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男裝百科 > 道袍下面穿的褲子叫什麼

道袍下面穿的褲子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2-06-29 10:01:01

1. 直身、直綴、直裾、道袍、深衣到底是什麼關系

道袍和直身非常相似,很長時間里大家都分不清楚它們的區別,因為明人自己也經常混淆(古人也是普通人啊),後來依據《酌中志》記載「直身,制與道袍相同,惟有擺在外」判定了區別。兩者均為交領長袍,兩側開衩有擺,區別在於,道袍和直身有擺,道袍擺在內,直身則像圓領袍一樣擺在外,所以直身可用場合會略正式於道袍。在《徐顯卿宦跡圖》里可見直身使用場合與圓領袍相似。圓領袍可以綴補子,直身也可以綴補子,且圓領袍是屬於常服,而道袍則是便服,直身所用場合或高於道袍。這里補充一下:常服也是一個專有名詞,不能望文生義為平常之服,而是常朝之服,所以它其實是一種禮服;便服才是日常服飾。直裰與前面兩者相比,一般認為是兩側開衩且無擺,所以比有擺的道袍還要更低一個穿著層次。在一些畫像里僕役或庶民所穿的,很有可能就是直裰。但是按記載,直裰早期可能不是這個樣子,而是類似貼里那種,上下分裁,下半身打褶的樣式。此外,直裰也是佛教服飾詞彙,在一些明人小說里提到的直裰很有可能指的是這種分裁打褶的直裰,而非通裁開衩的直裰。深衣有濃重的儒家背景,所以歷代大儒對於考據深衣都有很深的執念,包括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朝鮮半島等地,所以根據這些大儒的考據不同,還要再分成朱子深衣、江永深衣等,但是這些考據很多是文字或簡單圖片,轉化成具體實物又有所不同。其實直裾出現在這里是不合適的,直裾並非一種款式的名字,而是一種衣襟樣式。所以一般我們只會有「直裾袍」、「直裾襌衣」這樣的稱呼,並不會出現直接用直裾來表示某個款式。又因為一般衣襟基本都是屬於直裾的,所以除非為了區別曲裾(曲裾用法同直裾,非款式名),不會特別表示出來。

2. 日本古代貴族(或比較有地位的人)有時會穿一種褲腿非常長的褲子,那有什麼講究么

你說的應該是 袴 就是和服腰部以下的一部分
你說的這個很長的也應該屬於 因為 袴 分很多類 有行燈袴 有馬乘袴 女袴等等
你說的應該是女袴
大正行燈袴和巫女緋袴
現代,女袴專門指女學生的行燈袴。古代日本,女袴是飛鳥和奈良時代的日本貴族女子穿著的下身內衣。長袴則是日本唐衣裳裝束,即十二単下面穿的袴。到了平安時代中期,女袴成為重要的禮服,通常是緋色的捻襠袴,被稱為緋袴。室町時代起女袴因為小袖的發達而被公家所忽略。江戸時代公家和武家在平常也不太穿女袴。明治時代以來女袴成為了宮中婦人的制服以後,現在則作為儀式的禮服使用了。目前的女袴是西元1871(明治4)年女學校的教師下田歌子發明。到了西元1878年女學生開始流行穿紫色的行燈袴,而90年起小學生成為小學生的普通裝束。1900年以來華族女子學校和女學生茶式部通用。此後,在大正時代作為女學校的女生制服而廣泛使用。但是捻襠袴的緋袴仍在日本巫女中廣泛穿著,雖然也有的神社的巫女是穿行燈袴。不過現在行燈袴的緋袴已經成為主流。

3. 皇帝穿的龍袍有褲子、底衣嗎 褲子 底衣(龍袍裡面的衣服) 分別叫做什麼

龍袍沒有褲子 是通體的袍服,分不同朝代和不同時期的樣式也不相同,打底的衣服褲子一般都是古人所謂的寢衣,只是皇帝的寢衣是通體金黃色的。

4. 大家的道袍都是怎麼搭配

大家知道道袍怎麼搭配褲子配闊腿褲這個顏色是一種非常百搭又顯瘦的顏色,在冬季多以這個顏色服飾居多,這款衣服是非常干練帥氣的,也是這幾年特別流行的款式,搭配一條藏藍色闊腿褲是非常時尚帥氣的。

5. 道袍的儒生道袍

道袍是明代極其流行和典型的一種便服,在明代,上自天子下至士庶無比把道袍當做日常穿著的主要服飾之一。道袍形制為:直領,大襟,右衽,大袖收口,衣領綴有白色的護領,衣身左右開裾,前襟(大、小襟)兩側各接一片內擺,打褶後縫在後襟里側。
隨著流行變化,道袍的衣身長短、袖子寬窄經常變化,到明末,袍服的「大袖子」已經發展到有些誇張的地步,衣短才過膝、拱手而袖底及靴。 形制為通裁製(上下通直,不別衣裳),交領,右衽,長袍,多大袖,也有琵琶袖。
領子常鑲白色或素色護領,收袖口,以系帶系結,衣身兩側開叉,從外襟左側和內襟的右側開叉處分別接出一片布,打三道褶或不打褶,納入後襟至中脊處,謂之「暗擺」。穿著時可配宮絛,大帶。
則謂之道袍,又曰直掇。---王世貞(明中後期人物)
可知道袍在明代中後期與直掇同是一物。
是士人燕居便服,多以宮絛束腰,也可不束。 明朝嘉靖年間王世貞在《觚不觚錄》說:
褶袴戎服也,其短袖或無袖,而衣中斷,其下有橫褶,而下腹豎褶之。若袖長則為曳撒,腰中間斷以一線道橫之,則謂之程子衣。無線導者,則謂之道袍,又曰直掇。此三者,
燕居之所常用也。邇年以來,忽謂程子衣道袍,皆過簡。而士大夫晏會,必以曳撒,是以戎服為盛,而雅服為輕,吾未之從也。
明代《觚不觚錄》中所述「褶袴」,據明代人何孟春的《余冬序錄》講過:元世祖起自朔漠以有天下,悉以胡俗變易中國之制。士庶咸辮發推髻,深檐胡帽。衣服則為袴褶窄袖...... 可以證明元朝的「袴褶」是胡服,據王世貞的記載,此服在明朝時期出現三種分支——道袍、程子衣、曳撒。
而《觚不觚錄》中——【褶戎服也】一句,應為「戎裝、軍服」,並非「胡服」之意思。因為戎服在古漢語中有戎裝、軍服的含義,假如王世貞想表達【曳撒是胡服、蒙古服的次生】的話,大可以直接說【褶胡服也】,不必採用【戎服】這一十分容易導致歧義的名詞。且【必以曳撒,是以戎服為盛,而雅服為輕,吾未之從也】一句,以「雅服」對應「戎服」,很明顯是「以文對武」,痛斥文人穿武將服飾,不合身份。
不過筆者在唐朝人顏師古的《急就篇注》中發現了胡人也有名叫「褶」的服飾,其文如下:【褶,謂重衣之最在上者也,其形若袍,短身而廣袖,可見胡人和漢人一樣有「褶,不過胡人的褶是「左衽」,不同於漢服交領右衽的基本特徵,故其和曳撒無關。
結論
1、判斷道袍源自胡服。依據:不是褶袴戎服也」這幾個字確定的,而是明代何孟春(1474年-1536年)說褶袴是胡服,結合同樣為明代的王世貞(1526年-1590年)的話推測道袍可能為胡服,所以蒙元時代產生的褶袴,至明朝而變程子衣、曳撒和道袍。
2、判斷道袍為自我發展而來。依據:周武王創褶,直至明朝才演變成道袍、程子衣、曳撒,華夏衣冠千餘年一脈相承。其中道袍的褶子符合東漢白虎觀經學會議之資料匯編《白虎通》中記載的「腰中辟積」;同時也符合宋代理學家所說的「下施橫襕為裳,腰間有辟積」的觀點,以上兩點遠在元代之前,而胡服有褶,卻多為左衽服飾,漢服之褶與胡服之褶,同名而異物。同時在明代以前也並無和道袍有關的任何出土實物、畫像以及文字記載。「褶袴戎服也」這個說法,也是在明代中後期產生的,可見說道袍源自胡服,可能為後人為達某種目的而進行的牽強嫁接。
明代《金瓶梅詞話》第三十回:「翟管家出來,穿著涼鞋浄襪,絲絹道袍。」
明代馮夢龍所著 《喻世明言》第一卷:「那典鋪正在蔣家對門,因此經過。你道怎生打扮?頭上帶一頂蘇樣的百柱鬃帽,身上穿一件魚肚白的湖紗道袍,又恰好與蔣興哥平昔穿著相像。」
《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身穿一件青布厚棉道袍,腳下踏著暖鞋。」參見「道衣」。
《石點頭》第四回描寫道:「方氏正倚著門屏邪視,只見一個後生,撇地經過。頭戴時新密結不長不短鬢帽,身穿秋香夾軟紗道袍,腳穿玄色淺面靴頭鞋,白綾襪上,罩著水綠縐紗夾襖,並桃紅縐紗褲子。手中拿一柄上赤真金川扇,掛著蜜蠟金扇墜,手指上亮晃晃露著金戒指。」《雲間據目抄卷二·記風俗·服飾部分》:「布袍乃儒家常服,邇年鄙為寒酸。貧者必用?絹色衣,謂之薄華麗。而惡少且從典肆中,覓舊段舊服,翻改新制,與豪華公子列坐,亦一奇也。春元必穿大紅履。儒童年少者,必穿淺紅道袍。上海生員,冬必服絨道袍,暑必用騌巾綠傘。雖貧如思丹,亦不能免。更多收十斛麥,則羢衣巾蓋,益加盛矣。余最貧,最上儉朴,年來亦強服色衣,乃知習俗移人,賢者不免。 道教產生之初,道衣曾以氅(鶖鳥羽毛)拈絨,然後編織而成,稱鶴氅。其製法早見於漢武帝時方士欒大穿著的
羽衣,無袖披用,展如鳥翼,取神仙飛升之意。南朝宋代陸修靜定道服有披、褐兩種。披即披風類衣物,如講法師披於肩背的霞帔(綉雲霞花紋的短披風,已於元代之後消失),褐即今所說的道袍。
傳說在清政府的剃發易服中,有一條是儒從而道釋不從,就是說普通百姓要隨滿族人的習俗剃發並著滿族服飾,而和尚道士可以不變,依然穿明朝時的服飾,所以有人就認為現在的僧袍和道袍都是漢族服飾的延續
在明末山河破碎之際,道教作為漢衣冠的保留者,滿清異族並沒有放過之,下剃發易服令後,曾一度逼迫道士也需剃光頭,否則還俗,還要燒毀宮觀,後來龍門派的王常月祖師,為保護教眾,延續道門,這才不得已穿上了混元巾、對襟馬褂以表示接受滿人的奴役,才延續了道教的教團組織和發服制度。直到今日,混元巾、對襟馬褂這兩種服飾,仍然穿著於國內外眾多道人的身上。但是,雖說混元巾出現在清代,究其制度仍舊屬於漢族道教的九巾之類,而對襟馬褂作為清代以後道士的常服,則帶有明顯的滿清遺風,猶如曾經風靡一時的「唐裝」。然而,在道教戒律中規定,誦經法事不得穿這種馬褂常服進入殿堂,必須穿著交領右衽的大褂,才符合道教道士要體現出的威儀氣度,這種教規恰恰與佛教相反(和尚要穿著袈裟誦念作法),正好反映出兩種宗教從服飾文化上所體現出的不同的民族血緣,所以,不能因為道教有把異族服飾當做常服來穿,就把道士說成是滿族服飾的延續者,這對於漢族道教來說,就是利用那一段民族屈辱歷史所進行的污辱,等同於讓中國人耳聞日本右翼大聲宣耀曾經侵佔奴役中國的歷史。
道教產生之初,道衣曾以氅(鶖鳥羽毛)拈絨,然後編織而成,稱鶴氅。其製法早見於漢武帝時方士欒大穿著的
羽衣,無袖披用,展如鳥翼,取神仙飛升之意。南朝宋代陸修靜定道服有披、褐兩種。披即披風類衣物,如講法師披於肩背的霞帔(綉雲霞花紋的短披風,已於元代之後消失),褐即今所說的道袍。
在清政府的剃發易服中,有一條是儒從而道釋不從,就是說和尚道士可以不變,依然穿明朝時的服飾。
近代沿襲的道衣主要有:
①大褂,即長衫。藍色,袖長隨身,袖寬1尺4寸。
②道袍。藍色,採取傳統袍的款式,且有內擺,袖長隨身,袖寬2尺4寸或1尺8寸。
③戒衣。受戒時穿的衣服。黃色黑邊,袖長隨身,袖寬2尺4寸。
④對襟綉花洞衣。著道衣時下配燈籠褲,或穿其他褲加裹腿。

6. 道士服飾有哪幾種

道士服飾有六種,分別為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具體如下:

1、大褂: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一尺四寸,袖長隨身。是最普通的一種道袍,道教徒日常穿用。另有長及於膝者,稱為「中褂」。現在多為窄袖,以便日常作務。皆為藍色,代表法天之意。《大明會典》雲:「道士常服青」。

2、得羅:藍色,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一尺八寸以上,袖長隨身。冠巾之後成為正式道士,方可著用此衣,為參加宗教活動之禮服。

3、戒衣:黃色,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二尺四寸以上,袖長隨身。黃色屬土,土可化育萬物,戒衣採用黃色,除了示以莊重之外,寓有「道化萬物,參贊化育」之意。惟有受戒道士,方可著用此衣。從前道教傳戒制有「三衣」,以供領受初真戒、中極戒和天仙大戒的道士分別著用。

現在傳戒是一次授完,所以僅用此種戒衣。

4、法衣:又稱「天仙洞衣」。對襟,長及小腿,無袖披,袖長隨身。上有金絲銀線綉的各種道教吉祥圖案,如郁羅蕭台、日月星辰、八卦、寶塔、龍鳳、仙鶴、麒麟等。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道場為主的高功身著此衣。方丈在舉行隆重祀典時穿著此衣,則為紫色。

傳言道祖老子騎牛出關時「紫氣東來」,故道教崇尚紫色道服。唐宋以來的皇帝,亦多賜給名道高真以紫色道服。

5、花衣:又稱「班衣」。亦屬法衣。對襟,長及小腿,無袖披,袖長隨身。上面亦有各種綉花圖案,但較天仙洞衣顯得簡潔,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眾經師著用此衣。也有紅色或黃色不帶圖案者,為做一般道場的經師穿用,稱為「經衣」。

6、衲衣:亦稱「衲頭」。大襟,長及小腿。多層粗布縫制,顯得笨拙厚重。過去雲游的道士野外打坐時穿用,以御風寒。今日道士多已不用,少數道士還保存著過去代代相傳的衲衣。

(6)道袍下面穿的褲子叫什麼擴展閱讀:

道士服飾的組成部分:

道士服飾可以分為道巾、道冠、道袍、鞋襪、佩飾等五個部分。

1、道巾

道巾指道教徒戴的帽子。俗言「道有九巾」,但是九巾的名目並不固定。清代閔小艮《清規玄妙》記載的九巾,為唐巾、沖和巾、浩然巾、逍遙巾、紫陽巾、一字巾、綸巾、三教巾和九陽巾。清末至今,變化較大,

現在流行的九巾為;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浩然巾、逍遙巾、荷葉巾、太陽巾、一字巾、包巾等九種。

2、道冠

道冠指道士所戴之冠。多為木製,近世也有塑料製品。按其不同用途,可以分為黃冠、五嶽冠、星冠、蓮花冠、五老冠等五種。

3、道袍

道袍為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長袍。可以分為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種。

4、鞋襪

道教徒所穿的鞋襪,有常見的幾種樣式。

1)圓口鞋:黑色,鞋口深,圓口。為一般道士日常穿用。

2)雙臉鞋:黑色,圓口,鞋臉中間有兩條突起的梁子,將鞋臉一分為二,故名。有的還在鞋幫部位飾以雲頭圖案,顯得超脫出俗。這是較為正式的一種道士鞋。

3)十方鞋:鞋口圓,鞋幫為黑白相間的條形圖案。還有一種,是在鞋幫上面相間開洞,適宜夏天穿用。

4)麻鞋:古雲「履」或「麻履」。是用麻繩編制的鞋,適宜夏天或下雨天氣穿用。現在穿此鞋者較為少見。

以上幾種鞋,在道教並無嚴格規定。現在道士,平時亦有穿用社會上出售的布鞋或運動鞋者。

5)雲履:也叫「朝鞋」。鞋底較厚,鞋幫上襯以雲頭圖案。為齋醮法壇上高功所穿。

6)高筒襪子:又稱「高靿襪子」,俗稱「白襪子」。白色,襪筒裹至膝下,用帶子扎系。白色代表白雲,象徵遨遊天界。道教規定,進入殿堂必須穿上此襪,如果沒有,也必須把褲腳扎住才行。

7)道靴:高功法師在舉行大型齋醮法事所穿的鞋,其制黑色高筒,白漆高厚硬底;雲鞋,大型齋醮法事中高功所穿,其制彩錦淺幫,綉制雲紋,圓頭厚白底,多在高功踏罡步斗時所用。

5、佩飾

佩飾指道教徒佩戴的各種飾物用品。包括道簪、帽正、慧劍、佩劍、葫蘆、魚鼓、單瓢、拂塵、陰陽環。

7. 大家知道道袍怎麼搭配褲子嗎

大家知道道袍怎麼搭配褲子
配闊腿褲
這個顏色是一種非常百搭又顯瘦的顏色,
在冬季多以這個顏色服飾居多,這款衣服是非常干練帥氣的,
也是這幾年特別流行的款式,
搭配一條藏藍色闊腿褲是非常時尚帥氣的。

8. 請問漢服 道袍 深衣 直裾有什麼區別

1、道袍和直裾非常相似,很長時間里大家都分不清楚它們的區別,因為明人自己也經常混淆,後來依據《酌中志》記載「直身,制與道袍相同,惟有擺在外」判定了區別。

兩者均為交領長袍,兩側開衩有擺,區別在於,道袍和直身有擺,道袍擺在內,直身則像圓領袍一樣擺在外,所以直身可用場合會略正式於道袍。

2、深衣有濃重的儒家背景,所以歷代大儒對於考據深衣都有很深的執念,包括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朝鮮半島等地,所以根據這些大儒的考據不同,還要再分成朱子深衣、江永深衣等,但是這些考據很多是文字或簡單圖片,轉化成具體實物又有所不同。

3、此外,明代也有深衣,和上面用途也不同。明代深衣與前面的道袍類的不同在於,淺色衣身,深色緣邊,上下分裁,下半身拼幅,多搭配幅巾。它的地位特殊,並不會在日常穿著,而是配合一些儒家色彩儀式場合穿著,所以他並非人人都穿。

(8)道袍下面穿的褲子叫什麼擴展閱讀:

曲裾深衣 :

漢服深衣的一種,秦漢時期常見服飾。深衣根據衣裾繞襟與否可分為直裾和曲裾。曲裾深衣後片衣襟接長,加長後的衣襟形成三角,經過背後再繞至前襟,然後腰部縛以大帶,可遮住三角衽片的末梢。這一狀況可能就是古籍資料提到的「續衽鉤邊」。

「衽」是衣襟。「續衽」就是將衣襟接長。「鉤邊」應該是形容繞襟的樣式。曲裾出現,與漢族衣冠最初沒有連襠的罩褲有關,下擺有了這樣幾重保護就符合理並合禮得多,因此,曲裾深衣在未發明袴的先秦至漢代較為流行。

開始男女均可穿著。男子曲裾的下擺比較寬大,以便於行走;而女子的則稍顯緊窄,從出土的戰國、漢代壁畫和俑人來看,很多女子曲裾下擺都呈現出「喇叭花」的樣式。慢慢地,男子曲裾越來越少,曲裾作為女子衣裝保留的時間相對長一些。

直到東漢末至魏晉,女子深衣式微,襦裙始興,曲裾深衣自然也幾乎銷聲匿跡。後來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大行其道的女服則是襦裙 。再說襦裙襦裙款式比較豐富,有對襟襦裙,交領襦裙,齊胸襦裙等等

9. 道士穿的道袍是什麼樣子的

道士的服裝,近代沿襲的道衣主要有:①大褂,即長衫。藍色,袖長隨身,袖寬1尺4寸。②道袍。藍色,採取傳統袍的款式,且有內擺,袖長隨身,袖寬2尺4寸或1尺8寸。③戒衣。受戒時穿的衣服。黃色黑邊,袖長隨身,袖寬2尺4寸。④對襟綉花洞衣。著道衣時下配燈籠褲,或穿其他褲加裹腿。

與道袍下面穿的褲子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女性自慰鏡頭的電影 瀏覽:436
全度妍李政宰電影叫什麼 瀏覽:612
電影免費看免費看 瀏覽:702
天魔僵屍電影下載 瀏覽:588
免費vip看電視劇網頁 瀏覽:101
女裝秋款一般拿什麼貨 瀏覽:632
左右3D電影資源下載 瀏覽:460
淺咖啡褲子配什麼顏色上衣 瀏覽:187
床吻戲韓國排行榜電影 瀏覽:70
誰先猜出頭上帽子顏色 瀏覽:528
卡其色風衣應該配什麼 瀏覽:376
女性漏下體的電影 瀏覽:495
長款紅色衣搭配什麼褲子 瀏覽:369
有一部叫什麼幽靈的電影 瀏覽:69
康博羽絨服網站 瀏覽:142
強行脫女同學褲子 瀏覽:296
l李彩潭 瀏覽:570
副利影片在哪看 瀏覽:778
俄羅斯關於愛電影 瀏覽:808
演員舒淇大尺度電影 瀏覽: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