默諷刺見長,受到美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喜愛。
⑥ 有誰知道《變身宿舍》作者穿上馬甲不相識以前叫什麼名字,都有哪些作品
目前馬甲大沒有透露恩,只有采訪貼喵~
http://tieba..com/f?kz=736733782
⑦ 求一個小說名字,馬甲類的,以前看過現在忘了。
《大佬都是我馬甲》
⑧ 《船長》一文的作者是誰
船長
作者:[法] 維克多·雨果
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爾威船長像平常一樣,把「諾曼底」號輪船從南安普敦開往斯恩西島。
薄霧籠罩著大海。突然,沉沉夜霧中冒出一個陰森森的往前翹起的船頭。那是正在全速前進的「瑪麗」號巨輪,它直向「諾曼底」號的側舷撞過來。只聽一聲巨響,「諾曼底」號的船身一下被剖開了一個大口子。船發生了可怕的震盪。頃刻間,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著身子,奔跑著,呼喊著,哭泣著,海水猛烈地涌進船艙。
哈爾威船長站在指揮台上,大聲吼道:「大家安靜,注意聽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後。必須把60人全都救出去!」
實際上船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給忘了。
船員趕緊解開救生艇的繩索。大家一窩蜂擁了上去,險些兒把小艇弄翻了。奧克勒大副和三名二副拚命維持秩序,但整個人群簡直像瘋了似的,亂得不可開交。
就在這時,船長威嚴的聲音壓倒了一切呼號和嘈雜,黑暗中人們聽到一段簡短有力的對話:
「洛克機械師在哪兒?」
「船長叫我嗎?」
「爐子怎麼樣了?」
「被海水淹了。」
「火呢?」
「滅了。」
「機器怎樣?」
「停了。」
船長喊了一聲:「奧克勒大副!」
大副回答:「到!」
船長問道:「還能堅持多少分鍾?」
「20分鍾。」
「夠了。」船長說,「讓每個人都到小艇上去。奧克勒大副,你的手槍在嗎?」
「在,船長。」
「哪個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
大家沉默了,沒有一個人違抗他的意志,人們感到有個偉大的靈魂出現在他們上空。
「瑪麗」號也放下救生艇,趕來搭救因它肇禍而遇險的人員。
救援工作進行得井然有序,幾乎沒有發生什麼爭執或斗毆。
哈爾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長崗位上,沉著鎮定地指揮著,控制著,領導著。他把每件事和每個人都考慮到了,他彷彿不是在給人而是給災難下達命令,一切似乎都在聽從他的調遣。
「快救克萊芒!」船長喊道。
克萊芒是見習水手,還不過是個孩子。
輪船在慢慢下沉。人們盡力加快速度劃著小艇在「諾曼底」號和「瑪麗」號之間來回穿梭。「動作再快點!」船長又叫道。第20分鍾到了,輪船沉沒了。船頭先下去,很快船尾也浸沒了。
船長哈爾威屹立在艦橋上,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隨著輪船一起沉入了深淵。人們透過陰森可怖的薄霧,凝視著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哈爾威船長一生都要求自己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對死亡,他又一次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
⑨ 哦,船長,我的船長!的作者簡介
沃爾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年5月31日-1892年3月26日),生於紐約州長島,他是美國著名詩人、人文主義者,他創造了詩歌的自由體(Free Verse),其代表作品是詩集《草葉集》。
其它的作品有:詩:《桴鼓集》(1865年),《通向印度之路》(1871年),《再見吧,我的幻想》(1891年);散文集:《民主遠景》(1871年)和《典型的日子》(1882年)。
⑩ 為什麼網路作家經常開馬甲號然後寫一篇和自己以前小說差不多的東西
在沒簽約的時候,版權還不受限制,這個時候作者可以把自己的某部未簽約作品多發幾個網站,有的為了好玩,更多的為了宣傳,讓更多的讀者看到自己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