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歌詞的開頭是中秋月歌名叫什麼思。忘了。請幫幫。謝謝
思鄉曲~ 歌曲:思鄉曲 歌手:羅天蟬 專輯:一人一首成名曲8
[ti:思鄉曲]
[ar:羅天蟬]
[al:一人一首成名曲8]
[by:劉朋]
思鄉曲
演唱:羅天蟬
中秋月掛天上
映木樓照小窗
遠山雲煙渺渺
近水碧波茫茫
海外萬千遊子
隔山隔水相望
相望相望
淚眼無限惆悵
椰子樹風中唱
訴離情話衷腸
追憶故鄉草木
難忘慈母生養
秋來梧桐葉落
海外兒女思鄉
思鄉思鄉
此情此意久長
思鄉思鄉
此情此意久長
------end------
⑵ 《中秋月》古詩原文及翻譯
作者: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譯文
夜幕降臨,雲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雲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⑶ 2019中秋節可以穿風衣嗎
就節日而言,穿風衣沒毛病!
就季節而言,南方還是很熱的說,北方應該涼快了,能抗冷抗熱,穿風衣也沒毛病😂
⑷ 李嶠[中秋月]的解釋
初唐詩人李嶠寫的兩首五絕《中秋月》,構思和別人不同,他沒有詠嘆中秋圓月的美好,而是由月亮引出了一些奇妙的遐想。(一)盈缺青冥外,東風萬古吹。何人種丹桂,不長出輪枝。(二)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
《中秋月》(一)的意思是:這月兒在無邊無際的天空中缺了又變圓,千秋萬代東風一直在對它吹拂。是誰在月亮里種的桂樹,它的樹枝為何從不會長出圓圓的月輪之外。
《中秋月》(二)的意思是:皎潔的中秋圓月升上了天空,人人都說四海之內都是天氣晴好月光普照。你怎麼知道在千里之外也會是這樣,說不定那裡是又刮大風又下雨呢!
李嶠這兩首詩,很有一些新意。第(一)首他對人們傳說中月亮里有桂樹提出了懷疑,說為何桂樹枝不會長到月亮外面來。在第(二)首中,詩人對古代的一種習慣看法提出了疑問。古代認為,中秋這天,是陰是晴,普天之下,萬里之內,都是相同的。可詩人卻認為,這里天晴,安知千里之外不刮風下雨呢。詩人的這種看法,是完全符合現代自然科學的,一個地方天晴,幾十幾百里路外就在下雨,這是常見的事,中秋節這天,也不會例外。只是古人消息不靈通,沒有現代化的通訊工具,不容易發現這種現象罷了。
⑸ 中秋月的詩歌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點評:張九齡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斥,貶謫荊州,中秋之夜懷念遠方,寫了這首詩。詩歌意境雄渾闊大,骨力剛健,但又情感真摯,特別是前兩句早已成為千古名句。
最寂寥的中秋詩詞
○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點評:這首詩先寫中秋月色,再寫望月懷人,展現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靜的中秋之夜的圖畫。以寫景起,以抒情結,想像豐美,韻味無窮。
最有邊塞味的中秋詩詞
○
《子夜吳歌·秋歌》
(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點評:《子夜吳歌》分別有春歌、夏歌、秋歌和冬歌四首。這首秋歌,寫征夫之妻秋夜懷思遠征邊陲的丈夫(「良人」)。雖未直寫愛情,卻字字滲透著真摯情意。李白描寫月亮的作品真多:「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等等,當然大部分不是寫中秋的。
⑹ 《中秋月》
1、這首詩寫法上由景入情,抒發了作者兄弟手足之情。
2、請用自己的語言生動地描述「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的優美意境。
中秋之夜,天色漸晚,暮雲像知人事一樣早早地散去,露出了十五的圓月。明月當空,月色如水,讓人感覺到清寒之氣。在這寂廖廣闊的宇宙中,明月慢慢地轉動著她玉盤一樣的身影,彷彿在告訴我們,時間就這樣一點點地流逝著。
⑺ <中秋月>全詩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⑻ 中秋月古詩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唐劉禹錫《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碧虛無雲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雲帡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並,他年此日應惆悵。
⑼ 古詩中秋月
中秋月
[唐] 李嶠
圓魄上寒空,
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
不有雨兼風。
[譯文]
一輪月在寒冷的夜空中升起,人們都說五湖四海今夜都能看到相同的圓月。可是怎麼知道千里之外的地方,今晚沒有大風和狂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