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事水袖
水袖,即演員服裝袖口上縫的一段白綢。
耍水袖是演員利用水袖做出豐富的、舞蹈化的動作。
古人雲,「長袖善舞」,故川劇中水袖的設置主要是為了舞蹈、為了表演、為了美化,為的是誇張地表達人物激動、悲憤、痛苦等復雜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動。
它時而像團團花絮,時而像行雲流水,時而像波浪漣漪;有的形狀像車輪,有的形狀像托塔;有單擺轉盤袖,有正側重疊轉盤袖,有直沖展翅飛捲袖等等。
水袖舞蹈身段、動作姿態多達數百種,其基本功有「沖、理、舞、抓、甩、纏、轉、分、飛、勾、挑、撐、撥、揚、甩、抱、撣、抖、回、扔平、拖、捧、打、反轉、雙背、反掌、風擺、抱肩、還胸、雙舉、整鞋、遮頭、抱腮、搭肘」等水袖動作。
表演這些動作時用勁的地方各不相同,運用的時候,把它們聯系、穿插起來,就可以千變萬化,組織成各種不同的舞蹈姿勢。如《評雪》、《鐵籠山》、《貴妃醉酒》、《打神》、《刁窗》、《殺狗》、《三娘教子》等劇目
B. 水袖分幾種
四種:唱,念,做,打
戲曲服裝多在袖口上增加一段白綢,叫做水袖。 演員可以使用水袖來做出各種各樣的動作以增加形象上的美感和豐富人物的思想情感;有時也用作對樂隊的示意和交代。水袖的本身就蘊含詩意,是中國舞蹈中最重要的表現手段。自古便有「長袖善舞」之說。從最早的「以袖為榮」,到漢朝的「巧袖折腰」,再到唐朝的「袖舞長空」,隨著水袖的運用和發展,水袖逐漸成為了戲曲表演藝術和舞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水袖在戲曲中的應用
戲曲有許多種表現形式如唱、念、做、打、等。水袖是戲曲表演中「做」的一種重要形式,水袖的運用,對人物的情感表現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有直接的影響。水袖運用的嫻熟,能夠使人物表現得活靈活現,從而可以達到逼真的塑造人物形象,增強作品感召力,為表演增色的作用。如在戲曲《失空斬》中,諸葛亮出場時,右手持一把羽扇,在提左袖後走到台口,而在落座前用脫落袖歸座。盡顯一位庄嚴穩健、深思熟慮的軍事家形象。在戲曲《評雪辨蹤》中,呂蒙則用水袖擦鼻子,出盡窮酸潦倒之像。在戲曲《打神告廟》中,王魁在敷桂英的傾力資助下高中狀元,滿心歡喜的敷桂英最後卻等來了一封休書。敖桂英心中充滿了對王魁的痛恨。但更多的卻是內心的痛苦和絕望。
水袖雪紡上衣,最大的特徵就是袖子寬大,很飄逸。按照服裝搭配的上寬下緊原則,適合搭配修身的長褲;或搭配稍寬松的短褲、短裙。不要選太寬松太運動式的褲子、裙子。請參考下圖:
D. 藏族舞蹈水袖布料最好多長最好用什麼布料
多長要看你的身高啦~~~
應該是你站直穿上水袖之後,手臂自然下垂,然後袖子的長度就是到你腳尖再多出來半個胳膊那麼長就正好了```
不料要沉點的```不要綢子或是緞子的``
要砂布的比較好``` 這樣甩起來會好看,半透明的配上膚色也好看,也不容易出褶~我建議你做這種的~呵呵
我不了解延吉``所以這個沒辦法具體告訴你地址`
不過```凡是做舞蹈用品或是舞蹈服裝的地方都能定做``
一般舞蹈院校周圍會有這樣的舞蹈用品商店``
呵呵```希望你滿意~~~演出成功```新年快樂~~~祝你幸福!
E. 京劇花旦戲服穿戴方法
人物服飾
京劇的服裝製作極為講究,採用上等綢緞,用金、銀及各色絲線手工綉制。大致可以分成六大類:
長袍類:也可叫袍服類,包括蟒,帔,褶子,開氅,箭衣,以至斗篷,長背心,旗袍等。
短衣類:包括短衣裳,短褂子,褲子,裙子等。
鎧甲類:古代作戰時,戰士穿的鎧甲,在京劇舞台上叫做靠,可分為硬靠、軟靠和改良靠。
盔帽類:盔帽就是戴的帽子,可分為盔、冠、帽、巾,總稱為盔頭。
靴鞋類:只有靴鞋兩種。
輔助服裝類:包括水袖、翎子、靠旗以及穿在裡面的胖襖和系在身上的腰帶等。
蟒袍:在戲中是帝王將相的官服。樣子是圓領,大襟帶水袖,質料用緞子,手工綉花,圖案是團龍或虎,下擺綉海水、江涯。皇帝穿正黃色,王爵、太子穿杏黃色,元老穿香色或白色,侯爵穿紅色,此外還有藍色、紫色、綠色、黑色的。服裝的基色,除身份、地位,和人物的性格,臉色也有關系:如正直的人常穿紅色或綠色。粗魯的人或姦猾的人,則穿黑色:像《霸王別姬》的項羽,《宇宙峰》中的趙高都穿黑蟒。前者表現他的性情粗豪,後者表現他的陰險姦猾。女子穿蟒的,有皇後、公主、將相的夫人等。樣式與男蟒相同,圖案用飛鳳、團鳳。但尺寸稍短,只過膝蓋,上身加「雲肩」,下面系裙。梅蘭芳在《醉酒》中扮楊貴妃第一場里就穿紅蟒,第二場改穿宮衣。宮衣一般也用緞地綉飛鳳,色彩都較復雜,周身綴有五色綉花飄帶,用金銀線及五色絲線綉成。這種服裝特別容易發揮舞蹈的性能。
鎧靠:軍中最庄嚴的戰斗服裝,作戰時用,惟當朝賀、及閱兵、凱旋等典禮時,外邊須穿蟒,即成為武將的大禮服。有功老將穿黃鎧,青年將官穿白鎧或粉紅鎧,粗魯人穿黑鎧。鎧靠的樣式是仿照中國古代鎧甲製成,緞地綉圖案,腹部和兩肩多綉虎頭。女鎧式樣與男鎧相同,惟下身全綴飄帶,圖案花樣亦較為絢麗。
靠旗:將官身背之令旗。古代軍事長官在陣上傳令,即用一面令旗,作為憑證,因此在作戰時都腰插幾面令旗,以備應用。現在劇中將官背上所扎之靠旗,亦有此意,惟每背四面,即已誇張加大成為裝飾品了。靠旗系三尖式,緞地綉花,顏色與鎧靠相同。《挑滑車》的高寵,《雁盪山》的孟海公均扎男靠。《穆柯寨》中的穆桂英,《抗金兵》中的梁紅玉均扎女靠。
官衣:中級官員的禮服,式樣與蟒相同,但用素色緞製成,胸前綴方形補子,從顏色上區別官級的高低,紅最高,藍次之,黑最低。
玉帶:穿蟒或官衣時,腰間圍玉帶,男女都一樣,這是明代以前就流行的服制。製作方法用硬帶鑲玉若干塊,與真的玉帶差不多。
帔:常禮服性質的服裝,男女都用,式樣是大領、對襟帶水袖,緞地綉各種圖案,如團龍、團鶴、團鳳、花鳥等等,也有素帔,老年人穿香色,或藍色,中年人穿紅色、藍色,少年人穿紅色、粉色。女子的帔,大致相同,惟尺寸稍短小,只過膝而已,《奇雙會》的趙寵、桂枝均穿帔。
開氅:武官的常禮服,有時大臣也穿,其顏色的區別與鎧靠大致相同。式樣是大領、大襟帶水袖,緞地綉圖案,《將相和》廉頗,《宇宙峰》趙高均穿開氅。
箭衣:輕便的戰斗服裝,有時皇帝或武將在行軍中也穿。樣式是小領、大襟、紐絆、窄袖帶馬蹄袖,有緞地綉花,也有素色。常外加馬褂,這和古代所謂"胡服騎射"的服裝有淵源關系。
褶子:一般男女的便服,有綉花或素色的區別,大領、大襟帶水袖。《秦香蓮》中的秦香蓮穿素褶,《游園驚夢》的杜麗娘穿花褶,《拾玉鐲》的傅朋穿花褶,《金山寺》的許仙則穿素褶子。
斗篷:在軍中或行路時禦寒用的服裝,小領,繞身一圍,無袖,男子多用大紅素緞,女子則可用各種顏色,上綉圖案,如《別姬》中虞姬,《游園驚夢》的杜麗娘所穿。
八卦衣:是道教中的服裝,和古代文人所穿的鶴氅也相近。黑緞底上面綉太極圖、八卦,周圍鑲寬邊,腰間圍有綉帶,且有兩根綉帶下垂。這種衣服是象徵著穿的人具有法術,又為諸葛亮專用的服裝。諸葛亮是三國時代輔佐蜀主劉備的丞相,他是有名的政治家、戰略家,分析事理,有遠見,又懂得天文,地理和各種學問,在作戰時善於用心理戰術,因此小說中把他描寫成為有道術的人,戲里也把他打扮成為有道術的人,他無論在任何場合都穿八卦衣。以後凡戲里屬軍師(即高級參謀人物)出場,都穿八卦衣。
茶衣和老斗衣:古代勞動人民所穿的衣服,前者是短衣,後者是長衣。樣子是大領、大襟帶水袖。質料用布質或綢質,不綉花,茶衣一般顏色是藍色、褐色、米色,腰裡系腰包。老斗衣是米黃色,別有一種淳樸、簡潔之美。
襖褲:原是清代中葉流行的服裝,這種服裝很適合花旦這門角色的表演,就被採用做戲裝。立領、大襟、紐絆、禿袖(無水袖露手),顏色圖案各種都有區別也不甚嚴格。式樣常常因時代變化,吸收當時社會婦女服裝,予以加工,《拾玉鐲》中孫玉姣穿襖褲。
古裝:是梅蘭芳編演《嫦娥奔月》、《天女散花》、《別姬》、《太真外傳》等新戲時,參考古代繪畫、雕塑中適合上述各劇中人的身份和特點來創制的,當時稱它做古裝,以別於一般通用的戲裝。這種古裝與其他戲裝的區別是,頭上的發髻在頭頂,不在腦後。上衣較短,略如褶子,有時亦加雲肩,有有水袖及無水袖兩種,水袖也比普通戲衣較長。裙子系在上衣的外面,有時加飄帶。這種古裝是為了在舞台上發揮古代歌舞特點設計的。
F. 古裝 那種上半生短裙,抹胸的,下面的褲子的,有點俠女風范的服裝叫什麼啊,或者在淘寶寫哪些關鍵字
額,樓主你是做什麼用的??你說的這些……不是正常古代服飾該有的特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