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千變萬化的帽子美術課

千變萬化的帽子美術課

發布時間:2021-06-08 04:27:12

❶ 急求河北出版社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全冊美術教案

新課標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美術全冊全套教案,共65頁,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們網站去下載吧
全冊教學進度
周次內 容
第一周聚聚散散
第二周小圓點的魅力 黑與白
第三周主體與背景
第四周冰川與晚霞
第五周畫嗅覺
第六周卡通畫
第七周雙胞胎
第八周藏書票
第九周我和我的小夥伴
第十周那一刻的我
第十一周愉快的春遊
第十二周哪些是相同的
第十三周千變萬化的帽子
第十四周飄來飄去的小島
第十五周迷宮 電腦美術
第十六周會游的玩具
第十七周光的魅力
第十八周珍愛國寶 秦始皇陵兵馬俑

第1課 聚聚散散
教材分析:
在上兩冊的教材中,都有過以疊詞為課題的造型表現與欣賞評述相結合的有趣的課,引導學生在游戲式的活動中體會構圖中的聚與散的關系。
課時:2課時
教學目的:
1、讓學生通過游戲、實驗等掌握顏色的噴與點的方法,在玩中體會聚和散的感覺,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2、通過欣賞吳冠中的作品和學生作品擴大學生視野,加深學生對聚和散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聚和散的感覺
難點:用各種形式表現聚和散
教具准備:
吳冠中的作品、學生作品、水粉顏料、排筆、彩色紙、剪刀、膠水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欣賞導入
1、讓學生欣賞吳冠中的作品,請學生說說作品中的內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師介紹吳冠中的作品,引導學生發現作品中的點的位置及產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課題——聚聚散散
二、體會大師作品中的韻律:
這里有作品欣賞,請大家欣賞後小組討論:「你最想為大家介紹哪幅作品?作品描繪了什麼?」
在大師的作品中《春如線——疏、密》為我們描繪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較一下這兩幅作品給你的不同感受嗎?
「纖細的線條宛如少女長發般的垂柳傳遞了生命的信息。宣紙上彩墨點點,如春雨播灑池塘;又如春花燦爛點點梨白桃粉、迎春黃。」
通過欣賞你能不能找出吳冠中老師繪畫的特點,體會其中的精髓。(板書:點線結合)
在大師的筆下「點就是跳躍的音符,線就是舞動的長袖。」他運用點和線歌頌了江南,歌頌了春天,表達了自己對祖國的無限眷戀。
「大師與大師」:同樣都是用點和線來作畫,吳冠中和西方畫家波洛克、梵谷又有什麼不同呢?課後同學們可以通過查閱畫家資料和搜集他們的作品進行對比。
三、游戲體驗
1、教師語言引導,啟發學生回憶在生活中是否有見過聚和散。
2、師生討論交流。
3、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現聚和散。
4、師生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欣賞課本範例。師生共同研究課本中範例的製作方法。
四、交流體驗
執教時間:2月20日——2月22日
札記:對於吳冠中的作品,多數孩子都不能理解,甚至認為這些畫是「亂畫」。為了讓他們都理解其作品的內涵,我帶他們瀏覽了吳冠中作品的網站,從時代的角度、人文的角度多方面的介紹了作品的寓意,使得孩子們終於從畫面中悟出了「聚」與「散」。
第二節
一、師生交流:
1、教師重點講解並示範顏色的噴與點的方法,強調水分的掌握。
2、學生動手嘗試顏色的噴與點,體驗聚和散的感覺。
3、師生對學生的嘗試練習進行評價。

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環保意識

環境教育也是美術學科教育的任務之一,環保問題是關系著每個人的問題。作為一名教師,應在教育教學中滲透一些環保內容,潛移默化地建立學生的環保意識,讓學生在學習各種學科的同時,就受到良好的環境教育,在日常的美術教學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讓他們也能自覺地愛護我們的生存環境。環境美是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喜歡描繪的重要內容。在現新美術教材中許多內容都能使學生畫出美好的環境在教學的全過程中我把學生當作主體,自己盡可能的少講,引導學生自由發揮,鼓勵他們自主嘗試、自主創新等。經過啟發,引導等方式,讓學生傾注了一個個美好的願望,同時增強了環保意識。
在教學中,我們引導學生觀察校園、社區和日常生活環境,激發學生以美術的方式改善、美化環境的願望,並付諸行動,達到體會美術與環境關系的目的。引領學生走出教室,步入校園和日常生活環境,學生通過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問題、動腦思考解決問題、動手呈現解決方案的過程,做到了環境教育與美術教學的有機結合,在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展示創造個性的同時也提高了環境意識。

在手工製作方面滲透環保教育,小學美術製作課往往需要學生在課前准備中收集許多製作材料,而新教材中的內容更是要求學生在學習時能靈活運用各種材料和手段,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單的創意設計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環境。我想:與其每節課前匆忙布置,不如讓學生養成主動收集材料的良好習慣。於是,在每學期一開始我就有意識地向各個年級的學生展示介紹一些由藝術大師們創造的「廢品藝術品」和學哥學姐們的變廢為寶的作品,告訴他們:有些廢棄物通過構思再創造和加工,其實可以變成精美的藝術品,而且還能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根據每節手工課的製作要求和材料需求,由此來引導學生注意收集身邊一切可利用的工具材料,尤其是一些還可再利用的「生活垃圾」,將它們存放好。並且強調在找到一種材料的同時,根據其外形及顏色進行造型聯想:它可以成為什麼物體的一部分?給它進行怎樣的添加和裝飾後又可以變成什麼?……漸漸地,這些廢棄物變為「寶貝」。

第四冊美術《紙片插接》、《點、線、面》、《鮮艷的包裝紙》、《得獎了》,我看到學生用廢礦泉水瓶、飲料瓶、舊綵帶、各種包裝盒、廢舊掛歷紙、各色毛線、小布塊等做成了漂亮的紙片插接及包裝紙、美觀的拼貼圖形和五彩繽紛的獎杯;在第八冊《千變萬化的帽子》中,我看到大小不一的廢紙盒、包裝紙、廢報紙、掛歷紙經過拆拼剪貼裝飾,搖身一變成了各種型號、款式、色彩不同的帽子。學生在「變廢為寶」的再創造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在他們眼裡,這些「廢品」已經不再無用,不再醜陋,它們是一件件珍貴的「藝術零件」。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使學生養成廢物利用,節約資源的環境意識,更可以體會到變廢為寶的樂趣。在教學過程中,我不但注意引導學生了解設計藝術的形式美感,讓學生感受材料本身的質地美。同時使學生認識到環境保護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人人動手,身體力行。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保護環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不論何時何地都應堅持。因此,我在每一節美術課下課前都要求學生整理用具材料,保持教室環境衛生;在課外,我也經常提醒學生「從我做起」,配合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盡自己的一分力保護環境。如「伸伸手、彎彎腰」活動,看到地上的紙屑、果皮要主動拾起,看到可以利用的落葉枯枝就收藏起來。結合學校的每日常規檢查,導護在檢查過程中,及時發現各班將美術課上用剩的可回收材料如廢卡紙、彩紙、破瓶子等集中到班上的回收箱變賣。將美術與環境教育和安全教育結合起來,讓學生從感性的認識和自身活動中積極、輕松、自然地接受環保教育,並將其變為自覺行動,從小就確立環保意識,養成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總之,我認為不管是在什麼學科的教學中,都要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讓他們明白:愛護地球、珍惜資源,保護環境,是功在當代利及千秋的大事。我們應該從小增強環保意識,學習、宣傳環保知識,自覺保持環境衛生,不做污染環境的事,愛護綠化,積極參加保護環境的公益活動,成為一個高素質的小公民。

❸ 誰知道《美術基礎》職業技能考試理論科考什麼內容

美術基礎知識

中國畫(亦稱國畫)是我國特有的畫種,由於民族性格、歷史文化傳統、審美以及繪畫材料和工具的不同,經過無數畫家的努力形成的、帶有民族特色的畫種,是世界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1中國畫是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簡稱中國畫。

2中國畫的工具有哪些筆、墨、紙、硯。

3中國畫從題材上分為人物、山水、花鳥三類,從表現形式上可分為工筆、寫意兩種

4中國畫講究形式美,要求作品有「型神兼備」「氣韻生動」的藝術效果。同時還十分重視用筆、用墨,構圖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也不受焦點透視的束縛,畫面空白的運用獨具特色。中國畫強調詩、書、畫、印所構成的完美的藝術整體效果。

5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

中國畫用墨有「墨分五彩」之說,即焦墨、濃墨、重墨、淡墨、清墨。

從筆含水分的多少,又有干濕之分,歸納為:干、濕、濃、淡四個字。

關於墨的方法有蘸墨法、潑墨法、積墨法

6中國畫用具:生宣紙、毛筆、襯紙、筆洗、調色盤、書畫墨汁、國畫或水彩顏色。

7中國畫中的筆法:中鋒、側鋒、逆鋒、順鋒。山水畫的筆法:皴、擦、點、染。

8中國畫的用筆主要以下幾個方法:中鋒、側鋒、逆鋒。此外,還有藏鋒、露鋒、散鋒聚鋒等多種用筆方法。

二 民間藝術

泛指勞動者自己,而非專業美術工作者創造點,在鄉村城鎮中由民間藝人創作並廣為流傳的美術如:年畫、剪紙、木雕、皮影、石雕、磚雕、泥塑、玩具、陶瓷等。他們和民俗生活密切相關民間群眾喜聞樂見,體現出清新,質朴的藝術風格。

主要種類:武強年畫、唐山皮影、蔚縣剪紙、雄縣花燈、曲陽雕刻、等這些民間藝術大都具有色彩鮮艷,造型雖已體材吉利,構圖飽滿和簡朴,粗獷古拙強烈、渾厚、率真的氣質、成仙之北方的性格。

1年畫色彩的特點:色彩明艷、明快、強烈、宋代出現明朝盛行。

年畫:是我國民間歲末歡度春節喜慶豐收預示來年光景美好的一種最普及得民俗藝術品。

河北武強年畫:是傳統民間木刻版畫一種,以木刻版,套色印刷。構圖飽滿,線條剛強有力,設色濃郁,艷而不媚,色彩以紅、黃、綠為主,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藝術。

武強年畫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採用杜木刻板、採用黑、紅、綠、黃、紫、粉幾套色水印的木牌畫。手工刻板,手工拓印,繪、刻、印緊密結合,古樸而精美。其構圖飽滿,線條粗放,色彩強烈,裝飾性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畫面結構緊湊,主題突出,人物場景簡練。刻版以陽刻為主,兼施陰刻,線條穩健、流暢。運用黑白對比手法,不失其古樸、雅拙的風格。色彩用原色,單純而富有變化,強烈而又調和,形成了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

2民間剪紙基本類型:單色、染色、套色、陰文剪紙、陽文剪紙。通過剪刻染等方法塑造個中形象。剪紙歷史久遠,據著《西陽雜祖》記載,唐代就有」剪紙的小幡「之說。

3 剪紙的用途和分類:窗花、喜花、花樣

剪紙的藝術特色:題材廣泛,製作簡便,構圖富於變化,造型洗練,線條明快,色彩明快形式優美,否有強烈的裝飾感。多用象徵手法來表現滿足、長壽、吉祥內容。

創作方法:1確定體裁內容2選擇最能表現物象特徵的角度畫單線設計稿,注意形象的平面化,3把單線稿變成雙線稿4把雙線稿放在紙上用大頭針別好後一起剪刻。

4風箏:是中國傳統工藝品也是民間玩具,在河北流傳相當廣泛。基本結構是用細竹紮成骨架,糊上紙或絲織品並施彩繪而成。

風箏的種類:硬翅風箏、拍子風箏、直串風箏、軟翅風箏、筒形風箏、折裝風箏。

樣式:禽、鳥、魚、蟲、人物。

起源:漢初韓信

5阿福:民間泥塑,一般宜細眉善目、面帶微笑的胖娃娃的性腺出現,寄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體現著人們求富託付盼福的感受,課本作品鄭於鶴。

6彩陶:在中國現存原始藝術中最早以色彩圖形與造型相結合成為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

7
皮影戲:是傀儡戲的一種影人是平面製作,最初用紙刻制後來用驢、牛、羊等動物皮剪刻,製作成關節能動的人或物象,染色後由人操作動作,靠燈光映現在白布屏幕上演出,又稱「影子戲」

唐山皮影:刻制精細,造型優美裝飾性強。

中國木偶類別:仗類木偶、鐵枝木偶、布袋木偶、提線木偶。

8版畫:在不同材質的版面上經過加工製作,製成印版輔與油墨或色彩,印出的作品。

9染紙:主要表現形式為將較薄的吸水紙經過折疊、扎、卷、夾搓、揉等方法,並通過並通過、點、暈、刷、擠、捏、洗垂、潑等染色技法而形成千變萬化絢麗多彩的裝飾紋樣。

10折紙:以簡化、誇張、變形為表現手法

11戲劇臉譜:生、旦、凈、末、丑是中國戲劇中特有的化妝藝術,以寫實與象徵相結合的藝術誇張手法,鮮明地表現人物面貌,揭示人物性格類型,臉譜既是中國戲劇舞台上特有化妝手段又是一種富有裝飾性的圖案藝術,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分為凈角臉譜和丑角角臉譜。京劇臉譜的顏色是以某種顏色象徵某一人物的品格,這種顏色作為主色,它是一個臉譜最主要直覺得表現手段,每個臉譜至少用三種以上顏色,各種色彩有不同的作用象徵。黃、勇、凶暴。紫剛正穩練沉著。藍
剛強、勇有心計。綠頑強暴躁。白陰險-狡詐。紅忠貞英勇。黑正直無私、剛正不阿、金銀神聖

12繪畫日記:繪畫日記形式把一天中最有意義的事情記錄下來,用形象的語言表達思想感情,將會為你的學習生活增添許多樂趣,同時,又培養了繪畫造型能力。

13 蠟筆水彩畫:利用蠟與水不容的特點用蠟筆和水彩相結合作畫,既可發揮水彩畫清新透明大效果又保持蠟筆畫的特點。

14水彩點染以水為媒介通過滲化來進行色彩變化。

15頭飾的作法很多,一般要經過剪、畫、粘、貼的過程完成,最後將做好的頭飾粘在帶箍上,帶箍長短要與自己頭的大小合適。有的頭飾也可以直接戴在頭上。

16面具是表演用的道具,所以形象要大膽、誇張。把一塊硬卡紙經過撕、剪、貼、畫線等方法,做成各種藝術造型,拉上皮筋即可。

17綉花樣是河北廣大農村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綉花樣可以做成帽子、門簾、坐墊、鞋子、書包。

方法步驟在;1、先將設計的圖樣畫在白布上,剪下來並綉在顏色布上。2、用綵線綉第一層花紋。3、有些地方可以在第一層花紋的基礎上套綉第二層花紋。

三 工藝美術

1工藝美術品五個方面來欣賞評價:造型美、材質美、色彩美、裝飾美、工藝美。

2怎樣欣賞工藝美術作品?

答:一、造型美:指造型設計時,美的法則運用得體,結構、比例勻稱,外形及輪廓線優美,體現出時代精神。二、材質美:指通過巧妙設計加工,體現出材料質地的美感。例如:象牙雕刻、金銀製品、玉器等,分別具有各自材質的美。三、色彩美:指材料自身的色彩和附加的色彩所具有的共同美感。如:金、銀、木等製品自身色彩的美。編織品染色、彩色玻璃工藝品都具有加工形成的色彩美。四、裝飾美:指工藝美術品的圖案裝飾美,如雕花、彩繪等。五、工藝美:指製作技巧精緻或具有特殊風格而給予人的美感。

3《剔紅牡丹紋蓋碗》剔紅是元明兩代流行的一種雕漆工藝,製作方法是在漆胎上剔刻出所需要的紋樣,由於漆胎多為鮮明的紅漆,故又稱《剔紅》。明代早期的雕漆工藝品朴實大方。中期以後,刀法漸趨快利,紋飾日益繁縟。宮廷漆器作坊生產是明早期的代表作。

4《青銅奔馬》是1909年發掘出土的東漢青銅藝術珍品,體態矯健、昂首嘶鳴的奔馬,三足騰起,一足踏在一隻飛鳥上的這一充滿想像力的藝術構思突出地表現了駿馬非凡的速度和風馳電掣般的奔騰氣勢。

5《半山類型翁》半山類型彩陶是馬家窯文化的一個類型,因1923年受次發現於甘肅省和政半山而得名。造型穩重大方,器腹的紋飾嚴謹規整,並以黑色鋸齒紋作為鑲邊,這是半山類型彩陶突出的特點。

6《虎座鳥形骨架》這是戰國墓葬中出土的一個鼓架,是運用漆、雕、繪三種工藝手段,創造了一個十分實用同時又非常美觀的實用器具。

7〈黃花梨嵌楠木寶座〉明式傢具造型簡練、挺拔、用材考究,充分發揮材料本身的材質美,工藝十分精巧。

8〈唐三彩寶相花盤〉唐三彩,唐代三彩陶瓷的簡稱。低溫釉陶器。在窯爐燒成時,各種顏色互相浸潤,形成斑駁燦爛的彩色釉而獨具特色,裝飾是隋唐時期吉祥圖案——寶相花是一種富有寶仙之意,顯得十分華麗富貴。

9〈粉彩鏤空轉心瓶〉粉彩是一種釉上彩的瓷器,它的特點是由於在彩繪畫面的某些部分

採用了以玻璃白粉打底,用中國傳統繪畫中沒骨法渲染,突出了陰陽、濃淡的立體感,所用色彩多以淡雅柔麗名重一時。乾隆時期的珍品色彩亮麗華貴,造型精巧,瓶肚圖案鏤空,瓶心可轉動,體現了古代制瓷業高超的工藝水平。

〈竹絲編織提籃〉竹篾工藝品。製作過程:先把竹子刻削成粗細勻凈的篾絲,經過切絛,刮紋、打光和劈細等工序,編結成各種精巧的生活日用品,課本上的竹絲編織提籃是清代竹編工藝精品,造型方中見圓,編織精美,色澤古樸典雅,既有實用價值又有觀賞價值。

10郵票:是人們郵寄郵件時表明以負郵資的憑證。分類 1特種郵票2紀念郵票

郵票上印有國籍面值發行年份。它具有1實用價直2收藏價值 郵票收藏活動最初於19世紀60年代,開始於歐洲

11編制:是用條狀物通過穿、插、折、接等技巧來製作各種實用品和藝術品的簡易方法。

四 色彩知識

1三原色:紅、黃、藍;三間色:橙、綠、紫。

2色彩的三要素:純度、明度、色相,也叫基本屬性。

3色彩的冷暖傾向稱為:色性;色彩的冷暖是指人通過視覺對色彩的感受,這種感受是人們長期經驗中聯想的結果。

4例舉三種暖色:紅、橙、黃;三種冷色:藍、綠、紫。

5純色也就是相對單純的顏色不加調配的顏色如:紅黃藍

6灰色:經過多次調配的色,將多種純色混雜在一起會調出灰色,灰色也是多種顏色相互調配而產生的復色越是對比強烈的色相互調配越容易調出灰色。黑和白沒有春、灰差別,沒有色彩相貌差別的中性色彩,任何純色加白加黑兜會變灰。

純色和灰色所謂純色,也就是相對單純的色,不加調配的色,如紅、黃、藍、綠等。灰色也是多種顏色相互調配而產生的復色。黑和白是沒有純、灰差別,沒有相貌差別的中性色。

7冷色和暖色:在色相環上桔黃視為最暖的色,叫暖的基色,與之相對的藍色稱為冷色也較冷的基色,靠近冷色的部分稱為冷色區,靠近暖色的部分為暖色區,而且,從極色開始向左右呈逐漸弱甚至向相反的方向發展,用紅黃橙為主的畫面為暖色畫,用藍綠紫為主的畫面為冷色畫。

冷色:沉靜、清爽、深遠、向後退。

暖色:熱烈、溫暖、醒目、向前進

紅、黃、藍三原色是色彩基礎。同中色配置:是用同一種顏色,以其深淺不同組成的色彩關系

8類似色配置是一種原色與含有這種原色成分的間色互相構成的色彩關系。

明亮色和深暗色:當白色的東西聚在一起連成片時,看上去明亮、清楚,而聚在一起的黑色東西看上去顯得少年深暗。

顏色的配置同種色配置:是用同一種顏色,以其深淺不同組成的色彩關系。類似色配置是以一種原色含有這種原色成分的間色互相構成的色彩關系。對比色配置:指不含有同一種顏色成分的色之間的配置,一個原色同另外兩個原色相加形成的間色成為對比色。

四 圖案

圖案的主要特徵

具有秩序的美感,也就是排列整齊,裝飾性強統一之中又有變化。

1漸變的基本規律:骨式的漸變;基本形的漸變;方向的漸變;位置的漸變;基本形規律的漸變。

2重復是一種變化的形式。同一方向、旋轉方向、對立方向、反轉方向具有單純型組合的秩序美變化美、節奏美。

3花邊:帶狀紋樣或二方連續紋樣及由一個或兩個以上的紋樣組合成一個單位紋樣,向上下或左右兩個方向作無限的有條理的反復排列。向上下反復排列叫縱式紋樣、向左右反復叫橫式。

花邊圖案構成形式:散點式、直立式、波紋式、傾斜式、給人整齊、秩序、節奏、的美感。

散點式:以一個或幾個點形形象為單位紋樣做橫向或縱向反復排列。

直立式:以上下垂直的方向安排形象也可上下間隔安排。

波紋式:以波紋樣為骨架以線或再現的兩側安排形象。

傾斜式:以傾斜線方向安排形象,形象可以個方向並列,也可不同方向。間隔安排或依折線式排列

4藏書票:是一種貼在書上的小型標志,一般貼在書的扉頁上,他表示藏書導致人是誰。藏書票一般都比較小不超過6x90m,像火柴盒大小。國際通用的藏書票還要刻上EX.LIBRIS的字樣。

5標志:作為一種視覺識別符號,在生活中猶如語言一樣起著傳遞信息的作用,並以特殊的沈鳳知道人們的生活。

特徵1表象形式簡練2傳遞形式明確3藝術形象獨特、美化。

6 創作裝飾畫的方法:1簡練、概括、誇張、2平面化處理3打破比例關系4打破現實中的時空觀念、5結構完整嚴謹。

7綉花樣是河北廣大農村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綉花樣可以做成帽子、門簾、坐墊、鞋子、書包。

方法步驟在;1、先將設計的圖樣畫在白布上,剪下來並綉在顏色布上。2、用綵線綉第一層花紋。3、有些地方可以在第一層花紋的基礎上套綉第二層花紋。

8掛盤是裝飾居室內環境的小工藝品。製作掛盤的材料簡單,只要精心設計一個自己喜歡的小圖案,把它畫在盤上,一件藝術品就問世了。

9麵塑是河北民間流傳的一種傳統手工藝品,用於各種祭祀慶祝活動。

10剪紙貼畫:利用廢舊畫報或掛歷紙的顏色、花紋及圖案效果,巧妙構圖,注意主體要突出,色彩搭配要鮮艷。

11兵乓球玩偶用乒乓球加工製作玩偶,多採用畫、剪、貼等方法,作為完後再紮上手帕就可以表演了。

活動玩具是我國民間傳統玩具之一,其特點是將其分成幾個部分,通過軸或用線連接,使玩具關節部位發生重復性動作。

12蔬菜雕刻用蔬菜雕刻時要充分利用它的基本形狀,在局部巧妙的切割、插、接,就可以變成一件有趣的藝術品了。

五 雕塑

對外國雕塑作品的欣賞可以從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

1雕塑的主題。

藝術源於生活,生活也是創作的源泉。一件優秀的雕塑作品應反映生活中的真、善、美。除此之外,雕塑創作和其他藝術一樣還應高於生活,在主題上緊扣時代脈搏,宏揚時代旋律,這樣的作品才能得到人民的喜愛和認可,才能對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和作用。

2 雕塑的語言和形式美。

雕塑藝術有其特有的藝術語言。首先,它具有三維空間的體量感,不同於平面的繪畫,它是以在的體積佔有空間,通過立體的形象來表現藝術主題。其次,雕塑的藝術形象具有凝練性。雕塑的特點是把豐富的內涵凝縮為一個具體的形象。在雕塑形體的處理上要充分利用形式美的法則如:對稱、均衡、韻律感、裝飾性等,以達到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

3 雕塑的材料美。

材料以其自身的材質美感為主題服務,如歷史題材的作品宜選用石材、或鑄銅等材料,現代造型作品客人選用不銹鋼材料等。

小型雕塑:以誇張概括的手法來完成藝術的表現以小見大

《思想者》(青銅,高186厘米)

這是十九世紀法國雕塑家羅丹的作品,這一作品中,羅丹使整個塑像縮成一團,讓人感到他彷彿不僅是用腦袋在思考,而且全身的每塊肌肉,每條神經都處在緊張的思索中,羅丹有意識地把支著下頦的右胳膊肘放在左膝上,形成一個富於表現力的扭轉,腳趾深深地摳在台座上,使思考的運動從肩背一直貫穿到腳尖,從而體現出一種具大的精神力量。人們從這而已藝術形象中產生豐富的聯想,受到啟迪和鼓舞。

《工人與集體農庄女社員》(不銹鋼高24米)

這一塑像是前蘇聯最優秀的女雕塑家穆希娜的作品,之所以著名,是由於它體現的重大而深刻的思想意義,還在於它在藝術構思,特別是雕塑的構圖上和新材料不銹鋼的使用上所做的種種努力。青年工人和集體農庄女社員兩個巨大的人像勇猛前進的動勢通過向上高舉的手勢,使構圖取得了平衡,共同向著一個目標前進的意義和統一步伐,是蘇維埃國家的偉大象徵。至於雕像所做的材料不銹鋼,是首創,使雕塑更有表現力。

《柏林城市雕塑》

西柏林街頭的抽象雕塑,與具象雕塑不同,雖沒有明確告訴我們表現的是什麼內容,但是那堅硬光亮的不銹鋼質材、龐大高聳的四個圓柱,彎曲纏繞而挺拔向上的造型,都給我們一種不屈不撓,強悍有力的感受,一種精神力量,一個美好的想像空間,因而有著強烈的時代感。

《家庭》雖然,藝術家沒有對人物的五官和服裝進行細致的刻畫,但是生動簡明的造型,仍然使我們感受到一家人的親情。這是一件具有現代風格的作品,它不追求逼真的人物形象,而是受取「寫意」的手法,抓住三口人體形上的特徵用光滑圓潤的外形,組合成了一個整體。

亨利.摩爾是英國著名雕塑家,是現代雕塑藝術的傑出代表人物。他善於對雕塑做出全面的思考,不受具體形象的限制,從而創造出一種獨特的雕塑語言。

❹ 如何做一個適應時代要求的美術老師

美術課程是一個以培養學生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術學科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培養學生欣賞和創造美的能力。什麼樣的美術課才稱得上好?怎樣才能上好一堂美術課?我在一次次實踐中得出一些啟示。 一、新課程下美術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新課程改革再怎麼改,再怎麼「新」,也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對於美術課程來說,教師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因此作為課程改革中的美術教師基本素質面臨新課程的挑戰,對教師的各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上好一堂美術課,前提條件:熟悉教材、備好學生、設計好教學,三者缺一可。 1.樹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觀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首先強調轉變教育觀念。傳統的教學習慣於以教師中心、書本中心、課堂中心組織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生活經驗,不能照顧學生的發展需求,記得我小時候美術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就是按照老師的要求一味的去臨摹,這在新課程下能行嗎?這不是誤人子第嗎?新課程要求美術教師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組織教學活動,注重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們內在的發展需求和美術教學相吻合,實現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 2.構建以人為本的生態型知識結構。美術教師大都具有美術專業知識並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在強調學科知識的常規教學方面能勝任自如,但美術新課程更強調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強調美術課程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強調培養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這些要求促使我們美術教師要適應時代的要求,學習與美術課程相關的其他新技術、新知識,學習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人格發展的教育教學方法,形成開放狀的生態型知識結構,真正實現教師與新課程共同成長。3.熟練掌握師生共同發展的互動教學方式。適應新的教育理念,美術新課程格外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要求美術課堂多採用豐富多彩的互動教學。為了讓學生學得更主動、更積極,美術教師要根據實際不斷創設新的教學情境,營造適合學生成長的課堂氛圍,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同時,互動教學活動將不斷促使教師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在美術新課程中,教師將是一個開拓者和創造者,多樣化和選擇性的課程要求使美術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地完善自己,在課程改革的實踐和探索中不斷提高思想素質和業務能力,才能為自己走進新課程提供最基本的、最有利的保障。二.新課程要求美術教師積極轉換角色,做學生學習的合作者。 新課程要求教師不再是一個主導者,而是做一個引導者;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觀念,既要做「嚴師」又要做「人師」。可是在課堂教學中卻少有人能真的如此,究竟應該怎麼轉換教師的角色呢? 1.傳統的美術課堂教學,表現在教師重視對知識的傳授,比如美術技法的傳授等等,主觀上重視教學的結果,在教學方法上重視講授法、談話法,師生交流的方式是單向的,缺乏師生互動的交流過程。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和學生一起探討美術,所以教師必須經常走下講台、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利用學生生活中的美術教學資源,共同觀察、討論、感受和體驗。在課堂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信息及時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諧的、互動共生的師生關系。我在講授《假如我是汽車設計師》一課時,設計一個了解汽車的歷史的課件。從世界上第一輛汽車的誕生,到汽車工業飛速發展的今天,汽車都發生了哪些變化呢?欣賞現代的汽車設計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最後,學生都設計出了不同的汽車,從而對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十分感興趣。又講到《小鳥的家》一課,我先讓學生想像:假如我們生活的世界沒有樹會是什麼樣子?學生們經過回憶、聯想後回答:沒有樹,小鳥就沒有家了,我們呼吸的空氣就不新鮮了,良田就會變成沙漠……然後,組織學生表演短劇——「幫小鳥找家」,孩子們的想像力與表演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這樣可以培養學生主動思維,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培養了他們的良好品德,學會關心別人,關心生存的環境,加強孩子們的責任感。老師上課好比演員演戲,如果你事先不了解情節、人物性格、背好台詞,在心底預演幾遍,這個演員就不能演好這部戲。老師要在上課前做好准備工作,設計好教學過程,做一個引導者,將課堂一步步引向高潮!2.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再是學生的領導者,而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素質教育提出要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全面發展,這並不意味著要讓每個學生在每個方面全面發展,而是要研究學生的差異,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依據,找到適合不同學生的教學方法。美術新課程標准中有一個基本思想:「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應努力體現義務教育的基本特徵,保證每個學生接受美術教育的權利。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要讓全體學生參與美術學習,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在我們的美術課程中,首先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美術學習活動中來,然後教師要積極關注學生的發展需求,想方設法促進不同基礎的學生都有所進步。3.教師的責任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單純強調理論知識的美術課學生是沒有興趣可言的,沒有了興趣,學生也就沒有了學習的動力;沒有了興趣,學生只會被動的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激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主動的探究、觀察、動手,得到的知識遠遠要牢固、深刻得多。所以說:興趣是最大的動力,也是成功的一半!只有讓學生對美術產生了興趣,才能讓他們主動去吸收美術知識和技能,積極的去完成老師布置下來的教學任務。老師在上課時可以採取趣味式教學或游戲式教學,形式可以千變萬化,讓他們保持其新穎性,充分調動他們的好奇心理,調動他們的興趣,他們便會主動去參與教學活動中來。我通常在上課前講個小故事,或者給他們看一些圖片,或者提出一個小問題讓他們先暢所欲言引入課題,營造了一個愉快、寬松的課堂氣氛,提起他們的興趣,使之成為動力,為之後的教學效果做鋪墊。在課堂學生在完成任務的時候,可以穿插點音樂,讓學生高漲的興趣和著歡快的樂曲節奏輕松完成作業。激發起他們的興趣很重要,興趣可以成為他們獨立自主學習的動力,成為他們繪畫自信的源泉,成為放飛想像力的跳板,成為作品創造力的階梯。 三.新課程要求教師改變教學方法。 新課程的實施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必須補充新鮮的「血液」。 1、注重多媒體教學的實際應用。 傳統的課堂授課重視理論加練習,學生感覺美術課枯燥乏味,因此新課程下教師的教學手段需要更新,現代媒體教學融入課堂已成為必然。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中知識的傳授,素質的培養主要以教師的講解、學生練習、鞏固為主,理性知識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發揮學生認識的主體性,美術教學提倡運用立體的,動態的、連續的、全面的表示方法反映美術教學過程,因此,多媒體教育越發顯得重要,它通過利用現代媒體的形、聲、色並茂,表現手法豐富多樣,富於變化的優越性,達到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多媒體教育中,運用課件教學不失為一個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師在課前運用計算機把課件做好,上課時只須將學生帶到多媒體教室。電腦展示的畫面色彩豐富,有動畫效果,有故事情節,有優美的音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被最大限度的調動起來,使美術課堂真正做到寓教於美,美中育人。於是我就自學了幾個製作課件的軟體,實現自己能親自製作,如我製作的《精美的郵票》、《千變萬化的帽子》、《有趣的瓶蓋》等課件,在運用中使學生感受到什麼是「美」,讓我明白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口頭講授方法,不能滿足學生的所需。而現代多媒體教育技術具有形象直觀性,聲像同步性,畫面的動態選擇性和時空的可變性等優勢,使學生對於學習美術的信息來自各方面,呈現出令人難以想像的效果。2、因材施教,正確對待學生的差異。教師要針對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在適當的時間以適當的方式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幫助,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在安排學習任務及各項教學環節中,要盡量考慮學生的差異,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機會在各自擅長的方面表現其領先的優勢,讓他們有機會「露一手」,並給予積極的評價,以使他們樹立起自信心。如在教學《漫畫》中讓學生有 4個作業選擇,分別是:(1)根據生活中的趣事畫一張漫畫;(2)為理想中的自己畫一張漫畫;(3)為喜愛的卡通動物或者人物設計一個完整的故事。(4)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卡通畫並且臨摹一張。學生不用再為一道不願做的作業煩心,他們可以自由選擇難度大還是難度小的作業,心情肯定愉快而又輕松。 在學生創作時,不要扼殺學生作品中所體現與眾不同的東西,多給他們張揚個性、表達內心想法的空間,因為每個人對事物的感知和審美會不一樣,體會也不一樣。老師可以通過繪畫、手工、雕刻以及課外的科技活動,訓練學生的創造才能。在他們創作前,我都會讓他們起來自由發言,說說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或者說說你會怎麼做,之後,鼓勵他們大膽創作,給予他們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去發揮,想怎麼畫就怎麼畫。3.教學中善於發現學生作品中的閃光點,多鼓勵、表揚,多元評價,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對於學生的繪畫作業,我們要用真誠和善良的心態去對待,要多給一些鼓勵,不要輕易否定一個學生的作品。大人看小孩子的畫往往搖搖頭,畫的是什麼呀,亂七八糟的,看都看不懂!或者直接說不好,很糟糕。其實,兒童的童真、爛漫就是體現在這樣的畫里邊,天然去修飾,個性鮮明,畫出了他內心世界的東西,教師就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內心,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所以我們批改學生作品時,應該要有多重標准,評價應該多元話,多鼓勵,多表揚,要善於發現他們的作品的閃光點,多激勵他們,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對創作的興趣。對於過去受批評多的兒童,贊揚對他們就更起作用,而過去受表揚多的,適當的批評指點對他們也許會有更大的影響更大的進步。作為老師也不要吝嗇我們的表揚,贊美。你的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表揚的手勢,一句贊美的語言,對於學生來說,心裡是一個巨大的鼓舞。作業的批改不能用分數來衡量,分數會讓那一批繪畫不夠好的學生看到那分數變得越來越不自信,我的評價是用三種不同的貼紙笑臉來表示,當他們看到這些笑臉時,不會感到不滿,反而會感到老師在鼓勵他,要他加油!批改作業時,當著他們的面批改,我先欣賞畫,然後根據他的畫在言語上給他三五句評價、指導和鼓勵,最後給他作品上貼一個笑臉,他們每一個人拿著圖畫本都很開心。那些學生也變得很積極交作業了。 4、改變傳統美術技能教學,重視美術技能與審美教學的和諧統一。素質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智、能結合。怎樣結合呢?首先,教師在授課時,不僅要注意學生對知識的了解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其次,要引起學生對美術學科的重視。美術課雖非主科,但它對於培養學生的審美的眼光,良好的行為,對生活的熱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都起到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甚至對學生未來的生活都有著深遠意義的影響。 以上只是一些不成熟的經驗,要讓美術新課程真正能夠體現課程的「新」,讓美術教學不斷的「新」,還需進行更深入地探索。我認為要想成為一名研究性的美術教師,就憑認真上好課,研究教材等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學會總結,學會反思,學會交流,要善於根據課堂中細節問題,訂出解決的方案。我希望我的美術課能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快樂和知識,讓他們樂於學,樂於做。

❺ 急求!~~~~~~~~~~~誰知道初二上學期美術P6的圖

第一單元 形象直觀的表現與交流語言(欣賞-評述)
計劃課時2課時
備課人:馬海波
前言:不論是普通兒童的繪畫創作,還是著名畫家的繪畫創作,都要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造型藝術表現手段 ,例如線條、形狀和色彩等,來進行表現,這些美術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運用方式便成為作者進行藝術表現或與他人進行信息交流的藝術語言。
人類早期的繪畫,特別是東方的傳統繪畫,大多以線來進行造型表現,線條既可以具體地描繪審美對象的生動形象,也可以抽象地表現主觀的審美感受和思想感情。因此,有人把這種藝術表現方法與形式稱為「線描方法」。

第一課時
欣賞與評述:
1、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品,觀察並說明它們包含著哪些造型要素?是運用什麼方法來表現什麼樣的感受或意圖。
2、在以前的美術學習中,自己學習過哪種美術語言和表現方法。有什麼體會?
欣賞畫家名作:《蒙娜麗莎》、《自畫像》、《宮娥》。
教師講解:
文藝復興以後的西方繪畫,逐漸發展了一種藉助形體、明暗、色彩、透視等要素來綜合造型,以再現可變光線條件下的客觀對象的表現方法,這種忽略清晰輪廓而在背景上凸現物象的表現形式,有人稱它為「圖繪方法」。
達-芬奇典範地運用了他所首創並且十分偏愛的「明暗轉移法」,畫面色調從明到暗徐徐過渡,沒有明顯的分界,而與美麗的五官結構自然融為一體,因而創造出更加符合視覺真實的表現形式。
《宮娥》這幅情節性的室內群像畫描繪了真實的西班牙內宮生活場景和歷史人物。變幻而統一的光線,豐富而又和諧的色彩,是典型的圖繪風格的名作。
倫勃朗非常善於表現集中光線下的人物,他常常讓情所獨鍾的光線滯留在自己歷盡滄桑的臉部,以便更加細膩深刻地揭示人的內心世界。
欣賞名畫家作品:《持太陽傘的女人》、《靜物》、《曼陀林和吉它》。
教師講解:
「印象主義」畫派著力於光彩、色彩變化的探索,色彩成了他們最主要的藝術表現語匯。由於明暗、色彩的變化都以體面結構為基礎,所以「後印象主義」畫家塞尚更熱衷於建構堅實的形體結構。而形體結構的分解與組合,則成了「立體主義」的藝術語言。
莫奈所著力表現的不是他夫人和兒子的個性形象,而好像是某個在陽光照耀和微風吹拂下正在花草叢中漫步的年輕女子,他運用光和色的表現語言塑造出一種給人明快視覺愉悅的光彩形象。
後印象主義畫家塞尚主張按錐、柱、球體來提煉物體的恆定結構,他畫的《靜物》以凝練的筆法和明確的體面,塑造出比實物更堅實的形體。
作為立體主義畫家,畢加索要求打破傳統繪畫的視覺一致性,表現自己頭腦中重新組構而成的物象。畫中的吉它、曼陀林和蘋果被不同的顏色分開甚至拆散,又重新被組織在室內外的混合空間之中。

第二課時
討論與研究:
1、你能不能理解各種不同的藝術表現語言具有各自特殊的表現意圖和表達方式。
2、你自己比較熟悉或喜歡哪種表現方法與形式。
教師講解:
單獨的造型要素只有合乎規律的組合,才能構成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形象。例如可以通過色彩的柔和對比來表現女性的清純美感,也可以通過色彩的強烈對比來表現畫家對人物的熱情感受。美術作品作為整體的審美對象,都有著自己整體的有機結構,而且其中蘊含著人類對形式美的規律的認識與運用。
欣賞名家作品:《戴帽子的婦人》、《扎辨子的少婦》、《黃紅藍與黑的構圖》。
為了反對以「逼真」作為評價繪畫標準的傳統觀念,馬蒂斯常使用強烈甚至刺眼的對比色,這種顏色組合帶有濃厚的主觀而自由的傾向,因而被人們稱為野獸主義畫家。
蒙德里安的抽象主義繪畫作品利用垂直線、水平線和紅、黃、藍、黑、白等顏色構成的平衡組合,構成作品整體的平衡性和諧,明確而嚴格的體現出基本要素組合構成的原則。
印象主義畫家雷諾阿的這幅肖像畫並沒有表現外光,只是使用了印象主義的明亮色彩,顏色的對比和過渡非常柔和,使人物形象甚帶有古典意味的清純為亮麗美感。
評論與總結:
1、你是否認為造型要素和造型藝術表現手段是一種藝術表現或交流的語言?
2、你是否初步了解了中外美術作品常用的藝術語言?
3、懂得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對你欣賞美術作品有什麼幫助?
欣賞名家作品:《自由引導人民》、《櫻桃與桃》、《梅花》。
象徵自由、平等、博愛的三色旗位於等腰三角形的頂點,自由女神和人群的頭部處在橫豎黃金分割線的位置,場面宏偉的構圖組織的井然有序。
大小不等的圓開統一而有變化地組織成面面的主體,襯托它們的是好似聖維克多山山峰起伏的襯布褶紋。
畫中梅花的豎枝與橫枝靠近畫面的橫豎黃金分割線,使人在視覺上產生舒適之感。

初二美術第二單元
豐富多彩的現實 多種多樣的表現 (造型-表現)
計劃課時:(4課時)
課型:綜合課
教學方法:講解、行賞、比較、練習相結合
1、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學習,2、使學生初步了解視覺形象的分類和造型要素的基本知識。
3、通過對美術作品中形的認識和分析,4、提高學生對藝術形的欣賞能力。
5、通過對本課的學習,6、使學生認識美術具有多種表現形式,7、從而8、提高學生對藝術形式美的欣賞能力,9、以及美術學習的興趣與信心。
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寫實造型、變形造型和抽象造型的區別,並能運用所學知識識別美術作品的不同表現形式。
難點:掌握基本要素的特點,並能運用基本要素分析作品。
3、教具、學具准備4、
教具;自製造型要素掛圖一張,不同表現形式的作品若干幅。
學生:課本、作業 本、軟心鉛筆、尺。
5、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活動一:欣賞與評述
1、選擇一些作品說明它們真實地再現出哪┚嚀宓母霰鴝韻螅?BR>2、你對這些形象有什麼樣的視覺感受?
一、導入 新課:
我們所生活的現實世界是極其豐富多彩和時時運動變化的,由於藝術來反映現實生活,由於它所選擇的對象不同,採用的媒介不同和表現的方式不同,也就會有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有的側重於再現客觀的真實形象,有的注重表現主觀世界的意象與感情。但是再現和表現往往共處於同一作品之中,而不能簡單地加以截然劃分。
二、新授內容:
欣賞名家作品:《靜物》、《雛雞圖》、《小雞》。
教師講解:
《靜物》,霍達按照科學而精確的形式結構與透視規律, 藉助細膩豐富的色調轉換,塑造出質感強烈、若可觸摸的逼真靜物形象。課本右下圖是部分靜物的形體結構和透視變形示意圖。
《雛雞圖》,李迪以精工細筆再現有稚嫩生命的小雞,那毛茸茸的身體同樣帶給人真實的觸覺感受。
《小雞》,黃胄的這幅速寫,可以使我們看出畫家是怎樣抓住小雞的結構與動態的。
三、總結評述:
達-芬奇說過:「畫家的心應當像一面鏡子,……如實攝進擺在面前所有物體的形象。」歷史上,許多美術作品都是以真實地再現生活真實為主要目的。而且不只再現客觀對象的外部特徵,還要再現對象的精神、性格、氣質等內在本質特徵,以達到「形神兼備」的程度。
活動二:研究與討論
1、這些繪畫作品形象包含著哪些造型要素和表現手段?
2、每一幅作品著重再現對象的什麼特徵?
一、欣賞:《伊莎貝拉-勃朗像》、《橡樹》。
二、教師講解:
《伊莎貝拉-勃朗像》,魯本斯極其熟練地運用寫實性的油畫色彩,不僅准確地再現出人物的美麗形象,而且捕捉到她生動的神態和表情。
從魯本斯的素描可以看出,畫家非常熟悉地掌握了對象的面部結構和形態特徵。
《橡樹》,希施金以高度寫實的技巧,真實地再現出無比堅實而挺拔的橡樹形象,樹林中好像還彌漫著野花的芳香和枯葉的氣味。
希施金畫的松樹的習作,枝葉疏密有致,光影層次豐富,是細膩觀察研究自然的記錄,也是繪畫創作的基礎。
三、總結評述:
塑造生動、自然的繪畫形象,就要善於觀察和把握表現對象的形象特徵、內在結構、明暗以及色彩關系,包括局部結構、特徵與整體結構、特徵的主次關系,使之達到和諧統一和具有美感。

第二課時
實踐與體驗:
1、嘗試臨摹一幅素描或色彩作品或者它的局部。
2、嘗試進行線描或黑白靜物或者景物的寫生練習。
一、導入 新課:
大千世界的各種物象形體,首先是被我們的眼睛感受到的,對視覺形象進行觀察和研究,會使我們獲得豐富的審美信息和多種知識,提高我們的審美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
二、新授內容:
藝術形:表達思想觀念、富於審美價值。
提問:分別舉出生活中的自然形、人工形和藝術形的物象。
形還可以從不同方面進行分類,如材料上分,有紙材料造型、木材料造型、金屬材料造型、石質材料造型等。
(以問答形式討論欣賞作品,再作總結)
板書:造型要素:
造型要素主要有點、線、面、體塊與空間、光與色、質地等。在藝術造型中,如能很好地利用這些要素,將使作品更具魅力。因此,我們必須認識了解造型要素及其功能。
(結合造型要素范圖講解)
點:最小的視覺單位。包括各種不同形狀的點,能成為注意中心確定結構以及組成體面。我們看到運用點的組織,產生疏密有致的變化,富有節奏感。
線:可看作點運動的痕跡,有方向和運動感,可以表達情感,限定形狀,表現質地和描繪陰影(講解掛圖)
面:由長度和寬度構成的平面形,面的形成有三種方式:線的包圍、分割和表面色、質的變化。面可以分為幾何形和自由形兩大類(講解掛圖)。
體塊與空間:體塊即長度、深度三維空間的佔有形式,或者說是由長度、寬度和深度構成的主體形。空間指物體間的遠近層次關系和包容關系。(如雕塑)具有實在的體積和空間,而繪畫藝術,則是在平面上創造體塊與空間的幻覺。如《長城》一畫,就是在平面上通過平俯視構圖,運用了大-小的透視縮形規律,以及近實遠虛的視覺規律,加上光與色的烘托渲染,畫面氣勢磅礴,使我們增強了民族的自豪感和加深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光與色:有光才有色,視覺世界是由光顯示出來的。色彩的正確表現能使畫面獲得真實感。不同傾向的色彩還能給予我們不同的視覺和心理感受,引起情緒的變化,如紅色能給人以溫暖、刺激的感受,藍色則可能給人以冷、寧靜的感受。
質地:指物體表面的解覺性或這種質地的視覺表現。
對課本作品進行比較,展開愉快的教學雙邊活動:1、對不同線條形式特點分門別類,進行求同與反差比較:2、針對一幅學生最感興趣的重點作品進行比較深入的思考和分析,體驗藝術的情感,領悟其深層的內涵:3、引導學生在藝術活動中發現問題、質疑問難,探討作品的形式美和藝術特色:4、通過啟發性、可比性欣賞學習活動,讓學生自己在比較欣賞中去形成對線條形式美的新認識,提高審美趣味。印象派畫家梵谷的作品:線條包含著作者對生命強烈的熱愛,充滿火一般的熱情和探索精神。書法家王羲之的作品《蘭亭序》:用筆使轉交遞、點畫映帶、波譎雲詭、變化無窮。創造了書法藝術史上的神品。
三、評價與總結:
我們認識造型的基本要素,是為了更好地表現千變萬化,千姿百態的視覺形象,認識藝術家取自自然之法則,創造出的瑰麗藝術世界。
1、談談自己在臨摹或寫生中把握對象形象的體會和心得。
2、師生共同對作業 和練習的情況進行評論和總結。
四、布置下一課時內容:
我們下節課將進入藝術家創造的藝術世界。

第三課時
一、復習舊知,
二、導入 新課
美術造型的基本要素來之於生活,但不是對生活的復制。「藝術源於生活。但不等不生活。」在從事美術創作時,藝術家會根據特定表現目的的需要,選擇適合自己個性、興趣的美術表現形式。
活動一:欣賞與評述
欣賞名家作品:《嬰兒最初的愛撫》、《麵包》、《少女》、《自畫像》。
1、你能感受到這些作品所表現的不同感情嗎?請加以比較和描述。
2、這些以表現情感為主的作品有沒有再現的性質?二者之中,哪種特點更為突出?
《嬰兒最初的愛撫》,作品以細致的筆法與溫和的色調恰當地表現出細膩的母愛和溫柔的母子親情。
《嬰兒最初的愛撫》,飢餓的孩子要麵包吃的哭聲撕裂著母親痛苦的心,粗獷的筆法勾畫的背景表現出感人肺腑的感情。
《麵包》,以大膽而誇張的筆法刻畫人物恐怖的眼神和絕望的姿勢,表現出小女孩同時也是作者內心的孤獨和恐懼。
《自畫像》,陰冷的色彩和旋轉的筆觸深刻地表現出一個生活遭受困苦,精神備受折磨的畫家的獨特個性。
活動二:研究與討論
1、你能體會和理解這些作品的造型和色彩是怎樣表現情感或情緒嗎?
2、表現主觀情感能否不藉助再現的形式?抽象的作品可以表達什麼樣的情感和心緒?
欣賞名家作品:《大刀門神》、《哭泣的女人》、《發怒的風景》、《查靈歌斯大橋》。
《大刀門神》,紅面的武將手握大刀,配上具有表現和象徵性質的色彩,顯得極為威嚴、紅火,充分表現出鎮宅驅魔的力量。
《哭泣的女人》,畢加索以極度主觀變形的形象,黃與紫、玫瑰與黑等不和諧的色彩對比,鮮明地表現出所要發泄的悲哀心情。
《發怒的風景》,風景變成了發怒的人臉,屬於「國際表現主義」的阿佩爾以熱情的線條和色彩,表現了帶稚氣的瘋狂情緒。
《查靈歌斯大橋》,色彩在野獸派畫家德朗的畫中成了表現情感的主要手段,對色彩結構的重視使其作品具有一種激盪熱情的力量。
三、總結評述
美術再現生活真實和表現主觀情感需要藉助各種藝術形式和表達語言,除去形體結構、明暗結構的把握以外,色彩結構的設計與運用在塑造形象與表達情感、意蘊上有著重要的作用。

第四課時
實踐與體驗:
1、嘗試運用具象或抽象形式和鮮明、強烈的色彩去表現熱情、歡快的情緒。
2、嘗試運用具象或抽象形式和沉靜、和諧的色彩去表現寧靜、平和的氣氛。
一、導入 新課:
美術造型的基本要素來之於生活,但不是對生活的復制。「藝術源於生活。但不等不生活。」在從事美術創作時,藝術家會根據特定表現目的的需要,選擇適合自己個性、興趣的美術表現形式。
二、新授內容
表現形式的分類
就表現形式的明顯特點而言,分成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兩種基本形式。具象造型與抽象造型的區別在於:前者具有客觀的現實形象,而後者中我們則不能看出任何客觀的現實形象(結合教材范圖講解)。
具象造型又可分為寫實造型和變形造型。寫實造型指忠實客觀地描繪事物的真實面目的造型,或者說,在這種造型中,客觀物象基本上按我們日常所見的樣子被反映出來。變形造型則是運用誇張、省略等方法,表現人對事物的主觀認識和情感。盡管變形造型反映的對象與我們日常所見不同,但我們仍可認出它們。變形造型即處於「似與不似之間」的藝術形式,層次十分豐富,既可偏於寫實造型,又可偏於抽象造型。
抽象造型在古代藝術中就已出現,而現代抽象則主要通過抽象的線、形、色的不同組合表達人的主觀情感。
欣賞課本作品:《色彩的構圖》、《綠衣女人》、《黃昏》。
教師講解;
《色彩的構圖》,在兼有理性和感性劃分的條塊中,布滿由淡紫到淡黃的高明度柔和色彩,蒙德里安用其表現一種平衡而有變化的和諧。
《綠衣女人》,表現主義畫家注重色彩的靈性,馬凱的畫中那純凈的色彩閃爍著柔光,顯示出一種超然平和的氣氛,帶給人們一種賞心悅目的心情。
《黃昏》濃雲的陰影罩住了大地,陽光在遠處輝閃,一種戲劇性的色彩使畫面充滿原始藝術似的奇妙感染力。
三、評價與總結
1、談談自己嘗試通過繪畫作業 表現某種情感或心境的體會和心得。
2、師生共同對作業 和實踐過程進行評論和總結。
初二美術教案

第三單元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設計-應用)

計劃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
(1)情感:通過對常見生活用品的欣賞評述活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增
強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2)知識:學會從不同的審美角度欣賞、分析、評述生活用品的設計,掌握
實用和美觀有機結合的設計原則。
(3)能力:能自覺地以藝術的眼光觀察和分析常見的生活用品,並用恰當的
語言進行評述。
教具准備:多媒體課件,生活用品實物數件。
課堂教學:

第一課時
一、游戲導入
課件展示幾組質地不同(不銹鋼、塑料、再生紙、陶瓷),造型不一的餐具。游戲規則:同學都是采購員,根據特定的對象,選擇合適的餐具並說出理由。二、欣賞評述
(課件展示幾組生活用品,引導學生欣賞,師生共同分析)
1.果盤:枝條交纏,雞冠花紋,構圖大方簡潔,紅、藍、白三色搭配古樸典雅,放置水果時,與水果的鮮艷色彩形成鮮明的對比。枝、葉、花、果實在內容上形成一種統一的美感,是平面和立體的結合。
2.坐椅:
A.木椅:金字塔的造型給人穩固、安全的感覺,使人可以放心的坐下休息,原始的木紋和色彩繽紛的椅墊形成對比,似乎暗示了現代人與大自然的融合。
B.摺椅:鋁合金的椅架,造型簡潔大方,可以折疊打包,攜帶方便。帆布面料比較耐磨,深藍的色彩又較耐臟,真不失為現代人旅遊的好夥伴。
C.椅子一組:單純的顏色,簡潔的造型,給人舒適的感覺,看到了就忍不住想坐一坐。同時,不用時要盡可能節省空間的問題設計者也為你想到了,看,幾把椅子疊在一起形成的新的立體構成造型,像一座抽象的現代雕塑,不也覺得很美嗎?
三、合作交流
(一)想一想、談一談
1.購買某種生活用品時你應如何進行選擇?
2.生活用品的設計應該遵循什麼原則?
3. 通常可以從哪些方面欣賞、分析、評述一件生活用品?
(課件逐一展示問題,分別請同學發言)
(二)看一看、比一比
手機:(分組訓練,相互講解)
A款:外形方正規整,藍色的屏幕和銀色的機殼形成色彩的差異,喜歡它的人應該是工作嚴謹,一絲不苟的人。
B款:精緻小巧的外形,機蓋上鑲嵌著璀璨的寶石,更顯得高雅尊貴,是很多女士的掌中愛物。
C款:流線外形和金屬質感,傳達出獨特的信息,機蓋合起後呈簡潔的弧形造型,活潑的式樣加上多種富有青春氣息的色彩,深受年輕人的喜愛。拿在手中,置於衣袋,都會使人感到很舒適。(錄音講解,學生對照。)
(三)寫一寫、講一講
設計藝術是為生活創造的藝術,為了使人們生活環境和使用的物品既實用又美觀,需要預先進行設計,尋求最合理的形式,同時又是美觀的,符合生產製作要求的形式.現代設計可以分成建築藝術設計、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和環境藝術設計等幾大領域。設計形式是由其用途決定的,也就是功能決定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應該注意分析、認識你所接觸到的器物及環境,提高對設計藝術的認識,也會發現需要改進的設計。
工業產品在現代人的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處處都要接觸到,為人們提供方便。工業產品的功能是首要的,同時又應該符合生產的要求,功能的合理也是構成美的重要條件,應按照美的規律去創造。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一節課的知識
請學生拿出自己帶來的各種生活用品,根據自己的感受在紙上用幾句話寫出這件生活用品的設計好在哪裡?你對於這件生活用品的設計還有什麼更好的建議嗎?
二、導入 新課
室內環境裝飾的種類是多樣的,除去繪畫之外,還可以用多種材料和不同的技術製作,重要的是要發揮想像力,充分利用材料的特點,形成不同的形式和風格,不僅好看,而且還要有意味。同學們可以嘗試著去做一件。
小組交流。
三、新授內容
1、室內裝飾品的設計與製作。
在一萬年之前,我們的祖先就發明了制陶技術,最初的造型樣式,主要是為了滿足於實際使用的要求,之後便開始了以功能為主要目的,同時又有結合形式美觀的或特定功能的設計,並且越來越豐富。(欣賞教材圖片)
請勇於展示的同學上講台展示自己帶來的生活用品,並談談自己的欣賞感受。
試一試、擺一擺,並嘗試自己進行室內裝飾品的設計與製作。
2、設計產品的鑒別與選擇。從幾把形式結構完全不同椅子,可以看到不同的用途,對椅子的造型樣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3、欣賞課本上的門把手圖片,激發自己嘗試進行室內裝飾品設計的願望。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注意過各種門的把手,其中有房門把手、窗戶把手、車門把手、櫃門把手等,造型各不相同,在把握的時候觸覺感受也不盡相同,甚至用力的程度也不一樣。門把手也有功能和形式關系,下面可以試著分析這幾種門把手的特點。
通過我們對這些門把手的研究,我們發現這些門把手具有不同的適用功能和不同的造型材質美感,你能辨別它們各自適合安裝在哪裡嗎?
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出你最喜歡的把手。
四、課外拓展
課件展示幾組日常生活用品,在學生瀏覽欣賞的過程中提出要求:
1.在平常能針對各種常見生活用品的設計,分析其優缺點,提出改進的建議。
2.在父母、親友購買生活用品時,能運用所學知識,為他們提供合理的建議

美術教案-初二美術上學期教案

❻ 小學美術基礎知識有哪些

一 中國畫內容

中國畫(亦稱國畫)是我國特有的畫種,由於民族性格、歷史文化傳統、審美以及繪畫材料和工具的不同,經過無數畫家的努力形成的、帶有民族特色的畫種,是世界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1. 中國畫是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簡稱中國畫。

  2. 中國畫的工具有哪些筆、墨、紙、硯。

  3. 中國畫從題材上分為人物、山水、花鳥三類,從表現形式上可分為工筆、寫意兩種

  4. 中國畫講究形式美,要求作品有「型神兼備」「氣韻生動」的藝術效果。同時還十分重視用筆、用墨,構圖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也不受焦點透視的束縛,畫面空白的運用獨具特色。中國畫強調詩、書、畫、印所構成的完美的藝術整體效果。

  5. 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中國畫用墨有「墨分五彩」之說,即焦墨、濃墨、重墨、淡墨、清墨。從筆含水分的多少,又有干濕之分,歸納為:干、濕、濃、淡四個字。關於墨的方法有蘸墨法、潑墨法、積墨法

  6. 中國畫用具:生宣紙、毛筆、襯紙、筆洗、調色盤、書畫墨汁、國畫或水彩顏色。

  7. 中國畫中的筆法:中鋒、側鋒、逆鋒、順鋒。山水畫的筆法:皴、擦、點、染。

  8. 中國畫的用筆主要以下幾個方法:中鋒、側鋒、逆鋒。此外,還有藏鋒、露鋒、散鋒聚鋒等多種用筆方法。

二 民間藝術

泛指勞動者自己,而非專業美術工作者創造點,在鄉村城鎮中由民間藝人創作並廣為流傳的美術如:年畫、剪紙、木雕、皮影、石雕、磚雕、泥塑、玩具、陶瓷等。他們和民俗生活密切相關民間群眾喜聞樂見,體現出清新,質朴的藝術風格。

  1. 剪紙的用途和分類:窗花、喜花、花樣

  2. 風箏的種類:硬翅風箏、拍子風箏、直串風箏、軟翅風箏、筒形風箏、折裝風箏。

  3. 中國木偶類別:仗類木偶、鐵枝木偶、布袋木偶、提線木偶。

  4. 生、旦、凈、末、丑是中國戲劇中特有的化妝藝術

  5. 工藝美術品五個方面來欣賞評價:造型美、材質美、色彩美、裝飾美、工藝美。

三 色彩知識

  1. 三原色:紅、黃、藍;三間色:橙、綠、紫。

  2. 色彩的三要素:純度、明度、色相,也叫基本屬性。

  3. 色彩的冷暖傾向稱為:色性;色彩的冷暖是指人通過視覺對色彩的感受,這種感受是人們長期經驗中聯想的結果。

  4. 例舉三種暖色:紅、橙、黃;三種冷色:藍、綠、紫。

與千變萬化的帽子美術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0kv絕緣手套耐壓多少 瀏覽:473
搭配藍色裙子的鞋子 瀏覽:163
男士穿皮鞋配什麼外套 瀏覽:937
伯爵女裝金鑽表 瀏覽:870
部門的制服有多少種 瀏覽:800
男士菱形圍巾鉤法圖解 瀏覽:878
男士淺綠色夾克配什麼褲子好看嗎 瀏覽:813
劍網三定國丐幫校服 瀏覽:71
淘寶長旗袍 瀏覽:705
戴什麼手套開車舒服防滑 瀏覽:512
雲夢校服怎麼畫 瀏覽:16
衣配裙子搭配方法 瀏覽:924
jk制服飢餓營銷 瀏覽:979
廣州街拍旗袍美女 瀏覽:692
男生穿校服坐圖書館角落頭像 瀏覽:96
上海市松江區新校服 瀏覽:76
單手解皮帶的女生是什麼意思 瀏覽:332
斐樂的帽子怎麼清洗 瀏覽:2
呢褲子粘怎麼處理 瀏覽:898
睡衣碰到廁所門要換洗嗎 瀏覽:591