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啥唐三藏要用老虎皮給孫悟空做坎肩兒,那和尚不是連螞蟻都不捨得踩么,我賊好奇來,求解答
在佛教看來,善者是眾生平等,而惡者就要剪除,謂之伏魔。 另外,屬於人,則可以勸善,屬於妖,全部打殺。所以,當孫悟空打死6個小賊時,唐僧要趕他走,當他打殺妖時——哪怕這個妖沒有做壞事(比如那幾個樹仙、竹仙就沒有做什麼壞事嘛),都算是功果。——典型的種族歧視。
② 九華山旅遊,注意事項及住宿
住宿費:平時八十就可。酒店不用提前預定,農家樂很多,只要求不高,都可以找到住的地方。但是,一般的農家樂條件比較一般,
門票:190
燒香不要聽九華街上的人忽悠,他們會說拜佛的地方香很貴,說什麼最便宜也要300,其實都是騙人的,在比較大的寺廟旁邊都有一個叫法物流通中心的地方,價格和小販的價格差不多。小販會說他們的香很便宜,一盒就幾塊錢,但是當進入他們的店裡他就會忽悠的你花不少錢。 購買飾品也好小心上當。
抄來一個攻略可以參考一下:
第一日:早上七點半吃早餐,八點鍾出發,八點半到九華街,游覽開山祖寺-化城寺、地藏禪寺(朝禮九華山慈明肉身)、肉身寶殿(拜地藏菩薩許大願)、上禪堂(禮拜滴水觀音菩薩)、凈潔精舍(抽簽處,天下第一簽)、。十一點半至十二點吃午飯。下午一點鍾出發,徒步或纜車至百歲宮(禮拜明代無瑕真身)、五百羅漢堂、觀天然睡佛、東崖禪寺,四點鍾返回賓館休息。
第二日:早上七點半吃早餐,八點鍾出發,乘BUS至花台索道站,乘花台索道上花台景區,俯覽冰川遺跡——漂礫、生態茶園,遠眺打鼓峰、閔園大峽谷,至索道上站,過戒石,進佛門,穿行原始森林,觀地藏曬靴,上花台正頂,一覽九華聖境,領略「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之玄妙。抵玄武峰,觀大鵬聽經,至通靈峰,祈願通靈石,下行至小花台,游覽夢幻石谷、清涼台、石佛、定海神針。返程至花台索道下,結束游覽。(約需3.5小時)。
③ 出家做和尚真的有學歷要求嗎
簡單說一句話,文憑不重要,(真的不曉得有些人從哪裡聽來要本科學歷的,道聽途說,沒有根據,當然認得字還是起碼的,否則很多佛經都讀不下來嘛),你有沒錢也不重要,是否結過婚也不重要,唯一重要的就是你的發心,就是你為什麼要出家的問題,想清楚了,真正感受到出家的好了,就是九頭牛也拉不回來的.如果真要出家,是誰也障礙不了你的,不是父母妻子放不下你,不讓你去出家,而是你自己放不下世俗的恩愛,沒有勇氣做一個舍家離欲辭親割愛的出家人.能否出家,有沒有佛緣,全在你的一念之間.
要出家,並非一件小事,印光法師曾舉出兩個條件:第一要發大菩提心,第二要有過人天分,才能荷擔如來家業,做眾生的人天導師.出家是大丈夫事情,非王侯將相所能為也,"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
出家乃是一件非常鄭重地事情,而且在佛教徒看來,也是一件非常值得贊嘆的事情,出家不是要逃避什麼挫折或者世間男女情感一時想不開,他應該是佛法的傳播人,是佛陀的使者,他是人天的導師,佛法能夠在世界上流傳下來靠的就是一代代出家人僧寶的千辛萬苦的努力,要有一顆"不忍眾生苦,不忍聖教衰,不為自己求安樂,只願眾生得離苦"的大菩提心,古人說:「出家乃大丈夫事也,非王侯將相所能為也!」要想出家,先要看看自己出家的發心,是否具有出離心,認識到了輪回六道的痛苦,想要出離三界六道,更要看是否具有菩提心,即願意救度一切苦難眾生的心,如果具有了菩提心,那麼出家以後,有著這種菩提心的支持,一定能成就道業,相反地,只是一段時間的挫折或者情感問題,或者願意清靜幾天,那麼貿然出家,而沒有一個堅定的信仰支持的話,出家生活也不會太平坦的。
不管怎麼說,能現在發起一念想要出家修行的心,都是非常值得贊嘆和隨喜的,不用說已經真實出家,即使發出家心嚮往靜處,其功德亦難以計量,《難陀出家經》雲:「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於一大劫中,布施兒女,所獲功德,不如發出家心向寂靜地邁一步所獲功德。」不用說自身出家,即使勸人出家、支持別人出家所獲功德亦是無量。《出家功德經》雲:「若放男女奴婢人民出家,功德無量。」不用說終生出家,即使一日一夜出家其功德也難以思議。《本緣經》雲:「以一日一夜出家故,二十劫不墮三惡道。」《僧祗律》雲:「以一日一夜出家修梵行者,離三百六十三萬六千歲三塗苦。」《萬善同歸集》中永明延壽大師雲:「乃至醉中剃發,戲里披衣,一曏時間,當期道果,何況割慈舍愛,具足正因,成菩薩僧,福何邊際。」
合十祝願吉祥,阿彌陀佛.
依據如來的正法規(dhamma)與律(vinaya)欲受戒出家的人,除了要擁有虔誠恭敬且正確的信念之外,尚須具備
以下的條件:
1.父母親或監護人的同意許可,持父母同意的書面材料,和身份證、戶籍證明(由派出所開)、體健正面到你認為有緣的寺院。
2. 四肢齊全。(缺欠手腳、手腳歪曲、癱瘓、小兒麻痹症患者、麻瘋病患者、歪頭等不能端正走路者,不可受戒出家。)
3. 五官端正。(瞎眼、斗雞眼、耳聾、耳缺、歪嘴、兔嘴或缺嘴、啞巴等,是不可受戒出家的。)
4. 沒有染上會傳染的嚴重疾病。(如愛滋病,多種皮膚病等。但傷風感冒不在此例。)
5. 沒有債務問題纏身者。(如:破產、生意失敗而欠下一身債務者。)
6. 沒有違犯國家法律(刑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纏身者。(指遭警方通緝者。若曾是犯罪,但已刑滿出獄者不在此例。)
7. 年齡不小過7歲,不大於60歲。
8. 精神健全。(指沒有患上任何精神病,如:精神衰弱症、精神分裂症、羊癲症之類會失去知覺理智而失態之病症。)
9. 心理健全、正常。(雙性人不可出家。)
10. 要求出家者,須本人自願,六根具足(包括無生理缺陷),身體健康,信仰虔誠,愛國守法(包括無法律糾紛),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父母許可,無婚姻戀愛關系。寺院對要求出家者,經查明身份來歷,認定符合出家條件,經僧團一年以上考察合格(考驗階段要做的事情:背誦五堂功課、學習沙彌律儀、學佛教基礎知),可以拜一個比丘,女性則拜比丘尼為剃度師,定期在佛前舉行剃度儀式,即剃去須發,以僧裝更換世俗服裝,去俗姓,改姓釋,並由師父按各自法派取一法名與法號。並按規定發給度牒。然後經過短期修學,求受十戒,這就成為沙彌或沙彌尼。沙彌是根據古代印度語音譯的,意義是「息惡行善」者。取得了沙彌或沙彌尼的資格,即為比丘或比丘尼的候補者。(全國漢傳佛教實行度牒僧籍制度的辦法)
④ 西藏佛教穿白色衣服紅色披肩是什麼教
如果衣服是僧衣的話,應該是白教噶舉派。但這樣區分也不一定穩妥。但拿出一個僧人看他教派,看僧冒制式顏色,以及服飾綜合來,才靠譜。
⑤ 現在做僧人尼姑具備的條件是
依據如來的正法規(dhamma)與律(vinaya)欲受戒出家的人,除了要擁有虔誠恭敬且正確的信念之外,尚須具備 以下的條件: 1.父母親或監護人的同意許可,持父母同意的書面材料,和身份證、戶籍證明(由派出所開)、體健正面到你認為有緣的寺院。 2. 四肢齊全。(缺欠手腳、手腳歪曲、癱瘓、小兒麻痹症患者、麻瘋病患者、歪頭等不能端正走路者,不可受戒出家。) 3. 五官端正。(瞎眼、斗雞眼、耳聾、耳缺、歪嘴、兔嘴或缺嘴、啞巴等,是不可受戒出家的。) 4. 沒有染上會傳染的嚴重疾病。(如愛滋病,多種皮膚病等。但傷風感冒不在此例。) 5. 沒有債務問題纏身者。(如:破產、生意失敗而欠下一身債務者。) 6. 沒有違犯國家法律(刑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纏身者。(指遭警方通緝者。若曾是犯罪,但已刑滿出獄者不在此例。) 7. 年齡不小過7歲,不大於60歲。 8. 精神健全。(指沒有患上任何精神病,如:精神衰弱症、精神分裂症、羊癲症之類會失去知覺理智而失態之病症。) 9. 心理健全、正常。(雙性人不可出家。) 10. 要求出家者,須本人自願,六根具足(包括無生理缺陷),身體健康,信仰虔誠,愛國守法(包括無法律糾紛),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父母許可,無婚姻戀愛關系。寺院對要求出家者,經查明身份來歷,認定符合出家條件,經僧團一年以上考察合格(考驗階段要做的事情:背誦五堂功課、學習沙彌律儀、學佛教基礎知),可以拜一個比丘,女性則拜比丘尼為剃度師,定期在佛前舉行剃度儀式,即剃去須發,以僧裝更換世俗服裝,去俗姓,改姓釋,並由師父按各自法派取一法名與法號。並按規定發給度牒。然後經過短期修學,求受十戒,這就成為沙彌或沙彌尼。沙彌是根據古代印度語音譯的,意義是「息惡行善」者。取得了沙彌或沙彌尼的資格,即為比丘或比丘尼的候補者。(全國漢傳佛教實行度牒僧籍制度的辦法) 出家條件: 1、五官端正、身體健康、六根具足,無不良嗜好如抽煙,酗酒,賭博等。 2、年齡在17--60歲之間,而且父母同意。 3、無法律糾紛,無負債,無婚姻關系。 4、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初中以上即可,當然越高越好,但文化高不一定是好事,如果過於注重文字往往對修行不利,成為所知障。 5、欲出家者可以持父母同意的書面材料,和身份證、戶籍證明(由派出所開)、體健正面到你認為有緣的寺院,有認識人和介紹人最好。 6、到寺院後要一切按照寺院的要求去做,放下世間一切娛樂設施,進入考驗階段, 7、考驗階段要做的事情:背誦五堂功課、學習沙彌律儀、學佛教基礎知識。 8、僧人的待遇:凡出家為僧者,寺院負責安置其日常起居、生活、飲食、醫療等所需,不需要交納任何費用,並且根據寺院的收入情況,每個僧人每月有50--300元不等的生活補貼,用於外出乘車、購買自己學習所用經書等。有的寺院會更少。
⑥ 我想當和尚,需要什麼條件啊
依據如來的正法規與法律,欲受戒出家的人,除了要擁有虔誠恭敬且正確的信念之外,尚須具備以下的條件:
1、父母親或監護人的同意許可,持父母同意的書面材料和身份證、戶籍證明(由派出所開)、體檢證明,到你認為有緣的寺院。
2、沒有染上會傳染的嚴重疾病(如艾滋病,多種皮膚病等,但傷風感冒不在此例)。
3、沒有債務問題纏身者(如:破產、生意失敗而欠下一身債務者)。
4、沒有違犯國家法律(刑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纏身者(指遭警方通緝者,若曾是犯罪,但已刑滿出獄者不在此例)。
5、 年齡不小過7歲,不大於60歲。
6、精神健全(指沒有患上任何精神病,如:精神衰弱症、精神分裂症、羊癲症之類會失去知覺理智而失態之病症)。
7、心理健全、正常(雙性人不可出家)。
8、 要求出家者,須本人自願,信仰虔誠,愛國守法(包括無法律糾紛),父母許可,寺院對要求出家者,經查明身份來歷,認定符合出家條件,經僧團一年以上考察合格(考驗階段要做的事情:背誦五堂功課、學習沙彌律儀、學佛教基礎知),可以拜一個比丘,女性則拜比丘尼為剃度師,定期在佛前舉行剃度儀式,即剃去須發,以僧裝更換世俗服裝,去俗姓,改姓釋,並由師父按各自法派取一法名與法號。
(6)僧人披肩風衣披肩擴展閱讀
意義
簡單說一句話,文憑並不重要,你有沒錢也不重要,是否結過婚也不重要,重要的就是你的發心。就是你為什麼要出家的問題,想清楚了、真正感受到出家的好了,就是九頭牛也拉不回來的。
如果真要出家,是誰也障礙不了你的,不是父母妻子放不下你,不讓你去出家,而是你自己放不下世俗的恩愛,沒有勇氣做一個舍家離欲辭親割愛的出家人。能否出家,有沒有佛緣,全在你的一念之間。
要出家,並非一件小事,印光法師曾舉出兩個條件:第一要發大菩提心,第二要有過人天分,才能荷擔如來家業,做眾生的人天導師。出家是大丈夫事情,非王侯將相所能為也。「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
出家乃是一件非常鄭重地事情,而且在佛教徒看來,也是一件非常值得贊嘆的事情。
出家不能是要逃避什麼挫折或者世間男女情感之事,他應該做佛法的傳播人,佛陀的使者,他應該是人天的導師,佛法能夠在世界上流傳下來靠的就是一代代出家人僧寶的千辛萬苦的努力,要有一顆「不忍眾生苦,不忍聖教衰,不為自己求安樂,只願眾生得離苦」的大菩提心。
要想出家,先要看看自己出家的發心,是否具有出離心,認識到了輪回六道的痛苦,想要出離三界六道,更要看是否具有菩提心,即願意救度一切苦難眾生的心,如果具有了菩提心,那麼出家以後,有著這種菩提心的支持,一定能成就道業,相反地,只是一段時間的挫折或者情感問題,或者願意清靜幾天,那麼貿然出家,而沒有一個堅定的信仰支持的話,出家生活也不會太平坦的。
如果一個人他徹底證悟了空性思想,對於他來說,確實在家修行和出家修行完全一樣,沒有任何區別。但是,有幾個人是真正證悟了空性,還是只是學了「佛在心中」或者「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口頭禪呢?如果一個在家人憑空認為自己可以和出家人的功德相提並論,那隻能說他是驕慢!佛陀在太多經典裡面都宣說了出家的功德要比在家功德大很多,如果一個在家人卻還以為自己能和僧寶平起平坐,連佛陀的智慧都不相信的話,那又何談學佛呢?學自己好了啊!
不管怎麼說,能現在發起一念想要出家修行的心,都是非常值得贊嘆和隨喜的,不用說已經真實出家,即使發出家心嚮往靜處,其功德亦難以計量。
⑦ 和尚都是光頭,這是為什麼
凡是出家當和尚的人都要剃光頭發,這在佛教中叫做剃度。
公元前5世紀,在尼泊爾和印度交界的一個釋迦族部落里,王子喬達摩·翻達多離家修行,7年後覺悟成佛,開始在恆河流域布教,廣收門徒。佛教認為世界是虛幻的,人生是苦難的,只有斷除一切煩惱修行成佛,才能達到永恆的幸福。佛祖釋迦牟尼最初對迦葉等5人說法時,親手為他們剃去了頭發,表示接受他們做自己的弟子。和尚剃發有三重含義,一是按佛教的說法,頭發代表著人間的無數和煩惱和錯誤習氣,削掉了頭發就等於去除了煩惱和錯誤習氣;二是削掉頭發就等於去掉人間的驕傲怠慢之心;去除一切牽掛,一心一意修行。在我國古代,人們把頭發看得十分重要,認為頭發是從父母那裡得到的,必須保護好,不能有損害,否則是對父母的不敬。而佛教要求斷除這些無謂的親情牽掛;三是為了區別印度其他的教派教徒。當時的印度,教派林立。可人們一見到剃光頭的就知道是佛教徒了。後來剃頭就成了加入佛門的一種儀式。
佛教剛剛傳入中國時,其他儀式還沒有發展起來,所以只要剃掉頭發,披上類似袈裟的粗布衣服就可以當和尚了。
⑧ 風衣何揭揭,有若瓠葉翻.塵土不遠去,白雲藏白門。請問古文大師們,這是什麼意思呢
「 風衣何揭揭,有若瓠葉翻.塵土不遠去,白雲藏白門」。出自《行僧》是宋代梅堯臣所做的詩詞。梅堯臣(1002~1060)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後於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並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春夏的風無端地吹動著僧人袈裟的下衣襟,彷彿像葫蘆葉經風吹動翻卷。道路上的塵土時起時落,白雲藏在不遠處的山間石門邊,似乎向人們訴說旅途的遙遠和傳經的艱辛。
⑨ 佛教的一種衣服,是直接披肩上的,沒有勾環的叫什麼衣,像是佛在世披的似得
念誦小乘佛教穿的例如:泰國、越南、緬甸、斯里蘭卡,東南亞的出家人都穿的黃袈裟沒有鉤環,直接披肩,西藏的顏色是朱紅色和木蘭色也是披肩衣。都可以稱為袈裟。出家人知道的更具體的系統名稱。
⑩ 做和尚需要什麼條件
http://www.fjnet.com/msgc/ 您自己看看上面網址哪些寺院和您有緣。 出家,並非一件小事,印光法師曾舉出兩個條件:第一要發大菩提心,第二要有過人天分,才能荷擔如來家業,做眾生的人天導師.出家是大丈夫事情,非王侯將相所能為也,"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 。 出家乃是一件非常鄭重地事情,而且在佛教徒看來,也是一件非常值得贊嘆的事情,出家不是要逃避什麼挫折或者世間男女情感一時想不開,他應該是佛法的傳播人,是佛陀的使者,他是人天的導師,佛法能夠在世界上流傳下來靠的就是一代代出家人僧寶的千辛萬苦的努力,要有一顆"不忍眾生苦,不忍聖教衰,不為自己求安樂,只願眾生得離苦"的大菩提心,古人說:「出家乃大丈夫事也,非王侯將相所能為也!」要想出家,先要看看自己出家的發心,是否具有出離心,認識到了輪回六道的痛苦,想要出離三界六道,更要看是否具有菩提心,即願意救度一切苦難眾生的心,如果具有了菩提心,那麼出家以後,有著這種菩提心的支持,一定能成就道業,相反地,只是一段時間的挫折或者情感問題,或者願意清靜幾天,那麼貿然出家,而沒有一個堅定的信仰支持的話,出家生活也不會太平坦的。 如果一個人他徹底證悟了空性思想,對於他來說,確實在家修行和出家修行完全一樣,沒有任何區別.但是,有幾個人是真正證悟了空性,還是只是學了"佛在心中"或者"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口頭禪呢?如果一個在家人憑空認為自己可以和出家人的功德相提並論,那隻能說他是驕慢!!!佛陀在太多經典裡面都宣說了出家的功德要比在家功德大很多,如果一個在家人卻還以為自己能和僧寶平起平坐,連佛陀的智慧都不相信的話,那又何談學佛呢?學自己好了啊. 不管怎麼說,能現在發起一念想要出家修行的心,都是非常值得贊嘆和隨喜的,不用說已經真實出家,即使發出家心嚮往靜處,其功德亦難以計量,《難陀出家經》雲:「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於一大劫中,布施兒女,所獲功德,不如發出家心向寂靜地邁一步所獲功德。」不用說自身出家,即使勸人出家、支持別人出家所獲功德亦是無量。《出家功德經》雲:「若放男女奴婢人民出家,功德無量。」不用說終生出家,即使一日一夜出家其功德也難以思議。《本緣經》雲:「以一日一夜出家故,二十劫不墮三惡道。」《僧祗律》雲:「以一日一夜出家修梵行者,離三百六十三萬六千歲三塗苦。」《萬善同歸集》中永明延壽大師雲:「乃至醉中剃發,戲里披衣,一曏時間,當期道果,何況割慈舍愛,具足正因,成菩薩僧,福何邊際。」 合十祝願吉祥,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