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88年的時候有羽絨服了嗎最早的羽絨服哪年出的
1988年有了 ·你看電視劇一年又一年 每一集就是一年 ·你直接看倒數第二集就是88年 ·裡面有羽絨服的鏡頭
冰川羽絨服
武漢冰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防寒羽絨服、襯衣等各類服裝、化纖、無紡布、床上用品、旅遊用品、勞保用品、針織品生產製造及進出口貿易、商業為一體的跨行業、跨所有制、跨國界發展的股份制企業集團。集團公司由10個全資子公司、4個控股子公司組成,並在香港、美國、俄羅斯設有經貿公司。現有資產4.37億元,職工1238人。公司年產各類服裝150萬件,無紡布4000T,滌綸短纖4000T,床上用品100萬件套,勞保服裝80萬套。「冰川」誕生於1952年,其產品主要出口前蘇聯,成為當時新中國屈指可數的羽絨製品生產廠家;七十年代隨著中國羽絨製品的發展,冰川成長為出口美、歐、日等國和地區的骨幹企業;八十年代鵲起於國內市場;九十年代至今,冰川憑藉自己的品牌領先走向世界,並立足於歐洲、美國與俄羅斯市場。「冰川」牌羽絨服系列產品是一種高檔的冬季防寒產品,所選用的面、里、輔料均為國內外名優產品。本產品設計精良,做工精細,穿著得體舒適,形象高雅。可防水防靜電,含絨量高,洗滌、晾曬便捷,且永遠保持蓬鬆。冰川作為羽絨行業的歷史寫照,多年來它所贏得的各種榮譽不勝枚舉。1990年冰川獲波茲蘭國際博覽會「茲羅提」金獎,實現國內同行業國際大獎零的突破;在國內蟬聯國家「金橋獎」三連冠;
3. 中國第一件羽絨服產自哪裡
按照中國羽絨服的發展歷史與品牌知名度 是江蘇波司登羽絨服裝有限公司
4. 羽絨服是哪一年開始出現的,普遍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羽絨服是在八十年代初出現的。
中國羽絨服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開始流行,當時面料檔次和加工水平都不高,款式也比較單調,含絨率低,填充量大,外觀臃腫,被稱為麵包服。
羽絨絨服市場的發展歷史不長,但市場的發展速度很快。隨著工藝和技術的進步,羽絨服成為服裝領域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消費者冬季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用品。80年代初期,國內羽絨服的年銷售量只有幾十萬件,將成為而現在羽絨服成為主流。生活條件越好,人們對美的追求就越高。
禦寒已不再是人們穿羽絨服的惟一目的。從生產技術上,羽絨服已經可以做到既輕薄又保暖。所以,在人們越來越講究美體、線條的今天,羽絨服獨特的質感又是其它服裝所無法相比的。
(4)最早的羽絨服擴展閱讀:
我國第一代羽絨服裝以輕、軟、暖的特點受到消費者的普遍歡迎。當時用的是塗層尼絲紡面料,其板型、款式造型為滑雪衫式的麵包服、登山服,結構比較簡單,後又打破傳統設計構造,通過精選、葯物消毒、高溫烘乾而成的鵝、鴨的絨毛取代棉花,以各種優質薄細布做內膽襯料。
第二代羽絨服裝用的是塗層尼防絨布,里、面三層料,其板型、款式造型為合體的短大衣或派克大衣,整體造型比第一代新穎美觀。
第三代羽絨服裝用的是TC布面料,其板型、款式為各種新款的茄克、短大衣式活面 活里的,穿著美觀。換洗方便。 九十年代以後,羽絨服裝朝著時裝化發展。
第四代羽絨服裝用的面料多樣化,除了防絨尼龍綢,滌棉混紡TC布外,還有樹皮縐、印花細凡布、燈芯絨、瑩光綢、華達呢、絲絨、錦緞、仿羊皮等。其扳型、款式上,女裝以收腰合體的長、短大衣為主,強調曲線美。男裝以寬松的茄克、中婁為主體款式。另外,在工藝上將綉、鑲、嵌、滾、等技術也用在羽絨服裝中。
2000年以後,羽絨服裝第五代產品開發上市:特別是以短茄克為主的時尚女裝,通過不同顏色、不同材質 的高科技面料的組合,達到一種全新的效果。
5. 中國最早生產羽絨服的廠家
位於蘇州一個鄉下小企業夢華制衣廠
6. 中國周朝 有羽絨服了嗎
沒有,不過現在有了,在這里,善淘衣品,淘寶店鋪
7. 羽絨服的歷史發展
中國周代已用鳥獸的毛羽製成羽衣,也稱毳衣。漢代有用氂牛毛做衣服絮料 ,唐代有取鵝的毛絨做衣被絮料。中國羽絨服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開始流行,當時面料檔次和加工水平都不高,款式也比較單調,含絨率低,填充量大,外觀臃腫,被稱為麵包服。隨著工藝和技術的進步,羽絨服成為服裝領域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消費者冬季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用品。
在八十年代初,我國第一代羽絨服裝以輕、軟、暖的特點受到消費者的普遍歡迎。例如中國最早興起的羽絨品牌之一雁皇羽絨,當時用的是塗層尼絲紡面料,其板型、款式造型為滑雪衫式的麵包服、登山服,結構比較簡單,後又打破傳統設計構造,通過精選、葯物消毒、高溫烘乾而成的鵝、鴨的絨毛取代棉花,以各種優質薄細布做內膽襯料,在設計好的服裝裁片上,採用直縫格或斜縫格製做出衣坯把羽絨填充進去固定好, 再選用各種顏色的尼龍布作為內里和面料,精心縫合製成各種款式的羽絨服裝.整體布料的用法有兩層、三層的,也有四層、甚至是六層的。經過科學實驗證明:200克的羽絨相當於400克的絲棉或600克的棉花一件羽絨茄克衫一般要充300.400克的羽絨。由於羽絨服裝具有質輕,柔軟、彈性大、吸水性強、保暖性好的特點,因而,它成為男女老幼冬季禦寒的珍品,也是冬季滑冰登山運動員的首選服裝。
第二代羽絨服裝用的是塗層尼防絨布,里、面三層料,其板型、款式造型為合體的短大衣或派克大衣,整體造型比第一代新穎美觀。
第三代羽絨服裝用的是TC布面料,其板型、款式為各種新款的茄克、短大衣式活面 活里的,穿著美觀。換洗方便。 九十年代以後,羽絨服裝朝著時裝化發展。
第四代羽絨服裝用的面料多樣化,除了防絨尼龍綢,滌棉混紡TC布外,還有樹皮縐、印花細凡布、燈芯絨、瑩光綢、華達呢、絲絨、錦緞、仿羊皮等。其扳型、款式上,女裝以收腰合體的長、短大衣為主,強調曲線美。男裝以寬松的茄克、中婁為主體款式。另外,在工藝上將綉、鑲、嵌、滾、等技術也用在羽絨服裝中。
2000年以後,羽絨服裝第五代產品開發上市:特別是以短茄克為主的時尚女裝,通過不同顏色、不同材質 的高科技面料的組合,達到一種全新的效果。
羽絨服發展主要表現在羽絨服時裝化、休閑化、運動化和個性化。 首先,全球金融危機的時代背景為外貿B2C模式帶來千載難逢的機遇。
2008年的金融危機,嚴重打擊了國際貿易,卻反而助推了外貿小額電子商務市場的噴發。傳統外貿是「集裝箱」式的大額交易,但在經濟危機影響下,傳統海外進口批發商出於資金風險的考慮,傾向於將大額采購轉變為中小額采購、長期采購變為短期采購。在此背景下,互聯網的便捷優勢使網上小額批發或零售的井噴水到渠成。 另一方面,金融危機使發達國家的普通消費者財富縮水,但其需求還在。這些數量眾多、散布於全球各個角落的草根買家,是名副其實的「長尾」,為中國外貿B2C網站的發展提供了基礎。外貿羽絨服大多採用的是外貿B2C的模式,B是國內的生產商,C指海外的消費者。外貿B2C模式,實際上就是打通了從中國製造工廠直到海外消費者這整條產業鏈的電子商務模式。
更具體地講,跨國貿易一般包括6個環節:1.中國工廠;2.中國出口商;3.外國進口商;4.外國批發商;5.外國零售商;6.外國消費者。阿里巴巴作為傳統的外貿電子商務B2B網站,只完成了從2到3的一個環節;而外貿B2C網站則實現了從1到5甚至6的所有環節。
目前外貿B2C網站上最暢銷的3C產品和外貿羽絨服和婚紗產品,雖然外貿b2c的商業模式還存在諸多的不足,但是其崛起的勢頭已經不可阻擋。甚至還迫使阿里巴巴也推出類似的一些經營模式,可以看出這一塊市場由多麼的大。
另外,國外知名品牌也紛紛推出羽絨服產品,加入中國羽絨服市場競爭。外國品牌羽絨服的市場進入,將推進中國羽絨服品牌向國外拓展市場的進度。波司登、鴨鴨、思諾依維等自主知名品牌已經邁開了向國外開發市場的步伐。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些羽絨服企業開始做「東方不亮西方亮」的准備。一些生產知名品牌羽絨服的企業正在或已經向家紡、女裝、時裝等產品延伸,以降低市場風險。 使用中性洗滌劑來清洗羽絨服,切勿使用強烈的清洗劑、漂白劑和衣物柔順劑,清洗前可短時間浸泡,用軟刷輕輕刷凈領口、袖口等易臟部位
羽絨服可機洗。洗前拉好所有拉鏈並且扣好搭口。洗衣機選擇溫水和溫和模式,切勿使用甩干功能,強大的離心力會損壞羽絨服面料或立襯
徹底將洗滌劑和肥皂泡沫沖洗干凈。過渡頻繁的洗滌會損壞羽絨服的保暖介質羽絨,因此在保持清潔的前提下請盡量減少洗滌次數
清洗方法
羽絨服算得上是家裡冬天必備的衣服,而且穿起來暖和舒適輕便,但清洗起來也總是不容易,若清洗不當,可能會對衣服造成一定損害,並且幹了以後會有難看的白漬存在,無論怎麼洗幹了總也有很多的情況出現,可是有的羽絨服大家可以看下洗標,一般很多是不能乾洗的,這可能會對衣物的保暖性有一定影響,
1、首先要准備一盆溫水,不要過燙,並在水裡放入適量的洗衣粉。
2、把羽絨服放在裡面浸泡10分鍾後開始清洗,注意,臟的地方一定要用軟毛刷或是不用的牙刷來洗刷就可以,把重點部和不太臟的地方都刷下
3、刷干凈後在擰的時候不要去擰麻花來擠壓水份,順著往下積壓就可以,完了用清水先過一遍
4、再清洗第2遍的時候,就是小竅門的時候了,在水裡滴入醋,家裡食用的醋就可以,一般炒菜的用量就差不多了,把羽絨服放在裡面浸泡5-10分鍾,大致的揉下,在晾的時候注意,順著紋路兩手對著擠壓就可以,懸掛晾乾。
局部清洗:如果羽絨服只是局部臟一點,就大可不必整件清洗。因為一般的羽絨服面料都不怕水,只要在臟污處滴幾滴衣領凈或洗滌靈,幾分鍾後用濕毛巾擦乾就能去污。如果一遍不幹凈,再多重復幾遍即可。
整件清洗:為避免填充料受過量的鹼性物質侵蝕,可選用少量中性洗衣粉或洗滌劑,用35攝氏度的溫水調和,把衣物完全浸泡於洗滌液中15分鍾;把衣服放在置於洗滌盆中的洗衣板或其他平板上,用軟毛刷依次刷凈污垢,不能用力揉搓,以防羽絨打結,然後擠出洗滌液,但不要用力擰衣服;漂洗過的羽絨服放在網兜里瀝水,以免羽絨內水分過多,重量太大,晾曬時變形,至不滴水時,把衣服拿出來放在通風處晾乾,不能暴曬或烘烤。將要晾乾時,可用手或小木棍輕輕拍打,使羽絨恢復自然蓬鬆的狀態。
為了避免羽絨服面料上出現皂漬,除適當地掌握洗滌液濃度外,在投漂了兩次後,可在清水中放入兩小湯匙食醋,食醋能夠中和羽絨服內殘存的洗滌液。但必須注意,加食醋的清水必須是溫水,這樣羽絨服中的洗滌液才會充分溶解在水中。如果洗滌後的羽絨服已有皂漬,可用干凈棉花蘸上工業酒精反復擦拭,最後再用熱毛巾擦一擦,皂漬便可除去。 羽絨服適宜在通風、乾燥的環境下晾乾,避免強烈日光直曬,紫外線會損害表層
可以使用容量較大的烘乾機,要保持低溫烘乾並且羽絨服有足夠的翻動空間
晾乾後持續搖晃羽絨服並輕輕拍打羽絨糾集處,令羽絨完全舒展,恢復原狀後再裝入衣櫃 日常存放請盡量選擇乾燥、陰涼的環境,並且確定羽絨服是清潔的
某些品牌(比如龍鳥)羽絨服會隨衣贈送壓縮袋,但推薦只作為臨時之用,不可置於壓縮袋內存放,長期壓縮會使羽絨或保暖層失去彈性從而降低保暖性能
如果長期不使用,建議過一個時間整理一次羽絨服,使它完全舒展並風干 第一步:全面充分浸泡。 把洗衣粉或絲毛洗滌劑加入20攝氏度左右的溫水中,再滴上幾滴香水,將羽絨服浸泡20分鍾。
第二步:在水中抓捏。 1) 在水利擠壓出羽絨服內的大量空氣。 2) 用雙手在水裡抓捏羽絨服的各個部位,直至揉捏干凈,或用刷子刷。 3) 把大部分水空凈,再放入干凈水裡沖投幾遍直至投凈。 4) 將衣物柔軟調理劑沖調在水中,羽絨服置於其中浸泡若干分鍾。
第三步:空干。 1) 把羽絨服放在網兜里,將水空干。 2) 將羽絨服平放在桌子上陰干。 3) 用烘乾機烘乾。4) 放在專用洗衣袋內,用甩干機甩干,在陰干。
第四步:干後處理。 羽絨服基本晾乾後,你會發現不象原來那樣蓬鬆柔軟了,而是一塊一塊的。等陰干後只要用雙手拍打一下,或靠近暖氣烤一會兒,即刻恢復松軟狀態。 確定你的功能訴求,也就是說你准備要在那些環境下穿你的羽絨服
⑴、攀登8000米級的山峰和極地探險:最惡劣的環境當然也是最專業的需求,面料要求防水防風透氣,並且足夠的保暖。連體羽絨服是很好的選擇。
⑵、攀登普通雪山:首先應該足夠的保暖,同時最好是長款。在結構上易採用立體盒狀結構的,面料要求防水防風透氣。也可以使用內膽式羽絨服在外層加沖鋒衣。
⑶、長途旅行:一般在路上時間較長,所經過的環境也有很大的差異,也就是說可能會出現在某些地方需要羽絨服禦寒而某些地方可能穿T恤的情況。因此,對羽絨服的要求是體積小、重量輕,可以在不需要的時候壓縮放在背包很小的一個角落裡。
⑷、短途山嶽徒步:溫度不會太底,羽絨服一般僅在休息或營地使用較多,因此對羽絨服的要求也是體積小、重量輕,並且穿著舒適柔和。⑸、滑雪:適合滑雪用的羽絨服應該是透氣效果好,不能太厚,貼身設計防止風阻效應,面料耐磨強度高。
⑹、城市越冬:對羽絨服性能要求相對較低,穿著舒適、款型時尚大方,因為在城市裡面那麼相對款式一定要美觀,相比較之下艾萊依的不錯。
⑺、嚴寒地帶作業或旅遊:在中國比如東北漠河地帶的冬季野外作業或旅遊,要求羽絨服是長款、面料較耐磨、有較多的口袋放置隨身物品,最好帽沿有毛口防風。 根據喜好和功能需求選擇羽絨服的顏色
戶外羽絨服的顏色,也是跟著時尚在逐漸的變化,但因為戶外運動的特殊性,與休閑羽絨服相比還是有特殊性的,更加傾向於鮮艷、色彩飽和度高的顏色。一般而言,對於用於攀登雪山的專業性較強的羽絨服,更加傾向於中黃和紅這兩個色系,在白色背景下更加醒目。而對於一些可用作內膽,用在周末山嶽徒步或長途旅行或者城市戶外兩用的羽絨服,色彩的飽和度相對會低一點。一些黑灰系列的安全顏色也是不錯的選擇。
下表列出了一些
具有代表性的羽絨服顏色: 使用環境 顏色 說明 雪山環境(雪地背景) 白紅黃 白色背景下,紅跟黃是最為顯目的顏色,色彩飽和度高。 一般戶外運動以及城市穿著 灰
黑 色彩緊跟時尚的潮流,顏色鮮艷而前衛,即滿足戶外運動服裝顏色的需求,又體現很強的個性。黑、灰作為安全色,大方時尚,照樣受到很多人的喜歡。 城市穿著 咖啡 一些休閑性比較強的顏色,咖啡、土黃等等,適合城市穿著或者一些冬季野外作業羽絨服。
8. 羽絨服的歷史
用鴨、鵝羽絨作絮料的防寒服。是一種具有良好保暖性能的冬季服裝。
沿革 中國周代已用鳥獸的毛羽製成羽衣,也稱毳衣。漢代有用氂牛毛做衣服絮料,唐代有取鵝的毛絨做衣被絮料。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羽絨服形成工業化生產。上海的永盛福記羽絨毛廠(1927)和國華羽絨製品廠(1944)是中國早期稍具規模的羽絨生產企業,但當時所生產的羽絨製品有露絨的缺點。20世紀70年代由於塗層織物的出現,使羽絨服露絨缺點得到克服,從此羽絨服成為主要冬裝之一。
特點 羽絨服有輕、軟、暖的特點。一件用尼絲紡做面、里的羽絨上衣,總重量500~1000克之間,是其他禦寒服重量的1/6至1/2。因羽絨柔軟,用作衣服絮料,穿著舒適。羽絨不易發生纖維板結現象;面料多採用高密度的塗層織物,能保持衣內有較多的空氣,因而保暖性能好。
品種 羽絨服按用途分為運動服和生活服。運動服有滑雪衫(以夾克衫款式為主)、登山服(以連帽短大衣為主)等,色彩要求鮮艷奪目,易於被人發現。生活服有各類上衣、大衣、褲、背心以及起局部保暖作用的護腰、護膝、帽、襪和手套等。
材料 羽絨服的材料主要是羽絨和塗層織物。①羽絨:小羽片和絨子(也稱朵絨)的混合物。前者稱羽,後者稱絨。多用鴨和鵝的毛,經選洗分離出小羽片和絨子用作羽絨服的絮料。羽絨有灰白兩種,白者為佳。羽絨服的質量與充絨量和含絨量有關。充絨量指一件羽絨服絮進的羽絨重量,用克表示,一般為250克左右,充絨量少,保暖性差;含絨量指羽絨中絨子的含量,用百分比表示,一般含絨量為50~80%。含絨量高,則質量好。因絨子能使人體熱量不易散失,且手感柔軟,但當受壓和遇濕後不易及時鼓起,而小羽片此時則能使衣服蓬鬆鼓起以保持衣內有較多的空氣,有助保暖,但小羽片多了,熱量易流散,且有毛梗感。所以絨子和小羽片必須兼收並蓄,比例得當。②塗層織物選用經緯紗高密的絲綢、棉布、棉滌等織物,經軋壓處理,使經緯紗之間的空隙縮小,再塗以高分子漿料,使之與織物形成交鏈的透明皮膜覆蓋層,以封閉織物經緯間隙。有的在塗層漿料內加入氟磷樹脂或有機硅類防水劑,使織物具有防露絨、防滲水的性能。20世紀80年代已有不經塗層的特製超高密織物,同樣能起到防露絨、防滲水和透氣的作用。用於羽絨服的織物分硬性、軟性二類。滌府、滌卡、棉布屬硬性類,穿著平整;真絲塔府綢、尼絲紡屬軟性類,穿著柔軟舒適。
工藝 羽絨服的縫制工藝有其特殊性。羽絨分量較輕,易隨風飄走,製做時須將衣片大部分縫制好,僅留充絨口往裡充絨。為防止羽絨墜落、堆積、絮入羽絨後應加以固定。面和里是兩層的,則將面和里一並絎牢;面、里、膽三層的,則將里和膽絎牢(或做成活里以便脫卸洗滌)。為防止絨絲從針眼中鑽出,製做時需用細型的11號機針。無塗層的一般織物,須內襯化纖紙。
洗滌和保養 羽絨服的洗滌方法有局部除污和整件洗滌兩種。①局部去污:用氣油、三氯乙烯或去污劑去污。②整件洗滌:將羽絨服在冷水中浸泡10分鍾,取出後在洗滌液中拎涮幾次,然後用清水漂洗。洗滌液濃度約為每千克水加入2~5克洗衣粉,忌用鹼性過強的洗衣粉或皂液浸洗,以免羽絨脫脂結塊。此外,羽絨服不宜久泡,以免引起羽絨蛋白纖維的分解而產生異味,如用洗衣機脫水,需將拉鏈拉攏。羽絨服忌暴曬和開水浸泡。對熱敏性化纖織物,尤其尼絲紡等,忌高溫熨燙或與100℃以上的高溫接觸,以防織物收縮變硬、變脆甚至熔融。收藏時應放驅避劑(樟腦丸等)。
9. 最先發現羽絨服的是哪個國家
羽絨製品在歷史上源遠流長,我們沒法知道誰第一個發明了它。但是在羽絨服上確實有一個拿了專利的法國人——埃迪·鮑爾(Eddie Bauer)。
這位鮑老師的叔父以前在俄羅斯打過仗,在俄羅斯多冷的隆冬,他用鵝絨塞滿外套來保暖。鮑爾就覺得羽絨服這種禦寒神器有搞頭。
作為一種保暖材料,羽絨有一點好,就是又輕又暖,但是縫進衣服被子里,容易沉積,掉到下面去。埃迪·鮑爾同志就替它們著急,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鮑爾用絎縫技法製成了現代樣式的羽絨服。所謂絎縫,是一種在此之前被廣泛運用在棉被製作上的一種技法。它被鮑爾運用在尼龍面料上,把衣服縫成一個個「隔箱」,然後往裡填充羽絨,解決了羽絨會漸漸沉積到衣服下部和分布不均的問題。
這個辦法在1940年拿到專利。不過因為工藝不完善的問題,早期的羽絨服穿起來有一股鴨味,跟全聚德差不多。並且一脫羽絨服,自帶天女散花絨毛滿身飛的效果,直到70年代塗層織物的產生,讓織物纖維緊緊黏合在一起,解決了露絨的問題。
10. 大被子似的羽絨服哪個品牌最早設計的
啊,大杯子是的羽絨服哪個品牌好呢,真根據它的品牌價位和經營選擇,價位比較先進的,時間比較早的這種都是最早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