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保持頭正、頸部挺直,雙肩放鬆並向下沉,整體姿態顯得向上挺拔;
2. 收緊腹部,保持立腰,提升臀部;
3. 雙腿並攏,膝蓋保持挺直,小腿向後發力,確保身體重心落在前腳掌上;
4. 站立時,可選擇丁字型或V字型站姿,頭部略微上抬,雙手交叉於肚臍位置;
5. 始終維持面帶微笑的姿態,展現親切與禮貌;
6. 正確的坐姿應保持端正、大方、自然和穩重,原則是「坐如鍾」;
7. 入座時動作要輕柔、穩定,走到座位前輕巧地坐下;
8. 女性在坐下時雙膝應保持並攏,避免分開;
9. 坐在椅子上時,一般占據椅子三分之二的空間,不要完全靠在椅背上。如需休息,可輕輕倚靠椅背;
10. 正確的走姿以站姿為基礎,面帶微笑,目光平視前方;
11. 雙肩保持平穩,雙臂自然前後擺動,擺動幅度以30至35度為宜,避免過度僵硬;
12. 行走時身體重心略微前傾,雙腳行走路徑保持一條直線;
13. 步幅要適中,女性穿旗袍和高跟鞋時,應盡量保持步幅較小;
14. 走路時應保持一定的節奏感,以展現女性的步韻美。
B. 旗袍秀基本走姿和手姿技巧
關於旗袍秀基本走姿和手姿技巧如下:
1.抬頭、挺胸、收腹、壯腰、抬屁股、雙肩一定要張開往下沉。站著的時候,要清楚地感受腰和腹部的力量,而不是腿。請注意不要駝背。影響美麗。
2.旗袍表演的基本手勢通常是大腕帶動小臂。肱三頭肌用力,向身體後方稍微偏移,自然地擺動。擺臂要大,擺臂要小。後擺臂的速度請慢於前擺臂。揮動前臂時,不能用力手臂。
3.走路時手臂的振幅不能太大,但不要過度控制,在自然搖動的基礎上稍微控制一下。走後,兩腳之間的距離很小,一直走;旗袍下擺和腳的動作要協調,演出優美的節奏感。
旗袍表演中常見的道具一般有油紙傘、燈籠(各種口袋燈籠)、扇子)、團扇、摺扇)、包、斗篷等旗袍是我國獨有的女裝,歷史悠久,影響深遠。不僅在國內受到眾多女性的喜愛,其他國家的許多女性也是其忠實的粉絲,不僅能表現出女性的美麗,還能表現出我國獨特的文化特色。
50年代後,旗袍漸漸被冷落,尤其文化大革命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