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泉州有趣的地名資料(歷史、故事……)
仙公山的傳說
何氏九仙
泉州洛江區馬甲鎮有一座高山。山遠遠看去就像兩個婦人的頭髻,人們把它叫做雙髻山。傳說古早時如果遇到乾旱,到雙髻山乞雨就會下雨,讓五穀豐收,因此雙髻山又稱豐山。山上有一個山洞,叫豐山洞,洞內奉侍何氏九仙公。所以人們更常把這座山叫做仙公山。
傳說在漢武帝年間,江西九江有一戶姓何的人家。何先生是淮南王劉安的部下。何先生有九個兒子四個女兒。這九個兒子胸懷天下,但是生於亂世,就一心學道修煉,濟世救人。這九個兄弟知道自己的父親參與了淮南王的叛亂,勸阻無用,就做陣來到福建隱居。他們先是住在福州於山,後來走到莆田。九個兄弟在靠近惠安的所在砍楓樹搭亭子居住,采葯煉丹,這個地方後來叫做楓亭。
何氏九個兄弟四處采草葯煉丹救人,最後在仙游九鯉湖騎鯉魚飛天成仙。百姓感激他們的恩德,就建成一座九鯉湖寺,塑造何氏九仙的神象來供奉。後來何氏九仙在豐山降靈,豐山也就奉侍何氏九仙了。
關於先公山還有另外一種傳說。有一個縣官,生了九個兒子都破相,不是歪嘴斜目,就是跛腳瘸手。縣官覺得這九個兒子很丟臉。但是九個破相的孩子心地很好,十分關心百姓的辛苦,為百姓做了許多好事。有一回,縣官做六十大壽,四五路的親戚朋友、官場同僚、鄉里老大都來賀壽。縣官大擺筵席招待客人,可是心裡總是怕九個破相的兒子讓他沒面子。縣官就把九個兒子關在柴房,不讓他們出來見客。
九個兄弟的舅舅也來拜夀,看不到他的九個外甥出來叫阿舅,就問縣官。縣官只顧招呼客人,沒有閑工夫答話。舅舅就親自去找九個外甥。找到柴房,聽見裡面有人在哭,舅舅就推門進去。九兄弟見門一開就往外跑。他們見舅舅追過來,以為是有人又要把他們關進柴房,就拚命跑。一直跑到湖邊,一個一個跳進去。舅舅大驚,趕快叫人來撈。突然間,湖水象煮沸的開水不停地滾動。九尾鯉魚沖出湖面,載著九個兄弟向天頂飛去。從此,人們把這個湖叫做九鯉湖,九個兄弟就叫做九仙公。
傳說講,九仙公來到豐山,看到豐山山勢好,風景秀麗,就在豐山顯靈。人們就在山頂建寺供奉九仙公。是舅舅在誤會中幫助九兄弟成仙的,所以寺內也供奉一位仙舅公。閩南俗語說,天頂天公,地下母舅公。舅舅的地位是很大的。真是古話所說,山不在高,有仙就會出名。泉州市洛江區馬甲鎮的豐山,有了九仙公,香客、遊客來山頂的一年比一年多,仙公山一年比一年出名。
B. 馬甲鎮的旅遊資源
馬甲鎮山清水秀,人傑地靈。著名景區仙公山海拔758.6米,始建於南北朝齊時,主祀何氏九仙,山頂佛、道、儒三教會祀獨特的宗教文化現象,體現泉州人民和泉州文化對不同宗教兼容並蓄的博大胸懷,吸引歷化文人墨客雲游於此,留下許多寶貴詩詞題刻,流傳著眾多神奇美麗的九仙傳說,是福建省風景名勝區,泉州十八景之一。仙公山腳下,愛國華僑吳慶星先生創辦的仰恩大學,聞名海內外,現有在校師生員工16000多人。詩情畫意的仰恩湖景和校園現代建築群體的完美結合,構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仙公山、仰恩大學成為馬甲鎮對外兩張響亮的名片。馬甲鎮旅遊資源豐富,人文底蘊深厚,除仙公山、仰恩大學城兩大主景區外,惠女水庫風光、動植物觀賞園、康濟廟、坑頭、西遼民俗村、順濟宮、謝氏土樓、杜氏宗族系列古跡、爐田、梧峰農家樂、梅嶺花卉賞玩等文物保護單位和景點項目具備旅遊開發潛力。
C. 馬甲鎮的文化教育
全鎮現有大學1所,中學3所,小學13所,幼兒園6所,鎮級綜合文化中心1個,三級甲等醫院1所。群眾文化生活有文學創作、攝影、龍舟賽、南音、大鼓吹、琴棋書畫、戲曲彈唱、各項球類。大鼓吹九仙傳說被列入泉州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頂目,旅遊、科教、文化、衛生事業全面發展。
馬甲鎮是我國第一所本科私立大學——仰恩大學校址所在。仰恩大學於1987年由愛國華僑吳慶星先生及其家庭設立的仰恩基金會創建,經國家教委批准為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1988年由福建省政府辦學。為著國家教育改革的需要,從1994年7月起,仰恩大學作為中國教育改革的試點,由仰恩基金會獨立辦學,是全國第一所具有頒發國家本科學歷證書和授予學士學位資格的私立大學。校園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環境幽雅。學校佔地面積200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52萬 平方米,體育場館面積14餘萬平方米。
D. 馬甲鎮的鄉鎮概況
馬甲鎮位於泉州市洛江區中北部,洛陽江上游,省級風景名勝區仙公山下,全國著名民辦高等學府仰恩大學所在地,距離中心市區24公里,東靠惠安、仙游縣,西接南安市,南通河市鎮,北連羅溪鎮。相傳南宋末年,元兵南下,途經此地稍事休整,並於溪邊養馬。村民竊規,但見滿山遍野盡是「戰馬之甲」,故名。宋代屬晉江縣玉泉鄉善政里、仙溪里。元、明、清屬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都。民國時期屬晉江縣第四區錦鳳鄉、豐山鄉、錦豐鄉。 1943年建制稱馬甲鄉,1991年改稱馬甲鎮,歷史上隸屬晉江市,1971年改屬於泉州市。1985年改屬於泉州市鯉城區。1997年改屬泉州市洛江區。地域總面積114平方公里,轄24個行政村,人口7.2萬,有漢畲兩個民族,大部分為漢族,華僑華裔2萬多人,足跡遍布東南亞各國和港澳台地區。
E. 福建泉州馬甲鎮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馬甲鎮位於泉州市洛江區中北部,洛陽江上游,省級風景名勝區仙公山下,全國著名民辦高等學府仰恩大學所在地,距離中心市區34公里,東靠惠安、仙游縣,西接南安市,南通河市鎮,北連羅溪鎮。1943年建制稱馬甲鄉,1991年改稱馬甲鎮,歷史上隸屬晉江市,1971年改屬於泉州市。1985年改屬於泉州市鯉城區。1997年改屬泉州市洛江區。地域總面積114平方公里,轄24個行政村,人口7.2萬,有漢畲兩個民族,大部分為漢族,華僑華裔2萬多人,足跡遍布東南亞各國和港澳台地區。[代碼]350504101:~201爐田村 ~202梧峰村 ~203二甲村 ~204後坂村 ~205就南村 ~206溪北村 ~207溪林村 ~208潘內村 ~209馬甲村 ~210杏川村 ~211永安村 ~212仰恩村 ~213洋坑村 ~214新庵村 ~215彭殊村 ~216梅嶺村 ~217祈山村 ~218新生村 ~219新建村 ~220新民村 ~221前安村 ~222蔡內村 ~223義山村 ~224西頭村 ~400仰恩大學
馬甲鎮
馬甲鎮山清水秀,人傑地靈。著名景區仙公山海拔758.6米,始建於南北朝齊時,主祀何氏九仙,山頂佛、道、儒三教會祀獨特的宗教文化現象,體現泉州人民和泉州文化對不同宗教兼容並蓄的博大胸懷,吸引歷化文人墨客雲游於此,留下許多寶貴詩詞題刻,流傳著眾多神奇美麗的九仙傳說,是福建省風景名勝區,泉州十八景之一。仙山腳下,愛國華僑吳慶星先生創辦的仰恩大學,聞名海內外,現有在校師生員工16000多人。詩情畫意的仰恩湖景和校園現代建築群體的完美結合,構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仙公山、仰恩大學成為馬甲鎮對外兩張響亮的名片。 馬甲鎮旅遊資源豐富,人文底蘊深厚,除仙公山、仰恩大學城兩大主景區外,惠女水庫風光、動植物觀賞園、康濟廟、坑頭、西遼民俗村、順濟宮、謝氏土樓、杜氏宗族系列古跡、爐田、梧峰農家樂、梅嶺花卉賞玩等文物保護單位和景點項目具備旅遊開發潛力。全鎮現有大學1所,中學3所,小學13所,幼兒園6所,鎮級綜合文化中心1個,三級甲等醫院1所。群眾文化生活有文學創作、攝影、龍舟賽、南音、大鼓吹、琴棋書畫、戲曲彈唱、各項球類。"大鼓吹""九仙傳說"被列入泉州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頂目,旅遊、科教、文化、衛生事業全面發展。 馬甲鎮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盛產龍眼、荔枝、紅桃、香蕉、烏龍茶等名優果茶及麥文冬、鬱金等中葯材。針織、服裝、鞋業、石材、床上用品成為工業經濟支柱產業。2008年全鎮實現企業規模產值6.7億元,農業總產值1.46億元,農民人均收入6900元,仙公山風景區接待遊客27萬人,旅遊總收入1340萬元。榮獲"省級環境優美鄉鎮"、"第九屆省文明鄉鎮"榮譽稱號。 馬甲鎮黨委政府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著力打造現代化科教旅遊強鎮,致力於實施大泉州發展戰略和洛江區委、區政府建設新興工貿旅遊生態城區規劃建設和完善基礎設施,鎮區建設初具規模,道路四通八達,生態環境優美,形成了中心鎮區、工業園區、旅遊區和科教區四大功能區的發展格局,人民安居樂業, 社會和諧穩定,全鎮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成為泉州美麗的"後花園"。
F. 馬甲鎮的行政區劃
[代碼]350504101:201爐田村 202梧峰村 203二甲村 204後坂村 205就南村 206溪北村 207溪林村 208潘內村 209馬甲村 210杏川村 211永安村 212仰恩村 213洋坑村 214新庵村 215彭殊村 216梅嶺村 217祈山村 218新生村 219新建村 220新民村 221前安村 222蔡內村 223義山村 224西頭村 400仰恩大學
G. 馬甲是屬於泉州管嗎如果是具體屬於哪裡管
算起來馬甲鎮是隸屬泉州市洛江區管轄的。
馬甲鎮位於泉州市洛江區中北部,洛陽江上游,省級風景名勝區仙公山下,全國著名民辦高等學府仰恩大學所在地,距離中心市區34公里,東靠惠安、仙游縣,西接南安市,南通河市鎮,北連羅溪鎮。1943年建制稱馬甲鄉,1991年改稱馬甲鎮,歷史上隸屬晉江市,1971年改屬於泉州市。1985年改屬於泉州市鯉城區。1997年改屬泉州市洛江區。地域總面積114平方公里,轄24個行政村,人口7.2萬,有漢畲兩個民族,大部分為漢族,華僑華裔2萬多人,足跡遍布東南亞各國和港澳台地區。[代碼]350504101:~201爐田村 ~202梧峰村 ~203二甲村 ~204後坂村 ~205就南村 ~206溪北村 ~207溪林村 ~208潘內村 ~209馬甲村 ~210杏川村 ~211永安村 ~212仰恩村 ~213洋坑村 ~214新庵村 ~215彭殊村 ~216梅嶺村 ~217祈山村 ~218新生村 ~219新建村 ~220新民村 ~221前安村 ~222蔡內村 ~223義山村 ~224西頭村 ~400仰恩大學
馬甲鎮
馬甲鎮山清水秀,人傑地靈。著名景區仙公山海拔758.6米,始建於南北朝齊時,主祀何氏九仙,山頂佛、道、儒三教會祀獨特的宗教文化現象,體現泉州人民和泉州文化對不同宗教兼容並蓄的博大胸懷,吸引歷化文人墨客雲游於此,留下許多寶貴詩詞題刻,流傳著眾多神奇美麗的九仙傳說,是福建省風景名勝區,泉州十八景之一。仙山腳下,愛國華僑吳慶星先生創辦的仰恩大學,聞名海內外,現有在校師生員工16000多人。詩情畫意的仰恩湖景和校園現代建築群體的完美結合,構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仙公山、仰恩大學成為馬甲鎮對外兩張響亮的名片。 馬甲鎮旅遊資源豐富,人文底蘊深厚,除仙公山、仰恩大學城兩大主景區外,惠女水庫風光、動植物觀賞園、康濟廟、坑頭、西遼民俗村、順濟宮、謝氏土樓、杜氏宗族系列古跡、爐田、梧峰農家樂、梅嶺花卉賞玩等文物保護單位和景點項目具備旅遊開發潛力。全鎮現有大學1所,中學3所,小學13所,幼兒園6所,鎮級綜合文化中心1個,三級甲等醫院1所。群眾文化生活有文學創作、攝影、龍舟賽、南音、大鼓吹、琴棋書畫、戲曲彈唱、各項球類。"大鼓吹""九仙傳說"被列入泉州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頂目,旅遊、科教、文化、衛生事業全面發展。 馬甲鎮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盛產龍眼、荔枝、紅桃、香蕉、烏龍茶等名優果茶及麥文冬、鬱金等中葯材。針織、服裝、鞋業、石材、床上用品成為工業經濟支柱產業。2008年全鎮實現企業規模產值6.7億元,農業總產值1.46億元,農民人均收入6900元,仙公山風景區接待遊客27萬人,旅遊總收入1340萬元。榮獲"省級環境優美鄉鎮"、"第九屆省文明鄉鎮"榮譽稱號。 馬甲鎮黨委政府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著力打造現代化科教旅遊強鎮,致力於實施大泉州發展戰略和洛江區委、區政府建設新興工貿旅遊生態城區規劃建設和完善基礎設施,鎮區建設初具規模,道路四通八達,生態環境優美,形成了中心鎮區、工業園區、旅遊區和科教區四大功能區的發展格局,人民安居樂業, 社會和諧穩定,全鎮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成為泉州美麗的"後花園"。
H. 泉州市河市鎮和馬甲鎮哪個比較好
總的來說馬甲會比較好一下
河市鎮位於洛江區中部偏南,距泉州市區20千米。人口35044人(2003年末),有畲、回等少數民族。轄2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河市街。 泉(州)仙(游)公路,河(市)洪(瀨)公路和河(市)洛(陽)公路過境。主要企業有商貿、手套、服裝、食品、電子、陶瓷工藝等廠。農業主產水稻、蔬菜,盛產龍眼。明抗倭民族英雄俞大猷為此地人。
馬甲鎮位於泉州市洛江區中北部,洛陽江上游,省級風景名勝區仙公山下,全國著名民辦高等學府仰恩大學所在地,距離中心市區24公里,東靠惠安、仙游縣,西接南安市,南通河市鎮,北連羅溪鎮。相傳南宋末年,元兵南下,途經此地稍事休整,並於溪邊養馬。村民竊規,但見滿山遍野盡是「戰馬之甲」,故名。宋代屬晉江縣玉泉鄉善政里、仙溪里。元、明、清屬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都。民國時期屬晉江縣第四區錦鳳鄉、豐山鄉、錦豐鄉。[1]1943年建制稱馬甲鄉,1991年改稱馬甲鎮,歷史上隸屬晉江市,1971年改屬於泉州市。1985年改屬於泉州市鯉城區。1997年改屬泉州市洛江區。地域總面積114平方公里,轄24個行政村,人口7.2萬,有漢畲兩個民族,大部分為漢族,華僑華裔2萬多人,足跡遍布東南亞各國和港澳台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